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石继明

2011-03-25

3025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石继民出生的地方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本报记者 邹春生/文 刘修强/摄

  石继民,又名石海山,化名刘海山、石怀瑾。大冶市石应高村人,肄业于湖北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石继民深受马列主义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影响,回到家乡秘密从事农民运动,经曹大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阳新大冶县委宣传部长、阳新县委组织部长兼湖市区委书记、大冶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鄂东特委宣传部长、鄂东南道委组织部长等职务。
  1934年春,石继民调湘鄂赣省委工作,1935年秋,随湘鄂赣省委机关和红十六师从湖南省平江浏阳地区胜利突围后,在向鄂东南转移途中与敌激战,壮烈牺牲。

  热血青年

  记者从大冶和阳新党史办了解到,1922年,石继民离开偏僻闭塞的山村,来到武汉求学,就读于湖北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此时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武汉一批知识分子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在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纷纷参加革命。武汉的工农革命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蓬勃发展。
  据大冶、阳新党史办负责人介绍,石继民是一个热血青年,很快卷入到革命洪流中,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认为光靠学业是救不了国,也救不了民众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才能求得中国地位的改变和人民的解放。为此,他于1924年毅然放弃学业,返回故乡,深入农村,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农民群众,开展革命活动。
  第二年春天,石继民和曹大骏、罗汉杰等进步学生在青年中秘密进行串连发动工作。他们在石应高村学堂召开秘密会议,成立了阳新最早的革命群众组织——龙山文化促进社,又名“龙山书社”。“龙山书社”仿照恽代英在武汉办的“利群书社”,把知识青年和青年农民吸收到书社中来,以读书、讲学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据“龙山书社”社员石观于老人回忆,参加第一次会议的有十人,除曹大骏、罗汉杰、石继民外,还有罗冠国、曹玉阶、曹汝实、曹钦明、曹祥奉、石庆宗和自己。石继民在会上讲了话,他介绍了武汉的革命形势,要求大家会后分头开展串连发动工作,把阳新北乡的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迅速组织起来,进一步扩大书社,壮大革命力量。“龙山书社”第二次会议后,石继民经曹大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石观于老人介绍,1924年7月,在共产党员曹壮父的帮助下,石继民等“龙山书社”社员又成立了一个革命群众组织——曹家土免“除毒会”。
  同年8月,曹家土免“除毒会”在龙山地区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除毒运动。土豪劣绅慑于除毒运动的强大威力,不得不交出烟土烟具,保证今后不再吸食鸦片。
  此次除毒运动,得到劳苦大众的广泛支持和热情赞扬,在全县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反响,“龙山书社”迅速壮大起来,男女社员发展到一百多人。

  战斗洗礼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所辖的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在宜昌叛变革命。6月6日,夏匪由通山流入阳新“清乡”,豪绅地主乘机向人民进行反攻倒算。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中共阳大县委的主要负责人,有的惨遭杀害,有的被迫转移到外地,有的转入地下,石继民就隐蔽在其姐夫家,坚持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
  石观于老人介绍,1927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派胡朝珠、方步舟到阳新大冶地区开展工作,并组成了阳大县委。阳大县委领导会见了石继民,传达了省委指示。在石继民和曹大骏的领导下,阳大地区陆续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群众也发动得相当充分。 
  不久,蒋、冯军阀混战爆发。原驻阳新等地敌十九军胡宗铎匪部被调走。石继民等领导的阳大县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将“四抗”(即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同武装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壮大工农武装力量,逐步建立红色政权。
  1930年6月初,大冶中心县委根据中央关于“撤销大冶中心县委,成立鄂东特委”的指示,在阳新太子庙召开扩大会议,正式宣布中共鄂东特委成立,石继民当选为常委,任宣传部长。特委机关设在太子庙的王宫山,江西的武宁、瑞昌及江北的黄梅、广济等县。
  这个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加之敌人对苏区的封锁,导致物资奇缺。为了保证红军的供给,有力地支援战争,鄂东特委召开了专门会议。会上,石继民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厉行节约。建议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都以红苕为主食,把节约下来的大米,供给战斗在第一线的红军。石继民等特委主要领导,一日三餐都吃干苕。在他们的带动下,群众都积极行动起来,掀起了增产节约的热潮。当时阳新流行一首民谣:“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
  1932年至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使鄂东南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1932年10月3日,敌二十六师郭汝栋部为配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令其七十六旅四个营夜袭龙港。我军与敌浴血苦战,肉搏通宵,歼敌甚多。4日,郭汝栋亲自率部增援,我军进行了顽强战斗,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在我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后,主动向燕厦、高昌一带转移。4日中午,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龙港遂落入敌手,从而使整片苏区分割为许多小块,使特委的统一领导更加困难。
  与此同时,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苏区进行了第二次肃反斗争。鄂东南道委成立了肃反委员会,石继民是委员之一。这次肃反斗争犯了扩大化的错误,杀害了不少党的好干部,使革命事业遭受巨大损失。

  英雄无悔

  据党史记载,1934年春,以陈寿昌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赣省委认为,鄂东南道委犯了肃反扩大化等错误,决定改组鄂东南道委。道委书记由原湘鄂赣省委副书记黄加高接任,黄到任之前,暂由吴致民代理书记职务,石继民调到湘鄂赣省委工作。
  不久,石继民随红十六师离开他长期生活和战斗过的鄂东南,到湘鄂赣省委驻地——江西省“修铜宜丰”,即修水、铜鼓等地,后又随省委机关转移到湖南省平江县的黄金洞。
  1935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再次向湘鄂赣省委和红十六师驻地发动疯狂围攻。湘鄂赣省委机关和红十六师在平浏地区突出重围后,即向通山、阳新等鄂东南地区转移。途中,我军与敌五十师进行激战,石继民身先士卒,不幸被子弹击中,英勇牺牲。

标签: 石继明   石海山,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石继明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石继明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