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ANG  

03-06

125197次

2人

2个

127个

1096人

119部


[主楼] 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置顶]  [精华]

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http://wiki.zupulu.com/space.php?userid=1603
希望大家留言,把各自家族的字辈排行和祖籍及迁徙地写下来,以便能够从中找到相同的祖先。

作者:党玉柱   回复:253   发表时间:2010-08-02 18:04:46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云东: 大家好啊!我是贵州湄潭人祖籍陕西冯翊郡。我们的字辈是:“正应文国宝,重怀德光朝,诗书云先祖,福录寿禹高。”往后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们家了有族谱的》

作者:113.227.241.*   发表时间:2014-08-26 17:33:03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永峰
大家好,我叫党永峰,住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铁匠营子村,爷爷辈是振字,父辈是凤字,有谁知道我们这支的字辈,告之。

作者:113.227.241.*   发表时间:2014-08-26 17:35:01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我叫党松涛 有没有河南南阳唐河马振扶党岗村的啊?

作者:113.227.241.*   发表时间:2014-08-26 17:37:01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291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数量中排序231位。根据《韵府郡玉》中记载,夏禹氏的后代中,唐代有党芬、党进。《广韵》中记载,党姓原来是西羌姓氏,有西羌的血统。据资料查证,关于党姓的源流,说法较多,不过,党姓后人多奉上古圣君夏禹为党姓的得姓始祖。


  在我市,党姓人以商水居多,商水尤以巴村镇为最。该镇党寨行政村村民党茂功介绍,我市党姓人源于夏禹,初为党项族,后以党为姓,世居陕西同州澄城县鸡子凹村,于明初洪武年间迁居商水县巴村镇党寨村。


  1.


  “小时候总以为


  党姓源于共产党”


  7月27日早上,在朋友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商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见到了正在此处锻炼身体的商水教师党富才。说他“富才”,的确名符其实,朋友介绍,他不但乒乓球打得好,而且英语教得也很棒。他说话诙谐幽默,有时候,他的一个小幽默常常会把周围的人逗得开怀大笑,任别人如何笑,他仍一本正经的。


  “小时候,我还天真地认为我们党姓就是共产党的化身呢!为此,我骄傲了好多年。”说起自己的姓,党富才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对党姓最初的印象就是小时候常唱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时候觉得自己的姓很特别,特自豪。”长大后,他才意识到党姓只是个古老的姓氏,和其他姓氏一样,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他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党姓的源流有很多,而他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支。


  采访中,记者得知,党富才的老家在商水县巴村镇巴南村。“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党姓的历史,你就到巴村镇党寨村,上辈人讲述周口党姓人几乎皆源于此。”


  2.


  商水党姓人迁自陕西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巴村镇党寨村,在该村教师党月振的指引下,来到了村民党茂功的家中,记者看到,党茂功正在堂屋前坐着织渔网,只见他技术娴熟,随着织梭在他手中飞舞,网面也逐渐变大。


  见到记者来访,党茂功收起了织梭。党茂功介绍,党姓家谱记载,他们这支党姓人世居陕西同州(今渭南市)澄城县鸡子凹村,于明初洪武年间,为避乱求生,始祖九功配始祖母毛氏为室,由陕西同州迁居商水西疆冢寨,今商水县巴村镇党寨村。据《党李氏族谱》记载,始祖为布衣,跋山涉水出秦,入豫立疆冢寨一席之地,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族裔遍居中原各地。《党李氏族谱》显示,党寨党姓人迁此已有600多年,繁衍生息30余代。


  据《党李氏族谱》记载,当年疆冢寨(今党寨)党姓人如今分布在商水、淮阳、鹿邑、原周口市北郊乡、上蔡、郾城、柘城、杞县、汝南、菏泽丹阳办事处个别村庄,这些村庄中,有些村庄只有几户党姓人。


  3.


  “我们党姓可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呀!家谱上《始祖茔墓碑序文》记载,党氏之先,源于夏禹,初为党项族,因势大即以党为姓。”党茂功说,他们家现存有党氏家谱上下两册,有关党姓的由来及字辈,上面记述的较清晰详实。


  说话间,党茂功拿出了他家珍藏多年的家谱,旁边他的孙女党静怡也好奇地上前凑热闹(如图)。记者看到,他们家谱封面上赫然写着“党李氏族谱”5个大字。当问及为什么党氏族谱叫做党李氏族谱时,党茂功说,《始祖墓碑序文》上记载:“党李为一脉同宗亦有原由。”究竟是什么原由,党氏后人不得而知,虽有一些传说,但不足为依据。


  党氏家谱上册续谱时间落款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续字辈20个,分别为:士振文林茂如从月殿来品超清玉上其运一时开。下册续谱时间为公元1996年农历十月一日,续字辈20个,分别为:志兴泽靖邦若锦照华堂德昌政洁慧鹏程浩宇翔。“1996年,我们这支党姓人重修家谱,这样可以使后人清楚地了解党氏族人的脉络。”党茂功对记者说,族之有谱,犹如国有史,县有志,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


  4.


  孤儿院有特别的党姓人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孤儿院中的孤儿也被冠以党姓,以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养育之恩。不过应当注意的是,繁体字中“党”和简体字“党”的意思不一样。党为形声字,繁体上面是“尚”,下面是“黑”,从黑,从尚。尚本义为崇尚;黑本义为规矩、规范、标准。因此繁体的“党”会意为按照一定规矩联合起来的团体。而如今简化的“党”字,从尚从儿,是简化字,意为党是人民的儿子。


  关于党姓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山东曲阜孔庙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孔庙孔府内的石碑大多被损坏,现存的碑文多为后来修补修缮的。唯有一块石碑没有被损坏,这块石碑上书“杏坛”二字,落款是“门生党怀英”,这是书法家党怀英所写。为什么这块碑没有被破坏呢?原来是因为落款上有“党”字。


  5.


  党姓源流众多


  《姓氏考略》上记载,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根据《韵府郡玉》记载,夏禹氏的后代中,唐代有党芬、党进。而《广韵》则记载,党氏原来是西羌姓氏,有西羌的血统。


  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一支位于今青海省境内的西党,党项族就是该部落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是夏禹的支裔,故党氏后人多奉夏禹为党姓的得姓始祖。


  记者查找相关资料得知,党姓源流大致有10种说法。


  其一,源于夏禹,属于以国名为氏。史书记载,夏禹后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故党氏族人多奉夏禹为得姓始祖。


  其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封邑于上党(今山西上党),于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党作为他们的姓氏。


  其三,源于任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之邑阙党,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小儿子禹阳的后裔,任姓,被鲁国君主封于阙党邑。阙党,是春秋时期鲁国一个地邑的名称,其地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内阙里,其后人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阙党氏、鲁党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党氏、阙氏、鲁氏,世代相传至今,还分衍出掌氏、仉氏两个姓氏家族。


