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0794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刁景純學士。問佛教。於世間何用。師云。日用少不得。刁云。作麼用。師云。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刁云。干佛甚 麼事。師云。若不干佛事。將何為見聞。刁云。自有眼耳 在。師云。雕畫一切人佛。皆有眼耳。只為無佛。了不能 見聞。佛是覺義。為有正覺。號之為佛。若無正見。盡是 邪解。且不用頭戴火燄。腳踏蓮華。黃卷赤軸。為佛教耳。 源于《聯燈會要卷第十三》
作者:刁品安 回复:53 发表时间:2011-11-16 09:14:40
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沈文通谢师厚师直会开宝塔院【宋】梅尧臣自君命我饮,朝暮雨倾瓦。城东与城北,大道泥没马。敢忘主人勤,颠扑困驭者。众客亦如期,陈肴藉兰若。冯裴与沈谢,辩论过终贾。刁周事老成,危坐言语寡。酒半时谑剧,揣状类模写。或讥项发秃,或指舌端傻。或将冠带身,劝作梁武舍。谓我大耳儿,此实已见假。又效井市态,屈强体非雅。顺风手沙沙,逆风口哆哆。竟席屡绝倒,去忌肝胆写。规规岂无侪,达识高天下。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08:41:05
下土桥送刁景纯忽大风韩子华先归遗其小方巾【宋】梅尧臣昨日汴水头,共饯东去人。暴风吹黄沙,对面不相亲。归来乘大马,误掷小方巾。平明驰奴还,偷样古逼真。[原题:下土桥送刁景纯忽大风韩子华先归遗其小方巾明日持还副以此诗]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08:46:18
秋梁公陶渊明俱为彭泽令至今有庙在焉刁景纯作诗见示继以一篇【宋】王安石 梁公壮节就夔魖,陶令清身托酒徒。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称甲子亦何须。江山彭泽空遗像,岁月柴桑失故区。末俗此风犹不竞,诗翁叹息未应无。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08:51:22
刁景纯将之海陵与二三子送於都门外遂宿舟中【宋】梅尧臣人言汴水驶,奈何已冬乾。蔡虽平且慢,腊月行亦难。唯听夜冰合,为君愁苦寒。暂维青丝[纟乍],邀脍白玉盘。行人反饫我,於理殊未安。所忻能自养,不复道加餐。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08:55:14
祭刁景纯墓文 嗟我少君,四十二岁。君不我少,谓我昆弟。今我已老,鬓须苍然。君之永归,不为无年。我独何憾。过期而哭。人之云亡,哀此风俗。涉江而东。宛其山川。顾瞻万松,蔚乎苍芋。尚想松下,幅巾杖屦。迎我于门,抵掌笑语。岂其忽焉,敛兹一坟。俯仰空山,草木再春。平生故人,几半天下。纷然日中,掉臂莫夜。我非至人,心有往来。斗酒只鸡,聊写我哀,尚享。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08:59:39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四月,苏轼至京口万松岗吊刁约墓,作《祭刁景纯墓文》(《苏轼文集卷六十三p1943》;作《哭刁景纯》诗(《苏轼诗集》卷十五p772)。刁约卒于熙宁十年,葬京口万松岗。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09:07:06
刁景纯有见无类,必往复,归每至三鼓。宋祁判馆,集僚属,而刁或连日不赴,因邀而谯让之。王原叔戏改杜《赠郑广文》云:“景纯过官舍,走马不曾下。蓦地趁朝归,便遭官长骂。”李献臣曰:“我为足之云:‘多罗四十年,偶未识摩毡。时西戎唃氏子名摩毡。近有王宣政,时时与纸钱。’”刁尝为王宣政作墓铭。以古文篆隶加褾轴,密挂刁听事。会一日大雨,不出,周步厅庑间,始见此图。问之从者。曰:“挂此已数日矣,先造者往往能通念也。”源于《中山诗话》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09:32:15
宋景文子京判太常日,欧阳文忠公、刁景纯同知礼院。景纯喜交游,多所过从,到局或不下马而去。一日退朝,与子京相遇,子京谓之曰:“久不辱至寺,但闻走马过门。”李邯郸献臣立谈间,戏改杜子美《赠郑广文》诗嘲之曰:“景纯过官舍,走马不曾下。忽地退朝逢,便遭官长骂。多罗四十年,偶未识磨毡。赖有王宣庆,时乞与钱。”叶道卿、王原叔各为一体诗,写于一幅纸上,子京于其后题六字曰:“效子美谇景纯。”献臣復注其下曰:“道卿著,原叔古篆,子京题篇,献臣小书”。欧阳文忠公又以子美诗书于一绫扇上。高文庄在坐曰:“今日我独无功。”乃取四公所书纸为一小帖,悬于景纯直舍而去。时西羌首领唃厮罗新归附,磨毡乃其子也。王宣庆大阉求景纯为墓志,送钱三百千,故有磨毡、王宣庆之诮。今诗帖在景纯之孙概处,扇诗在杨次公家,皆一时名流雅谑,余皆曾借观,笔迹可爱。源于《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杂志》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09:38:59
