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2008-03-09

207498次

2人

3个

32个

958人

63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华氏起源

华氏源出子姓,自契佐舜为司徒,受封于商。历事夏,后世为商侯。至成汤克夏,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传祀六百。鼎迁于周,武王封微子于宋,以奉汤祀作宾王。家传至戴公,授公子考父说采邑于华,因以华为氏。四传,日耦、日元、并为宋国名臣,事见春秋经传,迨鲁昭公二十年,华亥、华定奔楚,华登奔吴,皋比、合比、费遂多僚皆避他国,始失封邑。于汉初有华毋害,从高帝定三秦,封终陵侯。宣帝时有华龙,侍诏金马门。他无显者。至三国,华始复盛。有神医举孝廉佗,为沛国支;吴侍中,左将军融为广陵支;魏太傅、博平侯歆为平原支,皆在大江以北。而江南之华,则自覈显。覈字泳先,仕吴为东观令、领右国史、封徐陵亭侯。蜀亡,诣宫门,上表吴营新官,上疏切谏及请禁奢侈,务农桑、荐贤解罪,书百余。上皆有补益。事载吴志,实为华氏文献之宗。
四传至孝子宝,当东晋义熙末年,方八岁,其父豪出戍长安。临行有“须我还,为汝冠”之言,宝识而弗忘。及长安陷,豪殉于军,宝恸哭无时,终其身不婚娶。厥弟宽,悯兄无嗣,以次子悫承其后,居无锡惠山第二泉旁。
越十八世而生荣,当宋太宗时,举进士授员外郎,累官至主爵都尉,徙家汴梁。靖康间,其曾孙原泉扈驾南渡,复归无锡居梅里乡之隆亭。传至五世,分十通五奇之派,散处蠡头、堠阳、北庄、西宅。厥后,孙枝繁衍,转徙他乡,近而晋陵、平江、兴宁、兴道、延祥、泰伯,扬名天授。远而中州、豫章、三楚、两浙、东粤、西蜀,皆有华姓。其中或宗孝子或宗原泉,莫不权舆于无锡焉。
闽之有华,始于京一郎公,旧本以为孝子后,原居无锡武陵街,当宋绍兴间宦游沙县,因家于连城,以帝王世纪考之,我祖之生当与原泉同时,而出自何派书缺有间,盖是时南北扰攘,民皆荡析离居,虽有流传谱牒,大多为兵燹所伤。恭观无锡诸谱,以原泉为一世,自原泉以上至孝子,凡廿世悉缺而不录。可知年湮世远,文献无徵。虽世守宗祧之裔,亦莫能知其祥,其他复何望哉!然自京公以迄于今,世传三十几,历千年而敝庐犹在,递年八月祭期,三邑子姓云集,支派源流了然可溯,即间有可疑之处,亦可澄清。谨此以纪。
              一
 

姓华的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是个很尴尬的姓。尴尬的原因还不止一个。
 
 
首先是因为孔子。
 
 
孔、华、宋、殷等等,原本是一家人,亲弟兄级别。这几个姓氏,都是商朝皇室后裔。商朝有个叫微子的大臣,和商纣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商纣王剖比干、贬商容、欺微子,闹得天下反起八百诸侯,结果是把天下让给了一个少数民族的西方部落,这就是周朝。眼看国破家亡之时,微子很识时务,便抱着神器,也就是体现皇族荣誉和地位的宝贝儿----家谱,归顺了周武王,周武王将微子分封到河南商丘一带,于是,商朝便缩小成为宋国,微子,当然成了宋国的第一代国君。当时的宋国,祭祖的礼节可以用天子礼,这是唯一一个除了周天子之外可以用国礼规格的诸侯国。
 
 
微子死后,埋在微山岛上,现在的微山湖往南一百里,往西南一百多里,尽是当年宋国的封地。微子的弟弟微中衍继承了微子的国君位置,这便是殷姓始祖,也是现居美国的印第安人一族,印者,殷也;殷者,商也,殷商殷商,不是胡乱说的。
 