  此外,党姓还有源于羌族、源于鲜卑族、源于藏族、源于回族、源于满族、源于鄂温克族之说,加上孤儿院中的党姓,目前党姓的源流主要有这10种说法。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7:41:25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党氏族谱
前言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据统计,见于文献资料的姓有6000多个,其中常见姓有300个。党姓在北宋年间编修的《百家姓》444个单姓中排位第291位。在清朝康熙年间(约1700年)编修的《御制百家姓》中因尊孔崇儒的原因,党姓排于第4位(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近代,1996年10月,杜若甫、袁义达先生编著的170万字《中华姓氏大辞典》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辞典的“后记”公布了当代中国300个常见汉族姓氏,这300个姓氏的人口大约占了我国汉族人口的98.5%。党姓在其中排列231位,与穆、燕相邻(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几的比率――纂者注)。
每个姓都有它自身的渊源流变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内涵极为丰富。做为党姓,我们始终困惑于它的来历,更是始终想方设法想探究出它的渊源。通过本书我们将逐一揭开它其中的奥秘和令人神往的历程。
中国古代的姓氏是区分族属的特定符号,具有明世系、别婚姻、区分等级贵贱等社会功能。同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姓、每族中都娶有数不清的其他姓女子,本族、本姓中的女子也嫁到了数不清的其他姓氏男子家中。而且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改用汉姓,尤其是汉族,不断融进各少数民族血统,这些现象反映了人类进化、人口流动、民族融合、社会进步以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巩固与发展。
木有本、水有根。做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何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后,总是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我们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认同感。
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使用古远,且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专门的家族生命史,这就是家谱。中国的家谱,导源于上古,延续于当代,上下数千年,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绵长。夫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族之有谱,所以动木本水源之思;而国之有史,所以明兴衰治乱之由。意义之广狭虽有别,而所主之功用则无殊。寻根追祖、敬重谱系,实为炎黄子孙数千年来源远流长之雅风,世界各国,莫与伦比。中国人向有“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的说法,一般修谱间隔最长不超过30年。

数千年来,各家族、姓氏的繁衍,悲欢聚散,记录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感人至深的创世历程,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之光。有着数千年修史传统的中国,修有众多的通史、断代史、地方史……。因此,做为一个家族也更应该有自己的一部家族的繁衍史、血缘亲族史、姓氏史。通过姓氏,我们知道自己的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暂人生。
姓,就是中国人的根。我们的姓氏,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文字和语言,我们的根在哪里?要了解我们的根,首先就得认识我们的姓。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追本溯源,乃是人类之天性。中国人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的缘故,尤为重视寻根问祖。纂者历经十余年时间从大量典籍文献中钩沉辑佚,力求以科学性、知识性、系统性的建构与雅俗共赏的文笔,全面介绍党姓的渊源、历史演变、家族文化等。同时对各种说法详加考订,去芜求精,大体上理清了上古世系的来龙去脉。本书可以使你慎终追远,回味无穷,从深层意义上感受到我们华夏文化的悠久、永恒与多彩。因此,读完此书,你不仅能追溯到党氏姓氏的源头,了解到一系列同姓氏起源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轶事传闻,还会增加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制度的知识,而且亦是传家之宝,留传后人,使子孙不忘自己的姓与根,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公元二00三年,党氏家族兴盛、子孙满堂,是为中兴,遂修《家谱》,传之子孙。


   党玉柱


1990年起笔于白云山长太斋
2003年7月整理
2005年3月29日完稿于锦云中园
2006年1月1日于绿波书香斋审定

第一卷 谱例

一、家之有谱,所以溯源流,序世系,辨昭穆,别亲疏。虽传至百世之远,或迁居不一,殊乡异井。不相闻问,而家谱具存,世系可考,莫不知所自出,睦族展亲,而孝悌之心自油然而生。
二、谱准《史记》、《汉书》年表、《唐书》世系表,参酌欧(欧阳修)、苏(苏洵)二氏谱例,庶一览而源流支派,生平事实,昭然在目。
三、 1、年表载职位、名氏、生卒、妻、子嗣、坟墓。无考者,书“无考”;无后者,书“无嗣”;殇者书“殇”;未娶而卒者,书“未娶卒”;无子立后者,书以“某兄弟第几子为嗣”,见所应嗣也。又因时代所限,俱独生子女。凡女嫁外姓所生之子,俱可载入谱牒,在世系表中以虚线相连,姓名采用“璧联姓”①的方式载入,以便承袭查考。其外谨慎入谱,以杜冒窜。
2、子孙迁居于外者,当注明初去之人,以俟他日归宗,有所核而收入。
3、子孙繁衍,有同先世之名者,辄宜改正,盖卑幼不可犯长上之讳。
四、祖宗之勋业表著者,固立传以垂不朽。即醇谨老成,敦善行不怠者,皆为立传以垂子孙,祖宗功业,或有见于载籍者,亦采录以附于本传之后,以资参考。
五、 1、立传表贤,所以示异于众人,必其实有法可传而后为之立传,光于家乘(家谱别称),倘无善可称,孝子贤孙虽欲尊祖父,不得肆其诬诞,以欺后世,此固传信之义。
2、内传所以揄扬淑媛,劝勉后代子妇,必贤而有征者始为列入。
六、1、祖宗图像、祠墓,载之特详,虽历世久远,而图像考核俱在,自有明证,庶无虞其泯没,谨为详汇绘列,以备观瞻查考。
2、族谱宗图为传家之大典,每年元旦(指春节、阴历正月初一),子孙罗列拜祖,行三献礼,祭毕则分昭穆行会拜礼,俾长幼序,疏戚联,兴起其孝友雍睦之心也。若秘藏高阁,非敬祖训后之道。
七、1、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祀,祭祀稍致失礼,无以昭诚敬而严祀事,故酌古准今,制为祭礼,庶免陨越,祭法、祭器亦复厘修,以申孝敬之义。
2、宗祠为先祖凭依之地,理宜洁净清肃,庶昭诚敬。
八、家范、家训,皆先世之嘉言懿行,尤为修齐之要,编次列入,便于翻阅,以时规勉,庶有克家之子。
九、1、谱内凡载碑铭、文艺,俱名儒宿学所撰、汇编以免散佚,亦堪为后人楷模,以冀文人之兴起焉。
2、先世所藏碑文、列传,冠诸篇首,以见祖泽之有在,至若序记诸翰,则类录之,以示文显之有征。
3、祖遗之物,世代珍重,其有器皿,手泽,以及册籍,祭器等件为子孙世宝,名为法守,用戒后人,勉以勿坠,至有贤子孙,续置宗祠备用之物,传之后世,亦是祖遗,载在家乘,贻之永久,实望慎守藏焉。
十、1、凡生子百日后,须请掌谱者命名,以俟将来续修登谱,毋得漫干祖讳。
2、宗谱自今告成之后,定为三十年一修为例。所事之谱,可各执一本,各书其分派,各叙其来历,世世加添。各房子孙务就本支随时登记生年月日时,有娶妻者,以共配氏登薄,有身殁者,以其卒葬年月日时,墓地登簿,以便查考,庶免遗漏。
十一、宗谱务宜妥善保存,传之永久,幼童务使触及,免于损毁。禁示于外人。


注:

