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2008-03-07

87362次

3人

39个

20个

71人

11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云南沐英家族谱录

    作者:端沐天

   

目錄

上編 沐氏家族歷史

第一章 端沐氏家族圖像-------------------------------二頁

第二章 雲南《沐府風雲》二佰八十年----------十八頁

第三章 明朝國將領沐英-------------------------二十七頁

第四章 明朝最後位國公沐天波----------------四十二頁

第五章 沐英子孫世代承襲----------------------  六十頁

第六章沐英家墳墓葬南京江寧觀音山被開發商破--八十五

第七章 明代葬于昆明王家茴的沐英家族成員墓的現狀及相關問題介紹- -------------------------------九十二頁

中編 端木家族的故里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

第八 端木家族淵源---------------------一佰二十七頁

第九 端木氏源流遷徒分佈------------一佰三十二頁

第十 端木氏歷史名人-----------------一佰三十七頁

第十一章 端木宗祠用對聯----------------一佰四十三頁

第十二章 端木子貢的後裔貢氏----------一佰四十五頁

第十三章 端木子貢的後裔端氏----------一佰五十四頁第十四章 端木子貢的後裔木氏----------一佰五十六頁

第十五章 端木子貢的後裔沐氏----------一佰六十六頁

下編 端木氏家族世系

第十六章 端木大宗世系錄----------------一佰七十六頁

第十七章 雲南沐英家族世系錄----------一佰八十九頁

上編   沐氏家族歷史

第一章  端沐氏家族始祖圖像

 

第一世始祖軒轅皇帝圖像

笫四十八世端木得姓一世始祖端木賜子貢圖像一

圖像二

圖像三

第五十二世沐英養父太祖朱元璋圖像

第五十二世沐英養母馬氏皇后圖像

第五十三世沐氏得姓一世祖黔甯昭靖王沐英圖像

第六十四世始祖黔國公沐天波圖像

《咒水》之誓沐天波等重臣遇難圖像

第七十八世始祖沐成光圖像

第七十八世祖母燕金文圖像

第七十九世始祖端沐天圖像

第七十九世祖張鶴飛圖像

第七十九世始祖母端沐天和張鶴飛圖像

 

端木賜(子貢)墓原來子貢墓塚高大,墓前正殿五

為紀念儒商始祖端木子貢誕辰二十五日圖像

明代開國功臣十三陵沐英家族墓憬觀圖一

開國功臣黔甯王沐英的家族墓地圖二

江蘇南京江寧縣觀音山沐英墓圖三

沐英家族墓重修最新保護方案圖像四

沐英家族墓被譽為"僅次十三陵的沐英家族墓被開發商破壞圖一

南京江甯將軍山明朝沐英家族古墓群因建豪華別墅遭破壞《組圖》二

破壞圖三

破壞圖四

============          

破壞圖五

破壞圖六

破壞圖七

江蘇省文物保護將軍山明代功臣碑圖

明代葬于昆明王家營的沐英家族成員墓圖一

圖像二

圖像三

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藍玉率兵平定雲南沐英家族子孫世代鎮守直到明亡

第二章 雲南《沐府風雲》二佰八十年

一、雲南人物沐英介紹

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義子;明朝的開國元勳,卒後追封黔甯諡昭靖王,益享太廟。在明朝時代他修建昆明城;令大量中原移民開發雲南;在多地建文廟興辦學堂,他就是顯赫一時的沐英。他的家族鎮守雲南近三個世紀,有功有過。許多雲南人,都說自己祖籍是南京應天府高石坎柳樹灣人氏,是明朝初年跟隨沐國公來雲南的。這裏所說的沐國公,即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及其家族。他們從明朝開國到明滅亡,作為鎮守國公兼雲南總兵官,曆十二世,即二佰八十年。家族先後受封爵位有二王、九國公、一侯、四都督。這在明代的功臣勳戚中是絕無僅有的。

二、明朝開國功臣

沐英,安徽定遠人,生於元至正五年(西元一三四四年)。祖父都是樸實貧苦的農民。八歲時,父親不幸病逝。當時社會已發生大動亂,紅巾軍等農民起義軍正與元朝軍隊相互廝殺。沐英居住的村莊居室毀於兵,帶著沐英流亡逃難的母親不久也病死,孤苦伶仃的少年沐英投到紅巾軍將領朱元璋帳下,不久被朱元璋收為義子。朱元璋及其妻子馬氏非常疼愛沐英,視如己出。沐英被封為西平侯時,朱元璋在封誥中深情回憶:爾當是時八歲而逢難,罔知存活。朕憐其子孤而且幼。特撫育如兒。夜臥同榻,數番鼾睡於朕懷……今也不忘爾孩童之狀,與爾無異于爾父。沐英還和朱元璋長子朱標等一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朱元璋在群雄逐鹿的過程中成為一方諸侯,沐英相隨左右,也逐漸成長為一名能征善戰的青年將領。十八歲時,受封帳前都尉,即朱元璋衛隊首領。參與南征福建、西征吐蕃、北滅殘元的各次戰役。有好幾次是戰鬥處於困難危急之時,朱元璋親自調動沐英前往救急。沐英勤於軍政軍馬調度、衣甲、糧儲一切軍務……英剖決如流,與無凝滯。擁誠待下,吏不敢欺……軍政修明。兵衛森肅。深受朱元璋賞識器重,屢獲封賞。

朱元璋登基建立大明後,鑒於雲南元朝殘餘勢力長期不肯降附,於洪武十四年九月(西元一三八一年),派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和沐英為左右副將軍率三十萬大軍出師平定雲南。在平定西南的戰役中,沐英在曲靖白石江之戰建立了突出功勳。在元軍堅守對峙之時,沐英建議傅友德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趁大霧?兵於江岸,又整眾鳴鼓迷惑元兵,並派出善遊者千人從上游先渡,循山而出其陣後。激戰中,英複縱鐵騎搗其中堅,連斬數百人,出入其陣,敵眾披靡,遂大敗之。在明軍的連續進攻下,元梁王率眾逃竄,最後在今梁王山麓投滇池自殺。

明軍又先後平定了元朝殘餘勢力及大理割據武裝。洪武十五年三月(一三八三年)傅友德、藍玉班師返京,朱元璋命沐英以西平侯兼雲南總兵官之職,統兵十萬留鎮雲南。沐英在其後十年時間做了不少有利於雲南發展的好事。

首先,沐英在全省建立了府、州、縣政權(流官),理順了各少數民族土司政權,使明朝對雲南的統治逐漸穩固充實。

修築雲南府(今昆明)磚城,奠定了以後五百多年昆明城的規模。今天圓通山還殘存的昆明城牆遺跡,即明城牆也

沐英最大的功績,是建立衛所制度,通過軍屯、民屯和商屯等形式,從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移民開發雲南。雲南經濟得到顯著發展,漢族人民大量入滇,是從沐英開始的。沐英還致力於興修水利、設堡築橋。

沐英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在推廣屯田的同時,興辦衛學,解決官兵子弟的教育問題,還在昆明及各府、州、縣修文廟辦學堂,保送普官子弟到京師國子監學習。

洪武二十二年冬,沐英入朝覲見,朱元璋親自賜宴,並贊道:西南使朕高枕無憂者,汝英也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沐英聞訊三日不食,踴慟幾絕哭至嘔血。洪武二十五年,和沐英一起長大,情同手足的太子朱標病逝,沐英兩個月以後才聞報,忽僕於地中風不能起,終年四十八歲。朱元璋對沐英病逝十分痛心,追封其為黔甯王,並命沐英長子沐春襲父爵位,繼鎮雲南。風光二百多年的國公家族,二00五年七月,南京舉辦的《沐英家族出土文物展》中,有一塊純金的圓形祖訓金牌。正面五個大字:黔甯王遺記,左右分刻此牌須用印綬帶之。背面刻字五行:凡我子孫,各要盡忠報國,事事必謹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慎之,戒之。沐英的這番告誡,對其子孫是有一定作用的。

承襲沐英爵位的長子沐春,十七歲便隨父征戰沙場,洪武十八年秋,沐春被授驃騎將軍僉後軍都督府事,按制度要先試用。朱元璋發話,這個娃娃是我們自家的孩子,和別的不能比。遂以實授。沐春處事勤勉果斷,屢立功勳。他繼承父職時,年方二十五歲。沐春在任時,多次指揮平定叛亂和邊亂。沐春對父輩開創的屯田事業十分重視,增辟農田達三十多萬畝。沐春也很重視水利,親自主持修建的鐵池河(湯池渠)水利工程,引陽宗海水灌宜良涸田數萬畝, 民複業者伍仟餘戶,直至今日還在發揮作用。沐春在平定麓川的征戰中染上疾病,三十六歲死於軍中。

沐春死後,由其弟沐晟襲職。以後幾代沐氏子孫先後繼任。這些子孫中,有的帶兵平定邊亂,立有戰功;有的留意屯田,修治水利;有的關心文化教育,使諸生執經進講,誘掖講勸,無所不至;有的關心民生,重視民間疾苦,沐英之孫沐斌曾建議減免稅賦;沐英三子定邊伯沐昂曾輯錄明朝雲南二十一位元元元詩人作品,編成《滄海遺珠》遺世,對雲南地方文學的保存和發展有一定貢獻。

但是,特權和專制必然帶來腐敗。儘管沐英告誡再三,他的後代卻無可阻扼地走向墮落和腐敗。萬曆年間,沐家在雲南的土地多達八千多頃,占當時雲南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沐家除府邸之外,在昆明還有大宅,一處在今翠湖傍,名曰柳營;另一處,在今大觀樓附近,名曰水雲鄉。據稱,沐府藏有無數奇珍異寶,以每百斤裝一箱,藏以高版,版庫五十篋,共二百五十餘庫。吳三桂後來曾接收沐府的兩塊高六尺的大理石古屏,上有極似元朝名家的水墨山水和神氣如生的老虎……正史和野史中還記載了沐氏子孫橫行霸道、欺壓官民的醜行。當時,雲南地方高官來沐府議事,只能從邊門出入。沐英第十一世孫沐啟元,因與雲南巡撫失和衝突,竟發兵包圍巡撫衙門,並發巨炮轟之,其母怕沐啟元禍闖大了,哭泣三日之後用毒藥把沐啟元毒死……但是,當時的朝廷仍以保全勳舊,多包庇?護。

三、末代《鎮守國公》沐天波

沐天波是沐英祖後裔的第十-代子孫黔國公,也就是因倡狂鬧事而被其母親忍痛毒殺的沐啟元的兒子。

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年)十月,沐天波奉詔承襲黔國公爵位,並繼任雲南總兵官。而沐天波此時還是個尚無處事經驗的青澀貴胄公子,總兵事務只能由雲南巡撫代攝,府內事務則由其母陳太夫人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此時的明朝已是千瘡百孔,雲南也由於沐府及整個官場網利營私,土司多叛

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年),清軍入關,明朝覆亡。此時的沐天波已經長成掌權。南明小朝廷前來要求助餉,他卻一毛不拔。當張獻忠的大西軍佔領四川後,沐天波派出武定參將李大贄到滇川邊境防守。因為李大贄貪墨殘酷,激起元謀的彝族土司起兵反抗,佔領武定、楚雄。雲南巡撫和沐天波只得徵調蒙自土司沙定洲前往平叛

沙定洲平叛之後,沐天波在昆明府中設宴款待。沐府的奢華富麗使沙定洲垂涎欲滴。沙定洲在策劃準備之後,於次年十二月初以辭行為名,率兵攻入沐府並佔領昆明。沐天波倉皇從後門逃到了楚雄。沐天波的母親陳太夫人和夫人焦氏也分別逃到普吉附近的朝陽庵和金井庵躲避。陳太夫人和焦氏眼見逃生無望,先後在寺庵中自焚而亡。近年驢友在長蟲山西麓發現了陳太夫人自焚于朝陽庵的遺址,崖壁石刻清楚地記敍了這一事件。沙定洲佔領昆明後,要求雲南巡撫上奏遠在福建的南明小朝廷,由他來代替沐氏鎮守雲南。南明小朝廷居然發出掃除沐天波的諭旨。

一六四七年,大西軍在孫可望、李定國等率領下佔領雲南並打敗沙定洲。隨後永曆小朝廷入駐昆明,沐天波追隨永曆,又當了幾年小朝廷的首輔及國公。

一六五八年,清軍進入昆明,沐天波隨永曆皇帝逃入緬甸。

順治十八年七月(一六六一年八月),緬王令永曆小朝廷君臣到江岸飲咒水盟誓。此時的南明政權已山窮水盡,而清朝大軍已兵臨滇緬邊境,緬王為清除永曆小朝廷,設下了這個陷阱。永曆君臣雖看出了緬方的居心,但不得不派出沐天波等大臣前去赴會。在盟誓現場,緬方伏兵擊殺了所有赴會的永曆官兵。沐天波錘殺了多名緬兵後終身亡。緬兵隨即又圍攻永曆皇帝居處,殺死數百大臣、兵將及後宮嬪妃。最後將永曆皇帝生俘交給了吳三桂。這就是有名的咒水之難。與沐天波同時遇難的,還有他帶在身邊的小兒子沐忠亮。

沐天波隨永曆逃亡之前,曾將兩個兒子分別託付給兩位土司,企望留下沐氏血脈。但隨著其長子沐忠顯起兵反清的迅速敗亡,顯赫兩個半世紀的沐國公家族,隨同大明王朝一起煙消雲散。

第三章 明朝開國將領沐英

沐英圖像

     沐英在中國明代初期開國功臣,軍事將領。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朱元璋命其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其鎮滇十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卒于任上,軍民巷哭,追封黔甯王。

一、開國將領

沐英 字文英, 鳳陽定遠(今屬安徽)人,(一三四四至一三九二)明初重要將領。英幼年時,父親早死,隨母避兵亂,母又死,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當時朱元璋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沐英小時是在戰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的。

至正十六年(一三五六),朱元璋攻下集慶(今南京),改為應天府,派徐達攻佔鎮江,取得戰略性的勝利。沐英數從上征伐,入侍帷幄,晝夜勤勵,十八歲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後擢指揮使,守江西重鎮廣信(今上饒)。

至正二十七年,吳元年(一三六七),朱元璋派水陸軍取福建,沐英將兵自西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分水關,下崇安,再破閔溪十八寨,俘陳友定部將馮穀保。又奉命移鎮建甯,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皆屬福建)。

洪武三年(一三七0),沐英被授鎮國將軍,僉大都督府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當時府中機務繁積。沐英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剖決無滯,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一三七六),朱元璋派沐英前往關陝,體察民情,布皇上恩惠,並給予了全權,又命他練兵準備征戰。同年十一月,鄧愈為征西將軍,沐英為副將軍,隨鄧愈出征吐蕃。次年(一三七七)四月,鄧愈、沐英統兵至甘、青,分三路前進,略川藏,兵威至昆侖山。這次是得勝而回,沒有久留。回師途中鄧愈死,沐英率師返回,因功封西平侯。

洪武十一年(一三七八)八月,沐英為征西將軍,與藍玉等統兵征西。初勝土門峽,再進俘洮州十八族頭領。翌年二月,朱元璋命在洮州設衛,說:洮州,西番門戶,今築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遂置洮州衛。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率兵進擊屯兵和林的由元國公脫火赤、知院愛足率領的一支殘元勢力。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渡黃河,越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距其營五十裏處,沐英分兵四路前進,一路襲其背後,兩路左右夾擊,沐英自率精騎正面衝擊,四面合圍,一舉戰勝,俘脫火赤及其全部。

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大將軍徐達奉命北征。沐英領兵出古北口,獨當一面,再次勝利而歸。

沐英圖像

二、平定雲南

平定雲南和治理雲南,是沐英一生的最大功績。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三十萬軍征討雲南。朱元璋親自安排進軍路線,諭先取曲靖,出奇制勝,說:曲靖,雲南之噤喉,彼必拼力於此,以抗我師。審察形勢,出奇制勝,正在於此。沐英隨傅友德等率主力逼曲靖。元梁王聞訊,派平章達裏麻率十萬眾前去抵禦。沐英等率兵冒霧前進,出奇制勝,迅速到達曲靖。明軍突然出現,達裏麻大驚。當時達裏麻軍列陣白石江一岸,明軍臨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說敵方已兵陳對岸,扼制水面,這樣渡江於己不利。於是只擺出渡江的樣子,臨江而立,另派數十人從下流潛渡,到達對岸後鳴金吹角,大造聲勢,致使這裏麻軍陣勢開始動亂,明大軍趁機渡江。沐英以勇猛善泅者先行,登岸後破敵前鋒,達軍後撤。明軍渡江畢,與達軍展開大戰。沐英縱鐵騎直搗其中堅,戰數合,達軍大敗,達裏麻被俘。沐英將二萬被俘士兵悉數放還,各歸其業,明軍聲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聞訊自殺。沐英、藍玉率兵直逼昆明,不攻而下。自九月朔出師,迄下雲南,僅百餘日。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被消滅。

雲南西部大理一帶,存在段氏割據勢力。段氏世據大理已數百年。大理依點蒼山,面洱海,號稱天險。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閏二月,沐英隨藍玉將兵西攻大理。段氏聚眾守下關(點蒼山有上、下二關,又稱龍首、龍尾關,守此二關大理可確保,下關尤為重要)。沐英、藍玉遣王弼攻上關,自率兵攻下關,形成犄角之勢;另派一旅攀點蒼山背後而上,居高臨下策應。沐英身先士卒,策馬渡河,水沒馬腹,將士隨之,莫敢後,遂斬關而入。段氏不知背後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攻佔大理後,沐英、藍玉或分兵其他地區,或下諭招降,雲南西部大部歸附明朝。沐英、藍玉又取得平定雲南西部的勝利。

七月,沐英率師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鎮平一些複叛地區。九月,當傅友德、沐英再次領兵征服一些地區時,土官楊苴散佈明大軍已回,糾眾二十萬攻昆明。當時守昆明的是馮誠(馮國用子)。城中缺糧,士卒多病,形勢危急。沐英聞訊,率兵返回,和馮誠合力,打敗段軍,確保了昆明,穩住了局勢。

鎮守雲南時所建的圓通寺圖像

三、治理雲南

早在洪武十五年春,明廷就在雲南設置都指揮使司、雲南布政使司,建立起統理雲南的軍政機構。地方置衛、所,辟築驛道,形成一套統轄系統。以後分雲南為五十二,六十三州,五十四縣,民政系統亦趨完備。

沐英治理雲南,大抓屯田,解決糧食問題。洪武十九年(一三八六)九月,他上疏朱元璋,說雲南地廣,宜置屯田,令軍士開耕,以備儲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議。沐英令軍士且戍且屯,既解決吃糧又穩固駐守,一舉兼得。沐英還招攜省外人來滇屯田,朱元璋命外省軍人到雲南屯田,一時雲南屯田大興,糧食收穫大有增加。沐英還以屯田的增減考察官吏的政績,賞罰官員。主滇九年,屯田總數百萬餘畝,促進了雲南的農業發展。沐英還組織民工疏浚河道,擴廣滇池,興修水利;招商人入滇,運進米穀帛鹽,發展商業。開發鹽井,增加財源,是沐英治滇的重要內容。他還整修道路,保護糧運,使雲南農商都有發展。沐英增設府、州、縣學達幾十所,擇選民間優秀及土官子弟入學,月賜飲膳,年賜衣服。他本人居常讀書不釋卷,暇則延諸儒生講說經史。在沐英統治時期,雲南相當安定。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冬,沐英入朝,朱元璋賜宴奉天殿(皇帝辦公的正殿),給予厚重賞賜。朱元璋高興地說: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六月,沐英病卒于雲南,年僅四十八。朱元璋十分痛心,命歸葬京師,追封黔甯王,諡昭靖,侑享太廟。

朱元璋圖像

四、戰爭故事

(一)曲靖之戰:洪武十四年九月,明軍分兵兩路南征雲南。征南將軍傅友德所率東路軍於十二月中旬進抵曲靖,與故元梁王部展開激戰。時梁王部將達裏麻率精兵十餘萬人駐守曲靖。明軍到達曲靖以前,傅友德接受副將軍沐英出其不意,直搗曲靖的建議,率軍乘大霧四塞,倍道疾趨,師至白石江,不久霧霽,達裏麻見大軍壓境,倉惶失措。傅友德再次接受沐英的建議,佈陣於河岸,擺出渡河架勢,將對方精銳牽制於對岸,而沐英則另遣數千人從下游潛渡,出其背後,鳴金樹旗,急攻其陣,元軍大亂,沐英乃督師渡江。達裏麻後退數裏而陣,明軍悉渡,迎面而陣。傅友德即揮師進戰,矢石齊發,呼聲動地。雙方交戰數次,沐英發騎兵搗其中堅,元軍大敗,活捉達裏麻,俘獲萬餘人,明軍遂佔領曲靖。曲靖為雲南東部門戶,水陸交通要道,明軍得有曲靖,即扼住了雲南的噤喉,為最終平定雲南奠定了基礎。

(二)明太祖第三次北征沙漠之戰:大明洪武十三年(一三八0)二月至三月,明太祖朱元璋對塞外故元進行的第三次進攻作戰。是年二月,故元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眾萬余人屯于和林(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之哈爾和林)。十一日,朱元璋命西平侯沐英率陝西之軍進討。三月二十一日,沐英師至靈州(今寧夏靈武),獲悉脫火赤兵次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集納旗東南),遂率師渡黃河,經寧夏,過賀蘭山,涉流沙,歷時七晝夜,突至其境。在距其營五十裏處,分兵四路,襲其背,掩其左、右,沐英親率驍騎當其前。各路乘夜銜枚而進,實施合圍。脫火赤、愛足等驚駭不知所措,皆俯首就擒,明軍盡獲其眾而歸。

沐英圖像

五、人物評價

明代開國以來,明太祖為了除掉可能威脅其皇位的開國功臣們,從胡惟庸奸黨案藍玉奸黨案,進行了長達十多年之久的政治謀殺。被捲進殺死的各色官吏多達五萬人,到朱元璋死時,他所封的九個公爵、五十四個侯爵除了沒威脅的兩三個人外,全部都在肉體上被消滅了。但凡事總有例外,沐英變成了明初歷史上少有的得到善終的功臣,並且可以世代鎮守雲南。

(一)鎮守西南的才能:洪武二十一年三月的某夜,沐英曾組織了一支由三佰名騎兵組成的突擊隊突襲雲南叛軍思倫法的兵營,而思倫法的部隊是一支由三十萬士兵和百余頭戰象組成的強大隊伍,當夜,沐英的輕騎兵不僅殺敵數百,還俘獲了一頭戰象。次日,沐英更立馬督戰,命令弓箭手和火銃手沖在最前面。火銃巨大的聲響讓敵方戰象受驚,打亂叛軍的陣腳。沐英下令三軍夾擊,最終斬首敵人三萬餘,俘獲一萬餘人,擒獲大象三七頭。這場戰役只是沐英在雲南所經歷的紛繁不斷的平叛戰爭中的一場。沐英自從進駐雲南以來,就不斷地平定雲南各地的叛亂,有時甚至是疲於奔命。但是,沐英絕非窮兵黷武之人,他一方面通過武力平息各地叛亂、加強軍事佈防來鞏固明王朝及沐家在雲南的統治權威,一方面恢復和發展雲南的社會經濟、文教事業。經營雲南前後不過十年多,但雲南從此走上了正常的發展軌道。難怪朱元璋幾乎對所有功臣都滿腹疑慮,卻獨對沐英說,自汝在鎮,吾無西南之憂!無論這種信任是發自內心的,還是出於政治需要,出於鞏固明王朝西南邊陲的重要性和沐英的個人才能考慮,沐英地位應當特殊。

(二)小心謹慎:的處世之道,軍功對於將軍來說,往往會帶來最大的殺身之禍,如果初期,沐英和其後人是憑藉軍功獲得皇帝信任,那麼後期就絕非如此簡單:當明政府在雲南設立了府州等行政機構後,沐氏依然保留著西平侯的世襲爵位和西南軍權。皇帝甚至多次下旨,要求雲南地方官員,在處理重大政務時務必徵求沐府的意見。沐英的第十世孫沐叡墓中曾出土一塊類似長命鎖一樣的金牌,金牌正面正中寫著黔甯王遺記五個空心大字,右邊刻此牌須用等字;背面寫著:凡我子孫,務要盡忠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慎之戒之。這是沐英對後代的諄諄教誨。

沐英圖像

六、沐氏家族

沐氏家族和沐英一樣有能力的功臣,朱元璋麾下有很多,他們都是忠心耿耿。當年平定雲南時,沐英只是傅友德的副將,可是為何朱元璋獨獨偏愛沐氏呢?

《明史》上說,當朱元璋的馬皇后死時,沐英傷心痛哭,直到咯出血來。而當從南京傳來太子噩耗,沐英更是急出病來,不久死在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在滿朝文武中正值壯年的沐英,是唯一一個為朱標和馬皇后而死的。原來沐英由馬皇后撫養長大,在朱元璋的二十多個義子中,沐英和馬皇后及太子朱標是最親的。當年遠征雲南,就是因為馬皇后力薦,才讓沐英以副將軍的身份出征。朱元璋和義子們的關係非同尋常,在大殺功臣的過程中,沒有一個義子遭到直接殺戮,而委派其中最親的沐英獨當雲南也就在情理之中。據說當年朱元璋要給朱文英改回原姓,他只是不斷磕頭說沐陛下母后聖恩如天地,因此朱元璋親賜沐姓。

沐英去世後,他的子孫世鎮雲南。長子沐春十七歲隨沐英征西,以後又征雲南,材武有父風,積功授後軍都督府僉事。沐英死後,襲父職,鎮守雲南。修屯政,辟田三十餘萬畝,鑿鐵池河,灌溉宜良涸田數萬畝,使五千餘戶民有生業,文治武功都效法其父,惜年僅三十六而卒。

沐春無子,其弟沐晟(沐英次子)繼其位。沐晟性格似其父,喜讀書,凝重寡言笑,得到朱元璋喜愛,曆官後軍左都督,永樂年間征南,論功封黔國公,正統四年(一四三九)死於出征回師途中,贈定遠王,沐晟承其父兄業,久鎮雲南,名聲遠揚,沐氏在雲南威權日重。

沐晟子沐斌,因年幼居京師,由沐昂(沐英三子)代鎮雲南。以後沐氏子孫相繼鎮守,直到明朝終了。自沐英始至明亡,沐氏世襲統治雲南共計十二世十六王(公),長達二佰八十年。

 

 

 

 

 

 

 

 

 

 

第四章明朝最一位國公沐天波

沐天波圖像

一、個人簡介

黔國公沐天波 字星海,黔甯昭靖王英十一世孫也。崇禎三年,父啟元薨,嗣立,掛征南將軍印。黔國公沐天波,是黔甯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孫。崇禎三年,沐天波的父親沐啟元去世,他世襲了爵位,還兼任征南將軍。當時,天下大亂,只有雲南地處偏遠,沒有受到刀兵之禍,百姓生活比較安樂。由於沐氏家族世世代代都鎮守在這片封地上,受到了當地許多土司的擁戴。自從明朝建立興盛之後,功臣宿將之中守土最好的,當首推沐氏家族。張獻忠的軍隊進入四川後,引起了雲南和貴州兩省的恐慌。沐天波派遣武定參將李大贄,防守會川。李大贄這個人,粗野蠻幹,有勇無謀,他多次侵襲元謀土酋吾必奎的領地,於是造成了動亂的發生。早在天啟初年,貴州水西安邦彥起兵造反,四川烏撒酋長安效良、雲南土婦設科、武定夷目張世臣、東川酋長祿千鐘,都紛紛響應。貴州巡撫沈敬介動用吾必奎的兵馬,與諸土司形成犄角之勢,討伐斬設科等,一舉光復了炎方、松林、沾益、倘塘四站,蜀道又得以通暢。安效良也將賊党安應龍及烏撒衛等人捆綁前來,獻給朝廷。可是,在中途他所押解的犯人被人擄走了,這使他大怒,再一次與水西合兵進犯雲南。吾必奎經過力戰再次打敗了他們。從這開始,安邦彥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雲南又享受了許多年的太平時光。吾必奎覺得自己立下了赫赫戰功,卻受到李大贄的百般欺辱,越想越不平,所以也起兵反叛朝廷。乙亥秋,叛軍佔據著元謀,又攻陷了武定、祿豐等府縣。