 
微中衍死后,其儿子宋公稽入继大统,这是宋姓祖先。在微中衍的孙子中,有一支封于商丘东部,安徽西北部和江苏西北部、山东西南部的子孙,这支子孙便是华姓。
 
 
另有一支封在了商丘的南部和西南部,就是今天河南的夏邑。这是孔姓始祖。
 
 
这些商代没落贵族们,虽然他们都有了很大的封地,是宋国最大的地主,但他们的工作单位却是在商丘。到了宋殇公时,大司马孔父嘉喜欢上了打仗,而且是十年之内竟和周围的邻国打了十一次,把个宋国打得很是穷困,百姓们也有了怨气。孔父嘉的兄长华睿是个文官,他不太喜欢打仗,这个老祖宗,竟然爱上了弟媳妇----孔父嘉的妻子,趁国内外对宋老大、孔老三怨声四起之时,华老二就带领百姓和士兵突袭大司马府,杀了孔父嘉并带走了孔父嘉的妻子,夺得宋国执政大权。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逃到鲁国,是孔姓祖先。
 
 
春秋无义战。
 
 
从历史书上我们得知,春秋时代父子反目、兄弟相残者比比皆是,至于兄妹乱论、母子苟且之事更是举不胜举。也许正因为春秋时的混乱,孔子才特别重视礼法对人的约束,特别重视强调三纲五常。他年纪大的时候重新编写《春秋》一书,其目的就是让“乱臣贼子惧”。就是让昏沌的天空清朗一些。我们今天看到的宋国“华氏之乱”,在孔老夫子编写到此节时,心里一定是痛楚而无奈的。但,这毕竟是历史。
 
 
华氏一族自此在宋国独撑局面,其家族荣耀二百多年,历代高官,历代权柄在手,已经是和宋国难分荣辱了。
 
 
宋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存在了近八百年,其间共26世34君,比鲁、陈、蔡、郑、晋等众多国家存在的时间都长久。大家知道,商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商丘周围无险可守,同时又是黄泛区,地薄人稀,物阜不丰,能存在近八百年,也是奇事一件。这里边,谁又能抹杀掉华氏一族的功劳呢?
 
 
还有个尴尬人是华歆。
 
 
《世说新语》说,华歆小时候和一个叫管宁的在一块儿读书,门口儿有大官的仪仗队经过,我们这位老祖宗贪玩好奇,就跑出去看,一心二用不好好读书。这事儿,本来很正常也很合理,谁料,等他看完了仪仗队回来读书时,却发现原本友善的管宁同学正在怒目圆睁地瞪着自己,华歆不知如何招惹了他,正发呆之时,这管宁,竟然拿起刀来把好好的一张座席给割成了两半,并宣布绝交。清高的和市俗的不愿意混在一块儿了。
 
 
用佛家的观点来看,这个管宁其实更是小心眼,外表的清高并不能掩饰对虚荣和繁华的向往。相反,我倒觉得我们这位老祖宗倒是率真可爱,颇具真性情。就像那位抱着美妇人过河的和尚,该抱的时候抱起来就走,该放下的时候说放下就放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心中放下,就比想抱不抱、想抱不敢抱、想抱不会抱的邪恶之徒高尚万倍。
 
 
但这个故事竟然被人给编到教科书里,让认识汉字的小孩子们都要学习管宁,都来瞧不起华歆。且不说这个故事其实是个经不起推敲的传说,即使是事实,又能证明管宁同志的什么呢?只证明小管是个伪君子,假正经。这对启蒙时期的幼童教育不是正确而是偏颇;是伪教育,是对孩子天真好玩习性的扼杀。
 
 
历史上的华歆,字子鱼,青州高唐人,史书说他:“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也就是为人处事总能一碗水端平,从理出发,就事论事,不抱个人成见,论事儿,不论人。同时,还不说别人坏话。就是这样一位谦和君子,其实对时局的把握一直很准确,看人的眼也很毒。当年,有个叫王芬的约他一块儿把汉灵帝废了,他阻止无效,但声明自已绝不参与,并告诉别人也不要参和,因为:此事弄不成!结果,真如他所言,王芬果然败了。
 