①“璧联姓”:
近年来,见诸于报刊及新闻媒体上的中华传统姓氏的变化之一是“璧联姓”的大量增加,尤其是在港(香港)、澳(澳门)、台(台湾)华人地区尤为显著。
“璧联姓”是一种特殊的复姓。又称作“双姓”。例如:“黄杨”、“陈方”、“陈李”等,承担“双祧”之责。双姓的大量增加,主要是与七十年代开始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同时也与女权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卷 世系表
辽宁大连祖籍山西永济党氏
(略)
字 辈谱
行辈排序:
德 章 福 玉 (和)① 智 泽 匡 元 ② 询 齐 敦 敏③ 季明 贤达 万 世 永 济④
伦序世次,一应准此,永为定规。以序世系,辨昭穆、别亲疏。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7:47:55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第三卷 先祖传略卷

始祖 黄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人文始祖。
古史称他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称轩辕氏--轩辕黄帝。又因其居于姬水,改姓姬(见《帝王世纪》--纂者注),国子有熊,所以也称有熊氏。《史记、五帝本纪》说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询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很年轻时便成为中原各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与他同时的炎帝扰乱各部落;他率众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大获全胜。后蚩尤扰乱,他又击杀蚩尤。他教民种五谷,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藏、采铜矿、作舟车、占日月,造律吕、创文字,使当时成为中国文明光辉灿烂的时代。
黄帝及其统率的部落联盟后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参见姬姓)。葬于黄陵,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上。

正妃嫘祖

一作雷祖,累祖。传为西陵氏之女,黄帝之正妃。传说中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蚕神)。
生子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高阳氏,即颛顼。


背景材料:
①闯关东:
关东指关外以东,东北三省。因清朝发祥于东北,因此东北三省成为皇家禁地,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关内大批居民因灾荒、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想方设法逃到关东。因此称为“闯关东”。
1860年以后,因东北大片土地荒置,部分边境领土被俄罗斯所侵占。清朝政府迫于无奈,只好大批向关外移民,增加人口密度。因此这个时期的移民依然沿用“闯关东”的称谓。

②“红房子”背景材料
1911年由“福昌华工株式会社”董事长相生由太郎主持修建了“华工收容所”,美其名曰“碧山庄”,因这里的楼房是红砖砌成,所以人称“红房子”。居住在“红房子”里几万劳工大都来自山东、河北等地,工头招工时说:到大连给洋人(指日本人)干活儿,吃大米、白面、住洋楼,有澡堂,一天能挣10块钱。“红房子”位于大连码头东南一公里的东山北麓,共100多栋二层楼房,容纳15000人左右,整个红房子的周围用高大的砖墙包围着。红房子工人中间曾流传这样的歌谣:

红房子,杀人场,
鬼子把头赛虎狼,
工人列进牛马行,
咽着橡面和谷糠,
刚来这里是青年,
几年以后头发苍,
腰弯脚弓皮包骨,
断气丧身死水塘。

(资料来源:《中山春晓》一书)
《新商报》2003年04月25日。

③封建社会旧俗,女子婚嫁后在姓前冠以夫姓,取消原名。
④奉天省:
旧省名,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将军,改设奉天省,治奉天府(今沈阳市),辖境相当于今辽宁省。1929年取名辽宁省。


荥阳县:
现为河南省郑州市荥(xíng)阳区。驻地城关镇。秦设县。东经E113.3,北纬N34.7。

第四卷 大连支家族成员年表卷
(略)

背景材料:

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和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称中华民国 。

满州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辖东北三省。1932年3月9日在吉林长春“新京”成立,扶清废帝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同年9月成为日本殖民地。1934年3月1日更名为“满州帝国”,溥仪由“执政”改称“皇帝”(1934-1945年8月),年号“康德”,也为溥仪第三次登极。溥仪三岁登基(1909-1911)年号宣统,居三年,民国肇始,清帝“逊位”。1917年溥仪在北京复辟,是为第二次登极。1945年8月“满州国”隨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盖平县,旧县名。在辽宁省辽东半岛西北部,1965年改名盖县。
盖县,县人民政府驻地盖州镇,在辽宁省营口市东南部。唐置盖州,明为盖州卫,清改设盖平县,1965年改盖县,1992年11月撤销,改设盖州市(县级市),隶属于营口市。
盖州,州名。辽为辰州,金改为盖州,故址在今辽宁盖州市。辖境相当于今辽宁盖州市,庄河市及岫岩县、营口市部分地区。元初改为盖州路,后复为盖州。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废。
永济
旧县名。驻地,城关镇。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邻接陕西省,同蒲铁路横贯。秦置蒲坂县,明入蒲州,清设永济县。1949年由蒲州迁治赵伊镇。东经110.4度,北纬34.8度
高小,高级小学。一般为小学五、六年级,旧时初小4年、高小2年制。相当于中学学历。
人民公社
即“农村人民公社”。1958-1982年期间,中国农村的基层行政区,也是当时农村基层政权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的组织。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一带。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组成,一般一乡建立一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设社员代表大会和管理委员会(1966-1978年期间曾改为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队大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1980年宪法规定,1983年起改变政社合一的体制,建立乡政府和地区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不再使用人民公社名称.(人民公社期间农村村民称为“社员”--纂者注)。
又据《1976年以来的中国》一书中介绍,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改变我国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政权。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从此,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在我国不复存在。
*生产大队,中国农村人民公社三级组织中的中间一级机构,生产大队设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大队的生产建设,供销、信贷、集体福利等方面的工作。有的人民公社以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核算。( 现已改称为村,或村民委员会。但现今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人们依然习惯以“大队”相称,而对“村委会”却颇为陌生。--纂者注)
*生产队,是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负责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完成国家的计划任务。享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也称“小队”现大多已改称为屯或村民组-纂者注)。

三年自然灾害:
指1959年至1961年。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后,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随后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是,农业减产,基本建设规模过大,通货膨胀以及城市人民生产下降等困难,到1962年初仍然十分严重。同年2月,中共中央同意陈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对当时财政经济情况的分析和克服困难的意见,决定全面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果断措施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进一步大量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贯彻落实这些措施需要进行艰巨的思想、组织工作,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很大的困难。5月21日、6月5日,中共中央分别发出向职工和农民进行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要求各级主要领导干部亲自宣讲。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采取了减少民用布的平均定量,压低城乡的口粮标准和食油定量,并提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等多种应急措施。动员群众克服困难,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到196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史上的这个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基本过去。
据有关报告称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全国因饥饿死亡1000-3000万人,是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又加之1960年6月份,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废除257个科技合作项目,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给中国造成巨大的损失。
*大跃进,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在全国各条战线上迅速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代食品
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因全国性的粮食危机,不得不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种瓜菜”以弥补口粮的严重不足。实行“低标准、瓜菜代”方针。

“四清”
“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简称。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1966年5月)。
1964年5月中旬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把“增产”、还是“减产”作为 “四清”运动的标准之一。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强调在抓紧“五反”、“四清 ”的同时,必须抓紧生产工作,因而减少了损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7:49:49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文革:
“文革大革命”的简称。(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6日)。又称之为十年动乱。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作了专门的论述,主要内容如下: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段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这些论点主要地出现在作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五.一六通知》和党的九大的政治报告中,并曾被概括成为所谓“无产阶段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党和人民在“文革”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是一直没有停止的。在“文革”中,我们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战胜了他们。1976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以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党中央-篡者注)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灾难。
据《伟大的中国革命1880-1985》一书刊载,文化大革命大约有一亿人是这场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其中很多是受害者,而五亿左右的人受到它相当大的影响。

