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张殿洪

2011-01-04

8551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殿鸿

张殿鸿,景泰蓝烧焊“老艺人”。19121021日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半壁街村,198535日去世。13岁时到北京天坛附近的德润珐琅作坊学徒,开始学点蓝,一年后学焊接和烧蓝。

张殿鸿1953年参加了北京市第一珐琅生产合作社,专门从事景泰蓝烧焊。1954年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55年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荣获“老艺人”称号,待遇相当于当时的大学教授,同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并连续在北京市第一、二、三、四届政协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委员。1957年被聘为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他是解放后唯一一位多次接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19591026,他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再一次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0年以后在北京工艺美术工厂景泰蓝车间任技术指导员。

 

景泰蓝是火中取材的艺术品,张殿鸿练就了高超的烧焊手艺。景泰蓝的烧焊工序是全凭经验操作和眼观火亮、手勤快的活儿,稍不留心就出废品。而张殿鸿却以“火头看得准,手头拣活快,活儿烧的好”闻名。有人问他诀窍,他说是“见景生情”。可见其烧焊的灵活性和掌握火候的应变能力了。

景泰蓝产品的品种繁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简繁千差万别,产品中还有带提梁的、带耳子的、带鼻子的、带腿的……丝工点蓝形式更是多样,有带地的、不带地的、开光的、不开光的,有铜线的和不箍铜线的等等。烧焊时要依据产品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烧焊技巧,并灵活掌握火候。

在炉火处理方面,至20世纪60年代末,景泰蓝的烧焊工序一直使用煤火,70年代初曾有一段时间改用电炉,后因限制用电,经过技术改革用液化石油气炉。张殿鸿从事烧焊工序时,一直使用煤火炉。他在常年累月使用煤火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规律,记述如下:先用大块煤把炉火引着,作为底火。次用中块覆其上,堵住大块的缝隙,再用乏煤把中块的空隙堵住,让火均匀地沿着乏煤的小空冉冉上升,最后用铁片压住由乏煤垫平了的煤火面,这样待火温达到750时就可以进行烧焊了。

烧焊前要排列产品。张殿鸿烧焊技术相当熟练,手底下快得很。在往炉中排列产品的时候按着顺序,先放入炉中的先取出,使每个产品承接火烧的程度一样,保障了产品质量。他比别人排得要多而且毫不混乱,很少发生倒歪现象。

产品的一般烧焊方法方面,张殿鸿也很有特色。一是焊丝。以前焊丝都是一次,这样所用的焊药较多,待药沸腾后,里面的硼砂就会把丝冲走,产生“跑丝”现象。张殿鸿针对这种情况,改为分两次焊。第一次用焊药的三分之一,烧的时间较短,可以稳固住铜丝就行了。第二次用焊药的三分之二,烧的时间较长,以便将铜丝焊牢。二是烧蓝。在点过第一道蓝以后即可烧第一次。这时火要大,烧的时间较长,以便使蓝釉(特别是大面积的瓶里和瓶底的釉料)充分沸腾而达到均匀滋润的目的,直至发出亮光为止。第二次比第一次火烧的时间要短,因为他是烧补充釉料,釉料刚一沸腾就行了。第三火烧的时间更短,只待这些釉料稍一起伏,达到新旧釉料融合的目的就行了,如果烧的时间过长,釉料就会流慢开来。第三次如果烧得不够,还可以再烧第四次、第五次。

张殿鸿很注意对于不同产品的不同处理。这也是“见景生情”式的处理。

例如,锦地、山水、人物、寿字等精细产品大都多碎丝,容易跑丝和并丝,因此烧焊这类产品时他都小心翼翼。筛焊药之前要用喷壶轻轻地喷上水(一般产品放置水中,提前即可),筛药时要匀、要少,用量在焊第一次时甚至不足三分之一。烧蓝方法大致同一般产品。惟在第二火时,因其铜胎较厚(所有细产品铜胎皆厚),火宜大些,可至800.

又如,小件产品因矮、短、所以焊药要少,烧焊的时间也短;大件产品高、长、所以焊药要多,烧的时间也长。开光产品里光子的边缘——“光丝”,是一根相当长的丝,而且围起来成为一个圆圈,不能有丝毫的凹凸,单单依靠焊药放得少是不能完全防止跑丝的,同时焊药太少了,丝也焊不住。针对这种情况,张殿鸿想出了新的办法——在两根光丝之间安置一些短丝为支柱,待烧完第一火以后剔去,就可以保证光丝无恙了。

他对于“大地活”的处理,也很有研究。所谓“大地活”,就是在产品的正面上的纹样仅有花卉、山水、地子满是釉料,而没有锦地花纹。这种产品因釉料所占的面积较大,容易在烧蓝时发生崩釉或惊裂等现象。经过他的研究,焊前,在大地处,也就是没有纹样的空白处,均匀地撒上由三分之二紫铜末和三分之一焊药拌成的混合剂,待焊过以后,在洒末的地方就会出现若干起伏的小疙瘩,再经点蓝烧制,因有小疙瘩的牵制,就不会惊釉崩蓝了。

张殿鸿认真对待每一个产品,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他点过一个缸,其底部有一道接缝,在烧蓝时,因接缝处焊药较多,总是崩釉。这时就单把底面向着火口,用猛火冲烧,效果很好,也不妨碍其他地方的蓝釉。有一个大瓶,由于体积过于庞大,烧焊时铜制变软,瓶肚承接不了瓶口瓶颈的重量,使得瓶肩下坠,严重影响了质量。于是他用一个铁套套住瓶颈,钳住瓶肩,再烧时就没这种现象了。还有一个立体的鹿、头部、颈部的铜很厚,躯干虽说铜不太厚但体积大,惟有四条腿铜最薄,体积又小的可怜。烧焊时难免发生四条腿已经烧得通红而其他部位才刚见热;待其他地方红了,四条腿恐怕就融化了。因此,他在四腿的上部打了四个洞眼,用铁丝拴住,利用层层加铁片来掌握火温。在烧鹿肚的时候,在脚下垫一层铁片,这样火便沿着铁片四周上冲而烧到鹿肚部,四条腿因铁片隔着,就烧不着。烧完肚后翻过来烧头,这时在鹿脊背垫一层铁片盖住,火就单单烧头。就这样一步步的完成鹿的烧焊。

1956113,《北京日报》就以《一切为了社》为标题,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技术在全行业虽然数一数二,但仍不断琢磨,不断革新。他扩大了传统的烧焊炉口,由一次只能烧一只瓶子改为同时烧几只瓶子,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他发现景泰蓝上的砂眼主要是因为半成品上粘上了脏东西造成的,于是建议各车间保持清洁,并且增添一道镪水洗半成品的工序,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1959年,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当时的北京景泰蓝厂制作了高达1.73米的“龙耳尊”大瓶、直径85厘米的大鱼缸、宽达3.72米的大屏风。为了烧焊这样的大件产品,他重新改造了炉灶。因为产品太大,无法使用铁夹,只好双臂穿棉衣,沾上水,看准火头,直接用手从炉中取活。后来这几件产品被国家收藏,并一直陈列在人民大会堂。
标签: 张殿洪   当代   工艺美术家   景泰蓝   泰斗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张殿洪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张殿洪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