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09738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史海钩沉  [精华]

滕子京(990~1047年),名宗谅,河南洛阳人,幼年丧父,由母亲刁氏夫人抚育他与弟妹成人。《宋史》中载,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作者:刁品安   回复:203   发表时间:2009-06-03 15:38:29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王佐见毛泽东部队纪律严明,十分高兴,但一直怀着戒心,怕毛泽东部队“吃”掉他。

毛泽东知道王佐的心理,让王佐部队保持他的独立性,从未有“吞并”之意,但也怕王佐有变,后院起火,遂派何长工整编王佐的部队。

何长工喝过洋墨水,会讲法语、俄语,见过大世面,能言善辩,头脑灵活,随即任党代表上山。

王佐见了何长工,知道是毛泽东派来的党代表,也就以礼相待,设宴为他接风。

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处处设防。

王佐生怕党代表夺了他的权。

王佐把何长工丢在一个泥屋里就走了。

何长工看看门口的土匪,知道自己是被软禁起来。

怎么办,毛委员的指示看来一时还得不到解决,整编改造王佐的时机还不成熟,时机可创造,不成熟可以促其成熟。

何长工遂放下自己的任务,遵照毛委员的指示,开始社会调查。

何长工工作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看自己的土匪王佐的助手刁飞林。

还真凑效,何长工从刁飞林那里知道了王佐的心病,也是压在王佐心里的一块石头,永新、遂川、泰和三县的联防团团总伊道一。

何长工说:你愿不意和我一起把伊道一给做了,解你家头人的心头之恨?

刁飞林说:不满你说,我们是一起结拜的弟兄,他的对头,也是我的对头,你只要能解决伊道一,我保证说服我家头人接受改造和整编。

何长工起来握出刁飞林的手说:一言为定。

刁飞林神采飞扬,说:一言为定。

何长工说:你听我的,你去引诱伊道一,引出之后,你就没有事了,剩余的,看我的,等我们拿下伊道一的人头,我们去见王头领,但之前,只能是你我的秘密。

刁飞林答应。

何长工报请毛泽东批准,带一排人就下山了。

伊道一正准备围剿王佐部呢,得到刁飞林的消息,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带人就杀出来。

旗锣坳,一边是群峰绝壁,一边是峡谷深涧,是拿山通往井冈山的唯一要道。

何长工让过刁飞林,一声令下,部下的枪就响了。

伊道一没有想到,自己被骗了,而且遇到正规的军队。

伊道一被击毙,剩余的团丁逃命而去。

刁飞林回头,上前,拔出匕首割下伊道一的人头,满脸是血地对何长工说:走,何代表,上山,见我大哥去。

王佐见到伊道一的人头,上前,躬腰,看个明白,而后说:你伊道一,想要我的命,看来是没有机会了,随后对刁飞林说:老二,去把伊道一的人头喂狗去。

刁飞林起身而去。

王佐不无感激地说:还是毛委员,手下有你如此智慧勇猛的人,我还想着怎么改造你呢?

何长工说:你改造我?你想怎么改造我?

王佐说: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你不是不吸烟,不喝酒,我就要你吸烟、喝酒;你不要老婆,我就弄几个美女整天缠着你,你不是不入会道门,我就要和你喝酒结拜,改造你,如今,我算服了,你说吧,毛委员要我们如何改造和整编?

何长工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们那是绿林好汉的作风,在我们共产党这里是不行,如今好了,只要你服,改造的事好说,听我的就是。

随后,在何长工的帮助下,王佐接受改造。

一段时间之后,何长工报请毛泽东的批准,把井冈山的武装整编为一个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党代表。

