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576875次
7人
9个
220个
13305人
559部
前 序赵姓起源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赵宋王朝的[国姓],至今全国赵姓人口五千多万,排全国第七大姓。赵姓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据[史记.五帝本记]及[赵世家]载;伯益是黄帝孙子项帝高阳的裔孙,系东夷部落首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造父是伯益的九世孙,是西周周穆王的驾车能手。周穆王让造父为他驾驭马车,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丘,忽听到徐国[今江苏泗洪]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这关键时刻 ,造父驾车日行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赶回镐京[今西安咸阳],及时发兵打败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将赵城[山西洪洞县]赐给他。自次以后,造父被称为赵氏。其子孙以封城封国为姓,得姓姓赵。造父的七世孙叫赵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周王室去晋国,事晋文侯。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但后在春秋时期的晋国,赵氏家族经历了几场宫廷内外忠与奸,迫害与反迫害的生死斗争。赵叔带的8世孙赵盾任晋灵公的相国[宰相],历史忠臣。奸臣屠岸贾是灵公的宠臣,纵恿灵公荒淫无道,残害百姓。相国赵盾冒死直谏:[有道之君,己乐乐人;无道之君,己乐乐身。今主公纵犬咬人,放弹打人,以小过支解膳夫,滥杀无辜。百姓内叛,诸侯外离,桀纣灭亡之祸将及君身。] 奸臣屠岸贾与灵公怀恨赵盾,多次合谋杀害赵盾。赵盾与儿子赵溯[大夫.驸马]逃往首阳山避难。后左中军赵穿[赵盾侄子] 设计除掉昏君。接赵盾赵溯父子回朝。灵公死后,景公即位。屠岸贾升为大司寇,疯狂地夺赵氏之权,灭赵族。屠岸贾突带甲兵包围赵府,将赵族三百多口杀绝。事前得到消息的部将韩厥与门客程婴,偷将有身孕的赵溯之妻[公主]送进宫躲藏,不几天生一男婴取名赵武。程婴将赵武[赵氏孤儿]装进药箱,混出宫门。并用自己不满月的亲生儿子冒充赵孤儿,让全城搜查的屠岸贾杀死。程婴带孤儿赵武躲藏深山。十五年后,景公要恢复赵氏的声誉,韩厥趁机把冤情经过说出来。景公大怒,特为赵武昭雪,恢复赵府官职。于是屠岸贾一家被赵武杀尽。赵武雄才大略,推行胡服骑射,强兵图治。后联合韩、魏三家瓜分晋国,建立赵国。赵武就任国王,既历史有名的赵武灵王。赵国都城,先建在晋阳[山西],后迁都邯郸[河北]。疆域南至河南北部,北至内蒙古包头一带。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齐、楚、燕、韩、赵、魏、秦]。赵国至公元222年为秦所灭,历时180余年。至今包头市还保留有赵国长城的遗址。位于河北邯郸市西南四公里的赵王城,仅城墙遗址,就达505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战国王宫遗址。今山西泉阳市北藏山,因赵氏孤儿当年藏身此处得名。后赵氏后人在藏山立庙祭祖。今当地政府建成[春秋战国城]。秦初,赵国皇族两支奉秦始皇之命,迁往0 甘肃、湖北。赵国末代君主赵嘉的儿子赵公辅奉秦国之命主西戎,世居陇西天水,发展成望族。后湖北的一支迁往江苏、山东。赵公辅的后世子孙赵佗,秦末任南海县令,兼并广西桂林,建立南赵国。后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其子孙于广东、广西一带繁衍。今广西桂林市阳溯县赵氏古村—[渔村],保存着赵曾经到此访问。在中国历史上,赵氏最显赫的时期是宋代。五代末,掌握后周兵权的赵国皇族后裔赵匡胤[河北人],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国都开封。史称北宋。北宋的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帝虏走囚死漠北外,其余7帝连同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毅,均葬于河南巩义市邙岭上,统称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127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两宋共历18帝,统治320年。元兵攻下杭州后,南宋末代皇帝迁到广东崖山,不久师溃,帝沉海而亡。南宋宗室皇族散逃到闽、粤一带发展敷衍。福建漳州市[赵家堡]….,是宋代赵氏皇族聚居地。[赵家堡]规模宏大,内城仿北宋汴京都城样式修建。其中完壁楼挂有18位皇帝的肖像。现已辟为宋史陈列馆。赵氏历史名人有;战国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强兵图治,使国势强大。七雄之中最强国。赵奢;赵国将军,善于用兵,曾大破入侵的秦军。秦代:赵高:宦官,曾控制朝政,掌握大权。赵公明:得道终南山,被道教奉为财神,称作[赵公元帅]。