 
华歆年轻的时候已经是尚书郎,属于京师高官,但他见董卓入主长安,知道这董卓也不是成事的人,便装病离朝,邀袁术讨伐董卓,袁术不敢,华歆便投奔了孙策。孙策“待以上宾之礼”,到孙权当政时,曹操颁天子令,让华歆归朝,华歆离开江东时,“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馈数百金”。但华歆一一封好,退给了送礼的人。他说,他不是不需要这些东西,也不是不领大伙儿的情,只是路途遥远,带这些东西不仅不方便,而且还有危险。史书说:江东人闻听,“而服其德”。
 
 
华歆当了太尉的时候,几次称病乞退,而让位于管宁----就是那个让他尴尬不已的人。看来,他把割席这茬给忘了吧!但曹丕没忘,他就不同意管宁替代华歆。
 
 
华歆墓位于高唐县城东固河镇大华村北,至今保持完整。可以想像,在喜欢厚葬的汉代,华歆的葬礼一定是简朴而寒酸。如不然,早让人连挖带盗弄个稀巴烂了。
 
 
还有一位名人秩事也让华家人感到哭笑不得。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看中了当朝华太师家的一个丫头,于是打扮成仆人混入太师府,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秋香稿定。在这出滑稽戏中,华太师昏头晕脑,管家竟然叫“臭鼻头”,太师夫人则又聋又哑,不堪世事,唐伯虎小丑一般地上窜下跳,祝枝山鹅头鸭脑一派胡言……且不说这故事的漏洞百出,就人物塑造而言,也是一出不值一看的闹剧。但这闹剧闹得和名人有关,就更显闹,更显无聊地闹。
 
 
历史上的华太师确有其人。华太师名察,其家族在北宋末年由江苏西北部迁往无锡并成为无锡望族。华察于嘉庆五年中进士,后任应天府会试主考官,拜侍读学士。华察诗文双绝,在朝鲜、日本,都有人特别崇拜他的诗歌和文章,是领军文坛的一代鸿儒。
 
 
唐伯虎生于1470年,死于1523年,而华察,则是1526年才中的进士。唐伯虎死的时候,华察还未金榜题名呢,何来太师一说?
 
 
华家还有个华国锋,实在又厚道,没跟上形势变化,真令国人唏吁。华国锋1976年10月当上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可惜在1980年,先是辞去了国务院总理职务,翌年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职务,和华太师一样,告老在家。
 
 
要说,当了6年多的主席也是很风光,但大家提起“华老”来,总是止不住的叹息。
 
 
叹息什么呢?不好说。
 
 
 

 
 
 
华氏家族有商代遗风。
 
 
商代遗风的特征是处处讲面子,讲一定的旧规矩,在逆境中也时刻保持自己那份可怜的尊严。
 
 
既然叫遗风,就是和时务不太一致,轻物质享受、重精神愉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保持固有的传统。
 
 
此乃所有“遗民”家族的特性。
 
 
华氏家族是殷商遗民,当然也具有这种冻死迎风站、饿死打饱嗝的姿态。华睿的曾孙华元,在任宋国最高执政官的时候,宋被楚国围困近十个月,商丘城里已经“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就是说,大家相互交换着煮孩子吃,因为吃自己的孩子实在是不忍心。而煮孩子用的柴,则是用死人的骨头。即便是这样,宋国人也不投降。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华元独身一人携刀于夜间潜伏出城,用匕首直逼到楚国元帅子反的喉咙间,梦中醒来的子反吓破了胆,只好答应退兵,宋国得救。
 
 
还是这个华元,见宋国南有强楚,北有猛齐,西有晋旅,自己周围的小国被大国压制得几乎无法喘息的严峻形势下,发明了“弭兵之盟”。弭者,罢、休的意思。这种弭兵之盟,即“休兵养民,倡导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这一举措得到众多国家的响应,也使宋国避免了多次战火的袭扰。宋国人抓紧恢复生产,古语中“殷人好贾”就是此意。当时,在全国负责货物流通、从事物质交换的人,大都是宋国人。今天我们所称呼的“商人”,原意就是指商丘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春秋战国时代的华元,多次出使邻国,奔走和平,他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侯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木大厦。
 