作者:117.95.23.*   发表时间:2009-12-17 10:35:40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从1940年至1949年的十年中,成都搞贩运烟毒的路线越来越宽,大部份是从西康运来,先集中在雅安,陆续运到成都,要保证烟运畅通,还由驻新津的一个团的军队和双流县一个营,专门负责护运,到了成都后,便运出一部份到上海卖高价。有一次一批烟路过綦江一品场,被军统检查站查获,押送的人,取出“重庆行辕”的“护照”,站长没法,只有去报告军统头子戴笠,戴笠去找行辕主任贺国光查询,结果是行辕参谋长办的,刘与贺国光都占有股子,烟土是刘文彩发出的,戴笠只有卖个人情了事。
??  烟毒运成都后,极大部份都存放在上翔街刘元琮公馆内,1939年一天日机轰炸成都,上翔街中了一个炸弹,把刘公馆烟库炸垮了,烟土四处横飞,几间房屋都变了颜色,附近大批地痞流氓和贪利的贫民,纷纷前往残垣破壁去用刀子刮烟土,人数越来越多,刘元琮听见后,不动声色,也不去制止,到了黄昏时候,他派出军队,把着路口,一一收缴,结果地痞们苦了一天,毫无所得,弄得哭笑皆非。
??  除了这条运路外,地方恶霸和封建码头为冷开泰、张联方、龚渭渣、侯少宣、马昆山、李金桂、刘树成、徐子昌、黄亚光、蒋浩澄等人,都是码头上的总舵把子,都是喧赫一时的人物,手边上都掌握得有三山五岳的活跃份子,为他们奔走贩运毒品,主要来源,是西康和云南,一年四季,川流不息。
??  还有一批专门为烟帮保险的人物,代价高昂,值十抽三,为成都宪兵特高组组长的潘兴时,手下养了一批打手,专门为烟帮保险贩运,由成都至广元市,每百两抽三十两,生意十分兴旺,灌县是烟运总口子,保烟帮的最大头子是申介屏,曾任过川军司令官,继任川康绥靖公署少将高参,大大小小的保烟帮,均依附于他,他同时拥有袍哥人枪三四千,每担烟抽保险费百分之四十,每月得烟数百担至千担,申介屏手下以保帮起家的有曾成志等人,都是百万富翁。此外还有一个保烟帮的女强人凌云旅馆的老板刁大娘。其丈夫刁青云,是灌县总舵把子,开设凌云旅馆,死后由刁大娘接替,凌云旅馆是各烟客往来的总口子,是贩运、看货、论价的交易场所,刁大娘的收入,不亚于申介屏。灌县、松潘县、茂功一带的土匪头子陈福安、宋国太等人,拥有人枪两三千,匪棚十余座,见着刁大娘,都要畏惧三分。

作者:117.95.23.*   发表时间:2009-12-17 15:31:36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北方評書的產生比南方評話晩。傳說是1662-1666(康煕元年至五年)說書的祖師爺柳敬亭隨漕運總督蔡士英上京津說書時,收北方書曲藝人王鴻興為徒,王鴻興又傳安亮臣、鄧光臣、何良臣(合稱“三臣”),白文亮、黃福亮、佟起亮、霍士亮、刁亮(合稱“五亮”)留傳下來的。

作者:117.95.23.*   发表时间:2009-12-17 17:46:53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川军高级军官开设的赌场,赌徒们把它叫做私窝子。这种私窝子大都开设在宽大的公馆内,如川军师长唐英在西沟头巷的唐公馆,另两个师长邓叔才在九思巷的邓公馆和刘元琮在鼓楼南街的刘公馆。师长邓国璋在鼓楼洞街的邓公馆,刁文俊在福建会馆的刁公馆等等,都是成都市区聚赌的私窝子赌场。这些赌场都是由赌场主人邀人去赌,不公开向社会招揽,因而叫做私窝子。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09-12-19 07:34:13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江湖最后一个刀客03-12-02 07:56 发表于:《无厘头以人为本》 分类:未分类
他8岁开始从父解猪,公元1982年封刀,50载屠猪几近二十万头他识遍猪身血脉骨骼,掌膝掐断猪身血脉,闭着眼时,全凭感觉进刀

江湖最后一个刀客:全凭感觉进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爷爷,你的江湖呢?我已经没有江湖了。在一个八十岁老人的眼中,江湖不比一盏淡黄的茶水更有味道。

  有江湖就有刀。

  那你的刀呢?

  我已经没有刀了。在我随手的一抛中,刀已经沉睡在湖底。

  一个没有江湖和刀的老人,他还有什么呢?骄傲。

  还有呢?

  鄙视。

  鄙视?

  是的,不尊重刀的人都将得到鄙视。

  ———《刀江湖》

  落寞 那一个不如清茶的江湖

  墙是断墙。茶馆是一家无名的小茶馆。

  椅子是三条腿的残椅,桌子是堆满油腻的木板,甚至可以怀疑歪声恶气的堂倌抓来的到底是茶叶还是灰尘。

  夕阳从烟熏火燎的断墙照进来。阳光似乎也脏得满身油腻。

  有茶馆的地方就有人喝茶,所以这里也有很多人在喝茶。茶馆和菜市场一样,是最有趣的地方,因为你可以在茶馆找到很多奇怪的人,甚至三条腿的人。

  当然,在这家茶馆你要觉得无趣了,这里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普通。事实上,这里像成都城所有的下等茶馆一样,来的都是走卒贩夫之流。

