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FANG  

03-09

292533次

3人

6个

99个

2467人

16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四、方腊起义和方孝孺之狱

四、方腊起义和方孝孺之狱
方姓在历史上曾遭受过两次空前和浩却。第一次是北宋末年,因事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
方腊,睦州青天溪县人。北宋末年,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无数人倾家荡产,更有人被逼卖儿卖女。百姓不堪忍受,纷纷揭竿而起。
宣和二年的农历十月九日,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假托“得天符牒”,以青天溪县帮源洞为据点,聚众起义。他探诉朝庭横征暴敛的行径,许诺要轻徭簿赋。在方腊的领导下,青溪远近的农民闻风响应,很快发展到数万人。十一月初,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改元“永乐”,建立政权。
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青溪、寿昌、桐庐、分水、遂安等地,受到各地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十二月二十九日,方腊率领西路军与其丞相方七佛会师,攻克了宋王朝“国用年持”的重镇——杭州。至此,方腊所领导的起义军已是“众殆百万”的大军。江浙农民深受鼓舞,纷纷举起“永乐”旗号,诛杀官吏、土豪,开仓散粮,整个东南为之震动。
宣和三正月,宋徽宗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统率15万精锐禁军和西北边兵镇压方腊起义军。
而此时的方腊却在杭州做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错误决策,导致兵力分散,情势由此发生逆转。
兵分数路的义军连续作战失利,方腊被迫通守杭州。二月十八日,杭州失守,方腊率义军突围后转战各地。由于多次战斗失利,加之南线四十万义军主力被洪载牵制,方腊于四月十五日被迫退守帮源洞。被各路宋军会师后层层包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至二十六日义军七万多人阵亡,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等三十九人被俘,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就义。
方腊起义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攻克了六州六十多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威震东南半壁,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北宋王朝。
自宣和三年四月至次年三月,官军“以次荡平余党“为名,在浙东屠杀了近一年,无数无辜百姓和方姓人被害。更有甚者,朝庭下令将方氏家族的十三处祖墓全部捣毁,化骨扬灰。
第二次是时隔280年后的明朝初年方孝孺之狱。
在封建时代,一个人犯了所谓弥天大罪,灭九族已够残忍的酷刑,而灭十族几乎闻所未闻,却偏偏让方姓人给摊上了。我们指的就是方孝孺。方孝孺,字直希,一字希古,自号逊志,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师出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门下,史载其文章“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
1398年,建文帝登位伊始,就将方孝孺从地方召至朝庭,并委以重任,经常和他商讨治国方略。在方孝孺竭力辅佐下,建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改革了明洪武时期的不少弊端。不料,正当方孝孺一展其政治抱负时,明王朝祸起萧墙。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举兵夺位。这期间,建文为平定“燕王之乱”而发的诏令、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但方孝孺的一支笔,终究无法抵挡朱棣的千军万马。经过三年争夺后,燕王终于在1402年五月十三日攻破京城,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所终,方孝孺被捕入狱。燕王朱棣旋即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明成帝。
朱棣对方孝孺早有所闻。当初,他从北方举兵发难时,其心腹谋士姚广孝特地提出一个请求,说:将来攻克应天府时,方教孺必不投降,请勿杀之,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当时,朱棣表示同意。
夺了侄儿帝位的朱棣深知,由他发动的“靖难之役”,从封建正统思想来看,乃是“大逆不道”之举,如果能利用“天下文章第一”的方孝孺来起草其即位诏书,把这一切说成是应天顺人之举,对收揽人心,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于是他多次派人到狱中劝降方孝孺,但均遭严词拒绝。
朱棣无奈,只得亲自召见方孝孺,劝其审时度势,改变立场。不料,被强制而来的方孝孺身穿孝服,大哭不止,并大声痛斥其举兵夺位为大逆不道之举。朱棣自知理亏,只能以“此系家事”而敷衍了之。并命人取纸笔交给方孝孺,并说:“诏天下草,非先生不可。”方孝孺愤而提笔大批:“建文四年,燕王篡位。”投笔于地,边骂边哭说:“死即死,诏不可草!”朱棣强压怒火,威胁说:“汝不顾九族乎?!”方孝孺大义凛然,毫无俱色,历声道:“便十族奈何!”燕王怒不可遏,立令割破他的两腮,直至两耳。方孝孺含血喷向御座。恼羞成怒的朱棣历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下令将方孝孺押回死牢。接着大肆搜捕他的亲戚家属,每抓一人当着方孝孺的面,捆缚杀戮。
六月二十五日,方孝孺被分尸而死。他至死从容不迫,慷慨就义,死时年仅四十六岁。遗骸由他的学生廖镛、廖铭兄弟收殓,葬于聚宝门外。
朱棣又下令捕杀方孝孺家乡亲族,其妻郑氏和十九岁长子方中愈闻迅后自缢而亡;十五岁的女儿方贞、方淑被捕押至南京,过秦淮河时姐妹二人相挽投河自尽。更残忍的是,明成祖为了凑足“十族”,竟又将方孝孺的朋友、门生并这“一族”,皆磔于市。方孝孺之狱,被杀者多达873人,至于谪贬戍荒而死者不计其数。
同时,朱棣下令收藏方孝孺之文者罪至死,企图从精神和肉体上彻底将方孝孺毁灭。然而,方孝孺幸存的故友门生不为淫威所慑,秘密辗转传抄收藏,并先后编为《侯城集》与《逊志斋集》,将他的思想结晶流传至今。
令暴君更没有想到的是,方孝孺九岁的次子方中宪,被曾任刑部尚书、谪为宁海典史的魏泽藏匿,交由天台义士余学虁、余学夷兄弟藏匿于松江府华亭县青村(今上海奉贤)方孝孺的门生俞允家中,改名余德宗。德宗的八世孙方珷于万历三十四年奉旨复姓归宗,回归宁海故里守祠,其后裔世居宁海。此外,还有一些方姓族人在大难之中侥幸得以逃脱,其中一部分改姓为郑、翁、施、张、陆、石等,在明末清初之际大多相继复姓归宗。
由于这两次空前的浩却,导致方姓人口元气大伤,一些受到牵连的幸存者被迫更名改姓,四处逃亡,也由此使方姓人进一步分散到全国各地,形成新的聚居地。

作者:方港水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5-04 16:51:48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四、方腊起义和方孝孺之狱

受益匪浅

作者:方正茂   发表时间:2014-07-09 13:40:52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