 
华姓在春秋特别是战国时代成为显赫的大贵族:楚国有华亥,吴国有华登,齐国有华周,卫国有华仲,宋国更是华氏大本营,华费道、华驱、华多僚父子及华氏三雄,以至于人们只知道华氏而不知国君,实实在在地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
 
 
到了著名的“华氏之乱”之时,华家自己人闹个不止,和国君也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华氏家族衰落了,有往北迁的,有往南行的,也有西去的。商丘城里的华氏门前冷落,封地中的华姓则老老实实地种地、吃饭。
 
 
不久,宋国也随即灭亡。
 
 
到秦末汉初,朝阳候华寄跟随吕泽和刘邦一同打天下,功劳卓著;终陵齐候华母害,以越将从起留,入汉,定三秦,封为候,享740户。
 
 
两汉时,山东华姓成为齐鲁望族,除山东平原、高唐等地外,原在宋国封地的华姓人氏也开始兴盛,并出现了神医华陀。
 
 
华氏家族很少出武将。那位杀了孔父嘉的华睿本身就是个文官,华元虽然单刀夜行,但那也是逼急了的潜能发挥,说他是武将,还不如说他是个外交家更恰如其分。华寄,华母害追随刘邦打天下,好像只是带兵,也没有太大的一刀一枪之战争纪录。因而,纵观历史人物中,华氏家族中文士较多,有一技之长者更多,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共同的品质就是“平民思想。”
 
 
平民思想,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遗民思想的世俗化,是贵族姿态的普通化,是纯市民或农民意识的高贵化。
 
 
华陀行医,无论贫富一视同仁,瞧病不瞧人,而且,他还特别重视从民间学习治疗经验,学习偏方,他既然能写两部重要的医书,那么,他的文化知识和修养也理应杰出,他在和老乡曹操的抗争中,维护的是科学精神,是对医学神圣不可侵犯的爱。临死,他所想的还是天下的老百姓,他在把他的医书传给狱吏时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
 
 
至大难临头,他仍坚信自己的医术,坚信自己没有错,错的,是人家。
 
 
这种硬骨头精神也是一种遗民精神,遗民之所以成为遗民,就在于对历史和传统精神的坚守,对信仰和理想的坚守。
 
 
遗民者,知世道变而己不变。
 
 
华察,即传说中的华太师,平素以“五不欺”自慰,浑然不管世人如何评说。五不欺即“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这个五不欺的坦言者,十二岁就风华绰约,写得一手好文章,其弟子遍及天下,他曾出使朝鲜,以文词才学让友邦惊叹。他个人的一生则济公好义,不畏权势。奸相严蒿几次巴结他不成,便密谋陷害,华察不与此人合污,便告老还乡。
 
 
华察到家乡后,将一万多亩良田分给贫困佃户,并捐八百亩为“役田”,用来资助无钱读书的孩子们,大搞希望工程。他所建的隆亭,因与龙同音,皇上派钦差暗查,华察连夜改为东亭,并嘱咐乡邻说,此亭名叫东亭。结果,待外人至无锡打探,众乡亲众口一词:此亭就叫东亭,一直就叫东亭,我们没听说过什么隆亭。使得钦差无功而返,也使严蒿的陷害阴谋破产。
 
 
在如此关键之时,他老人家能赢得如此众多乡亲的支持和包庇,足见其平时之为人矣。
 
               三
 
  朴素,是华氏家族的又一特征。用评价华峤《后汉书》的话就是说:文质事核。
 
 
汉代大司徒,是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一级的官儿,华歆被封为安乐乡候后,又当上了大司徒,但他“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曹丕赞曰:老华,是国之俊老啊,国家的大事小事全靠他操劳。现在,社会上的风气是当了官就吃好的,穿好的,只有我们的大司徒,吃什么和不吃什么都无所谓也,即便是吃,也是很简单呐。
 
 
因此,曹丕特地赐给华歆衣服,不仅给华歆,连华歆的妻子孩子皆给做上一身。堂堂大魏国首辅,竟寒酸到连出门的衣服都靠皇帝赐给的程度。但华歆依旧不以为然。既不惊,也不恐。
 