二、史籍描述

是時,天下大亂,獨雲南遠,不被兵,號為安樂。沐氏世保爵土,得諸土司心,明興以來,勳臣賢守方面者,推沐氏。張獻忠既入四川,滇、黔震恐。天波使武定參將李大贄,防守會川。大贄狙獪,數侵元謀土酋吾必奎地,遂構亂。先是,天啟初,貴州水西安邦彥反。四川烏撒酋長安效良、雲南土婦設科、武定夷目張世臣、東川酋長祿千鐘,皆應之。巡撫沈敬介發必奎兵,與諸土司犄角,討斬設科等,進複炎方、松林、沾益、倘塘四站,蜀道複通,效良亦縛送賊党安應龍及烏撒衛各印來獻。道被掠,怒,複合水西犯滇。必奎又力戰卻之。自是,邦彥就撫,滇中始有寧宇者數年。必奎自以功多,而為大贄虐使,積不平,故叛。乙酉秋,據元謀,陷武定、祿豐諸府縣。蒙自土舍沙定洲者,父源嘗,與阿迷普名聲,同調征水西,以女妻名聲,無子;江西賈人萬氏,有女倡也,名聲嬖之,娶焉。生祚遠,已而名聲死,歸沙氏,破數家,最後妻定洲。定洲年與祚遠相若,又嬖萬氏,以為謀主,遂兼阿迷、蒙自二州,稍告訐諸土司侵掠之。天波與撫按不能理其曲直,定洲南拓地至交關,與交趾為界,兵勢既盛,遂輕黔國。必奎之叛也,定洲實與約,故決計,天波發諸司兵,檄蒙自二千,定洲赴以五千,至省而必奎已誅,殊失望,留屯城外不去。公府饒於財,滇人於錫朋、饒希之遊門下,積多逋負,懼罪,輒見定洲,誇沐氏世寶,以動其心。天波表定洲參將厚犒使歸。十二月二日,入謝天波,因祠祀,不即見。定洲入門,大呼都司阮韻嘉、參將袁士弘、張國用內應,甲興沙軍擁入,縱火大掠。天波自竇走西城,太夫人陳、夫人焦走北門。曰:吾等命婦,不可為賊汙,舉家自焚死。弟天澤、天潤皆遇害。知甯州祿永命帥兵巷戰,從官周鼎止天波,留討賊,疑鼎見紿,殺之,遂走楚雄。定洲悉得沐氏世寶,據會城,劫巡撫吳兆元,檄止救者。又上疏南京,言沐氏不道,賴沙軍定亂狀,請升秩世授以定洲代天波。又至祿豐,執前大學士王錫袞、使居貢院號召。明年丙戌,定洲追天波于楚雄,分守副使楊畏知、推官王運開堅守,導天波走永昌。定洲追至下關,遣其党李日芳陷蒙化,王朔陷大理,俱屠之。畏知乘賊西,加修楚推城,傳檄討賊。土司回應,賊還攻楚雄,自春至夏,不能拔,始去。擊殺祿永命於寧州,已定迤東,複圍楚雄。天波以故得安居永昌。崇禎之世,石屏土司龍在田及副將許名臣,奉總理熊文爛檄,援荊襄,識張獻忠部將孫可望等於幕府。至是,在石屏為定洲所攻,聞可望等已入平越,使人間道告以亂曰:亟趨之,借大義,滇可定也。可望遂詐稱黔國夫人弟焦侯,請兵復仇。滇人受沐氏世恩,憐天波在難,唯恐其來不速,及至,乃可望。順冶四年丁亥夏四月,可望至雲南,定洲解楚雄還戰,大敗,走阿迷城中,執獻阮韻嘉、袁士弘,送楚雄,誅之。可望遂據雲南,引兵西,畏知出禦,被執,因說以反正。可望故稱為黔國公報仇,兩以名義相羈,為書告天波。天波不得已,遣子忠罕報使,可望使劉文秀至永昌迎天波還府,車裂於錫朋等,以謝國人。明年戊子春,沙定洲伏誅,天波具衣冠,謝雪家難。後見可望悖僭,慮禍避遠權勢,獨與楊畏知燕語而泣。可望定貴州,竟殺畏知,遷桂藩于安籠。李定國迎桂藩入滇,以天波世勳,充班首官,寄心膂護從其冬,可望舉貴州歸大清,使張勝襲雲南,定國、文秀俱出屯交水,王尚禮謀翻城應。天波覺之,挾與入朝,以宿衛守之。天波故善流星錘,常攜袖中。是日,恐左右有變,出錘舞,縱橫盤擊,觀者皆披靡。尚禮俯首歎曰:吾已為檻中虎,不復煩君侯攘臂也。可望降,貴州來歸,滇都群臣皆進爵。天波辭,以世被國恩,無以報,不敢複受新秩。久,知國勢去,誓身殉,使其子分贅各土司,冀存先祀。焦夫人死,侍女夏氏歸母家,兩經大亂,不辱為尼。天波念其節,使任家政,遂不得娶。已從入緬,夏氏自縊。時死者撐拄皆為鴉犬所食,夏氏屍棄十日,卒得收葬。至曩本河,緬人聞黔國來,猶下馬羅拜。至蠻漠,天波與國舅王維恭、典璽李崇貴謀曰:主君入緬,我輩宜奉少主進茶山,可調度諸營,且使緬人有所憚,在內亦藉以為重。王后不可而止。及井亙,緬使傳語出,神宗璽書合今篆差一分。天波出己印比之,乃服。蓋緬自萬曆二十二年有內亂,請救不應,即絕貢矣。居井亙月余,天波與蒲纓王啟隆集樹下議,緬意日薄,不若及今走戶臘二撒,出孟養,以圖生路。馬吉翔阻,白文選兵至,亦為吉翔所卻。進至赭硜,誅茅以居。緬俗用中秋日歲,節屬國朝賀,強天波往,以臣禮見,耀於諸蠻。返告從官曰:井亙不用吾言,致有今日之辱。吾不屈,主必不全。誰使吾至此耶?哭而慟。明年己醜七月,緬又來請,天波辭。緬使曰:此行當以客禮,乃因李定國等兵再至,繆為恭敬。天波知之,愈憤懣。又明年庚寅七月,難作,緬酋莽猛白要百官計事過河,以二十人執一人,無脫者。馬吉翔而下,文武四十二人,惟天波出袖中錘擊殺十餘人,死。冬,王入雲南,天波三子,二先卒,惟忠罕在石屏,從婦翁龍世榮出降。是年四月,有梅道人與張琦、尹士鑣等謀興複,假忠罕書與寧州祿昌賢,事發,琦等死,辭連忠罕,謂其妻龍曰:吾且履不測,汝妊數月,脫生子,可無絕先人後。令內官滕九德、僕白君愛護龍氏,進香東嶽,浮舟至昆陽州。忠罕逮入燕,以侍婢夏蓮為龍氏;龍氏走匿新興藤飛熊兄弟所,產一子,名神保。康熙四年乙巳三月,新興土酋王耀祖等為亂,聞神保在,作檄移諸蠻,迎龍氏母子入山,期事成立為主,戰不利,遷之法沖白乃家,又令白君愛匿神保于滕氏,《俱為吳三桂捕獲,並訊忠罕,沐氏遂絕》。

三、史籍評論

(一)論曰洪武勳舊同國終始者,魏國、黔國及誠意數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方其由永昌還省,晦跡十載,不見疑於可望,及委蛇緬廷,冀免主危,雖甯俞之忠,無以過之。然天道虧盈,秦、晉、楚、福諸王,積逾千萬,身遭葅醢,諡為至愚,而沐氏享祚三百年,死猶以忠節著,豈非盛德之報哉!

崇禎改元,阿迷州土酋普名聲,據州城叛,屢征不服。三年庚午,廣西知府張繼孟思以計誅之,檄州縣稱名聲才能忠義,不應摧折,以致召亂,皆有司之過。阿迷隸臨安府,而廣西府謁兵備道于臨安,路經阿迷,名聲狡,往來文移過州境,輒啟視之,見繼孟檄,大喜,思得繼孟,守臨安,後繼孟謁兵備,戒其下過阿迷,必晉候普州牧,及至,故熟睡輿中,鼾聲若雷。其下不得傳稟,過十裏,乃覺;佯怒,下輿痛責從者曰:我有事須急見兵道,然普州牧必不可不見,乘健馬去,或不後期。名聲聞繼孟來,喜,既過不入。頗又疑,使潛隨覘動靜。見繼孟責從者,易馬馳還,複喜過望。入方坐定,左右奉茶,繼孟擎盞,大言曰:嘗聞普公好以茶酒間鴆人,我不敢飲此。名聲驚,誓天曰:名聲恨不獲為公氓,何有此心?請先飲,遽易盞飲之。而擎盞時,已下鴆茶內矣。遂為具款客,辭以有事,謁兵道,急詰日還,痛飲,出門疾馳,易三馬。名聲藥發,遣兵急追,已入臨安城。城有備,不能及。名聲死,妻萬氏狡而有淫德,招沙定洲兄定海為夫,椎魯失歡。定洲年少美姿容,逐定海更贅焉。當事不能問。其子祚遠,大恚,時欲殺定洲,因與萬氏別居一砦,及應調討吾必奎,遂叛;定洲追天波,萬氏猶在阿迷,聞之,驚曰:我家門乃為此賊所破,謀入省,執定洲。既至,則見定洲氣焰縱橫,資用裕給,乃又大喜,連輿持刺進謁,撫軍杭禮,旁若無人。後敗保佴革龍,並兵頭鐵老虎俘至省,剝皮以徇,滇人快心焉。

(二)、野史氏曰高皇帝開國勳臣,以令聞永世者二:曰徐中山、沐黔寧。中山賜第留都,子孫席先猷,享列爵,稱保家之主可矣。黔寧守在荒徼,世有師命,紓天子南顧憂,視中山之裔宴樂飲食相萬也。然黔寧在鎮,招徠攜貳,辨方正俗,使人知朝廷,墾軍田一百一萬二千畝,使人知所以有生,恩澤遠矣。死之日,蠻部君長,號哭深山,及定遠繼之,歷年滋久,記人之善,忘人之過,雖夷裔於法,不忍加誅。將吏非犯大惡,未嘗輕戮一人。又何其寬大長者也。其長世也,宜哉!曆鎮一十六世,二王、一侯、一伯、十公、四都督,家門貴盛,即中山猶嗛焉。況其他茅土中絕,櫛風沐爾之澤不祀忽諸君子,是以思繼序也。當征南將軍與左副將軍三人同下滇地,而灝涼二國之胤,或斬或不振,豈非洪武戊辰、壬申間諸蠻月魯之役,殺傷過多,幹違天道,以至是乎?沐氏自昭靖忠敬以還,若惠襄之賞罰明信,武襄之服遠忠勤,榮康之制勝好謀,武僖之戢寧守憲,道愛在人,奕世載德,雖其後亦有一二鮮克由禮者,諸夷猶懾其威令,賴前哲以免也。及具末世,皇降大割,國步多艱,卒能跋舍從亡,流離異域,不屈以死,見危授命之義,其庶幾焉,斯亦無愧其祖宗矣! 

四、家世背景

蒙自州土舍沙定洲,他的父親是沙源,曾經與阿迷州的普名聲一同被調遣征討水西,沙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普名聲做妻子,卻沒能為普家生下子嗣。江西的商人萬氏,有個女兒叫萬倡,普名聲很寵愛她,就娶了她,之後生下了普祚遠。普名聲死後,他們投奔沙家,曾與多家結親,但都以家破而終,最後嫁給了沙定洲。沙定洲與普祚遠的年紀相仿,卻又寵愛萬氏,以此圖謀成為蒙自、阿迷兩州之主。他由此佔據了蒙自、阿迷兩州,誣陷當地的諸土司侵略他,而黔國公沐天波和貴州巡撫等官員不能為其主持公道。沙定洲的軍隊向南拓展,直至交關,以交趾為界與明軍對峙,他的兵力十分強大,所以根本不把貴州放在眼裏。吾必奎的反叛,是沙定洲跟他事先約好的,所以他才打定主意,起兵造反。

五、討伐蒙自

沐天波動用土司兵馬兩千,傳檄討伐蒙自,沙定洲則派出五千人與之交戰,一直打到貴州都城之外。可等他的軍隊到了之後,得知吾必奎的軍隊早已被誅滅殆盡,這令他十分失望,於是屯兵城外而不撤軍。雲南人於錫朋和饒錫之都是沐天波的門下,國公府裏的財寶很多,他們私下裏也中飽私囊了許多,因此他們害怕國公將他們治罪,就去見了沙定洲,誇誇其談,說沐家有怎樣怎樣的寶貝,以此來打動沙定洲的貪欲。沐天波表奏沙定洲為參將,並給了他豐厚的犒賞,要他撤兵返回。十二月二日,沙定洲來向沐天波道謝,可是因為沐天波去祭祖,沒有及時與他相見。沙定洲進入城門之後,就大呼都司阮韻嘉、參將袁士弘、張國用等內應,帶領沙軍擁入城中,縱火搶掠。沐天波只好自己趕奔西城,太夫人陳氏和夫人焦氏等從北門出逃不及,太夫人說,我們是國公府裏的夫人,絕不能被反賊污辱,於是舉家自焚而死。沐天波的弟弟天澤和天潤也都遇害。知寧州祿永命領兵與叛軍交戰,從官周鼎阻止沐天波出走,要他留下來討伐叛賊,沐天波懷疑周鼎是在欺騙他,就殺了周鼎而走楚雄。

六、待在永昌

沙定洲得到了沐國公府裏的所有珍寶,佔據了會城,劫持了巡撫吳兆元,要脅他寫信阻止來救援的軍隊。沙定洲還向朝廷上疏,說沐氏無道,全虧了沙軍才得以平定叛亂,要朝廷加封他代替沐天波世代鎮守雲貴。又到祿豐抓了前大學士王錫袞,要他在貢院為自己宣傳。第二年丙戌,沙定洲為了追拿沐天波,帶兵進攻楚雄。分守副使楊畏知、推官王運開堅守楚雄城,指引沐天波去永昌。沙定洲追到下關,命令他的部將李日芳和王朔分別攻陷了蒙化和大理,兩城都被屠城。楊畏知乘著賊兵西去之機,加修楚雄城,並傳檄討賊。許多土司都紛紛回應。於是沙定洲軍又來攻打楚雄,從春季攻至夏季,也沒能攻下楚雄,這才撤兵。沙定洲叛軍在寧州擊殺了祿永命,西方已平定後,就向東進軍,又來圍攻楚雄,於是沐天波得以平安地待在永昌。

崇禎年間,石屏土司龍在田及副將許名臣,奉總理熊文爛的命令,救援荊襄,結識了張獻忠的部將孫可望等,讓他們做了幕僚。到了這時,石平正被沙定洲軍攻打,當他得知孫可望等已經進入了平越,就派人抄小道去告知孫可望說:亟趨之,借大義,滇可定也。孫可望於是詐稱自己是黔國公夫人的弟弟焦侯,請求各土司出兵相助,為沐家復仇。滇人世代受沐氏家族的恩惠,他們一想到沐天波正處於危難之中,期盼著自己趕快出兵救援,就立即出兵,深怕自己來晚了,等到了之後,才發現救的是孫可望。

七、來到雲南

順冶四年丁亥,夏四月,孫可望軍到了雲南,沙定洲放棄了楚雄回軍與孫可望交戰,結果大敗,逃到阿迷城中,抓了阮韻嘉、袁士弘獻給楊畏知。阮、袁二人被解送到楚雄就戮。孫可望於是佔據雲南,引兵西進,楊畏知出兵抵擋孫可望,被捉,就以大義勸說孫可望。孫可望便稱自己是為了給黔國公報仇,兩次以這樣的名義相留,還寫信給沐天波。沐天波沒有辦法,只好派自己的兒子沐忠罕去與孫可望接洽。孫可望派遣劉文秀去永昌迎接沐天波回到國公府,將叛賊於錫朋等人五馬分屍來向國人謝罪。第二年戊子春,沙定洲被誅殺,沐天波穿戴整齊,來感謝孫可望為他報了家仇。可是到了後來,他發現孫可望這個人狂悖無禮,目無上官,為了不招惹災禍,沐天波儘量躲避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只是與楊畏知經常書信往來,傾訴愁腸。

八、平定貴州

孫可望平定了貴州,竟然殺了楊畏知,將永曆皇帝劫持到安籠。李定國將永曆皇帝迎入雲南,因為沐天波家世代功勳,成為朝中百官之首,這時,孫可望舉貴州一省投降清廷,命令張勝襲擊雲南,李定國,劉文秀全部出征,屯兵于交水。王尚禮想翻入城中作內應,結果被沐天波所察覺。沐天波將王尚禮扭送朝廷,讓衛士好好看管他。沐天波擅使流星錘,他經常把這兵器藏於衣袖之中,這天,他恐怕眾人當中還有內應,會生出變故,於是他拿出流星錘舞了起來。這流星錘上下翻飛,出神入化,觀看的人無不驚得膽戰心驚。王尚禮只好低下了頭,長歎一聲說:無現在已經是籠中之虎,就不勞煩您國公爺伸手了。孫可望再次向南明投降,貴州失而復得,在雲南南明國都內的文武官員都得到了加官進爵,只有沐天波以世受皇恩,無以報答朝廷,不敢再接受新的加封為由推辭掉了。又過了許久,他已經認識到南明大勢已去,無可挽救,但還是發誓要以身殉國,與南明共存亡。於是他將自己的兒子都入贅給了當地的土司,想以此來為家族留下香火。

沐天波跟從永曆皇帝進入緬甸,到了曩本河,緬人聽到黔國公來了,還紛紛下馬參拜沐天波。到蠻漠後,天波與國舅王維恭、典璽李崇貴等商量:皇上入緬,我們應該保著少主進入茶山,這樣既可以調度諸營,而且可以使緬人有所忌憚,何況這對我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而皇后不同意這個意見,最終也沒能實行。到了井亙,緬使傳話說:神宗皇帝聖旨上的玉璽已經不全了。沐天波於是拿出己自己的印和聖旨比叫,這才使緬使服從。因為緬甸在萬曆二十二年時發生了內亂,請求明朝出兵相救,明朝沒有答應,之後緬甸再沒向明朝進貢。在井亙住了一個多月,沐天波與蒲纓王啟隆在樹下商議說:緬甸對我們的態度越來越不好,不如趁現在去戶臘二撒,離開孟養,以圖生路。然而被國舅馬吉翔阻止。白文選領兵到了,又被馬吉翔趕走了。又到了赭硜,已經到了只能在茅草屋中居住的地步了。緬甸有個風俗,中秋節時,要求屬國都要來朝賀。緬方強迫天波去朝賀,而且要以大臣臣的禮節進見緬甸國君,緬甸好以此來向其他蠻邦炫耀。沐天波回來後對跟從他前往朝賀的官員們說:在井亙時,他們不聽我的良言,才會有今日的恥辱,如果我不屈從于緬方,皇上必然無法保全。究竟是誰讓我落得如此地步呢?於是悲痛的大哭了一場。次年己醜七月,緬甸又來請沐天波,天波堅決拒絕。緬使說:這次同上次不一樣,這次我國會以對待客人之理來對國公。其實是因為李定國等人又領兵到了這裏救駕,所以緬方才裝出恭敬的樣子。天波知到後,更加氣憤難平。又到了第二年庚寅七月,緬酋莽猛白要求跟隨永曆帝的官員都過河計事,緬人以二十人捉一人,明朝官員無一逃脫脫。自馬吉翔以下,文武官員共四十二人,只有沐天波一人用流星錘擊殺十多個緬甸人人,可是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殘殺*

 

 

 

 

 

 

 

 

 

 

 

第五章  沐英子孫世代承襲,

沐英  字文英:漢族 濠州鳳陽定遠(今屬安徽)人。(一三四四至一三九二),明朝開國名將。八歲時被朱元璋收養為義子,年十八,授帳前都尉,守鎮江。稍遷指揮使,守廣信。已,從大軍征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穀保。始命複姓。移鎮建甯,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尋遷大都督府僉事,進同知。府中機務繁積,英年少明敏,剖決無滯。後數稱其才,帝亦器重之。

元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擢指揮使、昭勇大將軍,守廣信(今江西上饒)。

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年),朱元璋派水陸軍取福建,沐英將兵自西攻,連破分水關(今福鼎)多地,奉命移鎮建甯,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皆屬福建)。

洪武三年(一三七0年)授鎮國將軍,任大都督府僉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

洪武九年(一三七六年)十一月以征西副將軍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次年四月鄧愈、沐英統兵至甘、青,分三路前進,略川藏,兵威至昆侖山。得勝而回,回師途中愈卒,英率師返回,因功封西平侯。

洪武十一年(一三七八年)八月為征西將軍,與藍玉等統兵征西。初勝土門峽,再進俘洮州十八族頭領。

洪武十三年(一三八0年)二月至三月,朱元璋命沐英率陝西之軍進擊屯兵和林(今蒙古哈爾和林)的由元國公脫火赤、知院愛足率領的殘元勢力,即明太祖第三次北征沙漠之戰。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渡黃河,越賀蘭山,涉流沙,七日至其境。距其營五十裏處,沐英分兵四路前進,一路襲其背後,兩路左右夾擊,沐英自率精騎正面衝擊,四面合圍,一舉戰勝,俘脫火赤及其全部。

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正月至八月,明太祖第四次北征沙漠之戰中,西路軍在沐英率領下,出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直搗高州(今河北平泉)、嵩州(疑為松州之誤,當在今內蒙古赤峰)、全寧(今內蒙古翁牛特旗)諸部,渡臚朐河(今中蒙邊境之克魯倫河),獲其知院李宣及其部眾。英獨當一面,再次勝利而歸。

洪武十四年九月(一三八一年)至洪武十五年閏二月,(一三八二年),明攻雲南之戰中,沐英為右副將軍,與征南將軍傅友德,左副將軍藍玉率兵三十萬南征雲南。曲靖之役中,傅友德接受沐英出其不意、直搗曲靖,佈陣於河岸,擺出渡河架勢,將對方精銳牽制於對岸建議,即揮師進戰,英則另遣數千人從下游潛渡,出其背後,鳴金樹旗,急攻其陣,元軍大亂,英則督師渡江,發騎兵搗其中堅,元軍大敗,明軍遂佔領曲靖,扼住雲南噤喉,為最終平定雲南奠定基礎。於是分東路軍為二,一部由藍玉、沐英率領,直趨昆明;一部由傅友德親率在克普定(今貴州安順)等地之後北向烏撒(今貴州威寧)以策應郭英之北路軍。藍玉、沐英率部不攻而下昆明,元右丞觀甫保出降,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被消滅。攻佔大理,俘首領段明弟段世。沐英分兵趨烏撒,接應傅友德。傅友德率師直搗烏撒,大敗元守軍,遂進佔烏撒,降服東川(今雲南會澤)、烏蒙(今雲南昭通)、畢節(今屬貴州)、芒部(今雲南鎮雄)等地。

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傅友德、藍玉率征南大軍班師回朝,留沐英鎮守雲南。

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年),曲靖亦佐酋作亂,討降之。因定普定、廣南諸蠻,通田州糧道。

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年),平浪穹蠻,奉詔自永寧至大理,六十裏設一堡,留軍屯田。明年,百夷思倫發叛,誘群蠻入寇摩沙勒寨,遣都督甯正擊破之。

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思倫發複寇定邊,眾號三十萬。英選騎三萬馳救,置火炮勁弩為三行。蠻驅百象,被甲荷欄盾,左右挾大竹為筒,筒置標槍,銳甚。英分軍為三,都督馮誠將前軍,甯正將左,都指揮同知湯昭將右。將戰,令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因乘風大呼,駁弩併發,象皆反走。昔剌亦者,寇梟將也,殊死鬥,左軍小卻。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斬帥首來。左帥見一人握刀馳下,恐,奮呼突陣。大軍乘之,斬馘四萬餘人,生獲三十七象,餘象盡殪。賊渠帥各被百餘矢,伏象背以死。思倫發遁去,諸蠻震懼,麓川始不復梗。已,會穎國公傅友德討平東川蠻,又平越州酋阿資及廣西阿赤部。

洪武二十二年冬月(一三八九年),入朝,賜宴奉天殿,賚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幣百疋,遣還。陛辭,帝親拊之曰: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還鎮,再敗百夷于景東。思倫發乞降,貢方物。阿資又叛,擊降之。南中悉定。使使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重譯入貢者。

沐英其鎮滇十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對西南安定做出傑出貢獻。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一三九二年)聞皇太子薨,哭極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英卒于鎮雲南任上,年僅四十八歲。軍民巷哭,朱元璋十分痛心,命歸葬京師(今江蘇南京),追封黔甯諡昭靖王,益享太廟。

洪武二十六年(一三九三年)塑英像于功臣祠,配享太廟。沐英為明朝統一和穩定征戰三十年,功勳卓著。逝後,沐氏子孫世代承襲,經理雲南達二佰八十餘年,直至明朝滅亡。

英沉毅寡言笑,好賢禮士,撫卒伍有恩,未嘗妄殺。在滇,百務具舉,簡守令,課農桑,歲較屯田增損以為賞罰,墾田至百萬餘畝。滇池隘,浚而廣之,無複水患。通鹽井之利以來商旅,辨方物以定貢稅,視民數以均力役。疏節闊目,民以便安。居常讀書不釋卷,暇則延諸儒生講說經史。太祖初起時,數養他姓為子,攻下郡邑,輒遣之出守,多至二十餘人,惟英在西南勳最大。子春、晟、昂皆鎮雲南。昕駙馬都尉,尚成祖女常甯公主。

一、沐春 字景春:春材武有父風。年十七,從英征西番,又從征雲南,從平江西寇,皆先登。積功授後軍都督府僉事。群臣請試職,帝曰:兒,我家人,勿試也。遂予實授。嘗命錄烈山囚,又命鞫叛黨於蔚州,所開釋各數百人。英卒,命嗣爵,鎮雲南。洪武二十六年,維摩十一寨亂,遣瞿能討平之。明年平越巂蠻,立瀾滄衛。其冬,阿資複叛,與何福討之。春曰:此賊積年逋誅者,以與諸土酋姻婭,輾轉亡匿。今悉發諸酋從軍,縻系之,而多設營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趨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誘賊,縱擊大敗之。阿資亡穀中,春陰結旁近土官,詗知所在,樹壘斷其糧道。賊困甚。已,出不意搗其巢,遂擒阿資,並誅其黨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廣南酋儂貞佑糾黨蠻拒官軍,破擒之,俘斬千計。寧遠酋刀拜爛依交址不順命,遣何福討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倫發為其屬刀幹孟所逐。來奔。春挾與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為征虜前將軍,帥何福、徐凱討之。先以兵送思倫發于金齒,檄幹孟來迎。不應。乃選卒五千,令福與瞿能將,逾高良公山,直搗南甸,大破之,斬其酋刀名孟。回軍擊景罕寨。賊乘高堅守,官軍糧且盡,福告急。春帥五百騎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騎騁,揚塵蔽天,賊大驚潰。乘勝擊崆峒寨,亦潰。前後降者七萬人。將士欲屠之,春不可。幹孟乞降,帝不許,命春總滇、黔、蜀兵攻之。末發而春卒,年三十六。諡惠襄。

春在鎮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餘萬畝,鑿鐵池河,灌宜良涸田數萬畝,民複業者五千餘戶,為立祠祀之。無子,弟晟嗣。

二、沐晟、字景茂:安徽鳳陽定遠人。晟嗣,永樂四年至正統四年(一四0六至一四三九),爵三十四年。少凝重,寡言笑,喜讀書。太祖愛之。曆官後軍左都督。建文元年嗣侯。比就鎮,而何福已破擒刀幹孟,歸思倫發。亡何,思倫發死,諸蠻分據其地,晟討平之。以其地為三府二州五長官司,又於怒江西置屯衛千戶所戍之,麓川遂定。初,岷王封雲南,不法,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歸籓,益驕恣。晟稍持之。王怒,譖晟。帝以王故詔誡晟,貽書岷王,稱其父功,毋督過。

永樂三年,八百大甸寇邊,遏貢使,晟會車裏、木邦討定之。明年大發兵討交址,拜晟征夷左副將軍,與大將軍張輔異道自雲南入。遂由蒙自徑野蒲斬木通道,奪猛烈、掤華諸關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與輔會師。共破多邦城,搗其東西二都,蕩諸巢,擒偽王黎季犛,語在《輔傳》。論功封黔國公,歲祿三千石,予世券。

交址簡定複叛,命晟佩征夷將軍印討之,戰生厥江,敗績。輔再出帥師合討,擒定送京師。輔還,晟留捕陳季擴,連戰不能下。輔複出帥師會晟,窮追至占城,獲季擴,乃班師,晟亦受上賞。十七年,富州蠻叛,晟引兵臨之,弗攻,使人譬曉,竟下之。

仁宗立,加太傅,鑄征南將軍印給之。沐氏繼鎮者,輒予印以為常。宣德元年,交址黎利勢熾,詔晟會安遠侯柳升進討。升敗死,晟亦退兵。群臣交劾晟,帝封其章示之。正統三年,麓川思任發反。晟抵金齒,與弟昂及都督方政會兵。政為前鋒,破賊沿江諸寨,大軍逐北至高黎共山下,再破之。明年複破其舊寨。政中伏死,官軍敗績。晟引還,慚懼發病,至楚雄卒。贈定遠王,諡忠敬。

晟席父兄業,用兵非所長,戰數不利。朝廷以其絕遠,且世將,寬假之。而滇人懾晟父子威信,莊事如朝廷。片楮下,土酋具威儀出郭迎,盥而後啟,曰:此令旨也。晟久鎮,置田園三百六十區,資財充牣,善事朝貴,賂遺不絕,以故得中外聲。晟有子斌幼嗣公爵,居京師,而以昂代鎮。

