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79761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父爱如山  [精华]

2010年07月15日08:46 来源:人民视线
 人民网讯 “做父母既然生养了孩子,就要对他们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孩子生病后,命运只赋予了他一个角色——那就是父亲。苦也好,累也好,哪怕他只剩下半截身子,他也要让孩子和常人一样,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阳光。”已经79岁,双腿截肢的残疾老人刁守臣,照顾同样因残疾而生活不能自理的一双儿女43年,为他们倾注了一生的爱。住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兴七街的这一家三口,凭着笑对命运的勇气,一同携手走过风雨40载。未来的生活依旧继续,如山的父爱赋予着这个残疾家庭更深刻的生命意义。





undefined

作者:117.95.17.*   回复:19   发表时间:2010-07-15 12:05:12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父爱如山

undefined

父亲每天唯一的休闲就是看电视,而女儿则在电脑前忙着自己的写作。

作者:117.95.17.*   发表时间:2010-07-15 12:06:44

[回复] 回复父爱如山

undefined
肢体是残缺的,但这个家却是三口人最温馨的港湾。

作者:117.95.17.*   发表时间:2010-07-15 12:08:29

[回复] 回复父爱如山

undefined
父每天都要坐上带轱辘的小车,从厨房推拽着做好的饭菜爬进卧室。

作者:117.95.17.*   发表时间:2010-07-15 14:51:38

[回复] 回复父爱如山

undefined

年近50的儿子每天躺在床上,看着父亲从年轻的小伙子一天天变成耄耋老人。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0-07-15 14:53:30

[回复] 回复父爱如山

undefined

年近50的儿子每天躺在床上,看着父亲从年轻的小伙子一天天变成耄耋老人。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0-07-15 14:53:31

[回复] 回复父爱如山

undefined

老父每天生活的全部就是照料这对残疾儿女,厨房是他生活舞台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0-07-15 14:55:24

[回复] 回复父爱如山

undefined



女儿刁艳华常年在网络上从事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因作品视角独特,充满了生活气息,被网友们誉为东方“文学才女”.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0-07-15 14:56:49

[回复] 回复父爱如山

undefined

这个家,这双儿女就是老人一生的全部。

作者:117.95.17.*   发表时间:2010-07-15 14:58:14

[回复] 身边的感动:残疾父亲把瘫痪女儿培养成“文学才女”

新华网沈阳8月1日电(于力 张德礼)家住辽宁丹东市振兴区兴七路的刁艳华,常年在网络上从事散文和小说创作,因作品视角独特,充满生活气息,被网友们誉为东方“文学才女”。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却是一位半身瘫痪、腰椎弯曲的残疾人。

  40多年来,她与生活同样不能自理的哥哥,完全依赖79岁的老父亲刁守臣的照顾,而她的父亲也是一个双腿截肢的残疾人。

  刁艳华出生于1963年,1岁时,她跟哥哥一样患了小儿麻痹,导致终身不能走路。1967年夏天,命运的阴影再次笼罩这个家庭,她的父亲刁守臣因为脉管炎双腿被截肢。失去双腿后,刁守臣每天用手靠两块木板一前一后挪移。1992年,刁艳华的母亲离开了他们。

  三个不能走路的残疾人,相依为命在一起,靠父亲的退休金和兄妹的低保金为生,刁艳华已经出嫁的姐姐和妹妹也会经常来照顾他们。刁守臣总是尽量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好吃的。当发现女儿有写作的天赋后,刁守臣非常高兴,为女儿积攒许多文学杂志,希望她能学习写作……2006年春天,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刁艳华在好心人赞助的电脑键盘上敲打出散文《窗外的世界》,发表在《丹东日报》的副刊上,这给了她莫大的鼓舞。

此后,刁艳华便在报纸和网上接二连三地发表散文和小说……2008年的一天,刁艳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端的人说看了她发表过的文章,觉得挺好,想请她给自己办的作文班学生批改作文。批改作文虽然报酬不高,但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渐渐地,刁艳华更深入地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

  “做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对孩子尽到自己的责任。我虽然只有半截身子,但也要让孩子和常人一样,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和阳光!”面对女儿取得的成绩,刁守臣语调平淡地说。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截肢父亲照顾瘫痪儿女 称自己在孩子才有家

