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界四老前辈---彭施涤
彭施涤 1870--1947 彭施涤,1870年生于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其先乃后晋时溪州刺史(即永顺土司)彭士愁之后。18岁中秀才,27岁考中光绪丁酉科举人。彭施涤为“救国救民”,曾追随孙中山、黄兴两位先生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民国时期,他虽也侧身政界,但主要精力却始终放在开办学堂、培育人才上,并视其为“富国利民之术”。正是由于施涤公在教育事业上的无私奉献和终生奋斗,才能荣获“湖南教育界四老前辈”之殊誉,赢得“门生弟子遍天下”之颂声。1947年病故,享年77岁。 (一) 彭施涤年幼时,诚朴好学,族伯中的贡生彭勇行收他为徒,教他学习经史、八股文及书法。同里另一贡生向玉璇,历任贵阳府学、岳阳府学教授,以擅长经史、策论驰名湘黔。彭施涤深得向老器重,招为东床,以次女熙妻之。向家藏书甚丰,故而彭施涤得以饱览群书,并得向老指点辅导,由此学业精进,科举场中,屡试屡捷,多次名列案首。1888年,彭施涤考中秀才,年仅18岁。 为了获取功名,他千里迢迢去长沙岳麓书院求学,由于经济困难,常以廉价食物充饥,过着极其艰难的苦读生涯。彭施涤爱书成癖却无钱买书,见他人有珍贵书籍,便借来抄阅。为了按期奉还,常常秉烛达旦,抄写不辍。他曾用大半年时间抄完一部归有光注释的《史记》,其刻苦之精神可见一斑。苍天不负苦心人,彭施涤学业突飞猛进,在1897年考中光绪丁酉科举人,后又通过考试,取得内阁中书衔及拣选知县等资格。 在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加上好友熊希龄、谭延闫等维新人士的引导,彭施涤毅然与科举制度决裂,走上了另一条济世之路——兴学育才之路。 (二) 彭施涤认为,列强之所以强盛,全在科学技术之先进发达;而科技之兴盛,又在于人才之培养造就;而育人之法唯办学兴教一途。“富国利民之术”亦在于此。基于这一认识,他决心以办教育来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抱负。 1902年,彭施涤同熊希龄、冯锡仁等友人,在常德筹办西路师范学堂,从此,他便与教育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1903年,彭施涤经湖南提学使张鹤鸣及学务处提调朱益浚推荐,以清国官费生资格,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书院习师范科。1904—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获胜。陆军大山岩元帅在东京举行的凯旋仪式上,紧握小学教师代表的手,感谢他们为日本培养出无数出类拔萃的忠勇爱国官兵。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彭施涤,他更感到自己选择的道路正确,决心回国后办好教育,尤其是要办好师范教育,为国家培养大量师范人才。 1905年,彭施涤在东京参加中国同盟会,投入到留日中国学生轰轰烈烈的反清革命斗争中去。是年冬,他参加了留日学生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中国留日学生条例》的斗争。之后,彭施涤与秋瑾、马君武等人受孙中山先生委托,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他被选为董事。 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国公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回国的留日学生学习与革命的问题。公学开办初期,师生大多数为革命党人。在策划东南沿海各省、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等地区的反清武装起义中,多有中公师生参加,陈伯平、但懋辛、熊克武、吴玉章等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人物。“中公”师资,多是学界名流,李善兰教数学,马君武教理化,马幼渔教国文,彭施涤教公民(还教健身操课并任学监),宋肯堂(宋庆龄之父)教英语。由于“中公”有这么多学者名流任教,其教育质量颇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彭施涤博学多才,教学有方。