  而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的人是无趣的。岂但无趣,简直无趣至极。

  如果在这些人中一定要找一个稍微有趣一点的人,有人会说是那个粉擦得往地上掉的女人,也有人会说那个对着女人挤眼睛的汉子,甚至有人会说是那个跑堂的小伙子,因为他有两撇小胡子。

  没有人会说是那位默默喝茶的老人。

  这个老人岂但无趣,简直无趣至极;岂但无趣至极,简直面目可憎。他脸上的油腻不比他身上的衣服少,他衣服上的油腻不比桌子上的少,而桌子上的油腻,刮下来炒一顿菜还有余。

  而且,他剩下的两颗牙齿就像霉烂了的花生,他肮脏的胡子上面还挂着几片茶叶。

  你说,这样的人还会有趣?没有人知道,老人堪称“蜀中首席杀猪匠”———一个真正的刀客。

  老人曾洪根,1924年生人,祖习屠术,8岁开始从父解猪,公元1982年封刀,凡50载,屠猪几近20万头。

  他杀猪如麻。

  现在,老人只在夕阳残垣下,捧一盏清茶,将日子慢慢啜吸,过着日啖猪肉逾斤的日子。

  骄傲 那一瞥凉入骨的藐视

  近日江湖,刀光闪耀,纷纷有屠者扯旗而呼,自号第一刀客。

  老人啜啜茶:“你为什么要对我讲这些呢?对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江湖会比一盏淡黄的茶水更有味道吗?”

  老人的眼睛里有一抹冰凉,面对这一抹眼神,你会有冷水漫过每一寸骨骼的绝望。

  因为,那里面写着藐视。真正参透江湖,就是远离江湖。东瀛围棋老人加藤正夫有言,在那些真正世外高手眼里,或许我们像小孩子一样可笑,我们真的懂围棋吗?

  因为,真正的围棋是道。

  那么屠艺呢?

  在老人眼里,那些扯旗而号的刀客真正懂屠艺吗?

  老人说,“不谈这些,我们喝茶吧。”

  怀恋 那一头无法释怀的猪

  我已识遍猪身血脉骨骼,掌膝掐断猪身血脉,闭着眼时,全凭感觉进刀!”

  “寻常两三百斤的猪,不会让我的目光作超过一分钟的停留,因为,在我的眼里,它们和一只苍蝇或者一只蛾子没有区别。”

  老人8岁学艺,其始,老人父亲只许老人观摩,不教持刀。老人之父如此训诫:“刀乃珍重之物,轻动不祥。”如是三年,一日,老人之父欲屠解一肥硕之猪,老人出语:“肩胛之肉过肥,不算好猪!”老人之父赞叹:目无全猪,技成!

  此后,老人开始独立屠猪,是公元1935年,老人年方11岁。怀揣雪亮一刃,杀遍古城成都,从东门杀到西门,从西门杀到北门。见过民国的青天白日旗,掠过抗日的滚滚烽火……

  一路杀来,雄鸡一唱天下白,老人成为人民共和国成都肉联厂一屠宰师,有什么杀不了的大猪、歪猪、恶猪,待到老人持刀而去,迎刃而解。

  人言,老人屠术已至化境。解放前,川中名人刁文俊每到年关,必重金迎纳老人解猪。

  某年,刁夫人刁难老人,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算功夫,白进白出方显本领!”老人不作一言,面对二百余斤之猪,欺身而上,膝压猪腹,肘击猪颈脉,双眼闭成一条线,柳叶尖刀顺势送进猪喉,抽刀而出,刀身米粒大的血珠也无。

  老人持刀示人,众人无不咋舌惊叹,刁文俊封银圆4个作谢。

  从此,老人“蜀中神屠”之名传遍蓉城。事后,有人问老人白进白出秘诀何在,老人笑笑,“我已识遍猪身血脉骨骼,掌膝掐断猪身血脉,闭着眼时,全凭感觉进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周年之际,肉联厂得一大猪,毛重600斤,獠牙钢腿,见屠夫而不避,只以尺长之喙拱得众屠师绕院奔逃。时老人正在院外一小摊择肉而啖,听得人叫猪号,叹道:“什么鸟猪,恁般猖狂!”长身持刀,绕猪三圈。恶猪人立而起,似欲噬人,众人皆屏住呼吸,不敢少动。