“工总司”
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简称。
文革初期,最先由王洪文*为首在上海成立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
*王洪文(一九三四-一九九二),吉林长春人。(以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起家-篡者注)。“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组成“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积极参与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开除他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三线
1964-1980年期间。指三线地区,六十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从战备需要出发,根据战略位置不同,将我国各地区分为一、二、三线。三线地区是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大都分布在山区、农村。
所谓一、二、三线,是对中国地理区域作的战略划分,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内陆地区为三线。三线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内陆地区。有两片,一是云、贵、川、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二是陕、甘、宁、青、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这两片统称“大三线”。“大三线”之外还有“小三线”,就是沿海中部省份的腹地山区。国家集中力量加强“大三线”建设,各省区负责“小三线”。
1964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从存在着新的世界大战的严重危险的估计出发,指出在原子战争期间,没有后方不行,他提出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将东部沿海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实行“分散、靠山、隐蔽(进洞)”简称(“山、散、洞”)的方针。
60年代未,在大连,“北三市”(原北三县)地区被划为大连的三线。许多工厂包括新闻单位,都积极奔赴“北三市”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在那里建厂、开荒、挖洞。当时一句“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使“北三市”成了许多大连人的第二故乡。这就是著名的大三线建设之后大连人进行的小三线建设。
复县
旧县名,在辽宁省南部,1913年设县,1985年1月撤销。改设瓦房店市,为县级市,隶属于大连市。东经122.0度,北纬39.6度。现为瓦房店市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通称。


鲅鱼圈区
营口市市辖区,1984由盖县划入设置。东经122.0、北纬40.3

下岗:
指九十年代后期,国有企业职工因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为达到减员增效,而从企业裁减出来的人员,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失业。

旅大市
由原旅顺市(1947年设,1960年撤销)并入旅大市,改设旅顺口区,1981年更名为大连市。
三涧堡镇
2006年1月改为“三涧堡街道办事处”,成为街道建制。

大连驰加耐跑轮胎服务中心为世界轮胎行业巨头米其林集团在中国的第62家驰加店,也是米其林在大连建立的首家驰加店。中心位于葵丰路27-5号,大连社会福利院路北。
大连耐跑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驰加绿波新店为米其林在中国第100家驰加轮胎服务中心,是米其林驰加连锁网络与大连耐跑轮胎店三部绿波新店(西北路21号)的倾情合作。它的开业,为国内轮胎零售服务网络的发展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辽宁省
简称辽。属古代传说中的幽州、营州之地,其行政建制始于战国时期的燕国。清代设置盛京将军及奉天府尹,分辖旗人和民人。清末废除旗民分治制度,专行行省制,在辽宁设置了奉天行省。
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取辽河两岸永远安宁之意,于1929年2月(民国18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废道制。
1931年(民国20年)11月20日,伪满时期,在辽宁省境内设置了奉天、安东、锦州、热河等省。辽宁省改奉天省。光复后,设置了辽宁、辽北、安东等省。1945年10月12日,辽宁省政府在沈阳成立。
1949年(民国38年)1月又成立了辽西省。同年4月辽宁省、安东省合并为辽东省,迁驻安东(今丹东)。辽东省辖营口、盖平县、新金县等县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地区划为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五个大区直辖市,归东北人民政府管辖。
1954年8月1日,辽东、辽西(部分地区划归吉林省)两省合并,成立辽宁省。1955年撤消热河省时,将其东部所属朝阳等6县划入辽宁省。1965年安东改丹东省。
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所属的昭乌达盟划入辽宁省(1979年划回)。
辽宁省省会为沈阳市。

旅大市
1950年12月以大连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1月8日成立)改名,1981年2月9日,国务院决定旅大市仍恢复原名大连市,辖5区5县不变。同时遵照国务院关于旅大市改名为大连市的批复。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从1981年3月5日起,凡冠有“旅大”字样的党政军群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一律改称“大连”。

文学村
在永济县西,古名润河村。因为是柳宗元的故乡,后人改名为文学村,村内还有柳家巷,柳姓人丁兴旺。柳宗元,唐代著名诗人,进步的思想家。著有《柳河东集》。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8:14:56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籍贯
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1991年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规定:“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使“籍贯”在相对稳定中有所流动,有所变化,这就与不断变化着的实际相吻合。在填写“籍贯”一栏时,还要按“现行政区划”进行填写。
复县
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复县建制,设立瓦房店市(县级),辖属不变。4月1日,复县正式改为瓦房店市。
1931年,辽宁省改奉天省,复县属奉天省乙类县。1945年11月3日改属安东。1959年1月4日撤销辽阳专区建制,复县改隶旅大市。
1968年6月2日,复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8年12月26日,辽南专员公署与营口市合并,其所辖金县、新金县、复县和丹东市所辖的庄河县重新划归旅大市。
*瓦房店
昔日瓦房店是一片林木、杂草丛生的低洼地,只有七、八户人家。相传,清康熙年间王姓,曲姓和金、栾两姓合伙在这里开设了3家招商客店。其中曲姓开的店是瓦房,被称瓦房店(在今工人文化宫路西,因扩修道路被拆除,后仿建一栋。久之,瓦房店就成了地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长铁路建成通车,取瓦房店为火车站名,从此瓦房店在地图上开始有名。汉代,汶县即现今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地区。

松树人民公社,现为松树镇。
人民公社,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会后,在全国很快形成了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之前,1958年3月成都会议后,农村中出现了把小型农业合作社并为大社热潮,受到毛泽东的肯定和支持,并于8月被定为人民公社,一般为一乡一社,个别的一县一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相继成立了各级革委会(革命委员会)。
1968年复县地区成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9月,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7月,复县农村实行政社分开,改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乡人民政府。
松树镇,位于瓦房店市东北部,东与普兰店市(原新金县)为邻,西与赵屯乡毗连,南接得利寺镇,北靠万家岭镇,总面积131.68平方公里,1969年3月撤销松树镇建制,并入松树公社,1979年5月镇又分立。1983年7月松树镇下辖6个村。1985年1月松树乡与松树镇再次合并为松树镇。辖14个村,6个居民委11147户,38904人,驻地松树,距瓦房店市29.6公里。
境内山多耕地少,复州河从普兰店市经镇内折向南流。1971年在松树东2公里处高屯的复州河上修建松树水库,设计总库容量为9864万立方米。有8万亩柞蚕场、果树568836株。
长大铁路和普(普兰店)熊(熊岳)公路从镇内穿过。铁路有松树、关子(关子站民国24年,1935年修建,属五等站)火车站。境内有辽宁省松树丝绸厂(民国26年,1937年建厂)茧站,大连灯具厂等企业。有高中,初中学校各1所,小学16所。
境内与万家岭、许屯一带及华铜地区盛产花岗岩。为火山岩浆活动而成。