庚子 嘉祐五年 大契丹 清宁六年 西夏 达观禅师。名昙颖。杭州钱塘丘氏子。年十三依龙兴寺为大僧。二十游京师。师为人奇逸。智识敏妙。书史无不观。词章尤雅丽。夏文庄公竦王文康公曙欧阳文忠公脩节度使李端悫端愿咸扣玄关。敬以师礼。殊相乐也。时录其语。目之曰登门集。师初谒大阳明安禅师。次谒石门聪公。侍之日久。尽契玄奥。东游初住舒州(今安庆路)香炉峰。迁润州(今镇江路)因圣太平之隐静明州雪窦。再迁润之金山。至是嘉祐四年除夕。遣侍者持书别扬州刁景纯学士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厚自爱。刁惊曰:当奈何。乃复书诀别。驰书吏至岸。师遽命击鼓陞座。叙出世本末勉众勿怠。又曰吾化当以贤监寺补次(金山怀贤禅师)。下座读景纯书毕归方丈。大众拥随之。跏趺良久乃化。寿七十二。夏五十三。师嗣襄州谷隐山慈照禅师蕴聪。聪嗣首山念。念嗣风穴沼。临济派也(续灯)。达观尝作性辩。源于《釋氏稽古略》 卷四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10:02:28
金山达观颖禅师禅师名昙颖。生钱塘丘氏。年十三。依龙兴寺为大僧。神情秀特。于书无所不观。为词章多出尘语。十八九游京师。时欧阳文忠公。在场屋。颖识之。游相乐也。初谒大阳明安禅师。问。洞上特设。偏正君臣意。明何事。明安曰。父母未生时事。又问。如何体会。明安曰。夜半正明天晓不露。颖惘然弃去。至石门。谒聪禅师。理明安之语。曰师意如何。聪曰。大阳不道不是。但口门窄。满口说未尽。老僧即不与么。颖曰。如何是父母未生事。聪曰。粪墼子。又问。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晓不露。聪曰。牡丹丛下睡猫儿。颖愈疑骇。日扣之。竟无得益。自奋曰。吾要以死究之。不解终不出山。聪一日见普请。问曰。今日运薪乎。颖曰然运薪。聪曰。云门尝问。人般柴。柴般人。如何会。颖不能对。聪因植杖石坐。笑曰。此事如人学书。点画可傚者工。否者拙。何故如此。未忘法耳。如有法执。故自为断续。当笔忘手。手忘心。乃可也。颖于是默契其旨。良久曰。如石头曰。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既曰契理。何谓非悟。聪曰。汝以此句为药语。为病语。颖曰。是药语。聪呵曰。汝乃以病为药。又可哉。颖曰。事如函得盖。理如箭直锋。妙宁有加者。而犹以为病。兹寔未谕。聪曰。借其妙至是。亦止明理事而已。祖师意旨智。识所不能到。矧事理能尽乎。故世尊曰。理障碍正知见。事障能续生死。颖恍如梦觉。曰如何受用。聪曰语不离窠臼。安能出盖缠。颖叹曰。纔涉脣吻。便落意思。皆是死门。终非活路。即日辞去。过京师。寓止驸马都尉李端愿之园。日夕问道。一时公卿多就见。闻其议论。随机开悟。李公问曰。人死识归何所。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李公曰。生则端愿已知。曰。生从何来。李公拟议。颖揕其胸。曰。秖在这里。思量箇什么。对曰。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路。颖拓开曰。百年一梦。又问。地狱毕竟是有是无。答曰。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华。大尉就有中觅无。手[搘-日+且]水月。堪笑。眼前见牢狱不避。心外见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恶成境。大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进曰。心如何了。答曰。善恶都莫思量。又问。不思量后。心归何所。颖曰。且请太尉归宅。颖东游初。住舒州香鑪峰。移住润州因圣。太平隐静。明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嘉祐四年除夕。遣侍者持书。别扬州刁景纯学士。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厚自爱。景纯开书大惊。曰当奈何。复书决别而已。中夜候吏报。扬州驰书。船将及岸。颖欣然遣挝鼓。陞座叙出世本末。谢裨赞丛林者。劝修勿怠。曰吾化。当以贤监寺次补。下座。读景纯书毕。大众拥步。上方丈。颖跏趺。挥令各远立。良久乃化。五年元日也。阅世七十有二。坐五十有三夏。颖英气压诸方。源于宋明白庵居沙门惠洪撰《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7-09 10:14:37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