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拜都

拼音:BAI DU  

2010-01-07

10880次

1人

1个

0个

0人

0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姓氏略考-拜都姓-姓氏渊源

拜都[拜都,读音作bài dū(ㄅㄞˋ ㄉㄨ),蒙语为“”,满语为“Baidu]←相关的满文、蒙文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圆点满文印刷体字库》和《蒙文标准字库》。

 

.姓氏用字:

  

蒙文          满文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拜都部落,属于以先祖名号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拜都氏,亦称拔都氏,蒙语为,是源出蒙古伊儿汗国的第四任君主孛儿只斤·旭烈兀之孙、第六位君主孛儿只斤·拜都(公元12951295年在位不足九个月)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初,位于今中亚南部至西亚一带的伊儿汗国第五任君主孛儿只斤·海合都汗被亲穆斯林派的蒙古贵族推翻并处决,孛儿只斤·拜都被强逼登上了汗位,史称“拜都汗”、或称“拔都汗”。

对于当时的穆斯林派政变集团来说,由于孛儿只斤·拜都比较年轻,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容易控制的统治者。虽然孛儿只斤·拜都被要求表现出亲穆斯林的姿态,但事实上他本人非常热衷于基督教,曾允许基督徒在他的斡耳朵(宫廷大帐)内设立礼拜堂,自己也曾经随身佩戴十字架。

孛儿只斤·拜都在位时间很短,但在位期间却任命了多位基督教徒为官员。

后来在一次与孛儿只斤·加赞的会面中,孛儿只斤·拜都的随从们都建议他除掉这位王子,但是孛儿只斤·拜都拒绝这样做,因为他信奉基督教义,以友善至上。不久之后,孛儿只斤·加赞果然领导反对势力即传统蒙古贵族发动了内战,孛儿只斤·拜都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而战败,孛儿只斤·加赞即位为第七任君主,是为合赞汗。

战败之后,孛儿只斤·拜都在穆斯林派贵族裹胁下试图经亚塞拜然(今阿塞拜疆,Azərbaycan Respublikasi)逃往乔治亚(今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但仍被合赞汗追击俘获,并于当年农历105日被处死。随后,合赞汗大肆清除汗国境内的亲穆斯林政治派系。

在孛儿只斤·拜都的后裔族人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拜都氏、或拔都氏,后有满族、回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du Hala。其中的回族拜都氏就是转入伊斯兰教的蒙古拜都氏,亦即当时穆斯林派政变集团的一些成员。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回族拜都氏多冠汉姓为白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孛儿只斤·拜都(孛儿只斤·拔都)

 

 

 

.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姓氏略考-拜都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拜都氏复姓是蒙古族、满族共有的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蒙古族、回族拜都氏世居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西北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满族拜都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方,今多汉化为白氏,并以天水、辽东为郡望。

 

 

 

.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亦称上邽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期间,全境为后金()所并。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2.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亦称上邽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资料有待补充。

 

 

姓氏略考-拜都姓-家谱文献

.家谱文献:

资料有待补充。

 

 

 

.字辈排行:

资料有待补充。

 

姓氏略考-拜都姓-楹联典故

.楹联典故:

资料有待补充。

 

姓氏略考-拜都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拜都·布兰泰:(生卒年待考),蒙古族;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其父亲为云骑尉拜都·克什图。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拜都·布兰泰承袭父职,自云骑尉世职授理籓院员外郎。

清世宗雍正年间,拜都·布兰泰为江西巡抚,治政过于严刻,因此被清世宗召还京师面诘之,拜都·布兰泰回答臣治事从严,待上改正,俾恩出自上。清世宗听了不大高兴,夺其职。

不久,清世宗又重新起用了拜都·布兰泰,官至古北口提督。逝世后赐谥号为“悫僖”。

拜都·布兰泰文武全才,平时利用官任注意观察,撰著有著名的《昌瑞山万年统志》。

 

拜都·永贵:(公元?~1783年待考),蒙古族,字心斋;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拜都·永贵是拜都·布兰泰之子,自笔帖式授户部主事。

清乾隆初年累迁至郎中,后出为湖南辰沅永靖道,因有政绩擢云南布政使,不久移浙江巡抚。

当时,浙江总督李卫领盐政,发帑收余盐,名曰帑盐;令武职任缉私,其制未善。拜都·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居三年,命真除。

在浙江温州、台州诸县大旱时,拜都·永贵令知府金洪铨治赈,不称职。拜都·永贵论劾,请休致。总督喀尔吉善再劾,乾隆大帝因此夺洪铨之职。御史范廷楷劾拜都·永贵瞻徇,乾隆大帝难其代,命宽之。拜都·永贵请留本省及江苏漕八十万,借拨江苏等省米五十五万,又请开事例,补仓储。乾隆大帝责其张皇,既又闻拜都·永贵陈灾状有所讳饰,乃命夺职,赴北路军董理粮饷。居三年,赐按察使衔,署甘肃临洮道,仍赴巴里坤主饷。

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拜都·永贵加副都统衔,兼参赞大臣。是岁冬,厄鲁特宰桑达什策凌等为乱,定边右副将军兆惠驻伊犁办贼。拜都·永贵既抵巴里坤,具以军事上闻,上嘉其奋勉,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令从兆惠自额林沁毕尔罕进兵。命署西安巡抚,未之任,令赴鲁克察克屯田。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拜都·永贵以侍郎衔留军,因授刑部侍郎,董屯田。乌鲁木齐、辟展、托克三、哈喇沙尔、昌吉、罗克伦皆驻兵营垦,秋穫得穀三万五千八百余石。是时兆惠兵次叶尔羌,命拜都·永贵驻阿克苏主餽军。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拜都·永贵还至库车,布政使德舒为吗哈沁所戕。拜都·永贵与护军统领努三协歼逆众,回部平。移仓场侍郎。擢左都御史。