镇内景观―
松树水库,同时也是瓦房店市景观之一。
座落于松树镇东2公里之处,港叉众多,水面狭长,东西蜿蜒5公里,占地7000多亩。
主坝长280米,高25.46米。主副坝呈犄角状,隔山相望,副坝溢洪道,3孔大闸溢洪飞流直下,白浪滔天。库边万木丛中,有楼阁、亭台、花坛和蹊径,依山沿岸果树成片,水电站,鸡鸭场、鱼池、错落有序,极目远眺,山、水、林、楼交相辉映,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台子村
台子距老平台山(海拔667米)邻近,与老帽山(848米,位于同益乡庆阳村)余脉相连;与普兰店市同益乡张家村,瓦房店市万家岭镇马屯村交界。
村庄三面环山,以老帽山为起点,经层叠群山连接的山岭脊部向西南延伸,构成标高400~500米的南北向山地。山顶多为园顶状,一般标高200~400米,主要分布万家岭、松树、得利寺等乡镇。
村内古迹:
台子屯石棚:是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期的遗物,亦是最古老的地上文化遗址。考古工作者称之为“巨石文化”或“石棚文化”。
1979年9月21日台子石棚被列为旅大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大连漫游》1988版。瓦房店台子屯的石棚,由6块石板组成。多是用较进步的工具加工过的。底部用一块大石板铺就,四周用四个大石板作壁,上面覆盖一块大石板并长出四壁支石构成长方形的墓棺。
石棚外加盖许多土,因年代久远,盖土经水冲风刮已荡然无存,故仅剩下巨石了。石棚墓反映当时部落权力的集中,他们已能够用大批劳动力为自己修墓。这一时期,应属于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阶级社会出现的早期。
据《大连日报》刊载:
大连地区是我国辽东半岛石棚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保存至今的大石棚主要有瓦房店台子屯石棚(纂者拍有实景照片),普兰店市石棚沟石棚、庄河大荒地石棚和白店子石棚,金州(原金县)小石棚等。这些石棚高约2米,盖石长、宽约4-5米,重达数十吨,石棚内出土有陶器,石器和火烧人骨、证明石棚是一种墓葬。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古代,建造这样的墓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表明氏族显贵已经产生,即将迈进国家的门槛了。

现为瓦房店市第二十三中学。
校址松树镇,于1970年9月建校

指1981年“7、28”特大暴雨洪水灾害。
据《瓦房店市志》(1994版)记载:
1981年7月26-28日凌晨,复县北部地区48小时降雨291毫米,山洪暴发,河水出岸,泥石流,山体大滑坡。形成大量泥沙,砾石洪流、滚石遍滩,178人丧生,重灾区万家岭公社幸福大队偏石脸生产队(为浮渡河上游经由之处--纂者注),37户被洪水冲走21户。
据《大连市志》载:
1981年7月26日-28日,大连地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中心在新金和复县北部地区,雨量最大的新金县,同益乡达644mm,甚至整村整户被洪水冲走,铁路、公路、供电、通讯、广播全部中断,是辽南地区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
另据,《大连市志、自然环境志、水利志》(1940-1990)《大事记》。
1981年7月26日-28日,全市普降特大暴雨,降雨中心在复县和新金县北部老帽山。平均降雨量350-450毫米,三日最大降雨量达576毫米。山洪暴发产生巨大泥石流,河堤决口,水毁工程1.57万余处,松树水库水位猛涨,距主坝坝顶只有0.5米。由于电话线路全部中断,上游的水情、雨情不明,险些炸掉副坝。刘大水库大坝滑坡50米。沈大铁路中断。全市有94个公社遭受水灾,死亡348人,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水灾。
老帽山一带山洪暴发,产生巨大的泥石流。复县万家岭公社幸福大队受灾严重。洪水摧毁万家岭铁路、公路路基(万家岭-许屯)。复县共有101个大队,550个生产队,9家工厂,36个基层商店遭灾,死亡178人。一列客车在长大铁路小寺庙车站附近被洪水冲倒,一节车厢被洪水冲出30米远。
新金县北部的俭汤,同益等公社受灾严重,全县共死亡163人,倒塌房屋5319间,受灾人口26.8万人,死牲畜家禽12.52万只,冲毁各种水利工程15721处,致使公路、铁路一度中断,火车停运72小时。仅农村损失就达2.6亿元。(经纂者部分补充和改动)
据《中国共产党大连历史大事记》1919.5-2000.12
1981年7月26日,位于瓦房店万家岭镇北的老帽山暴发山洪,产生巨大泥石流,341人丧生,铁路运输中断7天。
7月28日,复县,新金县部分公社降特大暴雨。宋黎、崔荣汉等市领导分别前往灾区察看灾情,研究松树和刘大水库险情处理问题。
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落实抗洪救灾措施,动员灾区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战胜灾害。
9月1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来连视察工作。15日,到遭受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新金县同益公社、安波公社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向灾区干部、群众和支援抗灾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转达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慰问。
9月26日,省委第一书记郭峰到复县许屯公社北瓦房店大队(现为许屯镇北瓦房店村,为浮渡河上游经由之处--纂者注),看望受灾群众。
又据《大连市志、水利志、自然环境志》及《大连日报》气象天地版(2003.7.18日)综合整理。大连地区观测到一日最大降水量为569毫米,出现在1981年7月27日普兰店市同益乡西韭水文站,过程雨量达644毫米(几乎等于大连一年的降水量),其附近的最大雨量为768.9毫米。
1971年松树水库建成,1981年7月28日一次暴雨,松树水库将(复州河等)入库5250立方米/秒的洪峰削减为1270立方米/秒泄出,起到了调洪削峰的作用。
大连地区自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发生超过百年一遇24小时暴雨3次。其中一次即1981年发生在瓦房店市的老帽山(万家岭)一带千年一遇的24小时暴雨(581.5毫米)。暴雨引起山洪暴发,特大泥石流给老帽山周围的群众造成空前灾难,同时山体滑坡也使哈大铁路停运8天。
1981年7月26日至7月28日,大连地区降了场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特大暴雨。27日夜,松树、刘大水库告急。当夜,副市长、市抗旱副总指挥杨惠民率水利局副局长刘克斌爬山涉水,奔赴复县松树水库坐阵抢险。28日上午,市政府召开紧急市长办公会,随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崔荣汉、任国栋、魏富海等分赴重灾区复县、新金察看灾情。
老帽山(原名雪茂山、和尚帽山)。
位于大连瓦房店市东北部万家岭镇、普兰店市北部同益乡,东北接盖县(今盖州市),是三市界山,海拔848米,为大连地区第二高峰,瓦房店市第一高峰,人称辽南小珠峰。山高险峻,晴日登山远眺,渤海之辽东湾亦隐约可见,相传西海小龙王曾居于山中龙潭。老帽山西系浮渡河发源地。老帽山距离普兰店、大连、安波温泉旅游度假区分别为75、150、10公里。
昔日山上柞林茂密,葛藤杂草丛生,常有鸟兽出没,是天然的柞蚕场,后来山上柞林渐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鸟兽外迁,各种山货野果也随之少见。
2002年经普兰店市开发为主要旅游观光景点(据《瓦房店市志》、《老帽山风光简介》及纂者亲历游览综合整理)。
浮渡河,原称铁场河。东经122度18分14秒至122度56分46秒,北纬39度57分45秒至40度6分37秒之间,发源于瓦房店市东北部老帽山西麓。分南北两支流,向西北流经瓦市万家岭、许屯镇、盖县二台子,经李官乡(现为李官镇)矿铜山流入渤海,干流全长45公里。下游为盖县与瓦房店市的界河。1981年7月28日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由于上游一次降雨391毫米,发生大滑坡、泥石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将一间半农舍大的巨石从山上冲滑入沟内,滑坡7800多处,泥石流淤积河床,造成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并冲毁了两岸农田和长大铁路石头河大桥,铁路交通中断7天,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据《大连市志》、《瓦房店市志》综合整理--纂者注)。
复州河,原出沙河,东经121度34分至122度21分,北纬39度30分至39度59分。发源于新金县同益乡(北部铧尖东山)老帽山南麓。河源高程817.7米,河床平均宽300米,流经普兰店同益乡,安波镇境内,由西韭菜园子转西流入松树镇、得利寺镇等,最终经由三台满族乡西蓝旗的老羊头注入渤海,全长136.5公里。
复州河在1949、1964、1975、1981、1985年河水泛滥成灾,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损失。1981年洪水接近700年一遇,关家屯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洪峰持续时间1小时左右。(据《瓦房店市志》、《大连市志》综合整理--纂者注)。
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1967年2月至1979年)。在我国是“文化大革命”中各行政区域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在“夺权”后成立的临时权力机构。1975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78年宪法沿用了革命委员会这一名称,但作了不同的规定:“地方各级革委会,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96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无产阶段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权》之后各地造反派纷纷夺权。1月31日黑龙江省成立红色造反革命委员会。2月3日山东省成立山东省革命委员会。2月5日,上海人民公社成立(2月23日改为上海市革委会)。之后全国各省市县及工厂、学校等基层单位纷纷成立革命委员会。1968年5月10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成立。8月6日旅大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68年9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国胜利万岁!热烈欢呼全国(除台湾省外)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
1979年五届人大第十一次常委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1979年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将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的决议》。这样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革命委员会”体制宣告结束。
1899年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在美丽的黄海之滨诞生。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内燃机制造厂家,它设计和生产的内燃机车一直保持着全国保有量一半以上,覆盖全国所有铁路局装备90多个机务段和地方铁路,远销亚非10多个国家,出口总量占全国同类产品80%以上。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机车摇蓝”。
1994年按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为中国行业100强。位于中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第284位。
1999年5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工厂百年华诞之际题词勉励:“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努力发展中国机车工业”。
2001年开始批量生产电力机车。
2002年又推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辆。
其前身依次为:
大连机车车辆厂始建于1899年9月28日。沙皇俄国时期先后称,南省铁道机关车制造所,南清铁道机关车制造所。
1901年,沙俄在大连中山区胜利桥以东偏北,造船厂以西一带建成工厂前身东清铁道机关车制造所。
日俄战争*后,日本获胜,工厂由日本军队管制。
1907年4月1日,由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经济机构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正式接管经营大连铁道工厂。
1908年7月8日,工厂由原址移至大连郊外北沙河口一带(即现厂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中长街51号)更名为满铁沙河口铁道工场。
1945年8月15日(亦为日本二战失败投降日),苏军军管时期改称中长铁路大连铁路工厂。
1953年1月1日,结束中苏共管,工厂改由铁道部领导,更名为铁道部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工厂,成为我国第一个货运蒸汽机车制造工厂。
1970年7月,交通部、铁道部和邮电部的邮政部分合并组建为交通部。工厂更名为交通部大连机车车辆工厂。
1975年1月,交通部与铁道部分开各自独立,工厂改名为铁道部大连机车车辆工厂。是铁道部直属企业。1993年起被定为铁道部直属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
1994年3月23日,工厂厂名由原来的“铁道部大连机车车辆工厂”正式更名为大连机车车辆厂 **。隶属于铁道部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2000年9月29日中车公司同铁道部脱钩组建南、北集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央(企业工委)直属大型企业集团,共有22个单位。大连机车车辆厂是中国北车集团的子公司。
2003年6月,工厂正式在厂名前冠以中国北车集团,全称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厂。
2004年1月1日工厂正式改制挂牌经营,更名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日俄战争
1904年2月8日,日本突袭俄国驻旅顺口的舰队,一场旨在争夺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战争在中国领土上展开。经过一年多的激烈厮杀,结果以俄国惨败而告终。1905年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把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及其附属权益转让给日本。(据《中国革命史》1990.9)。
**1994年4月5日,工厂下发通知: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名称不得冠以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的规定和铁道部劳函[1994]124号《关于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所属工厂更名的通知》,自1994年3月23日起正式更名为“大连机车车辆厂”。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北车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由中央管理,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制造修理。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为中国北车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简称大连机车),是在原大连机车车辆厂基础上,由中国北车集团公司、中国铁路物质总公司等8个单位共同出资改造的公司制企业。
①新金县
现为普兰店市。在辽宁省大连市北部、沈大铁路通过西境。原县人民政府驻地普兰店镇。1945年9月解放后从原金县*(现金州区)、复县(现瓦房店市)、庄河县**(现庄河市)各划出一部分地区设立新金县。1949年曾属辽东省,1954复属辽宁省。
1991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辽宁省新金县,设立普兰店市(县级市)。1992年2月28日新金县正式改为普兰店市。东经121.9度,北纬39.4度。
*金县,旧县名。在辽宁省大连市中部,1913年设县,1987年5月撤销,改设大连市金州区。
**庄河县,1992年10月撤销,改设庄河市(县级市)。
②仙浴湾镇,1998年由原胜利乡改设。
③又称羊官堡、羊卜村。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8:16:15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①大连市: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相连。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享有“北方明珠”之美誉。