  少顷,老人一声长叫,挺刀进身,旋风般冲向人立之猪。白光闪过,有殷红血液从猪喉喷涌而出,老人满身血花,有如穿了一件斑彩衣衫。大猪一声闷哼,颓然倒地,有如一座小山。

  老人长叹:好猪,好猪!“我再没有杀过那么令我充满回忆的猪了。从那以后,寻常两三百斤的猪,不会让我的目光作超过一分钟的停留,因为,在我的眼里,它们和一只苍蝇或者一只蛾子没有区别。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失去了解猪的乐趣。”

  “而我追求的是乐趣。”

  留念 那一把风情万种的刀

  从开始屠猪,到1982年封刀,五十多年,老人没换过一把刀。肉联厂行屠二十余年的杨姓老人曾见过曾老的刀,“那是一把长约一尺二寸的小刀,宽不过两指,刃薄如柳叶,锋利得刀光也可杀人”。

  老人的刀是民国时同城一佚名老匠人所制。为制此刀,佚名匠人封门半月,白日不闻打制之声,夜晚方见火花纷飞。当匠人捧刀出门时,人已枯瘦如柴。

  “刀不是一种器具,他是屠者身体的一部分,它甚至会感觉,会疼痛。”老人昏暗的眼睛闪过雪亮的光芒,“刀是利器中至钝至利者,刀背其厚如指,是不杀之钝,刀刃其薄如纸,是必杀之利,刀没有剑的贵族气息,直如隐于莽莽的英雄。”

  老人封刀后,曾有后生缠着老人要学屠艺。老人不传,只在夜里,缓缓抚过刀背,刀身,刀锋,有一点冰凉,在他的手心滑动。刀光映亮老人的

  眼睛,他微笑着。“不传,死也不传!”

  为何不传?

  “现在的人,视刀若草芥,怎么可传?”

  一个薄雾迷茫的秋晨,老人怀揣柳叶尖刀,绕石灰街附近一湖徐行,行至三圈,扬手飞刀,刀坠湖底。回看坠刀处,却无些微波澜。

  在屠者这个古老的行业中,有一条亘古相传的规矩,临终之时,必见所持之刀方可闭眼。

  但现今湖已不见,刀自渺渺。老人遗言:我死,飨我以清清湖水。

(无厘头早报 记者伪寡妇,实习记者黑索金  实习生人贩子)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09-12-19 07:39:43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诸葛亮死后一千七百多年来,华夏民族尊其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智慧的象征,这是对诸葛亮一生中功德业绩的高度概括。笔者认为,一个人的聪睿才智和勤政业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廉洁自律的人格魅力,诸葛亮不愧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从他生前的勤政廉政到他死后的遗命薄葬,无不体现他崇高人品,他虽死犹生,让活着的人们去品评、领悟和借鉴。正因为如此,他死后,史学家陈寿为他立传时评论他“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利,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者虽仇必赏,犯法贻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戳,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称赞他是“识治之良才”(《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人赞誉他是“将相师表”、“醇臣楷模”、“醇儒望众”、“坐言起行”、“移风来世”、“万人师表”(见郭清华《武侯墓祠匾联集注》)。就其薄葬而言,历代亦有不少文人学士感叹歌咏。如:吴天府《诸葛武侯·七古》诗云:“郦山穿穴亿万费,七十二家滋疑忌,何如此冢卧空山,万岁千秋人洒泪”;清周书《谒武侯墓》诗云:“孤忠双表在,遗憾一抔存”,刁翼《望定军山诸葛公墓》诗云:“冢上一抔存汉季,松杉林立护祠楹”;余翔汉《诸葛公墓》诗云:“今古荒坟半草莱,插旗山下墓巍哉。庙祠炳焕人千载,碑竭流传土一堆”;吴隆瑞《武侯墓》诗:“阿瞒疑冢今何在?不及先生土一垒”。……等等(见清李复心《忠武侯祠墓志》),真可谓“高风亮节足千古,心碑历历祠墓前”。在武侯墓的楹联中,对诸葛亮的遗命薄葬也不乏感叹赞誉。如:“一抔犹是汉家土,七尺争瞻丞相坟”(清嘉庆祝曾题书);“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清嘉庆李复心题书);“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民国十五年王恒鉴题书);“沔土一抔存帝业,汉江千里照臣心”(清董书题)……等等。总之,武侯墓的碑褐、匾联和历朝历代诗歌,莫不对诸葛亮的勤政廉洁和功德业绩品评称慕,至到今日,凡游人观瞻,皆肃然起敬,为此,勉县的武侯墓也先后被汉中市和陕西省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诸葛亮的勤政廉洁思想教育世人和青少年。
?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09-12-26 06:56:52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平度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带解说词



