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0810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亲人逝世,家人悲痛。为其治丧,各个地区由于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操办的方式大同小异,但让逝者一路走好是原则。民间丧事习俗大致分为离世前和离世后两个阶段。现简述如下:一.离世前当病危者快要离开人间时,经常要痛苦挣扎一番,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时没有任何解救办法,只有将精神寄托在迷信之中。于是请来一个专门从事佛教活动的和尚或是道人念经,向阴间当差的准备好买路钱。民间称之为念欠账(千张),念完后和尚或是道人立刻离去,留下纸灰用一袋子装着备用。这时病危者穿好妆尸衣服,(这通常由上了年纪的人置办,妆尸衣服一般提前做,从内到外全是新的,还有帽子,袜子,鞋子和一条塞脚棉被),由亲属扶着磕头道谢,然后躺着静候那一绝命时刻的到来。人死之前,体里有最后一刻的能量释放,脑门部分的皮肤会松弛下来,人称放光现象。(医学上是瞳孔放大,心脏停止跳动)。此时,全体亲属手持香火,门外化纸,目送亲人离开人间。二.离世后1.尸体处理咽气后,死者立即被抬上板门(民间叫升高,通常是头低脚高,喻后代高升),理顺尸体,系上念欠账准备好的“钱”袋子,盖上塞脚棉被,脸上蒙上白纸,手持打狗饼(去西天的路上扔给恶狗)。然后在板门下方点上一盏小灯,摆上一碗插上的筷子生米饭和一些果品鱼肉豆腐之类祭品。尸体一般放在正屋中,在大门外还要挂上一盏招魂灯,还要放上一个烧纸钱的面盆,门口放上一个简易拜垫,便于吊唁的人祭拜。现在板门很少用了,都用冰棺保存遗体,防止尸体腐化。尸体停放根据情况不同确定天数:正常是三天,少数的五天,七天的极少。2.丧事操办下一步就是布置灵堂,播放哀乐,穿着孝服,安排报信,建立丧薄,所有这一切都由一个与死者关系紧密的丧主负责。一般丧事五服之内的同门族人都要帮忙,自觉行动,各负其责:请负重的土工,报信,搭棚子,买菜,找桌凳,烧饭。有的也请乐工或者乐队(死者是老人),专门有人请客和置客,同时也安排人根据关系远近发放孝服。长辈一般不戴孝。儿孙披麻戴孝,胸佩白花,臂着黑袖章,脚穿蒙白布的鞋子,曾孙辈的白孝服戴红。男性戴白方帽,女性披白长巾。吊唁的人通常要买来纸和花圈、花篮、被面、羽绒被等物品,也有直接出人情钱的。子女此时为孝子孝女,他们不问丧事操办,一心陪着自己的亲人,晚上也睡在尸体旁边,吃饭都站着吃,客人坐席后还要磕头赔礼致谢:人多招待不周,照顾不到。所有亲戚朋友到齐后,排成长长的队伍,安排到土地庙送饭,乐工或者乐队在前,长孙提灯引路,长子端着竹筛,内放少米饭和豆腐,孝子孝女在后,其他亲戚紧随。每天送饭两次,上下午各一次。也有地方总共送三次饭,这期间乐队或者乐工是很忙的,吹奏哀乐,代为哭丧,有的人家还安排专人哭丧。尤其岁数大的人死去,必不可少。3.尸体收敛凭吊结束,收敛尸体。丧主安排,事先打招呼,男性征得逝者舅舅或其儿子(上表)同意,女性逝者征得娘家人(逝者的兄弟或侄儿)同意,请负重的把尸体放于棺中,并负责火化安葬等事宜。收敛之前,由丧主带路,孝子提着哭丧棒,一家一家跪拜请求负重的到场,负重的一般是不好拒绝的。收敛一般在晚饭后进行,也有在火化前进行的。收敛由负重中的年长者负责,他们先向死者作揖跪拜,然后一个抬头,一个抬脚,把尸体放于准备好的棺中,象在板门上一样理顺,然后用一红线穿上铜钱在棺木中间吊线,让尸首左右对称,上下位置停放合理,盖上被子,只留出脸部。