 
近代从无赐迁出一支华姓人氏去了贵州,华家在贵州投资办厂,捐钱助学,从1905年开始,华家就创办了诸如: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优质师范选科学堂、宪群法政学堂、遵义中学堂等等,除教育投资和捐助外,华氏家族还创办了贵州文通书局,早在1991年时,这个书局就能用全套彩印机器印刷书籍,工人达到一百多人。文通书局不仅印刷学生课本、古文书籍,还印刷出版了《莎士比亚全集》、《巴尔扎克全集》等翻译作品,文通书局印的书畅销全国,其分局遍布全国诸如上海、广州、长沙、重庆等大中城市。有资料证明,华氏家族在贵州捐资助学、赈济贫穷、资助军饷的款项竟超过三百万两,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足有一亿多元。西南近代工商业的繁荣,华家当居首功。
 
 
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华联辉所创办的酒坊,这个叫“成义酒坊“生产的酒,原本是自家喝并馈赠亲友的,越是不卖,名气越大,后来,名声竟传到全国,袁世凯下贴,请成义酒坊的酒去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华之鸿去了以后,发现外国人根本就瞧不起他送来的土头土脑的泥巴罐子,他们认为,这里边还能装好酒?
 
 
华之鸿趁评委们走来时,将酒瓶往地下一摔,立时大厅内芳香四溢,众评委的鼻子猛猛地吸起酒味来,结果,成义酒坊的酒被评为世界第一的白酒,酒名也改为茅台酒。
 
 
华氏家族在贵州有钱有势有名,但华家的钱却绝不乱花,在修建现在的贵阳一中时,校长华之鸿“亲往督工,晨出暮归,无间寒暑……”他竟然亲自备料验砖,和小工一样地“战斗在第一线”。
 
 
贵州人民评价华氏三代巨富时说,“虽处丰裕,而寒素家风,自安淡泊,于世俗声色玩好皆无一染”。
 
 
华蘅芳,我国第一台蒸气机的制造者,他喜欢钻研物理数学,在咸丰年间他就写出了《抛物线说》,并翻译了《金石识别》等外文书籍,同治年间,他研究并写出了数学专着《开方别术》、《开方古义》、《数根术解》等等重要的学术著作,在我国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塑造了一座巨型的丰碑。
 
 
就是这位深受曾国藩、李鸿章等封疆大吏所敬重的科学家,一生却“敝衣粗食,穷极终身”。别的人,只要能见上曾、李一面,无不想花钱捐顶红帽子以光宗耀祖,而常常和曾、李在一起的华蘅芳,则一生“未尝求禄仕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则一生灾难不断:幼小时家贫失学,凭兴趣爱好自学数学,早年时患重病还落下腿残;文化大革命中,他做的演算稿也被人当“白专”的罪证毁掉,连家也被抄被抢;到了晚年,他又碰上了学风恶劣低俗的时代,做个老实人,做个实在人的愿望,也被各种外来力量搅得心烦意乱。
 
 
即便是这样,他也尽量保持一份做普通人的心态。尽管他是“伟大的数学家”,职位已是学部委员,但他却从不隐讳自己先天不足,一生全靠勤奋自学,因此,别人护短,他则漏丑、揭丑,他提出,弄斧必到班门,要多找比自己水平高的人请教。
 
 
作为大数学家的华罗庚没有任何架子,连三流的专科学校请他做讲座,只要有时间,他也不推辞,比起那些讲身份、讲地位、讲排场、讲规格的人来说,华罗庚的行动无疑是对他们的讽刺。他说的“努力在我,评价在人”的心里话,更是于朴实中透出平民思想的光辉。
 
              四
 
 

华氏家族多奇才、多自学成才,多远离仕途。
 
 
这些奇才贯穿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可以毫不骄傲地说,华家,在任何领域都曾出过高手。
 
 
明代出了个叫华燧的巧匠,这位老祖宗从少年时就喜欢读史学经,聪慧异常,至中年,他则“喜校阅异同”,凡碰到奇书、怪书、稀罕书,无不想快点儿读到,读完还不算完,还要找出里边的问题来,找出和其他书的不同和相同。他自谓能把天下的书“会而通之”。会,还要通,口气之大让人瞠目。他的书房就叫个“会通馆”,专门研究这些会和通的学问。
 
