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69405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金堂县五凤溪镇党委书记、副镇长刁觉民同志

刁觉民,平易近人,八十年代中期自川大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到西藏军区后勤部、政治部、设备手艺包管部等部分任职。96年改行后,不竭在基层工作。2004年10月调动到五凤镇大众当局至今。史载:五凤是旧时成都小东路的要塞,首要物质集散地,并被称为"五山攒积,两水交汇"、"山来水回,可贵而财"的和谐之地。点击此处为304投票近年来,五凤古镇先后被定名为"四川省历史名镇"、成都"30个重点镇"、"十大古镇"、"龙舞之乡"特点乡镇等称号。作为这里主管蛮横等任务的副镇长,他垂垂地爱上了这片地盘和这里的人们,并被古镇的神韵深深打动。古镇的畴昔、平常和将来,无不让人震憾、平静和等候。这无限的等候--让所有的五凤人深感肩上的权力!身处此地,职责地点,更是义不容辞。
主动插手历史名镇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活动,对五凤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提出来了建立性的观点和倡议,并获得中国十大筹划大师沈青传授的必然。在对哲学家贺麟陈列馆建立打算的提出,被省文史馆专家的承认,对古镇旅游的开辟草案被主管部分的认同。
利用任务之便主动切磋历史名镇的保护办法近多少年来,他主动主动合作党委当局,自2004年以来先后拟定了《五凤古镇保护打算》、《五凤镇总体打算》、《五凤镇把握性打算》、《五凤镇建筑性邃密打算》等,并主动与主管部分争夺对古镇内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关圣宫、南华宫遏制保护性保护,同时,对汇集清算镇内景点的相关材料及历史提出了可贵的观点、倡议,并做了大批的任务。
大力鼓吹历史名镇的人文以及习俗。在五凤古镇任务的多少年时候里,他利用业余时候和本身的特长,将古镇的历史、人文、故事以及平易近风平易近俗遏制汇集清算,并不竭在各级媒体、刊物遏制鼓吹报道。组织机关大众、企事业单位以及酷爱五凤的人仁志士座谈,体味五凤古镇历史沿革,人文资本、历史遗迹等,编制影像材料、文字图片等揭示五凤的风采。

作者:121.234.212.*   回复:7   发表时间:2010-07-22 17:55:24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爆米花婆婆”的幸福


来源: 成都日报 2009-08-31 时代女刊
“爆——米花儿”这美妙的叫卖声,已成了回响在金堂银杏露天茶园上空移动的音符。这音符,总是伴着花甲老人周婆婆如行云而至。“婆婆来一袋”,小姑娘甜美的声音停顿了婆婆的脚步,那熟悉的动作,招牌的微笑,带给人以美好和幸福。

  今年61余岁的周婆婆儿孙满堂,衣食无忧,三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近几年,周婆婆一家,随着统筹城乡的推进,不经意间,从靠种田为生变成了拿工资、领社保、收红利的 “城里人”。但是,周婆婆也如中国其他传统女性一样,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没了农活和家庭琐事,更让周婆婆闲得“难受”。是河对岸的广场茶园进进出出的客人,为她打开了消闲之门,“爆米花”成为茶园老少皆宜的“特供”零食。

  我曾无数次地品尝周婆婆的爆米花。酥、脆、香、甜,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记忆中,那头戴草帽,肩挑风箱、气压黑“葫芦”走村串户,满身沾满黑灰的老者,在我的脑海已荡然无存。今日那身系围裙,踩着装满“现代设备”的三轮车、将这行当变成快乐生活的太婆,却让我耳目一新。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10-07-22 17:57:30

[回复] “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

2010-07-22 05:50:00 来源: 成都商报(成都) 
最后的“伪乡长楼”就在这个古镇上

从前,川内各地的水路货物从这里上岸,转运成都

一位72岁学识字、却能全文背诵道德经的奇人,守护着一座国内首次发现的“馆中建馆”的奇馆

这里,还是“东方黑格尔之父”故里

最后的“伪乡长楼”就在这个古镇上

从前,川内各地的水路货物从这里上岸,转运成都

一位72岁学识字、却能全文背诵道德经的奇人,守护着一座国内首次发现的“馆中建馆”的奇馆

这里,还是“东方黑格尔之父”故里

在成都人记忆中,龙泉的洛带古镇的热闹繁华尽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离此仅20公里外的地方,还“隐匿”着一个名叫“五凤溪”的古镇。它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是成都10大古镇中唯一的山地古镇。

