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HU  

2008-03-09

58387次

2人

2个

54个

109人

17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虎(hu) 上古"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郡望:晋阳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摧阵夺纛具疏谏灯上联说清代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咸丰年间从军,官至提督。每作战都往前冲,喜欢夺敌军大旗,后战死于秣陵关。下联说明代麟游人虎臣,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孝宗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 回族中的虎姓,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如明代西域人忝克里别儿的,入中国居南京任职锦衣卫副千户。其子虎歹别儿,以虎为姓,有孙虎先、虎马镇、虎梦解、虎如声、虎承瑞等。另,元明时将回回名首音译为“虎”字的还有撒马儿罕人虎歹达、康里人虎秀思等。回族虎姓也有谐音字演变而来的。据《元史;氏族表》载:赡思丁三子为忽辛、纳速刺丁四子为忽先,其后裔有以忽为姓者,也有改为虎姓者。又据云南昭通地区《虎姓家谱》载:“吾祖奉请来朝。唐王亲封虎威将军……故由此子孙永远姓虎。”这是一支以祖上官职封号首字为氏的虎姓。虎姓回族“唯成都虎姓,音不读虎而读猫音。”(《回回姓氏考》)其实,云南地区的虎姓也读——(猫)音。虎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南京、成都和洛阳等地。

虎姓---姓氏起源、迁徙分布、名人
来源:中国易-名扬天下 作者:杨紫彤
::虎姓::
迁徙分布:
1.分布:

今虎氏回族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宁夏省,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四川省成都市、南部县五灵乡岐山坝村,长江流域的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黄河流域的河南省洛阳市等地。

2.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公元715年、717年的两次战役中,唐朝军队和突厥人葛逻禄部的军队,击败了吐蕃和白衣大食的联军。(白衣大食-阿拉伯伍麦叶帝国)

唐朝最初在(中亚)西域实行的政策很得人心,既不压迫,也不抢掠,所以西域各国都遣使入朝表示归顺。到天宝年间,边镇监察不力,节度使日益骄横生事,西域各国都很失望。

公元749年天宝八年,唐朝以中亚(西域昭武九姓国)康姓石国国王“无蕃臣之礼”为由,派遣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高丽人)出征,石国国王不敌投降(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事已至此,朝廷的面子也挣回来了,罢兵安抚当为上策。可惜高仙芝贪得无厌,他假装答应石国投降,却又背信弃义于公元750年天宝九年二月,偷袭石国。

史料记载“掳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掠夺到“瑟瑟十余斛,黄金五六橐驼,其余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石国国王伊奈吐屯也被砍了头。

高仙芝的暴戾贪婪,引起了中亚(西域昭武九姓国之一)的康姓各国的愤怒,他们知道自身实力难与唐朝抗衡,于是向大食(阿拉伯阿巴斯帝国)乞兵。

昭武九姓国:相传九国的祖先是月氏人,为匈奴所迫,迁居在今中亚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一带的康、安、石、曹、米、何、史、火寻、戊地等九姓,故总称昭武九姓国。

公元751年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领唐军和少数民族军三万攻大食。深入七百里至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于大食军(阿拉伯阿巴斯帝国)遭遇。两军相持五日,突厥人葛逻禄部军队倒戈叛唐,与(阿拉伯阿巴斯帝国)黑衣大食军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士卒伤亡二万。

此次战役失败原因:是由于唐朝节度使和边军将领的背信弃义、贪婪腐败、失去已臣服唐朝西域各国的民心,导致少数民族军,突厥人葛逻禄部叛变倒戈所至。战役失败后,唐朝势力退至葱岭以东。

公元755-763年安史之乱,使唐朝在葱岭以西的影响被削弱,至此唐朝失去的葱岭以西的大片领土,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

怛逻斯之战的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怛逻斯战役中有两万多名唐军士兵被俘。

其中一人名叫杜环,辗转流落到亚俱罗(今伊拉克巴格达以南),留居大食十年后乘船返回故土,他给后人留下一部《大食国经行记》,记述了他在大食的见闻。据他记载,在大食首都意外地遇见了许多来自中国的工匠。其中有“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络织者、河东人乐、吕礼”等人,他们是金银匠、画匠、绫绢织工等。可见中国人对阿拉伯丝织业和工艺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人还教给大食人瓷器制造技术,在今伊拉克北部撒马拉城附近出土了当地烧制的精美的防唐瓷器。

