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ANG  

03-06

125644次

2人

2个

127个

1096人

119部


[主楼] 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置顶]  [精华]

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http://wiki.zupulu.com/space.php?userid=1603
希望大家留言,把各自家族的字辈排行和祖籍及迁徙地写下来,以便能够从中找到相同的祖先。

作者:党玉柱   回复:253   发表时间:2010-08-02 18:04:46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智多
站长您好,提一个建议,请所有的朋友,填充自己的照片,家谱,辈分表。以便我们联系渊源。

2012-01-04 14:24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党氏家谱重组,把党氏一族发扬光大。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10 18:51:28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恩菊 2011-11-06 13:28
你好,这里哪里的党氏后代都有了,就是没有青海的,我是青海的,希望以后能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10 18:52:39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良爱 2011-02-08 11:55 作为山东潍坊党氏后人,极想寻根修谱,请予以协助。邮箱:d3232@163.com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10 18:54:59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大家好?我的祖籍是山西代县赵村,现住内蒙包头土右旗美岱召村,我现在自己想组织个党氏个人QQ 群,QQ号是2578890961欢迎大家参加。
党永飞 发表时间:2012-12-03 23:35:49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10 18:59:09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我是湖北省郧县的,也没家谱 了。我只知道我们是;梅 聪 春 金 字 冉 方 玉 叶 群 志 本 贤 良 ;我是群字辈的

作者:党锋   发表时间:2014-08-10 22:12:27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贵州德江党姓一支字辈:金胜思志祥、高梁文朝国、正天子万年、德兴安成玉。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7:13:34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山东滕州党氏字辈:“伦忠明维文,熙延金同相,启传宜培印,世正在承贤”。

江西宜昌党氏字辈:“大席定开昌怀德传家政”。

辽宁建昌党氏字辈:“(?? 大希) 文成国宝 福如毓长 德连兆庆 久吉世昌 为翰同治 礼嘉恩广 秉政臻明 中兴泽强”。

甘肃民勤党氏字辈:“克永法兆祥”。

甘肃永靖县盐锅峡镇党川村家谱:“善学伏永生玉连存仁志……”。

甘肃永靖县三塬镇党氏家谱:“……振文占光元……”。

河南南阳党氏字辈:“元国泰(太)民安文昌武举祥瑞永兴”。

党氏一支字辈:“久世从玉庭光大福振兴传家尚正道辉祖广宏(红鸿)文”。

党家沙坝党姓家谱:“大席定开昌 怀德传家政……”。

河北唐山丰润党家庄:“连继广希汝”。

四川达县:“学信……世永廷德焕(1910年前);(仁)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家承明德诗书……”。

广西家谱:“久世从玉庭 光大福振兴 传家尚正道 辉祖广红文”。

贵州德江党姓一支字辈:金胜思志祥、高梁文朝国、正天子万年、德兴安成玉(德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党海波提供)



作者:113.227.241.*   发表时间:2014-08-26 17:16:29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甘肃渭源党氏族谱
中华党氏网 2013年2月27日 万家姓
人生于世,念祖宗之德,应知祖宗根源流传。我们在二零零二年修谱,在六三年的基础上,竭尽所能获取各方面资料和信息整理而成。党氏族系华夏后裔,远祖居华夏中原之地,由夏朝分野,世局濮阳之地。我氏族皆从华夏后氏族中所分,成汤商朝时迁居于河南郑州华夏县,后至汉末迁居陕西凤翔府宝鸡县境,分三处居之,党家堡、党家村,蟠龙山。同宗同祖,一坟祭祀。五代时部分人迁居于陇上河州卫北乡红城党家堡,湟水河流域延续发展,同时还有临洮西坪。明初由蟠龙山迁居陇上狄道宗丹沟,党家咀的就是我们。于此六百多年,据二十余辈的口头流传,有弟兄三人父无处考究,长住党家咀,次住漆家沟,以漆为姓,三居党家湾。族人共有三百多户,约一千一百余人,且尊崇互不婚配的传统。

据我邑口头流传,党家咀下有一坟小阙坟是党阁老爷建议于朝廷赐予一个小武官职务“巴总”,因沾皇恩,故坟曰小阙,我邑还有。

九天聖母太乙元君显应尊神本神,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天不下雨时遭荒旱,有先民党氏者远由秦州之地迎请。

聖母与陕西秦地与党氏有关因记之。

宝鸡县祖籍调查资料:二零零一年二月党家堡党韩文,党家村党克瑞,党进喜等人介绍党氏居住三个村,渭河沿原有个大柳树地名大柳树巷,据传说,党家村乘船到党家堡在此处栓船歇口气。据党克瑞介绍,在他那里,历史上有很多在外地的党氏,如在四川南方等地,全宝鸡党氏都在一个坟院里上坟,同根同祖。经考察宝鸡县志资料,祖籍宝鸡县确信无疑,详情述于下。

