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HU  

03-09

58612次

2人

2个

54个

109人

17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新都县清真虎家寺

新都县清真虎家寺
地址:四川省新都县龙虎乡
邮编:610512
据民国四川省新都县县志载:“清真虎家寺在县东龙虎桥,建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
又据传说:“虎家人乃陕西渭南九里沟虎姓人氏。清乾隆初年,有虎成林、虎松林兄弟俩,回族人,因带兵打‘长毛’,从原籍迁来四川新都龙虎乡插占定居。”那时来该地定居的大姓有:虎、白、赵、许、张、马等。其中虎姓的人最多,有十多户;其余五姓人仅四五户。回民多了,礼拜、集会,没有清真寺是不行的。因此以虎姓人为主体,承头集资买田30多亩,即在现在的虎家清真寺一带。拿20亩田作为回民基地;其余的10多亩田,作为回民居民住房及修建清真寺使用。修建清真寺时,从人、财、物等方面,虎姓人的贡献都居首位。竣工后,就正式定名为清真虎家寺.
清真虎家寺,自建成到现在,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清真寺有房20多间,全系木结构,小青瓦平房。大殿屋脊虽遭“文革”破坏,大殿地板、卷拱天棚还依然留存,各种雕绘的建筑艺术和图案,从外到内还举目可见,仍然保存着清真寺古朴典雅的风貌。解放后,清真虎家寺由当地的回民作为居民住房使用,清真寺房地产权归属,尚待进一步解决。
清真虎家寺有田六七十亩,是当时新都县7个清真寺中最富有的。阿訇和海里几全由寺田收入供给。
清真虎家寺的开学阿訇,在20世纪初叶为大阿旬马建廷,唐家寺人。他少年时去陕西西安大寺求学,新都寺坊无力资助,全由本人自费,每天吃饭由办学寺坊教亲轮流供给,生活艰苦异常。通过刻苦用功,学成归来,接任清真虎家寺阿訇。嗣后的虎芳廷阿旬是他的学生。紧接着是马亮庵,字彪,陕西人,曾来虎家寺开过学.193b年,是阿訇虎佳友,字定以新都唐家寺人,在虎家寺开学好几年,1936年去世,葬于虎家寺墓地,享年70多岁。1938年,是阿訇马明礼接任,成都人,1944年病逝。安葬于虎家寺墓地。1944年,是彭县阿訇何瑞图,接任开学两年多,1948年上半年回成都。1948年下半年,是茂县马隆昌阿訇。从成都市西寺受聘来开学,解放后,1952年土改时分了田,1954年辞学回茂县。
清真虎家寺的木匾很多,现据回忆有:新都知名人士许成塑先生书写的《清真古寺》一道;还有马建廷阿旬开学时期,成都一些有名的官员,崇敬马阿訇的知识、口才、名气,特地给他送了一道贴金字匾,上书“扶轮”二字。清真寺窑屋里边,现还保存一道刀刻石匾及对联,匾文为《独一无二》,对联为“万世山河归一主;普天日月照群生”。
清真虎家寺培养的海里凡很多,仅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马秀夫、马维泰、蔡时福、马友清、罗仕先、张友福、马立本及陈寿先等人,解放战争时期又招收了马凤义、江武强、马凤福、张永成、买贵华等十多人,解放后,清真寺解体,海里几各自东西。
清真虎家寺的乡老(现称管委会)由马、许、虎、白、赵、张6个姓氏组成,在每年圣纪节公布寺内收支帐后,每姓氏中选一名代表,实行换届选举。好的可连选连任。抗日战争时期,寺里的乡老是马春发、马玉山、许大生等。

作者:虎少滨   回复:15   发表时间:2010-05-16 09:41:31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新都县清真虎家寺

请教成都多斯第一个问题(有关四川籍著名经师虎延章)
http://www.2musli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8038
虎彦章的老家应该是四川成都市新都区龙虎乡虎家寺,解放后被占用尚存今只剩大殿被围周农民堆放材草,地名尚存寺也不在,据我所知,他有一女原任成都百货,他们可能是一大大楼总经理现也退休,至于虎世文是不是他的儿我不清楚,他们可能是一大家族,因虎姓四川只有新都虎家寺。
青白江唐家寺有虎姓。因唐家寺与虎家寺也就几里路,另外四川石棉县也有虎姓,为唐家寺迁过去的
四川江油也有虎姓,是从青川过来的。
青川县蒿溪乡有当地非常出名的虎家大院,这里虎姓是非常大的一个家族。他们在当地非常有名望,出过很多的阿訇和哈只,他们的足迹广布川甘陕,但这里却为外人很少所知。
成都市新都区虎家寺的虎姓是乾隆年间因镇压叛乱被朝廷安置来的。