马来西亚侨商邓八铭先生系“中公”毕业生,有次回国到长沙看望施涤公,深情地对他说:“先生循循善诱,待人诚恳,和蔼可亲,教学认真负责,学生时时铭记于心,不胜感激!”“中公”招录新生规定:国文、英文、数学必须高分,若有一科不及格就不取录。但是,彭施涤不囿于这一规定,善于发现人才并大胆破格取用。著名学者及作家胡适在《我的青年时代》一文中写道:“我当时名叫胡洪骈,年仅十六岁,在考试中,我的围文英文取得优等,只有数学成绩不及格,幸亏马幼渔、彭施涤两先生为我力争,方得录取。”如果马、彭二公无有伯乐慧眼,胡适先生的人生道路也许不会是他后来的样子了! 彭施涤在中公时期,除了教学教务工作外,还抽时间介绍外国一些名著到中国来。他曾与宋耀如合作翻译了英国古诗《醉汉骑马歌》。1907年,著名革命党人、“中公”创始人之一的秋瑾女士惨遭清政府杀害。秋有一些著作和革命文件藏在彭施涤处,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生命危险设法将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保存下来,使之得以传世,光照后人。 (三) 自创办中国公学后,各省受其影响,掀起了开办学堂之风。当时的湖南提学使吴之召闻风而动,即召请施涤公回湘任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副监督(副校长)。监督(校长)由官方人员挂名,副监督实际上是代理校长主持校务。该校主要培养开矿、筑路人才,为反对列强掠夺我省路权和矿权的一些有识之士创办。后来彭施涤虽然改任湖南优级师范教务长,但仍兼任该校董事,关心该校的发展。 1926年,彭施涤建议高等实业学堂与省立商专和法专合并为湖南大学,又设法将湖大由长沙市内迁至环境优美的岳麓山下。1936年,湖大10周年校庆时,原为中公学生的湖大校长黄士衡先生、理学院长杨作新博士、工学院长唐瑛博士等人,在中外嘉宾聚会的宴会上,频频举杯向涤老敬酒祝福,感谢他为湖大的创建和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任职湖南优级师范教务长期间(1908—1909),施涤公严以治校。当时规定:凡投考该校学生,须具备秀才头衔,毕业后可取得与举人、贡生相等的资格。该校人才辈出,像后来任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的黎锦熙先生、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的曾运乾先生、任桃源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何祖耀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担任常德西路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期间,施涤公亦将该校办成了培养英才的摇篮,蒋明武、林伯渠、滕代远、粟裕等老一辈著名革命家,及著名实业家李烛尘先生、兰州大学校长辛树帜博士等人,均为该校毕业生。这些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曾起过巨大的历史作用。1942年,辛树帜以湖南省府委员身份视察湘西时,施涤公还通过他的干预营救了当时在永顺的中共地下党员龙思齐,表现了彭施涤晚年同情中国革命的开明进步的思想。 (四) 进入民国后,彭施涤曾投身宪政运动,参与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5年他因母丧回湘,有关方面即委他担任设在桃源的湖南省第二女师校长职务。从此,他转入兴办女学运动。 彭施涤受任二女师校长之时,正值北洋军阀张敬尧任湖南督军,根本不重视教育。彭施涤想方设法、竭尽全力筹措办学经费,使该校得以维持下去。当时,常德女师经费不足停办,大批学生失学。彭施涤克服重重困难,尽可能多地收容这批失学女生入学读书。为完善学制,提高教育质量,他又创办了附属小学。其中,还有一件十分令人感动的事应该提及:1918年冬,南北两军交战于辰溪、沅陵一带,加之当时匪患猖獗,邮路不通,交通不畅,致使二女师湘西及川东籍女生数十人断绝学费生活来源,一下子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彭施涤万分焦急,各处吁请,多方设法,虽向商会借得一些钱,但不过杯水车薪。眼看年关将近,这几十人衣食尚无着落。彭施涤看家中没什么值钱东西,他不顾时值隆冬,地冻天寒,将身上穿着的一件“西口”皮衣典当了几十元大洋,用来做这些学生的年节费用。这件事为当时驻节桃源的冯玉祥将军和夫人刘德淑女士所悉,十分感动,赎回皮衣并赠1000大洋充学生膳食费用。随后,熊希龄从湘西办实业款项下拨2000大洋支援,彭施涤去广州参加护法会议时又得孙中山等人捐赠,这些女生终得渡过难关。 