大连市总人口590万,市区人口320万。现辖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六个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三个市和长海县。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和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渡假区是大连市对外开放以来形成的重点区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大连市三面环海,仅北面与东北大陆相连,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是万顷碧波中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度,最热月份为8月,平均气温24.4度,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5.3度,年降雨量为55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晚、秋长、冬短的特点。
大连市得名于大连湾。2003年1月7日,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国民族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大连”一名来自满语“海滨(搭连)”的译音。(据《大连日报》2003年5月6日)。
战国末年,大连地区属燕辽郡,秦统一后归属幽州。东汉三国时期为辽东郡沓氏、汶县属地,南北朝后被高句(gōu)骊所占。唐朝时期,这里一直被雄居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政权所管辖。以靺鞨人为主体的渤海国人是辽金时期女真民族的先民。辽代末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曾率领十万余女真人在辽东半岛南端(即今大连地区)举兵反辽,并在碧流河水域大破辽军。元明时期的女真民族在清朝初年全部编入满州八旗,成为满族人的主体力量。“满语”则是靺鞨-女真语言的历史继承和发展。从唐朝至清朝的1000多年间,辽南地区的居民以满语(或称女真语)为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
至1894年甲午战争后,大连地区被日军侵占,1897年沙俄政府占领,统治达7年。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军重新占领大连,统治长达40年。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结束了长期的殖民统治。