作者:虎少滨   发表时间:2012-11-24 15:42:33

[回复] 回复新都县清真虎家寺

南京虎姓就是四川过来的。以前南京虎姓人以为天下虎姓都读虎。但南京虎姓族人虎世苓1998年左右曾去四川寻根,惊奇地发现当地虎姓人不把姓读成虎,而读“猫”。据当地人说,这是按大喊小的习惯改的,因为猫是虎的师傅。当地的虎家寺也不读虎家寺,而读“猫家寺”。

作者:虎少滨   发表时间:2012-11-24 15:52:04

[回复] 回复新都县清真虎家寺

http://www.phoer.net/custom/islam/

作者:虎少滨   发表时间:2012-11-24 17:41:38

[回复] 回复新都县清真虎家寺

四川省清真寺概述




四川有穆斯林108638人(1990年统计),清真寺116座,本文简述四川清真寺及其经堂教育,以飨读者。
四川现存116座清真寺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川东奉节县清真寺。奉节县为溯长江入川之门户,是江南穆斯林入川之要道,故元代奉节有穆斯林居住。元大德四年(1300年),始在县城永安镇北五道拐修建清真寺,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该寺已第第三次修葺。
元代进入阿坝地区的穆斯林,在松潘城东东裕村修建清真东山寺,为阿坝地区最早的清真寺,该寺元末毁于兵燹。1975年,在西昌市西郊乡宁远村桑坡元代“月鲁城”遗址,发现了一通阿拉伯文石碑,经专家鉴定,为《圣容赞碑》。《圣容赞》是在清真寺大殿写书的赞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容貌的赞圣文,证明元代月鲁城建有清真寺。又据西昌穆斯林口碑资料,元代在今西昌城厢粮站所在地建有一座清真寺,明代此寺迁至吉羊巷,后为著名的吉羊巷清真寺。
重庆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明代重庆有陕甘籍穆斯林百余户聚居于十八梯侧巷(今名中兴路),并建清真寺。民国《巴县志》载:“西寺创于明之中叶,为河南马侍朗文开所建立。”马以愚《中国回教史鉴》称该寺“为先端肃公于明成化时,遭中官司汪直之谗,谪戌重庆时之所建也。”十八梯侧巷清真寺在清代称西寺,以与江南籍穆斯林新建之南寺区别。
川北平武县清真寺亦始建于明代。现存清咸丰四年(1854年)所立《修葺清真寺功德碑》载:“龙郡清真寺创自明纪”。川北广元明代亦有清真寺,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载“广元回教盛于元明,寺立今之东街三元宫。”
凉山的“宁属”36坊清真寺“中,西昌有6座建于明代,其中西昌市区有3座。民国《西昌县志》载:“泸山侧之清真寺,建于明洪武二年,是为最古。城内吉羊巷清真寺及城外东街东寺,皆明万历初年建。”此外,合营清真寺建于明初,沙锅营清真寺、玉石塘清寺建于明末。阿坝地区的松潘清真下寺、杂谷脑清真寺、茂县清真寺、威州清真寺,均建于明洪武时期。
