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均宁

2009-07-18

2857次

0人

2个

5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刁均宁,原名雕俊麟,笔名蕾子、长风、匀皿、土丁等。1924年元月出生于安徽省含山县南乡西山村,幼时随母种田,10岁随父进城做木工。18岁于故乡从事教学,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1947年3月,刁均宁在当地的《正风报》副刊上发表了《春雨绵绵》等散文。同年5-8月,分别在杭州《天型报》副刊《绿原》等刊物上发表了《地雷》、《火把两章》、《夜之曲》、《逃荒者》等作品。9月,散文作品《搬家》被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我》一书收入。11月,长诗《张大爷瞧租》,被叶圣陶主编开明书店出版的《挣扎》一书收录。1948年4月,他在上海开明书店主办的《开明少年》月刊上发表了诗作《假如我是大树》、《凉泉》、《石碑》等。同年8月,在江西《民治日报》副刊上,发表了诗歌《乡村之歌》等。1949年,发表了《小河的歌》等文章。 1948年含山解放,刁均宁在环峰小学任教,1950年调县委宣传部任干事,1951年调皖北文联工作,1952年调安徽省文化局艺术科任科员,1953年任省文化局创作组组长,专业从事戏曲文学工作,主要是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创作现代戏剧。1957年参加安徽省徽剧团筹建工作,同时兼任徽剧研究室主任,1960年任省徽剧团副团长。1974年调《安徽文艺》编辑部任编辑五年,1978年参加省徽剧团建制恢复工作,任领导小组组长、业务团长。1982年任《艺谭》编辑部顾问,1984年为《中国戏曲志·安徽卷》编委、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戏曲志》特约编审员,1992年为《中国曲艺志·安徽卷》编委、副主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编剧、安徽通俗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安徽戏剧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安徽徽剧界的奠基者之一。自从事戏曲工作以来,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1953年由他改编的庐剧《卖花记》,由北京宝文堂审稿,1956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现代戏《渡江第一船》,196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整理的庐剧《卖花记》由王叶明口述、沈执记谱,195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同时,还出版了他的独幕话剧《下桃园》等。他的《徽剧遗产挖掘工作的点滴经验》一文,发表在《戏剧论丛》杂志上,此文一出,即受到戴不凡、刘乃崇等著名专家的推崇,为徽剧的明天,指出了新路。守在徽剧,醉在剧乡。1959年他又写了《安徽徽剧的挖掘和整理》一文,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该文总结、挖掘、整理了徽剧的具体做法,影响广泛。他和董泗洙编校的《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徽剧、皮簧卷)》全四册,1983年9月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会编印,为徽剧、皮簧的研究和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不仅如此,他还抢救、整理、改编了一批徽剧传统剧目,如,青阳腔《出猎回书》、《磨房相会》、《张飞祭马》等,还有乱弹戏《九阳宫》等10多种。这些优秀剧目,后来陆续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些徽剧等传统剧目,皆经过舞台很多的演出,深受广受观众的欢迎,其中不少剧目,还成为了徽剧剧团的保留节目,在挖掘、整理传统剧目中,刁均宁尚有力作产生。如,《淤泥河》一剧,原来只停留在老艺人口述的《血疏》、《罗成叫关》一折上。为了更好地利用好这一传统剧目,他根据清代乾隆刊本《缀白裘》11集所收有的乱弹腔《淤泥河》的情节,融通理会,精心创作,最终合编为艺术感染力较强的全剧,同时以存其旧,还保留了原先的主要折段,较有震撼力。后来,该剧被搬上舞台后,在戏剧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在观众中也倍受好评。为此,《光明日报》刊文《枯木逢春发新枝》,文章认为这种改编的做法,是还我徽剧的真面目,是对徽剧研究的开拓性贡献;《新民晚报》刊文《英雄挥泪更挥戈》,则认为这出徽剧大有特点,它写罗成之死,减去一分凄切,增添了几度昂扬,使千古英雄人物,到死仍不失英雄之气概,真是英雄之死死得真英雄。再有,刁均宁改编的徽剧《打百弹》演出后,著名戏剧家、教育家赵景深先生把该剧与同样题材的汉剧做了认真比较后指出,徽剧《打百弹》这个戏,改编的相当好。另外,刁均宁还改编了《齐王点马》,同样得到专家、观众的充分肯定和赞赏。