7月9日,我们带着期盼走进了五凤溪,在这次探访中,我们慢慢地了解到了很多值得一看的新东西———这里曾是沱江上最重要的古码头;这里也是“东方黑格尔之父”贺麟的故乡;这里还有会馆一奇关圣宫以及它83岁的神秘守护者,以及被称为“伪乡长楼”的来凤楼……一天之间,五凤久远的神秘就这样慢慢凸显。

生活慢两拍 喜欢自娱自乐

2000多镇上人的神仙日子

走进古镇,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听见历史的回声。小凤街,是古镇人没事最喜欢来逛逛的一条街。这条街长约200米,在街道一旁,整齐地排列着一楼一底的木板房,第二层有1米宽的走廊伸出来,与屋檐的长度相近,它们原汁原味的保留着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这些木板虽然陈旧,但却让人感到温暖。夏日的阳光慵懒地照着,木板房前,坐着几个老人,各自手捧一碗清茶,闲话家常,惬意而满足。已布满皱纹的脸是那样恬淡安详,就像在历史中定格一般。“在这个仅有2000多人的古镇上,几乎没人出去打工,都是自己在家种田或摆个小摊,下午约上朋友打打牌喝喝茶,生活很轻松。”唐仕发,五凤溪古镇正局级督导员,也许是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呆久了,看到我们来他很是高兴,手舞足蹈讲起了五凤的由来。

五凤竟由5仙女化身而来

俯瞰全貌犹如凤凰展翅

“五凤名字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西王母有五个女儿。有一天,五个女儿耐不住寂寞,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在游历无数名山大川后飘然到此,只见郁郁葱葱,山川锦绣,地灵人杰,因此流连忘返,乐不思归,最后化作五座山峰永留人间。而那时的能工巧匠则因循山势,依据凤凰之形,布列了五条街道,取名金凤街、玉凤街、青凤街、白凤街和小凤街。”

在唐仕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镇上唯一可俯瞰五凤全貌的地方,关圣宫正殿后面的小山坡上。我们从上往下看,只见镇中的金凤、玉凤、青凤、白凤、小凤五条街道布局精巧有致,凤冠、凤躯、凤翼、凤尾俨然天成。金凤街、玉凤街是凤躯;王爷庙、滨江路美如凤头、凤翎;白凤街飘逸绵长颇似凤尾;青凤街、小凤街宛若凤翅;小街小巷犹如凤羽;造就了这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江,“五山攒集,两水交汇”的神秘古镇。

走进来凤楼

最后的“伪乡长楼”

到五凤溪,不可不看建于1946年、是典型的川西四合院民居的来凤楼。

刁觉民,五凤镇(溪)副镇长,毕业于历史系的他,对来凤楼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来凤楼现在俨然是镇上居(村)民的宝贝,很少对外开放。”打开锁,推开厚重的大门,来凤楼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刁觉民告诉我们,来凤楼的主人陈海念曾任北伐军中尉,返乡后任民国时期最后一任乡长,故来凤楼又称“伪乡长楼”。

来凤楼的建筑风格,是前店后宅的四合院,有宅、厅、阁结合,融戏台、观景台、回廊、花园于一体,既风雅气派,又实用和谐。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大门设计偏右,左门枋略长;主屋前二后三,前低后高,梯为11级,取意“步步高升”;正房与厢房构成“凹”字形,“燕窝式”,取意“招财进宝”。“楼空斯人去,时济金凤来。”来凤楼历经了半个多世纪风雨,仍完好矗立。

门泊东吴万里船

功劳赫赫的“古码头”

“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这首传诵百年的民谣,描述了五凤古镇当年繁盛的历史景象。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五凤的繁盛?

据刁觉民介绍,在古代,四川陆地交通极为不便,货物运输主要靠水路。五凤背靠龙泉,面临沱江,有渣湖渡、鸣阳渡、金牛渡、罗坝渡四个渡口,是沱江水系进入成都的必经之路,清代中叶就是川西第一水陆码头。一年四季,商贾云集,货物如山,十分繁华。在苍凉的沱江号子声中,川西的粮食、丝绸(以及日用百货)等源源不断从这里运往重庆。而重庆的洋货,宜宾的水果,自贡的井盐,内江的白糖,沿着沱江运到五凤,再从这里上岸,由脚夫转运到成都。“五凤是沱江上游离成都最近的码头,从这里到成都只有45公里。高峰时候,每天有100多条船在五凤码头装卸货物,舳舻相接,桅樯林立,确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气象。

馆中建馆:

关圣宫和它的神秘守护者

五凤镇的会馆很多,但最令五凤人自豪的会馆名叫关圣宫,是为纪念关羽而修建的。这关圣宫,奇就奇在“馆内建馆”。

据西南交大的季富政教授考证,明末清初,两湖两广的移民来到五凤,建立了湖广会馆禹王宫。随后陕西、山西的移民也涌入五凤,并且实力很快超过湖广商人,垄断了井盐和白糖的贸易。为了给千里外的家乡人来四川提供方便,他们也要修建会馆,但他们选中的地址却是禹王宫。他们买下禹王宫周围的土地,设计、建设了将禹王宫纳为一体的关圣宫。这种馆中建馆的会馆,在全国还是第一次发现。

“你不知道,现在的关圣宫内还住着一个83岁的神秘老人,她一生都守护着关圣宫。”金堂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叶友芳有些神秘地对我们说,这个老人名叫吴翠霞,法名吴至慧,自幼大字不识一个,72岁才开始扫盲,竟然将《道德经》等背得滚瓜烂熟。这一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当我们找到老人时,老人正在午睡,但一听说来意,立刻来了兴致。坐在正殿外的椅子上,老人一口气给我们背完了道德经,并且还用自己的语言解读着。不仅如此,老人还拿出多年来厚厚的一袋珍藏———亲手写的字画。翻开来看,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万分,72岁才开始识字念书的人,居然写的一手工整的毛笔字,画形象生动。“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静静守侯着关圣宫,和它一同老去。”

“东方黑格尔之父”的故乡

探访学者贺麟故居

五凤还出了一位蜚声中外的人物,他就是一代哲学大师、有着“东方黑格尔之父”之称的贺麟教授。

“五凤溪边引兴长,春花秋实沁心香。青山绿水偏多意,此地有人添国光。”这是国家一级书画家张幼矩老先生专为贺麟作的诗。在当天的探访中,我们专程探访了位于金凤尾4组(炳灵村)的贺麟陈列馆(故居)。贺麟陈列馆(故居)位置很好,前临五凤溪,背倚青岗坡。推开铁门,走过通道,一直往里走几十米左右,就是贺家祠堂摆放牌位的地方。祠堂正中,是贺家先祖和其夫人的照片,左右两旁,密密麻麻摆放着几百个贺氏家族的牌位。

刁觉民告诉我们,这四合院里的土墙、青瓦都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间有修缮。“贺麟先生的骨灰已在2004年归葬了五凤故里,而他的故居(建设馆)正在修建中。”成都商报记者 黄哿

摄影 钟洁霓

商众自驾中心

金堂五凤古镇自驾游

出发时间:2010年7月31日

出发地点:成龙大道

行驶里程:48公里(单程)约1.5小时

行程安排:成都———洛带———五凤镇———成都


上午9:00成龙大道集合,经洛带古镇沿凤洛路前往五凤,过洛带后26公里水泥路,路面很好,弯道多,道路较窄。中午前到达五凤镇,周玉饭店(原供销社)为当地最大饭店,酱鸭子、凉粉、野生鲢鱼味道不错。下午沿青石板路至沱江边漫步,关圣庙、南华宫等古迹参观。如时间宽裕可顺道游洛带古镇。

服务项目及标准:

用餐:一顿正餐

交通:自驾车 含领航车服务+技安保障

保险:全程旅游意外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其它:营标+对讲机

自费部分: 油费过路费,停车费

报名热线:028-82001615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10-07-22 17:59:41

[回复] 五凤有座来凤楼 /刁觉民



  建于清末民初的小凤街,是五凤古镇保存较为完好的川西民居古街,街两旁有气势恢宏的四合院,依山而建的小洋楼,错落有致的农家小舍。

  其中,建于1946年的来凤楼,是典型的川西四合院民居。其主人陈海念曾任北伐军中尉,返乡后任民国时期最后一任乡长,故来凤楼又称“伪乡长楼”。来凤楼的建筑风格,是前店后宅的四合院,有宅、厅、阁结合,融戏台、观景台、回廊、花园于一体,既风雅气派,又实用和谐。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大门设计偏右,左门枋略长,取意“青龙压白虎”;主屋前二后三,前低后高,梯为11级(生、升之意),取意“步步高升”;正房与厢房构成“凹”字形,“燕窝式”,取意“招财进宝”。

  另外此宅“宅大门小、天井小、墙院完整、宅水沟东南流”,这是按《宅经》中忌“五虚”宜“五实”之说而设计的五实之相。

  “楼空斯人去,时济金凤来。”来凤楼历经了半个多世纪风雨,还较完好地矗立在世人面前,诠释着先辈的智慧。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10-07-22 18:02:03

[回复] 回复金堂县五凤溪镇党委书记、副镇长刁觉民同志

undefined
五凤镇副镇长 刁觉民

本网讯(记者 向尚 刘佳瑛)2月22日上午,为了深入的了解五凤镇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整体建设规划。记者来到位于金堂县城南、距成都48公里的五凤镇,和副镇长刁觉民做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

  古老传说 得名源于山形地貌

  记者:五凤镇始建于清朝初年,请问刁镇长能否就五凤的历史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呢?