②山西省:
简称“晋”。因位于太行山以西得省名,又因春秋时大部分地区属晋国而简称“晋”。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东侧,北倚内蒙古,以石长城为界;西邻陕西,以黄河天然划界;东界河北,南接河南。
相传尧、舜、禹曾建都于平阳(今临汾)、蒲坂(今永济)、安邑(今夏县)是我国文明史开发较早区域之一。最早禹王划中原为九州,山西属冀州之域,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区域划分。
清设山西省,其境内设十州。民国初仍为山西省建制,辖105县。
抗日战争开始之后,1937年我八路军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太岳地区,1941年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③永济
古为虞舜,《帝王世纪》“舜都蒲坂”。战国为魏蒲邑,“秦始皇东巡见长坂,故加反”,称曰蒲反县。西汉仍称蒲反县,属河东郡。王莽改名蒲城,东汉改为蒲坂县。魏、晋、北魏、北齐、北周均为蒲坂县。
晋时先后为秦州治,雍州治,北魏神加元年(公元428年)为河东郡治。故治在今蒲州老城东南二里。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蒲坂县移治城东,于蒲坂故城置河东县。大业三年(607年)蒲坂县并入河东县。
唐、五代、宋、金、元俱名河东县。唐武德三年(620年)蒲州府治,后为河中府治。元仍为蒲州治。
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东县并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永济县,属蒲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裁府留县,故治在今永济县驻地西北二十八里蒲州老城。
1947年10月25日解放,建国后(1949年10月1日)县领导机关迁赵伊镇。赵伊镇古称赵伊,明成化未年改名东丰镇,清时称赵伊镇。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8:17:20

[回复] 回复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

一、姓氏起源



据查考史料典籍记载,党姓起源共有五支:

(一)出自于姬姓①

(1)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百家姓探秘》、《百姓家风》、《中国姓氏寻根》、《华夏百家姓探源》、《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中华姓氏由来考》及《百家姓全览》所载:

“出于姬姓。据《万姓统谱》记载,为晋大夫党氏之后。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上党②(今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一带)其后以邑为氏,称党氏。”

(2)据2003年春节期间(正月初四)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学教育频道)播出的专题片《百家姓》,一位女观众现场向嘉宾提问:“党姓是小姓吗?”特邀嘉宾胡教授回答道:“是小姓,党姓源出春秋时期晋国上党,在山西、陕西居多。”

(按小姓人口数量估计,约在10至13万左右--纂者注)。

(二)出自于任姓③

(1)据《百家姓探秘》、《百家姓全览》、《中国姓氏寻根》、《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中华姓氏由来考》所载:

鲁国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任姓后裔。因封邑于党也称党氏。

另据《中华万姓溯源》载:“为春秋鲁大夫党氏之后,原名黨氏,今简化为党氏。”

(三)源出于项羌族

(1)据《千家姓》记载:

党姓出自古代。项羌人,原居住在青藏高原,由于吐蕃④的侵战,迁移甘肃一带,北宋时建立了西夏⑤封建政权,他们的后世子孙有的便以党作为姓氏。金代有党怀英(《辽史》作者-纂者注)。

(2)据《百家姓探秘》、《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百家姓全览》、《中华姓氏由来考》所载:

源出于项羌族,党项羌人之后,项羌族是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

“据《广韵》所载,本西羌姓,姚秦将党耐虎曰,祖本夏后氏,后为羌豪”。

《万姓统谱》明凌迪和著云:又本出自西羌⑥,自云夏后氏之后。党项羌⑦,乃为古代少数民族羌⑧人的一支,祖先居于今青海甘肃一带,从事畜牧业。唐朝前期,吐蕃征服了青藏高原各部族,大部分党项羌人被迫迁移到陕西、宁夏、甘肃一带。北宋时,以党项羌人为主体,建立了西夏封建政权。其子孙自称为夏后氏之后,遂姓党氏。

另据《中华万姓溯源》载:“古羌族⑨有党项⑩分支,其族以族名为氏。”

(3)据《元和姓纂·七荡》(唐林宝又撰)记载,“本出西羌,有冯翊、华阴两族系。

(4)据《百家姓探源》所载:

“同时,党氏也很可能包容了许多外来的血统,如《广韵》、《韵府群玉》及《路史》等古书记载。党氏中有西羌的血统。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一支居住在今青海省境内的大积石山及西宁、贵德一带的西羌族人,以“党项”为部落之名。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与同化,他们纷纷效仿汉人,以原部落名“党”为姓。(另据“西羌,祖本夏后氏”之说,实为禹的后裔,血统也应至为纯正-纂者注)。

(四)出自于姒姓⑾

(1)据《百家姓探秘》所载:

“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为夏王朝君族子孙,故史称党姓出自夏后氏。《韵府群玉》载:“党姓为夏后氏之后,唐有党芬,党进。”属于夏禹后裔的党姓世居党项。

(2) 据《百家姓探源》所载:

“史料中多提到党氏乃夏后氏之后,而夏后即夏禹⑿,乃颛顼帝的姒氏子孙(黄帝-昌意-颛顼⒀ (高阳)-鲧⒁-文命(夏禹王)-纂者注)。由此看来,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其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

(3)据《中华姓氏由来考》所载:

党氏出自姒姓,大禹王的后裔。夏王朝国君夏后启的支系子孙世居党项,为西北羌族的别称。后来党项羌分布到青海、甘肃、四川边区一带,主要从事畜牧业。唐王朝前期,吐蕃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各部族,大部分党项羌人被迫迁移到甘肃、宁夏和陕北一带。北宋时期以党项羌人为主体,建立了西夏政权。党项羌族的后裔有的就以党做姓氏,称党氏。宋代有党进。这是党姓的由来。《百家姓》注。



(五)出自于鲜卑族

(1) 据《百家姓探秘》、《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百家姓探源》所载:

“《路史》载,‘拓拔氏⒂后有党氏’。”









注:



①姬姓: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此为姓。(见《帝王世纪》)。

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见《史记·三代世表》)。

梁周弘正诌附王伟,避侯景讳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姬姓,在中华民族长达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毫无疑问是最荣耀。最古老的一个姓氏。因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轩辕氏,就是姓姬。远古时期,有两个杰出的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他们都出自少典氏,相传黄帝姓公孙,号有熊氏,出生在山东曲阜的寿丘,后迁居姬水之滨的轩辕山坡上,所以改姓姬,取名轩辕;炎帝姓姜,号神农氏。据说黄帝的出生非常惊异。一天,他母亲附宝在野外,突然看见闪电绕过北斗星,立即感到身子一震,于是怀孕了,怀胎24个月才分娩。黄帝生下来就相貌堂堂,前额隆起,象太阳悬空,眉骨高高的,长得很精灵,两个多月就能说话,并且才智过人,因其才能,品德和威望,而被人们推举为华族部落的首领。他先后打败炎帝部落,茧尤和九黎族部落。黄帝的这一部落都姓姬,代代繁衍至今。黄帝的后裔,后来虽然陆续分支成为不计其数的其他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然而,黄帝的嫡系子孙,却世代以姬姓相袭,一直到距今3100多年前,君临天下的周文王父子,仍然顶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我国历史上寿祚最长的皇朝。

在《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帝喾生姬水,因以为氏,裔孙周文王,三十余代至赧王,子孙号姬氏,汉有周子南君姬嘉,唐水部郎中处(居)逊,代君长安,开元初,以玄宗嫌名,改姓周氏。”

从以上文字可见,姬姓始见于帝喾之时,而不是得姓于黄帝,在得姓时间上,前后相差大约260年。然而,众所周知,帝喾高辛氏也是黄帝的裔孙,所以无论姬姓见于何时,其光辉和荣耀,丝毫无异。