彭施涤任二女师校长6年之久,备尝个中酸甜苦辣滋味。沈从文先生著文说:“他(指涤公,笔者注)思想开明,对学生有显著影响。男女同校运动,女子剪发放足运动,皆出自这个学校,不久,即推广到全国。”彭施涤的改革创造精神,还表现在他提倡学生习裁剪课,跳土风舞,读科学及进步书籍。这些举措,为时人所称道。桃源二女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佼佼者亦数不胜数,如王剑虹(化名杨一知,瞿秋白烈士夫人)、丁玲(原名蒋伟,著名女作家)、向远姑(贺龙元帅亲属)、刘杏珍(湖南师院教授)、张绍华(山西大学教授)等。这些学生与涤公有浓厚的师生情谊,像张绍华女士,每年总要寄一匣山西汾酒,以表对恩师的感怀之情。 (五) 涤老在从事办学育人事业的同时,也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处处为国为民着想,不以个人利害得失为虑。有几件事值得一书。 1902—1909年,涤公被选为省咨议局常驻议员。入民国后,涤公又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从此常驻北京。他以国民党党员身份,支持宋教仁领导的宪政运动,同袁世凯推行的“独裁、卖国、内战”行为作斗争。国民党武装反袁失败后,涤公秘密从谭延闿处募得15万元巨款,资助门生蒋翊武去广西进行反袁斗争,蒋不幸被捕,殉难于桂林,施涤公为之嗟伤累日。1923年,涤公拒绝曹锟5000银元券利诱,坚决反对曹贿选总统。此后,涤公积极支持国共合作运动。他认为:只有国共合作,才能改变军阀割据之局面,建立民主富强之新中国。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后,在帝国主义唆使下打击革命势力。湘西籍青年姚彦、邓文辉、许孝炎、肖忠贞等躲在涤公寓所。后姚、邓转移到俄国使馆,与李大钊等20名革命志士被捕。施涤公与杨度等人积极参与营救活动,但张作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李大钊等20名革命者残酷绞死。事后,涤公出资收殓安葬邓文辉、姚彦烈士遗体,并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姚的遗孀胡宝仙及其幼子,将他们母子藏在寓所。后又出资资助母子二人回到保靖故里。 1934—1937年间,涤公就任湖南省政府委员职务。上任之初,闻家乡永顺遭受严重旱灾,粮食颗粒无收,随处可见饿殍。涤公心急如焚,倾囊所有,捐款数干元由滨湖运粮到永救灾。另一方面,涤公又敦请省府拨巨款赈灾,救活灾民无数。1936年,湖南省府权贵操纵省府会议,企图通过立案手段,以发展洞庭湖农垦为名,恢复废弃已久的天福垸(圩田),筑堤开田以谋私利。涤公仗义执言:“该垸自明清以来,屡经上谕制止恢复。今洞庭湖水面日趋狭隘,湖床日渐增高,此案如获通过,筑堤扩田,万一洪水淹来,附近民垸必溃,鄂、皖等省下游地区人民必将受害无穷。”权贵们许以千亩湖田,劝涤公放弃斗争,涤老不为所动。又许以数千元助其办学,涤公亦不予理睬,还上书南京中央政府,反对立案。涤公的正义行动,得到国民党元老林森、居正、覃振等人支持,加之湘鄂两省人民的声援,使权贵们的阴谋未能得逞,此案终被否决,人民利益得到保障。 1937年,湖南省政府委任涤老任《湖南通志》副总编纂。他不满南京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为借古喻今,在《通志》中特设《民族英雄》编目,为明代抗倭名将永顺土司彭翼南及保靖土司彭荩臣列传。涤公回故里后,又示意八区专员肖忠贞在永顺县城协操坪修建翼南楼,并亲笔题书对联一副:“破虏溯当年,浙海东南传伟绩;鼙鼓思壮士,大乡西北有高楼。”老人爱国仇敌之凛然正气跃然联上。 抗战前夕,涤老被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聘为省府高级顾问,月薪80大洋,这其实是光拿钱不做事的差使。涤老以不劳不能受禄为辞,辞去薪金不受,张治中将军深为惋惜,且又十分赞叹。1938年冬,涤公回到故乡时,两袖清风,行囊简陋,但运回书籍200余箱,乡人无不为之敬佩唏嘘。 步侯懋斋韵 (彭施涤) 诛佞何由请上方,长上筹策动金阊, 当权朋党攻牛李,报国文章愧马杨。 笃谊欣同苏轼辙,巍科敢拟汉贤良, 祖宗世德滋培厚,文宪风浪共芬芳。 |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施涤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施涤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