宝鸡党氏除迁入陇上外,留在原地的情况:蟠龙山在县五里于西平原尽处突起一峰,形若蟠龙,故名。上有党太保崇雅故居,党氏主要家居村有三个党家堡、党家村和蟠龙山村一千余人。明朝时做官的多,崇雅阁老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字衡彬,号于姜。明万历十年中举天启五年中进士,累官户部侍郎督饷天津。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自缢明亡,值此新旧 更之际,党很快归顺了“大顺”政权,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起义军被迫撤离北京,开始了清朝入主中国。顺治元年夏1644年天津总督骆养性向清室举荐,党原官附京补用,九月改变刑部左侍郎,顺治元年十月党针对清初规制革创规定刑法有清一代言朝审秋审即。从此时开始顺治二年又上疏总督巡抚按察司、布政司道府州县官,须择德才兼备之人,这才能广沛皇恩,实施仁政得旨。永行顺治五年擢刑部尚书,六年加太子太保,八年调户部尚书,顺治十年告假回家养病旋受召还朝,十一年五月授国史院大学士。当受命入阁辅政清世祖福临问,党列举六条大事奏上顺治,十二年五月上疏求罢准予所请,临行前特别赐茶赐御衣,卿令还里,服朕赐衣如见朕也,命大学士车克饯行,翌年又派人存分送优礼,康熙三年卒于1664。著图南草等前后疏稿二十余卷,俗称党崇雅为阁老爷。有很多书籍在宝鸡流传我党氏“文翰堂”美誉,荣号就在此时封赐我们。有上一辈党学校说这是党阁老爷挣下的,党学校是清末明初博学多能的读书人(无功名)。

现在写有宝鸡迁入陇上河州的情况:始祖德成为军功操守之职,来陇上屯兵红城一带。太玄始祖福昌约生于公元一四五年,明景泰六年卒于一四七二年。明成化八年为始祖之孙(其父无可考)荣任都司之挂先锋印,统兵三千左右,为国殉职后甘肃肃王明太祖之孙追赠一号“太玄”,人称“白马统领”或曰“白马大人”。袭操守职任镇守总兵官,属下某一职位的都司有战争时任当地卫戍军队抵抗鞑靼的先锋官,作战地域甘肃宁夏一带,生六子。这些材料是第四次红城修谱人第十六代裔孙党生发、党玉洁、党玉俊、党玉瑁于二零零二年四月清明党氏祠堂永靖县盐锅峡镇党川村寄来的,并有修谱籍寄满江调词一则如下:

祖德桌奕,保社稷,三十铁骑,卫四夷,操守都司,威名万里,胡羌胆裂少帅奇,始修谱籍分尊卑,众后裔追源寻根蒂,志不移。

上河西,下宝鸡,游四海,访邻里,蛛丝马迹细寻觅,斗转星移,古墓荒山留足迹,祖后追源探真谛,补修谱籍子孙尽孝义,祭以礼。

现在我们把陕西宝鸡、陇上永靖县盐锅峡镇党氏祠堂的资料、明清朝代皇帝年号时代,并结合现代的公元及谱载人的年龄,将三个地方代辈行数作出比较可靠的推断。

文翰堂以世字为始祖,前十一辈无考据党家咀大方家谱记载年龄及推断记数:

党世佩生于康熙五十年

党家咀字辈 福川字辈

世 怀

夫 善

希廷 学

文尔 伏

学 永

吉 生

士 玉

治 莲

大 存

同 仁



党夫绍生于乾隆三十六年

党延栋生于嘉庆六年

党尔猷生于道光十五年

党学乐生于咸丰三年

党逢吉生于光绪四年

党清吉生于光绪六年

党士裕生于民国十六年

党治勤生于一九五二年

党大蔚生于一九八零年

福川十一世祖“怀”辈清康熙末期与我“世”辈清康熙末期是同辈。

蟠龙山明朝洪武年间到清朝康熙中间共是三百廿四年,蟠龙山的克字与我们的世字是同辈。

作者:113.227.241.*   发表时间:2014-08-26 17:21:06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姓家谱
sudonami 2010-01-12 13:57
一、姓氏源流
  党党姓渊源(Dǎng,Zhǎng 党)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为夏王朝全族的子孙,所以历史上称党姓出自夏的后代。属于夏禹后裔的党姓世居党项。
  2、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封邑于上党(今天的山西省境内),于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党作为他们的姓氏。
  3、出自任姓,以地名为氏。鲁国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因为被封于党,其后人以党为氏,所以也称为党姓。
  4、源于党项羌人的姓氏。党项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根据《广韵》的记载,党姓本来是西北党项羌姓,后来改为党姓的。其中有个叫党耐虎的将军,就是出自此支党姓,见于史书记载。
  5、出自北方鲜郫族人有党姓。据《路史》一书中说,鲜郫人也是黄帝的子孙,他们因为迁居到鲜郫山,而得到这个族名。
  6、出自回族中的党姓,源自我国西夏党项族。在公元1038年,由党项人元昊建立了历时190年之久的西夏国后,一些党项族人逐步融于回回民族当中,故延用此姓。党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
  7、古代党姓的党(古读 Zhǎng 音掌),故党姓中有一支以音(Zhǎng)为姓,成为掌姓。后掌姓中又分出以音(Zhǎng)为姓的仉姓。即仉姓起源于党姓,原本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之后。孟子的母亲即为仉氏,以择邻教子出名。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党家山村距传说中的孟母村仅8里之遥,党家山村的东面6里处为仉林村。仉姓多分布在鲁郡、琅邪郡、敦煌郡。其中鲁郡在西汉初置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琅邪郡在秦始皇置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敦煌郡在汉武帝置郡,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得姓始祖:夏禹。党氏来源,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氏的后代。《姓氏考略》上记载,鲁大夫有党氏,是周的公族的后代。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根据《韵府郡玉》记载,夏禹氏的后代中,唐代有党芬、党进。而《广韵》则记载,党氏原来是西羌姓氏,姚秦有将军党耐虎。党氏有西羌的血统,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一支位于今青海省境内的西党,党项族就是部落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是夏禹的支裔,故党氏后人奉夏禹为党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党姓出自姬姓。春秋时候,晋国有大夫被封到上党这个地方,其后代有的以地名作为姓氏,称为党氏,是今天党姓的一支起源。还有一支党姓也起源于春秋时候,那时后,鲁国有个大夫被封到党这个地方,他的后代也以封地名为姓氏,成为党姓的又一支来源。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羌族中有姓党项的,后来和汉族融合通婚,学习汉族文化,接受了汉族单姓的习惯,就改为党姓。又有说古代北方有鲜卑族人,也有以党作为姓氏的,后来成为汉族党姓的一个来源。党姓明末由山西曲沃县迁徙北流,现历廿世约二千余人散居两波小一扶来各里,南丰祠建于新丰,信庵建于中和,泰堂祠建于丽洞,南山祠建于南禄。光绪间陕西饥,南山子孙以祭祀余款乐助多金知县梁骝藻以惠普灾区题赠。当代的党姓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山东、山西、云南等地较为集中。其中,陕西韩城的党家村在秦陕大地的角落里熠熠生辉,近来年随着“民居瑰宝”的美誉声名鹊起。古时候,这里的人们盖起高堂广厦,筑起堡垒碉楼,坚守着自己的香火与财富;如今,他们的后代修缮墙垣,广纳游人,依然在这里坚守着祖先留下的屋宇,和行将淡漠的古风。元志顺二年(1331年),党姓始祖党恕轩,由陕西朝邑县逃荒至此,落脚开荒种田谋生。100多年后,明洪武年间,贾姓始祖贾伯通,从山西洪洞县迁居韩城经商,第五代和党姓联姻,其子在明嘉靖四年(1525年)定居党家村,成为党家村的第二大姓。至今党家村依然由党贾两大姓氏组成,外姓极少。党姓家族原以务农为生,而贾姓却有经商的传统,乾隆年间,贾姓创立了“合兴发”商号,经营日用杂货、木材、瓷器、茶叶、药材等,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地带发了大财,成为巨商。在贾姓带动下,党姓也加入了经商行列。道光至咸丰年间(1796-1861年),是党家村经营的黄金时期,传说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骡马络绎不绝,号称“日进白银千两”。与此同时,党家村大兴土木,进入了持续百年的建房高潮期。全盛时,党家村建四合院数百座,还有泌阳堡和几十座哨门、祠堂与庙宇。清末民初,战乱不断,应对有方的村人就不再经商,回归故里,安然守护着祖辈的财富且耕且读。再以后,党家村衰落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一部分的厅房、哨门以及戏台被拆毁。直到80年代中期后,在日本建筑学会青木正夫先生的推动下,中日双方组团对党家村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阻断了拆毁旧房的进程,这些民居瑰宝才保存下来。近年来,党家村被命名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2001年6月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人得以坚守故宅。迄今为止,党家村有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已有670多年历史了。(余略)
三、历史名人
  党 祺:宋代进士,他的文章很有名气。
  党 进:宋朝武将,因为征伐太原而立有军功,被朝廷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的重要职务。他身形魁梧,忠心老实。
  党 茂:祈州人,明代武功知县。