三、沐昂 字景高:初為府軍左衛指揮僉事。成祖將使晟南討,乃擢昂都指揮同知,領雲南都司,累遷至右都督。正統四年佩將印,討麓川,抵金齒。畏賊盛,遷延者久之。參將張榮前驅至芒部敗,昂不救,引還,貶秩二級。已,思任發入寇,擊卻之,又捕斬師宗反者。六年,兵部尚書王驥、定西伯蔣貴將大軍討思任發,昂主饋運。賊破,複昂職,命督軍捕思任發,不能得。十年,昂卒。贈定邊伯,諡武襄。

四、沐斌 字文輝:安徽鳳陽定遠人,斌嗣,正統五年至景泰元年十月  (一四四0至一四五0)爵十一年。斌始之鎮,會緬甸執思任發送京師,其子思機發來襲,斌擊卻之。思機發複據孟養。十三年複大發兵,使驥等討之,而斌為後拒,督餉無乏。卒,贈太傅,諡榮康。子琮幼,景泰初,命昂孫璘以都督同知代鎮。 

五、沐璘 字廷章:素儒雅,滇人易之,既而號令肅然不可犯,天順初卒。琮猶幼,擢璘弟錦衣副千戶瓚為都督同知,往代鎮居七年。

六:沐瓚:瓚代鎮,先後討平沾祿諸寨及土官之構兵者,降思蔔發,勒還諸蠻侵地。功多,然頗黷貨。成化三年春,琮始之鎮,而以瓚為副總兵,移鎮金齒。

七、沐琮 字廷芳 安徽鳳陽定遠人。琮嗣,成化元年八月至弘治九年九月 (一四六五至一四九六)爵三十二年。通經義,能詞章,屬夷饋贄無所受。尋甸酋殺兄子,求為守,琮捕誅之。廣西土官虐,所部為亂,琮請更設流官,民大便。以次討平馬龍、麗江、劍川、順甯、羅雄諸叛蠻,捕擒橋甸、南窩反者。卒,贈太師,諡武僖。無子,以瓚孫昆嗣。

八、沐昆 字元中:安徽鳳陽定遠人。昆嗣,弘治十年十月至正德十四年六月 (一四九七至一五一九)爵二十三年。初襲錦衣指揮僉事。琮撫為子,朝議以昆西平侯裔孫當嗣侯,而守臣爭之,謂滇人知黔國公不知西平侯也,侯之恐為所輕。孝宗以為然,令嗣公,佩印如故。弘治十二年平龜山、竹箐諸蠻,又平普安賊,再益歲祿。正德二年,師宗民阿本作亂,與都禦史吳文度督兵分三道進。一出師宗,一出羅雄,一出彌勒,而別遣一軍伏盤江,截賊巢,遂大破之。七年,安南長官司那代爭襲,殺土官,複與都禦史顧源討擒之,再加太子太傅。昆初喜文學,自矜厲,其後通賂權近,所請無不得。浸驕,淩三司,使從角門入。諸言官論劾者,輒得罪去。卒,贈太師,諡莊襄。子紹勳嗣。

九、沐紹勳: 安徽鳳陽定遠人,紹勳嗣,正德十六年二月至嘉靖十五年 (一五二一至一五三六)爵十六年,尋甸土舍安銓叛,都禦史傅習討之,敗績。武定土舍鳳朝文亦叛,與銓連兵攻雲南,大擾。世宗遣尚書伍文定將大軍征之。未至,而紹勳督所部先進,告土官子弟當襲者,先予冠帶,破賊後當為請。眾多奮戰,賊大敗。朝文絕普渡河走,追斬之東川。銓還尋甸,列砦數十,官軍攻破之,擒銓於芒部。先後擒賊黨千餘人,俘斬無算。時嘉靖七年也。捷聞,加太子太傅,益歲祿。而是時老撾、木邦、孟養、緬甸、孟密相仇殺,師宗、納樓、思陀、八寨皆亂,久不解。紹勳使使者遍曆諸蠻,諷以武定、尋甸事,皆懾伏,願還侵地,而木邦、孟養俱貢方物謝罪。南中悉定。紹勳有勇略,用兵輒勝。卒,贈太師,諡敏靖。子朝輔嗣。

十、沐朝輔: 安徽鳳陽定遠,朝輔嗣,嘉靖十五年十二月至二十六年六月 (一五三六至一五四七)爵十二年。都禦史劉渠索賂,朝輔與之,因上章言:臣家世守茲土,上下相承。今有司紛更典制,關臣職守,率不與聞,接見不循故例。臣疏遠孤危,動作掣肘,無以彈壓蠻方。乞申敕諸臣,悉如其舊。詔許之。給事中萬虞愷劾朝輔,並論渠。詔罷渠而令朝輔治事如故。卒,贈太保,諡恭僖。

十一、沐融:安徽鳳陽定遠,融嗣,嘉靖二十六年閏九月至二十八年 (一五四七至一五四九)爵三年,朝輔二子融、鞏皆幼。詔視琮、璘故事,令融嗣公,給半祿,而授朝輔弟朝弼都督僉事,佩印代鎮。居三年,融卒,鞏當嗣,

十二、沐鞏:安徽鳳陽定遠,鞏嗣,嘉靖二十八年十月襲 (一五四九至一五五四)爵五年,鞏當嗣,朝弼心害之,於是朝弼嫡母李請護鞏居京師,待其長而還鎮。報可。鞏未至京卒,朝弼遂得嗣。

十三、沐朝弼:削爵、安徽鳳陽定遠人,朝弼嗣,嘉靖三十三年三月至隆慶四年(一五五四至一五七0)嗣爵十七年。嘉靖三十年,元江土舍那鑒叛。詔朝弼與都禦史石簡討之,分五軍薄其城。城垂拔,以瘴發引還。詔罷簡,將再出師。鑒懼仰藥死,乃已。四十四年討擒叛蠻阿方李向陽。隆慶初,平武定叛酋鳳繼祖,破賊巢三十餘。朝弼素驕,事母嫂不如禮,奪兄田宅,匿罪人蔣旭等,用調兵火符遣人詗京師。乃罷朝弼,以其子昌祚嗣,給半祿。朝弼怏怏,益放縱。葬母至南京,都禦史請留之。詔許還滇,毋得預滇事。朝弼恚,欲殺昌祚。撫按交章言狀,併發其殺人通番諸不法事,逮系詔獄論死。援功,錮之南京,卒。

十四、沐昌祚: 安徽鳳陽定遠人 ,昌祚嗣,隆慶五年二月至萬曆二十三年八月 (一五七一至一五九五)爵位二十五年。後萬曆三十七年至天啟五年 (一六0九至一六二五)又嗣爵十七年。昌祚初以都督僉事總兵官鎮守,久之嗣公爵。萬曆元年,姚安蠻羅思等叛,殺郡守。昌祚與都禦史鄒應龍發土、漢兵討之,破向寧、鮓摩等十餘寨,犁其巢,盡得思等。十一年,隴川賊嶽鳳叛附緬甸,挾其兵侵旁近土司。昌祚壁洱海,督裨將鄧子龍、劉綎等斬木邦叛酋罕虔,以暑瘴退師。明年複攻罕虔故巢,三道併入,擒其酋罕招等,又破緬兵於猛臉。嶽鳳降。論功加太子太保,悉食故祿。複以次平羅雄諸叛蠻,再賜銀幣。緬兵攻猛廣,昌祚會師壁永昌,緬人遁,追擊至那莫江,瘴作而還。二十一年,緬人複入寇,昌祚逐之。連戰俱捷,遂傅於緬,會群蠻內亂乃還。

沐氏在滇久,威權日盛,尊重擬親王。昌祚出,僉事楊寅秋不避道,昌祚笞其輿人。寅秋訴於朝,下詔切責。已,以病,命子叡代鎮。

十五、沐叡:削爵,安徽鳳陽定遠人,睿嗣爵。萬曆二十三年八月至三十七年 (一五九五至一六0九)爵位十五年。 武定土酋阿克叛,攻會城,脅府印去。叡被逮下獄,昌祚複理鎮事。卒,孫啟元嗣。

十六、沐啟元:安徽鳳陽定遠人,啟元嗣。天啟五年三月至崇禎元年六月(一六二五至一六二八)爵四年, 卒,子天波嗣。

十七、沐天波:字星海:安徽鳳陽定遠人,是黔甯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孫。崇禎元年十二月至永曆十五年七月 (一六二八至一六六一)嗣爵三十四年,死國事。

崇禎三年,沐天波的父親沐啟元去世,他世襲了爵位,還兼任征南將軍。當時,天下大亂,只有雲南地處偏遠,沒有受到刀兵之禍,百姓生活比較安樂。由於沐氏家族世世代代都鎮守在這片封地上,受到了當地許多土司的擁戴。自從明朝建立興盛之後,功臣宿將之中守土最好的,當首推沐氏家族。張獻忠的軍隊進入四川後,引起了雲南和貴州兩省的恐慌。沐天波派遣武定參將李大贄,防守會川。李大贄這個人,粗野蠻幹,有勇無謀,他多次侵襲元謀土酋吾必奎的領地,於是造成了動亂的發生。早在天啟初年,貴州水西安邦彥起兵造反,四川烏撒酋長安效良、雲南土婦設科、武定夷目張世臣、東川酋長祿千鐘,都紛紛響應。貴州巡撫沈敬介動用吾必奎的兵馬,與諸土司形成犄角之勢,討伐斬設科等,一舉光復了炎方、松林、沾益、倘塘四站,蜀道又得以通暢。安效良也將賊党安應龍及烏撒衛等人捆綁前來,獻給朝廷。可是,在中途他所押解的犯人被人擄走了,這使他大怒,再一次與水西合兵進犯雲南。吾必奎經過力戰再次打敗了他們。從這開始,安邦彥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雲南又享受了許多年的太平時光。吾必奎覺得自己立下了赫赫戰功,卻受到李大贄的百般欺辱,越想越不平,所以也起兵反叛朝廷。乙亥秋,叛軍佔據著元謀,又攻陷了武定、祿豐等府縣。

蒙自州土舍沙定洲,他的父親是沙源,曾經與阿迷州的普名聲一同被調遣征討水西,沙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普名聲做妻子,卻沒能為普家生下子嗣。江西的商人萬氏,有個女兒叫萬倡,普名聲很寵愛她,就娶了她,之後生下了普祚遠。普名聲死後,他們投奔沙家,曾與多家結親,但都以家破而終,最後嫁給了沙定洲。沙定洲與普祚遠的年紀相仿,卻又寵愛萬氏,以此圖謀成為蒙自、阿迷兩州之主。他由此佔據了蒙自、阿迷兩州,誣陷當地的諸土司侵略他,而黔國公沐天波和貴州巡撫等官員不能為其主持公道。沙定洲的軍隊向南拓展,直至交關,以交趾為界與明軍對峙,他的兵力十分強大,所以根本不把貴州放在眼裏。吾必奎的反叛,是沙定洲跟他事先約好的,所以他才打定主意,起兵造反。

沐天波動用土司兵馬兩千,傳檄討伐蒙自,沙定洲則派出五千人與之交戰,一直打到貴州都城之外。可等他的軍隊到了之後,得知吾必奎的軍隊早已被誅滅殆盡,這令他十分失望,於是屯兵城外而不撤軍。雲南人於錫朋和饒錫之都是沐天波的門下,國公府裏的財寶很多,他們私下裏也中飽私囊了許多,因此他們害怕國公將他們治罪,就去見了沙定洲,誇誇其談,說沐家有怎樣怎樣的寶貝,以此來打動沙定洲的貪欲。沐天波表奏沙定洲為參將,並給了他豐厚的犒賞,要他撤兵返回。十二月二日,沙定洲來向沐天波道謝,可是因為沐天波去祭祖,沒有及時與他相見。沙定洲進入城門之後,就大呼都司阮韻嘉、參將袁士弘、張國用等內應,帶領沙軍擁入城中,縱火搶掠。沐天波只好自己趕奔西城,太夫人陳氏和夫人焦氏等從北門出逃不及,太夫人說,我們是國公府裏的夫人,絕不能被反賊污辱,於是舉家自焚而死。沐天波的弟弟天澤和天潤也都遇害。知寧州祿永命領兵與叛軍交戰,從官周鼎阻止沐天波出走,要他留下來討伐叛賊,沐天波懷疑周鼎是在欺騙他,就殺了周鼎而走楚雄。
沙定洲得到了沐國公府裏的所有珍寶,佔據了會城,劫持了巡撫吳兆元,要脅他寫信阻止來救援的軍隊。沙定洲還向朝廷上疏,說沐氏無道,全虧了沙軍才得以平定叛亂,要朝廷加封他代替沐天波世代鎮守雲貴。又到祿豐抓了前大學士王錫袞,要他在貢院為自己宣傳。第二年丙戌,沙定洲為了追拿沐天波,帶兵進攻楚雄。分守副使楊畏知、推官王運開堅守楚雄城,指引沐天波去永昌。沙定洲追到下關,命令他的部將李日芳和王朔分別攻陷了蒙化和大理,兩城都被屠城。楊畏知乘著賊兵西去之機,加修楚雄城,並傳檄討賊。許多土司都紛紛回應。於是沙定洲軍又來攻打楚雄,從春季攻至夏季,也沒能攻下楚雄,這才撤兵。沙定洲叛軍在寧州擊殺了祿永命,西方已平定後,就向東進軍,又來圍攻楚雄,於是沐天波得以平安地待在永昌。

崇禎年間,石屏土司龍在田及副將許名臣,奉總理熊文爛的命令,救援荊襄,結識了張獻忠的部將孫可望等,讓他們做了幕僚。到了這時,石平正被沙定洲軍攻打,當他得知孫可望等已經進入了平越,就派人抄小道去告知孫可望說:亟趨之,借大義,滇可定也。孫可望於是詐稱自己是黔國公夫人的弟弟焦侯,請求各土司出兵相助,為沐家復仇。滇人世代受沐氏家族的恩惠,他們一想到沐天波正處於危難之中,期盼著自己趕快出兵救援,就立即出兵,深怕自己來晚了,等到了之後,才發現救的是孫可望。

順冶四年丁亥,夏四月,孫可望軍到了雲南,沙定洲放棄了楚雄回軍與孫可望交戰,結果大敗,逃到阿迷城中,抓了阮韻嘉、袁士弘獻給楊畏知。阮、袁二人被解送到楚雄就戮。孫可望於是佔據雲南,引兵西進,楊畏知出兵抵擋孫可望,被捉,就以大義勸說孫可望。孫可望便稱自己是為了給黔國公報仇,兩次以這樣的名義相留,還寫信給沐天波。沐天波沒有辦法,只好派自己的兒子沐忠罕去與孫可望接洽。孫可望派遣劉文秀去永昌迎接沐天波回到國公府,將叛賊於錫朋等人五馬分屍來向國人謝罪。

第二年戊子春,沙定洲被誅殺,沐天波穿戴整齊,來感謝孫可望為他報了家仇。可是到了後來,他發現孫可望這個人狂悖無禮,目無上官,為了不招惹災禍,沐天波儘量躲避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只是與楊畏知經常書信往來,傾訴愁腸。

          孫可望平定了貴州,竟然殺了楊畏知,將永曆皇帝劫持到安籠。李定國將永曆皇帝迎入雲南,因為沐天波家世代功勳,成為朝中百官之首,這時,孫可望舉貴州一省投降清廷,命令張勝襲擊雲南,李定國,劉文秀全部出征,屯兵于交水。王尚禮想翻入城中作內應,結果被沐天波所察覺。沐天波將王尚禮扭送朝廷,讓衛士好好看管他。沐天波擅使流星錘,他經常把這兵器藏於衣袖之中,這天,他恐怕眾人當中還有內應,會生出變故,於是他拿出流星錘舞了起來。這流星錘上下翻飛,出神入化,觀看的人無不驚得膽戰心驚。王尚禮只好低下了頭,長歎一聲說:無現在已經是籠中之虎,就不勞煩您國公爺伸手了。孫可望再次向南明投降,貴州失而復得,在雲南南明國都內的文武官員都得到了加官進爵,只有沐天波以世受皇恩,無以報答朝廷,不敢再接受新的加封為由推辭掉了。又過了許久,他已經認識到南明大勢已去,無可挽救,但還是發誓要以身殉國,與南明共存亡。於是他將自己的兒子都入贅給了當地的土司,想以此來為家族留下香火。

沐天波跟從永曆皇帝進入緬甸,到了曩本河,緬人聽到黔國公來了,還紛紛下馬參拜沐天波。到蠻漠後,天波與國舅王維恭、典璽李崇貴等商量:皇上入緬,我們應該保著少主進入茶山,這樣既可以調度諸營,而且可以使緬人有所忌憚,何況這對我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而皇后不同意這個意見,最終也沒能實行。到了井亙,緬使傳話說:神宗皇帝聖旨上的玉璽已經不全了。沐天波於是拿出己自己的印和聖旨比叫,這才使緬使服從。因為緬甸在萬曆二十二年時發生了內亂,請求明朝出兵相救,明朝沒有答應,之後緬甸再沒向明朝進貢。在井亙住了一個多月,沐天波與蒲纓王啟隆在樹下商議說:緬甸對我們的態度越來越不好,不如趁現在去戶臘二撒,離開孟養,以圖生路。然而被國舅馬吉翔阻止。白文選領兵到了,又被馬吉翔趕走了。又到了赭硜,已經到了只能在茅草屋中居住的地步了。緬甸有個風俗,中秋節時,要求屬國都要來朝賀。緬方強迫天波去朝賀,而且要以大臣臣的禮節進見緬甸國君,緬甸好以此來向其他蠻邦炫耀。沐天波回來後對跟從他前往朝賀的官員們說:在井亙時,他們不聽我的良言,才會有今日的恥辱,如果我不屈從于緬方,皇上必然無法保全。究竟是誰讓我落得如此地步呢?於是悲痛的大哭了一場。次年己醜七月,緬甸又來請沐天波,天波堅決拒絕。緬使說:這次同上次不一樣,這次我國會以對待客人之理來對國公。其實是因為李定國等人又領兵到了這裏救駕,所以緬方才裝出恭敬的樣子。天波知到後,更加氣憤難平。又到了第二年庚寅七月,緬酋莽猛白要求跟隨永曆帝的官員都過河計事,緬人以二十人捉一人,明朝官員無一逃脫脫。自馬吉翔以下,文武官員共四十二人,只有沐天波一人用流星錘擊殺十多個緬甸人人,可是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殘殺。

贊曰:明興諸將,以六王為稱首。非獨功茂,亦由其忠誠有以契主知焉。親莫如岐陽,舊莫如東甌,而寧河、黔甯皆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馬宣勞,純勤不二,旗常炳耀,洵無愧矣。岐陽敦詩說禮,以儒雅見重,東甌乞身歸第,以明哲自全,皆卓然非人所能及。獨黔寧威震遐荒,剖符弈世,勳名與明相始終。而寧河盡瘁馳驅,功高齡促,後嗣亦少所表見。論者謂諸王之遺澤,隆替有殊,然而中山有增壽,與岐陽之有景隆,追溯先烈,不無遺憾。榮遇之弗齊,亦安見其有幸有不幸哉。

明太祖《西平侯沐英浩》,文曰:德懋懋官,功懋工賞,昔帝王之定制也。思親戀舊,實人事之常。朕觀人之處世,易難之兩端,往往目擊耳聞。且為人者,易於衣食起居,不亦樂乎。有艱於度歲月者,不亦嗟乎。昔者朕幹擾攘之時。年已二十有五,尚未生兒女,爾沐英因兵受厄,父母不可復會。爾當是時八歲而逢難,罔知存活。朕憐其孤而且幼,特撫育如兒。夜臥同榻,數番鵬於朕懷。後吾有諸子。爾亦長成。以人情天理度之, 不晦爾名,使從爾姓,觀祖宗。嗚呼!推仁窮理,特釋患以提攜。今也不跳孩童之狀,以吾無異于爾父,濛濛寰頑於左右,俄思起,若是擾動首育之心。念著以爾為子。今有微勞,特貴爾西平侯。爾當思幸逢之初會,休忘釋難之恩。夢寐神交,則鬼神知報矣。嗚呼!扶翩危,惟仁者之為。知報不忘,獨君子之道修,其若究心利濟,永為多福吉哉。

 

 

 

 

 

第六章  沐英家族墳墓葬南京江寧觀音山被開發商破壞

介紹:

沐英(一三四四年至一三九二年),字文英,安徽定遠人,漢族,明初重要將領。沐英幼年時,父親早死,隨母避兵亂,母又死,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當時朱元璋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沐英小時是在戰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的。元至正十六年(一三五六年),朱元璋攻下集慶(今南京),改為應天府,派徐達攻佔鎮江,取得戰略性的勝利。沐英數從上征伐,入侍帷幄,晝夜勤勵 十八歲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後隨大軍入福建。

明洪武三年(一三七0年),沐英被授鎮國將軍,任大都督府僉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當時府中機務繁積。沐英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剖決無滯,深得朱元璋器重。洪武十年(一三七七年),充征西副將軍,討吐蕃,封西平侯。

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為左副將軍、沐英為右副副將軍,率三十萬軍征討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大興屯田,勸課農桑,對四川的安定做出貢獻。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年六月)卒于任上,安葬南京,追封黔甯王,諡昭靖。太祖朱璋賜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子孫皆葬於此。

沐英家族世襲黔國公爵位,先後十二代、十四任鎮守雲南,與大明王朝共始終。

黔國公世系(一三八一至一六六一)

第一代:黔甯王沐英祖: 安徽定遠人氏。一三四四至一三九二, 封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鎮滇黔十一年,一三九二年六月病逝雲南,享四十八歲,追封黔寜王,諡昭靖,侑享太廟。太祖朱璋賜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子孫皆葬於此。

第二代、黔國公沐春祖:初授後軍都督府僉事。襲西平侯,諡惠襄,爵位七年,鎭雲南卒,享年三十四歲,墓葬不明。

第二代:定遠忠敬王沐晟祖:安徽定遠人氏。一三九八至一四三九年,原授驃騎將軍,流官都督僉事,後升流官左都督。嗣平西侯。因討交址、拜征夷左副將軍。因平交址功,加封顯忠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黔國公。食祿三千石。子孫世襲誥劵,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永樂廿二年加太傅,有誥。爵位四十一年卒,追封定遠忠敬王。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墓一九六0年發掘*

第二代:定邊伯諡武襄沐昂祖 諡武襄 安徽定遠初,府軍左衛指揮僉事,擢升都指揮同知,領雲南都司。累遷至右都督。正統四年佩將印,討麓川,因救護不及,貶秩二級。正統六年主饋運有功,複識如故。景泰中贈定邊伯諡武襄。一四三九年代鎮六年卒。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墓二00六年發掘。

第三代: 沐斌: 字文輝: 諡榮康 安徽定遠 正統五年至景泰元年十月(一四四0至一四五0)爵位十一年卒。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墓二00八年發掘*

第四代:沐琮祖: 諡武僖 安徽定遠 成化元年八月至弘治九年九月 (一四六五至一四九六)爵位三十二年卒*葬于南京江觀音山(將軍山)墓二00八年發掘*

第四代:沐昂之孫沐瓚祖:沐琮鎮守雲南時以沐瓚為副總兵*墓亦在將軍山,二00五年被發掘。

六代: 沐昆祖: 字元中 諡莊襄 安徽定遠 弘治十年十月至正德十四年六月 (一四九七至一五一九)爵位二十三年卒*墓不明。

第七代:沐紹勳祖: 諡敏靖 安徽定遠 正德十六年二月至嘉靖十五年 (一五二一至一五三六)爵位十六年卒*  葬于雲南

第八代:沐朝輔祖: 諡恭僖  安徽定遠,嘉靖十五年十二月至二十六年六月 (一五三六至一五四七)爵位十二年卒*墓葬 不明

第八代:沐朝弼祖: 削爵  安徽定遠 ,嘉靖三十三年三月至隆慶四年(一五五四至一五七0)爵位十七年卒*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墓二00六年發掘*

第九代:沐融祖  安徽定遠 ,嘉靖二十六年閏九月至二十八年 (一五四七至一五四九)爵位三年卒*墓葬 不明

第九代:沐鞏祖: 安徽定遠 ,嘉靖二十八年十月襲 (一五四九至一六五四)祠爵位五年卒*墓葬 不明

九代:沐昌祚祖:安徽定遠 ,隆慶五年二月至萬曆二十三年八月 (一五七一至一五九五)爵位二十五年*後萬曆三十七年上任至天啟五年 (一六0九至一六二五)爵位十七年卒*墓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墓一九七九年發掘*

十代: 沐睿祖: 削爵  安徽定遠 。萬曆二十三年八月至三十七年 (一五九五至一六0九)爵位十五年卒*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墓一九七四年發掘*

十一代: 沐啟元祖:  安徽定遠 。天啟五年三月至崇禎元年六月(一六二五至一六二八)爵位四年卒*墓葬不明

十二代:沐天波祖 字星海:安徽定遠 。崇禛元年十二月甲辰襲黔國公。崇禛七年八月甲寅加太子太保。爵位三十四年*永曆十五年七月(一六六一)保主於難卒緬甸,死於國事*享年四十三歲,收葬不明*

注:沐璘祖:代鎮雲南 墓在雲南呈貢縣王家營。

沐瓚之孫沐崧:的墓在雲南呈貢縣王家營。

注釋:

一、資料來源:《明史·列傳第十四》。

二、沐斌年幼,其叔沐昂代鎮雲南。沐斌子沐琮年幼,沐昂之孫沐璘代鎮雲南。沐琮鎮守雲南時以沐瓚為副總兵,後沐琮無子,以沐瓚之孫沐昆為嗣,承襲黔國公。

三、沐朝輔的兩個二子沐融和沐鞏先後去世,弟沐朝弼繼承爵位,因不法而被囚禁于南京並死在當地。原文為:二子融、鞏皆幼。詔視琮、璘故事,令融嗣公,給半祿,而授朝輔弟朝弼都督僉事,佩印代鎮。居三年,融卒,鞏當嗣,朝弼心害之,於是朝弼嫡母李請護鞏居京師,待其長而還鎮。報可。鞏未至京卒,朝弼遂得嗣。

四、沐昌祚稱病,以其子沐叡代鎮,後沐叡因戰敗而被逮捕,昌祚重新履職。沐昌祚死後有其孫沐啟元嗣位,但啟元是否為沐叡之子不得知。

《墓室細節參見《二探沐英墓》

第七章  明代葬于昆明王家營的沐英家族成員墓的現狀及相關問題介紹

作者:關翼輔 原創文章

     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一點二十六分,星期一晴。關於明代葬于昆明的沐英家族成員墓的現狀及相關問題,位於昆明西北郊大普吉村東北三公里的沐璘墓已被毀壞未留下痕跡:

站在昆明大普吉村東北方向三公里的《老堰潭”前的公路上,向西北方一眼望去  被老堰潭後面的樹林遮住的山梁叫《大普吉水節箐尖山》(明清時稱《沐家尖山》, 照片中高壓塔的基腳下南側二、三十米的範圍,就是明代名宦沐璘墓原所在的位置。

圖片中的《老堰潭》是一農家樂基地,它地處水節箐尖山和水節箐新村的東南面。

在水節箐尖山南坡腳的高壓鐵塔南面,有一片柏樹林,圖片的下方,就是明代曆景泰與天順年間的雲南都督、總兵官沐璘墓原所在位置,現該墓已淡然無存。(在柏樹林外拍的照) 

(從柏樹林裏拍的照)

一、 沐璘生於 一四三0年四月十八日,卒於一四五八年六月九日,年方二十八歲。其歿後,沒有像沐英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歸葬南京將軍山祖塋,而是葬于昆明西北郊大普吉村尖山南端。

(一)、據明清史志記載的沐璘墓情況:

據(明)李中溪纂修的《雲南通志》載:《都督沐璘墓在昆明縣十裏普吉村,天順間奉勅葬。參將沐詳墓在呈貢縣治東南十裏許,弘治十一年葬。》

而康熙《雲南通志》第十三冊、卷之第十八、十九古跡僅載:《都督沐璘墓在府西北十餘裏普吉村。》

(二)、當代史志及懋勤記述的沐璘墓情況:

△於一九九五年四月編纂出版的《昆明市西山區(現已屬五華區)黑林鋪鎮志》第十章 古跡名勝第五節 名人墓 第三佰一十八頁 所載:

沐璘衣冠墓:《位於大普吉尖山,沐系明代雲南世襲黔國公,於天順間(西元一四五七年至一四六四年)中奉敕葬於此,墓為石嵌,墓周圍以石欄,前有標柱、石桌、石凳、石表、基座、石龜等,週邊廣植柏樹、十分茂密,民國時期除墓碑,石表被盜外,其餘尚完好,建國後人民公社化時期遭嚴重破壞,現已難辨痕跡。》

△於二000年九月編纂出版的昆明《西山區志》第二十四編  文物古跡  第二節  墓葬  第六佰三十六頁所載:

沐璘衣冠墓:《位於大普吉尖山。沐璘系明代雲南世襲黔國公,天順年間(一四五七年至一四六四年)奉敕葬於此。墓為石嵌,墓周圍以石欄,前有標柱、石桌、石凳、石表、基座、石龜等,週邊植柏樹。民國時期除墓碑、石表被盜外,其餘尚完好。一九五八年墓被毀壞。》△較詳細的記述,是懋勤於故紙收藏論壇《收藏雲南歷史》上發表於: 00七至二00八年 的記載:

《大理師範《滇系》一文記載沐璘為人儒雅,初到雲南時,各級官吏都認為其不是指揮軍隊的材料。但在後來平定土司叛亂的幾次戰鬥中,他都能夠指揮自如,調動有方,充份顯示了其治軍的才能,也贏得了下屬官吏的擁護。

根據昆明市文化局五七年文物普查資料的記載,以及我撿到的“黔國王及誥封夫人墓》墓磚(圖)可以證實,沐璘死後葬于昆明西郊大普吉的沐家山,其後子孫數代也葬於此山,山前還建有沐氏宗祠(土司沙定洲叛亂時,末代國公沐天波之母與妻就自焚于此)。可惜的是當時記錄在案的沐家山沐氏墓群並沒有得到妥善保護,在大躍進與文革期間,墓群的地面建築、石刻全部被拆毀用於修建西白沙河水庫。八十年代初,這些明代古墓的地下建築又被盜墓賊多次盜掘破壞,如今已是蕩然無存了。

沐璘墓墓磚圖片: 《皇明黔國王及誥封夫人墓》墓磚。由於沐璘墓已淡然無存,墓中的墓誌銘碑刻等重要文物及隨葬物品也已喪失。筆者對《沐璘衣冠墓》的說法表示質疑,因沐璘卒時,是葬於大普吉尖山,之後也不可能移葬南京祖塋,因史料記載:其《生女二,俱夭》,嗣後無男丁,至使其因無子撫柩,難以歸葬南京祖塋。此結論除非在南京沐氏祖塋發現沐璘遺骸墓,才能成立。沐璘墓多半是先遭盜掘,後遭毀滅。網上見有一文《明清不是硬玉翡翠的發現時期》曾提到:《在雲南昆明大普吉沐家山明代沐英國公家族墓出土的一件翡翠雙螭璧,二件翡翠玉簪等翡翠飾品》,未見專職機構發掘沐璘墓的任何報導,而墓中的隨葬玉器確在世面上出現了。這不說明瞭沐璘墓的曾經被盜掘嗎?