唐军俘虏中有很多是擅长造纸的工匠,他们把造纸术传到了西亚。公元九世纪上半期,有一位阿拉伯旅行家留下一篇游记。提到:“穆斯林掳获甚丰,掳来的一些孩子们就是撒马尔罕制造上好纸张的人”。后来阿拉伯人在撒马尔罕设立了第一所造纸厂,结果纸张畅销于阿巴斯帝国各地,撒马尔罕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发展。

公元793~794年,哈伦哈里发又从撒马尔罕招来中国工匠,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二所造纸厂,接着大马士革和开罗等地也相继建厂,纸张出口到地中海沿岸。

公元1150年,穆斯林在西班牙建立造纸厂,之后是法国和意大利。中国的造纸术的广泛传播引起人类书写史上的革命,导致了书籍成本的降低,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意义重大。至此才有了阿拉伯人经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经商。

由此,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但是中国的回族还没有形成。

公元661~750年,阿拉伯的伍麦叶王朝(伍麦尔、倭马亚、欧麦尔)建立,中国称其为“白衣大食”,该政教合一的王朝存在了八十九年。公元750~1258年,阿拉伯的阿巴斯王朝(阿拔斯)建立,中国称其为“黑衣大食”,该政教合一的王朝存在了五百零八年。



3.回族形成:

南宋王朝在蒙古帝国的攻击下灭亡后,中国在元朝统治下统一了,各民族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东北的女真人、契丹人、漠北的蒙古人、西北的维吾尔人、西南的藏、彝、白、僮(壮)、苗、瑶等各族人民,都处在这个统一政权范围内。

最高统治阶级所属的蒙古族,过去只局限于在大漠南北游牧生存,同中原来往不多,现在则通过驻防、分封、屯田、从政等关系,大量迁居内地,吸收汉族文化。

原来的契丹人、女真人,由于辽金两朝的会聚融合,多数都已汉化,元朝也称他们为汉人。

在元朝初期,还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回族。他们原是居于中亚和西亚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部分维吾尔、波斯和阿拉伯人,自唐代以来就有东迁者,蒙古西征后,中西交通大开,加之元朝和中亚、西亚政治经济关系的密切,他们就大批来到中国内地,在和汉族人的多种交往中,他们仍保有信奉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同于汉族和其他族的新民族——回族。
4.昭通回族:

云南昭通回族,据旧志所载,实起源于元朝时期,以兵屯田,多半皆系回人,后逐流落于此。及前清哈元生两次平昭,所带兵丁多系回民,领土占籍择取地方,悉得东南一带高原。

昭通回族其俗强悍,重耕牧,习武事,科举时代常中武魁及入伍者亦列显宦。但居乡人多,除农畜外及以走厂贸易为事。住城中者皆聚积东南角,以造毡子做皮货为生计。在当时,所设清真寺共有四十八所,可云盛矣!自遭咸同之变,逃徙徙死亡不知其数。至承平后,经六十年之修养,以迄今日调查各乡区总四十余地,而得花户五千五百八十八,丁口二万六千零六十二,生齿亦不少也。唯其所居之地,俱皆瘠薄,竟有衣食难济者。幸民国十六年始设立俱进会,群推李杰候为会长,自任职以来,首在办理教育。时会款缺乏,李君慨捐洋数千元经商,以作基金。渠则热心组织,其志不解。复由县长监督设立四乡学校,计至今日成立二十余校,学生约在千名,其地点名称已载教育栏内,不再录。李君常言:“吾族人口虽多,但贫者多而鲜知识,皆由无学术之故。若能多设学堂以培植之,则将来人才不患不蔚然而兴”。

昭通回族音清而尖。旧有文字曰:“天方字”。习之者阿訇而已。回文字母二十有八,有古字母、今字母之分。古字母造法起于圆点,今字母造法起于圆圈变化错综。万字以出音母,念法与汉文注音字母相近,标示四声亦同。书法横衍右行,习用刀笔如木板竹笺等,犹存古制。

昭通回族经典文字教长祈祷仪式、禁戒,据昭通回族教中人言,其古教祖名阿丹,又称为伊斯兰,流传已数千年矣。至隋时,有穆罕默德奉真宰天命,在土耳其国讲经传教后,始流入中国。考明史,外国传有默德那,即回回祖。国祖王谟罕蓦,亦作默德,生而圣灵,臣服西域诸国。国久尊为别谱援尔,译言天使也。隋开皇中,其教即传入中国,后安史之乱,回鹤出兵五千相助灭之,逐多留中土,其教逐散布四方。昭之回教,则自元时派兵屯田流落于此,清时随哈元生者尤多。其人常持戒律,不食豕肉,聚处而居即建礼拜寺,以维持宗教。彼教之人遇把斋日,恒念经,其中其族有婚丧事,由教长率之往,亦必念经。分钱前则念经人少。今学堂林立,习亚文者多行。见彼教之盛兴。

