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武禹襄

2009-03-20

5099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武禹襄:(公元1812~1880年),字禹襄,号廉泉;河北广府城东街人。著名清朝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禹襄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晚清秀才,不好功名富贵,除教书外,在家自己习武健身。

杨禄禅陈家沟,学拳归来后,寄居在“太和堂”药店,靠教书过日子。武禹襄也是拳术爱好者,一见杨禄禅太极拳套路,轻灵曼妙,柔中见刚,便深为喜欢。与禄禅切磋后,对太极神技更是惊羡不已,便于1852年去河南舞阳其大哥任所,准备到陈家沟拜访陈长兴学拳。途经赵堡镇时,得知陈长兴年纪已老,病魔缠身,无法教拳。当时,陈清萍正在赵堡镇教拳,且盛传陈清萍拳艺甚精,武禹襄便转托在陈清萍门下,拜陈清萍为师。

陈清萍所授拳架于陈长兴所授之拳大不相同。陈长兴拳架开展,陈清萍拳架紧凑,于是,他边学边练,并将所学拳理,拳诀一一作了札记。陈清萍那时有一桩难办的案子,即太平天国失败后,官府说他有几个弟子参加了太平军,让他限期交人。陈清萍直愁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恰巧武禹襄的二哥在刑部供职,便通过关系为他了结了此案。陈清萍为报武禹襄大恩,便将自己所习拳技精髓,奥旨秘诀,倾囊传授与武禹襄。武禹襄也加倍努力,一个月后,便已得其精髓。

武禹襄在舞阳县时,得到太极宗师王宗岳的一本《太极拳谱》和两本无名作者的《太极拳概要图》,《拳论》等,回到永年后,即找他外甥李经伦(李亦畬)搭手试验,一招一式虽按陈清萍教导方法进行攻守,但都不能得到预期效果,乃知光记得武术架势不行,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得到心知,身知,方可应用。此后,日夜研练,苦学二年,大有进境,便发挥王宗岳《太极拳谱》之义,写成《打手要言》,《十三势行功心解》各一篇,又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禹襄结合自己练功体会创编一套小巧紧凑、神气鼓荡、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的拳式。后人称为武氏太极拳。

杨禄禅次子杨班候自北京回到广府城,当时武禹襄正在城墙上,见到杨班候归来,将到城边,武禹襄大声问:“近来太极拳学得怎样了?我在城墙上试打你,你试应几招。”说着,便作出进击掌势。杨班候则在城墙下遥遥应击。武禹襄出了三招,杨班候应了三势,武禹襄说:“不对。”杨班候不信。武禹襄:“你到我家,我俩当面试试便知。”

杨班候便到了禹襄家,两人一搭手,还是那三招,杨班候跌倒了三次。杨班候性刚骄躁,从不肯认输,但对武禹襄却终生敬服。

武禹襄拳式紧小,不同于老架,新架也不同于杨氏大架,小架,乃学而后化,自成一家。武禹襄读书不当官,两兄长在外,他自己在家致力于太极拳研练,相传他手臂有三百斤之力。

武禹襄著有《太极拳解》,又著有《十三总势略》。后将他的太极拳术传于外甥李经纶,李承纶。禹襄去世后,被尊为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禹襄继承并且发展了王宗岳太极拳理论,在多篇著作里对太极拳阐释都有独到见解。他所写的太极拳理论文章,不是供人浏览,每一字有每一字的意思,不肯多用一字,要真正理解这些文字的涵义,往往需要熟练背诵,在背诵中体悟。

武氏的《太极拳论要解》是对王宗岳《太极拳论》做摘要释义,许多地方以“气”的观念说太极拳,仅一百多字的短文,“气”字出现就达七次之多,每一次出现都表达了不同的意思:“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武氏的这篇《太极拳论要解》既可以理解为对推手运动的指导,也可以作为修炼架子的定律。推手也罢,拳架也罢,如果把全文出现的这七个“气”字仅用一个意思来理解,就会出现矛盾。武氏说:“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下面又说:“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前者气“滞”,后者气“活”,这显然是说两种不同现象之“气”。

中华民族是个哲学精深广博的民族,传统中国哲学是民族反思的精神。古时,哲学思想几乎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知识分子影响更大。王宗岳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说拳,以现代哲学说,他所持的是宇宙论哲学观念。在武禹襄及其外甥李亦的著作中,除个别地方以阴阳谈呼吸外,根本没有太极、五行、阴阳、八卦等观念。武氏在作品中虽然并未直接说他是气学的信徒,但他却喜欢以气说拳,几乎用遍了“气”字所蕴涵的一切意义,他的哲学观念有以气为本的前提。

太极拳原名叫十三势,以王宗岳的“太极”哲学观念,十三势可以叫作太极拳;而以武禹襄的“气”哲学观念,十三势简直可以叫作气拳。从传统哲学的范畴说,武禹襄所持的是气本论哲学观念,中国哲学史上各家都说气,只不过有的以气为本,有的不以气为本而已。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虽然道家用“气”字概括天地万物之成,但气不是道家的最高观念,道家以道为宇宙究竟之本根。宋代道学中,理学一派虽然也讲气,但“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在理学那里,太极为宇宙之本根。道学中,气学一派是气本论者,以为气是宇宙之本根。哲学的“气”一般是指一种逻辑观念,不是物质的,气本论者的“气”除了有上述观念外,有时也有构成物质最小微粒的含义,既是物质的,也是观念的。

标签: 武禹襄   太极拳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武禹襄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武禹襄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