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李中素

2010-05-13

4012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李中素其人其事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春秋为楚地,秦属南郡,汉为西陵。后赵大将石勒部下麻秋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隋开皇十八年设县并正式命名麻城,属黄州府,唐宋以后历代相袭至今。李氏作为麻城望族,清初名臣陈鹏年如此评价:“(李氏)锡田坝上,厥后代有名臣,如方伯正芳公之定乱,主政文祥公之竭忠,冢宰长辰公之辅政,史册所载炳若日星。而节义文章、祀乡薦学者难更仆数,若太守龙桥公之廉干,司空承祚公之仁厚,鸿胪长至公之醇雅,廩膳春流公之宏博,名皆卓卓”。而于康煕三十四年出任台湾知县的李中素,也出于麻城这个“代有名臣”的李氏家族。

李中素,字子鹄,号鹄山。康熙二十二年为两江总督于成龙编辑刊刻《于清端政书》八卷,本人诗文集《梅花书屋诗选》四卷在康熙二十三年雕版行世,并于康熙二十六年主掌岳麓书院山长,康熙三十四年出任台湾知县。《湖南通志》称他 “有诗、书、画三绝之誉”,可知他在吏治、学术上均有过人之处。民国七年台南连横雅堂《台湾通史/卷三十四/循吏列传》为之立传:“湖北西陵人。始任湘乡教谕,以卓异擢闽县。康熙三十四年,调台湾。善听讼,遇有冤狱,必竭力申救,而顽梗者则绳之。尝摄府学篆,教诸生以孝弟,次及文艺”。然仅廖廖数语,它如省志、府志大同小异,均无详传,而使其名不彰,事迹湮灭无闻。

笔者藏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活字本麻城《李氏族谱》八卷首二卷终一卷又附《支谱》四卷,十六册。麻城李氏于明代由十世祖李潮(字士信)辑有墨谱,到明天启四年始梓行,是为创修,东林党人、左副都御史杨涟撰序,主修李长庚,字酉卿,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任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有传;续修于康熙二十年,主修李中黄,两江总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序,于序云:“皇上犹念阀阅之家幽光潜德沦没,不克登诸史册,特诏直隶各省采辑舆图风物,蒐罗故家谱牒,纂修《大清一统志》,贡诸秘阁以备史馆,笔削传于无疆,典之渥也。予时节制两江,延子鹄李三先生于幕,代理章奏,李君与予有通家谊,出其兄子石先生所修宗谱问予”,序中的“其兄子石先生”即李中黄,号逸楼,是李中素的长兄,家谱中说他“学比韩、苏,具上下古今之识”,本谱有详传并载其所撰艺文多篇。孙殿起《贩书偶记》载录《四论奇赏》四卷,说“麻城李中黄撰。康熙间刊。又名《逸楼偶著》,论史、论诗、论文、论禅,凡四类”。当时修纂此谱时,李中素撰序一篇:“中素不孝,不幸早孤,不能奉承先人教今。顺治初,年方始总角,每岁时伏腊以童子侍先人及诸父兄侧,窃闻教诫,一以力田读书孝弟婣睦为务。三十年来家益中落,诸父兄渐见凋背,每岁童子试于邑者不数十人,于郡道者不数人,乡闱者数人,公车无闻已六十年,而试于乡闱郡邑者又皆颁白髫齿。每榜案当出,屈指吾家者不一二人……科名久绝,竟等衰宗,中夜自疚,可不为寒心乎?甲寅之秋,于大夫子仰我先世清德令闻,遣索谱牒,大兄中黄因纂辑要略以进。癸亥秋,中素随侍金陵,会修《大清一统志》,凡世家旧族显功名制作于廊廟者例得载在志乘。素出家谱,大司马谓宜付梓,素不肖不敏,景先人创业积德之难,深后人衰废放弃之惧,谨书剞劂之后,以奉我诸父兄弟,尚祈各体先世孝弟耕读之训,以振科名勋望于勿替,垂千百系传于无穷,以慰先人之灵,实所深愿”。知康熙二十年修本是在于成龙的督促下才纂修付梓的。

家谱三修于嘉庆十一年,四修于道光二十五年,五修于同治十年,六修于宣统三年,至此民国三十四年已为七修,可谓传承有序,真实可信。

李氏始祖季八,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豹子口赶牯珰,因宋高宗时江西多兵扰,遂迁于湖北麻城。至五世宗甫,以佐明太祖有功,赐田坝上,是为坝上李氏始迁祖。