他是一位双腿截肢的父亲,他有一双半身瘫痪的儿女;他乐对多舛命运,毅然担起生活重担,悉心照顾子女;40多年含辛茹苦,他的乐观开朗鼓舞着子女奋发图强,他的女儿被网友誉为东方“文学才女”。他的如山父爱、自立自强,感动着所有认识他和知道他的人……他,就是辽宁丹东79岁的老人刁守臣。

祸不单行

照顾残疾儿女的父亲遭遇截肢之痛

年轻时的刁守臣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可儿子在1周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终生不能行走。1963年,刁艳华的出生给他带来很大慰藉,因为她不仅健康,也很可爱。然而,在刁艳华1周岁时,命运再次捉弄了这个家庭,她也跟哥哥一样患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丧失了自由行走的能力。但刁守臣对他们细心照顾、疼爱有加,生活虽然艰难,但依旧充满欢乐。
然而, 祸不单行。1967年夏天,因为脉管炎,刁守臣的腿已不能走路,他被同事用担架抬到北京。第二年春天,他从北京回来,女儿刁艳华惊讶地发现父亲的一只裤腿下居然是假腿!那一年,刁守臣才36岁。

虽然截肢了,他依然是以前那个深爱儿女的父亲:为女儿梳妆打扮,带孩子去自己的单位……对于孩子的要求,他几乎有求必应。

可不幸再次降临。两年后,刁守臣的另外一条腿也被截肢了。

爱子心切

“我要争取多活几年,我在,这两个孩子才有个家”

1992年冬季里最寒冷的一天,刁艳华的母亲离开了人世。第二年,妹妹也出嫁了,此时家里只剩下刁守臣、刁艳华和哥哥三个人。

刁守臣打起精神照料他们。他清楚,只有他在,这个家才能存在。刁守臣不忍心可怜的儿子被送到福利院去,更担心性格倔强的女儿会选择一条悲情之路,他要带领他们顽强地生活下去。

刁守臣每天除了做饭还要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的时候,煤气灶就摆在厨房中间,刁守臣每天要三次坐在地上给他们做饭。他的身边摆满了砧板、洗菜盆、饭锅……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奏响的是他们家的《生命交响曲》。
为了让儿女能多吃几口饭菜,刁守臣总尽量变着花样做吃的。每次做好饭, 刁守臣把饭菜和碗筷分别放在两三个盆里,然后把这几个盆纵列排好。由于家里走廊狭窄,不能使用轮椅,他就坐在一个带有4个小轱辘的木板车上,一路推着这几个盆,像一列小火车一样“浩浩荡荡”地来到房间内,依次把饭菜端到桌上,然后开始喂饭。

每天不停的劳作使刁守臣周身疼痛,可是他不能停歇,因为一旦停歇,他的儿女会连饭都吃不上。刁守臣说:“我要争取多活几年,我在,这两个孩子才有个家。”

这些年来,刁守臣只给自己放过一次假,那还是因为住院治疗,并且只有一个星期。

生活再苦再累,也改变不了刁守臣乐观的心态,艰辛和磨难只能锻造他坚强的品格。

悉心培养

“早就知道你能写,却没想到你能写得这么好”

刁守臣年轻时曾有个愿望,就是写一部长篇小说。双腿截肢后,他再也没有握过笔。当发现刁艳华有写作的天赋后,他很高兴。他为女儿找来许多文学杂志,希望对她的写作有所帮助。

2006年春天,好心人刘先成给刁艳华买了台电脑,并给她交了网费。刁艳华在键盘上敲出《窗外的世界》,被朋友送到了《丹东日报》编辑的手里,最后发在了副刊上,这给了她莫大的鼓舞。

看到女儿的文章接二连三地发表,刁守臣噙着眼泪,激动地对她说:“早就知道你能写,却没想到你能写得这么好!”凡是能收集到的发表了女儿文章的报纸,刁守臣都会放到抽屉里珍藏起来,女儿的点滴成绩是他最大的安慰。

“孩子生病后,命运只赋予了我一个角色――那就是父亲。哪怕我只剩下半截身子,我也要让孩子和常人一样,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和阳光。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还在,他们就会蓬勃地活下去!”刁守臣用宣誓般的语言说。

残缺的生命也可以如此美丽!这位老人那短短的半截躯体里,装着的是对儿女们如山的爱!

