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德柏(1891-1980),字次筠,湖南省瀘溪縣人。報刊編輯,學者。曆任《國民外交雜志》主編、《東方日報》中文版總編輯、《中美通訊社》總編輯等職。1923年執教於法政大學。與成舍我合辦《世界晚報》,後兼《世界日報》總編輯,創辦《大同晚報》。一生爲言論自由八次被捕,因抨擊時政被新聞界稱爲“龔大炮”。
龔德柏,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八月九日)出生於湖南省瀘溪縣武溪鎮。其父龔本璋系清時秀才,善中醫,以經營桐油起家,膝下子女7人,龔德柏排行第二。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龔德柏就讀辰州中學堂,至宣統二年(1910)因鼓動學潮,被開除學籍,乃轉入長沙明德學堂。
1915年9月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特别預科。翌年秋轉入正科,攻讀政法、外交。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召開,日本企圖穫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利。部分留日學生於東京組織亞細亞學生會,爲其制造輿論,掩人視聽。他參與組織(中國)全留日同學總會,與之抗衡,揭露日方陰謀,因此受留級處分。段祺瑞政府亦宣布撤銷“鬧事留日學生官費”,迫使他輟學。他仍留居日本,受聘《中日通訊社》編輯,並兼任《京津泰晤士報》駐東京通訊員,自此專心研究日本問題。
1920年春,當選留日學生代表,赴滬出席全國學生聯合會,且當選爲大會議長。
次年,他翻譯《菊之根兮》和《蹇蹇錄》兩本日本侵華作品,在其譯書序言中寫道:“中日必有一戰,屆時須放棄十餘省讓其占領,消耗其兵力,俟其疲憊,再一擧滅亡之。”1921年,他兼上海《商報》東京通訊員,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隨員赴美。
1922年回國,在南京從事新聞工作。曆任《國民外交雜志》主編、《東方日報》中文版總編輯、《中美通訊社》總編輯等職。
1923年執教於法政大學。與成舍我合辦《世界晚報》,後兼《世界日報》總編輯,創辦《大同晚報》。因抨擊時政,涉及當政者多,數度被捕入獄。故新聞界稱其爲“龔大炮”。
1927年,應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陳銘樞之邀,任南京《革命軍日報》總編輯。次年5月,任《申報》編輯。
1928年任外交部特派湖南交涉員o在任8個月,處理了英商賠償,拆除了美國駐長沙領事館,收回了日輪租借的碼頭。
1929年任外交部湖南交涉員、内政部參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出版《征倭論》一書,主張對日長期作戰。轟動一時,銷售10萬冊。
1932年初,於南京創辦《救國晚報》、《救國日報》,暗助藍衣社擁護蔣介石,被蔣介石聘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
1935年當選爲國民黨五大代表。抗日戰爭爆發後,《救國日報》停刊,唐生智領軍守護南京,他任軍憲警首都軍法執行監。
1938年,任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祕書。後辭去該職,專事寫作與演講,鼓吹全民抗戰。日本投降後,蔣介石指派張治中和他作爲高級顧問參加受降儀式,赴芷江、南京受降。
1946年,《救國日報》複刊於南京,他極力著文宣颺行憲反共,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爲敵,且利用其報紙助李宗仁與孫科競選副總統。1948年被中共列爲戰犯之一。
1949初,龔去台北,蔣委其“國大代表”和“光複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80年6月13日在台北病逝,終年89年。
龔德柏一生爲言論自由八次被捕,最後一次最長,被蔣介石祕密關了7年,到67歲時才出獄。出獄後,他祕密寫了一部書——《中日戰爭史》,其中批評蔣介石的錯誤,故不能問世。龔德柏死後,李敖得到此書祕本,發現他頗有獨到之見。
人物軼事
1948年,民國選總統,龔德柏作爲湖南人,力捧程潛,猛轟行政院長孫科,指名道姓地說他貪污、行賄。剛開始,孫科還沉得住氣,作爲中山先生的長子,這點風度還是有的,反倒是龔德柏沉不住氣了,連轟幾炮後,見對手沒動靜,便玩起最毒的一招,以群眾來信的名義,捏造事實,揭發孫科玩女人、用黄片招待外賓,被孫中山拳打腳踢。
這封信一經曝光,果然激怒了孫科和廣東代表團,張發奎、薛嶽拍案而起,挽起袖子,親率60多名國大代表,分乘兩輛紅色交通車,直撲《救國日報》,見人就打,見物就砸,而報館的工作人員也不甘示弱,奮起還擊,一時間椅子、棍子、墨水、漿糊、排字盤滿天飛。其中,有一個名叫王德全的國大代表,一拳打到玻璃上,弄得自己鮮血直流。
擒贼先擒王,征戰一生的高級將領,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張發奎、薛嶽正想沖上樓,打進總編室,活捉龔德柏,卻不料迎面遇上兩把雙鎗,隻得乖乖止步。原來,龔德柏早已拔出平時護身用的家夥,守住樓梯口,聲稱如有人膽敢上樓,他必與之一拚。於是,鐵軍名將和抗日名將隻好跟婦人似的隔着樓梯,與龔大炮對罵一陣,然後憤憤而去。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龚德柏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龚德柏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