赵佗:建立南赵国。西汉:赵禹:廷尉,治狱严紧。曾编订律令。赵广汉;京兆伊,执法不避权贵。赵充国;大将,对匈奴勇敢善战,曾在河北屯田,对当地农业发展颇有贡献。赵过:都尉,创造三角耧,改革耕耘农具,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赵飞燕;汉成帝皇后,能歌善舞。东汉:赵歧;经济学家。赵融;右扶风。赵壹,辞赋家。赵瑶,北魏太守。三国;赵云;刘备名将。赵爽;数学家。唐代:赵姓任宰相者四人。赵仁本:唐高宗时任宰相。赵憬:唐德宗时任宰相。赵匡:经济学家。赵耶利:著名琴家。赵镟;五代南唐画家。宋代:赵匡胤;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南北宋共历18个皇帝,历经320年。赵普: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的政治家、宰相。赵汴:号称[铁面御史]的殿中伺御。赵昌:画家。赵鼎:南宋宰相。赵师秀:南宋诗人。赵孟坚、赵伯驹;南宋画家。赵秉文:南宋文学家。赵复;宋元理论学家。元代:赵孟瓶:雕刻、书画家。赵友钦:民间科学家。赵勇、赵原:画家。明代:赵锋:四川农民起义领袖。赵南星:政治家、文学家。赵左;画家。赵献可:医学家。清代:赵学敏:医学家。赵翼:史学家。赵文喜;文学家。赵之琢、赵之谦:篆刻家。赵世炎;无产阶级革命家,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领袖。现代;赵丹;抗日战争作曲家。赵树理:作家、文学家。著作有[小二黑结婚]等。赵仆初:佛教学家。全国政协委员。赵忠祥:语言艺术家,中央新闻台播音、节目主持。赵紫阳:曾任中共中央书记。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女英雄。赵本山:戏剧小品艺术家。[东北二人转]。赵庆源、:文学作家。著有长篇战争、言情小说[悠悠人生戏风流]、[风情不老河]等。被编入[二十世纪人物大典]。赵小兰:美国运动部副部长。政治家,著名的美籍华人。赵美心:美国公园市市长。有名的美籍华人。
作者:122.194.176.* 回复:1 发表时间:2010-10-21 00:03:29
赵氏----千年沧桑千年大族 将相迭出赵公辅,代王嘉之予,赵亡后被迫携族人迁至西戎,从此世居天水(今甘肃天水),形成一个世所罕见的世家大族。在中国历史上,也许除曲阜孔氏家族之外,只有它绵延最久远,生命力最顽强。从秦汉一直到隋唐,晋爵封侯,出将入相,层出不穷。从这点上来讲即使是鏖尾风流、名士迭出的南朝陈郡谢氏,世代簪缨、显荣无比的琅琊王氏也都只是"五代风流",恐怕也难与之相提并论。这支赵氏家族自秦初迁至甘肃天水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遂成为天下赵氏之望。在汉代涌现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将帅,成了名副其实的军功贵族,在中国的西北为华夏文明的传播起着独特作用。其中营平侯赵充国,横空出世,北击匈奴,安抚夷狄,威名最著。魏晋南北朝时,天下大乱,王朝更迭不已,赵氏家族更现名门豪族之本色,群星璀璨,人才辈出。隋唐以降,又涌现出一批心寓锦绣、胸藏万机的文臣贤相,仅唐一代,赵氏就有四人为相,而天水赵氏占其三,从而在其粗豪洒脱的主流家族文化中融入几许温润平和......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尽显这一家族的风采,仅按时代先后顺序从中撷.几朵浪花。汉代封侯"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这里所谓的"山西",是指太行山以西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之所以会产生许多战将,是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大史家班固曾分析说:"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日:'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这一分析,应该说是有道理的。身处此地的天水赵氏家族,就是一个显例。他们以军功起家,北击匈奴,安抚夷狄,在汉代矗立起了家庭兴旺的一座高峰。据《汉书•功臣侯表》和《恩泽侯表》所载,汉代之时,赵姓封侯的有:商陵侯赵周,翕侯赵信,昌武侯赵安稽、赵充国,从票侯赵破奴,随城侯赵不虞,随桃侯赵光、赵昌乐、赵放,新峙侯赵弟,爰戚侯赵长年、赵诉、赵牧,周阳侯赵兼,营平壮侯赵充国、赵弘、赵钦、赵岑,成阳节侯赵临、赵沂......计三十多人从秦汉到隋唐,历时一千余年,天水赵氏家族延续、昌盛了几十代,直到陈桥驿兵变,涿郡赵氏得天下,天水赵氏家族的望族地位才逐渐下降,变得暗淡了。但不容置疑的是,天水这支赵氏家族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仍在顽强地延伸着自己的血脉,其后裔遍布中华大地。在后述的名门望族中,有许多就是它的分支。岁月悠悠,千年沧桑。回眸天水,这一赵氏的圣地,仍充满着神圣与神秘......
作者:赵文强 发表时间:2011-03-08 01:09:14
赵一曼是化名。本姓李,在四川宜宾是大家族。
作者:赵杨 发表时间:2014-05-14 00:49:02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