昭通回族清真寺,即礼拜寺,在昭蜀城乡东南北三区,共有清真寺三十九座,皆散居各处,惟城中区在府门口,其人数甚多;其次南乡。余皆奇零也。凡所住之人,无不奉行其教信仰诚敬。自行筹资,建筑寺院,以为归宿。

昭通回族经典文字即亚拉伯文。在土耳其文言一致,治国传教即以亚文为主,其文字开辟最早。即今世界各国所用数目字无不遵之。其字母以二十八字变化而出,常念之经有三十本,名曰可兰经,内载六千六百六十六章伍十万一仟一百零九个单字,配而成句。书法及念法由右而左,顺唇舌而念,均有秩序。其音最巧,而确非童而习之不可也。其经典中外四大回国皆同,无有错讹耳。

昭通回族教长祈祷仪式,在教长主持教中之条规,以宣传教义为天职。各寺中皆有教长,不论本地外方人,必经典纯熟,品学兼优者方充此任。每日昼夜五时,教长率领教徒朝拜真宰,名曰五番。其教徒,男子十二岁,女子九岁均有当然责任,一律朝拜。众礼须七日一聚。全年有大会礼二次,其时在场之人务战念鞠躬,叩头面迎向西,仪式严肃,行列整齐,礼毕静听教长宣读经书,无稍紊乱。凡有包白巾者,皆于朝礼时方用不拜易之,非回教之符号。

昭通回族的禁戒,凡教徒之戒律,不知者以为谨戒食物,不吃犬豕。即牛羊鸡鸭之类,不经教长宰杀者,皆不食之。此外,烟酒消耗之物损伤脑筋,奸淫赌博之事污身败德,以及非分妄取之财皆一律戒除。其他星象、占卜、偶像、迷信之类则更未能从事。

查回族之信教与他教不同,凡系回民无不在教持戒与。夫人寺念经之人前于氏族栏内已将其花户人数叙明,至于学校之设则于教育栏内会列入表。

5.云贵川虎氏:

虎氏,在全国回族中仅云贵川为众,虎,读音作māo(ㄇㄠ)。

云贵两省的虎氏,于明朝初年迁入今威宁市,到清初开始向外地迁徙。虎氏现全族有四千五百余户、两万多人丁,仅今威宁市地区就有一千二百四十余户、五千六百余人。而四川省虎氏,与今威宁市的虎氏同宗,并且读音也作māo(ㄇㄠ)。

虎氏之所以姓虎,主要说法有二:

一是由《虎氏家谱》中称:“我族原落于哈糜补蒿捋一带之地,又居住数十代后来中国。唐贞观时李世民皇帝因世道昏乱,中外交通,往来情深,唐王借兵镇守帝都。吾祖奉至圣帝王命令代兵丁来到中国。势事猛勇,唐王当面加封虎巍将军之职。吾祖之子孙从此永远姓虎。”这是以封号为姓的一种少数民族姓氏。

二是据文献《虎氏族史资料》中称:“我族姓氏,本是虎喇森译音而来,非有图腾意识。虎喇森,是现在伊朗境内的呼罗珊,古代属花赖子谟国的布哈拉。虎氏应当是在古西域人入土中国后,取地名首音为姓的一个姓氏。到了明朝末年,西北地区的回族虎氏已发展成了大姓,迁入今威宁市地区今威宁市的仅仅是虎自高、虎自强兄弟二人,原籍是当时西北地区的西安府弘弯子”。


以上二种说法表明今威宁市虎氏与赛典赤之三子忽辛、纳速拉丁四子忽先这个家族没有多大关系。

虎氏回族不读hǔ(ㄏㄨˇ)而读作māo(ㄇㄠ),历来被人们所关注。文献《虎氏族史资料》中对这个读音作了说明:“由于地方旧习称虎为大猫,导致对姓虎者也呼为猫了。但口语呼māo(ㄇㄠ),书写仍为虎,自相矛盾;另一原因,外族习俗,多少抱有忌讳意识,改口称谓,取避凶趋吉之义。用呼者和被呼者,渐趋默认,导致歪曲,约定俗成,演为定型。”