    李中素为季八公十六世孙,世系载卷五上“瑗祖善芳公漟祖支下世系”第五叶,明四部尚书李长庚世系在同卷第三叶,长中素二辈,长庚父承祚与中素曾祖父承裕为亲兄弟,均为嘉靖戊戍进士、广东肇庆知府李宠子(宠子二:承祚、承裕)。而实际是,承裕无子,继承祚三子长至(承祚生四子:长庚、长年、长至、长策)为嗣。故四部尚书李长庚,实为李中素嫡亲伯祖父。

    李中素嗣祖父李长策,字建卿,“善射御,多技能,不耐俗,惟诗古文词、培花种竹以自娱”,妻梅氏没有生育,抚长至的第二个儿子春流为子。春流字公柱,禀生,“攻苦诵读,自以生于贵胄,益自励学,谢纷华,甘淡泊,不幸早逝”,生中黄、中素二子。后中素又继李长至的长子春江为嗣,故世系立在春江公支下。春江,字公辑,“拔贡生,武昌学博,年十二院试第一,有神童之目,诗古文词,片时立就,名徧士林”。

    关于李中素本人,陈鹏年撰有《台湾公传》长文一篇载入谱中。陈鹏年(16621723),字沧州,湖南湘潭人。清康熙三十年进士,两入英武殿修书,官至河道总管兼总漕运事。博学工诗,擅长书法。著有《沧州诗集》、《道荣堂文集》、《河工条约》、《历仕政略》、《陈恪勤奏议》等,又在英武殿奉旨撰修有《分类字锦》、《物类辑古略》、《月令辑要》诸书传世。秉性刚直,敢于任事,不畏权贵,是当时的廉吏、名臣。他在序中自李中素幼时叙起:“公出嗣伯父学博春江公。学博公才兼文武,自幼教以韬略。后事兄逸楼公如师,逸公淹贯古今,杜门著述,有《史诗文禅四论》行世。公负气,有侠士风,逸公屡抑之锋焰,遂敛,事无巨细,行必请命。逸公病,公亲侍汤药,久益无倦。及卒,抚侄如己子。邑人士称李氏孝友无间言。”

    陈鹏年继续说道:“公魁梧颖异,书过目即成诵,诗文操笔立就,不加点竄,自臻微奥。年十九首补弟子员,二十食饩于痒,比入闱,文呈薦缘,末场笔误被黜,遂奋袂投笔从其兄水师将军于粤海,出奇设策,所至有功,被谗,不合,弹铗归里。”

    后面就提到李中素曾入于成龙幕事:“康熙甲寅岁,麻邑山贼猖獗,时于清端公奉檄进剿,辟公幕府参谋,设伏平之,及于公晋制抚两台,一切章奏出公手”。与于成龙在序中所说的“予时节制两江,延子鹄李三先生于幕,代理章奏”相吻合。

    因李中素曾做过湘乡教谕的官职,湘乡与陈鹏年故里湘潭同处一地,唇齿相依,故陈鹏年说“余捷南宫,留燕赵间数载,比归,吾乡人士称司铎李君赞不绝口,各出所获诗文书画示。余情移神往,以不得识荆为恨。甲戍涉湍涉岭径达闽署,投以诗,抵掌谈天下事”,抑慕之情殷殷可见。

    之于李中素在台之事,陈鹏年在序中言之极详:“台地名番杂处,入版士甫四十年,俗健讼,尚悍鸷。公令行禁止,严绝包匦,论以礼义,肇修圣宫,聿兴文教,锄强掖弱,恩威并著,番民大悦。惟兵孱弱,不事训练,请于观察总镇,曰,台诸洋门户,无城郭可恃,远绝救援,脱有不虞,何以济变?应请建城,操习水陆兵仗,议格未行。岁丙子台旱谷贵,公恐寇盗发,令役警迹诸路。奸民朱友龙者,因纠众谋乱,公急告观察总镇,曰,已乱之法如救火,及其未成,速集军众直捣其巢,易为力耳。皆不应,有置舡海淹为趋避策者,公毁其舡,自募壮丁百余人,亲督往捕。间八月十一日夜望鲫鱼潭火光烛天,去都治不二十里,总镇至(或疑为‘之’字)营兵仅数百,多无器械,公立饬兵役,折窗户几案,杂茅林,举火数十处,束草着衣帽,置低树篱堑间,令丁卒鸣鼓哗噪,来往梭织,仿佛万人,贼惧乃退。明日公躬率敢死士,悬重赏,分巡于断港蔗林僻处,登高望乱篠中蓆棚七处,侦知兵仗械器约五百人,命壮丁前捕,贼出,死力斗杀九人,伤逸廿余人,擒十七人,归报观察,郡守总镇皆大喜曰,李某真人杰也,讯鞠,无友龙,称在场逸去。八月二十九日始获于鹿门,缚友龙,与先获者毙于市。先是友龙谋乱,飞闻于方面,各大宪未及奏遂平,噫,微公之力台其可保耶。时值秩满,例应行取,乃以是年十二月卒于署。台民德其政,建祠置田祀焉。”