二、明雲南總兵官、都督沐璘其人:

(一)、明英宗實錄所記載之沐璘:景泰元年(一四五0)五月冬壬子,升……雲南左衛指揮僉事沐璘署都指揮僉事,俱掌都司事。從鎮守監丞郝寧等奏請也。 (英宗實錄卷之一百九十二)

景泰元年十一月甲寅,升雲南署都指揮僉事沐璘為都督同知,佩征南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雲南。(英宗實錄卷之一百九十八,景泰附錄十六。)

景泰七年夏四月己未,雲南總兵官都督同知沐璘等奏,雲南各處禾稼薄收,人民饑窘,又調官軍征剿湖廣苗賊,乞免州縣官員朝覲,撫安其民,從之。(明英宗實錄卷之二百六十五)

天順元年六月戊申,升雲南總兵官都督同知沐璘為右都督。先是軍民耆老屢赴鎮守、巡按等官處,曆言璘鎮守以來,威惠遠著,事妥民安,乞具關增秩以獎其勞。禦史等言於朝,故有是命。(英宗實錄卷之二百七十九)

天順二年(一四五八)六月乙丑,雲南總兵官右都督沐璘卒。璘,昂之孫也,正統十一年蔭父職,為雲南左衛指揮僉事,薦升雲南都司署都指揮僉事。景泰元年,黔國公斌卒,升璘都督同知佩征南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雲南。天順元年,軍民耆老曆言:璘耿介廉明偉有謀略,歷任以來,威惠遠著,事妥民安乞加升,授以慰軍民之望,詔褒嘉之,升右都督,至是卒。璘起自勳戚,喜讀書,平居恂恂若儒生,在鎮七年,境內晏然,自號《東樓居士》,日披誦探討其上,作為詩文繪畫亦可觀,其始總戎也,人以為少年子,易之。其後號令施設間,凜然有不可犯者,人方之古儒將雲。《英宗實錄卷之二百九十二》。

(二)、據正德《雲南志》周季鳳篡修 卷十九上列傳四名宦四載:

沐璘,字廷章、僖之子。年十三喪父,十五喪祖及母,居喪守禮。初蔭父僖千戶,進襲祖指揮僉事,尋以功升雲南都指揮僉事。景泰間,進右軍都督同知,充總兵官,繼斌鎮雲南。修城堡、兵器、學宮、使館,汰冗抉蠹,簡僚修政,嚴祀撫夷,政務畢舉。會賊思機發未獲,朝廷檄璘捕滅之,眾議深入其地,璘曰:《此釜中魚耳,安能久乎?深入徒勞,非計之良也。宜以大軍臨境,揚威武懸重賞以示人,達尺書子緬甸,內襲外扼,則擒之易易耳。》緬人果以機發並其妻子來就賞,於是械送京師。朝庭大喜,遣使勞賚甚厚。時廣南土酋儂胤榮叔侄為亂,璘遣官授以成算,平之。木邦陶孟、思指構兵,劫其長,璘複調兵平之。天順元年,升右軍都督,特進榮祿大夫。六月卒,年二十有八。璘為人端瑾,不嗜酒,恬淡類儒者,門無私謁,好讀書,長於吟詠,尤工篆籀草書大字。立五華書屋,羅書史其中,政暇與士人論講及評古今人物高下,雖竟日不倦。無故不入私室,每遇佳節則延賓僚於凝清堂、淨香亭,賡和宴樂,有古儒將風。所積詩文若干卷行世。

——載《雲南史料叢刊》第六卷、第二佰六十六至二佰六十七頁

(三)、景泰四年,沐璘改造昆明水利,築堰溉田,令造石閘:據明史清·張廷玉等卷八十八 志第六十四河渠六○直省水利載:景泰四年,浚江陰順塘河十餘裏,東接永利倉大河,西通夏港及揚子江。雲南總兵官沐璘言:《城東有水南流,源發邵甸,會九十九泉為一,抵松花壩分為二支:一繞金馬山麓,入滇池;一從黑窯村流至雲澤橋,亦入滇池。舊於下流築堰,溉軍民田數十萬頃,霖潦無所泄。請令受利之家,自造石閘,啟閉以時。》報可。五年疏靈寶黎園莊渠,通鴻瀘澗,溉田萬頃。六年浚華容杜預渠,通運船入江,避洞庭險。修容城白溝河杜村口、固安楊家等口決堤。

據方慧、方鐵所撰《明代雲南地區的水利工程》一文所述:《景泰五年(一四五四年),雲南總兵沐璘、巡撫鄭顒,對滇池上游盤龍江上重要的南壩閘及諸閘,進行了一次大增修。昆明城東有源發邵甸之水南流,會九十九處泉為一,抵松華壩分為二支;一支繞金馬山麓入滇池,另一支從黑窟村流過雲津橋入滇池。元朝建松華壩和滇池上游六河諸閘後,》溉軍民田數十萬頃》。明初雖堅持歲修,但因閘少且閘體結構不善,難有效地控制河水,《霖潦無所瀉》。因此,沐璘奏請增造石閘,以保證《啟閉以時》。旨准後,施工開始。工程量最大的是改南壩閘為石閘,《石為閘而扁以木,視水之大小而時其閉縱。》建成後添設閘官,《民甚便之》。弘治年間,又在盤龍江下游增建四道壩閘,在寶象河建大響水閘與小響水閘,《功利於民,與南壩同。》明代滇池上游六河所建重要河閘,見於天啟《滇志》卷三記載者,計有西壩閘等處的東、西二溝,溉田數萬頃,並《每歲修築溝埂閘,用銀七百餘兩。》

據正德《雲南志》卷三十一,文章九、陳文撰《新建南壩閘記》一文對當年南壩閘施工前的狀況及沐璘、鄭顒組織、調度、實施工程、工期、用工、峻工後的成效等作了如下描述:

《蒙段氏時,嘗築土石為二堰於河之要處,障其流以灌田,凡數十萬畝。元時,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賽典赤複增修之,民甚賴焉。今所謂南壩,即縈城銀棱河之所流也。然前此為堰,不過興一時之利,而於經久之計則未聞也》。

《景泰癸酉,今總戎繼軒沐公,乃圖成於參贊思庵鄭公議定而後會焉。時,鎮守都知監左監丞羅公、右監丞黎公、布政司左布政使賈公、按察司按察使李公,暨二三同志皆力相之。既而上其事於朝,亦不易其初議,乃計舊儲之材增以十倍,而凡富人之樂助者,亦不拒之,仍擇將校之有智計者田凱、李振、郭進三人董其役,其條畫之出、用度之宜,則沐、鄭二公自主之。於是,甃石為閘而扃以木,視水之大小而時其閉縱,又因其餘材,相閘之西為廟,以祠神之主此閘者。其東為亭,與廟相直,而春秋勸省耕獲,則休於其中。以景泰甲戌八月十有三日始役,而以明年三月一日卒事。其所用之工力合之,凡八萬二千九百有奇。既成,雲南之兵民無少長皆悅曰:‘ 自今以始,田不病於旱潦,而吾農得以足食者,誠二公之賜也。願紀其事于石,置諸亭以傳悠久。二公皆不能止也。乃以記丐於餘。》

(四)、立五華書屋,羅書史其中:據正德《雲南志》卷三十一  文章九  載《雲南史料叢刊》第六卷 載:五華山,名在滇南城中,高不逾數尋,而雄峙秀拔比他山為尤甚,總戎都督繼軒沐公先世之居適當其麓,公於訓兵講武之暇,卜其居地之西偏,構屋數椽,蓄古書、經史、百氏之集於中,題曰《五華書屋》。每賓客過從,或披卷相娛,或命琴相樂,汲泉煮茶,封花行酒,襟懷灑然,天和敘洽,不知日之既曛,而忘其歸也。公以予嘗辱參其軍事,又交處最久,相知尤深,丐言為記。惟國家承平日久,武臣投戈息馬,端委垂紳以習吏治,而其子弟安於豢養,沉酣富貴,不知身之當修、業之當保者多矣。有能讀書好禮、敦尚儒素、恪守家範,以不墜其先緒,蓋千百而什一也。公之先曾大父黔甯昭靖王開閫雲南,子孫賢貴,世世相承,深仁厚澤之及人,豐功偉績之彰著,銘之太常,播在彝鼎。一時,勳舊戚裏之臣莫之與京,至公而能繼領節鉞,綏靖邊陲,化椎髻而為衣冠,,撫蠻僰而遵聲教,且又不為綺靡華侈之所溺,外物玩好之所躭。開軒構屋,惟書是儲,藏焉修焉,遊焉息焉。日與文人才士觴詠娛樂,雅歌投壺,折旋俎豆,如韋布寒素之為,未嘗以一毫富貴加於人,何其賢哉!予於公書屋之記,而知沐氏之澤其未艾矣。然弘家範以承國寵,振先緒以啟後昆,當為公預蔔之也。——明鄭顒(右僉都禦史)所撰《五華書屋記》

(五)、總兵官都督沐公神道碑(沐璘)李賢、南陽人,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撰文)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創業垂統,平定天下,薄海內外,皆撫而有之,顧雲南遠在一隅,特屬沐氏世守其地,蓋七十餘年於茲矣。向非子孫克繼先烈,不知幾易其人焉!而雲南諸夷,未必若是服且安也。國家久安長治之盛,豈不由是而見哉!若諱璘者,字廷章,號繼軒,乃追封黔甯王諡昭靖之曽孫,西平諡惠襄侯、追封定遠王諡忠敬之侄孫,黔國公諡榮康之侄,追封定邊伯諡武襄之孫,贈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之子。母顧氏,贈夫人鎮遠侯興祖之女。璘,自幼穎敏,讀書習禮,如老成人。十三喪父,十五喪祖,及母居喪,哀毀盡禮,祔葬如儀。初,蔭父千戶俸,朝廷知其賢,進襲祖指揮僉事。正統戊辰,時年十有八歲,會孟養渠孽思機發僅以身免,竄匿山箐,而孟養遂平。朝廷嘉其功,遣使賚白金,彩幣賚之。尋升雲南都司都指揮僉事,練習戎務,防閑周致,雖厖葺獷悍,轇轕於前,而直道威令,未嘗少沮。景泰伯榮康薨,以璘繼鎮其地,乃進升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特賜制諭,充總兵官,掛征南將軍印。於是夙夜感激,勞心殫慮,凡百廢墜,莫不修舉,而城堡兵器、學宮使館煥然一新,汰冗剔蠹,簡僚修政,嚴祀撫夷,德化大行。越五年,朝廷以思機發尚在府,檄屬璘殄滅之。眾議欲深入其地,璘曰:《此賊乃釡中魚耳,安能久乎?若我軍深入,徒冒崖谷谽谺之險,非萬全計。但以大軍壓境,振揚威武,懸重賞於軍中,達尺書於緬甸,內襲其穴,外扼其吭,擒之如摧枯拉朽耳,顧不易耶?》諸將校皆曰:《善已!》而緬人果餌重賞,遂獲思機發並妻子以出,乃檻送於京師。朝廷大喜,遣使勞璘,而白金、彩幣之賚甚厚。廣南酋儂胤榮叔侄為亂,聚至數萬人,璘即遣兵,受以成筭剿平之。木邦陶孟、思指構兵,刼其長,璘調兵殲其桀驁,其地遂寧。凡遇民饑,即發廩以賑之,或煮粥以濟之,悉賴全。平雲南境臨廣西上林、安隆有爭占村甲者,構兵久不息,璘遣使勸諭之。二酋相謂曰:》我等小人,辱總兵遠諭。》遂自相退罷。

天順改元,皇上念其父祖子孫世篤忠貞,安靜遠方,俾朝廷無西南憂,乃進升右都督、階特進榮祿大夫,賜敕嘉獎以白金、文綺,榮遇莫比。明年六月初九日,俄以疾薨於鎮,距生之年宣德辛亥四月十八日,春秋二十有八。滇南僚屬、軍民父老相向而哭,皆失聲。上聞訃震悼,罷朝一日,遣使進士曽瑄營葬,諭祭,生死哀榮之義周矣。璘為人端謹,性不嗜酒,恬然類儒者,苞苴不及其門,篤信好學,博覽諸書,於將傳、兵法特注意焉。長於吟味,尤工篆、籀、行、草書,大字遒勁可人。至於丹青,亦臻其妙。立五華書屋,政暇,竟日端坐其中,與二三才士論講經史,究聖賢微意所在,評古今人物高下。手不釋巻,不私近習,不耽玩遊,晝不遊內室。每遇節令,必延賓僚於凝清堂、淨香亭、賡和宴樂,有古儒將風。所著詩文千數百篇,渾厚典雅,追配古人。娶鍾氏,封夫人,生女二,俱夭。弟瓚,升都督同知,掛征南印,充總兵官,繼鎮其地。堂弟琮,未卯,蔭黔國公爵。是歲十二月十九日,葬璘于商山普吉村之原,從吉兆也。嗚呼!璘之文武才行如此,宜永其年,以繁其後,今乃夭而無嗣,意造物者無乃乖乎?雖然,以一身觀之,若見其垂;以一家觀之,則其子孫之盛,不患無繼之者,所以嗇其壽、絕其嗣,庸知其非暴白,才行功名於妙年者耶?己卯冬十月,瓚乃走書,至京師投告曰:《先兄不幸早亡,法得樹碑神道,敢冀惠文以傳信於天下後世。余惟古者,大臣有勳勞,其國則范金為鼎,而銘之近古,因下窆之碑而刻文焉。後世遂推而樹表,於神道所為,以義起首,烏可巳乎?》乃按狀摭其概而述之於前,複系辭曰:

昔我高皇,奄有萬方,攀龍附鳳。沐氏其昌,顧惟滇南,實居徼外。平而撫之,奕世允賴。有光前烈,莫秀于璘,英年繼鎮,號令一新。蠻夷懾服,罔不向化,邊陲帖然,鹹事耕稼。夫何遣孽,負險跳樑,殲而俘之,厥績用彰。蒞政益勤,修舉廢墜,凡百經營,必銳其志。性敏好學,博覽群書,文武之藝,人不能逾。何嗇其齡?何絕其嗣?于族則繁,于方已試。榮膺曠典,蓋世光華,碧雞金馬,同仰南涯。峨峨翠瑉,永昭行實,用震百蠻,千古無斁。

——出自:《雲南史料叢刊》第六卷第三佰四九至三五一頁正德《雲南志》周季鳳纂修 卷二十七文章五 附:欽定四庫全書古穰集巻十一(明)李賢撰之《特進榮祿大夫征南將軍右軍都督府右都督沐公神道碑銘》:公諱璘,字廷章,姓沐氏,別號繼軒,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追封黔甯王諡昭靖諱英之曽孫。西平侯諡惠襄諱春,顯忠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太傅追封定逺王諡忠敬諱晟,駙馬都尉諱昕之從孫,黔國公諡榮康諱斌之從子,特進光祿大夫左都督追封定邊伯諡武襄諱昂之孫,贈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諱僖之子也。母顧氏,鎮逺侯興祖之女,贈夫人。公自幼頴敏不凡,讀書日記數千百言,舉動遵禮,如老成人。十三喪父,十五喪祖,及母哀毀盡禮。初,蔭受父武略將軍千戶祿,朝廷知其賢,進襲祖明威將軍指揮僉事。正統戊辰,時年十有八矣,會孟養賊孽思機發負固拒命,而叅將方瑛,都督張軏率兵討之,公時在行擐甲躍馬,掎角進攻,賊眾大潰,思機發僅以身免,孟養遂平,朝廷嘉其功,遣使賚以白金彩幣,進僉雲南都指揮使司事,練習戎務,雖厖葺獷悍,轇轕於前,而威令未嘗少阻。景泰初榮康薨,乃進公同知右軍都督府事,總兵繼鎮時,多易公少年者,後見公下令,動中肻綮,老將宿校及藩臬舊臣,無不凜然,凢百廢墜,以次修舉,而城堡學宮,尤加之意,汰冗剔蠧,撫軍簡僚,靖邊足饋,徳化大行。越五年,朝廷以思機發尚在屬,公殄之眾,議欲深入,公曰:《此釡中魚耳,安能久乎?若我軍深入,徒冒崖谷谽谺之險,非萬全計也。但以大軍壓境,振我威武,懸重賞於軍中,下檄書於緬甸,內襲其穴,外扼其吭,擒之如拉朽耳。》諸軍校皆曰:《善已!》而緬人果餌重賞,獲思機發並妻子以出,乃檻送於京師。朝廷大喜,遣使勞公,白金彩幣之賚甚厚。廣南酋儂胤榮叔侄為亂,聚至數萬人,及木邦陶孟思掯構兵,刼其長,公皆遣兵受以成算。殲其桀驁,而平其地,雲南境臨廣西,上林安隆。有爭占村甲者,構兵久而不息,公遣使勸諭之,二酋相謂曰:《我等小夷,辱大將軍逺諭。》遂相讓而罷。

天順改元,皇上念其父祖子孫世篤忠貞,俾朝廷無西南憂,乃進右都督,賜敕嘉奬賚以白金文綺。明年六月九日,俄以疾薨於鎮,距生宣德辛亥四月十八日,春秋二十有八。滇南僚屬、軍民父老,相向而哭,皆失聲。上聞訃震悼,罷朝一日,遣進士曽瑄營葬、諭祭,進其弟瓚同知右軍都督府事總兵,繼鎮。公性端謹,恬淡類儒者,苞苴不及其門,篤信好學,尤長於詩,工篆、籀、行、草、字畫遒勁可人,至於揮灑山水圖畫,亦臻其妙。立五華書屋,政暇,竟日端坐其中,與二三才士講論經史,高下古今人物,手不釋巻,晝不入內室。不私近習,不耽玩遊,每遇節令,必延賓僚于所居,凝清堂、凈香亭、諸勝處,賡和宴樂,有古儒將風。所著詩文數千篇,渾厚典雅,追配古人。娶鍾氏,封夫人,生女二,俱夭。從弟琮,嗣封黔國公。以是歲十二月十九日,葬公于商山普吉村之原,從吉兆也。

己卯冬十月,瓚走書至京師曰:《先兄不幸早亡,法得樹碑神道,敢請文以信天下後世。予惟高皇帝創業之初,其功臣葢多矣,惟昭靖王以懿親元勲,奠此南服,自是以來,傳其子孫兄弟七人,皆佩征南將軍印,世守其地,而又有如公之文武才行,可謂不忝其家世者矣,固宜永其年,繁其後,今乃夭而無嗣,豈造物者之乖乎,乃摭其槩於前,而系之銘,銘曰:

昔我高皇,奄有萬方,攀龍附鳳,沐氏孔昌,惟此滇南,實居徼外,平而撫之,奕世其賴。丕顯前烈,有美嗣人,英年繼鎮,號令一新。椎髻卉裳,罔不向化,邊陲帖然,事我耕稼。齗齗賊孽,負險跳樑,殲而俘之,武功大彰,何嗇其齡,而絶其嗣?於族則繁,於才則試,文武之藝,希世之華,碧雞金馬,同此無涯,峩峩翠瑉,永昭行實,震爾百蠻,千古無斁.

(六)、沐璘是沐氏家族中於二00三年十月被入選出版的《孤本明代人物小傳》中的人物,其序號五二六,沐璘(字)廷章;(主編:董光和,張國喬開本:精裝標準十六開出版日期:二00三年十月)該書系國家圖書館藏資料,是以《明》曹溶撰《明人小傳》和《清》佚名傳《明季烈臣傳》二種均為抄本合成一書,該書從未刊刻流布、均為孤本,彌足珍貴。是學者專家瞭解明代人物重要的參考工具書。

(七)、沐璘與佛教:沐璘與宗璵禪師《明》宗璵禪師:號商崖,得法于玄鑒,初開堂於雞山,為姚安掌佛亊。土同知高鳳禮請雞足山僧宗璵禪師于姚安重修龍華寺(俗稱活佛寺)。住持屬臨濟宗法派。宗璵精研華嚴經,為僧禪宗律雙修,嚴于戒律,曾遇神僧出現,發願苦心募化,得土官高鳳並眾檀信捐資,重興寺宇,號為龍華中興之祖。繼而開堂說法,僧眾數百,鹹受皈依,一時遐邇稱盛。可謂盛極一時的滇中佛教勝地。師與雲南總鎮繼軒沐公為方外交,黔國題活佛殿額曰:《真如境界》。沐璘曾贈宗璵禪師五言詩曰:

諸妄已消除,一真獨自如。

舒爾彌大千,卷之無欠餘。

境界亦何有,湛然靈與虛。

心境兩相忘,寥寥遍幽居。

字為黔國親筆,刻之活佛之丈室中。後諸方學人雲集,座下者恒七八百人,如結期休夏坐臘,則數千余眾,商崖善書法詩偈,師送圓照,香周禪人偈雲:《正是叢林搖落時,出門相送步遲遲。明朝玉案山中寺,逢著仙人莫看棋》,頗有禪意。

另:由石屏袁嘉榖樹圃撰《臥雪堂文集》卷二十二雜文有載:《沐藩繼軒,提倡真如》雞山志有沐公贈宗璵詩曰:《諸妄已淵除,一真獨自如》

滇中釋教:佛學常見辭彙《一真》唯一真實的意思,與真如同義。《一真如》一真法界無差別的意思。據《玄鑒行業記》記載,玄鑒的嗣法弟子有宗嶼、鏡中、湧海、智福、道元、山月和戒融七人。《曹溪一滴》甚至說玄鑒《門弟子數百》,可見其影響之廣。其次,玄鑒等人所傳的禪教一致思想和看話禪等禪法,奠定了雲南禪宗的基礎,對後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明清時期的雲南禪宗,基本上延續了元代禪宗的禪法特質。總之,元代雲南禪宗的興盛是與內地的禪宗分不開的,特別是與明本一系的江南禪宗有著密切的聯繫。

《玄鑒與元代雲南禪宗》作者:紀華傳

《嗣法弟子宗嶼、鏡中、湧海、智福、道元、山月、戒融,監寺湧泉既兩序清眾等同立。》
——《太華山佛嚴寺無照玄鑒禪師行業記》 (原載臺灣《新世紀宗教研究》第三卷,二00四年十二月)

三、位於昆明東南方呈貢王家營的沐英家族墓,即文物保護單位:《王家營明墓群》。

(一)、《呈貢王家營位於昆明東南二十公里的一處高原上,為昆明郊外的風景區》。現該墓群處王家營春融東路東側,與處於春融東路西側的新建市府行政中心隔路相峙。該墓群原有沐詳夫婦合葬墓,沐崧夫婦合葬墓,沐紹勤夫婦合葬墓。該墓群於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八日由雲南省文物工作隊進行了清理,該清理報告發表在《考古》一九六五年第四期上。

王家營沐英家族成員墓正面圖片

右側面碑刻文字 

左側面碑刻文字(局部)

在網上可查到:昆明市公佈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有《王家營明墓群》,其發佈時間為:二0一一年一月六日 該網址為:△從位於南京江甯江軍山沐英及沐英家族成員墓群的被開發得面目全非,到位於安徽定遠清澄灣沐英衣冠塚(據志書所載為:金首玉衣塚)、數十米神道石馬石人被砸毀壞和位於昆明西北郊大普吉的沐璘墓的被毀無痕跡、及昆明東南方王家營的沐英家族成員墓群被保護來看,似乎惟一能給予沐氏後人慰藉的,恐怕就只是王家營沐氏墓群了。嗚呼!

(二)、今年二月十八日由《都市時報》記者肖本富曾報導過該墓群情況:在市級行政中心旁邊的一塊空地上,記者見到當地人所稱的《烏龜碑》。在一個新砌的六角形底座上,躺著一隻黑色的巨大贔屭。贔屭頭已破損,在贔屭背上,立著一塊兩三米高的石碑,土黃色的石碑上,字跡斑駁、隱隱約約。碑文顯示,該碑為《騰沖錦衣衛署都指揮僉事右參將沐公神道碑石碑底座上的《王家營明墓群簡介》介紹,該墓群為明代雲南最高統治者黔甯王沐英後裔沐詳、沐崧、沐紹群、沐紹勤等沐氏家族墓地。經一九五五年、一九六三年和二00六年三次發掘,磚石墓九座,出土金、銀、銅、鐵、錫、玉石、陶瓷等隨葬品六佰餘件,其中尤以沐詳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鑲寶石金髮冠最為珍貴,堪稱國寶級文物,現存雲南省博物館。《沐公神道碑》是其中的重要標誌,當地俗稱《烏龜碑》,碑記沐英五代孫沐詳的生平事蹟,和其曾祖父沐昂、祖父沐僖、父親沐瓚、子沐崧、孫沐紹勤等鎮守雲南的歷史,對研究雲南地方史具有重要價值。在《沐公神道碑》旁種菜的王先生說:《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裏,知道旁邊的墓碑是明代的。《破四舊》時,《烏龜碑》被掀倒在地裏,很長時間都沒人管。有人在《烏龜碑》旁發現好多石碑,還發現一些文物。直到前兩年,文物部門的人才來把《烏龜碑》立起來,把底座墊高了一些。》王先生說:《在市級行政中心旁邊,其他土地都被徵用了,就《烏龜碑》周圍的土地沒被徵用。政府給《烏龜碑》劃定了保護範圍。》呈貢縣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說:《二0一一年一月,昆明剛把王家營的沐氏墓群從縣級文物升格為市級文物。昆明不僅不會把這片明王陵破壞掉,還會將其更好地保護起來。》

(三)、明憲宗實錄所載之沐詳:

△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二月壬戌命故雲南右參將、錦衣衛帶俸都指揮使沐誠弟詳襲其兄原職,為雲南左衛指揮僉事。——憲宗實錄卷二百四十九(注:成化十八年(一四八二年九月辛醜,錦衣衛帶俸都指揮使右參將沐誠卒,誠字擇善,都督同知瓚之子,黔甯昭靖王之玄孫,年二十襲曾祖職雲南左衛指揮僉事,管衛事。父卒,軍民言於守臣,以誠可繼守。事聞,上遂命為錦衣指揮使,充右參將鎮守金齒等處,至是卒,年二十六。訃聞,遣官諭祭。誠雖勳戚,少紈綺之嗜,留心書史,受邊寄,不避艱險,卒之日,邊人為之悵惜焉。——憲宗實錄卷二百三十二)

△成化二十年十二月丁巳,升雲南右衛指揮僉事沐詳為錦衣衛帶俸署都指揮僉事,充右參將,協同太監王舉鎮守金齒、騰沖地方。詳故參將沐誠弟也,誠卒時,雲南鎮守太監覃平等言:《兩衛軍馬,王舉足以守之,參將宜勿設。《有旨,謂《誠父子總守此地,今何為遽欲罷之?》仍命移舉可任者以聞。平等乃舉詳,遂有是命。——憲宗實錄卷二百五十九

(四)、正德《雲南志》周季鳳篡修  卷十九上列傳四名宦四所載之沐詳:

詳,字擇明,瓚之子。以鎮巡奏,授錦衣衛都指揮僉事,鎮守金騰。時,孟密酋思楪侵擾木邦,詳探入其地,撫諭懇切,由是思楪悔過,竟歸侵疆,遣使納貢。成化二十一年。蒲酋阿林、莽丘連結作耗,詳以計縛莽丘,斬阿林以還。捷聞,賞勞甚厚。二十二年,幹崖莽怕愈作亂,討之勢窮,走徼外,購送滇南,境內帖然。尋以坐累,罷歸滇城。卒年三十有二。

(五)、附:明故昭勇將軍錦衣衛都指揮僉事沐公墓誌銘

賜進士中奉大夫雲南布政司左布政使陵陽劉元撰文。

賜進士中奉大夫雲南布政司右布政使漳浦吳書丹。

賜進士朝列大夫雲南布政司左參議釜川黃東山篆蓋。

弘治乙卯,十二月初八日,前鎮守金齒騰沖右參將、錦衣衛都指揮僉事沐公,卒於滇城舊府之正寢。子幼稚,不克扶櫬歸葬于江甯觀音山祖塋之側。蔔兆得呈貢隆山之原,將以丙辰十一月二十一日葬,前事之月,都□劉侯述公世系行事為狀,以二孤子縗絰來再拜乞銘,餘閱狀竟應曰:《公世行應銘,且餘嘗辱公知銘其可辭》,遂次第其狀而系之以銘,按狀:公諱詳,字擇明,世家鳳陽之定遠,高祖諱英,以勳戚封西平侯,贈黔甯昭靖王,曾祖諱昂,官至都督,贈定邊武襄伯,祖諱僖,初官錦衣千戶,贈都督同知,考諱瓚,以都督同知,佩征南將軍印,繼兄璘總鎮滇南,後以宗子襲爵,回鎮改副總兵、尋分鎮金齒騰沖,卒。公伯兄誠,嗣鎮無何亦卒,滇省巡鎮暨三司官,以公能磨豪侈,工騎射,宜嗣父兄舊事疏。聞授公前職,充參將,仕鎮,至則扶善弱,齦強梗,訓練士卒,銛利兵具,君子謂有父兄之風,烈焉!時孟密夷酋思楪,恃疆侵擾木邦,公曰:《朝廷命我守此,控制諸夷,今思楪若此,為累上軫,聖慮非我之責,其誰責耶?》乃深入瘴地,撫諭懇切,由是思楪漸有悔過意,竟歸侵疆,遣使納貢。 成化乙巳,蒲酋阿林、莽丘連結作耗。主帥命公會主司官率兵往討,公以計縛莽丘,落阿林角距東兵,遂得擒斬阿林以還。捷聞,賞勞優渥。丙午,幹崖、蠻怕愈作亂,勢窮走徼外,謀再入。公構得之,傅送主帥,□境內遂帖然無事,茲非有材智出乎人者,能邪否?邪!偶坐累罷,遂歸滇城,念咎讀書,冀複用,以圖報,稱不幸,壽僅有三十有二以卒,其亦可哀也。巳配吳氏,封淑人,都指揮吳瑢之孫女也,有賢行,子男二,長曰:崧,方六歲,次曰:岳,方五歲;女一,尚幼。銘曰:

沐氏大家,世美載今,延及於公,亦克有振。

材也奚豐,年也奚嗇,天也匪人,其又奚惻。

江寧先塋,迢逓萬裏,遺孤未齔,返葬誰以?

