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来讲讲,月姓起源
折叠源流一
博古图》,周代有称为月季的酒杯,又有叫月鲁基的鼎,月就因此演变成了姓。
《姓氏词典》注说,月姓的最早记载见于《折叠源流二
也有的书上说,古代有夕月的官职,专门为帝王祭月,他们的后代雹陈就姓月了。
折叠源流三
而在云南孟连及沿中缅边境的傣族中,月姓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姓氏。月字在傣族中是长女的意思,傣族女子在未生子女之前的名字构成是"排行+名",因此,大女儿往往称"月某",沿用汉人姓名习惯,月就慢慢成了姓。
折叠源流四
江西赣州市月姓源自蒙古族。元初四杰,博尔忽与兄弟博尔术、木华黎和赤老温。博尔忽后人为月阔察儿。据赣州《月氏族谱》记述:赣州月氏始祖是月阔察儿。月阔察儿为 "先朝博尔忽裔也,万户侯,字失考。" 月阔察儿是元朝的一员战将,官至平章政事,于1355年加封为太尉。其奉命南征,1356年" 死于行间 " 。月阔察儿原配为江都人阎氏,又娶了刘氏。
月阔察儿南征时,大元帝国气数已尽,他在赣州留下贵忠和时忠两子,但长子贵忠早夭,时忠生秉文、秉武两子;而秉文无后,好在秉武生了四子只留下已移居龙南县的月华、月盈两子发脉;两兄弟分家,月华居今龙南县红岩村,月盈居今龙南县马巷仔;因月盈之父月秉武娶大龙堡(当年全南未建县,仍为龙南县管辖)黄氏为妾,月盈就在今全南县烧斗村置买了山岭田地,带第四子玺公移居到烧斗繁衍至今,第一、二、三字仍留在马巷仔。
赣南月氏今在龙南县红岩、马巷仔和全南烧斗村。月氏迁赣南已650多年,移居全南也已540多年。
赣南月氏系元朝皇室后裔。留有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吉立的蒙古包形状的月盈墓,还有宽阔的跑马场(有康熙和民国年间因土地争执的判决书为证)。
其均告示子孙后代不忘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清康熙年间,全南烧斗月氏第九世月大因、月大固、月大亮、月大高四兄弟迁徙到湖北省孝感市撮箕口簸箕湾牟子大丘,后又迁徙到四川省邻水县的合流镇灯盏村竹林湾。300多年来,邻水县月氏已分布十多个乡镇。
折叠源流五
贵州省镇远县羊坪镇月家村月氏始祖为月东来。明洪武年间,武略将军月东来与弟月东萤奉旨,随南征将军傅友德从甘肃远征贵州青溪镇平定盗贼,接着又奉旨带家眷镇守。月东来及其随带的武官月玉山均阵亡。因军功,朝廷封赏羊坪哨约十里的田地山为月东来后嗣耕种。至今已600多年。
折叠源流六
折叠编辑本段月姓分布
除了上述的江西龙南、四川邻水、贵州镇远、云南嵩明以外,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还有三十余处如月家村、月家庄、月家沟这样的地方,可能和月姓家族有关。例如山西临县青凉寺乡月家沟曾经有月氏家族古墓5座(1977年被毁),说明该处曾经是月姓家族的居住地,并且地名一直保留。10300多一点,这是2013年我们的拿名数据的统计,就是邻水县这个城市理就有350多户,
发表人月述成的家庭;
现在我家父亲月南山,母亲郭术珍,生下我们5子妹,4兄弟,大姐月碧珍,有1个女子,2个儿子.大哥,3个儿子,老2,2个儿子,老4一个儿子,我的小孩就多了,共有十四个.1大女子在北京月小丽,2儿子在北京月飞,3女子月会湖南,在广州工作,4儿子月波在邻水新世纪工作,5女子在成都工作月红,6儿子月强在重庆上班,7女子月丽娟在成都家的读书,8女子在重庆工作月霞,9儿子在成都工作月强,10女子在当地还小月艺频读书,11女子在我家读书月艺雯,12女子在我家读书月艺婷读书。13月艺函以[送],14月艺君[送].
我们姓月的邻水13人在江西赣南全南县烧斗村和龙南县的红岩月屋村认祖归宗的情况谈一下;
看资料江西月永通说,全南和龙南两县的1100多月姓人都是蒙古人后裔,并且指着族谱上记载的文字说:“还是元朝的皇族后裔!” 这也事实。
根据晋阳堂月氏的族谱记载,从元代至正年间开始,这个家族已在赣南生活了600多年,但族属为何是汉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烧斗村的书记月日荣正从路边的家具厂出来,夕阳下,同事说这位脸庞阔而扁平,眉目匀细,肤色红黑的汉子确实像来自马背上的民族。月日荣说全南烧斗村和龙南红岩月屋村的月姓人总共才1100多人。目前,两村各珍藏的宣纸刊刻晋阳堂月氏族谱中,记载着这个家族从1368年大元帝国灭亡到现在638年里的风雨飘摇。
一个绝少的姓氏,一座荒野里的奇异古墓,几本残破的族谱,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在赣南全南县烧斗村和龙南县的红岩月屋村,月永通和月光荣说,全南和龙南两县的1100多月姓人都是蒙古人后裔,并且指着族谱上记载的文字说:“还是元朝的皇族后裔!”