  党 湛:清朝名士,同州人。常言:“人生须做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地间第一等人。”所以号为“两一”。
  党 蒙:清朝翰林。字养山,号泌亭,生于韩城党家村,家境贫寒,12岁前不曾穿过袜子。幼年随父到甘肃古浪县学官署读书。光绪二年(1876年),只身赴京赶考,连中三元,入翰林院。后经考试入刑部,任主事、外郎、郎中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奔陕。党蒙随诸臣往潼关迎驾,受到赏识,委任为云南临安知府。党蒙为官正直、尽力尽职,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清官。直到现在,党家村的人们依然时常提忆起这位先贤,他是党家村的骄傲。据说前些年,山东有部传统戏曲就叫《党蒙办案》,讲述的就是党蒙作为钦差,赴山东秉公执法,拒收重贿,依律诛杀贪官污吏的事迹。党蒙六世孙现在尚生活在韩城的党家村。
  党还醇:字子贞,明朝时期三原人。天启年间进士,知休宁县令。他勤于工作,处处为民着想,政绩很好。崇宁间,清兵攻击,他守住城堡,英勇抵抗,但是最后因为援兵没有及时赶到,城被攻破,他自己也因公牺牲。
  党崇雅:明末清初宝鸡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崇祯年间,李自成在四川造反,因为党崇雅在朝廷上的言论失当,被定为从贼罪,被革职。明亡清初,顺治年间授以他原来的职位,累升到国史院大学士,加太保。兼太子博。后来因为年老体衰而退休。
  党怀英:金朝文学家,原籍冯翊(今陕西省大荔)人。他能诗文,也精于书法,官至翰林学士,曾担任《辽史》刊修官。 党姓名人,宋有忠武节度使党进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党姓望族居住在冯诩(今天的陕西省境内)。根据《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的记载:党氏望出冯翊郡。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三国魏将左冯翊改为冯翊郡。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韩城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的地区。
  2、堂号 忠武堂:宋朝党进,因为征伐太原而有功劳,所以他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他身形魁梧,忠心老实。
  【党姓宗祠通用对联】
  〖党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汉翊;姓启禹王。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党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怀抗敌志;有长者风。 ——李文郑撰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三原人党还醇,字子贞,天启年间进士;初官休宁知县。崇祯年间官良乡知县,清兵攻来时,他据城固守。因无救援的兵力,有人劝他躲避,他不同意,城破被杀。下联典指明代忻州人党茂,弘治年间任武功知县。有荣誉也不喜,有诽谤也不怒,有长者之风范。
  擐甲执珽;低唱浅斟。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党进执掌禁兵,书名于珽(玉笏),常擐甲执珽而立。下联典指宋陶谷得党进家姬,命掬雪水烹茶,问曰:“党家有此风味否?”姬曰:“彼粗人,但知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
  〖党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太仆名卿经术;镇南节度英风。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党茂事典。下联典指宋·党进事典。
  〖党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二不德行人皆仰;两一壮语望自高。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武功知县党茂,忻州人。“誉来不喜,谤来不怒,有长者之道”。下联典指清代名士党湛,同州人。常言:“人生须做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是间第一等人”,故号“两一”。
  〖党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骁勇绝伦,羡进公英气;文章华国,仰琪祖芳声。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武士党进事典。下联典指宋代有进士党琪,文名卓著。
  附录一:
  【党姓典故、趣事——关于“党”字】 追探起“党”字的本意和来历,“党”字在古代是一个贬义词,指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由此衍生出偏袒之意如党同伐异和亲族如父党、妻党之意。党的繁体由“尚”和“黑”组成,说明不是光明正大的。“党人”是“小人”的同义词。
  中国古人把“人”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关于君子和小人的问题,孔子、孟子、朱子等历代“子”辈高人,都有极为精辟的论述,大文豪欧阳修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党朋论》,故在此对君子和小人就不多罗嗦,只简明介绍一下君子、小人与“党”的关系。 古人云:“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有共同利益的小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组成一个集团,这样的集团就被称为“党”。现代汉语中还残留了一些含有“党”字古意的词语,比如“死党”、“恶党”、“结党营私”等。因为商人是重利的,违背了“君子重义”原则,所以在古代中国,商人历来都被认为是小人,经商牟利也被认为是小人行为。古人以为当官者必须具有君子风范,商人属于小人类,因此没有政治地位,在朝廷中得不到重用,绝少能当大官。中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党人”事件。汉桓帝时期宦官专权,士大夫官僚遭排挤不得志,只好聚在一起发牢骚骂时政,当时称之为“清议”。宦官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成为暴发户后,对那些平时看不起他们,甚至把他们蔑称为“刑余之人”的士大夫深恶痛绝。宦官向汉桓帝告发士大夫们沆瀣结党,诽谤朝廷,向全国通令逮捕“党人”,前后共有数千党人被捕。汉桓帝下诏将这些“党人”革官归里,禁锢终身,不得再做官。连党人的门生、故人、父子兄弟及五等以内亲属,也遭禁锢不得做官。这就是所谓的“党锢”事件。
  宋徽宗时,贪官蔡京勾结宦官独专朝政。蔡京给反对他的司马光、苏轼等三百零九人扣上“元祐奸党”的帽子,在德殿门外树立“党人碑”,上面刻写三百零九个党人恶名,昭示全国。被刻入党人碑的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徒。党人的亲朋子弟也受到种种政治迫害。 明神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士大夫官僚又遭排挤,他们不免又聚在一起“清议”,讽议朝政,评人论物。魏忠贤给聚集在无锡东林书院周围的失意旧官僚文人,扣上“东林党”的帽子,搜捕治罪。东林党的著名人物均被迫害致死,其它东林党人也被列榜,布告全国。每榜少则百人,多至五百余人,凡列入党人名榜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夺名誉。上面“党人”、“元祐党”、“东林党”中的“党”均是贬义词。
