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74618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孔子的礼学观给我们的启示/刁彩云

礼,秩序也。

道出“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并亲自实践它,足见孔子对礼是十分重视的。然而孔子为什么那么重视礼呢?这大概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

孔子生逢春秋末期,正值礼崩乐坏,世道衰微,奸臣贼党越轨,他们为了巩固权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享受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礼乐,甚至明目张胆地窃位。并且在当时,学习研究礼乐成了社会热点,孔子自是受这种风气的影响,耳濡目染,他从小就重视礼节,儿童时代的他更是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长大后勤学礼,甚至千里迢迢到洛阳去找老聃询问礼,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当时十分出名的礼乐大使。他并不是作为一个礼乐评论家或是咨询师,而是将礼实践在自己身上。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也就是说,礼乐若只是形式上的摆玉帛,敲钟鼓,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如今的中国人常常自诩中国是礼仪之邦,实质上便是在古书报纸上一种名曰“礼”的空话,中国的“礼”更多时候只是嘴上说说,而且可以说地天花乱坠,却经不起考察,否则就回露出马脚。所谓的礼仪之邦,在行为上却是一片蛮荒——在公共场合,你仍可以看到膀爷“光荣”地走在街上,无视人们异样的眼光;泼妇骂街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且愈骂愈烈;恶婆媳角色的传成也继续着;公众场合,中国人在不停地讲话,生怕没吵着别人——我无语。既然说出了自己是礼仪之邦,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捍卫它,而不是空口讲白话。

说到这方面,孔子就做地比我们要好。他将没有一点重量的话语化为可感的行动。“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不像我们“现代”人,累了席不正,也坐,坐还坐地,不端正。“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要是我们现代这些人,不是不知道要礼让老人,而是不愿为之。在公交车上,明明提示了是供老人,孕妇,残疾人坐的,人们还一个劲儿地往那儿扑;一个老人上来,那些人就视若无睹,恬不知耻,“理直气壮”地继续坐着。叹,当今的中国人!要是孔子在场,早看不下去了!无礼之景,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孔子就这样不厌其烦地躬行着礼,推崇着礼,为了实现以礼治国(与其说国家,还不如说整个社会)礼贯彻了他的一生;为实现它,孔子跨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到处游说各国君主采用自己的思想与主张,通过“礼”来实现“和”。十四年间,在卫国被诬陷;于匡被拘禁;到了宋,有有宋司马欲加害于他,把他和自己门学礼处的檀树伐倒;被困陈蔡之间,绝粮七日之久……孔子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然而,他仍然坚持着,劲头愈挫愈足。礼发展至今,孔子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任谁也不能否决掉孔子为社会所做的一切,正如人们无法否决“礼”的作用一样。而今这个社会,无法很好的实践礼,只说“克己复礼”“约之以礼”吧,但也做得不怎样。社会发展太快,以至于人们的恒心也不“恒”了,很多人对待困难的态度就足以说明,还没真正碰上,就已经选择了放弃,更别说像孔子那般坚持以礼贯之的决心。我们离礼的距离有那么加大了,而礼,恰恰是实现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孔子认为,人本身所具有的美好品质,也需要礼来规范,才能真正达到最好的境界。恭敬,谨慎,勇敢,正直,都是很好的品质,如若失去礼的束缚,就会有弊病出现。(《论语•泰伯》)就好比说,你对着一活人,为了表示尊敬而向他鞠躬。向他鞠一躬,人家也就知道了你的诚意;若你对着他鞠三大躬,人家不骂你没家教没礼貌才怪,甚至还认为你成心咒他死呢!别小看这小小的鞠躬,但在礼仪方面还是十分讲究的,一下表对年长者的敬意,三下则表示对亡者的尊敬与悼念。由此观之,做好事,也要以礼节制,才能够受到最好的实效,礼,何其重要!我说到这个份儿上,肯定有仁会说,礼都是为君主服务的,我上面所说的都是孔子相对与封建统治者而言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孔子谈礼之本时,回答是:“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孔子并不提倡礼要如何的奢华,简简单单,只要态度真诚,就是礼,并且未明确提出,仅限于君主。再说,孔子并未声明他所提出来的礼要建立在国家的基础上,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若孔子当真是封建统治者的同谋,那这句话大概会反过来说也不一定,那么就应该是“诸夏之亡,不如夷狄之有君也”。哀哉,那些把孔子推到到封建统治者阵营里去的人,要知道,我们应该以辨证的思考方式来分析身边的一切。怎可误导他人,盗用孔子的名头来说话?还说一些不属于孔子的话呢?

盗用他人的名头乱讲话的行为,是无礼的。孔子的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告诉我们,礼,还需要以人有羞耻心为基础。网上有一则报道,内容是:王昭耀,1991年至2005年春节这段时间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个人和单位谋取利益,先后294次非法收受44人或单位的贿赂共计人民币704万余元。另外,对649万余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他本人在受审时的陈述,他说自己为小农意识所左右,时常侥幸心理作怪,精神空虚,意识薄弱。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羞耻之心问题。羞耻感强的人,是绝不会让贪欲俘虏的,他会克己复礼,以礼保持自我头脑清醒,知道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这也是人类异乎于动物的地方!人类,贵在有思考,以此,以最为优美的姿态站立在大地上。

对于孔子的礼学观,我们可以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现阶段没有将礼很好贯彻的中国,我甚为担忧,忧的正是中国的将来。确实,中国人,应当重新拾起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思想,学会并实践“学礼以立”。

作者:117.95.18.*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4-29 07:20:48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