 
他还喜欢动手研究,亲身劳作一些事情,绝不似其他知识分子只爱钻古文纸堆而不劳动的习惯。他发现以前的印刷,都是活字印刷,用的是石印或陶印,制作起来不仅不方便,而且直接影响印刷的数量,于是,他发明了用“铜版”工艺印刷,他和他的侄子华坚等人,创了《会通馆》和《兰雪堂》。现存的《客斋随笔》、《艺文类聚》等著名古典书籍,就是他们印刷出来的。
 
 
华燧和华坚在改进中国印刷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们使我国的印刷技术领先了世界几百年。
 
 
这是印刷上。而另一个造纸坊的小工,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大画家,也是机缘和勤奋,天才和时代的有机结合。
 
 
这便是与杨州八怪齐名的华岩。
 
 
华岩原籍福建汀洲上杭华家亭,为闽汀华氏京一郎公第十五世机公后裔,(即杭次房机公裔)少年时在造纸厂当小工学徒,家贫不足食粥,但他从小喜欢写诗,喜欢画画,康熙年间,福建杭次房建造祖政公祠(今寅山祠),有人推荐让喜欢画画的华岩画壁画,但族长不同意。华岩一怒之下,于夜间偷进祠堂,一气画了四幅画,然后远走他乡,开始了卖画为生的生涯。
 
 
雍正年间,华岩来到杨州,和金农、郑板桥、高翔等人混在一起,金农这样赞叹华岩说:老华画兰草,五丈多的纸,烧顿饭的功夫他便能画出来,而且“清而不媚,恍闻幽香散空谷之中……余恨不能步其后尘也。”
 
 
华岩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其诗、其书法又有古风古韵,当时人称“三绝”,并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传世。
 
 
华秋苹则有另一手绝活。这位清代中后期的奇人,自幼酷爱金石篆刻,其作品苍劲秀美,有大汉气象,他邀集华氏族人,成立了诗文音乐社,每逢春秋佳日,均弹唱古曲,作诗饮酒,快活之极,他弹古琴,弹琵琶,唱昆曲,并整理出《借云馆小唱》、《琵琶曲》三卷,并创编了著名的《十面埋伏》,他自创了一套独特指法符号系统来记录琵琶弹法,对琵琶这类乐器的推广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这位名字带有女性气息的老祖宗还热爱绘画,并喜工笔勾勒,同时,他还旁通医学,并专攻喉科,并与两个弟弟合着过《喉科秘书》四种。
 
 
只一样,他不喜仕途,不爱和官府交往,只愿以平民身份自娱。
 
 
还有个被称为“江南第一隐富”的华绎之老人也很有意思,他是养蜂大王,而且还是养进口的蜂,所用的还是国外最科学的方法。他所创办的实业有丝厂,有贸易货栈,有纺织厂,有面粉厂,同时,他还科学地养鸡、养牛,种植果树,等等。在民国时期,他的实业公司就拥有整套的现代化的孵化、繁殖禽畜设备。就是这位大实业家,在四十岁时竟喜欢上了书法,自学成才,竟然自成一家。
 
 
华绎之的儿子华仲厚,近年从国外回来出资百万,重新修膳了著名的“华孝子祠堂”。
 
 
华孝子名华宝,东晋时人。华宝八岁时,父亲去当兵,临走时对华宝说,你在家是长子,长兄为父,你母亲不在了,你要好好照顾你的弟弟们。如果我这次打完仗回来,我一定亲自给你行冠礼,给你娶个媳妇成个家。
 
 
父亲说完就去了前线,从此,年仅八岁的华宝领着弟弟,独撑起一片天。特别是父亲阵亡的消息传来时,华宝伤心之极,并发誓一生不加冠、不娶妻。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弟弟身上,帮弟弟娶了妻子,生了孩子,而他却还孤身一人,逢有人登门为他提亲,他总是号啕大哭,以示拒绝。
 