  刁觉民:五凤古镇原名五凤溪,始于汉,兴于唐宋,清置场镇。据《金堂县志》(民国十年版)记载:“石城山即云顶山自黑峰寺以下,山极屈曲,一路山山葱郁,绿水长流,遥望之若冲霄五凤。其峰有五,形似五只凤凰,五凤之间有小溪,终年水色清澈,故名五凤溪。”五凤镇的五条主要街道,也因之而命名为金凤、玉凤、青凤、白凤、小凤。

  积极发展 保护开发双管其下

  记者:近年来,五凤古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请问古镇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值得称道的举措?

  刁觉民:今年,政府专门成立了“成都五凤古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打算以二万平方米的公房向农行贷款六千万元资金做为古镇的开发打造。我们认为:一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二是以情招商,服务到位、三是发展所迫,工作到位。近两年来成功引中菲产业园、中大旅行社、金凤奶牛场等大中型企业落户五凤,近日,华西集团也准备入驻五凤开发古镇。

  记者:据悉,五凤古镇街道保存完整,有多处清朝会馆,历史遗迹至今保存得如此完好,五凤政府在保护这些文化遗迹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刁觉民:一是正确引导。二是加强宣传。三是采取措施。据成渝两地古建筑专家、西南交大的季富政教授考证,五凤的几个会馆,特别是关圣宫,是川内到目前保存得最好最完美最大的武庙。其他宫、庙、堂、馆以及民居、院落也是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下来。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10-07-22 18:05:39

[回复] 回复金堂县五凤溪镇党委书记、副镇长刁觉民同志

作者:125.71.153.*   发表时间:2010-10-31 13:18:27

[回复] 回复金堂县五凤溪镇党委书记、副镇长刁觉民同志

专家学者汇聚贺麟故居,献策五凤溪发展
来源:金堂公众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2-06-01

专家学者汇聚贺麟故居,献策五凤溪发展
“山江故事 未来边城”文化沙龙顺利举行
5月30日,一场以“山江故事 未来边城”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在五凤古镇贺麟故居举行,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教授、乡土建筑研究所所长季富政教授,金堂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黄武,金堂县旅游局副局长肖坤柏,金堂县文管所所长朱颖,五凤镇党委书记陈训文,镇长林芳春,古镇文化研究室主任刁觉民,古镇文化研究室正局级督导员唐仕发,本土文人、退休教师李德富等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在本次文化沙龙里畅所欲言,从文化内涵、发展概况、旅游推广等方面,各自就五凤溪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教授、乡土建筑研究所所长季富政教授首先进行了发言。季教授深刻分析了五凤溪的地理优势、风貌特点和开发潜质,五凤溪作为成都平原保护古镇里唯一的山地古镇,不仅汇集了沱江和黄水河,还有保留至今的几个大的公共建筑,比如关圣宫、南华宫、火神庙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季教授认为,开发五凤溪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特别是半边街和黄水河的相辅相成,这种地貌可以说是成都平原的唯一一个。
接下来,古镇文化研究室主任刁觉民讲述了他对五凤溪深厚的感情,据他透露,在寻访了诸多熟稔五凤溪的文化历史专家后,收录整理了关于五凤溪的历史、人物、风土人情以及一些民风民俗、山歌号子的资料,预计将在今年8月份结集出版。
作为土生土长的五凤溪人,退休教师李德富也表达了对五凤溪的热爱。李老师不仅介绍了很多五凤溪背后的故事,还建议在古镇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古镇原有的元素和风貌。金堂县旅游局副局长肖坤柏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守旧如旧的前提之下还是要有变化和成长。
五凤镇党委书记陈训文介绍了目前五凤溪的改造进度。
最后,金堂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黄武做了总结发言,至此“山江古镇,未来边城”文化沙龙会在愉悦的氛围中顺利结束。

作者:111.74.239.*   发表时间:2012-06-16 06:59:39

[回复] 回复金堂县五凤溪镇党委书记、副镇长刁觉民同志

刁觉民,生于1962年1月,四川省金堂县人。金堂县五凤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古镇文化研究室主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大专文化。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1月参加工作,在工程兵152团服役;1981年9月到成都军区陆军学院读书;1982年8月任西藏军区山南大站干部;1985年9月到四川大学历史系读书;1987年8月历任西藏军区山南大站、政治文工团、技术保障部干部;1996年9月转业任金堂县九龙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2004年9月任五凤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2006年10月任五凤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对五凤古镇的历史和开发有深入的研究,成果显著。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2-06-16 07:40:13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