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柳永

2010-11-14

4871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柳  永:(公元980~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排行第七,又叫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祖籍河东(今山西),后徙居福建崇安。著名北宋词人。

    柳家住在县东南八十里的籍溪白水村(今下阳公社茶景大队)金鹅峰下。柳永的祖父柳崇,以儒学闻名。崇有六子,先后做过南唐或宋的官。柳永父亲柳宜,任南唐监察御史,入宋后任沂州费县令(今山东沂州),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考上进士,官终工部侍郎。柳宜有三子,依次名三复、三接、三变。柳三复于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中进士,官至比部员外郎。柳三接、柳三变都是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及进士第,官至都官员外郎。他们三兄弟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生在这样的“文献名邦”、官宦门第,柳永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少年柳永在崇安勤奋读书、吟课诗词,因此“少有文名”。一次,他到武夷山游览,即初露词锋:“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整。”概写武夷内山三十六峰和九曲溪实景后,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奇异风光编织到美丽的神话传说之中,巧妙地抒发了他向往神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情志。其中“有飘飘凌云之意”。由于他的词写得好,受到了朱熹的老师刘子翚的称赞:“钩章棘句凌万象,逸兴高情俱一时!”白水群众至今还称柳永是“鹅仔峰下一枝笔”。

    因为柳永的父亲、叔父们先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做京朝官,柳永于是来到了京都。

    当时的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相当繁华。与此相应勾栏瓦舍、酒楼伎馆,到处开设,“耍闹去处,通宵不绝。”由于国家的统一、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统治阶级中滋长了一种享乐风气,征歌选舞,夸豪竞奢,把“四方执艺之精者”尽录“在籍中”,也即集中了一批填词作曲的能手;加上最高统治者“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者,总三百九十……”这样的推波助澜,东京便出现了一股到处争唱新声、新调、新腔的热流。这就必然要求词人们为大量的新曲创制新词。本来打算进京考进士的柳永,因为通晓音律,自然也就被卷入到这股热流中去,并且立即成为蜚声词坛的一名“流行词”新秀。

    叶梦得说:“永为举子,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他本人也以多才多艺自许:“乎生自负,风流才调。……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因此很讨乐工伎女们的喜欢。歌伎是那样央求他写词:“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珊瑚筵上,亲持犀管(笔),旋迭香笺。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而身为“举子”的柳永,经常出入于曲坊伎馆,甚至索性住进“小曲深坊”,与乐工歌女们面对面切磋琢磨“新诗小闋”。词填成后,反复修改,几经润色:“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挼(展平)。”

    他的词写得有真情实感,通俗易唱,往往一脱稿就有人传抄、教唱,不胫而走。不仅一般市民、文人学士争唱,就是达官贵人、皇帝老子,也在偷偷传唱。《后山诗话》这么说:“柳词骫骳(纤曲)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赵祯犹且如此爱好柳词,别人就不必说了。这样,下到平民百姓,上至宰辅皇帝,都知道当今有个柳三变是创调填词的高手。

    尽管如此,不幸还是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有一回,后宫竟也在教唱他的《倾杯乐·禁漏花深》词,这还得了!标榜“留意儒雅、务本向道”的花花少帝赵祯及一帮道学官僚当然不会放过他。他们抓住柳永出入曲坊伎馆的行为,深斥他“薄于操行”,并从题有他进士及第的榜上除名。宋人吴曾和胡仔曾记载了这件事:宋仁宗赵祯皇帝临轩放榜,问侍从:“这不是那个填词的柳三变吗?”侍从回答:“是。”宋仁宗板着脸孔说:“让他填词去!”为什么只许填词、不许中进士呢?据说是他“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有伤“风雅”。

    本来抱着仕进欲望的柳永,遭此意外而沉重的打击,愤懑极了。他作了首《鹤冲天》词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其中发泄了不可遏制的牢骚不满,活画出他那恃才自负的神态,并打算以美妓、醇酒来慰藉受创的心灵。词这么写,柳永也就那么做。他斗气地挂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的招牌,“日与儇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并没有忘怀仕进。

    汴京时期柳永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男女恋情,反映伎女的生活愿望与要求,描绘京都的繁华和揭露贵族的奢侈生活,此外也有少量吹捧最高统治者和粉饰歌舞升平的谀词。就思想境界来说并不高。

    在这期间,柳永先后多次外出漫游,动辄“经年”,睽违“岁久”。漫游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是入汴河泛舟向东,游览了苏州、扬州,然后向南到杭州、会稽(今浙江绍兴)等地;二是到长安(今陕西西安);三是长游成都、荆湖南北(今湖南、湖北一带)。

    这几次长游,涤荡了柳永久困汴京的萦烦情怀,开阔了词人的眼界,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词、长调,无论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臻至纯熟的程度。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迭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奥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词写于公元1003年秋,是赠给宰相兼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门禁甚严,柳永想谒见而不能,就作此词央求名妓“楚楚”歌孙席前。孙问知是柳永所作,赶快迎他入座。所状杭州市井的富庶、风光的壮丽,确实令人羡慕不已。据说后来金主亮看到这篇佳作,竟引起投鞭断流、立马吴山的念头。

    漫游期间写的《雨霖铃》,更是代表柳词风格而被传颂千古的精品。全词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靄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抒写柳永将要出发漫游、与其所爱恋的女子难分难舍的真挚情感。景、事、情浑然一体,极富艺术感染力,曾扣动过多少怀有离情别绪的人们的心弦!