另据《史记》的记载,姬姓还有来自于周族始祖后稷的。相传有邰氏的女儿因踏过巨人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由于不是正常受孕认为不吉利,就把孩子丢掉。此子后被人救起养活,取名弃,弃在尧舜时曾作过掌管农事的官,官名为后稷。他教人耕种,发展农业,尧就把远祖黄帝的姓赐给他,也为姬氏。

自5000年前的黄帝一以贯下,姬姓家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可谓出人头地。以周朝初期的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以及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皕(shi)等父子兄弟来说,一个个杰出卓越,以无比辉煌的功绩,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上永垂不朽。

②上党

古地名。。意为与天为党。有“上党天下脊”之称。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以西。因地处太岳太行两山之间,高山环绕,地势险要,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秦置上党郡,明时改称长治。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上党战役在此进行。1951年设长治市。





③任

任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相传黄帝小儿子禹阳被封在任国,赐姓任。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人的封国。周朝时又有任国(在山东济宁东南),风姓,相传是伏羲后人的封国,后代也称任氏。

西汉有益州剌史任安,御史大夫任敖,南朝梁有文学家任昉(《中国姓氏寻根》)。

④吐蕃(bō)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

⑤西夏

(1)据《辞海》释:

朝代名,党项拓跋氏所建。本名大夏,又称白上国,宋人称西夏。1038年(宋景祐五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纂者注)。最盛时辖二十二州,先后和辽、金及宋鼎峙。居民有党项羌、汉、藏(吐蕃),回鹘等族。从事农牧业。产青白盐,织毡毯。与宋经济文化联系极为密切,茶、马、盐、铁交易频繁。部分政治制度仿宋、有文字、汉文典籍也广为流传。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西夏宝义二年(1227年)为蒙古(即后来的元朝-纂者注)所灭。共历十帝,一百九十年。

(2)据《辞源》释:

宋时党项羌族建立政权,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公元1038-1227年)。按西夏国主为拓跋氏之裔,因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于唐,赐姓李,宋时又赐姓赵,世为夏州节度使。至元昊称帝,传十主,为蒙古成吉思汗(铁木真)所灭。(详见辽史西夏传)。

(3)夏,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释:

党项拓跋氏所建王朝。党项首领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公元1038年)称帝建国,国号大夏,宋人称西夏,后世沿袭。都兴庆府(1205年改为中兴府)。初期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极萧关,北控大漠”,辖二十二州,极盛时期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南部以及新疆部分地区。先与北宋、辽鼎峙,后与南宋、金并存。制度多仿效唐、宋。创有蕃文,也通行汉文。1227年亡于蒙古。共传十帝,凡一百九十年。

(注:以上三种释义纂者对其中部分重叠内容予以删节和补充。)



辨义:

(1)西夏,中原的西部,夏谓华夏。晋书贾充传:“绥静西夏,则吾无西顾之念。”(《辞源》)。

(2)元末明玉珍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称帝建国,国号夏。都重庆,据有今四川大部地区。明洪武四年(1371)六月为明所灭。传二主,凡十年。(《中国历史大辞典》

(3) 大夏,于西汉时期,今阿富汗北部。





⑥西羌

据《辞海》释:

(1)西汉时对羌人的泛称。

(2)东汉羌人内徙的一支。定居在金州(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陇西(今甘肃渭河上游,天水市东部等地)、汉阳等郡。因住地偏西,故称。

西羌起源: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此言西羌是三苗的后裔,但在材料、地理以及民族语言上都缺乏可靠的依据)。

⑦党项羌

据《辞海》释:

古族名。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和四川省松潘以西山谷地带。从事畜牧。唐朝前期,吐蕃征服青藏高原诸族、部,大部分党项羌人被迫迁徙到甘肃、宁夏、陕北一带。北宋时建立以党项羌为主体的西夏封建政权。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元朝时期还根据不同的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并称西夏为河西或唐兀,属色目等,次于蒙古-纂者注)。

⑧羌

据《辞海》释:

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最早见于甲骨卜辞。殷周时,部分居中原。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烧当,婼、广汉、武都,越巂等部。魏、晋、南北朝、唐、宋间,又有宕昌、邓至、白兰、党项等部。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的从事农耕。两汉、魏、晋、唐、宋中,不断反抗封建统治。东汉末内附,部分东迁内地。东晋至北宋间,烧当羌、党项羌,先后建立后秦、西夏等政权。其首领多受历朝册封,曾助北魏,唐破氐及吐谷浑,往来联系密切,后渐与西北地区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相融合。

⑨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尔玛”, “日玛”。由古羌人的一部发展而来。10.2万人(1982年统计)。主要分布在四川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北川等地亦有分布。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緬语族。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擅长掘井和石砌建筑,妇女善挑花。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曾与各族人民共同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仅元明至清初反抗土司的斗争不下百次。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时,曾建立革命政权。

建国后,与藏族联合建立一个自治州。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邛崃山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地区的北川等县,以茂、汶县最为集中。人口共有198,252人。

⑩党项

(1)据《中国历史大辞典》释:

族名。1、又作党项羌。原在今青海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唐代,受吐蕃压迫,迁居今甘肃、宁夏及陕北地区。部分党项人进入汉人地区,入居州城,逐渐接受汉文化,被汉人称“熟户”。散处山林中者称“生户”。居住夏州(今陕西靖边境)一带的党项羌部落称平夏部。部首领拓拔(跋)氏*,唐朝赐姓李,受封为夏州定难节度使。1038年,拓拔(跋)氏后裔元昊**在兴庆府建立国家,号大夏,改姓嵬名氏。1227年亡于蒙古。2、辽对夏国境外的各地党项人的泛称。有河西党项、山南党顶、河壖党项,隗衍党项等部。辽属国中有党项国大王府。

(2)据《辞源》释:

我国古民族。汉西羌一支。初居今青海甘肃四川边区一带,南北朝后期渐趋强大。唐贞观三年,以其地置轨州。公元九世纪后期,党项向东北迁移至今甘肃宁夏陕北一带。辽神册元年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并。后其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夏地方政权。

*拓跋(拔)氏,党项羌八部之一,势力最强。首领唐代赐姓李,宋赐姓赵。元昊建立西夏王朝,改姓嵬名氏,自诩出于鲜卑帝胄。

**李元昊,1、即夏景宗,祖先受唐朝赐姓李,故称。2、据《辞海》西夏纪年表载又为赵元昊,因先世臣宋,赐姓赵、故宋人仍沿此称。3、李元昊(公元1004-1048年),小字嵬理,后更名曩霄。(李继迁孙),夏国王李德明子,卫慕氏所生,通兵法、佛学、法律、汉文。年二十余,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取甘州,被立为皇太子。宋明道元年(1032)嗣位,年号显通,改唐、宋所赐姓,李、赵、自称(吾祖)元卒(意为青天子)。1038年即帝位,立官制,制礼仪。造文字,建蕃学,设左右厢十二监军司,辖二十二州。先后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地对宋作战,又同辽战于贺兰山,俱获胜,形成宋、辽、夏鼎立的局势。十一年,在皇族与后族争夺权力的激烈斗争中,被子宁令哥剌杀。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墓号泰陵。

⑾姒姓

参见“禹”。是传说中大禹的姓。(在浙江绍兴的一处村庄至今居民大都姓“姒”并发现“禹陵”--纂者注。)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8:18:07

第一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24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