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山景

09-19

2670次

1人

1个

4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春 访 田 心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清明节的前一天,应朋友之邀,到安福县瓜畲乡的田心去踏青。

久雨乍晴的远峰,层峦叠嶂,翠满青山;路边油菜花谢了,胖乎乎、嫩绿绿的菜荚,像婴儿的小手,随风摆动,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田野里到处都是劳作的身影,挖圳修塍的,耖耙翻土的,抛撒谷种的,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朋友的老家,坐西朝东,掩映在小溪边的树林中,古朴幽静。硕大的院落,地面全部用卵石铺成,散水系统也独具匠心。这是一栋百年老宅,两个大门朝正东方向。北面的大门门楣做工精细,十分考究,嵌着青石板刻制的“进士第”匾额,南面大门门楣上则嵌着“司马第”匾额。

我在博物馆谋差,对“进士”呀、“司马”呀,常有些接触。看到这几个字,就知朋友家祖上一定出过出类拔萃的人物。抱着好奇心,探访朋友的兄长,他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清光绪丙戌年(1886年),农家子弟出身的刘榆生高中进士,任过湖南永顺、清泉等6县知县,享受“司马”级待遇,是一位饱学之士。为了光耀门庭,在永顺任职的刘知县,差人营造了这片宅第,分给两个儿子。自己就在永顺另开基业,将他乡当故乡了。

朋友是刘知县的六世孙,一恢复高考,出身贫赛的他就考进了大学,当了一名人民教师。

“进士第”三直,厅堂内的长方形藻井云龙飞腾,栩栩如生,花窗隔扇,雕刻十分精美,有快鹿衔灵芝、仙鹤立松、丹凤朝阳、喜鹊闹梅等吉祥图案。地面用22公分见方的方砖铺就,厅堂正中有一块方砖,要比地面低3公分,这个点恰好是前后左右的中心,好耐人寻味哟!

因朋友的另一位嫂嫂不在家,不能一睹“司马第”内的尊容,朋友说内部结构和雕刻工艺与“进士第”如出一辙。

朋友返乡兼有祭扫祖茔之责,他到坟头上铲草、培土,悲发哀思去了。我就拿着“尼康”相机在村中转悠一番。

“咔嚓!”一张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在田心刘氏宗祠上写的“拥护红军”4个1米见方的大字被摄下了。原来村后不远处有一座高山,是安福瓜畲与吉安油田相交的分水岭,当年红军游击队曾在这里打土豪、搞给养,还曾“奇袭油田”呢!

又一张80×100公分见方的几何形石窗棂被摄下了,这是我编《庐陵石窗》一书中所没有的。它在一栋旧屋阁楼层的墙角上,不太易被人发现,却让我这个有心人收入相机,心中好一阵兴奋。

初春的太阳照耀下,二三位挑着土箕下肥的少女脸色红润,精神抖擞,浑身充满青春气息,不由得令我摁下了快门……

大约1点半了,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主人还没来叫吃午饭,我索性与村中大人、小孩随意聊聊。知道这个小村中竟有好多广东棚民、湖南移民、上海垦民、浙江、河南难民……他们从南北西东聚集在这里,共同开垦耕耘着这片多情的热土。

招待我们吃午饭的主人是朋友的侄儿,这是个烟酒不沾的小伙子。他吩咐爱人杀了一只吃“农村粮”的土鸡,临时网了一条草鱼,桌上还摆着腊肉、鸡蛋、白菜、豆芽、蕨条,一壶泛着暗红色的陈年冬酒。朋友先为我舀了满满一碗鸡肉汤,一个劲儿给我解释吃午饭晚的原因。也许真是太饿的缘故,这碗鸡汤喝下肚,到我拿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仿佛口齿间还散发出醉人的香味儿呢!三杯水酒下肚,浓情的劝吃词令,让我酒不醉人人自醉。吃罢饭,我向朋友提出想看看族谱,他领我去到年纪不太大的族长公家,说明来意,族长公捧出一本民国十五年修的老谱和一套刚修的新谱,让我浏览。

啊!一世祖长沙定王刘发,二世祖安成侯刘苍,三世祖金侯刘当,四世祖刘寿光袭侯爵,刘己颖州(安福唐时称颖州)、知州、刘鼎吉州太守,开基祖刘彦徽由本邑东冈山庄迁瓜畲田心……还有宋代胡文质、王器远,明代的曾棨、夏言、吴节、彭礼、刘钺、邹元标,清代的饶学曙等名人写的16篇序跋,真让人大饱眼福。我觉得这族谱很有研究价值,经族长公同意,我决定带回去仔细看看。