明代川西成都、灌县、新都多有穆斯林居住,亦建有清真地。民国《灌县志》载:“南寺始建于明朝要年”。近年发现清真南寺之琉璃滴水瓦,经专家鉴定系明代文物。民国《新都县志》载“清真罗家寺,在县东李家营,明成化七年建。”明天启(1621-1627年)《成都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标有“回回寺”一座,据《成都城坊古迹考》,此“回回寺”在城西北郊,即现西北桥、 九里堤一带。成都伊斯兰教元明时即颇兴盛,但现存各寺皆为清代建,推测其由,当为明末战乱所致,马以愚先生亦说:“成都遭明末流寇蹂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之幸免乎!”
四川现存清真寺多建于清代,尤其是康、雍、乾时期。成都市十三座寺中,建于康、雍、乾时期的就有:康熙五年(1666年)建皇城寺,康熙十五年(1671后)建西寺,雍正年(1724年)建清真八寺,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北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九寺。新都八座清真寺,除明代所建罗家寺外,其余七寺中有五寺为康、雍、乾时期的建,即康熙四年(1665年)建马家寺,雍正六年(1728年)建湖南寺,雍正八年(1730年)建唐家寺,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清净寺,乾隆三年(1738年)建虎家寺。西昌是清真寺最多的地区,除上述明代所建的6寺外,“其它如西溪、高草坝、太平场各寺,城外马水河寺,东街老各寺、新客寺等,散在城乡约二十,详载祠庙志中,大抵处清康乾年间建筑者多,民国以来建筑者少。”
现广元市最老的上海街清真寺,即建于康乾时期,其《清真寺修建碑志》载:
清真寺□□□所□自康熙十三年,因吴(三桂)窜扰边境,广邑路当通衢,干戈迭起,士庶无有宁期,燹屡遭兵勇,络绎不绝。似此蹂躏民众安居,不敢存修寺之善念,系由我邑之未清平也。厥后逆匪渐清,人民接踵而来,回汉两教于时处于庐旅,均□□得我所。我等回教合商筹建创建寺宇,即时探买地基于城外河街之西,因人烟稀,捐输无多,仅有装修正殿三楹。暂时朝夕礼拜。迨至乾隆四十二年,回民既庶且繁,斯地迁移不少,细清户口,尚未属百余家。幸逢江南马公家良,荣任期邑,目击寺宇狭窄,未能高大其规模,奚以之观瞻。于马掌教商议募化远方,而马公存此善念,乐到资斧,并及我教大众好善乐施,其捐资不下千余金,复勘聘地基材料,兴土修建两廊,未及半载而功始竣。……而殿宇辉煌,岂惟天命之主持,亦得马公之善举,今乃告厥成功。……
此碑文详记建寺缘由,较有代表性,可概见清代清真寺修建情况,故引录于此。民国时期,随伊斯兰教的振兴,四川各地又有清真寺之修建。如广元1925年于西外顺城街、旺苍坝、三堆坝新建三座清真会,成都穆斯林余存永1935年赴巴塘工作,团结几户教胞,于1937的重新建成巴塘清真寺,此振兴教务之举,在当地颇有影响。
四川清真寺的分布,除上述西昌、成都、新都等地清真寺较多外,盐亭有10座,松潘、会理各有8座,郫县有7座,盐源有6座,青川、广元各有4座,阆中、犍为、隆昌、德阳、重庆等地各有3座,其它有穆斯林居住的县,一般有一、二座清真寺。四川较著名的清真寺有:成都皇城寺、重庆中兴路清真寺、奉节清真寺、万县清真寺、阆中清真寺、都江堰(灌县)清真南寺,新都唐家地、广元清真寺、松潘清真北寺、西昌清真城寺等。
四川的经堂教育
自明代陕西胡登洲(1522-1592年)创寺院经堂教育后,四川的经堂教育亦渐趋盛行。
内江:“清末逐渐有清真寺之修建,并遣子弟至省垣念经,今县有阿洪一人,海里凡数十人,中学生三四人。”
