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ZHAO  

03-06

77002次

7人

51个

105个

164人

29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5. 《招氏鸿迹》(网络版) -- 第五部分 招氏族谱


《招氏鸿迹》(网络版)

第五部分 招氏族谱

编撰:招煊 字体:黄志安、招东山

作者:121.33.247.*   回复:18   发表时间:2010-10-26 10:29:06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录自《横沙招氏族谱》


原南海、高凉等地招氏族谱序文

横沙招氏族谱

溯源表

大汉远祖讳猛,字子毅,别字以宽,号济之。氏简,氏潘。氏郝。公举茂才,官谏义大夫。汉元初中,迁大鸿胪卿,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与郡国上计仪皆属焉。公善于其职,动无违礼,众情悉惬,广东通志及郡县志皆有专。粤之有招氏自公始。显公享寿八十有八。初娶简氏,生三子。继娶潘氏,生四子。继娶郝氏,生二子。合葬于白云山。厥后子孙蕃昌,分居三元里、沙堤乡、土炉、宝月湖、三山、黄岗村、白沙村、古灶、水潮等。支派愈多,世次遂失。其传至南宋南渡,谦所公讳逊,字国谦,始朗边乡。娶叶氏,生二子,长才广,次才聚。才广无传,才聚生四子。传闻其三子迁横溪,即为吾族之始祖也。然旧谱不载,今世远年湮,难以考据。

按:招氏之得姓,或以为晋步招之后,或以为周太史招父之后,或以为陈公子招之后。考公子招为虞舜远裔,官司徒。鲁昭公八年丁卯十月壬午,楚灭陈,执而放之于越。意者,粤之有招姓,殆即其子孙因名以为氏乎?然而皆意为测度,世次俱无可考。惟鸿胪公发祥于东汉,迨后解组入粤,卜居羊城,遂为广州南海著姓,则修谱者当断自鸿胪公始。但源远流长,分居异地,弗克阖族全修,亦仅修本族而已。

祠堂考

祠所以奉主,故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人子人孙,懔如生如存之义,而展致悫致爱之心。即此而在登诸谱牒、绵祭祀、重保守于义为宜。

招榖诒堂(现横沙招氏大宗祠),祀始祖益莊公,坐艮向坤兼寅申。创建于前明天启六年丙寅(1626年)。重建于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年),迄道光元年辛已(1821年)落成。以二世祖警清、景暘、景望,三世祖果融、建融,四世祖奇顺、渭如,五世祖惟受、世明,十二世祖鹤林,十三世祖少林,十四世祖仰潜,十六世祖国璘,二十二世祖鑑光,二十三世祖赵宾祔享。

......

按:吾于祠宇,凡五十馀所,莫不各蓄尝产,以为春秋祀事之用。但子孙良莠不齐,或非一众志而社瓜分,则亦不能荐馨香于勿替。故今日祠宇而不禁慨然。为探本之言,愿以告我子姓也。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35:39

[回复] 摘自《招村招氏族谱》

招村招氏族谱序

大汉远祖讳猛,字子毅。远祖妣氏简、氏潘、氏郝太夫人。公举茂才,官谏义大夫。汉元初中,迁大鸿胪正卿,掌诸侯四方归义蛮夷与郡国上计仪皆属焉。公善于其职,动无违礼。四夷重译,若高句丽、马韩、玄菟、南夷诸国初附就封入觐者,凡至容台肆仪行事,公举制诏之,众情悉惬。公之声名大显。迨后解组入粤,居住省城,是为吾家之鼻祖也。公享寿八十有八龄,合葬于白云山。初娶简氏,生三子;再娶潘氏,生四子;续娶郝氏,生二子。共九子开派,九房分居异地:长居三元里,次居沙堤乡,三居土垆,四居宝月湖,五居三山,六居黄岗村,七居白沙村,八居横溪乡,九居水潮。

