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彭家元

2009-10-03

2204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彭家元  (1897-1966.9.3),彭家元,1897(清光绪二十三年)生,金堂县人。父彭任勋,系清秀才,以塾师为业,长于诗文。胞兄彭家珍炸毙清宗社党首领良弼,当场壮烈牺牲,被孙中山大总统追授为陆军大将军。

彭家元自幼从父读书,1912年入成都高等学校预科。1913年,北京政府以“总统府顾问”酬报烈士之父,彭家元随父入京,第二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0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伊里诺斯州立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以及阿利瓦大学学习、研究,专攻土壤、肥料学,获农学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半工半读,在农村、工厂、餐馆、家庭都做过工,备尝艰辛。

1924年回国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26年南下,先在厦门集美农林学校任教,1928年应聘任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业化学系主任,主讲土壤学、肥料学、土壤微生物学及土壤改良学等课程。他讲课循循善诱,引人入胜。所编《肥料学》一书(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当时全国大学丛书之一。他与邓植仪合编的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材《土壤学》,也是全国大学最早编写和出版的土壤学教科书之一。1929年与邓植仪创办“广东土壤调查所”,彭家元兼任技正,这是国内较早开展土壤调查研究的单位,在广东中山、南海、三水等20多个县进行分县土壤调查,出版土壤调查报告10余册。1934年,又与邓植仪、陈方济等倡议成立了“中华土壤肥料学会”,并与邓共同主编《土壤肥料学报》。这一时期,彭家元发表了20多篇颇有影响的科研论文,其中《广东土壤中氮系固氮菌之分离及研究》,是中国研究固氮微生物最早的一批论文之一。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土壤学家多人,如茹皆耀、陈祥、张守敬等。

1937年,彭家元因批评中山大学校长邹鲁而被解职,旋受聘任武汉大学教授。1938年回川任四川省稻麦研究所(其后为四川农业改进所)技正兼农化系主任、农事总场场长。任职期间,对四川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该所在内江城郊建立了全国最早的水土保持实验区,同时,为增加四川土壤的磷肥,第一次在成都建立了骨粉厂。从1946年起,彭家元任四川大学农学院院长,直到解放。

彭家元返川后为四川土肥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后来的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陈禹平便是他科研方面的助手,由他俩名字命名的“元平菌”是当时著名的成果之一。在教学方面,土壤学家侯光炯、蓝梦九先后是他的助教,农业化学家孙羲曾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都受益匪浅。

建国后,彭家元继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土壤农化教研组主任,同时兼任全国土壤学会理事、四川省农业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四川省政协委员。在教学工作中,他诲人不倦,奖掖后进。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新调来三位助教担任土壤学、肥料学实验工作。由于实验资料缺乏,彭家元把自己保存的国外资料供参考用,并耐心辅导,使他们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还成了专家。1956年,学校独立建院,从成都迁雅安。为了联系实际,彭家元不顾年老,带领土壤农化教研组部分教师去二郎山考察。对不同类型的垂直带,亲自指导鉴别土壤。一路上看土壤剖面、打土钻、访问农民、分析化验,饥食干粮,夜宿道班。彭家元编有《土壤学附地质学基础》、《土壤管理与改革》讲义;与孙羲共同编写的《农业化学》教科书,1963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

“文化大革命”初期,彭家元被诬陷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长时间的批斗,精神和肉体备受折磨和摧残,于196693去世。1978314,中共四川农学院委员会为彭家元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标签: 彭家元   现代名人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家元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家元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