    时任台湾观察总镇的是王国兴,仅知其为陕西宁夏人,行伍出身,于康熙三十四年任此职,余不可考。据史书记载,清康熙三十五年有吴球于台湾诸罗(今嘉义)起义,抗击清朝政府,《清代台湾民变研究》(刘妮玲撰)记载了这次事件:“吴球,诸罗县新港人,家中颇有资产,喜技击拳术,好结交英豪,为一地方豪强型人物。其妹婿陈枢任职凤山县粮吏,侵吞官榖事发,故赴吴球处告贷。吴球素有异志,劝陈枢不必着急,盖将来事成,仓贮悉吾所有。1696年中元节,吴球家中演戏,设盂兰盆会,邀集朋友共聚,以官吏残暴为由,鼓动起事,并举一位自称明代后裔的朱佑龙为首,欲以复明为口号,招徕反清群众。不过尚在密谋招人之际,消息外泄,不久,北路营参将陈贵带领兵丁前来围捕,拿获吴球等七人,亦即尚未正式起事即被破获。”殊不知获此首功者是迭出奇谋的李中素。不过此中是“尚未正式起事即被破获”,而序中是“仗械器约五百人,命壮丁前捕,贼出,死力斗杀九人,伤逸廿余人,擒十七人”,不知是《清代台湾民变研究》所考有误,或是王国兴、李中素等在奏报中故意夸大其词?不过《台湾通史/列传/吴球》中与陈鹏年所述基本相同:“朱祐龙者,明裔也,国变后,居村落,与球素往来。祐龙亦有志者……初八日,集众列械以待,分告南北,而召募未成,诸人疑惧不敢应。兵至,球力战不敌,被捕,枢等六人亦同俘。毁其居,下郡讯,乃悉其谋,皆戮之。祐龙走入山” 。朱友龙、朱佑龙、朱祐龙应为同一人无疑,《台湾通史》中作“祐龙走入山”,对他的最后结果未作交待,故陈鹏年所述可为《台湾通史》补阙。

    陈鹏年在序中还写道:“闻公十岁时为流寇掠去,逆首奇公貌,教之骑射,自是精于弯弧击剑之术。逆平亡归,好武勇,梅太君令学绘事、书法,以驯其气,故书、画超逸绝伦,名公韵士得其片纸如获拱璧。”以陈鹏年的学识声望,能得如此敬仰嘉佩,可知《湖南通志》称李中素“有诗、书、画三绝之誉”绝非过誉之言,而李中素之文武双全,亦非一般名士可望项背。

    此间提到了李中素的母亲“梅太君”,顺便说一下麻城的另一个世家大族梅氏。《李氏族谱》中说:“梅氏,大中丞信天公女,年二十七守志六十余年,事姑至孝,教子至严,康熙十年旌表有‘青年矢志、白首贞操’八字”。“大中丞信天公”即《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有传的梅之焕,字彬父,侍郎国桢从子。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巡抚甘肃,《明史》说他“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廕子,然终不召”。笔者另藏的民国十五年百岁堂木活字本麻城《梅氏族谱》,即为梅之焕家族谱。

    梅氏与李氏同为麻城世家大族,也为世代姻亲。梅之焕伯父梅国桢,字客生,原字公生,号衡湘,《明史》亦有传,今人凌礼潮著有《麻城梅国桢大传》(2003年湖北音响艺术出版社出版)。他生有二子六女,第四个女儿嫁给了李中素的伯祖父四部尚书李长庚,第六个女儿嫁给了李中素的嗣祖父李长策。而梅国桢的第三个女儿即明思想家李贽称之为“澹然师”的澹然大士,乳名锦哥,“受刘承禧锦衣卫指挥佥事聘,未字,刘卒,全贞空门……性最贞静,且解禅理,而于绣工之内亦通”,梅之焕称她“女澹然以孀为尼,公不之禁。澹然戒律甚严,于道有入,父子书牍往来,颇有问难” 。关于麻城梅氏,在此略带一笔,他日另撰专文详述。

    在前面陈鹏年曾说李中素“公魁梧颖异”,后面又继续挥笔:“公体素肥,家居肃穆,酷暑端坐不去衣襟。有子五,训饬严谨,终日侍立,不敢言笑跛椅。大率公之为人敦本重义,沉毅多识,明敏豁达,才堪肆应。以余阅人万千如公者未可一二”,廖廖数笔,一个体魁肥硕、稳肃敏知的人物跃然纸上。

    最后,陈鹏年交待:“公诗文久经梓行,脍炙人口,无待称述。余因其长君、次君访金陵,特传其生平梗概以见。余与公交非寻常,声气结纳云尔”,可知在他笔下的李中素绝非向壁虚构,穿凿附会,而是经过了结交了解才为之郑重立传。