富顺县:清真寺“阿洪马迁辉,成都人也,海里凡数人。”
新都:穆斯林“教门颇好,海里凡亦多。”
隆昌殷家坝清真寺于清乾隆年间兴建,随即在寺内开办经堂小学,由第一任阿訇苏正选开学,后世代相传,直至道光年间。此寺还曾先后聘请成都、新都、西昌等阿訇来寺主讲。
西昌的经堂教育历史悠久。明清时,西昌各寺海里凡在本地学完经堂中级阶段的课程后,多负籍远游,赴陕、甘、云南等地寻名师深造,穿衣后再返乡受聘。后来,当地亦培养出穿衣阿訇,著名阿訇杨华即学成于本地。1947年,西昌城寺开办阿文专修班,由虎世祥阿訇执教,培养出10名阿訇。
武胜沿口清真寺经堂教育在川东较有名,著名阿訇苏维新(1884-1974年)即曾在此寺接受经堂小学、大学教育,其子苏善甫亦曾就读于此。1929年,苏善甫入万县伊斯兰师范学校学习,1935年毕业后受聘为奉节清真寺阿訇。苏善甫在奉节清真寺开办经学班,其后川东各县的驻寺阿訇多学成于此。
灌县南寺的经堂教育较为著名,小学、大学俱全,开学阿訇以指导大学为主,实行以大带小,弥补了经堂教育仅设小学深造难,而专设大学则启蒙难的不足。1930年后,该寺经堂教育增加汉文,形成以经为主,兼学汉文,读写并重的特点。
本世纪三十年代,成都13座清真寺有海里凡计300余人,其中小学200余人,大学100余人。皇城寺、清真八寺、十寺、江南寺的经堂教育皆较著名。虎世文《成都回民现状》记成都经堂教育说:
各寺都有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不等。有住堂者,有走读者。每天早晨开始上课,课堂上一长桌,学生围坐于长桌两面,阿衡居上,就阿拉伯文所书之经籍,用中文讲解,科目全系关于宗教方面实用者,如文法、《古兰经》、教律、回教哲学等。时间约三小时,讲毕,学生散去。……若十年苦学,学成名就,即有他寺来聘充当阿衡,于是乃师授以锦衣一袭,而出任职矣。学生之生活费用,每月除寺上补助数元外,大半都靠教民之酬赠, 以资弥补。
苏德定理在《四川穆民概略》中评价说:“成都一地,为教门渊薮,昔年阿洪,多由此地所学成,故为各地所仰望。”当时成都籍阿訇多被聘至省内各县开学。王静斋大阿訇在《中国回教文化史料》中说:“中国回教文化在先年有两大支流:一是陕西,二是甘隶。云南人多负籍陕西,四川人多负籍甘肃,而今云南人多就本省求学,四川人亦受当地阿訇栽培。”王静斋大阿訇1939年曾亲赴成都,目睹成都回教面貌,他说:“当年的成都,回教文化很盛,教授多由外省聘到。今则不然了。皇城寺的学员不下数十名,所造就的人才为数不少。再观其它各寺的设备,可信早年全附有规模很好的专门阿文学校。”成都的马继高、虎世文等人,即为经堂教育之佼佼者。王静斋在成都期间,曾请虎世文校《古兰》乙种译稿,马继高1938年被选送至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七年,后成为精通阿拉伯语言文化的学者。王静斋在《中国回教经堂教育的检讨》一文中,对成都的马古泉、虎彦章、周子宾阿訇颇为推崇。除上述诸人外,四川的著名阿訇还有蔡西屏、苏维新、沙玉怀、敏德沛、马兴田、杨培之、马伯乐、黄明芝、杨华等。
民国时期,四川凡有条件的清真寺都开办经堂教育,受近现代伊斯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四川的经堂教育多实行中阿并授,既传授经学知识,亦教现代文化知识。四川经堂教育不仅培养出一大批经学人才,亦提高了四川穆斯林的文化素质
(本文已被浏览 361 次)