 
华宝活到86岁,弟弟华宽将次子过继给华宝为后。到南齐建元三年,齐高帝闻听到华宝的故事后大为感动,他亲赐华宝故宅为“孝子第”匾额,这便是华孝子祠堂的由来。
 
 
华孝子祠紧邻天下第二泉,盲人阿炳一曲悠扬的《二泉映月》如泣如诉,曲子怀现世悲悯,发远古悠情,叹天地之广阔,诉清冷之人生,天荒地老的身世感怀中,往事如烟如岚,心绪似愁似怨,清泉由平静变得激昂,月光由皎美而变得斑驳陆离,一幕幕历史的画面在清冷的月光下鲜活如初,琴声、月光、泉水浑然一体,完成了一幅亘古不变的自然呈现,天地人合一,声光色同韵……
 

阿炳名叫华彦钧,正是华孝子的后裔,在祖先的祠堂边对着一轮清冷的月亮,诉说自己苦难身世,无怪乎他能演奏得如此玄妙高远,无怪乎小泽征尔认为:听《二泉映月》必须跪下来,用心听。
《二泉映月》现在已是世界十大名曲之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信仰的人,听到《二泉映月》时,灵魂无不为之震动。
没上过学堂的华彦钧一生创作了700多首音乐曲目,他个人除了会拉二胡外,还会打鼓、弹琵琶、吹笛。
姓华的人见面亲。
由于华姓人数较少,几千年来,华家没有赐过其他姓为华,故而,华氏家族一直处在姓稀人少的状态。
中国有“无李不成村”,“无张不开席”,“无刘不成集”的说法,张王李赵刘几个大姓的人见面,客气了说一声,哟,一家子,便再无下文;不客气了,管你姓什么,先挥拳上去再说。
而华姓则不尽然,无论在哪儿碰到同姓,无论续上续不上,均有三分亲的情份。而到了酒桌上,要是有两个姓华的在一块儿,甭说,两人即便是第一次见面,也比别人显得近乎。
在复旦大学读书时,临毕业时才知道校长叫华中一,是个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教育家,在数学、物理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当时听了,觉得很凑巧,也很自豪。一日和同学喝酒吹牛,说我可以去见见校长。大家均不相信。
同座的骆玉明老师慢悠悠地说,想见校长还不容易?----就怕他没时间。大伙儿哄堂大笑。夜间,依着酒劲,我给华中一先生写了一封信,其中的大意是:我姓华,是山东兖州华家街的人,我们村几百户姓华的,就我一个来复旦读书,老家的人听说校长也姓华,都很自豪,嘱咐我一定要见见您,向您当面表达敬意。写完后,连看也没看就投到楼下的信箱里。等第二天睡醒,隐约记得昨日的荒唐举动,不禁倍感惭愧,亦觉此事尴尬无比,你姓华,我也姓华,这种酸掉牙的话也能说出来?
于是,忐忑不安中找到骆老师,把此事讲给他听,骆老师扑哧一声笑起来,边笑边连连摇头,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我很紧张地问他,你猜猜,校长接到我的信会怎么想?骆老师笑嘻嘻地反问,你先猜。一见他也没多少主意和把握,我反倒平静了,我说,“华校长肯定说,看看中文系,干的嘛?怎么净教这样的半吊子学生?------还有那个骆玉明,不会教学生点好学问?校长肯定会这么说。中文系,就等着挨训吧!”骆老师不笑了。骆老师说:“这信,到校长办公室就会被扣下的,华校长看到看不到还不好说呢。放心上你的课去吧!”
谁料在信发走的第三天,校长办公室就打来电话,说是明天一早8点钟,校长要见我。
在我有生的几个难眠之夜里,复旦大学南区的难眠之夜最让我记忆深刻,兴奋、惊喜、不安,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起这句话忘了上句词,翻过身来一个念头,背过身去一个想法,恍恍惚惚一觉醒来,提前二十分钟到了校长的小办公楼前,还不知道该说什么。
关键是,华中一先生所研究的学科太高深莫测了,而我,则连一元一次方程也解不准,复旦作家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有数学恐惧症与英语恐惧症,而自己,又是这些恐惧症患者中,最为严重的一个。参加工作二十多年,竟从来没算准过一次一月该领多少工资。
说真的,我有点后悔自己的孟浪和冲动了。
一个走路很轻很稳的先生缓缓走过来,提着个粗布包,像是早晨去市场买菜的,我看着他,他缓缓地上下打量了一下我,老先生轻声慢语地说:“你是华德民?”
这就是冠誉世界的大学者华中一。看上去,先生也就四十多岁,但他的举止和风范,却又是那么老成和自然。进了他的办公室后,他把那个不起眼的小包放在桌子上,然后走过来和我坐在一个沙发上,静静地看了看我,先生轻轻地笑了。