    李中素曾于康熙二十三年刊印自撰诗文集《梅花书屋诗选》四卷,此本半页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一函四册,今似只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得全本。此种版本在民国时就流传稀少,民国三十四年修此谱时有族人根据旧谱辑《艺文录》,收录李中素“遗稿未刊者五首”并曾刊入《梅花书屋诗选》中“遥赠阎古古先辈十律”(另有“代勤俭太守募修七贤诸词文”、“王复村集杜诗序”、“代谳楚草序”、“郞中丞庙祀文”、“补鹤南飞赋”撰文五篇,不知收入《梅花书屋诗选》否,待考),裔孙李昌桢旁注曰:“按旧谱载台湾公遗稿未刊诗五首,桢搜求累年,仅获公《梅花书屋诗选》二册,拟另刊行,尚遗二册终不能得”。知民国之时已难求全本,亦更可见“遗稿未刊者五首”之珍贵。今录“遗稿未刊者五首”之一《渡海赴台湾任》如下:

    别路南溟外,舟凭子午行。

    去家六千里,渡海十三更(原注:海舟以六十里为一更)。

    赤嵌山将见,清源水尚盈。

    何时嗽虚(原注:脱一字),重听玉珂声。

    李中素有子五:廷对、廷庸、廷喜、廷清、廷烈,孙十四人,嗣后繁衍生息,亦属人丁兴旺,其中能承李中素部分衣钵者有:

    长子廷对,字谕思,号磊庵,“授迪公郞,官河工县佐,性坦直、寡言笑、德器深宏,为总河陈沧州先生所契重。在家居,邑宰服其公正,咸敬礼焉”;

    次子廷庸,字汝咨,号啸台,“平日足迹半天下,卿士大夫资其才,延之幕府,莫不倒屣,年七十三归而闭户,仍手不释卷,著作甚富,客豫章失之祖龙,存《啸台诗选》一卷”;

    三子廷清,字邻哉,“负才不遇,遍游燕赵吴越,公卿咸相器重,以诗画自娱,著有《秋村吟诗》;

    孙崶,字龙门,号霁堂,国子监学正,“淹贯群书,诗古文词名重于世,胸有经济,尝游历粤西、汴北、湖南。当在京都时士大夫交知恐后,兼工书画,得片纸如拱璧焉。在族端型雅望,年九十四”;

    孙崋,字莲生,号补堂,“学问文章倾动当世,宏才巨识敛而不矜,尝于汴之召署活重科于河东,捐施义冢,为丹药济人,数十年未归,远榇捐金助之邑修鼓楼、文庙、志乘,主书院山长,邑侯历敬焉。年八十有八,著有《一经传旧文稿》、《松际吟诗集》、《易经讲说》”;

    孙模,字道川,“才略异人,足之所经赵豫而东西粤,莫不知名,总制定尤敬礼之,如弟昆师友云”;

    曾孙愈达,奉部更名师瘦,字诗镇,号月楼,一号起轩,“乾隆癸卯举人,拣选知县,嘉庆戊辰挑选崇阳教谕,己巳覃恩勅授修职郞,道光癸未截取知县,未任,推升德安教授,道光戊子覃恩勅授文林郞。公励品端方,沉潜经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故南宫屡北,意独恬然,司铎崇阳、德安等学,一时士大夫多出其门。有《留余堂文稿》、《浣薇诗集》”。

    再往后查考,大都默默无闻矣,似应了那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老话。当然,也不排除有功名学识的后裔迁徙他方,使得修纂家谱时无从考证,如五世孙士爵,字禄厚,“游都中山东登州海阳县,胡公其章时由两淮盐大使升县来京,特重其才,延治馆事,后遂结姻,以其妹字之。其岳讳文伯,曾为安徽巡抚,次舅其倬,为成都知县,士爵缘两署分理,未得归里。前从镇远归省,复去。携家旋里尚有待也。前由棲霞县寄书,生子一”。对其生平就已不甚了了。

    李中素在康熙二十六年任岳麓书院山长,该年书院即得到了康熙帝的御书“学达性天”匾,并赏赐了《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等十六种书籍,对巩固岳麓书院的地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见潇湘子《岳麓书院历任山长》)。今撰小文,也算对是这位“已往矣”的古人一番凭吊吧,并录其《饮雪酒一律》以作本文的结尾:

    携来姑射仙人掌,

    醉到峨嵋大士身;

    明月入喉通夕吟,

    梅花香舌隔年春
标签: 李中素   李廷对   李廷庸   李廷清   李崶   李崋   李模   李愈达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李中素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李中素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