  中国古代把重利轻义的小人集团称为“党”,所以古代的民间团社没有自己把自己称为“党”的。古时大一些的团体称“会”,小一些的团体称“社”,比如同乡会、哥老会、会馆、诗社、画社等,现代汉语也还有一些词沿用“会”和“社”的古意,比如学会,出版社,通讯社。
  古来中国一直崇尚君子不结党。《论语》说:“君子不党”;《墨子》说“不偏不党”;《书经》说:“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反无则,王道正直”。朱子把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人评为君子的典范,赞他们:“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后来皇帝在大殿里也挂上“正大光明”的匾额,意在声明本帝志在君子,不近小人。中国古代为什么赞赏“君子不党”呢?因为一个人一旦加入一个集团,就不得不考虑到集团的利益。一些自己本来不赞成的事,为了维护集团的声誉利益,只好装聋作哑,甚至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所以一个人一旦加入了党派,他就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与正直,这自然被崇尚独立正直的君子所不齿,因此中国古时的君子总是孤家寡人。然而中国的“君子不党”传统,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孤立的个人君子,往往敌不过小人的党派组织。中国历史上小人掌权的时间远多于君子掌权的时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人结党,君子不结党,很容易被小人党派各个击破。西方传统则是君子小人都结党,再加上选举,小人得志就不那么容易。
  展开现在的各种媒体以及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党员、党委、党风、党报、党组织、党纪国法等等都是常用语。“党”在中国现代的文化圈里,无疑是一个褒义词。那么“党”字是什么时候由一个贬义词变成褒义词的呢?这还要从辛亥革命说起。最早的革命组织叫做“同盟会”、“兴华会”等,没有自称为“党”的组织。日本明治维新后,一切向西洋学习,但那时大部分日本人不通洋文,必须把洋书翻译成日本人能看懂的汉文。最让翻译头痛的是洋书中一些汉文里没有的固有名词,比如“citizen”,“parliament”,“party”,只好凭自己的体会创制新词。日人翻译本来不甚精通汉文,不知怎么就把“party”翻成了“党”,于是日本出现了“自由党”、“立宪党”等政治团体。当时清政府的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还曾经撰文嘲笑日本竟然出现了自称为“党”的组织。不过黄遵宪的笑声未落,中国也出现自称为“党”的政治组织。辛亥革命的革命家都是日本出身,日人用什么词,他们就用什么词。革命家不仅把“总统”、“总理”、“书记”、“干部”等官名照搬进中国,还把“党”也带进了中国。按照中国传统称法,“党”是贬义词,可是革命党人救国心切,也顾不得日人翻译的汉文是否确切合适,一味囫囵吞枣生搬照套,于是中国就有了共产党、国民党等新词。
  现在中国人似乎已完全接受日人对“党”字的理解,忘记了中国古代“党”字的旧意。现在我们说的“党员”“党人”,已与古代的“党人”有完全相反的含义,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语言的发展进程。象“同盟会”“九三学社”之类的称呼,感觉上就要好一些。现在又有一种新趋势,就是把古代旧意中的“党”改称为“帮”。中国古代“帮”是暴力团伙的代称,与小人集团“党”的含义有很大不同。可是人们往往顾不得这些词语规范,在必要时把“党派”改为“帮派”;把“结党营私”改为“结帮营私”;把应称为“四人党”的称为“四人帮”。中国的政治旧传统根深蒂固,那些自以为是君子的人往往不合群,自傲不凡,孤芳自赏,做事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中国的君子们历来推崇隐士,推崇谦让,不像西方的政客那样赤裸裸地竞争选票、争夺政权。中国君子的“不结党”原则和“谦让不争”风尚,自然让那些结党又不谦让的小人处处占便宜,君子和小人斗,基本上都是君子输。这可以说是我们文化传统背景需要改造的一个方面。
  附录二:
  【党姓典故、趣事——党氏祖先的由来】 陕西省朝邑县(后并入大荔县)的沙土地,因久旱无雨而于裂,寸草不生。第二年(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的三月,青黄不接的难民们纷纷逃离朝邑家园,四处求生。逃荒人流中,有个叫党恕轩的壮汉,拉着饥饿多病的弟弟,在父母坟前跪拜一番之后,朝东北方向而来。
  兄弟俩沿路乞讨,饥肠辘辘,且人多争食,挤不到锅边。恕轩的弟弟不小心碰了一个客官的饭碗,将米汤倒在地上,遭到客官的唾骂:“眼瞎了!挨刀的!你给我赔!” 恕轩正端了一碗米汤出来,看见客官正骂弟弟,一阵心酸,便将饭赔给客官,作揖道:“客官,请原谅,我弟不小心碰了你,请吃这碗好了。” 恕轩兄弟干瞪着眼,让客官吃了自己买的那碗粥,肚子更饿了。弟弟忍不了,便爬在地上,用手抓那洒在地上的米汤,连米带泥塞进嘴里。党恕轩领着弟弟继续向北走,过了合阳,来到百良塔旁,弟弟的肺病犯了,气喘难行,还出现阵咳,进而咳出了鲜血,瘫倒在地上,口中断断续续他说: “哥,我……不行了……你逃生路……吧,把咱党家的……香火……保……住……啊……” 弟弟断了气,恕轩痛哭一场,寄埋了尸体,做了记号,自言自语他说: “弟弟,你暂安息吧。等哥哥发了家,一定搬你的尸骨,也建一座这样的坟!”
  党恕轩只身一人,背着个包袱,朝韩城县而来。天快黑时,来到大朋村,这儿是传说中的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村北边是魏长城遗址。他进了村,听见了啼哭声,又听见了锁呐声,一定是谁家的人去世了,过事哩。恕轩一想,对,到过事的这家去讨碗干饭吃,不会被拒之门外的。他寻哭声而走,看见门口挂着幡,门两边贴着白纸对联,便进了屋,将包袱往桌一放,坐在凳子上休息观看。端盘子的帮忙人以为他是客人,急忙端来了两碗米饭,递上筷子,说:“人多,顾不到,请自便。” 饿了两天的党恕轩,感谢这过事的家,感谢这帮忙的热情客人!他热泪盈眶地狼吞虎咽起来,一会儿功夫便将两碗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未剩。恕轩吃完饭,提上包袱,向帮忙的打个招呼,急忙出了门,晚上睡在场边的麦积子内。天麻麻亮,恕轩下芝川,过八仙镇,毓秀桥,上死牛坡,下寺庄河,看见东边沿河一片绿色,夕阳灿烂,无风无尘,空气清新,好一派川道田园美景!他不想再北上了。便顺河东下,来到了这泌水河谷的北土崖下的“东阳湾”(即今之党家村小坡崖,又称吉家崖)。 当时,这东阳湾还没有人家居住,崖上仅有白庙(今之饲养室位置)一座。党恕轩夜宿在白庙内,第二天借了郭家庄一户人家的一斗谷子和一把撅头,便在东阳湾开垦河滩地,在北土崖边打了个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7:25:30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氏的家族世系考