    漫游之后,他再次赴进士试。正巧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农历1月,宋仁宗赵祯命翰林学士、浦城章得象等人权知贡举,又令:“进士五举年五十,……虽试文不合格,毋辄黜,皆以名闻。”无论岁数应考数,还是才学,柳永都在必录之列,这才登了进士第,这时柳永已经五十三、四岁了。

    这一年春三月,柳永即赴睦州(今浙江建德)任团练推官,供职甚勤,又有文名,才一个多月,州守吕蔚就赏识他,与监司联名向朝廷推荐,但遭到侍御史郭铨反对,说:“三变释褐未久,善状安在?蔚私三变,不可从。”赵祯耳根软,轻听谗言,以“初任官须成考,乃得举著为例。”为名,堵塞了柳永进一步仕进的道路。

    不久,柳永被调到定海(今浙江定海)晓峰盐场任监官。一般人以为柳永是个“浪子词人”,却不知他还是一位深切同情当地盐民疾苦,反对官僚地主盐商残酷盘剥“炉户”的名宦。在此任上,他作了首七言三十二韵的《鬻海歌》,具体反映了“鬻海之民”砍柴煮盐、如牛似马的繁重劳动和“官租未了私租逼”的被剥削苦况,表达了“安得母富子不贫”、“甲兵净洗征输辍”的政治理想⒀。此外,柳永还任过余杭令、泗州(今江苏盱眙)判官,在江、浙当地方官足有十余年之久。

    公元1044年农历9月以后,柳永入京为太常博士、授西京灵台令。宋皇祐年间中期(公元1049~1053年)迁屯田员外郎,可是又得罪了宋仁宗。一次天上出现老人星,宫廷以为祥瑞,赋词庆贺。太史官推荐柳永应制,作《醉蓬莱》词。宋仁宗见词头一“渐”字开始皱眉头;当读到“宸游凤辇何处?”脸色都变白了,因为与他作的宋真宗挽词句子暗合;再读到“太液波翻”句时,便勃然大怒,骂道:“何不说太液波澄(挽词有“波澄”,同“波翻”合)!”把词稿朝地上一扔,表示此词连同此官没有用了。从此,柳永“流落不偶”,大概在公元1053年前后,悲惨地死去了。棺材寄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僧寺,州守王和甫求其后不得,替他出钱埋葬。葬地在北固山下。还传说柳永身无分文,群伎集资葬柳、春天一起到他的坟上“吊柳七”。

    柳永留下了一部《乐章集》,存词一百九十四首,其中慢词一百零三首,用了十七个宫调,近百个词牌。其中只有四个调、二十一个词牌明显是采用前人的;其余都是他创制的“新声”。慢词一经开拓,它就获得了与小令同样的地位。柳永对词的贡献,主要的也在于发展了慢词的形式,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柳词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长于写实铺叙、委婉曲折。二是融情入景。或景虚而情实,如《八声甘州》;或写景始则情隐不露,而后一喷而出者,如《夜半乐》;或有景、情交错抒写,情景相得益彰者,如《卜算子慢》等等。三是语言明白如话,“俚不伤雅,雅而能俗”。正因为如此,柳词收到了“雅俗共赏”之功,在当时就有广泛影响。《避暑录话》引西夏一个归朝官的话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它甚至传到异国去,《高丽史·乐志》就载有柳词。当时和后世学柳词的人很多,形成了一个清新婉丽的艺术流派,即婉约派。直接学他的有沈唐、王观、晁端礼、曹组、万俟咏;黄庭坚、秦观、周邦彦,乃至轻视柳永的苏轼、李清照,也受柳词影响。至于柳词对金、元戏曲和明清小说的影响,更是明显。

    柳永生活在宋仁宗时相对繁荣安乐的社会环境中,享受汴京的都市生活。除了一部分作品是描写歌女舞伎的闲愁别恨以外,也写了不少他自己不得意的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在这些作品中描写祖国的如画的江山,真可谓“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如《满江红》“暮雨初收”,《望远行》“长空降瑞”,《雨霖铃》“寒蝉凄切”等等,都是一幅幅山水画卷,读之如置身大自然中。至于他铺写都市风物之美,也可以使读者眼明神旺。相传金主完颜亮就是因为读了柳永的《望海潮》而动南侵之念,妄想“立马吴山第一峰”。柳词在《望海潮》中称江南“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又称:“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对柳永作品的评价,自宋朝以来即有分歧。各家评语有一点比较一致的,即认为他引用俗语,不登大雅之堂,作品主题多与妇女有关,不免尘下,但也因此而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从西夏来的使臣说,凡有饮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和他采用民间俗语入词有关。可是就现有柳词之见于《乐章集》者来看,他的词中用俗语者其实不多,还不如黄庭坚,大概编集时已经删削。

    宋朝学者评柳词较公允者,王灼说他“序事闲暇,有首有尾,亦间出佳语,又能择声律谐美者用之”。陈振孙说:“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是因为柳永用晚唐律赋的笔调铺陈当时京城的承平气象,富丽风光,如《乐章集》第一首《黄莺儿》:“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用流利酣畅的文字,写出春光明媚的形象气氛。因此,比写凄苦之词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更为不易。他尤其擅长用老百姓日常的生活语言溶化入词,所谓“□□从俗”,能使“天下咏之”。文人雅士在这方面比赛不过他,只好承认他的词“极工致”。但又说他的词“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今人夏敬观认为:柳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五代淫□之风气,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

    说柳词应分雅、俚二类,极有见地,对于后世许多词人的作品,也都应该如此看待。



标签: 柳永   柳建辉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柳永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柳永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