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刁东风 | ||
职 称: |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
出生年月: | 1961年12月24日 | ||
电 话: | 029-82669151 | ||
传 真: | 029-82669151 | ||
电子信箱: | dfdiao@mail.xjtu.edu.cn | ||
1.研究领域或方向:纳米表面科学与工程
纳米摩擦学及表面工程;摩擦磨损表面形貌仪的设计与制造,ECR等离子体纳米薄膜材料的设计与制造;微纳回转精度转子轴承的设计与制造;纳米结构薄膜的接触力学(有限元分子动力学);微机电系统中摩擦学特性的纳米精密测量;微纳粒子沙尘环境下各种摩擦学系统的摩擦磨损寿命原位测试技术;基于纳米机能的机械设计及理论。
2.工作简历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2年12月于日本东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3年1月至1994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做助教工作;1994年4月至2001年3月在日本静冈大学工作,任副教授。2002年4月起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在日本工作期间,1996年2月至8月作为日本文部省杰出青年获得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资助,赴美考察美国电子制造设备及微系统中的纳米摩擦学及表面工程研究状况;同时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主持解决了被称为纳米难题的纳米薄膜韧性测量问题;1997年4月至5月邀请访问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并进行了纳米离子掺杂表面的设计理论研究;1999年7月至2001年3月兼任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持研究宇宙环境中极限条件下精密仪器中表面与接触界面的性能设计测试问题;2002年起,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纳粒子环境实验室;研制封闭式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纳米表面机能加工机系统;超精密摩擦学行为测量系统等。 2003年起先后签署国际合作项目数十项,并同日立公司机械研究所共建“交大-日立联合实验室”。
3.学术及科研成果
在国际上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的学术组织和举办的国际会议,邀请做学术报告。至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性的论文出典:“Acta Materialia; ASME,J. Tribology;Tribology International;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Thin Solid Films, Wear”等国际著名杂志;SCI论文引用次数176次,其中最佳3篇论文的SCI他人引用次数113次。
主要的研究成绩体现在:(1)研制了“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微型摩擦系统”,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了金刚石探针摩擦接触下, Al2O3陶瓷薄膜界面脱落的全过程,并提出了薄膜界面剥落的“3过程理论”; (2)定量地给出了摩擦接触状态下薄膜与基体系统中可能发生的塑性变形的位置和相应的临界载荷,并将不同的塑性变形的位置绘制在以薄膜厚度和屈服应力为函数的形态图“薄膜局部屈服形态图”中;提出了采用“形态图”的方法描述“薄膜摩擦接触力学”复杂理论的新概念,同时阐明了摩擦接触状态下薄膜与基体系统的最佳匹配方针; (3) 利用3种裂纹(Radial crack, Laterial crack, Hertzian crack)把硬质薄膜的表面与界面强度简明地划分在“薄膜破坏形态图”上,并从理论上解析各种裂纹的发生条件; (4)提出了摩擦过程中纳米薄膜的Buckling界面脱落理论,在美国“Thin Solid Films and Coating Technology” 总会发表,会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大学及企业界50多家的论文索取及讲学邀请; (5)在美国发表了被称为纳米难题的“Nano Film Fracture Toughness测量理论”; (6)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纳粒子环境实验室;(7)自制封闭式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纳米表面机能加工系统;(8)自制摩擦学行为的超精密测量系统。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刁东风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刁东风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