吴正茂 李均宏



一、 党氏的发祥地

宝鸡的党姓,以今日的宝鸡市渭滨区党家村(旧称永宁里柳树巷)为发祥地。2003年初,甘肃省永靖县盐集乡党家村的党玉昌、党连宽,不远千里带着他们传世的及续修的党氏族谱来到宝鸡寻根问祖。他们先是找到了宝鸡县(今宝鸡市陈仓区)的天王镇党家堡村,言及他们是离宝鸡县城不远的柳树巷党家村分枝出去的。他们的先祖是后唐时的白马大将军,率军征讨西番,后遂定居永靖县,子孙世代相传已有44代子孙。党家堡村的人则说他们那里没有柳树巷这个地方。在二位同姓人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一位党家堡村的青年告诉他们二人,在离宝鸡市不远的渭滨区石鼓镇有个党家村,让他们去那里看看。党玉昌、党连宽后来在好心人的引导下,他们找到了党克端老人。党克端粗识文字,对于家族的事情十分热心,听同姓人说明了来意之后,党克端老人明确地对他们说:“在解放前,今天铁一局五处三十八号信箱所占的地方的确名叫柳树巷,我们是同姓同宗。”只是由于五八年大跃进和十年浩劫,家谱和祖先遗像均已烧毁,荡然无存,未能衔接我们的家谱,实属一大遗憾。来人也十分高兴,毕竟他们找到了自己流失千年的根。

柳树巷的“巷”之词意,表示曾经住过人,这个地方旧时的确属于党家村的党姓所有。笔者谨按:宝鸡县历史上疆域广大,解放后为适应城市建设需要,而以宝鸡县城建立了宝鸡市,在以县东的商贸集散中心——虢镇成立了宝鸡县,在发展中又成立了金台、渭滨两区,故党玉昌二人所寻的党姓之根当是离宝鸡市近处的党家村,非是宝鸡县天王镇的党家堡村,而党家村的历史最少也有一千多年了。

二、 党崇雅的祖居地

据笔者采访党克端老人,世人都说党崇雅是蟠龙山人,您怎么说党崇雅是党家村人呢?

党克端老人说:“党阁老是蟠龙山人也对,说党家村是他的祖居地也没错,因为阁老的父亲党同道是一商人,因作商于蟠龙山一带,诚实好信,也为山民赊欠商品,山民生活条件差,没有经济力量清还欠账,就只好把土地慢慢的给党同道抵债了。于是党同道就在蟠龙山一带有了许多田地,慢慢的就在蟠龙山定居了,后来娶妻生子,生的儿子便是党崇雅了。党崇雅在蟠龙山出生,其祖居地是党家村也没有错,传说党阁老的姑母嫁与离我们党家村不远的皇禄塬张姓大族,党阁老经常去皇禄塬探望他的姑母,也来党家村探望同族父老,后来党阁老的重孙党丕显搬迁回党家村也是不无道理的。

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现今的党家村三义庙前的大平台西北角曾经有一座三梁四柱的两面淌水的大房,这里一直被党家村的人称为党阁老老屋,虽然说房子简陋,但在旧时的党家村却为最高的建筑,这是党家村妇孺老幼都知道的,直到2004年以前存在着。因为党崇雅的祖父党鲁曾经官居山海卫教授,过去的卫所教授相当于知县的地位,也为党姓家族的荣耀,因旧时体制限制,虽房子只有三间,但房子盖的高也是其体面的表现。因党克端老人一支族人与党阁老血缘关系较近,这座房子始终为其家族人居住着。