前 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平度是胶东半岛西大门,具有重要战略位置。抗战八年,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平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创建了大泽山、河里套、高平路一带抗日根据地,展开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平度的抗日斗争是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缩影,是胶东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的平度人民,以顽强战斗,英勇牺牲的精神,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他们攻城、略地、焚烧和屠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全国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中共中央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及时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辟敌后战场。1937年8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与敌板垣师团会战于晋西北平型关,首战告捷,歼敌千余,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正面战场上,李宗仁将军指挥40万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会战,歼敌万余,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胜利。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创立了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三军发起,点燃了胶东半岛的抗日烽火。

平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县长刁承襄、姬春堂先后弃城逃跑,日本侵略军于1938年侵入平度,日军飞机对平度城、古岘、蓼兰、南村等重要城镇狂轰乱炸,仅平度城就炸死炸伤居民40余人。日本军队在我土地上践踏横行,侵略军屠杀百姓,焚烧民房,掠夺财物,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平民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为加紧对平度的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在平度建起50多个据点,敌占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亡国奴的悲惨生活。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09-12-26 07:02:26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平度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带解说词



前 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平度是胶东半岛西大门,具有重要战略位置。抗战八年,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平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创建了大泽山、河里套、高平路一带抗日根据地,展开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平度的抗日斗争是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缩影,是胶东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的平度人民,以顽强战斗,英勇牺牲的精神,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他们攻城、略地、焚烧和屠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全国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中共中央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及时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辟敌后战场。1937年8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与敌板垣师团会战于晋西北平型关,首战告捷,歼敌千余,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正面战场上,李宗仁将军指挥40万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会战,歼敌万余,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胜利。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创立了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三军发起,点燃了胶东半岛的抗日烽火。

平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县长刁承襄、姬春堂先后弃城逃跑,日本侵略军于1938年侵入平度,日军飞机对平度城、古岘、蓼兰、南村等重要城镇狂轰乱炸,仅平度城就炸死炸伤居民40余人。日本军队在我土地上践踏横行,侵略军屠杀百姓,焚烧民房,掠夺财物,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平民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为加紧对平度的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在平度建起50多个据点,敌占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亡国奴的悲惨生活。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09-12-26 07:02:26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作者:肖福祥 2006-8-15 12:41:00
药王殿 为纪念被唐皇御封为“药王”的孙思邈,宋时所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宝庆知府刁玉成扩建,铁瓦盖顶。相传“药王”曾在此炼丹采药,遗留有炼丹池,故龙山又称“药山”。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10-01-01 19:39:35

[回复] 回复史海钩沉

济南有座云台山 古寺内藏着明代佛像
2010-01-04 08:37:00      来源:生活日报
? 文/陈明超 雍坚

? 芦芽岭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东南。在芦芽岭南云台山的山坳中,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寺——云台寺。云台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中最重要的古迹是一组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因偏居一隅,关于云台寺的来历、摩崖造像的建造者以及寺内其他古迹的渊源,世人众说不一。笔者曾两次到这里考察,现结合寺内碑刻记载对云台寺的历史加以还原和解读。

? 大诗人李攀龙曾来此一游

? 明代,济南诗人辈出,边贡、李攀龙、殷士儋,许邦才合称为“历下四诗人”。 他们中,最有名的诗人当数李攀龙。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明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先后任过刑部主事、历任郎中、陕西提学副使等职,官至河南按察使。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社论诗,是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之一,被尊为“宗工巨匠”。他所著的《沧溟集》风行天下,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 明嘉靖三十五年,时任陕西提学副使李攀龙弃官回到故乡济南。当年冬天,闲来无事,李攀龙便和同为“历下四诗人”之一的好友许邦才相约一起到港沟芦芽岭的云台寺(天井寺)小游。李攀龙作《同许右史游南山天井寺》一诗,称赞这里的美色说:“古寺马蹄前,荒山断复绵。阶危孤石倒,崖响乱泉悬。”许邦才随之唱和道:“千峰寒色照骦 裘,岁暮还堪载酒游。初宿南岩天井寺,便听一夜石泉流。”

? 云台寺和德王府的渊源

? 李攀龙和许邦才之所以选择到这个偏僻的云台寺游玩,与德王府大有关联。原来,明正统年间,有一个叫做道山的和尚云游四方,看到这里寺基废弃却景色幽深,遂决心在此重建古寺。道山近五十年的苦心经营,到成化年间,云台寺佛殿僧房才大致完工。道山又在寺东悬崖之间雕刻了石佛三尊、菩萨七尊以及伽蓝、土地等造像,使得整个寺庙变的“黄金丹砂璀璨、金碧辉煌映瞻”。基于此,道山的功名远播四方。