虎氏回族之所以读māo(ㄇㄠ)的另一个原因,可从民间传说中找到参考。据说:虎氏先祖是西域人,到中国被封为“虎巍将军”以虎为姓后,为了避讳帝王之尊而改读为māo(ㄇㄠ)。而从今威宁市迁居外地的虎氏写为“猫”姓或“胡”,实属当时没有文化之人造成的笔误,现逐渐更正到“虎”上来。

关于虎氏回族进入今威宁市地区的时间,有两种说法:

一是明朝末期来说,从今威宁市杨湾桥狮子山《虎氏封山碑文》中:“自高、次公讳自祥,原籍乃陕西西安府属地名弘湾子住人。始祖原籍系三人,于明末奉旨征剿川黔戎务,长次二公来黔,三公往四川讳不可考,于今成都府华阳县属虎氏望族。弟兄来黔奉委剿办乌撒,肃清候报领葡萄井丰登山杨旺桥等处地方开辟为业。”这与今威宁市蔡家地马姓和虎氏不开亲的关系上可以说明虎氏是在明朝末期进入今威宁市。因为《虎氏家谱》称:虎自高娶撒氏,生虎登龙、虎登先。马万里子夭,而两家祖妣撒氏又是姊妹,故将虎登先过继马姓接嗣,永不还宗。而马万里,是明末清初时期人,其父马泽源,于明天启二年迁居今威宁市。

二是明朝洪武年间来说,虎庆德收藏的修于清光绪年间的《虎氏家谱》,虽然文字结构不太谨慎,但基本阐述了虎氏从中亚的补蒿捋(即布哈拉)到中国西安弘弯子,又迁居山西大同。明洪武年间随军到今贵州省威宁市,住在今威宁市城内,“有古碑被汉人消灭,之后造城池,吾祖公又迁移虎龙山居住数十年,又迁杨旺桥”的迁徙路线。而今威宁市造城,初在明洪武十四年,清康熙四年增修一次,雍正十四年重修。据说当时今威宁市回族的坟山是在今县城农机厂,增修城墙时全部被压了。从“古碑被汉人消灭”上分析,虎氏回族居住在今威宁市城内很久的历史是成立的,故洪武来说也是成立的。

因此,虎氏回族源于中原,明朝洪武年间随军进入今威宁市,在明朝有若干代祖先的坟墓在今威宁市城内被毁,造成虎氏历史出现断代和模糊不清。而虎自高、虎自强是明朝末期人,也就是说虎自高、虎自强是虎氏回族迁居今威宁市以来有文字载的第一世祖人。

今威宁市类似问题很多,有的资料在谈及这段历史时,模糊地说到“明太祖命傅友德、蓝玉、沐英领兵三十万征云南,大军中有许多西北回回官兵,征务完成后,有被留驻守的,多数则撤回北方,明末清初复回。”目前这种说法在学术界争议很大,不大符合历史逻辑。

明朝正史共二百七十五年,这支军队到了明朝末年已是泥土一堆,怎么可能活二百七十多年?在今威宁市回族、汉族中大多附和明洪武来说,实际上有史料证明洪武来说的又有多少?况且大多数家谱把一世祖写成明洪武时期随军进入今威宁市的祖先,而这个“一世祖”与其子孙之间的代际、时间关系一推敲,就活了二百多年,显然误差很大。

本书认为,今威宁市地区的回族家谱,大多数是在清朝中期所修纂的,由于历史久远,许多一世祖、二世祖乃至十世祖左右的名讳,在修谱时都已经忘记了,只从能记清楚的祖人开始记述,但后人在抄谱时一误而再误,或有意升华族人历史,遂把明末清初的祖人写成了明朝洪武年间的祖人,这种情况十分普遍,不限于某一地、某一姓。

虎姓郡望堂号:
1.郡望: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楹联典故:
摧阵夺纛;具疏谏灯:上联典指清朝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咸丰年间从军,官至提督。每作战都往前冲,喜欢夺敌军大旗,后战死于秣陵关。下联典指明朝麟游人虎臣,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明孝宗朱佑樘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明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后,大批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来中国经商,居住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以及长安等地。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当时他们被称为“贾胡”,沿海各地的又称为“蕃客”,生于中国者又称为“土生蕃客”。除极个别文化水平较高者采用汉姓外,一般都沿用阿拉伯、波斯人的名字,没有姓氏。