呈貢之原,隆山之陽,茲惟擇明,沐公之藏。

山萃水止,寔□生氣,以庇後人,永保無斁。

——該文錄自《雲南呈貢王家營明清墓清理報告》之沐詳墓誌拓本。

(六)、沐崧、沐紹勤的墓誌銘是由楊慎所撰,由於未能收集到該銘碑文,故未能一併發表。

四、為何沐氏家族的重要成員中有的如沐璘、沐詳等人未能歸葬南京祖塋?

南京市博物館副研究員在其所撰《明黔國公沐昌祚墓辨訛及其相關問題》一文作如下分析:《明代開國功臣黔甯王沐英家族在南都長泰鄉觀音山之原的舊塋,位於今南京南郊將軍山南麓。終明一朝,包括黔國世家的創建者沐英在內的眾多沐氏家族成員,率皆不遠萬裏歸葬於此。》邵磊在其文章注腳中述:《明代沐氏家族出鎮雲南的歷任族長,除了竭忠扈主歿于王事的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外,僅見景泰元年(一四五0年)十一月甲寅以右軍都督同知充總兵官代鎮雲南的沐璘,系於天順二年(一四五八年)十二月十九日葬于雲南商山普吉村之原,餘悉歸葬於具有家族榮譽性質的南京舊塋。沐璘死後何以未能葬歸南京舊塋,據李賢《古穰集》卷十一《總兵官都督沐公(璘)神道碑》推測,當是所《生女二,俱夭》且後嗣無男丁之故。至於在雲南呈貢王家營發現的明代沐氏家族墓群,墓主分別有錦衣衛都指揮僉事沐詳夫婦及其長子右軍都督僉事沐崧夫婦、其孫明威將軍沐紹勤夫婦。這其中,作為子孫,沐崧與沐紹勤從葬於沐詳夫婦墓傍近並不讓人意外,但沐詳死後為何不歸葬南京舊塋卻就地安葬于雲南呢?據出土的沐詳墓誌,可知是由於沐詳卒葬之際,《子幼稚,不克扶柩歸葬于江甯觀音山祖塋》。綜以上述,不難察知,終明一朝,出鎮雲南的沐氏家族成員,循例皆可歸葬南京舊塋,至於未能歸葬南京者,主要是由於後嗣無男丁或子嗣年幼之故。》該文刊載于《東南文化》二0一一年第一期總二佰一十九期第五十四至五九頁)

以上分析,有根有據,筆者深以為信。我們細讀《明故昭勇將軍錦衣衛都指揮僉事沐公墓誌銘》,就可知曉,確實如墓碑所銘:《江寧先塋,迢逓萬裏,遺孤未齔,返葬誰以?》由此,我們知道:位於昆明西北郊大普吉尖山的沐璘墓與位於昆明東南方王家營明墓群的所葬沐英家族成員,當年為何未千里歸葬南京江軍山祖塋。

 

 

 

 

 

 

 

 

 

中編  端木家族的故里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

第八章 端木氏家族淵源

第一淵源:端木氏源出黃帝,以父名為姓。據《史記》載:黃帝生二子,長子少昊,次子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長子重黎,次子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子,少子季連。地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後其世系失記。至二十余世有鬻熊,仕于周,為文王、武王之師。據《端木氏家譜》、《祖德性譜》載:鬻熊生二子,長子熊麗,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為姓,名端木典,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其後幾世斷紀。西週末,有端木典後裔端木舒,仍仕于周,隨平王東遷。端木舒生子徹,端木徹生子緘,端木緘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廣單。端木廣單被衛獻公聘為客卿。自此,端木氏遷居衛國,端木廣單生子伾。端木伾生子巨。端木巨仕衛靈公,《匡君澤民,稱衛之賢大夫》。端木巨娶妻蘧氏。蘧氏《天性賢良,仁慈端莊……懷孕十月,夢神賜以寶玉》遂誕子,因名端木賜。賜字子貢,春秋衛(今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人,生於周景王二十五年(前五二0年),卒于周貞定王十三年(前四五六年),享年六十四歲。子貢系孔子傑出弟子,受到歷代帝王祭祀和封爵。唐代開元間封為十哲之一,後追封為黎侯(商代浚縣謂黎陽),宋代加封為黎陽公、黎公。明人改封先賢端木子。清代,封子貢後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子貢先世多單傳,且居聚地不詳。唯子貢有據可考,葬於祖籍今浚縣大伾山南。其後有系統族譜,繁衍、遷徒昭然有序。故可說,端木氏源遠流長,但尋根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

端木賜的諸多後裔歷經兩千五百餘年,綿延數十代,至今後裔宗脈遍佈海內外,分衍有端木氏、端氏、木氏、沐氏、贛氏、貢氏及部分林氏。端木氏即是以先祖之名端木為姓氏,稱端木氏。

第二淵源:秦代時期,子貢的第九代孫端木肇、端木熙、端木武、為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禍。端木肇省去端姓木,隱居於魯國。西漢初木肇祖之次子木庚又複姓端木,遷歸原籍。端木熙改姓贛、端木武改姓貢隱居於齊。

第三淵源:子貢的第五十代孫端木高。北宋末年,金兵壓境,宋廷南渡,端木高身帶之次子端木曾遷居江南太平府、(今安徽省當塗縣)。

元末大亂,端木曾家族子孫居室毀於兵燹,避難逃慌。沐英幼年時,五歲父死,八歲母亡,隨母避兵亂逃慌到濠州,母亦病故,八歲被朱元璋收養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成長到十七八歲時與養父朱元璋共同南征北戰,奉祖複姓,省端姓木。

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三十萬軍征討雲南。劉佰溫軍師曰:征討雲南對沐英將軍不利,有去無回;南方屬火;木英姓氏屬木;木見火別焚;所以對《英》不利者;太祖聽耳著急;問劉佰溫有解不;啟上我祖、有;為一的方法;只有在沐英姓上忝上三點水;將木賜沐;端木古稱端沐焉;沐姓的得姓始祖沐英。平定雲南後沐英子孫世代鎮守,直到明朝亡。

第四淵源:明末清初,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正月初六日至七月十八日,清軍進入雲南後,末代黔國公沐天波護送永曆皇帝到緬甸,並在戰亂中死於緬甸,大明王朝切厎終止。沐家的歷史到此已經終結。沐天波不愧為沐英的子孫,在次危難關頭仍為主盡忠至最後一刻,可最後仍免不了…..沐氏後人逃散到通海峨山等地。 

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忠罕在石屏,從婦翁龍世榮出降。康熙四年乙巳年三月,新興土酋王耀祖等為亂,聞神保在,作檄移諸蠻,迎龍氏母子入山,期事成立為主,戰不利,遷之法沖白乃家,又令白君愛匿神保于滕氏。後為了逃避災禍移遷到鎮雄。將《沐》 賜《穆》姓,忠罕之子神保改名叫穆華,隱居鎮雄上街,華祖是來至鎮雄一支《穆》氏之始祖焉。

關於沐英子孫決大多數反回江南、江蘇、安徽、浙江等地避禍。乃有姓沐者,有複姓端木者,有省木姓端者,有省端姓木者。

在明代來講,雲南沐氏家族從沐英開創基業,到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沐天波隨永曆帝逃亡緬甸而消亡,一共存在了十四代,計二佰八十年,幾乎是與整個明朝興亡相始終。沐氏家族先後受封爵位有二王、一侯、九國公、四都督,沐晟之後並加封征南將軍。因其世代駐省城(除沐誠、沐詳一系外)而鎮守雲南,故又稱鎮守國公。可以說,在這二佰八十年中,從沐英到沐天波,沐氏家族的首腦人物參與處理了雲南境內發生的幾乎所有重大問題,在雲南地方發展史上佔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五個淵源: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端木氏為回族複姓之一,端木原為中國古老的姓氏,後也融入了回民族之中。端木,早期見於回族的有清朝書法家端木采、書畫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氏回族主要分佈在安徽和東南沿海地區。

 

 

 

笫九章  端木氏源流遷徙分佈

端木氏源起至今已達三千餘年歷史。端木氏走過了漫長的歲月,經歷了風風雨雨,由於戰亂、災禍、就業等多種原因,在繁衍中不斷搬遷,現先賢端木子貢後裔分佈世界各地。

一、秦代:子貢九代孫端木肇為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禍,曾去端姓木,隱居於魯國。西漢初木肇之子木庚又複姓端木,遷歸原籍。

二、東漢初年:子貢十六代孫端木偉之次子端木軒遷居大樑(今河南省開封)。

三國時:子貢二十三代孫端木發之次子端木仁遷居延津。

三、東晉時:子貢二十六代孫端木中,見祖墳荒蕪,率族人封墓築垣,栽樹立碑,碑題:《周端木子貢之墓》,並重修家譜。這是端木氏宗族活動的最早記載。

四、北周時:子貢三十一代孫端木昂之次子端木如竹遷居青州(今山東省曆城)。

五、唐開元年間:子貢三十八代孫端木訥,官中書舍人,紫微郎。子貢被追封為黎侯後,端木訥為之修祠封墓。

六、唐末:子貢四十三代孫端木裕之少子端木純遷居歸德(今河南省商丘)。

七、北宋末年,金兵壓境,宋廷南渡:子貢五十代孫端木高之次子端木曾遷居江南太平府當塗縣(今安微省當塗縣),此支以後又多次遷徒、流布,散居今江蘇、安徽、漸江等地,有仍姓端木者,有省木姓端者。

八、元朝文宗時:子貢五十七代孫端木存德任河南開封尉氏縣儒學教諭,其子端木郎因而留居尉氏。自此,端木氏大宗離開浚地。

九、元末之亂:子貢六十代孫端木階之子端木成由浚縣攜眷及宗譜遷居山東鄆城縣城南漢石橋。迄明之世,朱棣(燕王)與惠帝允炆爭位,興兵攻破南京,殘殺無辜。朱棣登位為成祖,國號永樂,欲遷北京建都,威命累官學士方孝儒寫詔佈告天下。方孝儒威武不屈,抗旨不寫,破口辱駡,殘遭殺害,禍及十族。

十、明初:子貢五十九代孫端木歆之次子端木階遷居山東鄆城。

子貢六十代大宗嫡裔長坦、次階,階公之子成,成公之子岩。岩公生子五,長福祥、次榮、三泰、四慶、五信。

十一、時漢:石橋子貢六十三代孫端木泰官拜明室鎮殿將軍,與方孝儒八拜為交,為避十族之誅禍及端木氏,泰兄弟五人議決各逃生路,皆背井離鄉各奔其程。端木泰孤奔南樂縣端莊隱居,其弟端木慶北遷東昌府端莊(今聊城西王鄉端莊),永樂二年,其兄端木榮避難西遷趙王河畔定居,隱易林姓,為林家集,今簡化為林集,該支隱易林姓達二佰九十餘年,至清代康熙三十八年恢復端木姓,播遷在今山東省聊城、鄄城、河南省南樂等地。後又遷居今江蘇省桐山、黑龍江省河港市等地數支。

十二、明萬曆年間:因天災人禍,子貢六十五代孫端木正避難寄居濟寧州(今山東省濟寧市)。

十三、清康熙年間:子貢七十代孫端木謙歸居浚縣,以守祖墓;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康熙帝南巡返京,端木謙有幸迎駕覲見,受封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四十二年(一七0三年)康熙帝西巡迴京,經浚縣,賜端木謙《賢哲遺庥》匾額;其後代以長門長子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民國初年改為奉祀員。

十四、一九五二年:子貢七十九代大宗嫡裔端木憲楷與其長子慶騏遷居滑縣道口鎮。

十五、一九七一年:子貢八十一代大宗嫡裔繁君遷居鶴壁市工作。至今子貢大宗嫡裔已傳至八十二代祥波。小宗繁衍快者已傳至九十代。 

由於歷史上的不斷播遷,先賢子貢的後裔現遍佈全國及世界各地(包括歷史避難改為端姓、木姓、沐姓、貢姓、及一小部分山東林姓的端木氏)。其後裔聚居集中者形成長江以南與長江以北兩大部份。長江以北的子貢後裔主要分佈在河南省東、北部和山東省中西部,如開封、商丘、浚縣、鶴壁、南樂、洛陽、鄆城、鄄城、聊城、濟寧、曲阜等地。因其地近孔子、子貢故里,族人深為先賢子貢驕傲,有很強的宗族觀念和尋根意識,宗族活動較多,有修家廟、續家譜傳統。清乾隆帝后,端木氏以禦賜孔子後裔五言字輩詩行輩命名,至今族輩昭然有序。今存有自子貢至今九十代世系家譜。長江以南子貢後裔主要分佈在江蘇、安徽及浙江、廣東等地。

 

 

 

 

 

 

 

 

 

 

 

 

 

 

 

 

 

 

第十章  端木氏歷史名人

端木氏雖不為大族,但其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貢獻和影響卻不容忽視。歷代名人如星在天,熠熠生輝。
   
一、春秋端木子貢:孔門弟子佼佼者,孔子喻以《瑚璉之器》。子貢善於洞察時勢,利口巧辭,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曾遊說齊、吳、越、晉,使四國交兵而解魯國之圍。《史記》稱:《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 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子貢又善於經商,意測屢中》,家累萬金,富可敵國,結駟連騎,聘享諸侯,與國君分庭抗禮。子貢與孔子感情最深,既是孔子周遊列國經濟上的支持者,又是孔子思想最重要的傳播者。孔子死後,眾弟子皆守墓三年而去,獨有子貢守墓六載。今山東曲阜孔林有子貢廬墓遺跡。
    
二、戰國端木叔:子貢之孫。繼承祖業,好善樂施,將萬金家資散給宗族國人。以至“病無藥石之儲,死無槥葬之需》。魏國名士段幹木譽其為《達人也》。
   
三、三國端木庠:字文序,才學高深,為世大儒,文學成就與孔融齊名,魏文帝屢召不就。
   
四、元代端木本:當塗縣人,至元年間進士,初官禮部主事,後遷吏部郎中。
   
五、明代端木泰:元末武舉,明初入軍,由守府升副將,後官鎮殿將軍,建文四年(一四0二年)守濟南,禦燕王,兵敗,隱匿姓名沒於天雄。
   
六、清端木國瑚:青田人,嘉慶年間舉人,以文學見稱,官內閣中書。治以通文,尤精于《易》著有《周易指》、《太鶴山人詩文集》。其子百祿,幼承家學,治《易》工詩,尤嗜金石文字,著《石門山房詩鈔》。

七、端木采:江甯人,同治年間以優貢官知縣,後升至侍讀,。工書善文,著有《名文勖行錄》、《賦源》、《楚辭啟蒙》、《詩文集》、《碧瀣詞筆記》。
    
八、民國端木璜生
字漁濱:安徽當塗人。清末任南洋第九鎮管帶、統帶。辛亥起義以光復鎮江功升任第一軍參謀長兼第一族族長,補授陸軍少將,討袁失敗流亡海上,後任廣東大元帥府參議及建國第一軍總參謀長兼第二師師長。其子端木愷,上海復旦大學文學士,東吳大學法學士,紐約大學法學博,歷任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民政廳長、國家總動員會議副秘書長、立法院委員、司法院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等職,一九四九年被任為行政院院長,謙辭未就。隨蔣遷台後,從事律師業務,蔣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一九六九年起任東吳大學校長達十四年,我有建樹。為我國法學權威之一。
   
九、現當代名人有端木夢錫 又名九齡:河南樂縣人,中國著名國畫家,現為文化部國畫創作組成員。京華美術學校畢業後受聘武漢大學、南虹藝專等學校,從事教育畫業和美術創作。發畫梅花、棕櫚、蜀葵著稱,尤長畫梅,有“丹青梅花王”之稱,出版有《端木夢錫專集》畫冊,其作品《紅梅》、《蜀葵》等先後見展於蘇聯、新加坡、日本等國,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唐梅吐豔圖》是其代表作之一。

十、端木祥卿、化名林超:山東鄆城縣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鄆城縣財政科長,魯西軍區第二軍分區後勤處教導員、總支書記,第八軍分區北六團後勤主任等職。新中國建立後,歷任貴陽市中級法院院長、貴州省高級廳長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後歷任雲南省燃化局革委會第一副主任、交通廳廳長兼黨委書記、基本建設委員會黨組書記、雲南省副省長、省顧問委員會常委。
   
十一、端木愷字鑄秋:(一九0三至一九八七),安徽省當塗人。復旦大學文學士、東吳大學法學士、紐約大學法學博士,為中國有名法學專家,從事律師業務多年,在國際間頗享盛名。投身國民黨軍政界,歷任軍官團政治教官,安徽教育廳秘書、科長,安徽大學法學院長,農礦部秘書、專門委員,中央大學教授,行政院政務處參事,安徽省民政廳長,行政院會計長、國家總動員會議副秘書長、代秘書長、糧食部政務次長。立法委員(後棄職)、司法院秘書長。一九四九年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去台後,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一九六二年卸去公職,專執業務。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三年度任臺灣斐陶斐榮譽學會會長。東吳海內外校友倡議在台複校,他參與最力,先後擔任同學會會長、董事會董事、代理董事長。一九六九年任東吳大學校長。曆十四年,致力建立完整大學規模。一九七九年受聘為“光復會》副主任委員,團結自強協會理事長。一九八三年任東吳大學董事長。一九八七年病逝。著有《社會科學大綱》、《中國新分析法學簡述》。
   
十二、 端木方:當代小說家。原名李瑋。山東利津人。國民黨中央軍官學校十九期步科畢業,曾任排、連、營長、參謀長等職,後退役執教,去台後,長期任教於省立台中一中、台中私立曉明女中。業餘致力寫作(五十年代)。並多次獲獎。主要作品有《疤勳章》(一九五0年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雙十節獎金”三等獎)、《四喜子》(一九五一年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五四文藝獎金三等獎)、《星火》(一九五二年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五四獎金二等獎)、《拾夢》、《七月流火》、《拓荒》(一九五四年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五四獎金二等獎)、《青苗》(一九五五年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紀念獎金”)、《摸夢》等多種。自一九六二年一月發表《拾夢》之後便停筆多年,一九八一年以《玉堂春》複出,同時發表在兩家報紙上,入選臺灣《七十年短篇小說選》。

十三、建議:參閱聖裔端木氏家族論壇中《端木氏名流達人會所》中錄入再錄一些當代名人如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端木正等。如覺當世活著的人錄入不妥也無不可。
   
十四、 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一九一二至一九九六),筆名荃葉、羅旋、辛人、葉之琳、曹坪等。遼寧省昌圖縣人,先後畢業于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成名作為一九三六年創作的短篇《此鷺湖的憂鬱》,是反映東北淪陷區人民生活的代表。

 

 

 

 

 

 

 

第十一章  端木宗祠通用對聯

善言遊說;精易安恬。
——李文鄭撰端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端木賜(字子貢)。下聯典指清代青田人端木國瑚。
     清節致遠;魯論雅言。

——佚名撰端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端木孝文出使朝鮮,朝鮮欲贈其厚禮,問其行李何在,孝文曰:《吾持一節來耳,請惟一節返。》人服其清節。下聯典指春秋衛國子貢善言辭,曾說吳敵齊以存魯。
    廉平稱治績;性道在文章。

——佚名撰端木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河南省浚縣端木子祠聯,全聯典指子貢。

瑚璉傳美譽;達人見清操。
——佚名撰端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孔子對子貢的譽稱。下聯典指子貢的後裔端木叔,盡散其資於宗族國人。段幹生稱之曰:《端木叔,達人也。》
    子疇留賦源; 鶴田有詩集。
——佚名撰端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侍讀端木采,字子疇,江寧人,工書,著有《賦源》等多種著作傳世。下聯典指清代詩人端木國瑚,字鶴田,晚號太鶴山人。道光中官內閣中書,有《太鶴山人詩文集》等。
    守經達權,兼通貨殖傳;

聯騎結駟,並有使臣才。
——佚名撰端木姓宗祠通用聯。
性道在文章,深造自得;
    廉平稱治績,遺愛無窮。
——佚名撰端木姓宗祠通用聯。
上二聯為河南省浚縣子貢祠聯,祠祀(全聯典指)子貢(下同)。
    清節遠人欽,不但離文華麗;
    明德諸賢遜,能料執玉高卑。
——佚名撰端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端木孝文。下聯典指子貢。

 

 

 

第十二章 端木子貢的後裔貢氏

一、貢氏來源

貢姓源於端木姓。根據江蘇省丹陽市柳茹《萃渙堂》珍藏的《貢氏宗譜》記載,貢姓者原為複姓端木,其先祖端木賜,字子貢,是春秋時代衛國黎人(浚縣),口利善辯,為孔子七十二得意門生之一,較孔子小三十一歲。端木賜子貢的後人為追念其功德,取其字中《貢》為姓,直傳至今。
    
二、遷徙分佈

《貢氏宗譜》記載,其祖籍為河南黎陽(浚縣),至西漢元帝時(西元前一二四年至西元前四十四年),御史大夫貢禹(為子貢後裔)已是山東琅琊(今山東諸城縣一帶)人。至宋代貢氏後裔遷到大名府長垣縣,當時武德大夫貢祖文就是長垣人。靖康時(西元一一二六年),金人侵犯中原,開封和長垣等地相繼失陷,貢祖文和當地百姓曾被金人所執,嗣後脫身得歸,後和湯陰人嶽飛同時參加義兵,護從康王趙構(徽宗第九子),由濟州(今山東省巨野)到應天(今河南省商丘市)。康王由此登基,史稱高宗皇帝。由於貢祖文精劍術,沿途護送有功,封為都總軍將。建炎三年(西元一一二九年)正月,金兵南下,高宗帝渡江南逃,貢祖文扈從直達明州(現寧波)。十二月,金攻陷明州,高宗帝被迫舟航於東海,金兀術見大海茫茫,無法追趕,則退至鎮江,計畫渡江北去。此時,遭遇留守鎮江附近的韓世忠兵力阻擊,金兀術部隊被困於黃天蕩。金兀術在困境下沿老顴河鑿渠,企圖潛逃建康。途中正遇鎮守秣陵(緊靠南京,現為江寧縣境)要衝的貢祖文(時任秣陵總鎮使)所部阻擊。貢部又與宜興趕來之嶽飛兵力會合,破金兀術於新城(今江蘇省江寧縣)。兀術被迫退至龍灣,複出長江敗逃北去,從此不再蹂躪貢公所轄防區。紹興十一年(西元一一四一年),和貢祖文有刎頸之交的嶽飛及長子嶽雲,被秦檜等以《莫須有》罪名關押臨安(杭州市)大理寺獄,貢祖文願以全家四口人(夫妻及二個兒子)擔保,要求釋放嶽飛及長子嶽雲。但因臘月風雪交加,路途遙遠,當趕到臨安時,嶽飛及長子均已遭害,岳夫人及岳雷被發配到雲南。貢祖文為保全嶽飛後代,冒生命危險,隱匿嶽飛三子嶽霖(當時年僅十二歲)於秣陵總鎮軍部。貢祖文擔心隱藏嶽霖於軍部一旦洩漏風聲,後果不堪設想,毅然以體弱為由辭去官職。不久,全家由宣城遷至地處偏僻的曲阿柳塘村(今柳茹村)居住,以植柳養魚為業。直至宋孝宗登基(事過二十一年以後),嶽飛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後,貢祖文救孤匿孤的事蹟,才受到宋孝宗皇帝表彰,禦贈匾一塊,上書《旌表忠義》四個大字。此匾歷來一直豎掛在貢氏祠堂大門樓上,顯得威耀輝煌。貢祖文終年八十歲,死後追諡文憲。其妻黃氏,追諡誥命夫人,合葬于柳茹村南庵處。貢祖文生二子,均居住柳茹村南庵處。貢祖文四代,由貢小一遷家至宣城棋盤鄉居住。其後裔為追念貢祖文功績,建墓立碑,並將村莊取名〈貢家村〉。 原居住河南長垣縣城北貢姓者,在北宋末至南宋初年間,與金人相戰,兵荒馬亂中散失,該村鎮已無姓貢者。
    
三、貢氏家族歷史名人

貢氏家族顯赫的名人是“三公”,“三公》即:春秋時期的端木子貢;西漢的貢禹;南宋的貢祖文。三人均在當代朝廷做過大官,他們的品行為後裔樹立了楷模,激勵後人奮發上進。
   
(一)端木賜:字子貢,春秋末衛國黎(今浚縣)人,為貢氏始祖。
   
(二)貢禹:字少翁,西漢元朔五年(西元前一二四年)生於山東琅琊(今山東省諸城縣),至漢元帝初元五年(西元前四十四年)卒,享年八十一歲。《前漢書》上有《貢禹傳》。貢禹屬子貢後裔,自幼聰明好學,為人正直,《漢書》上稱他是《清節》一流人物。初以“明經潔行”(指學識淵博,品行高尚)著聞而征為博士(官名,在漢朝年代,其職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尋任涼州刺史,因病辭官。複舉賢良為河南令。 漢元帝即位後,七十七歲的貢禹被征為諫大夫。此時,因年年欠收,朝廷困弊,百姓生活十分貧苦。正如他奏摺所說:《現在農民大饑而死,死又不葬,為犬豬所食,人至相食……。》但是朝廷官吏生活卻十分奢侈。貢禹憂國憂民,面對此狀,即向漢元帝上奏;《古者官室有制……,王者受命於天,天不見邪!》要求漢元帝《循古節儉》,帶頭做出樣子,凡事一切以《節儉從事》。漢元帝繼位初,有重整朝政之心,對貢禹的秉性和見識十分賞識,納善其忠言,即詔令天下百官,節衣縮食,與平民共度難關,並升貢禹為光祿大夫,俸祿厚加。漢初元五年,貢禹已八十一歲,對朝廷的厚恩和重用,感憂交加,認為自己過去貧窮,家資匱缺,現在家日益富、身日益貴,如此貧富懸殊並不是一件幸事。這種變化,對於一般朝臣或許正求之不得,而對於一直憂心朝廷開支過奢、百姓貧困不支的貢禹來說,思慮一日重於一日。另外自己年事已高,議事不及會誤政,所以主動要求讓賢,即向朝廷上書《乞骸骨》,藉故自己《血氣衰竭,耳目不聰,非複能有補益,所謂素餐屍祿之臣也,》要求辭去官職,告老還鄉。漢元帝對貢禹說:《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魚之直,守經據古,不阿當世,孳孳於民,俗之所寡》,朝廷不但沒有同意貢禹《解甲歸田》,反而更加恩寵,封禹為御史大夫,列入三公。數月後貢禹病歿。貢禹為官一生,光明磊落,清正廉潔,體察民情,深得漢元帝和百姓的器重和愛戴,給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後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為貢禹撰寫了三千多字的傳記,記載了貢禹的事蹟,可見貢禹的為人和高風亮節,值得後人學習、崇敬。
   