我从来没有觉得山东普通话有什么不好,从一座下说话,我就腚后边发烧,在先生的轻声缓语、极具磁性的亲切话语里,我发现山东话真夯、真硬、真土。
先生问我的生活、问学习、问上海菜好吃不好吃,山东的煎饼……问什么,我就答什么,边回答,边觉得顺溜起来,直到先生让我喝水,我抬头看看挂钟,已经是9点多钟了,这下,我才慌了神,急忙向先生告辞。他站起身,笑眯眯地一直把我送到门口,嘱咐我要用功读书,多写作品。
眨眼间,十六年过去了,每每有人提到上海,我就想起复旦,想起校长的单独召见。骆老师对此的评价是:也就你华德民,好意思耽误校长这么长时间,我在复旦上学、教学几十年,也没像你这样。
像我这样什么呢?骆老师没好意思说。
华姓在中国姓氏中排行196位,这是按人数来排的。资料上说,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七。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约6亿、7亿?那么,华姓人也就二百多万人。
《姓氏略考》上说,“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山”,中国以姓氏为名的名山,好像只有华山一山。再往上数,华姓的老祖宗应该是瑞顼帝高阳氏。若只算到这里,那,华氏和屈原又成了同祖同宗了----4400多年前的同祖。屈原在《离骚》中首先称自己“帝高阳之苗裔兮”,即,“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代呀”。
那么,高阳氏又是谁的后代呢?是黄帝。瑞顼是黄帝的孙子,黄帝升天成仙后,让瑞顼继承了黄帝的位置。
如此说来,华姓的始祖百分之百是黄帝了,但又有个说法:远古时有个叫华胥的,即伏羲的母亲。伏羲为远古三皇五帝中的头一皇,他创八卦、论阴阳、定伦理,并规定了近亲不能结婚。把人,从动物堆里拉出来,成了万物主宰。要不,全世界的华人都叫华夏子孙呢。
这个“华”的原意,就在伏羲的母亲这儿。
真正意义上的华姓还是应该以华睿老祖宗为第一位,近代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所手抄的《华氏家谱》中,开篇就写:“吾华系出子姓,周封微子于宋……”
现在,华姓人已经认可了是殷商后裔,就我们华家街来说,华姓人口近五百口,还不包括迁到黑龙江、唐山等地的。我们家应是从明代时来兖州的,说是一挑子挑来的,那,华姓是山西移民无疑了。但又有老人说,我们这个华,是从滕县南沙河迁出来的。

滕县南沙河一带,又是古宋国领地,微子墓就在滕县旁边的微山岛上,南沙河的水也是流向微山湖的,难道我们是留守古宋国华氏封地的一支?
宗谱族谱在文革时被我的一位大娘在夜里烧了,据老人们说,族谱烧了大半宿。这个大娘傻乎乎地用个粪筐背着,烧完一筐,回家再背一筐,前前后后烧了十几筐,四千年的血脉被这个无知的村妇一把火给烧断了,还把她累得逢年过节就说腰痛,显得有了功一般。她说,留这些王八孙子玩意儿干什么?不顶吃也不顶喝,还占俺家的地方。
 

标签:    hua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华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华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查看更多讨论帖>>
点击 回复 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3105 13 都是一家 lhanyan admin 2022-03-27 17:33
5920 13 山东藤阳华氏 222.134.162.* 公益馆管理员 2021-06-30 13:57
740 0 湖南澧县华家台 常德华家台 常德华家台 2021-06-29 14:56
2558 0 华姓分布 14.215.176.* 14.215.176.* 2021-02-24 08:04
2053 0 自报家门 huage13763278332 huage13763278332 2020-01-13 14:24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