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继勋,号集成,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贵州省思南县大河坝乡桃子桠人。少年读私塾3年。1911年,16岁时入川参加反清保路同志军。1912年投川军赖心辉部当兵,1920年升连长,1923年升营长,因受《向导》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部队编入邓锡侯江防军黄隐部,任过团长、旅长等职。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王文鼎在军营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人到广州找共产党接头,得到党的支持。次年由秦青川、王文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旷继勋坚定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并在他的部队中隐蔽党员、清除敌特,保卫党的机关。
1928年夏,刘丹五第7混成旅参加“四川同盟军”发动的川东之战,后因失利退驻罗泽洲防区。旅长刘丹五称病未归,由旷继勋代理旅长,率部从广安移李家钰防区,驻遂宁县永兴场一带。旷部驻遂后,在邓锡侯、黄隐借口整编和李家钰、罗泽洲企图吃掉其部的严峻时刻,他毅然报请省委要求批准起义,以保存革命实力。省委即派罗世文、邹进贤(朱三元)到部参与筹划。他们起草了《暴动计划书》准备好了起义的旗帜、臂章、帽徽和标语。
附:
蓬教发〔2010〕89号
蓬溪县教育体育局 蓬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关于转发《旷继勋烈士生平事迹简介》的通知
各中小学校关工委:
蓬溪中学对开展“学习旷继勋先进事迹践行双百人物报国之志主题教育活动”高度重视,派专人编写了《旷继勋生平事迹简介》,现转发你们,供你们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作学习资料参考。
旷继勋烈士生平事迹简介
前 言
为了配合我县深入开展“学习旷继勋先进事迹,践行双百人物报国之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优秀人物的认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共产主义信念,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力量,践行双百人物报国之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根据贵州省思南县委党史研究室李光达同志编著的《旷继勋传》提取、浓缩整理出《旷继勋烈士生平事迹简介》,供我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作参考。
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川府函〔2010〕177号文件,认定蓬溪县为革命老区,其重要依据是1929年6月29日,中国共产党党员,川军混成旅旅长旷继勋率全旅4000余名官兵在我县大石镇牛角沟起义,竖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大旗,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权。这次起义威震全川,震惊全国,有力地支持了全国革命斗争,为四川革命播下了火种,为川北乃至整个四川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旷继勋既是贵州思南人民的骄傲,更引以蓬溪80万人民的自豪,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中宣部、教育部决定在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将每年新学年开学的九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月”。今年6月上旬,县教育局、县关工委联合发出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旷继勋先进事迹,践行双百人物报国之志”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旷继勋的先进事迹正是我们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好教材。各班应精心组织,扎实安排,把这次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从而使我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旷继勋的光辉名字和辉煌业绩永远被全党全国人民所铭记
旷继勋1897年6月16日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思唐镇之安化街。中共产党早期高级将领,高级军事指挥员。1916年入川从戎,先后在川军赖德祥、杨森、邓锡侯部队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他曾以团长的名义通电讨伐,并拒绝接受直隶蒋介石中央军独立旅的番号。他说:“我旷继勋决定不做蒋介石那样的军人”。1929年6月29日他率全旅4000名官兵在蓬溪大石镇牛角沟起义,坚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府。后转战南北,浴血奋战,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四军、二十五军军长;中共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事总指挥;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他是中共洪湖,鄂豫皖,川陕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
旷继勋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宣传马列主义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最坚强的先锋。他指挥红军作战,出生入死,身先士卒。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军人,他总是维护中国的传统礼仪、忠诚与道德。他参加革命的宣言是:谋求工农解放,为大众解除痛苦。他一生都追求光明与幸福,渴望真理,战胜邪恶的理想。作为一个军人,他对人严厉,要求严格,但也有一种庄严的神圣与宽容;他是一个善于恭听别人意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人;他天资聪颖,顽强,处理事情很自信。