(三)貢祖文 字仁德:生於宋熙寧四年(西元一0七一年),為大名府長垣縣城北(現河南省長垣縣)人。貢祖文年少時聰明過人,習文過目不忘。年輕時性格豪放,且精通劍術,好名聲傳揚兩河。宣和四年(西元一一二二年),因宋攻遼失敗。祖文仍棄文習武,專門攻讀兵書和研究兵法,以圖從戎報國。宋靖康元年(西元一一二六年),貢祖文建軍功被授武德大夫。此時,金兵分多路入侵中原,河南開封、長垣等地相繼失陷。翌年四月,宋徽宗、欽宗被金兵俘虜北去,貢祖文與岳飛(河南湯陰人)一同仗劍投軍,抗擊金兵,兩志同道合,立下《刎頸之交》。由於貢祖文劍術高超,又有一定的文學和軍事知識,甚得河北兵馬元帥康王的賞識,被留在康王身邊作護衛。同年五月,康王在應天府登基即位,稱高宗皇帝。因貢祖文隨從高宗《晝則參贊帷幄,夜則守禦行營》,被封為都總軍將。建炎初(西元一一二七年),貢祖文扈駕南渡,宿衛高宗帝左右,平安抵達杭州。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0年),高宗帝回到建康(現南京),以建康為東南巨鎮,為扼其沖,特派貢祖文鎮守秣陵(今屬江甯縣),封為總鎮使。期間,貢祖文配合韓世忠、嶽飛等諸將,大戰金兵於黃天蕩,後又血戰牛頭山,再次會戰於新城,累敗金兵,保障一方平安,使金兵不敢再蹂躪貢祖文守衛之地一步,被同僚譽為《國家長城之寄也》。 紹興十一年(西元一一四一年)冬,抗金名將嶽飛及其長子嶽雲,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關押臨安府大理寺獄中。貢祖文得悉,願以全家性命擔保岳家父子,並冒著風雪,由秣陵關長途跋涉趨赴臨安營救,可是未及祖文趕到,岳飛父子已遇害。事後,貢祖文接到秦檜密件,受命通緝流放嶺表途中潛逃的嶽飛三子嶽霖歸案。此時,貢祖文為保護忠良後裔,冒著生命危險,借搜查之名,將十二歲的嶽霖藏匿在秣陵關軍署。使得秦檜派員四處嚴查數日,未獲結果。貢祖文為保護忠良之後,特上表朝廷,藉口體弱多病,辭官隱退回家。後由安徽宣城貢村舉家卜居江蘇丹徒赤岸,不久遷徙曲阿(指丹陽),在地處偏僻的柳塘安家落戶。從此,貢祖文在這裏開墾種植,並將嶽霖埋名隱姓,藏於家中習文練武。 貢祖文卒於紹興二十年(西元一一五0年),享年八十歲。紹光三十年(西元一一六二年)六月,孝宗皇帝趙昚即位,嶽飛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嶽霖出仕。為表彰貢祖文保護忠良之後裔,朝廷特賜禦匾一塊,孝宗皇帝親書《旌表忠義》四字。以軍功顯著累遷武德大夫(武官名,宋徽宗政和中定武臣官階為五十三階。武德大夫為第二十八階,低於武功大夫。高宗紹興時改定職序,將武德大夫定為第十六階),追諡文憲,妻黃氏,封誥命夫人。

(四)貢奎 字仲章:元朝宣城人。天性穎敏, 十歲能詩文。長益博綜經史。仕元為齋山書院山長。著有《雲林小稿》、《聽雪齋記》、《青山漫吟》、《倦遊錄》、《豫章稿》、《上元新錄》、《南州紀行》等共一佰二十卷。(五)貢師道:元朝時文士。做翰林學士和國史編修的官,參加朝廷的編史,是位重要的史學家。對宋朝、遼代、金代的史書編撰,很有功績。

(五)貢師泰 字泰甫:元文學家。(一二九八至一三六二),號玩齋,宣城(今屬安徽)人。官至禮部、戶部尚書。元末以詩文擅名,著有《玩齋集》等。

(六)貢沛誠:江蘇省武進人。先後任中央政治學校訓導、中央政治學校附設邊疆學校副主任兼研究部邊務組組長、甘肅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甘肅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重慶市政府地政局局長、浙江省政府委員、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新國成立後,任蕪湖市第四中學地理教員。為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民革顧問,鎮江市政協委員。著有《縣政經驗談》《鳥瞰河西走廊》等。

 

 

第十三章端木子貢的後裔端氏

一、端姓來源

端姓有三個來源:一是春秋時孔子弟子子貢,本姓端木,後省木而稱端氏。見《明史端複初傳》。二是古有端國(故城在今山西沁水東北),春秋時被晉所滅,晉大夫始采于端,因此姓端。三是戰國時韓、魏、趙瓜分晉國,原來的晉王被封於端邑,其後代也有以封邑名《端》為姓的。
   
二、端氏名人

端複姓:出在漸江溧水縣人,本姓端木,省木姓端,元末為小吏,明初為徽州經歷,後遷刑部尚書。

(一)端孝文:一名端木孝文,明代溧水山(現屬烏山鄉)人。其父端木以善在明興武年間曾任刑部尚書。端孝文均極富文采,善於寫作,工書法。明初為史官,永樂年間,端孝文由儒士任翰林院待詔,曾出使朝鮮,朝鮮政府深重其才,欲借替其做壽為名厚贈禮物。但端孝文說:吾持一節來耳,請以一節返。人皆敬佩,朝鮮政府為表彰他在朝鮮期間的高風亮節,特設立雙清館以永為紀念。
   
(二)端孝思:初為吏官,通史善文,尤工書法。繼孝文出使朝鮮,效法其兄之清廉。朝鮮為其弟兄立雙清館。
   
(三)端宏:字仲仁,號坦齋,明代直隸當塗(今安徽省當塗)人。天順元年進士,初官監察副史,德威兼濟,清正廉潔,曆遷陝西按察副使、山東按察使、漸江左布政使,後為汀王府長史、政績卓著。其孫端遷赦,嘉靖年間進士,初官高安令,後升監察禦史。執法如山,剛直不阿,首辦武定侯郭勳案,威懾高官貴戚,後累升僉都禦史、吏部右侍郎、南京左都禦史。端揆,筵廷赦曾孫,苦研史文,卓然成大家,著有《詩經辨疑》、《來青閣槁》、《史記評注》等。其子肇震,學識博雅,時與麟定並號姑溪二子,曾修省志、府志、縣誌,晚年著《史記解》。

(四)端章甫:明代人,曆官六合、鄱陽縣丞,廣施德政,民多受其惠。

 

第十四章  端木子貢的後裔木氏

一、木姓源流在河南浚縣

主脈為端木姓支裔。家譜《東魯端木氏宗子世表》記載:端木子貢第九世孫端木肇祖,避秦皇焚坑之禍,離祖地、黎陽(今浚縣),省端字而姓《木》,隱於魯。生二子;長木平、次木庚。木庚 字子西,漢初回原籍仍複姓端木。肇祖後裔子孫;仍有姓《端木》和姓《木》焉;端木賜之後有為避仇而為木姓者,並尊端木賜為其始祖。木氏得姓始祖是端木肇。
   
二、木姓源出有六

(一)出自子姓,為春秋時宋國大夫孔金父之後,以祖字為氏。春秋時宋國有大夫孔金父,字子木,其支孫有的以祖字為姓,稱為木氏。
    (二)、出自端木姓,為春秋時衛國人端木賜之後,為避仇所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端木姓是孔子弟子端木賜的後代。端木賜字子貢,在孔子眾多弟子中,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善於生財,所以,家累千金。在春秋政壇上,端木賜也是一位重要人物,歷任魯、衛諸國宰相,曾經遊說吳國,出師敵齊以存魯。端木賜是當時的衛國人,根據史書考證,他便是端木氏家族的始祖,其後世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端木。其後曾省文為端氏;或避仇改稱為木氏,形成了另一支木氏。
    (三)、出自唐代百濟國中有木氏。唐高宗時,朝鮮半島百濟國重歸唐,其族人中有木氏。
    (四)、出自回族中有木氏。據《中國回族大辭典》載,回族中的木姓,主要取自經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後裔,姓木。有一部分木姓,也出自沐姓。如:明初,因木氏鎮守雲南有功,被皇帝賜姓。明亡後,沐氏後裔為避災禍,有些又改沐為木。又據《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載,明清時,木姓回族在陝西咸陽還形成了一個聚居點——木家村。該村在五十年代時,還立有國子監太學生木際豐(慶生)的石碑,立碑時間為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木姓回族主要分佈在雲南、陝西。
    (五)、出自明朝時雲南納西族貴族阿甲、阿得,由朱元璋賜姓木。明代以前,納西人是沒有姓氏的,名字實行父子聯名四個音字制。明洪武十六年,納西首領阿甲、阿得歸順朱明王后,在朝覲時,朱元璋問他要個什麼性,阿甲、阿得直率的說要跟皇上一個姓,旁邊的官員連忙的使眼色,他急忙改口說請皇上恩賜。朱元璋沒有計較:你的心意我明白,從朱字中分出一個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幹,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就賜你木姓吧。從此納西族有了第一個漢姓木。阿甲、阿得之後代子孫世代相傳姓木,古稱《木》氏焉。

木氏認為,木姓是皇帝所賜,只能為木氏貴族專用。另百姓仿朱元璋又賜了個姓。表示木上添一撇,為戴上木家草帽,旁邊加一口,為背上木家筐籃。即奴僕、勞者。所以納西人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說。木氏歸明以後,逐步接受漢文化,並有了漢字之諱。木姓建築古城時,如果仿照漢城四周高築牆,則木字就變成了字,因此木氏自然就不願建築城牆。所以麗江木府古城沒有城牆焉
    (六)、出自南方少數民族中有木氏。
    
三、繁衍播遷 

(一)、木姓源於今河南浚縣,下傳至秦代時,子貢九世孫端木肇為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禍,去端姓木,舉族隱居於魯。西元前二0七年,秦王朝土崩瓦解,端木肇之子庚又複姓端木,並遷歸原籍。亦有子孫仍舊以木為姓,或留居山東,或遷歸原籍。漢魏三國時,木姓有落籍今河北省境者。兩晉南北朝時期,木姓人口繁衍依舊不很旺盛,主要的繁衍地仍舊在中原,亦有少量木姓播遷江南,進入今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省境。隋唐兩代,木姓人口始漸多起來,並且尤其以兩晉南北朝時期播遷至浙江湖州的木姓表現最為搶眼,其人丁興旺,族大人眾,因古時此地屬吳興郡,故後世木姓有以吳興為其郡望堂號的。

(二)、北宋末年,金兵壓境,宋廷南渡,子貢第五十代孫端木高次子端木曾遷居江南太平府當塗縣(今屬安徽)。此支及吳興木姓以後又多次遷移、流布,逐漸散居今江蘇、安徽、浙江等地。有仍姓端木者,有省端姓木者,亦有省木姓端者。

(三)、宋末元初,蒙古鐵騎蹂躪江南,作為毗鄰國都杭州的吳興而言,可謂危如累卵,木姓不能不徙奔他鄉,有進入今江西、福建、廣東等地者。

(四)明清兩代,俱對子貢進行追封,此時木姓有回歸祖居地河南的,但此際木姓繁衍之中心卻在今山東省境。

(五)、清康乾年間及其以後,山東等地木姓伴隨闖關東的風潮入遷東北三省。曆民國而至今,經過各種動亂、運動,自然的、非自然的多種移民活動,木姓逐漸廣布於西北、西南、華東的大部分省份,並有移居臺灣以及其他國家的。如今,木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其以山東省此姓為多。

木姓望居吳興郡(三國時置郡,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
   
、郡望堂號

郡望又叫地望: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的特有範疇。無論是研究中國的姓氏文化,還是進行尋根問祖,都離不開每個姓氏的郡望。 郡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行政建置、行政區劃。郡的設置開始于先秦,盛譽于漢魏六朝時期,唐朝以後逐漸被廢除。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實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西漢繼承秦制,又將全國分為一佰零三郡。所謂《郡望》,有兩層含義。其最初的含義,就是指一個郡中的望族。這些宗族世代聚族而居,人才輩出,冠蓋連綿,門第高貴,家世顯赫,為當地郡人所敬重和仰望,亦名聞天下,為世所稱頌。一個郡可以有一個或者多個望族。敦煌出士文獻中就有多種“天下郡望氏族譜》,即按州郡記錄每郡的望族。宋代的地理學著作《太平寰宇記》中,也在每郡之下記錄該郡的望族大姓。後來,郡望又有了另一層的含義,就是指一個家族的根源和發源地。一個姓氏或家族的郡望,就是指這個姓氏或家族所發源的某個郡。因此,當郡作為一級行政區劃已經消失的時候,郡望卻能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成為各姓各族尋根的依據。郡望有兩個功能,一是社會的功能,即通過郡望來標明出身,為人們通婚姻、入仕途提供參考;另一個是宗族的功能,即為人們尋祖問根,聯宗認親提供參考。
堂號和郡望一樣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的特有範疇。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在舊時中國各姓祠堂正門上方,往往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 《××堂》。在海外的宗親社團和各姓聯誼會所,也往往掛有寫著《××堂》的燈籠和牌匾。這就是中國人的堂號。堂號是什麼?簡單地說,堂號就是祠堂的名稱、稱號。祠堂又稱為家廟,是中國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靈、舉辦宗族事務的公共場所。
木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吳興郡:是三國吳設置,治所在烏程(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南),轄境相當今浙江臨安、余杭、德清等地。堂號:《黎陽》、瑚璉》、《先賢》等郡。

五、木氏名人歷史

(一)木華:晉文章志有木華海賦為太傅,楊駿主簿又百濟人姓其五曰木氏。

(二)木槩    南北朝人著戰國策春秋二十卷。

(三)木德信:  南北朝人少孤過姊家為雞黍而不受後為三府長吏名播吳城。

(四)木炎:  宋熙甯間登科開封人。

(五)木待問:(一一四0至一二0五年),字蘊之,子貢後裔,祖籍浚縣,生於浙江省永嘉(今溫州市)。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年)癸未科狀元。累官太子詹事,煥章閣待制,禮部尚書,官至侍從。(其生平事蹟參見本書古今名人篇中的宋代癸未科狀元、禮部尚書木待問 

(六)木楹:宋代人,官浙東帥府參謀,百姓稱頌其德政。
    
(七)木待問:(一一四0至一二0五年),字蘊之,子貢後裔,祖籍浚縣,生於浙江省永嘉(今溫州市)。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年)癸未科狀元。累官太子詹事,煥章閣待制,禮部尚書,官至侍從。(其生平事蹟參見本書古今名人篇中的宋代癸未科狀元、禮部尚書木待問)。 

(八)木天駿:南宋浙江省裏安人,字德遠,嘉熙年間進士,曆官建昌守、大理寺丞。教授永州時,闡明張栻(號南軒)理學,頗有成就。

(九)木華黎:蒙古劄剌兒氏,元初大臣。與父追隨鐵木真於微弱之際,元初四傑之一。鐵木真建號為成吉思汗,任左手萬戶。成吉思汗六年,隨從攻金。自此連年在中原作戰。九年,領兵攻取遼河流域各地。次年,取金之北京。十二年,封太師、國王,建行省于燕,負責太行以南軍事。陸續攻取河北、山西、山東大片地區。
   
(十)木花裏:元代將領。烏密氏,察罕子。事憲宗,直宿衛,從攻釣魚山,以功授四斡耳朵怯憐口千戶。至元四年,從攻宋,自江陵略地還,升蒙古軍萬戶。複攻襄樊有功。卒於軍。

(十一)木輾: 元符進士知贛州裏安人

(十二)木增:明代詩人。麗江知府木青長子。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五八年)襲父職,被稱為木天王。有軍事、文學才幹,政治開明,維護祖國統一。在職二十年間,多次出征,勢力西及邊疆,北達理塘。大力引進漢族及白族先進生產技術,辦作坊,開金銀銅礦,吸收漢藏的宗教與文化。被明朝視為滇南的屏藩,曆授雲南、廣西、四川等布政使司的左、右參政頭銜。愛好漢文化,工詩能文,善書法,著有《芝山雲過集》、《山中逸趣集》等,著名文人董其昌、徐霞客、博宗龍、唐泰等分別為其詩文作序和跋。所著《芝山雲過集》六卷收入《四庫全書》。

六、木氏宗祠通用對聯

《五言通用聯》

官聲傳東浙;理學闡南軒。
——佚名撰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木楹,官浙東帥府參謀,百姓稱頌其德政。

下聯典指南宋裏安人木天駿,字德遠,嘉熙年間進士,曆官建昌守、大理宗丞。教授永州時,闡明張栻(號南軒)理學,頗有成就。

 

 

 

第十五章 端木子貢的後裔沐氏

一、沐姓來源

北宋末年,金兵壓境,宋廷南渡,子貢先賢第五十代孫端木高又帶次子端木曾遷江南太平府,後遷居鳳陽和定遠一帶(今屬安徽)。元末大亂,木曾家族子孫的住居被毀於兵亂之中,四處避禍逃慌。此支在避難的一瞬間。分別有省木姓端、有省端姓木、有改姓朱、姓李、姓林等;都是子貢先賢子孫的手段,為了逃命。不管怎樣改都離不開端木子貢的血脈,都是子貢的後代。

元末,木曾祖之孫、木超之子、五歲父死,八歲母亡。英祖幼年時,隨母避兵亂逃慌到濠州,母亦病故,八歲被太祖朱元璋收養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成長到十七八歲時與養父朱元璋共同南征北戰,奉祖複姓,省端姓木。

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三十萬軍征討雲南。劉佰溫軍師曰:征討雲南對沐英將軍不利,有去無回。南方屬火;木英姓氏屬木;木見火別焚;所以對“英”不利者;太祖聽耳著急;問劉佰溫有解不;啟上我祖、有;為一的方法;只有在沐英姓上忝上三點水;將木賜沐;端木古稱端沐焉;沐英平定雲南後英祖子孫世代鎮守,直到明朝亡。沐姓的得姓始祖沐英

二、沐氏祖訓

《沐氏祖訓》是英祖一生東征西討,戰功顯赫,深得其義父明太祖朱元璋的寵信。這位英雄嚴謹處事,低調做人。它曾用金牌立下家訓,要求子孫將《此牌須用印綬帶之》

金牌的銘文是沐氏家訓:

凡我子孫;務要盡忠報國;事上必謹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 慎之戒之!此牌須用印綬帶之          黔甯王遺記。

上將金牌上《務要盡忠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寥寥二十字,精闢論證了中國人傳統人際關係中大義小節的原則。忠於國家,勤奮、謹慎、小心、謙和,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然而,在他的後代中,亦有一些不肖子孫,未能謹遵他的遺訓,而是為官貪墨、瀆職,受到朝廷追究,乃至終生監禁。

現代社會一些《官二代》,有的甚至還沒有當上官,就耀武揚威,飛揚跋扈,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勢,把自己淩駕於社會、公眾、甚至法律之上。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它不僅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應當引起各級領導人的高度警覺!

天官曰:凡是沐氏子孫必須做到《小心、謹慎;遵老愛幼;男守名生;女守貞潔;孝順父母;苦練師經;為國利民;天下和諧;遵守祖訓;違者自擔;》。

三、沐氏家族名人

(一)、端木賜:字子貢,春秋末衛國黎 孔門弟子佼佼者,孔子喻以《瑚璉之器》。子貢善於洞察時勢,利口巧辭,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曾遊說齊、吳、越、晉,使四國交兵而解魯國之圍。《史記》稱:《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子貢又善於經商,《意測屢中》,家累萬金,富可敵國,結駟連騎,聘享諸侯,與國君分庭抗禮。子貢與孔子感情最深,既是孔子周遊列國經濟上的支持者,又是孔子思想最重要的傳播者。孔子死後,眾弟子皆守墓三年而去,獨有子貢守墓六載。今山東曲阜孔林有子貢廬墓遺跡。

(二)、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順帝天曆元年(一三二八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時,即:戊辰年壬戌月丁醜日丁未時,排行第四。出生於今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後改為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德裕,最後再改名為元璋,字國瑞。

朱元璋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為僧,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游方僧。因其友湯和的一封信,被迫參加了起義軍,在郭子興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二十五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年(一三五六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即吳王位。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一月二十三日)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于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鑒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貧寒,也沒有很高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人,後來竟成為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傳奇皇帝。

(三)、沐英:安徽定遠*五歲父死、八歲母亡。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從朱姓,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當時朱元璋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沐英小時是在戰亂、兵營、征途中度過。一三四四至一三九二年*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卒,追封黔寜王,諡昭靖,侑享太廟。

(四)、沐春:諡惠襄。安徽定遠*洪武二十五至永樂四年(一三九二至一四0六)嗣爵十四年*初授後軍都督府僉事。襲西平侯,鎭雲南卒,諡惠襄。

(五)、沐晟:諡忠敬 安徽定遠*永樂四年至正統四年(一四0六至一四三九)嗣爵三十四年*原授驃騎將軍,流官都督僉事,後升流官左都督。嗣平西侯。因討交址、拜征夷左副將軍。因平交址功,加封顯忠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黔國公。食祿三千石。子孫世襲誥劵,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永樂廿二年加太傅,有誥。卒,贈諡:追封定遠忠敬王

(六)、沐昂:諡武襄* 安徽定遠* 初府軍左衛指揮僉事,擢升都指揮同知,領雲南都司。累遷至右都督。正統四年佩將印,討麓川,因救護不及,貶秩二級。正統六年主饋運有功,複識如故。景泰中贈定邊伯。卒,諡武襄。

(七)、沐斌  字文輝:諡榮康 安徽定遠* 正統五年至景泰元年十月(一四四0至一四五0)嗣爵十一年*
  
八)、沐璘  字廷章:素儒雅,滇人易之,既而號令肅然不可犯,天順初卒。琮猶幼,擢璘弟錦衣副千戶瓚為都督同知,往代鎮居七年。

(九)、沐瓚:瓚代鎮,先後討平沾祿諸寨及土官之構兵者,降思蔔發,勒還諸蠻侵地。功多,然頗黷貨。成化三年春,琮始之鎮,而以瓚為副總兵,移鎮金齒。

 

(十)、沐琮:諡武僖 安徽定遠*成化元年八月至弘治九年九月 (一四六五至一四九六)嗣爵三十二年*

十一)、沐昆:字元中: 諡莊襄 安徽定遠* 弘治十年十月至正德十四年六月 (一四九七至一五一九)嗣爵二十三年*

十二)、沐紹勳:諡敏靖 安徽定遠* 正德十六年二月至嘉靖十五年 (一五二一至一五三六嗣爵十六年*

(十三)、沐朝輔:諡恭僖 安徽定遠* 嘉靖十五年十二月至二十六年六月 (一五三六至一五四七)嗣爵十二年*

十四)、 沐融:安徽定遠*嘉靖二十六年閏九月至二十八年(一五四七至一五四九)嗣爵三年*

(十五)、沐鞏:安徽定遠 嘉靖二十八年十月襲至嘉靖三十三年三月(一五四九至一五五四)嗣爵五年*

十六)、沐朝弼:削爵 安徽定遠 嘉靖三十三年三月至隆慶四年(一五五四至一五七0)嗣爵十七年*

十七)、沐昌祚:安徽定遠 隆慶五年二月至萬曆二十三年八月(一五七一至一五九五)嗣爵二十五年* 後又爵位萬曆三十七年至天啟五年(一六0九至一六二五)嗣爵十七年*

十八) 沐睿:削爵 安徽定遠 萬曆二十三年八月至三十七年(一五九五至一六0九)嗣爵十五年*

十九)、沐啟元:安徽定遠 天啟五年三月至崇禎元年六月 (一六二五至一六二八)嗣爵四年*

二十)、沐天波 字星海:死國事 安徽定遠。崇禎元年十二月至永曆十五年七月 (一六二八至一六六一)嗣爵三十四年*

(二十一)、沐懷道:生於鎮雄上街*清康熙時*豐功偉績*立下漢馬功勞*敕封五略將軍*

娶妻:文氏清康熙時封誥命夫人**墓葬于鎮雄烏峰山腳*

(二十二)、沐朝仁:生於鎮雄上街*清康熙時任侍郎之職*墓葬於鎮雄烏峰山腳*

(二十三)、沐進德:生於鎮雄上街*乾隆四年為吏部天官*歸葬於京師*

(二十四)、沐登雲:生於鎮雄上街*亁隆二十三年為翰林之職*墓葬於鎮雄烏峰山腳*

(二十五)、沐文錦:清代任武秀才之職*娶妻吳氏*墓葬彝良縣落旺鄉中村宋家灣*

(二十六)、沐慶元:清朝道光時任狀元之職*

(二十七)、沐齊斌:清末任銀屏團*墓葬銀屏*

 

 

 

 

 

 

 

 

 

 

 

 

 

下編  端木子家族世系

  第十六章 端木家族大宗世系錄

一世始祖軒轅黃帝: 生二子: (長子少昊、

次子昌意)。

二世始祖  昌意:        生一子:(顓頊)。

三世始祖  顓頊:          生一子:(稱)。

四世始祖    稱:        生一子:(卷章)。

五世始祖  卷章:        生二子:(長子重黎,次子吳回)。

六世始祖  吳回:        生一子:(陸終)。

七世始祖 陸終:生六子:(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

八世始祖 季連:        生一子:(附沮)。

九世始祖 附沮:         生一子:(穴熊)。

十世始祖 穴熊:附敘封于熊 附敘生穴熊其後中微弗能紀 其傳二十余世苗裔有 沮有鬻熊者,仕于周,為文武師 鬻熊。

三十一世始祖: 鬻熊,仕于周,為文王、

師。生子:(長子熊麗,次子端木

三十二世始祖 熊端木:生一子:(端木典)

三十三世始祖 端木典:典以父名為姓,名叫端木典,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此段世系失考,其後四世斷紀。

三十八世始祖 端木舒:西週末,端木典後裔端木舒仍仕于周,智勇絕倫,隨平王東遷。生一子:(端木徹)。

三十九世始祖 端木徹:周大夫。生一子:(端木緘)。

四十世始祖  端木緘:  周大夫。生一子: (端木適)。

四十一世始祖 端木適: 周大夫。生一子:(端木遲)。

四十二世始祖 端木遲: 周大夫。生一子:(端木容)。

四十三世始祖 端木容:生一子:(端木宿)。四十四世始祖 端木宿:生一子:(端木廣單)。

四十五世始祖 端木廣單:被衛獻公聘為客卿。自此,端木氏遷居衛國。生一子:(端木伾)。

四十六世始祖  端木伾:生一子:(端木巨)。

四十七世始祖  端木巨:仕衛靈公。生一子:(端木賜)

二、端木巨始祖後裔子孫世系

第一代、端木賜 字子貢:(東魯始祖第一世《端木賜》事蹟另詳)。生一子:(端木炅)。

第二代孫、端木炅:仕於齊為卿相。生一子:(端木叔)

第三代孫、端木叔:藉其先貲不治世,故放意所好,賓客在庭不絕,聲樂奉養之餘,散之宗族邑裏,不為子孫留財。及其死,也無瘞埋之資,一國之人受施者,相與賦而藏之,反其子孫之財焉。假幹生稱之曰:“端木叔,達人也,德過其祖矣”。 生一子:(端木圻)。

第四代孫、端木圻:生一子:(端木靜、端木軌)。

第五代孫、端木靜: 木靜仕於魯國為下大夫。生一子:(端木乿)。

第六代孫、端木乿:生一子:(端木堅)。

第七代孫、端木堅:生一子:(端木煐)。

第八代孫、端木煐:生三子:(端木肇、端木武、端木熙)。

第九代孫、端木肇、端木熙、端木武   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禍,去“端”姓“木”隱於魯。生二子,(端木平、端木庚)。端木熙改姓“贛”、端木武改姓“貢”隱於齊。

第十代孫、端木平、端木庚:木庚字子西,漢初回原籍仍複姓端木。生一子:(叢)。
第十一代孫、端木叢:生二子、 木敬、木立。
第十二代孫、端木敬、端木立:(木敬,生一子;木穎)。
第十三代孫、端木穎。穎貧而而樂道,不慕名利,教子有義。生三子;(木質 、木鞏、木景)。
第十四代孫、端木質 、端木鞏、端木景 端木質字含文,通五經,尤善書,西漢為博士,生一子;木需。
第十五代孫、端木需: 生一子;木偉。
第十六代孫、端木偉:生三子; 木詡、木融、木軒。
第十七代孫、端木詡、端木融、端木軒:《端木融漢光武拜議郎,生二子;(木垈、木嵩)》。端木軒遷大樑。
第十八代孫、端木垈、端木嵩:木垈生一子;(木和)。
第十九代孫  
端木和:  生一子;(木長)
第二十代孫  端木長:  生二子;(木克勉、木克齡)。