作者:虎少滨   发表时间:2012-11-24 17:44:04

[回复] 回复新都县清真虎家寺

四川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成都门户网 http://www.mh28.com/ 发布时间:2012年7月27日 来源:
四川有穆斯林108638人(1990年统计),清真寺116座,本文简述四川清真寺及其经堂教育,以飨读者。
四川现存116座清真寺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川东奉节县清真寺。奉节县为溯长江入川之门户,是江南穆斯林入川之要道,故元代奉节有穆斯林居住。元大德四年(1300年),始在县城永安镇北五道拐修建清真寺,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该寺已第第三次修葺。
元代进入阿坝地区的穆斯林,在松潘城东东裕村修建清真东山寺,为阿坝地区最早的清真寺,该寺元末毁于兵燹。1975年,在西昌市西郊乡宁远村桑坡元代“月鲁城”遗址,发现了一通阿拉伯文石碑,经专家鉴定,为《圣容赞碑》。《圣容赞》是在清真寺大殿写书的赞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容貌的赞圣文,证明元代月鲁城建有清真寺。又据西昌穆斯林口碑资料,元代在今西昌城厢粮站所在地建有一座清真寺,明代此寺迁至吉羊巷,后为著名的吉羊巷清真寺。
重庆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明代重庆有陕甘籍穆斯林百余户聚居于十八梯侧巷(今名中兴路),并建清真寺。民国《巴县志》载:“西寺创于明之中叶,为河南马侍朗文开所建立。”马以愚《中国回教史鉴》称该寺“为先端肃公于明成化时,遭中官司汪直之谗,谪戌重庆时之所建也。”十八梯侧巷清真寺在清代称西寺,以与江南籍穆斯林新建之南寺区别。
川北平武县清真寺亦始建于明代。现存清咸丰四年(1854年)所立《修葺清真寺功德碑》载:“龙郡清真寺创自明纪”。川北广元明代亦有清真寺,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载“广元回教盛于元明,寺立今之东街三元宫。”
凉山的“宁属”36坊清真寺“中,西昌有6座建于明代,其中西昌市区有3座。民国《西昌县志》载:“泸山侧之清真寺,建于明洪武二年,是为最古。城内吉羊巷清真寺及城外东街东寺,皆明万历初年建。”此外,合营清真寺建于明初,沙锅营清真寺、玉石塘清寺建于明末。阿坝地区的松潘清真下寺、杂谷脑清真寺、茂县清真寺、威州清真寺,均建于明洪武时期。
明代川西成都、灌县、新都多有穆斯林居住,亦建有清真地。民国《灌县志》载:“南寺始建于明朝要年”。近年发现清真南寺之琉璃滴水瓦,经专家鉴定系明代文物。民国《新都县志》载“清真罗家寺,在县东李家营,明成化七年建。”明天启(1621-1627年)《成都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标有“回回寺”一座,据《成都城坊古迹考》,此“回回寺”在城西北郊,即现西北桥、 九里堤一带。成都伊斯兰教元明时即颇兴盛,但现存各寺皆为清代建,推测其由,当为明末战乱所致,马以愚先生亦说:“成都遭明末流寇蹂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之幸免乎!”
四川现存清真寺多建于清代,尤其是康、雍、乾时期。成都市十三座寺中,建于康、雍、乾时期的就有:康熙五年(1666年)建皇城寺,康熙十五年(1671后)建西寺,雍正年(1724年)建清真八寺,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北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九寺。新都八座清真寺,除明代所建罗家寺外,其余七寺中有五寺为康、雍、乾时期的建,即康熙四年(1665年)建马家寺,雍正六年(1728年)建湖南寺,雍正八年(1730年)建唐家寺,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清净寺,乾隆三年(1738年)建虎家寺。西昌是清真寺最多的地区,除上述明代所建的6寺外,“其它如西溪、高草坝、太平场各寺,城外马水河寺,东街老各寺、新客寺等,散在城乡约二十,详载祠庙志中,大抵处清康乾年间建筑者多,民国以来建筑者少。”
现广元市最老的上海街清真寺,即建于康乾时期,其《清真寺修建碑志》载:
清真寺□□□所□自康熙十三年,因吴(三桂)窜扰边境,广邑路当通衢,干戈迭起,士庶无有宁期,燹屡遭兵勇,络绎不绝。似此蹂躏民众安居,不敢存修寺之善念,系由我邑之未清平也。厥后逆匪渐清,人民接踵而来,回汉两教于时处于庐旅,均□□得我所。我等回教合商筹建创建寺宇,即时探买地基于城外河街之西,因人烟稀,捐输无多,仅有装修正殿三楹。暂时朝夕礼拜。迨至乾隆四十二年,回民既庶且繁,斯地迁移不少,细清户口,尚未属百余家。幸逢江南马公家良,荣任期邑,目击寺宇狭窄,未能高大其规模,奚以之观瞻。于马掌教商议募化远方,而马公存此善念,乐到资斧,并及我教大众好善乐施,其捐资不下千余金,复勘聘地基材料,兴土修建两廊,未及半载而功始竣。……而殿宇辉煌,岂惟天命之主持,亦得马公之善举,今乃告厥成功。……