2010年08月01日 10:36:47  来源: 新华网

作者:117.95.108.*   发表时间:2010-08-01 13:42:31

[回复] 爬行40年 照顾一对残疾儿女

undefined
刁守臣老人正在帮儿子活动手臂。儿子浑身没有一点力气,躺久了,就需要老人帮他活动筋骨。同样的动作,老人已经做了几十年。 记者 王传刚 摄 编者按
刁守臣,丹东市振兴区一位年届八十的老人,年轻时抗洪失去双腿,为了照顾一双残疾儿女,40年来,每天里屋外屋爬行料理一家三口的生活起居。这个坚强的残疾之家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们在各级政府的关心爱护中,在和谐社会的阳光下,不等不靠,活得比健康人还要坚强,还要乐观。

事实上,刁守臣与其残疾儿女的境况,不过是众多残疾人的一个缩影。在辽宁14个城市里,还生活着更多身残志坚的个人和家庭。而因为肢残的原因,他们中很多人的生活半径就是一间小屋,有的甚至几十年都没有迈出家门一步。他们的梦想,就是“走”下病床、走出小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此本报推出“借你一双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型策划,在辽宁14个城市寻找这样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道,将每一天视为助残日,为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和谐社会应有的情怀。

如果您是一位爱心人士,愿意为残疾人做点什么,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24-22699078,13386861122

他是一位79岁的老人,40年前失去了双腿,只能靠双臂在房间里爬行;他,更是一位坚强的父亲,面对一双身体状况比他更糟的儿女,让自己的臂膀真正成为儿女的依靠。几十年过去了,这个由3个残疾人组成的特殊家庭,已经习惯了这样相依为命的日子。在他们的脸上,我们看不到悲伤,看不到抱怨,看到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微笑……

每天早上6点,79岁的刁守臣老人都要准时从床上爬起,匆匆洗把脸,就开始给两个孩子准备洗脸水。

刁守臣的一双儿女今年也都已经将近50岁了,从小患病,生活无法自理。自从老伴去世,刁守臣就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是的,对于他这的确是个重担,因为他自己40年前就失去了双腿。

36岁那年,刁守臣跟单位去岫岩抗洪,在大水中浸泡了50多天,两条腿都患上了脉管炎。第二年春天,他失去了自己的第一条腿,又过了两年,剩下的一条腿也被迫截肢。常年照顾他和一双儿女,老伴积劳成疾在1992年去世,刁守臣不得不靠一双臂膀爬行,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老人有一块装着4个轱辘的木板,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或是厨房时,他要爬到木板上,双臂撑地慢慢前进,而进了房间,他就靠双臂在地上爬行。

“要好好活着”

刁守臣在双腿截肢以后就没办法再去单位正常上班,一家人的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窘迫之中。为了能增加一点收入,刁守臣一家人开始帮一家水果厂糊纸兜,每个月糊200斤的废纸,可以赚到40元钱。

在女儿刁艳华的脑海中,这段记忆相当深刻,“从8岁就开始干,一直干了十几年。”之后,全家人又换过其他几份工作,大都是糊灯笼、加工小饰品等不起眼的事,每次都是全家齐上阵,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

刁艳华说,即使在全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刻,全家人都没有抱怨过。“我父亲是个天生乐观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当你绞尽脑汁还解决不了的时候,干嘛还要去想呢?”刁守臣的这种乐观,感染着全家人,让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那段日子。

他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和孩子,要好好活着。

“要学会感恩”

几十年间,每年都会有一些好心人来看望他们,这让一家人受宠若惊。每每此时,刁守臣都要告诫两个孩子,“人要学会感恩”。

儿子刁嵩从来都没上过学,但是让人惊奇的是,已经50岁的他至今都能回忆起20年前帮助过他们的那些人的名字。

女儿更是把父亲的话奉为圭臬。 2006年,丹东的刘先成给刁艳华送来一台电脑,并且帮忙支付了上网费,这让刁艳华喜出望外。一台电脑看似不起眼,却帮了刁艳华大忙。

1992年,刁艳华的母亲去世,那段时间是她最绝望的时候,直到家中有了电脑,她跟外界的接触多了,这个噩梦才慢慢离她而去。并且,刁艳华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那台电脑开始的。