第二十一代孫 端木克勉、端木克齡
:《木克勉,生一子,(端木庠)》。
第二十二代孫 端木庠 字文序:才高博洽,為世大儒,文名與孔融並顯,魏文帝屢召不就。生一子;(木發)
第二十三代孫 端木發:  生二子,(木侃、木仁)。端木仁遷延津。
第二十四代孫 端木侃、端木仁:《木侃生一子;(木從矩)》。端木仁遷延津。
第二十五代孫 端木從矩:西晉舉孝廉。生一子;(木中)。
第二十六代孫 端木中:習儒業,率族人修墓,四周築坦,植樹立碑,重修宗譜。生二子;(木智、木敏)。
第二十七代孫 端木智、端木敏:《木敏,生二子;木炳、木烔》。
第二十八代孫 端木炳、端木烔:《木炳,生一子;木楝》。
第二十九代孫 端木楝: 生二子;(木韶、木筠)。
第三十代孫    端木韶、端木筠:《木韶,生二子;木元震、木元龍》。
第三十一代孫 端木元震、端木元龍:(木元)震,生一子;(木昂)。
第三十二代孫 端木昂:生二子;(木如松、木如竹)。
第三十三代孫 端木如松、端木如竹:《木如松,生一子;端木良》。端木如竹遷青州。
第三十四代孫 端木良:  生一子;(木修)
第三十五代孫 端木修:  生三子;(木欣、木宏、木鄴)。
第三十六代孫 端木欣、端木宏、端木鄴:《木欣、生一子;《木來麟》。
第三十七代孫 端木來麟:生三子;(木識  木讓、木納)。
三十八代孫 端木識   端木讓、端木納: 《端木納唐玄宗官中書舍人紫微郎。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子貢》為黎侯,納主奉祀事。生一子;端木祥》。
第三十九代孫 端木祥:生一子;(木亮)。
第四十代孫  端木亮:  生三子;(木碩、木確、木研)。
第四十一代孫  端木碩、端木確、端木研:木碩、生一子;(木輅)。
第四十二代孫
 端木輅:生一子;
(木裕)。
第四十三代孫  端木裕:生四子;(木範、木懿、木欽、木純)。
第四十四代孫  端木範、端木懿、端木欽、端木純:《端木範多學善書,家資巨富,重修祖墓祠宇,設學以族中子弟,族人死葬婚姻有貧乏不能者,皆以資助之。遷歸德府。生二子;(木肅、木起)。
第四十五代孫  端木肅、端木起:《木肅、生一子;木赫》。
第四十六代孫  端木赫:生一子;(木嘉)。
第四十七代孫  端木嘉:生二子;(木度、木建)。
第四十八代孫  端木度、端木建:《木度、生一子;木整》。
第四十九代孫  端木整:生一子;(木高)  
第五十代孫     端木高   宋征宗政和五年,都水使孟昌岺至浚州,鑿大伾三山兩河,建天成聖功二橋,高請修子貢專祠,允之,建祠浮山,又捐給祭田二佰畝,使高掌管以供祀事。生二子;(木曾、木曾)。
第五十一代孫  端木彬、端木曾:《木彬、生一子;木法祖》。端木曾遷江南太平府當塗縣。
第五十二代孫  端木法祖:生一子;木雲程。
第五十三代孫  端木雲程:生三子;(木壁、木玨、木珳)。  
第五十四代孫
 端木壁、端木玨、端木珳:《端木玨字雙玉,好學多才,瑰偉倜儻,不拘細行,濟貧扶危,時人稱為博濟翁。生一子;木本》。
第五十五代孫  端木本:生一子;(木貞)。

第五十六代孫  端木貞:生一子;(木存德)。
第五十七代孫  端木存德:元朝文宗時,仕尉氏縣儒學教諭留尉氏(河南開封)。生一子;(木郎)。
第五十八代孫  端木郎:隨父任留尉氏。生一子;(木歆)。
第五十九代孫  端木歆:生二子;(木垣、木階)。
第六十代孫  端木垣、端木階:《木垣、生二子;木賁、木資》。階生子端木成遷於鄆城。
第六十一代孫  端木賁、端木資:《木賁、生一子;木甘棠》。
第六十二代孫
 端木甘堂:生一子;(木傑)。
第六十三代孫  端木傑:生一子;(木大猷)。

第六十四代孫  端木大猷:生一子;(木鑄)。
第六十五代孫
 端木鑄,鑄字宜範:精歧黃,為時名醫,壽百有五。生一子;(木正)。
第六十六代孫  端木正: 好學博古,精於醫,萬曆間因歲寇亂,避亂寄居濟寧,衍聖公見其宗譜,知為子貢嫡裔,使主子貢廬墓堂奉祀生。生三子; 木尚儒、木尚賢、木尚義。

第六十七代孫  端木尚儒、端木尚賢、端木尚義:《木尚儒、生一子; 木文獻》。
第六十八代孫  端木文獻 字叔尼:清順治三年,山東提學房宗師查驗宗譜准給衣頂奉祠生員入濟甯州儒學。生一子;(木秀)。
第六十九代孫  端木秀 字子實:濟寧州儒學奉祠生。生四子;(木益、木晉、木觀、木謙)。
第七十代孫   端木益、端木晉、端木觀、端木謙:《端木益為濟寧州儒學奉祠生,生三子;木派 、木澧、木漣》。   端木謙字吉六,號霽青。康熙三十八年南巡,端木謙有幸迎駕覲見。受封為世裔翰林院五經博士。具呈大名府,回浚修理廟宇栽樹。康熙西巡迴京,在宜溝鎮祖廟啟奏乞求禦書匾字,上允其奏,禦筆親書《賢哲遺庥》四大字。
第七十一代孫
 端木派 字潢來、端木澧、端木漣:《端木派,雍正四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生一子;木本盛》。
第七十二代孫  
端木本盛  字青萬:乾隆十七年承襲  乾隆五十年恩監  嘉慶三年恩主薄。生一子;(木元慶、木元榮、木元錦)。
第七十三代孫
 端木元慶、端木元榮、端木元錦:《次子木元榮,生五子;(木毓振、木毓桂、木毓成、木毓寅、木毓魁、木毓麟)》。
第七十四代孫  端木毓振  端木毓桂、端木毓成、端木毓寅、端木毓魁、端木毓麟:端木毓振字洪聲  嘉慶六年承襲,生一子;(木傳詩)。(始用孔氏輩字)。

第七十五代孫  端木傳詩: 生一子;木繼敏。
第七十六代孫  端木繼敏: 生二子;(木廣恕、木廣仁)。
第七十七代孫  端木廣恕、端木廣仁:(木廣恕、生二子;木昭琛 、木昭璠)。
第七十八代孫  端木昭琛    端木昭璠:(木昭琛承襲民國改為奉祀員。生二子;(木憲楷、 端木憲樞)。端木昭璠字奐若,地方知名人士。
第七十九代孫  端木憲楷    端木憲樞:(木憲楷字蔭儂承襲奉祀員,經營印刷業,一九五二年由浚縣城西門裏路南舊址遷於滑縣道口鎮。生二子;木慶騏  木慶驃)。
第八十代孫   端木慶騏
 端木慶驃:(木慶騏承襲奉祀事。生二子;木繁君  木繁政)。
第八十一代孫  
端木繁君  端木繁政:(木繁君生二子;木祥波  木祥春)
第八十二代孫  端木祥波
  端木祥春:
   
三、浚縣子貢故里  

(一)古黎陽端木世家 子貢後裔子孫至端木祥波供八十二代。據端木氏大宗系家譜錄入供各地《端木氏》宗親閱示。
    (二)字輩詩:又稱排行、派語等。字輩命名是我國重要的一種取名方式。不僅是我國姓名文化中重要內容,而且用來探本溯源、尋根問祖。

古今使用字輩譜的家族和姓氏十分普遍。一些影響較大的家族或家族中出過名人的家族所使用的字輩譜也就其家族聲譽而廣泛傳播。

山東曲阜孔子家族的孔姓字輩詩五十字:

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

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

孔子的後裔按此字輩譜起名,孟子、曾子、顏回和《端木子貢》的後裔也使用這個字輩譜。只要看到《聖裔》後代姓名中間的字,便可知他們輩份,這在華夏眾多姓氏中,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從帖子裏看到家族的輩份  

(三)、北方宗派字行輩份

(五六至六十世)           希言公彥承,

(六十一至六十五世)       宏聞貞尚衍。

(六十六至七十世)         興毓傳繼廣,

(七十一至七十五世)       昭憲慶繁祥。

(七十六至八十世)         令德維垂佑,

(八十一至八十五世)       欽紹念顯揚。

(八十六至九十世)         建道敦安定,

(九十一至九十五世)       懋修肇益常。

(九十六至一佰世)         裕文煥景瑞,

(一佰零一至一佰零五世)   永錫世緒昌。
按照這個輩份,《維》是七十八世,而家譜實際是八十六世,我們現在怎麼和孔、孟、曾家族排輩份呢?

 

 

 

 

 

 

 

 

第十七章  雲南沐英家族世系

第五十代世孫系例

一、端木整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端木高: 宋征宗政和五年,都水使孟昌岺至浚州,鑿大伾三山兩河,建天成聖功二橋,高請修子貢專祠,允之,建祠浮山,又捐給祭田二佰畝,使高掌管以供祀事。生二子,(端木杉、端木曾)。端木曾遷江南太平府,(今安徽當塗縣)

第五十一代世孫系例

一、端木高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端木杉:生一子,(木法祖)。

(二)端木曾:生二子,(木超、木重)。

第五十二代世孫系例

一、端木曾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端沐超:娶妻顧氏, 有一子:(沐英)(二)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生於(戊辰年)一三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濠州鐘離生長人長(今安徽鳳陽),漢族,明朝開國皇帝。

二十五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龍鳳七年(一三六一年)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于南京稱帝,國號明,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國的統治,恢復了漢族國家,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在位期間努力恢復生產、整治貪官。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卒於一三九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告終,享年七十歲,葬于南京明孝陵。

娶妻馬氏: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生於西元一三三二年,比朱元璋小四歲,安徽宿州人,卒於一三八二年,壽五十歲。葬于南京明孝陵與太祖朱元璋同墓。 生五子、(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

第五十三代世孫系例

一、沐超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英:原名周舍、字朱文英,。生於一三四四年在安微鳳陽定遠生長人氏,漢族,明初重要將領。封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鎮滇黔十一年,一三九二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病逝雲南,享四十八歲,追封黔寜王,諡昭靖,侑享太廟。太祖朱璋賜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子孫皆葬於此。

娶妻馮、續、耿氏。有五子、四女。(男:沐春、沐晟、沐昂、沐昶、沐昕)

二、太祖朱元璋後裔之子

(一)朱標:懿文太子 生於一三五五年

(二)朱樉:秦湣王   生於一三五六年

(三)朱棡:晉恭王   生於一三五八年

(四)朱棣:燕恭王   明成祖 生於一三六0

(五)朱橚:周定王   生於一三六一年

第五十四代世孫系例

一、黔甯王沐英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春:生於一三六三年。初授後軍都督府僉事。襲西平侯,諡惠襄,爵位七年,卒於一三九八年九月,鎭雲南卒,享年三十五歲,墓葬不明。不詳、等考

(二)沐晟:生於一三六八年,安徽定遠人氏。原授驃騎將軍,流官都督僉事,後升流官左都督。嗣平西侯。因討交址、拜征夷左副將軍。因平交址功,加封顯忠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黔國公。食祿三千石。子孫世襲誥劵,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永樂廿二年加太傅,有誥。一三九八年爵位,鎮滇 四十一年。卒於一四三九年三月十九日在雲南告終,享年七十二,追封定遠忠敬王。墓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

有二子:(沐斌、沐儀)*

(三)沐昂:生於一三七九年 安徽定遠人氏。初府軍左衛指揮僉事,擢升都指揮同知,領雲南都司。累遷至右都督。正統四年佩將印,討麓川,因救護不及,貶秩二級。正統六年主饋運有功,複識如故。景泰中贈定邊伯諡武襄。一四三九年代鎮六年,卒於一四四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雲南告終,享年六十七歲。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有三子:(沐僖、沐俊、沐佐)*

(四)沐昶: 早夭。

(五)沐昕:生於一三八六年明朝附馬,卒於一四五三年四月五日在南京告終,享年六十七歲。夫人常平公主,永樂六年(一四0八年)三月九日卒時二十三歲,有孫:(沐琚)。

第五十五代世孫系例

一、定遠王沐晟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斌  字文輝: 諡榮康一三九六年,安徽定遠人氏。 正統五年至景泰元年十月(一四四0)爵位十一年。卒於一四五0年十月五日在雲南告終,享年五十四歲,南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有二子:(沐玘、沐琮)*

(二)沐儀:無嗣。不詳、等考

二、黔國公沐昂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僖:一四四六年五月前後卒,南京任職。有四子:(沐璘、沐瓛、沐瓚、沐琬)

(二)沐俊:無嗣。不詳、等考

(三)沐佐:無嗣。不詳、等考

第五十六代世孫系例

一、黔國公沐斌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玘:無嗣。不詳、等考

(二)沐琮:生於一四四九年,安徽定遠人氏。諡武僖,成化元年八月至弘治九年九月 (一四六五)爵位三十二年,卒於一四九六年九月十七日在雲南告終,享年四十七歲,墓葬于南京江觀音山(將軍山),夫人王氏。

二、黔國公沐僖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璘:一四三0至一四五八年六月九日卒,二十八歲?。

(二)沐瓛:無嗣。不詳、等考

(三)沐瓚:生於一四三八年,南京任職,沐琮鎮守雲南時以沐瓚為副總兵*卒於一四八一年四月二十九日,享年四十三歲,墓亦在將軍山。有四子(沐誠、沐謙、沐詳、沐諫)。

(四)沐琬: 有二子:(沐詢、沐諒)。

三、沐昕祖公始祖後裔之孫

(一)沐琚:一四九三年二月卒, 南京國子監生。

第五十七代世孫系例

一、沐瓚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誠:生於一四五六年,在南京任職。卒於一四八二年九月六日告終,享年二十六歲。有一子:(沐昆)

(二)沐謙:無嗣。不詳、等考

(三)沐詳:三十二歲卒。有二子:(沐崧、沐嶽)。

(四)沐諫:無嗣。不詳、等考

二、沐琬始祖公後裔之子

(一)沐詢:無嗣。不詳、等考

(二)沐諒:無嗣。不詳、等考

第五十八代世孫系例

三、沐誠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昆:字元中,生於一四八一年安徽定遠人氏,諡莊襄,弘治十年十月至正德十四年六月 (一四九七)爵位二十三年,卒於一五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享年三十八歲。墓不明。有一子(沐紹勳)

四、沐詳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崧:無嗣。不詳、等考

(二)沐嶽:曾南京任職,無嗣。不詳、等考

第五十九代世孫系例

一、黔國公沐昆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紹勳: 安徽定遠人氏,諡敏靖正德十六年二月至嘉靖十五年 (一五二一)爵位十六年。卒於一五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告終*  葬于雲南。夫人李氏,無子。妾賀氏生二子:(沐朝輔、沐朝弼)。

第六十代世孫系例

一、黔國公沐紹勳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朝輔:安徽定遠人氏,諡恭僖,嘉靖十五年十二月至二十六年六月 (一五三六),爵位十二年。卒於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一日(一五四七)告終。*墓葬 不明,有三子(沐融、沐鞏,沐庶)

(二)沐朝弼: 安徽定遠 ,削爵,嘉靖三十三年三月(一五五四)爵位十七年。劾奏、(殘忍無親等罪)被發于南京為民。卒於隆慶四年(一五七0)告終。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有六子:(沐昌祚、沐昌禩、沐昌禎、沐昌祥、沐昌祖、沐昌禞)。

(三)沐朝功:字在《皇明功臣封爵考》卷四《黔國公》出現,何人子,具體輩份不明,待考。

第六十一代世孫系例

一、黔國公沐朝輔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融:安徽定遠 ,嘉靖二十六年閏九月(一五四七)爵位三年。卒於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告終。墓葬 不明。

二)沐鞏:安徽定遠 ,嘉靖二十八年十月襲 (一五四九)祠爵位五年。卒於一六五四年告終。墓葬 不明

(三)沐庶:不詳

二、黔國公沐朝弼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昌祚:十四、沐昌祚:生於一五五四,安徽鳳陽定遠人 ,隆慶五年二月至萬曆二十三年八月 (一五七一至一五九五)爵位二十五年。後萬曆三十七年(一六0九)又嗣爵十七年。初以都督僉事總兵官鎮守,久之嗣公爵。卒於天啟五年(一六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在雲南告終,享歲七十歲*墓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妻宋氏,生一子:(沐睿)。

(二)沐昌禩:不詳、等考

(三)沐昌禎:不詳、等考

() 沐昌祥  不詳、等考

() 沐昌祖:不詳、等考

() 沐昌禞:不詳、等考

其他五兄弟空白,無記載。

三、 沐昕祖公始祖後裔第九、十代世孫

(一)沐紹童:萬曆三十年(一六0-二年)八月,蔭各已亡公主子孫進入國子監讀書的名單中出現,疑是沐昕與常甯公主的後代。(從年份上看,應是第九、十代的成員)

第六十二代世孫系例

一、黔國公沐昌祚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睿:安徽定遠,削爵,萬曆二十三年八月(一五九五)爵位十五年*其父沐昌祚疏奏武、尋失事狀,並劾其子沐睿、陳用賓之罪。明廷大治雲南失事官員,分別擬罪,一六0九年二月,沐睿下獄,逮死獄中。卒於萬曆三十七年(一六0九年九月十九日在獄中告終。葬于南京江寧觀音山(將軍山),

有一子:(沐啟元)。

第六十三代世孫系例

一、黔國公沐睿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啟元:安徽定遠人氏。削爵,天啟五年三月(一六二五)爵位四年。卒于崇禎元年六月(一六二八)暴死告終。墓葬 不明

,妻陳氏,有三子:(沐天波、沐天澤、沐天潤)。

第六十四代世孫系例

一、黔國公沐啟元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天波:字星海:生於一六一八年,安徽定遠人氏 。崇禛元年十二月甲辰襲黔國公。崇禛七年八月甲寅加太子太保。爵位三十四年*卒於永曆十五年七月十九日(一六六一)保主於難卒緬甸,死於國事*享年四十三歲,收葬不明*娶妻焦氏和夏氏,生三子、二女:(沐忠顯、沐忠罕、沐忠亮),

(二)沐天澤:不詳、等考

(三)沐天潤:不詳、等考

第六十五代世孫系例

一、黔國公沐天波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忠顯:六五九年九月卒,被吳三桂俘殺。娶妻陳氏:不詳、等考。

(二)沐忠罕 字劍升:清軍入滇,天波三子,二先卒,惟忠罕在石屏,從婦翁龍世榮出降。是年四月,有梅道人與張琦、尹士鑣等謀興複,假忠罕書與寧州祿昌賢,事發,琦等死,辭連忠罕,謂其妻龍氏曰:吾且履不測,汝妊數月,脫生子,可無絕先人後。令內官滕九德、僕白君愛護龍氏,進香東嶽,浮舟至昆陽州。忠罕逮入燕,以侍婢夏蓮為龍氏;龍氏走匿新興、藤飛熊兄弟家所產生一子,(名神保)

康熙四年乙巳年三月(一六六五),新興土酋王耀祖等為亂,聞神保在,作檄移諸蠻,迎龍氏母子入山,期事成立為主,戰不利,遷之法沖白乃家,又令白君愛匿神保于滕氏。墓葬不明。娶妻龍氏:生一子*(神保 字華*

(三)沐忠亮:一六六一年七月被子緬甸兵俘後,絕食而亡。郭氏,不詳、等考

第六十六代世孫系例

一、沐忠罕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神保 字沐華:生於一六六一年八月或十二月生長人氏。被清廷追捕 隨母龍氏祖母遷之法沖白乃家,改名換姓,將沐改穆、名叫穆華、康熙二十年平息吳三桂後,遷到鎮雄上街。娶妻簫氏:墓葬鎮雄二道溝與華公祖同墓。生二子:(懷道、朝仁)*

第六十七代世孫系例

一、沐華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懷道:生於鎮雄上街*清康熙時*豐功偉績*立下漢馬功勞*敕封五略將軍*

娶妻:文氏清康熙時封誥命夫人*墓葬于鎮雄烏峰山腳*生二子:(椿芳、桂芳)*

(二)沐朝仁:生於鎮雄上街*清康熙時任侍郎之職*墓葬於鎮雄烏峰山腳*娶妻吳氏*

生一子(進德)

第六十八代世孫系例

一、沐懷道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椿芳:生於鎮雄上街*娶妻郭氏*

與祖公墓葬鎮雄城西以那坪* 生子:不詳*等考*

(二)沐桂芳: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劉氏*與祖公墓葬鎮雄烏峰山腳*生一子:(登高)*二、沐朝仁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進德:生於鎮雄上街*乾隆四年為吏部天官*歸葬於京師*

娶妻郭氏*墓葬鎮雄烏峰山腳*生二子:(登翰、登雲)*

第六十九代世孫系例

一、沐桂芳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登高:生於鎮雄上街*娶妻陳氏*墓葬於鎮雄芒部*生四子:(升榮、升衢、升衛、升志)*

二、沐進德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登翰:生於鎮雄上街*娶妻魯氏*墓葬於鎮雄烏峰山腳*生二子:(繼明、繼賢)*

(二)沐登雲:生於鎮雄上街*亁隆二十三年為翰林之職*娶妻陳氏*與祖公墓葬於鎮雄烏峰山腳*生一子:(升翁)*

第七十代世孫系例

一、登高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升榮: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廖氏*墓葬鎮雄城西二等坡*生一子:(文錦)*

(二)沐升衢:生於鎮雄上街*娶妻顏氏*墓葬果裸林口*生三子:(文儀、文翰、文成)*

(三)沐升衛:生於鎮雄上街*娶妻顏氏*與祖公同墓葬於鎮雄烏峰山腳小河申家院子*生五子:(文玉、文龍、文鳳、文成、文魁)*

(四)沐升志:生於鎮雄上街*墓葬不詳*生一子:(文彬)*此支後遷移四川珙縣王家鄉魚田村*

二、登翰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繼明:生於鎮雄上街*娶妻邵氏*墓葬鎮雄柳林郭家河獅子山*生一子:(文紳)此支遷柳林郭河*

(二)沐繼賢:生於鎮雄上街*娶妻胡氏*墓葬鎮雄柳林郭家河獅子山*生一子:(文甲)*此支遷柳林郭河*

三、沐登雲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升翁: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吉氏*墓葬不詳*生一子:(文德)此支等考*

第七十一代世孫系例

一、沐升榮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文錦:清代任武秀才之職*娶妻吳氏*墓葬彝良縣落旺鄉中村宋家灣*生一子:(慶元)此支遷彝良縣落旺鄉中村宋家灣*

二、沐升衢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文儀:娶妻徐氏*墓葬鎮雄烏峰山腳*生一子:(幹元)*此支後遷母享隴東*

(二)沐文翰:娶妻楊氏*墓葬鎮雄烏峰後小河*生一子*(坤元)此支後遷母享隴東*

(三)沐文成:娶妻吉氏*墓葬不詳*生一子:(恒元)此支後遷母享隴東*

三、沐升衛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文玉: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宋氏和左氏*宋氏與祖公墓葬鎮雄松林灣柏楊坡*左氏*墓葬銀屏*宋氏生(一元、俊元、)*左氏包胎出嫁楊家生(倫元)從楊姓*宋氏和左氏共生三子:(一元、俊元、倫元)

(二)沐文龍: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吳氏*與祖公墓葬鎮雄烏峰山腳*生二子:(興元、華元)*

(三)沐文鳳: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吳氏與祖公墓葬鎮雄烏峰山腳*生二子:(林元、金元)

(四)沐文成: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吉氏*墓葬鎮雄烏峰山腳小河申家院(碑文尚存)*生二子:(贊元、勳元)*

(五)沐文魁:生於鎮雄上街*娶妻成氏*遷柳林*與祖公墓葬郭家河獅子山*生二子:(泰元、明元)*

四、沐升志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文彬:娶妻周氏*墓葬不詳*生一子:(太元)遷四川珙縣一支*

五、沐繼明祖公始祖後裔辶子

(一)沐文紳:生於鎮雄上街*娶妻楊氏*遷柳林*墓葬郭家河獅子山*生一子:(仕元)*六、沐繼賢祖公始祖後裔辶子

(一)沐文甲: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吳氏*墓葬不詳*生四子:(仕榮、仕華、仕位、仕英)*遷柳林一支*

七、沐升翁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文德:遷牛場*此支等考*

第七十二代世孫系例

一、沐文錦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遷彝良落旺宋家溝一支*

一)沐慶元:清朝道光時任狀元之職*娶妻詹氏*生二子:(瓊翕、宣翕)

二、沐文儀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幹元:娶妻徐氏*墓葬於鎮雄城外油榨街*生二子(純、祥)*

三、沐文翰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坤元:娶妻周氏*墓葬于果裸林口*生三子:(師、楠、絛)此支遷母享隴東*

四、沐文成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恒元:娶妻魏氏*墓葬於城北官滿道*生三子:(凋、忠、容)*

五、沐文玉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一元:生於鎮雄上街*清道光時為吏部天官*娶妻洪氏*與祖公墓葬于松林灣柏楊坡(金鐘撲地之型*辛山乙向)*生三子:(全、熙、雍)*

(二)沐俊元:生於鎮雄上街*娶妻李氏*遷松林灣*後遷柳林*與祖公墓葬于柳林借迷*生三子:(洪、訓、啟)*

(三)楊倫元:娶妻向氏*文玉祖公仙逝後*左氏祖母包胎到楊家生倫元*從楊姓*所生子仍用穆姓字輩序*到第七代還宗*生五子:(琮、玖、容、琪、雨)*

六、沐文龍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興元:娶妻柳氏*墓葬不詳*生二子:(輝、松*不詳*等考*

(二)沐華元:娶妻岳氏*墓葬不詳*生二子:(忠、聰)**不詳*等考*

七、沐文鳳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林元:娶妻李氏*墓葬不詳*生二子:(超、宗)*不詳*等考*

(二)林金元:娶妻尤氏*墓葬不詳*生二子:(寬、洪)*不詳*等考*

八、沐文成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贊元: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吉氏*墓葬不詳*生三子:(韜、思、岑)*

(二)沐勳元:生於鎮雄上街*娶妻王氏*墓葬不詳*生三子:(印、山、鈴)*不詳*等考*

九、沐文魁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泰元:生於鎮雄上街*娶妻武氏*遷柳林*後遷畢節濫泥溝*墓葬不詳*生二子:(順、弦)*不詳*等考*

(二)沐明元: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劉氏*遷松林灣*墓葬烏峰山腳*生二子:(剛、江)*遷母享*

十、沐文彬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太元:娶妻向氏、周氏*墓葬不詳*生三子:(純、倫、維)純祖家遷四川珙縣王家鄉魚田*倫祖和維祖家遷四川瀘洲*

十一、沐文紳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仕元:娶妻楊氏*墓葬不詳*生三子:(崗、清、時、風)*此支後遷移不詳*見等考*

十二、沐文甲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仕榮:娶妻胡氏*墓葬不詳*生二子:(賢生、席生)*此支後遷移不詳*見等考*

(二)沐仕華:娶妻劉氏*墓葬不詳*生二子:(羽、皋)*此支後遷移不詳*見等考*

(三)沐仕位:娶妻王氏*墓葬不詳*生三子:(瑞、翰、鳳)*此支後遷移不詳*見等考*

(四)沐仕英:娶妻胡氏*墓葬不詳*生三子:(周、包、佩)*此支後遷移不詳*見等考*第七十三代世孫系例

一、沐慶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瓊翕:遷彝良縣洛旺鄉中廠村*娶妻張氏*墓葬不詳*生二子:(齊聰、齊英)*

(二)沐宣翕:遷彝良縣洛旺鄉中廠村*娶妻錢氏*墓葬不詳*生一子:(齊珍)*

二、沐幹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純:娶妻魏氏*墓葬城西大木橋*生一子:(齊茂)*此支後遷母享隴東

(二)沐祥:娶妻左氏*祖公墓葬果裸林口*祖母墓葬城外駐廟後*生一子:(齊連)*此支後遷母享隴東*

三、沐坤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師:墓葬母享隴東灣*此支不詳*等考*

(二)沐楠:娶妻何氏*墓葬官水井*生二子:(齊明、齊寬)*

(三)沐絛:娶妻吳氏*墓葬不詳*生一子:(齊萬)*

四、沐恒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凋:娶妻汪氏*墓葬不詳*生一子:(齊形)*

(二)沐忠:娶妻王氏*墓葬不詳*生二子:(齊代、齊倫)*

(三)沐容:*墓葬不詳*等考*

五、沐一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全:生於鎮雄上街娶妻鄧氏*祖公墓葬松林灣柏楊坡*祖母墓葬烏峰山腳*生四子:(齊賢、齊盛、齊富、齊貴字齊山)*