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命拜都·永贵赴克什噶尔办事。旋授礼部尚书、镶红旗汉军都统,仍驻克什噶尔。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余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召还京师。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乌什回人为乱,复命拜都·永贵赴哈什哈尔。事平,移驻乌什。

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拜都·永贵署伊犁将军。移吏部,再移礼部。坐厄鲁特兵盗哈萨克马转诬哈萨克,办事大臣巴尔品断狱未得其实,拜都·永贵论劾,语有所诿饰。又以凉州、庄浪满洲兵损马当偿,误扣热河兵饷,召还京师,命授左都御史,命不得用翎顶。旋移礼部尚书,得用顶带,仍不得戴翎。

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命拜都·永贵署大学士,题孝圣宪皇后神主。寻补吏部尚书,在阿哥总谙达处行走,赐花翎。初,山东民王伦为乱,给事中李漱芳陈奏饥民酿衅,坐妄言,左授礼部主事。及是,吏部请以漱芳升授员外郎。乾隆大帝责拜都·永贵市恩,削职夺花翎,令以三品顶带赴乌什办事。诏诘责甚至,且言:永贵回乌什,如不实心任事,必在彼处正法。先是叶尔羌办事大臣侍郎高朴役回民采玉,并婪取金珠,为诸伯克所讼。拜都·永贵如叶尔羌,讯得实,闻上。乾隆大帝为诛高朴,手诏嘉拜都·永贵持正,并谓:永贵罪不至贬。今命西行,適以发高朴之奸,潜销祸萌,此天启朕衷也!仍授吏部尚书,赐花翎。寻授参赞大臣。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召拜都·永贵还京师,授镶蓝旗满洲都统。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1)拜都·永贵晋升为协办大学士。

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农历5月,拜都·永贵病逝,乾隆大帝赐谥号为“文勤”。

拜都·永贵为官端谨。初直军机处,与阿桂齐名,时称二桂。其抚浙江,有廉声。

 

拜都·瑛宝:(生卒年待考),蒙古族;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官吏、书画家。

拜都·瑛宝是拜都·永贵之长子,曾官笔帖式。

拜都·瑛宝在三十岁时即厌恶官场,遂以足疾辞荫,闭门却扫。惟以诗歌笔墨自娱,与大学士刘墉为文字之交,书亦相似。

拜都·瑛宝好作山水,摹倪瓒,尤长指头画。山水、花鸟、果品悉以简贵胜人,题识颇自矜许,高其佩后一人而已。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作“梧门图”,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曾为法梧门作“诗龛图”。

拜都·瑛宝还擅长篆刻,师何雪渔(何震),自镌印曰“天许作闲人”。

 

拜都·伊江阿:(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字诚庵;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拜都·伊江阿是是拜都·永贵之次子

拜都·伊江阿在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农历11月由理藩院笔帖式入直,曾在军机处行走,是钮祜禄·和珅的亲信之一。他平时与钮祜禄·和珅关系密切,往来频繁,彼此经常以诗唱和,沟通情感。拜都·伊江阿一直竭力巴结钮祜禄·和珅,而钮祜禄·和珅也极力培植拜都·伊江阿,推举他做了山东巡抚。

  拜都·伊江阿是钮祜禄·和珅的死党,他非常钦佩钮祜禄·和珅在诗歌方面的才能,两个人常常以诗歌相和。钮祜禄·和珅发现并且保留了《红楼梦》书稿之后,就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尤其是得到了拜都·伊江阿之流的钦佩和赞赏。《红楼梦》出版发行之后,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更为密切了。尽管拜都·伊江阿的父亲拜都·永贵曾多次弹劾过钮祜禄·和珅,但拜都·伊江阿一直都对钮祜禄·和珅死心塌地。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乾隆大帝驾崩,钮祜禄·和珅从此失去了保护伞,拜都·伊江阿立即写信慰问钮祜禄·和珅而不是慰问嘉庆皇帝,可见他对钮祜禄·和珅一片忠心。此举连嘉庆皇帝也看出来了,很恼怒地说:本日伊江阿由驿递到奏折,有寄和珅节哀办事等语。而于朕遭罹大故,并无一字提及,即以常情而论,寄书唁问,自当以慰唁人子为重。在伊江阿于和珅再三劝以节哀,而于朕躬反照常,具一请安之折,转将寻常地方事件承奏,不知是何居心?昨吴熊光一闻皇考升遐之信,即专折沥陈哀悃,敦劝朕躬,情间真切,似此方合君臣之义。吴熊光系汉人,又只系布政使,尚有良心。伊江阿身为满洲,现任巡抚,又系大学士永贵子,且曾在军机处行走,非不晓者可比,乃竟如此心有膜视,转于和珅慰问殷勤。可见伊江阿平日不知有皇考,今日复不知有朕,唯知有和珅一人,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因此,在嘉庆皇帝处置了钮祜禄·和珅之后,拜都·伊江阿也即被削职,遣往新疆伊犁戍边。后来,又召回授予蓝翎侍卫、古城领队大臣,在任上病逝。

史书记载:

永贵端谨。初直军机处,与阿桂齐名,时称“二桂”。其抚浙江,有廉声。古子伊子伊江阿,官至山东巡抚。高宗崩,伊江阿因奏事附书和劝节哀。和已下狱,仁宗得其书,诏诘责,夺职。既,又追论在山东日佞佛宽盗,命戍伊犁。寻授蓝翎侍卫、古城领队大臣。卒。

标签: 拜都   BAI DU   满族   蒙古族   元朝   清朝   天水堂   辽东堂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拜都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拜都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