太阳西斜,带着满心的喜悦,我们踏上了归途……



吃 新

刁 山 景

骄阳似火的七月,正是禾熟瓜香的时节,应朋友之约,我到安福县洲湖镇中洲村“吃新”。我们一行六人包乘“面的”到了王先生的家。王先生上有年近七旬老母,下有独子在北京武警某部服役,一幢老屋、一栋新居,看上去家庭殷实,其乐融融。

主人热情地为我们端来了清茶,茶水中泡着腌制晒干的“黄条萝卜”、盐姜、还有炒黄豆和花生。因未到午饭时间,我去村中转转、拍照,另一位迫不及待地找了根渔杆去钓鱼,其他四人打“拖拉机”钻桌子。村头挺立着一棵干枯心空的古樟,它居然长出翠绿的枝芽,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村庄的枯荣……村庄位于陈山河南边,地势低洼平坦,沟塘纵横,田陌交错。像一艘绿船停泊在河边,这大概是:“中洲”村名的出处吧。

村中一幢长约40米、宽约20米、高约8米的高大宅第,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它那廊庑式大门,门楣上方雕刻精美的两个藻井,还有那黑底金字的“中洲五房祠”。我从锁着的大门缝里往里瞧,哇!屋柱林立,雕梁画栋,还有一个好大的开井呢。

“五房祠”后,一排古宅,全是青石门框、石雕窗户。第一栋的大门上方用樟板精刻着“大夫第”三个字,镶在门垛中央,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它却记载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古宅的墙上还依稀写着“打土豪、分田地”、“红色警卫营”等字样。正当我琢磨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出门来,打量着我。我向老者说明寻古觅真来意后,老人说:“我们村里出了一位将军哩!”说话中无不透着骄傲。“将军是谁呀?!”我惊讶地问。“王元和呀!”我在博物馆工作过,知道王元和将军的一些情况:王元和,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任过天津警备区政委,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在此时,鞭炮声大作,整个村庄沸腾了,我不知何故。老者看着迷茫的我,连忙释疑说:“过年、吃新,今天9号是吃新节呀?到屋里喝杯南乡老冬酒吧。”我恍然大悟,其实我真是来吃新的。

我背好相机,看看表,该是午饭时间了。我怕耽误大家就餐,三步并作两步往回走。

咦!家家户户焚香、放鞭炮,还有人念念有词在门口做祭礼!一个十八、九岁的后生端着一个米筛,上面盛着斋饭、几块扣肉和鱼、酒等物,面朝东方,毕恭毕敬示意三下,一位他母亲模样的中年妇女点燃三根香,拜了三拜,然后燃放鞭炮进屋去了。

快到王先生家时,看见一个四十七、八岁的妇女,用篮子提着祭品,在一块空田的四角,拜天拜地,虔诚得像个教徒,我赶忙取出相机,抢拍了几张。此刻,从那妇女身后的一片荆棘中,走出一位提着祭品的老头。

流火的七月,还有如此隆重的节日,而且只有安福南乡片的几个乡镇,作兴这个节日,我好迷惑。带着疑团我走进了王家大门。

哇呀!大圆桌上,摆满好菜:清蒸安福火腿、清蒸鸡、红椒鱼块、红烧肉、泥鳅火腿汤、红烧鸭、南乡猪蹄膀……我数数有十二道菜,可是没有一样时令蔬菜,油得几位城里人直喝茶。桌上放着“金圣”烟,啤酒随意喝。主人还拿出藏了几年的头道谷烧酒,让我们品尝,我抿了一口,好辣,直刺喉咙,起码也有60度吧。酒足饭饱之后,主人又切了一个内瓤红彤彤的大西瓜,供我们消暑。饭后坐下闲聊,我好奇与主人攀谈——

吃新节,只有安福南乡几个乡镇流传,它的内涵:是祈求五谷丰登,庆贺开镰收割。没有固定的日子,视禾成熟情况,约定俗成。这个节是农民一年中最辛苦的开始,这顿饭是出征前的饯行酒……翻了不少史料,关于吃新节的出处,不得其解。它可能源于古代楚国士兵出征,因为安福南乡土话是古楚话的方言岛,南乡的先民也大都源于湘、鄂、豫等地。我们一行踏上了归途,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稻谷,仿佛向我们点头告别,我从心底里记住了这村、这水、这人……



作者:222.184.28.*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5-06 16:20:11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