根据晋阳堂月氏的族谱记载,从元代至正年间开始,这个家族已在赣南生活了600多年,但族属为何是汉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烧斗村的书记月日荣正从路边的家具厂出来,夕阳下,同事说这位脸庞阔而扁平,眉目匀细,肤色红黑的汉子确实像来自马背上的民族。月日荣说全南烧斗村和龙南红岩月屋村的月姓人总共才1100多人。目前,两村各珍藏的宣纸刊刻晋阳堂月氏族谱中,记载着这个家族从1368年大元帝国灭亡到现在638年里的风雨飘摇。
月日荣翻着残旧的族谱说,赣南月氏是元末月阔察儿的后裔。月阔察儿号沧海,是博尔忽的后人。博尔忽与兄弟博尔术、木黎华和赤老温因忠勇辅佐蒙古大汗铁木真而被称为“四杰”。月阔察儿在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后为中书平章政事。1354年12月加封为太尉,总领各路兵马,封万户侯镇守信丰,后南征死于行间。
月阔察儿原配为江都人阎氏,又娶了刘氏。南迁始祖月阔察儿死时,已是大元帝国气数已尽的时候,他在赣州留下贵忠和时忠两个幼子,但长子贵忠早夭。到了明王朝成化年间,时忠在赣州发脉只留下已移居龙南的五世月华和月盈两兄弟,而月盈的儿子们又从龙南迁居全南烧斗村,使龙南和全南两房发展至今。
原全南县广电局局长月永胜说,烧斗村原本为“超兜村”,“文革”时,村里的会计觉得“兜”字书写繁杂,为省事干脆改为“烧斗村”。
形似蒙古包的古墓
有意思的是,月永胜的年龄足可以当月日荣的叔叔,但按照族谱上排列,他竟然是月日荣的侄子。据月永胜称,月盈死于嘉靖甲子年,葬在龙南县红岩月屋村附近,这座古墓的顶形状奇特,酷似蒙古包。
在龙南县红岩月屋村,81岁的老人月光荣领着我们穿过林野中的小道,在蒿草丛中找到了月盈的墓。月家人扯开茅草和藤蔓,踏着麻石台阶进入10平方米左右的祭场,墓碑和照壁虽然来自上世纪90年代,但碑盖上精细的纹样雕刻依旧让人看出年代的久远。然而,就在碑后的土丘上,记者果然发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历史记忆。
圆圆的土丘之上,平铺着两级圆形花岗岩,厚约20公分的边缘凹凸规整,最上压一扁形石葫芦,整个造型酷似蒙族人的蒙古包。月光荣老人说,汉族人的墓形不可能造成蒙古包形。月盈将自己的墓修成这样,一定是希望后人不要忘记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只可惜重修月盈古墓时,月家后人没有发现墓志铭,空空的墓穴内只剩下装先人骨筋的坛子和几件衣服。
月永胜说,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古墓曾经3次被盗墓贼洗劫。1998年,月家人不得已换上了新的墓碑,并且将墓室内壁用水泥加固,并将本可以转动的葫芦顶用水泥做死。
徒有虚名的跑马场
月光荣老人一路上说着有关赣南月氏的事情,赣州府志里说,赣州月姓祠堂前有一口水潭,潭内挖出过三尊铜佛,所以这个地方就叫“三佛潭前街”。还有一条叫“马巷子”的巷子,都跟这里的月氏有关。
当行至红岩月屋村的对门岗时,月光荣指着眼前一片林草茂盛的平地告诉记者,这就是月氏的跑马场。在他的记忆里,跑马场长约400米。由于长时间有人在此跑马,所以场地的中央被马儿踏出一条低陷的跑马道。
尽管如今的跑马场已经成为过去,难以让人想象旧貌,但月光荣还是找出了月屋村里珍藏的一份康熙五十一年的判决书,这份判决书说月华迁居龙南选择居住地时,买了对门岗这块地,内有树木成林,南有跑马道一条,让子孙在此习武。
作者: 125.112.114.* 2006-10-18 15:20
月永通认为,康熙时的判决书说明龙南月氏确实拥有跑马场,跑马射箭符合蒙古人的尚武精神。他说,当时有唐姓人两度想强占跑马场,清政府两次判决跑马场归月家所有。为此,民国时两家又起官司,后判归月姓所有。解放初,两家为跑马场再闹官司,人民政府判决跑马场依旧归属月姓。
围屋走出的月家人
在烧斗村和月屋村,没有马奶子酒,也没有敖包相会的歌声缭绕,没有丝毫的蒙古族先人留下的文化痕迹,就连月盈老先生的骨筋葬,也是客家人的葬俗。