旷继勋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所皆知的主席,他很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老百姓都公认他是没有官架子的长官,老百姓与他常在一起回忆当年在蓬溪起义的情景,他教农协会员打枪,讲解共产党和红军的知识。但旷继勋的声誉越高,他与张国焘的矛盾就日益紧张和加剧,因为他一直反对张国焘的左倾路线,加之张国焘又震慑于旷继勋在四川的影响,认为他是颗定时炸弹,不安全,决心要除掉他。1933年旷继勋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洪口场。他是在吃饭时被人用绑带活活勒死的,时年36岁,一颗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旷继勋是无产阶级最前列的战士,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格丰碑。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 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四方面军一案,张国焘乱砍滥杀,旷继勋是好同志,应作烈士对待。”张、旷争端从此昭示于人,他短暂的一生历程是一曲解放人类与讨伐逆贼的坚强颂歌,是谱写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人平凡,苦难、坚忍、顽强,英勇的悲壮之歌。2009年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旷继勋荣获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委联合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之一,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和我们蓬溪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应把旷继勋这个光辉名字和辉煌业绩永远铭记在心。
二、旷继勋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军事将领和杰出的地方政权建设者
旷继勋参加革命的宣言是:谋求工农解放,为大众解除痛苦。为实现这一宣言,他一生都在为之奋斗。为了教育青年军官热爱自己的祖国,1925年他组织成立了四川青年军人联合会;他十分爱惜自己的部下,始终把自己看着是一名普通的军人,他教育士兵要广交朋友,接受革命的新思想,他常常把在战斗中负伤的士兵送到自己家中疗养。有一次,他的一个部下在战斗中负了伤,腿被打断了,提枪要自杀,他教育这个部下说:“一个军人怎么能这样儒弱,军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轻生,应战死在沙场”。他对自己的部下要求很严,他不许任何人胡作非为。他的一个营长吸食鸦片(这个营长是用于枪去换鸦片),他便 集合全体士兵,讲林则徐禁烟的故事,把这个营长叫到跟前,当着全军将士训话;他曾经枪毙了一个副官(这个副官磨刀杀人,他不准士兵限制他的行动)。1927年初,当盘踞在华西坝的帝国主义分子撤离,要求政府赔偿百万两白银,他积极参与了接受华西坝的谈判,和二十军政治部主任两次前往交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理直气壮地说:“华西坝是中国的领土,外国人必须无条件离开”。在声讨直系军阀的活动中,他在四川讨贼军中任营长,两军对阵,他举起手枪,首先冲入敌群;他勇猛善战,后来成为刘伯承的朋友。
旷继勋总是希望中国革命早日胜利。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为发展壮大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1929年11月,他受中央派遣到湖北江陵当阳一带做兵运工作,他和士兵同吃同住,宣传革命思想,很快就带出三个连的士兵参加红军;1930年2月,他担任了红军第六军军长,他决心要把部队带成一支国内最能打硬仗的铁军。他说:“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必须懂得政治”。“马列主义,共产主义要成为照亮部队前进的动力,不仅仅是茫茫黑暗中月光般的理论,应紧密结合中国的现实指导部队。“这些认识很快成为他指挥战斗的灵魂。他下大力气改造部队的陋习,提出发扬民主作风,贯彻群众路线,要求指战员,上下级,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团结一致,完全平等”,实行军费公开。他观察同志细心入微,又能知能善任,他率部队浴血奋战,攻克了湖北等十多个城市;他将红湖、湘鄂边、鄂北、鄂西北等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率领部队直抵武汉外围,使蒋介石为之震惊。周恩来说:“旷继勋同志的确应该是一位军事总指挥”。所以党中央又调他去鄂豫皖,在那里,他成为红军第一军与十五军合编的第四军军长,担任了鄂豫皖苏区红军的总指挥,使苏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
旷继勋又率领一万二千多红军在中国的另一片疆场上纵横驰骋,他改变了这一苏区战略总趋势,他指出目前红军需要主动出击,从游击战中解脱出来,对敌实行进攻战略;他用奇特的战术——坑道爆破,攻克了以前红军多次未能攻克的堡垒,创造了红军战史上采用坑道作业爆破的成功战例,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在湖北新集建立起鄂豫皖苏区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仅用六个小时歼敌三十四师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特务连,生擒敌师长岳维峻及官兵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多支,大炮14门。他取得的空前大捷与毛泽东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井岗山活捉张辉赞遥相呼应。他粉碎了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的第二次“围剿”计划,在多次战斗中消灭蒋介石的军队数千人。将敌逼为守势。他这一时期已显露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成熟的高级指挥官,积极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他实事求是,按照自己的军事实力开展战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既谦逊又谨慎。他卓越的指挥才能与宽大谦逊的胸怀使他的部下十分敬仰,他的部队也十分英勇善战。