? 这一来就引起了济南城里德王府的注意,明成化二十年,王府皇亲魏郁和四周信众一起出资,请来了附近千佛寺碧空法师、观音寺入庵法师和福圣寺大渊法师等高僧共禳法事,并由章丘的头号石匠刁嵩为道山立碑,以志其功。云台寺借此成为一方观瞻,并与德王家族产生了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当时许邦才刚升任德王府右长史不久,他邀请李攀龙来这里游玩,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云台寺始建于元代

? 在道山和尚开凿云台寺摩崖造像之前,云台寺已经存在。根据现存石刻碑文记载,云台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山建寺”,因周围四季鸾腾,雾气缭绕,宛若云台,所以名云台寺。又因为寺庙位于天井峪,东临芦芽岭,西连孤月山,南靠天平寨,北枕锦洋湖,恰如置身天井之间。所以又名天井寺。顺着羊肠小道蜿蜒而上,山门隐约,进得山门,只见半月形的悬崖回环在半山腰,云台寺依崖而造,崖畔泉水随处可见。最著名的是历代方志中均有记载的玉漏泉,泉在寺西悬崖下,犹如颗颗珍珠滴落,回音山峪间。玉漏泉之南,还有南北二泉,现在都叫甘露泉,三泉齐发,正是李攀龙和许邦才诗中所描写的“崖响乱泉悬”和“便听一夜石泉流”。

? 在道山和尚开凿云台寺摩崖造像之后,云台寺又进行了历次扩修。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云台寺的僧众为了保护摩崖造像,在石崖上依山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雄尊宝殿。明崇祯年间,济南孝廉张经重修云台寺关帝庙,自此,这座寺院成了佛道两家的道场;其后在清康熙年间,胡文显又重修云台寺山门及关帝庙,使得云台寺绵延得续至今。

? 云台寺佛像毁于何时

? 近年来,云台寺经过整修,重新恢复了香火。云台寺内,明崇祯年间修建的石砌雄尊宝殿尚且存在。宝殿高约七米,为穹顶结构的无梁殿,殿内有三层石窟造像,多是道山和尚时雕凿。在最下层的三尊佛像两侧,后人又补刻两尊比丘,共计17尊,皆栩栩如生。在济南各县市区范围内,这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一组明代摩崖造像。 正因如此,早在1985年,云台寺便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仔细观摩这组佛像,细心的游客还会发现,最底层几尊佛像有修补痕迹,最明显的是底层中间的坐佛,其头部和右臂都是用石膏还原后又涂了一层水泥?但凡遇到这种情形,很多人便会凭直觉断言,这是“ 文革” 时被红卫兵破坏的。 其实不然,济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王建浩先生在1965年曾拍摄过一组云台寺的照片,那时“文革”尚未开始,而照片上,下层中间坐佛的头部和右臂已经被破坏。

? 云台寺佛像究竟毁于何时,志书上没有记载,尚待进一步调查考证。需要一提的是,今天,在寺外山路间,闲置佛像一尊,当是寺内旧物。它原来具体位于何处,不得而知。

? 云台牡丹缘何“不下山”?

? 在云台寺周边的村子里,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云台牡丹不下山”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在云台山内大殿前,原有白花紫蕊的牡丹两棵,有几百年的花龄。很久以前,当地有个财主看好了这两株牡丹,硬是派人在晚上把它们挖出种到自己家中,想借此装点自己的门面。第二天,他便邀集名人富绅来家中赏花。可是,客人们到了以后,发现财主家的牡丹不光不开花,连叶子也开始枯黄。众人赶紧劝财主把牡丹送回云台寺,否则于己不利,财主顾不得面子,只好让人又用八抬大轿把仙牡丹送回了云台寺。

? 可惜的是,1970年这两株百年牡丹惨遭人为毁坏。此后,人们又在原处栽下两株牡丹,结果新栽的牡丹生长健旺,年年盛开。看来,云台寺土质和气候条件尤适宜栽种牡丹,加之有玉漏泉泉水的浸润,所以牡丹能在此存活数百年,年年盛开。这恐怕是“云台牡丹不下山”的自然原因。


作者:222.184.28.*   发表时间:2010-01-04 19:45:46

第一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21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