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彭世荣

2010-08-06

2134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彭世荣,宜都市松木坪镇人,18岁拜著名艺人杨和春为师学拍楠管,从艺至今,其间曾任松木坪镇人民公社文化站副站长,枝城市文艺轻骑队队员,宜都市民俗吹打乐队队长,宜都市民俗乐团副团长,“三峡人家”风景区艺术团团长。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2000年,先后获省、地、市三级表演一等奖八项。2001年参加宜昌市民间艺术表演电视大赛获“最佳表演奖”。2002年被宜昌市文化局授予“优秀民间艺人”称号。2003年参加宜昌市元宵节民俗民间艺术大赛获金奖,曾被宜都市电视台“清江人家”、湖北省电视台“新闻空间”,中央电视台一台报道,各级报纸亦有图文发表,2003年被中央电视台3台专题采访,重复播放,2009年6月6日,宜昌市人民广播电台制作了播出了彭世荣楠管艺术专题节目。其艺术成就正在被被更多人们所认识。
    彭世荣精通吹打乐、坐丧鼓等各种民间艺术种类,被誉为“移动的民间艺术资料库”,尤擅长楠管,且能演善编,是楠管艺术的主要传承人,被文化界专家誉为“南彭北杨”(江南彭世荣,江北杨和春)。
楠管起源于唐末五代八侗神仙的法宝渔鼓筒云压板,从最初修炼道人们云游四方拍渔鼓唱道情,讲神仙故事点化度人开始,逐步成为世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形式,民间艺人们利用这一形式开辟了一个新的谋生行当——“拍渔鼓”。清末民初传入枝江和宜都后,在原先渔鼓简板两种道具的基础上加了一面小镲和一根竹筷组合演奏,增强了伴奏效果,俗称“三样家业”,于是,古老的“拍渔鼓”逐渐衍变为具有枝江、宜都地方特色的“楠管”。
自清末民初开始,楠管便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长江两岸、枝宜两县流行,无论酒楼茶肆、农家院落、街头巷尾、田边地角都有她的身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地域的不同,宜都和枝江的楠管还是音随地改的发生了演变,以长江为界,地处江南的宜都,流行婉转抒情的“南路子鼓曲”,而地处江北的枝江,则流行高亢雄浑的“北路子鼓曲”,无论枝江宜都,还是南路北路,楠管表演都是叙事鼓曲,方言说唱,合辙压韵。即可说长篇大书,又能现挂即兴小段,在表演中楠管艺人感情丰富,非常注重神情体态的表达,用丰富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与观众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插科打诨,令人捧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但由于种种原因,宜都楠管现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全市现仅有彭世荣一人独撑该行,时常为企业、景区、家庆献艺,艰难维系着楠管艺术的传承。

 

标签: 彭世荣   大师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世荣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世荣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