此时孝子孝女跪在门前,其他所有戴孝的都依次跪在后面等候。收敛完毕所有子孙和亲戚绕棺一圈,最后一次瞻仰仪容,然后盖上棺材盖,进入到下一步---完钉。完钉又叫封钉。男性由逝者舅舅或其儿子(上表)执斧,女性由逝者的兄弟或侄儿执斧。执斧人用剪子从孝子头上剪下一撮头发,放于棺材留下的一个主钉眼中,当执斧人手落斧子时,孝子口中要喊着死者的称谓说:“xxx,躲钉!”钉子钉好后再把孝子孝女的麻摘下扣在主钉上,在棺木上再盖上一个孝帳-----一条被面子,此被面以后传给头男长子长孙或者长女。到此收敛结束。棺材停放正屋,等候下葬。现在实行火化,封钉仪式一般安排在骨灰放置到骨灰盒之前进行。4.出殡送葬。出殡送葬前,事先确定人数,要求去的人数成单数,回来成双。孝子必去,其它根据亲戚关系安排代表参加。负重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开垦坟茔地,一部分去火葬场。过去都是土葬,一起去茔地,丧主还要安排一人聘请阴阳先生选好墓址。然后负重的开始工作---开垦好墓地,等候骨灰盒或是棺材的到来。出殡准备:一口烧纸用的锅,一把雨伞,一盆万年青,一面镜子,一把尺,一杆秤,一条鲫鱼,一斗稻子,一瓶菜油,一棵菜,一枚硬币,两把扫帚等。出殡开始,由负重的用叉子叉着内面放了烧红木炭的锅子引路,负重的抬棺跟着,孝子打着雨伞拖着哭丧棒紧跟,其他送葬人员随后,等到全员上车或者上船后直接开往茔地。出殡后丧主安排全福夫妇用新扫帚把家里打扫一遍,扫除所有晦气,放上一斗稻谷,在稻谷上插上小尺,放上一面镜子,插上一杆秤,秤钩上挂上那条鲫鱼,在稻谷旁,放上一盆万年青。拆除门外所搭建的棚子。所有在家帮忙的人,全都投入到回堂饭的准备当中。目前国家实行火化制度。当火化结束时,死者的骨灰用红布包着,直接放于骨灰盒中,然后由孝子端着,蹲在雨伞之下,在未下葬之前要求一般不见阳光。此后直接驶向坟场。现在是公墓,下葬也有一套要求:地理先生在负重的开挖好坟茔地后,先抓一把疏土撒于其中,负重的在巢穴中间挖一方形小塘,由地理先生在其里面放上一枚硬币和孝子帽上的棉花球,接下来就是安放好骨灰盒,最后填土开始。坟茔成型后,摆上坟茔帽,由孝女或是晚辈哭着撒土。在坟茔正面插上哭丧棒,摆上花圈等祭品,焚烧纸钱,众人叩头离去,安葬结束。在回家的路上,负重的铁锹铁叉都要求拖着拿回去,不允许扛着。快到家时。所有去坟茔地的人要求跨过一道事先准备好的燃烧的火关。跨火的人会吃上一块糖果,喝上一口糖水(寓意就是由苦到甜,忘掉悲伤,重新生活),去掉戴孝标志物。地理先生排好六七时间和百日时间,便于家里人平时祭奠。最后一起吃回堂饭。这是大餐,可以开怀畅饮,子女举杯答谢。回堂饭结束,亲朋好友离去,丧事结束。5.六七百日丧事过后,对于家里人要做的事就是守七。总共有六个七,也就是四十二天,每七天要举行一次祭奠仪式:点灯,摆放祭品,戴孝,焚香,烧纸,流泪哭泣,最后吃饭。每过一个七要求祭奠人数都比前一个七有所增加。到了六七的时候还要举行盛大仪式:儿孙请和尚或者道士做佛事,每个女儿和孙女都要备上一桌菜肴祭奠逝者,所有亲戚朋友也要到场出人情,祭奠过程很壮严。七七还要尽七。到了一百天,还要百日祭奠,不过规模不如六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周年的时候或者重大节日(清明,七月半,冬至,除夕夜)又会祭奠逝世的亲人。
作者:114.238.140.*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7-09 18:48:01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