记者采访时,恰逢中国某公司驻山西太原办事处的月光福回家省亲。他说,在太原只有两位姓月的中国公民,一个是他,另一个就是他的儿子。龙南月氏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被别族不断挑衅,全南月氏也被另一族欺凌十余年,如果不适应当地文化,可能难以生存。虽然现在矛盾已然随风而去,但至今月家人不跟这两个家族的人通婚。
在月屋村,一座属于月屋村民的围屋坐落在村头,相比龙南有名的关西大围屋,算是简陋而且朴素。月家围屋的存在似乎说明月氏人与来自中原的客家人一样,要设法保护自己。
月家围屋为干打垒式,总长仅为126米,宽为99米。泥土和卵石夯成的两个炮楼与围墙连接在一起,默默地伏在田野里,一个个枪眼就像是不知疲倦的眼睛,盯着围屋内和围屋外的时间及空间变幻。跨入围屋的大门,迎面的就是月氏的宗祠,中间便是一条巷道,两旁紧密分布的是砖瓦结构的房屋。
月光荣若有所思,他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龙南月家人才从围屋里走出来,在边上的小溪旁建设了现在的月屋村,并以月家围屋为村名。如今,月家围屋仍住着8、9户月姓人家,他们继续守着残蚀破损的石鼓和柱墩,以及倾斜无助的木梁和断墙,守着月氏先人留下的最后遗产。
难觅祖先蒙文牌位
记者想在这里找到一些蒙古人的文化特征,除了蒙古包似的古墓,一切都显得徒劳。
月光荣说,小时候,围屋的祠堂里有一尊先祖的塑像,这位先祖可能就是月阔察儿。月阔察儿手中擎着一把长把大刀,头戴宽边翎毛帽,身穿战甲,外披长袍。在祠堂的供桌上,还有几块蒙文样的牌位,可惜这些全部毁于文革风暴。
10月的夜晚,烧斗村村委书记在村委会主任家里,几位知道赣南月氏历史的月氏老者正和村干部商量新农村建设的计策,他们觉得教育是头等大事。
记者的造访打断了他们的会议。79岁的月上荣告诉记者,在烧斗村,同样有一个祠堂,祠堂内曾挂着一幅武官的画像,画像的模样几乎与红岩月屋村的月光荣所描述的雕像无异,唯一增加的内容是一把沉甸甸的大铁刀,但这些也毁在了“文革”期间。
第二日,记者绕过烧斗村前的池塘,在无数次修缮的小祠堂内,看到了藏在阁楼里幸免于难的许多牌位。遗憾的是,记者没有发现蒙文牌位。
百年多的身世之争
历史上,中国古代西北部有大月国和小月国,奇异而且少有的月姓难道是从这里而来?目前没有人知道这些。
月日荣的身份证上印着仍是“汉族”。他说,1966年,赣南月氏曾经打报告给全南县有关部门要求恢复蒙古族族属,但非常时期里赣南月氏没有得到答复。上世纪80年代,赣南月氏引起全南县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复印了一至七修族谱中的小引和序等,由于一、二修族谱中称月阔察儿在明朝时归降,并被明政府封为万户侯,所以省有关部门找来专家后认定,月氏族谱存在矛盾:《元史》里确有月阔察儿其人,但并未归顺大明。而且,明政府只封了17位蒙古人为万户侯,其中没有月阔察儿。另外,史料上只记载了月阔察儿的儿子也速,也速在元末时随父征战,后在漠州对明军开战,大败后逃亡漠北。所以,月阔察儿和也速都不可能在赣南有遗脉。
因为族谱中存在许多不详,以及对月阔察儿的记载不符合史实,针对赣南月氏的身世之谜,记者在族谱上发现早在清朝就有争议。但赣南月氏认为,瞎认祖宗是大逆不道。由于赣南月氏族谱一修时间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二修至五修是在清代,六修为民国,七修是在1995年。所以出于明王朝对蒙古人的杀戮,以及一修时间离发脉时间遥远,加上之前都是族内口碑相传,讹传自然难免。
他们坚信,自己就是蒙古皇室在赣南的唯一后裔。然而面对怀疑,赣南月氏希望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能关注少有的月姓,为他们解开历史悬念,找到家族历史的记载,
我们四川邻水现在数量统计还在增多,现在发现还有重庆万州也有很多姓月的,具体多少我还得要去看看,因为江西,贵州,云南,福建的,我都知道了,就是万州的我还不相信有多少人,因为我是在QQ上聊起的,具体数据过几个月我就给大家说说,听说现在山西太原也有了。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月述成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月述成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