(二)沐熙: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宋氏*遷松林灣*祖公墓葬松林灣柏楊坡(辛山乙向)*祖母墓葬烏峰山腳*生三子:(齊超、齊斌、齊漢)*

(三)沐雍: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吳氏*遷松林灣煤炭坑*祖公墓葬松林灣柏楊坡(辛山乙向)*祖母墓葬烏峰山腳*生四子:(齊仁、齊義、齊禮、齊智)*

六、沐俊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洪:生於鎮雄柳林*娶妻郎氏*遷沷機*宋家溝*關門山等地*祖公墓葬潑機筲箕河(壬山丙向)*生四子:(齊仲、齊鳳、齊林、齊雲)*

(二)沐訓:生於鎮雄柳林*娶妻高氏*遷沷機李官營*後遷貴州畢節野角上嘎歹祖公墓葬潑機馬長坡筲箕河*生一子:(齊貴)*

(三)沐啟:生於鎮雄柳林*娶妻郎氏*祖公墓葬馬蹄岩*生五子:(齊政、齊春、齊寬、齊青、齊睿)*

七、沐倫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楊琮:不詳*等考*

(二)楊玫:不詳*等考*

三)楊容:娶妻方氏*生三子:(齊禮、齊福、齊華)*

(四)楊琪:不詳*等考*不詳*等考*

八、沐興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五)楊雨:

(一)沐輝:不詳*等考*

(二)沐松:不詳*等考*

九、沐華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忠:不詳*等考*

(二)沐聰:不詳*等考*

十、沐林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超:不詳*等考*

(二)沐宗:不詳*等考*

十一、沐金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寬:不詳*等考*

(二)沐洪:不詳*等考*

十二、沐泰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順:不詳*等考*

(二)沐弦:不詳*等考*

十三、沐明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剛、字海:生於鎮雄上街*娶妻李氏*遷松林灣*後遷母享*不詳*等考*

(二)沐江: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孟氏*遷松林灣*後遷母享*生一子:(齊培)*

十四、沐贊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韜:生於鎮雄上街*不詳*等考*

(二)沐思: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吳、余氏*生五子:(萬春、齊青、齊宣、齊瑞、齊魁)*

十五、沐勳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印:生於鎮雄上街*不詳*等考*

(二)沐山:生於鎮雄上街*不詳*等考*

(三)沐鈴:生於鎮雄上街*不詳*等考*

十六、沐太元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純:娶妻魯氏*生三子:(齊禮、齊賢、齊友)*此支後遷四川珙縣王家鄉魚田村*

(二)沐倫:娶妻梨氏*生六子:(齊仁、齊義、齊恒、齊盛、齊成、齊明)此支後遷丨四川瀘洲*

(三)沐維:娶妻乂氏*生一子:(齊升)此支四川滬洲*

第七十四代世孫系例

一、沐全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齊賢:生於鎮雄上街*娶妻聶氏*同墓葬二到溝*(寅山申向)迄今碑序尚存*生一子:(應徵)*

(二)沐齊盛、字齊連: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張氏*墓葬不詳*生一子:(應和)*

(三)沐齊富:生於鎮雄上街*娶妻周、張氏*遷於黔複*後遷雨河白屋坡*同墓葬於茨菇蕩*生二子:(自修、自新)*

(四)沐齊貴、字齊山:生於鎮雄上街*遷四川筠連縣*不詳等考:

二、沐熙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齊超:生於鎮雄上街*娶妻譚氏*生二子:(應璋、應宇)*

(二)沐齊斌:清末任銀屏團*墓葬銀屏*生二子:(應聲)*

(三)沐齊漢:生四子:(應光、應玉、應華、應發)*

三、沐雍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齊仁:生於乙卯年七月二十七日亥時松林灣煤炭坑生長*卒于辛酉年四月二十一日子時在鎮雄安爾鄉掃戛丫口身故*享年六十七歲*娶妻高氏*生於乙卯年四月二十六日子時在撻猓溝生長*卒於丙寅年五月二十一日午時在以紮溝扭戛丫口身故*享年七十二歲*生三子:(家振、家相、家泰)*

(二)沐齊義:生於松林灣煤炭坑店子上*娶妻陳氏*遷大灣洛甸河*生一子:(家修)*

(三)沐齊禮:生於松林灣煤炭坑*娶妻鄧氏*遷下營*墓葬住戛王家院子鄧家營盤*三子:(家釗、家德、家祥)*

(四)沐齊智:生於松林灣煤炭坑*娶妻向氏*遷下營*後遷王家老坡*同墓葬王老坡大地坪子(乙山辛向)*生二子:(家俊、家興)*

四、沐洪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齊仲:娶妻高氏*不詳等考*

(二)沐齊鳳:娶妻李氏*不詳等考*

(三)沐齊林:生於戊午年五月初三日在沷機筲箕河生長*卒於甲午年九月在得龍身故*娶妻李氏*生於癸醜年五月二十一日酉時在關畢鎮西發泥岔溝生長*卒於癸酉年冬月二十八日亥時在沷機得來龍身故*享年八十二歲*墓葬潑機得來龍(燕子含泥之型庚山丙向)生四子:(家榮、發春、家瑤、家珍)*

(四)沐齊雲:娶妻高氏*墓葬鎮雄奢姑*生四子:(家順、家貴、家發、家謠)*

五、沐訓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齊貴:娶妻高氏*墓葬不詳*生一子:(應發)*

六、沐啟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齊政:生於柳林*娶妻鄧氏*墓葬馬蹄岩塘邊(壬山丙向)*生一子:(家光)*

(二)沐齊春:生於柳林*不詳*等考*

(三)沐齊寬:生於柳林*不詳*等考*

(四)沐齊青:生於柳林*不詳*等考*

(五)沐齊睿:生於柳林*不詳*等考*

七、楊容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楊齊禮:娶妻王氏*不詳*等考*

(二)楊齊福:娶妻付氏*生二子:(應魁、應朋)

(三)楊齊華:娶妻葉氏*不詳*等考*

八、沐江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齊培:生於毫都*娶妻袁氏*墓葬三家寨*生一子:(家榜)*

九、沐思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齊瑞:娶妻羅氏*生一子:(家成)*

(二)沐齊魁: *娶妻成氏*生四子:(開華、開先 字家興、開銀、開和)*

第七十五代世孫系例

一、沐齊林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家榮:生於癸已年*娶妻鄧氏*墓葬得來龍*   不詳等考*

(二)沐發春:卒於得來龍*不詳等考*

(三)沐家瑤:生於戊子年九月二十一日酉時在得來龍生長人氏*卒戊戍年臘月三十日在得來龍身故*享年七十一歲*

娶妻郎氏*生於乙亥年三月三十日酉時在得來龍生長人氏*卒辛酉年十二月十八日酉時在伐木窩溝雙碉子身故*享年三十七歲*生一子:(治松)*

(四)沐家珍:生於辛卯年七月初四日在得來龍生長人氏*娶妻郎氏*生於丁亥年在鎮雄苗寨生長*在沷機筲箕河身故*生二子:(玉龍、友龍)*

二、沐齊雲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家順:娶妻吳氏*墓葬奢姑*  生二子:(春、治臣)*

(二)沐家貴:遷遠*不詳*等考*

(二)沐家發:遷遠*不詳*等考*

(三)沐家謠:遷遠*不詳*等考

三、沐齊貴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應發:生於壬申年九月十三日午時在芒部生長*娶妻劉氏:生於戊午年冬月二十日子時在鎮雄萬佛寺生長*墓葬沷機李官營*後遷畢節水箐羅家溝與祖公同所*生二子:(萬順、萬銀)*

四、沐齊政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家光、字老門:生於柳林*娶妻常氏*墓葬馬蹄岩塘邊(壬山丙向)*  生二子:(治安、治周)*

第七十六代世孫系例

一、沐應發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萬順:生於鎮雄芒部*娶妻王氏*墓葬畢節野角海子壩*  不詳等考*

二)沐萬銀:生於鎮雄芒部*娶妻楊氏*墓葬畢節水箐羅家溝*生五子:(國和、國榮、國富、國清、國斌)*

第七十七代世孫系例

一、沐萬銀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國和:生於畢節英官屯*墓葬水箐羅家溝*娶妻蘭氏:墓葬青場毛窩塘*生二子:(毛麼、滿麼)*

(二)沐國榮:生於畢節英官屯*娶妻劉氏:生於畢節英官屯*墓葬不詳*生二子:(柒二、玖麼)*

(三)沐國富:生於丙子年十月十四日戍時在畢節馬家屯龍車坡生長*卒於丙子年十月二十四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享年六十一歲*

娶妻趙氏:生於辛巳年三月初八日午時在畢節水箐抹奢供生長*卒于辛亥年正月十二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同墓葬于畢節水箐黃連寨*生六子:(成周、數成、成枝、成發、成順、成貴)*

(四)沐國清:生於畢節青場馬家屯生長*娶妻張氏:生於水箐丫口*在野角上戛身故*同墓葬於大麻塘老林窩窩*生一子:(成忠)*

(五)沐國斌:生於癸未年十月二十七日子時畢節青場馬家屯生長*卒於已亥年九月十五日亥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身故*

娶妻姚氏:生於戊子年九月初一日子時在鎮雄柳林生長*卒於癸酉年四二十二日亥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同墓葬於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生六子:(忠成、樹賢、仲成、成芳、成宣、成光)*

第七十八代世孫系例

一、沐國和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毛麼:生於畢節黃泥沖涼水溝*不詳*等考*

(二)沐滿麼:生於畢節黃泥沖涼水溝*墓葬原址*娶妻劉氏*墓葬黃泥沖半邊街*生一子:(榮友)*

二、沐國榮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柒二:生於畢節野角海子壩生長*墓葬畢節青場徐家屯*娶妻鄧氏:不詳*等考*

(二)沐玖麼:生於畢節野角海子壩生長*墓葬畢節青場徐家屯*娶妻吳氏:生一子:(榮昌)*

三、沐國富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成周:生於庚子年四月十一日寅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於癸酉年三月初四日*享年九十三歲*墓葬奢戛屋基*娶妻趙氏:生於丁酉年四月二十三日戍時在水箐水塘邊生長*卒於丁卯年正月初三日戍時*享年三十二歲*墓葬奢戛屋基*再娶許氏:生於庚戍年正月二十一日巳時在青松裸那溝生長*卒於甲子年五月二十九日子時*享年七十三歲*墓葬奢戛屋基*生三子:(天全、榮亮、榮啟)

(二)沐數成:生於壬寅年八月初十日寅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于壬申年四月初一日申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墓葬畢節水箐黃連寨*娶妻 氏:生一子:(榮澤)*

(三)沐成枝:生於甲辰年十月十二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於庚戌年正月初十日申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歹身故*享年六十六歲*墓葬畢節野角坪子上魚塘*

娶妻張 氏:生於壬子年八月二十五日卯時在野角坡背後生長*生五子:(榮書、榮昌、榮俊、榮祥、榮仲)*

(四)沐成順:生於辛亥年正月初五日亥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於己卯年二月初三日辰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歹身故*享年八十六歲*墓葬畢節野角坪子上魚塘*

娶妻郜 氏:生於乙卯年冬月初八日卯時在野角大水溝生長*卒於甲戍年十月十九日醜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歹身故*享年八十歲*墓葬下戛歹背後老包*生三子:(榮先、榮輝、榮信)*

(五)沐成貴:生於甲子年八月二十七日未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於丙辰年九月二十五日子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享年五十三歲*墓葬畢節水箐黃連寨*娶妻周 氏:生於甲子年正月二十三日午時在野角完寶山生長*生三子:(榮慶、榮華、榮軍)*四、沐國清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成忠:生於癸醜年   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娶吳氏:生於辛亥年臘月二十一日吉時在野角白石岩生長*墓葬不詳*     生一子:(榮品)*

五、沐國斌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忠成:生於已酉年二月初一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於壬戍年九月二十日醜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歹龍潭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

娶妻黃氏:生於癸醜年六月初十日巳時在野角犀牛角生長*卒於癸醜年   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歹龍潭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生三子:(榮寬、榮獻、榮儀)*

(二)沐樹賢:生於年不詳*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於兵營之中*墓葬不詳*娶妻徐氏:生  * 女巧鳳

三)沐仲成:生癸醜年七月初七日亥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於 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

娶妻王氏:生於已未年九月二十一日戍時在畢節水箐王家寨生長*卒於    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龍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生一子:(榮舉)*

(四)沐成芳:生辛酉年五月初一日寅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於  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

娶妻吳氏:生於   時在畢節青場高埂生長*卒於   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生二子:(書貴、書順)*

(五)沐成宣:生癸亥年三月十四日午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于辛醜年臘月二十八日吉時在畢節水箐落水洞雙樹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大麻塘岩窉窩*

娶妻徐氏:生於戊辰年九月初七日亥時在畢節水箐河頭上生長*卒於  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海子壩丁家灣*生一子:(榮禮)*

(六)沐成光:生于中华民国(一九二八)戊辰年六月初二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卒于大中华共和国(二0一一)辛卯年正月初八日辰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身故*享年八十三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龍譚古慶老林*

娶妻燕金文氏:生於丁醜年五月初三日辰時在畢節黃坭古老麻塘生長*卒於 

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歹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龍譚古慶老林*生六子:(天寶、榮正、榮玉、榮平、榮霆、榮坤)*

第七十九代世孫系例

一、沐滿麼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榮友:生於丁酉年在畢節野角黃坭沖半邊街生長*娶妻鐘氏:生於在畢節野角華廠*生一子:(華國)*

二、沐玖麼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 沐榮昌:生於在畢節青場徐家屯*等考*

三、沐成周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天全:生於庚申年臘月二十日吉時在畢節野角上戛歹生長*

娶妻劉氏:生於壬戍年正月十五日吉時在畢節水箐石丫口*卒於已巳年六月初二日吉時在畢節野角青杠坡身故*享年  *墓葬畢節野角下戛青杠坡火石灣*生二子:(華明、華獻)*

(二)沐榮亮:生於辛巳年二月初五日亥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麻唐生長*

娶妻吳氏:生於癸未年正月十三日子時在畢節水箐吉子地生長*生二子:(華敏、華洪)*

(三)沐榮啟:生於丙戍年八月初三日子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麻唐生長*

娶妻劉氏:生於庚寅年四月二十九日亥時在畢節水箐石丫口生長*生三子:(華東、華西、華坤)*

四、沐數成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榮澤:生於戊辰年二月十二日寅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卒于丁醜年臘月十二日醜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身故*享年六十九歲*墓葬不詳***

娶妻張氏:生於丁醜年七月初四日辰時在畢節青場馬家屯生長*生五子:(華祥、華俊、華喜、華雪、華富)*

五、沐成枝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榮書:生於辛未年五月十五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黃氏:生於壬申年五月十二日戍時在畢節野角白坭塘生長*生一子:(華勇)*

(二)沐榮昌:生於丙子年四月十五日辰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胡氏:生於丙子年十月初九日卯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生長*生三子:(華舉、華信、華江)*

(三)沐榮俊:生於庚辰年七月初十日卯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吳氏:生於癸未年三月十六日戍時在畢節野角青杠坡生長*生子:(源)*

(四)沐榮祥:生於壬辰年九月十三日辰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生長*

娶妻張氏:生於癸巳年臘月十三日辰時在畢節野角坡背後生長*生一子:(華芳)*

(五)沐榮仲:生於丁酉年六月初一日醜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生長*

娶妻曾氏:生於乙巳年七月初十日戍時在畢節青場壩口生長*生一子:(華友)*

六、沐成順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榮先:生於己卯年臘月二十七日巳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生長*

娶妻吳氏:生於己卯年七月初九日辰時在畢節水箐新站生長*生一子:(華普)*

(二)沐榮輝:生於戊子年八月二十七日亥時在畢節野角坪子上三個洞生長*

娶妻吳氏:生於丁卯年冬月初十日吉時在畢節青場青壩羅鍋箐生長*生一子:(忠華)*

(二)沐榮信:生於丙申年正月二十二日卯時在畢節野角坪子上三個洞生長*

娶妻吳氏:生於丁卯年冬月初十日吉時在畢節青場青壩羅鍋箐生長*生一子:(忠華)*七、沐成貴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榮慶:生於己未年正月初四日醜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周氏:生於丁酉年八月二十六日子時在畢節青場半邊街灣生長*生二子:(華國、華坤)*

(二)沐榮華:生於癸卯年六月十五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吳氏:生於庚戍年四月十八日吉時在畢節海野角戛慶生長*生二子:(開興、開太)*

(三)沐榮軍:生於丙午年三月初六日辰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娶妻許氏:生於庚戍年十月初二日辰時在畢節青場青松下溝生長*生三子:(開文、開明、開全)*

八、沐成忠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榮品:生於丙申年三月初八日寅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王氏:生於辛亥年冬月初九日戍時在鎮雄長松林生長*生一子:(開甫)*

九、沐忠成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榮寬:生於癸酉年臘月二十五日吉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卒年不詳*畢節野角上嘎歹龍潭身故*墓葬孫家灣子*

娶妻黃氏:生一子:(華軍)*

(二)沐榮獻:生於丙戌年正月初十日吉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海子壩生長*

娶妻吳維飛:生於戊子年十月初三日寅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海子壩生長生長*生四子:(華貴、華情、華倫、華友)*

(三)沐榮儀:生於癸巳年三月初四日卯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黃氏:生於壬辰年七月十二日吉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生長*生三子:(華髮、華旺、華洪)*

十、沐仲成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三)沐榮舉:生於甲辰年六月二十八日寅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吳氏:生於己未年九月十二日吉時在鎮雄沷機塘房生長*生一子:(開雲)*

十一、沐成芳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書貴:娶妻張氏:生一子(李偉)*

(二)沐書順:生於癸巳年冬月十八日卯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陳氏:生於己巳年十月十五日吉時在畢節青場陳家溝生長*生一子一女:(長子、華永,女、華飛)

十二、沐成宣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榮禮:生於壬辰年五月初八戍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生長*

娶妻張氏: *生一子:(華雲)

十三、沐成光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端沐天字沐天寶、道号王天官、聖号;天生玉皇大帝:生於大中华共和国《一九五七《丁酉年二月十八日午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張鶴飛:生於乙未年八月初十日子時在貴陽花溪黔陶穀灑生長*生四子二女:(子、玄宗、晟宗、錦宗、英宗*女:豔宏、晟興)*

(二)沐榮正:生於辛醜年臘月初六日午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王氏:生於丁未年五月二十三日子時在畢節青場鮑家貓貓石生長* 生一子:(華國)*

(三)沐榮玉:生於癸卯年臘月初十日醜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李氏:生於      時在畢節青場梭沙生長*生一子:(宇輝)*

(四)沐榮平:生於甲寅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何氏:生於乙卯年五月三十日吉時在畢節野角黃泥沖何家岩洞生長*生二子一女:(男:貴旭、星合*女:貴秀)*

又娶妻鄭德飛:生於壬子年二月初五日午時在畢節野角茅坪黑慶出口壪子生長人氏*

(五)沐霆:生於戊午年九月十二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朱氏:生於丙辰年七月十九日丑時在遵義新舟群力永康小組生長* 生二子:(星宇、星丞)*

(六)沐榮坤:生於庚申年冬月十四日子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黎氏:生於癸亥年十月初七日子時在貴州 *生一子一女:(男:麒天、女:昱霏)*

第八十代世孫系例

一、沐榮寬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華軍:生於乙未年臘月十七日子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成氏:生於庚申年五月十八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歹生長*生二子:(顯祥、顯春)*

二、沐榮獻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華貴:生於丁未年冬月初七日卯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孫德飛:生於庚戌年九月初十日申時在畢節野角下戛歹龍潭生長*生三子一女:(顯龍、顯虎、顯耀、女:豔菊*

(二)沐華情:生於癸醜年九月初八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路玉梅:生於壬戍年九月二十九   日辰時在畢節野角快樂翟家灣子*生一子三女:(顯松、女:飛豔、顯會、沐湘 *

(三)沐華倫:生於丁巳年正月初八日醜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吳學端:生於甲子 年臘月初三日  吉時在畢節青場大山生長*生三子:(顯銀、顯聰、顯之、)*

(四)沐華友:生於已未年七月初一日卯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楊琴:生於癸亥年十二月十九日  時在畢節野角下坪子*生一子一女:(長子:逍、女:倩)*

三、沐榮儀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華髮:生於甲子年臘月十二日醜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娶妻李氏:生於         時在畢節青場海寨*

子:(           *

(二)沐華旺:生於丙寅年臘月十一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 子:(           *

(三)沐華洪:生於      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 子:(           *

四、沐榮舉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開雲:生於己卯年九月  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 子:(           *

五、沐書順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華永:生於乙丑年三月初一日午時在畢節野角下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楊玉玲:生於己已年二月初七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下坪子生長*生二子一女 (相佑、光輝。女:珂穎)*

六、沐榮禮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華雲:生於已巳年臘月十五日吉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畢節野角下坪子生長* 子:(           *

七、沐天寶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玄宗:生於    時在貴州

生長*

娶妻  氏:生於            

生長* 子:(清天         *

(二)沐晟宗:生於    時在貴州

生長*

娶妻  氏:生於                   

生長*    * 子:(清華       *

(三)沐錦宗:生於     時在貴州

生長*

娶妻 氏:生於                    生長* 子:(清和        *

(四)沐英宗:生於    時在貴州

生長*

娶妻 氏:生於                    生長*  子:(清源        *

八、沐榮正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四)沐華國:生於丁卯年九月十八日戍時在畢節野下戛龍潭生長*

娶妻田曉紅:生於庚午年十月初二日時在貴州桐仁沿河譙家鎮韓家村竹園組生長*生二子:(東恒、思源)

九、沐榮玉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宇輝、字貴雄: 生於      時在畢節野角上嘎歹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十、沐榮平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貴旭: 生於辛已年十月十六日子時在貴陽市醫學院宅吉路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星合: 生於乙酉年三月二十六日戍時在廣東省佛山市周春公園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三)沐貴秀:女、生於庚辰年十一月三十日未時在貴州省貴陽市南廠路軍區生長*

十二、沐霆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星宇: 生於壬午年六月初四日寅時在遵義新舟群力永康小組三號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星丞: 生於乙酉年臘月二十四日酉 時在貴州遵義保健院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十三、沐榮坤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麒天: 生於庚寅年冬月二十九日 時在貴陽南明工學院長坡竹山村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昱霏:長女、生於       

   時在                          生長*

第八十一代世孫系例

一、沐華軍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顯祥: 生於乙丑年臘月十一日亥時在畢節野角下戛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顯春: 生於      時在在畢節野角下戛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二、沐華貴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顯龍: 生於辛未年十月二十三日子 時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顯虎: 生於甲戍年十二月初九日子 時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三)沐顯躍: 生於丙午年十 月十一日子 時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四)沐豔菊、長女:生於        

    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

三、沐華情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顯松:生於甲申年三 月二十五日辰時在雲南鎮雄沷機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飛豔:長女、生於辛已年三月二十三日酉時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

(三)沐顯會:次女、生於壬午年六月初六日戌時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

(四)沐湘:三女、生於甲申年四月十二日辰時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

四、沐華倫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顯銀:生於壬午年臘月十三日辰 時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顯聰:生於甲申年三月二十七日辰 時在雲南鎮雄沷機陸角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三)沐顯之:生於丙戍年三 月初八日申時在安徽省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五、沐華友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逍:生於甲申年十月初七日亥時在畢節青場海寨生長*

娶妻 氏: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倩:長女、生於          

    時在                        生長*

沐華永祖公始祖後裔之子

(一)沐相佑:生於丙戍年正月初十日亥時在雲南省鎮雄潑機鎮鬥街大醫院生長人氏*

娶妻     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二)沐光輝:生於         時在   

生長人氏* 

娶妻     生於         時在   

生長*    子:         *

(三)沐珂穎:女、生於壬辰年六月十五日戍時在畢節野角下戛龍潭生長人氏*

 

 

 

 

 

 

 

 

 

 

 

 

 

 

 

 

 

 

後紀端沐氏家族各支字輩次序修正

附:明朝開國元勳黔甯諡靖王沐英家族世代鎮守滇黔所緒字輩六十代五言詩,是明朝鎮守雲貴最後一位黔國公天波祖所緒,定於子孫的字輩順序排列,世代相傳。

忠興朝治謹,永垂繼宏揚。仕發思開懷,

榮華顯齊昌。明登天賜榜,國泰定安邦。

廷在長遠慶。江來厚徳芳。君臣守大道。 

德樂逍遙優。富貴吉祥雲,隆重宣威煌。

黔甯諡靖王沐英家族字輩順序按照英公祖後裔十一代孫天波之子起排行:

忠興朝治謹,六十五至六十九代-------------

永垂繼宏揚。七十至七十四代----------------

仕發思開懷,七十五至七十九代-------------

榮華顯齊昌。八十至八十四代----------------

明登天賜榜,八十五至八十九代-------------

國泰定安邦。九十至九十四代----------------

廷在長遠慶,九十五至九十九代-------------

江來厚徳芳。佰至一佰零九代-----------------

君臣守大道,一佰一十至一佰一十四代------

德樂逍遙優。一佰一十五至一佰一十九代---

富貴吉祥雲,一佰二十至一佰二十四代------

隆重宣威煌。一佰二十五至一佰二九代------

鎮雄分支沐氏字輩三十代五言詩:

忠興朝進登,繼文仕賢子。齊家治國成,

宣道萬世來。釗勳和美識,思善永發祥。

鎮雄分支沐氏家族字輩從子貢始祖起第六十五代天波祖之子,英祖的第十二代子孫《忠顯、忠罕、忠亮》這一代起排行:

忠興朝進登,六十五至六十九代-------------

繼文仕賢子。七十至七十四代----------------

齊家治國誠,七十五至七十九代-------------

宣道萬世來。八十至八十四代----------------

釗勳和美識,八十五至八十九代-------------

思善永發祥。九十至九十四代----------------

以上沐英家族子孫使用兩首五言詩字輩排行的研究各有所長,但是從代數總結起來,各混亂一代的差別,比如現代誠字輩和榮字輩的字輩代數,應該成字輩是國字輩的代數,榮字輩是懷字輩的代數才和道理。但是詩可變、代數不可變。誤差一代字輩是正常的。自古以來端沐氏家族都喜歡用單詞改名,只紀代數、不紀字輩。後來單詞用盡,不許與祖父同名,才執行五言詩詞序字輩。

北方端木大宗譜的字輩是使用孔子家族字輩五十代的五言詩字輩排行:孔子家族子孫從五十六代開始。端沐子貢家族子孫應該是從第五十七代起開始使用才和道理,依為是孔在先端木在後,但是從端木大宗譜統計來看,它是從子貢先賢的第六十三代起才開始使用,這樣不和道理。應該從子貢先賢第五十七代的次序起開始才和孔子先賢子孫同字輩代數。

《孔氏從五十六代起至一佰零五代。端沐氏從第五十七代起至一佰零六代》次序字輩五言詩。

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

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

南方端木氏字輩五言詩;二十六代字輩是端木子貢後裔第四十七代孫,倩祖遷移到南京凓水一支家譜字輩排行:

明德新成親   賢樂利禮義   傳家和怡佑

受定靜安詳   得修齊治平   ------------

天官曰五言詩:相傳仕賢子的繼承用之

乾坤大法王   忠孝最為先   齊家治天下

國盛黎民安   富貴仕賢子   文武宣威煌

江南明鏡台   永鎮定朝崗   宮廷百雄將  

謹慎守邊疆   道德傳世界   逍遙也樂優

購賣以上沐英家族子孫的譜籍通史,看董以後,應該整樣去做,各有所知;應該遵守以下四大要點------

第一要求:應該是遵守沐英祖家訓;光宗耀祖;認祖歸宗。

第二要求:應該是忠孝為先;有文明;有道德;有品質;有仁儀;有忠厚;有慈善;有家教;尊老愛幼。

第三要求:應該是苦讀師書,宏揚沐英家族的輝煌,盡忠報國。

第四要求:凡是沐英子孫;務要盡忠報國;事上必謹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 慎之戒之!此牌須用印綬帶之          黔甯王遺記。

自古到今端沐氏家的輝煌和腐敗,應該接受教訓。原因是《自私、攀高、懶惰、邋遢、鬥氣、自弄》。好賭、貪、奸、淫、酒色,不聽祖訓的教悔而造成的後果。凡是沐氏子孫,特別要重示子貢先賢和沐英始祖曰教家訓的諾言。必須遵守,祖徳流芳。不接受者同樣下場。比如避難時,子貢的第九代和沐英祖的第十三代孫 改名換姓,後祖父姓什麼一無了知

 

 

标签:    mu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沐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沐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查看更多讨论帖>>
点击 回复 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1330 0 强烈要求保护南京将军山明功臣墓地的报告 ymmqr ymmqr 2015-02-14 16:35
1307 0 李沐是一家? ymmqr ymmqr 2015-02-14 16:33
1781 0 沐英年谱 ymmqr ymmqr 2015-02-14 16:31
27507 0 沐英家族世系表 ymmqr ymmqr 2015-02-14 16:29
2131 0 云南总兵官或黔国公 ymmqr ymmqr 2015-02-14 16:28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