13世纪,随着蒙古人的西征,中亚和近东、中东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大批穆斯林官吏、军士、学者、商人以及工匠等被遣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分布在全国各地,当时被称为“回回人”。他们定居后,繁衍生息,融合形成了以回回为主的民族共同体。但他们仍沿用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名字,即回回名,亦称经名。极少数官宦和士大夫出身的人,既使用原来的回回名,又受汉族的影响,起用字或号。如回族著名诗人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有的为了避免回回名字的重复,在原回回名的前面冠以汉姓,如全阿里、马穆沙等,以便称谓。

明代,朱元璋采取了大民族的同化政策,歧视、压迫少数民族,禁止回族群众内部通婚和使用“胡语”、“胡姓”。回族穆斯林迫于压力,隐去原来的名字,开始采用汉姓。但在取姓方式上,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大多取回回原名和伊斯兰教先贤名中某一字的译音立姓,如纳速拉丁的后裔,分别娶纳、速、拉、丁四姓。这种得姓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出现了汉字姓氏中没有或少有的生僻姓氏。如赛、纳、哈、速、羽、底、亚、虎、拜、提、撒、陕、闪、忽、萨、麻、沐、黑、沙、海、朵、者、回、玉、把、糙、阿、改、鲜、喜、定、客、靠、洒、摆等等。

回族的先民来自西域,本无姓氏。但是进入到东土以后,为了适应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了便于与汉族各方面的交际与交往,便主动地吸收汉族的姓氏文化,给自己冠上一个汉姓,取上一个汉名,如果不亲见其人,俨然便是中国人。这种姓氏文化的转移,既不背于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却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际,不几代,回族先民所取得的汉姓也就约定俗成地成为回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到今天,没有姓氏的回族是根本不存在的。

  据调查和统计,昭通市16万回族共有108个姓,在全国地(市)一级的回族当中,姓氏最多,内容最丰富。研究昭通回族文化,姓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突破口。不过,研究回族的姓氏应该有它自己的切入点,如果以汉族《姓氏大全》或《郡望百家姓》所提供的资料,作为依据来论证回族姓氏的起源,那就是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因为二者是同名异源的。以下,我们从108个姓中拣出几个重要的姓来加以说明。
   虎姓,据《虎姓族史资料》载,该姓的远祖来自西域名城虎拉森,进入到中国后,远祖在唐王帐下为臣,立有赫赫军功,被封为“虎威将罕”,于是世代便以虎为姓按照昭通方言禁忌,虎读māo,音同猫)。


 

 虎发光 1956年出生,副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任职于卫生部医促会脉管炎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虎王食品厂法人,兼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特色专科脉管炎头痛门诊主任,中华传统医药研究所副研究员,美国中医药科学研究客座教授。在省和国家级学术期刊先后发表48篇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有20篇被国家大型书刊收编。有的成果已入选世界电脑信息万维网络并多次在国家和世界获奖,其中在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获最高荣誉金奖和“唯一指定产品”,1997年度获世界科学名人奖牌。对脉管炎和顽固性头痛有着特殊的研究和治疗,研制出“活血通络膏、丸”等七种系列药内外结合疏通气血经络效果显著,受到医患的高度赞扬,并由此获国家七项医药发明专利和卫生部中华传统医学“科研新药证书”。“发光”牌“口咽会化片”填补北京市场的空白,部分药品被卫生部推荐国外使用,均受到很高的评价。为此,卫生部审批“中国医促会脉管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传统医药研究所副研究员,受聘美国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和国内多种学术期刊记者顾问等,传略人选《世界名人录》、《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中华科技精英大辞典》等十八家大型辞书,多次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和报道。发表论文有:“化滞通络散治疗女性不孕症”、“化瘀消瘤散内外结合治疗子宫肌瘤”、“清脑通络膏治疗顽固性头痛”、“赌输烫伤膏治疗烧烫伤”、“咽病含化糖治疗慢性咽喉炎”、“薄味药在妇科中的应用”、“临床望气色偶拾”、“速通散治疗肠梗阻”、“妇女不孕常敷脐”、“头痛病因知多少”等。

 

标签:    hu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虎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虎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查看更多讨论帖>>
点击 回复 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3889 6 虎姓回族在平顶山南阳许昌 123.163.59.* admin 2022-01-25 15:22
2079 1 宁夏的虎姓 huyi2084 157.0.110.* 2018-07-23 15:36
2766 13 天下虎姓一家亲 1250860620 公益馆管理员 2016-02-28 12:02
5988 0 从戎驱日寇 三仓洒热血 ——追忆牺牲在东台的新四军烈士虎罴 逍遥虎 逍遥虎 2015-08-09 12:13
1899 0 求!!虎姓辈分表 优素福虎 优素福虎 2015-07-19 18:05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