三、 党氏的先世

党崇雅的先世,宝鸡现存的地方志中,有一个党臻,系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的贡生,曾任四川彭山县知县,据党克端老人叙述,大概是党氏最早的先祖了。党崇雅的曾祖父名叫党麒。祖父党鲁是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贡生,曾先后任原武县训导,山海卫教授。父亲名叫党同道。三代在清朝都因党崇雅的功绩,封赠官职和党崇雅的官职一样,是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衔。

四、 党氏的祖案

党氏的祖案,叫“五门子先人案容”,共有五辈人,党崇雅居于最底角,其中祖案上的五辈先祖身着明朝衣服,五花官诰,二品官衔,别无清朝官位,祖案的牌位上写着“大清国内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党崇雅之神位”。此案容,一直保存至一九五八年大跃进被毁,今天看起来确实可惜。

五、 党氏的祠堂

在宝鸡市人民路15号,有一处曾经被人称为“党家宅”的古建筑民居,原建有五梁四檩的大房四座,飞檐斗拱,五脊六兽,极为壮观,一九八六年被政府改建他用,党克端老人对笔者说:“这所古建筑群就是党氏宗祠的所在地,其旧时大门口立有蟠龙旗杵,挂有斗子,大门上悬有“帝师良相”的匾额。

六、 党氏的后裔

党崇雅官至一品,名闻九州,其在祖居地共有五个支族,而在蟠龙山只有一个儿子党恂如,字谨公,是顺治八年辛卯科举人。其人饱读诗书,文采非凡,在旧版宝鸡县志中收有其所作之游记《游太平堡记》,七律《秦岭叠障》、《渭水潆池》、《周原霁雪》、《浹石虹梁》、《瀑泉飞帛》等,其诗文意境清高,词藻华丽,乃上乘之作。不幸早逝,党崇雅深为伤痛,赋诗以悼念爱子。

宝鸡市福临堡的党姓,金陵店(因旧时建公馆,店铺林立,人叫店子街)的党姓人可能是党阁老子孙的直系后裔,因党崇雅的长孙党居广曾任康熙王驾前的御前侍卫,次孙党居易曾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党居易的长子党丕显后来又搬迁回永丰里党家村,在今天蟠龙山村的党姓人家,却非党姓的血亲,乃是党家的仆人或远支了。

七、 党居易的神道碑

在过去,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宝鸡县城(今宝鸡市)县署东边店子街南北大路路口,立着一通:“清福建按察使党公神道碑”(碑后无字),后来由于整修道路时,此碑因占阻交通,为人掀倒,弃之路旁,无人过问。后来,党克端去店子街办事,见碑倒无人管,就回到家中,约同其族人十余人,套着大马车将此碑拉回党家村,放置在靠党家老屋不远的三义庙的墙头,一直放了数十年,后来此碑路面,当垫土石,甚至有的人还想用此碑煅烧石灰,幸亏党克端老人费尽心机,才得以保全,直到一九六六年此碑被运到斗鸡台文化馆,也许此碑今天还保存着。



八、关于党氏的宅第、别墅

党崇雅在大明、大顺、大清三朝为官,影响很大。不仅在京师有自己的大学士府第,在宝鸡县城内有宅第,而且在自己的故乡宝鸡蟠龙山建有富丽堂皇的乡居,在县西三交城则有避暑休闲的别墅“意先居”。经过笔者仔细查阅历史文献,寻访有关学者和蟠龙镇的父老乡亲,现考证如下。

蟠龙山乡居,经过了三百年的沧桑巨变,已经荡然无存。关于党氏的另一处遗宅,就是今日的宝鸡市西街小学的前身了。党氏故后,子孙因居官和迁移,位于蟠龙山和县府街前后左右的宅第,就逐渐败落荒废了。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钱塘人徐文博调任宝鸡知县后,为兴办教育,就募捐购买了其中一处党氏的废宅(今宝鸡市解放电影院地段),迁建“石鼓书院”,并改名为“金台书院”。到了晚清,宝鸡知县蔡宝善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把金台书院改为“宝鸡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屡经变革,更名为宝鸡市西街小学,该小学现在是宝鸡市重点小学。

在宝鸡市西固川乡方塘埔村佛岩崖山腹,有党崇雅的避世之所—意先居。历史上此地称为三交城(一名秦王寨),三交城地理环境险峻,自两晋以来,历来为政客、高士憩息隐居的理想去处。党崇雅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辞官归里,隐居此处达十年之久。《宝鸡县志》“卷之七祠寺部分”记载,清康熙二年(1664年),僧人淡虚重修佛岩寺,党崇雅撰碑文,说明二人关系非同寻常。从清末拔贡强振志先生民国二年(1913)所作的《游意先居记》可知党氏隐居此处避世之时,与县内诸名士做诗唱和,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寄情山水高尚情怀。