她告诉记者,没有刘先成,她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发表文章,这份恩情,她会永远记着。

父女俩的“文学梦”

刁守臣年轻时曾有个愿望,就是写一部长篇小说,可是自从双腿截肢,他就再也没有想过这件事。不是他不想写,而是他没有了那份精力。不过,让他自豪的是,他有一个擅长写作的女儿。

刁艳华的写作是从2006年开始的,她拿到电脑的第一天,就用键盘敲出了散文《窗外的世界》,表达了对窗外世界的渴望,短短两年间,刁艳华已经发表了20多篇文学作品,“父亲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期望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

想带儿女出去走走

“我家的窗外正对着一条马路,熙来攘往的人流每天从楼下经过,在这些匆匆赶路的人群里,也许正有人抱怨奔波的辛苦,可又有谁知道,在这栋楼的一扇窗户里有一个每天只能坐在床上的我正对着他 (她)们投以羡慕的一瞥呢?在我的眼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多想融入到人流里去啊! ”

——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里,刁艳华这样写道

每次看到儿女眼中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刁守臣就想,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带两个孩子“出去走走”。

刁守臣说,儿子刁嵩已经几十年没有下过床了,女儿刁艳华有了电脑后,接触了一些外面的朋友,有时会有朋友来接她出去转转,“一年能下楼十几回吧。 ”

而刁守臣只有在每年父亲节的时候,才会在另外两个女儿的陪伴下,到鸭绿江边走上一圈。刁艳华说,父亲本是一个愿意到处转转的人,但是截肢以后,下楼的次数就很少了。

特派丹东记者 王传刚

79岁肢残老人的一天

昨日早上记者赶到刁家的时候,刁守臣刚帮两个孩子洗漱完,这花了他40多分钟。老人婉拒了记者的帮忙,自己一点一点把脸盆从床上挪到地上,挪一步水盆、挪一步自己,到厨房把水倒掉。

接下来,刁守臣要帮儿子刁嵩活动筋骨了,免得染上褥疮。随后,他再帮下肢瘫痪的女儿刁艳华打开电脑,让女儿静静地在电脑前码字,自己去厨房准备一家三口的早餐。“一般早晨都是吃鸡蛋、喝牛奶,因为这样省事……”刁守臣告诉记者,不过“今天还有剩菜和馒头、热一下就行了”。

刁家的锅碗瓢盆都直接放在地上,因为放高了拿的时候就费劲。把剩菜剩饭放到电磁炉上的锅里花了刁守臣20分钟,然后他把电磁炉打开。 10分钟后,刁守臣小心地关掉电磁炉电源,端出饭菜放到一个小盆里,自己爬上了带轱辘的那块木板,将小盆放在身前,一步一步向儿子和女儿的房间挪去。

女儿刁艳华虽然下肢不能动,但自己吃饭还成;儿子刁嵩就不行了,刁守臣必须一口一口地喂他饭菜。

吃完饭,时钟已经指向8点半。收拾完碗筷,刁守臣能有片刻休息:女儿继续在电脑前写作,为一篇文章做最后的冲刺,儿子则心满意足地在床上躺下,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歇了不到30分钟,刁守臣又开始收拾兄妹俩的房间。中午到了,他又忙着准备午饭,他告诉记者,一般中午他都会把晚饭带出来,“到时候热一下,省不少事呢! ”

下午的时候刁守臣清闲多了,他把这些时间用来看电视和报纸。虽然几乎整年整年都出不了门,但他并不想让自己和外面的世界离开太远。他说:“前几年,有个好心人给女儿送了台电脑,我可不会用,不过女儿还是很厉害的……”说到这,刁守臣的神情舒展了许多,他很是为这个残疾的女儿自豪,“发表了好多文章呢!”说着他又把电视声音调小了些,“他们午睡呢。”
2010-08-03 10:09:37 来源: 辽沈晚报

作者:117.95.18.*   发表时间:2010-08-04 08:27:51

1 [2]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