由于一些徽剧剧目被刁均宁抢救出来,并且经过他妙笔生花的改编后,格外有艺术魅力,为此,中国剧协和上海剧协曾经先后召开过“徽剧座谈会”,与会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其挖掘、整理出的一系列徽剧剧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好评如潮。“文革”后,他又先后发表了《徽剧和青阳滚调》、《从<兰关渡>看徽剧之衍变》、《安徽徽班派系之探索》、《含弓戏形成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等文章,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了徽剧的形成发展上,以求进一步填补中国徽剧研究在清代发展的一个空缺。 在研究中,他不断发现,不断改进,由于新资料的不断发现,他结合着有的专家对自己的新观点的启示,他看到前人在相关著述中,尚有一些没有弄清的问题,如,“弋阳与青阳和徽调之关系”,前人所言者,疑点颇多,为此,他撰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990年,在“徽班进京200周年”之际,他又撰写了《梆子、二簧渊源再探》一文,他通过对大量的明清青阳腔剧本集子和徽州、岳西民间抄本的研究,提出了青阳腔非由弋阳腔而产生,因此,也否定二簧调源于弋阳腔的说法。这样,明清戏曲史关于“弋阳主宰”的说法,被他质疑推翻。这篇文章发表后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不少地方的图书馆、室还复印存了档。1997年,其《长标目连戏民间抄本序》,收入茆耕如编的《安徽目连戏资料集》中,他认为韶坑村的目连戏演出之历史,可以溯至明代,此一新的观点,已备为学术界一说。由于影响的扩大,他曾应台湾“竹企思想文化丛书”主编王秋桂之约,撰写了《徽剧》,文章概括叙述了徽剧的形成、发展、现状,包括音乐介绍。1995年他又应约,撰写了《从皖南目连戏声腔说起》和《大鼓书形成发展初探》等文章,先后发表在台北的《民俗曲艺》上。1999年,他的《一台徽戏,满台新人》一文,发表在《安徽新戏》上,全文洋溢着对祖国戏剧事业的热爱之情,同时对徽戏队伍后继有人,表现出欣喜和赞扬。自从事徽戏工作的几十年来,尚有一些处在手稿或者油印本等状态的文章,如《徽剧在我国南方的流行和影响》、《〈清风亭〉〈凤凰山〉剧目考》、《徽剧晚期剧目概述》、《徽剧语言研究组座谈纪要》、《徽州民间演出古文戏曲考》、《〈花部农谭〉抄评》、《老树新花——徽剧介绍》、《〈包公误〉的启示》、《汪太监与太子》、《李笠翁与《西厢记》、《醉卧长安》、《四大徽班的艺术道路》、《漫话早期徽戏之特色》、《徽剧在安徽几个派系之探索》等。后来,他应中国戏剧出版社之约,编写《徽剧史》一书,全书约30万字。倾尽刁均宁大量心血,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辑纂的《青阳腔戏文三种》,1999年由台北市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该作包括《水云亭》、《白兔记》和单折《班超脱靴》,都是徽州民间艺人手抄本,清代同治八年由托名“邵画堂”者收藏。1957年被发现收集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论丛》当时载文,称它是“海内多年罕见的”剧作。《水云亭》又名《还魂记》,全抄本二十七出。写宋代高文举进京赴考得中状元,为温宰相强招为婿,高命家人张千接妻子进京,妻子为温相所害。高妻向丈夫诉冤,状告至开封府,冤案真相大白,状元夫人亦还魂。明末以来,海内学者认为此剧失传。《白兔记》全抄本二十九出。写五代刘智远因赌博败家,为李家庄主收留,与其女李三娘成婚。庄主死后,三娘哥嫂逼刘离开李家去投军。李三娘受哥嫂虐待,产子送给刘智远抚养。其子承佑长大,一日打猎追兔,与母亲相见,最终阖家团圆。此抄本有两大特色,与明代其他版本不同:一是变悲剧为喜剧,戏中充满了科诨,冲淡了悲苦别离气氛,二是民俗民风描写较多。《班超脱靴》抄本,已脱离全剧《投笔记》而成独幕剧。它写班超带兵驻守边疆多年后,向父老辞别回归的情景:父老们依依不舍,要求班爷脱下靴子作为记念之物,留传后人,永记不忘。明刊本虽有此情节,但与此抄本之出目不同,词白大异。开头有引子,有开场诗,自报家门口白。尾有尾声,中有《驻马听》曲中加入七处青阳【滚调】,成为完整的独幕剧形式。这是艺人长期演出所形成的结果。

 

标签: 刁均宁   含山   戏剧家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刁均宁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刁均宁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查看更多讨论帖>>
点击 回复 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833 0 青陽腔戲文三種 221.181.132.* 221.181.132.* 2010-09-03 07:13
690 0 图书名称:徽剧在安徽几个派系之探索 221.181.132.* 221.181.132.* 2010-09-03 07:07
1046 1 文化名人刁均宁的艺术之路 117.95.16.* 220.114.158.* 2010-06-22 00:22
990 1 刁均宁 222.184.28.* 220.114.158.* 2010-06-22 00:12
885 0 含弓戏形成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117.95.16.* 117.95.16.* 2009-07-30 09:18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