清代以来,山东莱阳宋琬《寄党太博》诗,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邓梦琴(康熙年间宝鸡知县)《党太保别业》诗,宝鸡县人陈卓《三交城记》文。清末宝鸡进士徐冲霄,举人何毓藻,拔贡强振志等人各做诗赞咏佛岩崖党太保避世处“意先居”,表达他们缅怀党氏功绩的感情,另一方面又可看得出他们对党氏隐居生活的羡慕。

三交城,党太保避世之所,历史上因地势之险,为官宦富贵人士、土匪、军事机构誉为避难固守之天险。清末辛亥革命时,宝鸡知县雷天容,曾冲破起义军的追捕,至此地党太保所修之公馆避祸。民国时,土匪冯胡子曾在此凭其险要,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后被剿灭。

九、党阁老的坟墓

党崇雅祖居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党家村(清代宝鸡县永丰里人),生于蟠龙山,是清朝顺治皇帝时的特进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担任过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的正一品高官,所以人称党阁老,阁老是明末清初时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官员的尊称。

传说党阁老死后安葬时,曾出灵柩十二副,埋于故乡多处。哪一处是真骨所进之地,只有至亲孝子知道。今天传闻党阁老的坟墓有两三处。一为蟠龙山南原白石沟之党坟(竖有墓碑),一为北原杜家村党坟,其余未知葬于何地。不过访问当地老人得知,杜家村的党氏坟比较有名气。

党崇雅安葬后,党家还派来姓张一家人为看坟乡亲,落户此地,专门看守坟墓,并且承担一切祭扫护理事务。旧时,每当党氏家族,清明节来祭奠扫墓时,姓张的看坟乡亲便置酒席接待,主客之间显得十分客气。好的年月,守坟的张姓人家还能得到多少不等的赏钱,表示坟主后裔对看坟乡亲的酬谢。

至于立有墓碑,位于蟠龙山南原白石沟的党氏坟。康熙五年(1666年)皇帝下旨命令陕西地方官员为党崇雅造坟并以礼安葬,还派遣陕西布政司参议分守关西道赵进美大人,代表皇帝前来祭奠,追功。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年)宝鸡县知县董霖接到皇帝维修先朝名臣本朝元勋大臣陵墓的圣旨,募集能工巧匠,精心绘图施工,筑墙围护,使党氏的墓葬修葺一新,董知县深得上司的嘉勉,得到了升职的奖励。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蟠龙山村已发展成宝鸡市郊著名的民俗村,党阁老的坟墓,也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十、党氏家族的诗文和手迹

党氏一门数代为官,文学笔调流畅,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宝鸡旧志和宝鸡博物馆里,还可以看到党崇雅、党恂如、党居易、党丕显四代人的诗文和墨迹。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三楼收藏有党崇雅的书法作品“龙向池中起,凤从天外飞。”这是目前宝鸡唯一能见到的党氏手书真迹,字大径尺,行草结合,龙飞凤舞,飞白潇洒,堪称书法精品。从内容推断,李均宏认为可能是党崇雅为宝鸡炎帝祠写的楹联,因为龙凤呈祥,是皇帝皇后的象征,一般家庭不敢僭越,而神农氏在宝鸡九龙泉沐浴,炎帝祠面对凤阁岭。再者就是顺治十年(1653年)党崇雅回宝鸡故里后,为千阳县知县王国玮所编《石门遗事》作的《千阳县志序》,为其亲笔所书。(编者按:顺治刻本《石门遗事》今藏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党崇雅亲笔书写的序言;甘肃天水南郭寺“二妙轩碑”,有党崇雅亲笔书写的后跋;陕西汉中市古汉台博物馆藏党崇雅撰文“贾大司马修栈道碑”和“重修文庙碑”,但非亲笔书写;另有《贾大司马修栈咏》诗碑,刻在修栈道碑的阴面,是汉隶书体,本人收藏有电子资料图片。党崇雅为宝鸡知县张六部撰“筑城碑”旧版《宝鸡县志》“张六部传”摘录有部分字句,原碑待考;为僧淡虚重修佛岩寺所撰碑文石刻至今无法考证寻觅。)

《千阳县文史资料》记载,在千阳县文家坡乡景家寨村有一块名叫“景恩斋元配张氏墓表”的墓碑,系党崇雅撰书,能否保存到现在也不知道。毕沅《关中胜迹图志》记载:党崇雅墓有卫周祚撰的墓志铭,若能发掘考证,则其身世之谜可得确切证据。

党崇雅之子党恂如,字谨公。在旧版宝鸡县志除选录其《宝鸡八景》五首诗外,“胜迹卷”中有记:“县西四十五里陆川有黑虎寺,党恂如有赞:陡岭纡回,如嶂如幕,碧流澄映,潺湲悦人”。

在县东金陵墓店(今宝鸡市店子街)准提庵里,有党崇雅的孙子清朝福建按察使党居易捐铸的铜钟一口,而书写铜钟铭文者却为党居易之子党丕显。

黑虎寺和准提庵,能得到党崇雅家族几代人的赞誉和修建,也算宝鸡颇负盛名的名胜古迹吧。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7:27:50

第一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24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