此碑文详记建寺缘由,较有代表性,可概见清代清真寺修建情况,故引录于此。民国时期,随伊斯兰教的振兴,四川各地又有清真寺之修建。如广元1925年于西外顺城街、旺苍坝、三堆坝新建三座清真会,成都穆斯林余存永1935年赴巴塘工作,团结几户教胞,于1937的重新建成巴塘清真寺,此振兴教务之举,在当地颇有影响。
四川清真寺的分布,除上述西昌、成都、新都等地清真寺较多外,盐亭有10座,松潘、会理各有8座,郫县有7座,盐源有6座,青川、广元各有4座,阆中、犍为、隆昌、德阳、重庆等地各有3座,其它有穆斯林居住的县,一般有一、二座清真寺。四川较著名的清真寺有:成都皇城寺、重庆中兴路清真寺、奉节清真寺、万县清真寺、阆中清真寺、都江堰(灌县)清真南寺,新都唐家地、广元清真寺、松潘清真北寺、西昌清真城寺等。
四川的经堂教育
自明代陕西胡登洲(1522-1592年)创寺院经堂教育后,四川的经堂教育亦渐趋盛行。
内江:“清末逐渐有清真寺之修建,并遣子弟至省垣念经,今县有阿洪一人,海里凡数十人,中学生三四人。”
富顺县:清真寺“阿洪马迁辉,成都人也,海里凡数人。”
新都:穆斯林“教门颇好,海里凡亦多。”
隆昌殷家坝清真寺于清乾隆年间兴建,随即在寺内开办经堂小学,由第一任阿訇苏正选开学,后世代相传,直至道光年间。此寺还曾先后聘请成都、新都、西昌等阿訇来寺主讲。
西昌的经堂教育历史悠久。明清时,西昌各寺海里凡在本地学完经堂中级阶段的课程后,多负籍远游,赴陕、甘、云南等地寻名师深造,穿衣后再返乡受聘。后来,当地亦培养出穿衣阿訇,著名阿訇杨华即学成于本地。1947年,西昌城寺开办阿文专修班,由虎世祥阿訇执教,培养出10名阿訇。
武胜沿口清真寺经堂教育在川东较有名,著名阿訇苏维新(1884-1974年)即曾在此寺接受经堂小学、大学教育,其子苏善甫亦曾就读于此。1929年,苏善甫入万县伊斯兰师范学校学习,1935年毕业后受聘为奉节清真寺阿訇。苏善甫在奉节清真寺开办经学班,其后川东各县的驻寺阿訇多学成于此。
灌县南寺的经堂教育较为著名,小学、大学俱全,开学阿訇以指导大学为主,实行以大带小,弥补了经堂教育仅设小学深造难,而专设大学则启蒙难的不足。1930年后,该寺经堂教育增加汉文,形成以经为主,兼学汉文,读写并重的特点。
本世纪三十年代,成都13座清真寺有海里凡计300余人,其中小学200余人,大学100余人。皇城寺、清真八寺、十寺、江南寺的经堂教育皆较著名。虎世文《成都回民现状》记成都经堂教育说:
各寺都有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不等。有住堂者,有走读者。每天早晨开始上课,课堂上一长桌,学生围坐于长桌两面,阿衡居上,就阿拉伯文所书之经籍,用中文讲解,科目全系关于宗教方面实用者,如文法、《古兰经》、教律、回教哲学等。时间约三小时,讲毕,学生散去。……若十年苦学,学成名就,即有他寺来聘充当阿衡,于是乃师授以锦衣一袭,而出任职矣。学生之生活费用,每月除寺上补助数元外,大半都靠教民之酬赠, 以资弥补。
苏德定理在《四川穆民概略》中评价说:“成都一地,为教门渊薮,昔年阿洪,多由此地所学成,故为各地所仰望。”当时成都籍阿訇多被聘至省内各县开学。王静斋大阿訇在《中国回教文化史料》中说:“中国回教文化在先年有两大支流:一是陕西,二是甘隶。云南人多负籍陕西,四川人多负籍甘肃,而今云南人多就本省求学,四川人亦受当地阿訇栽培。”王静斋大阿訇1939年曾亲赴成都,目睹成都回教面貌,他说:“当年的成都,回教文化很盛,教授多由外省聘到。今则不然了。皇城寺的学员不下数十名,所造就的人才为数不少。再观其它各寺的设备,可信早年全附有规模很好的专门阿文学校。”成都的马继高、虎世文等人,即为经堂教育之佼佼者。王静斋在成都期间,曾请虎世文校《古兰》乙种译稿,马继高1938年被选送至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七年,后成为精通阿拉伯语言文化的学者。王静斋在《中国回教经堂教育的检讨》一文中,对成都的马古泉、虎彦章、周子宾阿訇颇为推崇。除上述诸人外,四川的著名阿訇还有蔡西屏、苏维新、沙玉怀、敏德沛、马兴田、杨培之、马伯乐、黄明芝、杨华等。
民国时期,四川凡有条件的清真寺都开办经堂教育,受近现代伊斯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四川的经堂教育多实行中阿并授,既传授经学知识,亦教现代文化知识。四川经堂教育不仅培养出一大批经学人才,亦提高了四川穆斯林的文化素质。

作者:虎少滨   发表时间:2015-04-05 19:40:27

第一页 [1] 2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