旷继勋因党的工作需要,他又从一个驰骋疆场的军事指挥员转入地方工作。从此,他又为筹建地方政权机构操劳忙碌,他任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后,立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组织西北军委机关和后勤人员到第一线工作,又从红四方面军中抽出数千名工作积极,作风正派,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组成工作队分赴各地,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建基层党组织与苏维埃政权及各种群众组织(工会、妇女会、青年团)。他提出消灭土匪、禁止鸦片,建立地方武装,猛烈扩展红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组织成立了赤江、巴中、南江、红江、赤北五个县委、组织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川陕省委员会,他发动青年参加红军,红四方面军红军的总人数直线上升。一场轰轰烈烈的拥军运动在川陕地区开展起来。短短两个月后,他成为川陕省根据地主席,很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他身上那种军人的勇气,果断与政治工作者的慈爱受到人人敬仰。他不愧是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级指挥将领,不愧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地方政权建设者。
三、旷继勋在贫困中承受苦难,又在逆境中奋争,这是他最优秀的品质
旷继勋童年时期家境十分贫寒,一家九口人,尽管父母全力操持,勤俭度日,但生活仍然十分窘迫,摆脱不了贫困。他常常与二弟轮换穿一件补丁衣服上学,家中的几件较好的衣服,因家中无米下锅,被母亲送去当铺暂时度日,要等父亲赶乡场卖草药回来才能赎回或者到冬天才取回避寒。他常说家乡太苦了,父母太苦了。他在家排行老大,得为家庭分担重量,他曾几次想离家去当兵,都在临行前改变主意,留在家里为父亲采草药当小帮手,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家庭的沉重负担。不到十岁的他常常端着母亲制作的粑粑沿街叫卖,又成为母亲操持家务的小帮手。他经常站在母亲身边不言不语,深感母亲为了维持这个家整天忙碌的艰辛,母亲又不得不把自己当街的一间木房租给邻居开茶馆,他和姐弟在这家茶馆干活,他不仅是帮助父亲采草药,帮助母亲操持家务的好帮手,还有博大的胸怀。在11岁的时候,有一天下着滂沱大雨,他站在门口的屋檐下,望着街上匆匆赶场的行人很忧愁的样子,母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妈妈,将来我有办法了,一定要跟每人发个斗笠”。他的话惊呆了屋子里喝茶的茶客。大家都议论纷纷地说:“这娃今后一定有出息”。
尽管家里很贫寒,父母省吃俭用还是把旷继勋送到隔他家一堵墙的私塾读书,他读书也非常认真,又从不打架骂人,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他读书两年,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能按父亲的口述为病人开处方;两年后,由于生活所迫,他离开了学校,过早地辍学,12岁又背背蔸随父亲上山采药,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习武上,在镇里的河里游泳能一口气游两个来回,他穿塘走巷,在墙上跳上跳下,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可以拉狗尾巴跳过8米的沟坎,他使枪弄棍在马上玩不用鞍缰;他在同学中表演绝技,将一根铁丝拴在腰上,然后奋力挣断;……。他习武的故事在家乡思南流传很多。他武艺大都是在童年少年时游戏中练成的。他15岁被父母送进国民政府新办的二级小学。这所学校的老师治学严谨又富于激情。老师向学生讲孙中山,讲鸦片战争,自由与民主的空气十分浓厚。他凭着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成为学校同级60多名学生中最刻苦的一个,他每天都要读书到深夜,还坚持每天练一篇毛笔字,是工整的魏碑体,刚劲有力。他十几岁时就已有人请去写碑文和香火,小镇上有人家至今还留着他的墨迹。在他中文老师林凤来的教诲下,头脑中开始有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他也学会了冷静思考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问题:“社会为什么这样不平等?”“人为什么会有贫贱尊卑”?他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社会与政治问题,虽然老师常常无言以答,但师生情感却亲密无间。
旷继勋的父亲旷光甫是一个非常敬业、重业的人,他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他的母亲熊氏也以贤德著称,在家里无论大小事她都轻言细语讲出自己的道理。他从小就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又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的熏陶,所以在他的天性中有一种善良的美德。为他走上革命道路,去实现谋求“工农解放,为大众解除痛苦”的理想而奋斗一生,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高级将领和杰出的地方政权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他贫困中承受苦难,又在逆境中奋进的优秀品质。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旷继勋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旷继勋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