大宋始祖考讳仲成,号益莊。始祖妣肖氏太夫人。公五十通经史,敦重明达。宋嘉定间举茂才,登宏词科,擢为两河推官。后诏陞荆州刺史。因时事不就,挂冠归隐,卜筑横溪,躬耕代食。鲜有知者,以忠义垂训,故后世孙皆不仕于元,是为吾家之始祖也。娶肖氏,生三子。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春正月戊寅日,与肖夫人合葬于本乡西北土名塘头岗又名金鱼头,今呼为太公山,坐午向子兼丁癸之原。其祠坐艮向申兼寅申。

传闻本族原筤边谦所公次子分支。长才广无传,次才聚生四子:长迁招边,次居溶洲,三迁横溪,四居本处。然旧谱不载,今世湮难考据。招讳仲成,号益莊,为横溪乡招氏始祖。公生三子,长子景清为二传。公又生三子,为三传,长子名南发。四传名奇颜。五传名惟受,公生五子为六传。其中第三子名敦理,公生一子属七传矣。敦理之子名观成,迁居招村,为招村招姓之始祖。乃景清祖之嫡裔也。

康熙三十二年十六世孙
乾隆十七年十七世孙招徕修撰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40:10

[回复] 录自《高凉招氏族谱》


高凉招氏族谱序

谱以叙世系,祖功宗德,虽百世可知。予族世住保昌,宋南渡后,遂著于省会,散居羊城。迨我祖世和、东山、北光、大常四公兄弟,贻谋情深,创垂之志,不后于人。聿来胥宇,于高凉吴川县受产立籍,卜筑黎田。再传长房伯昌公兄弟,世居水埠。三世肇孚公,世居石圹,入籍石城。三房肇振公,半迁米朗,半迁下蒙;康熙年间又半迁廉府合浦包子袋,半迁雷(州)府遂溪石井尾。肇举公置业茂名,乔迁米朗。肇学公由黎田而迁居七窖。私房肇豪、肇华二公迁榄涌。肇化公迁化州。肇达、肇善二公迁那林。二房与四房肇清公,安居黎田。支分派异,从来不为修谱以叙之,则世愈远而流益长,众子孙谁知系统?谁溯源流?谁辨尊卑?涣散则有矣,敦睦何自而起乎。丙子春,他务未遑,承合姓以议修谱,而宗人亦欣从焉。谱既成矣,各发一谱以为传世之本。庶使后之子孙,五世一修,而晓然于系统之异同,熟识乎源流之远近。于是尊卑别,涣散聚,所谓敦宗睦族其在此乎。是为序。

康熙三十五年岁在丙子正月吉旦六世廷荐、鸣舜、鸣昌、鸣禹谨序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47:45

[回复] 录自《高凉招氏族谱》


重修高凉招氏族谱序

孔子作春秋,张三世以立言。其在据乱世,则内诸夏而外夷狄,种族之界何其严重。其在太平世,则所谓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种族之辨,又何其宽也。大抵世界之竞争愈烈,文明之进步愈速,其竞争之力愈弱,则必籍团体以维之。团体动易散,则必以种族而固之。二十世纪以还,种族之竞争,更不如家族之为尤烈。德、奥、英、俄、日诸贵族,政治有不能跻于平等者,亦时势使然,不能讳也。吾族当明嘉靖间(1522年至1566年),我祖世和、东山、北光、大常兄弟四人,以军田之累,由南海之横沙迁居高凉之吴川黎田。世和祖之子伯昌公兄弟复分居水埠。北光祖之孙肇振、肇举二公,迁居茂名之米朗。大常祖之孙肇豪、肇华二公,迁居茂名之榄涌。而肇达、肇善二公又迁居茂名之那林。其由四房徙居各县及雷(州)、罗(定)、钦(州)、琼崖等属,尤不乏人。吾族吾宗之积德,三百年来之生齿繁洐,而四房之分居,近或数里,远或百里,又无合族宗祠得以岁时享祀,相燕叙于寝庙。而休戚之关,喜庆之通,往来之密,有如一家之亲切焉,岂不系于谱哉。吾族之谱,经画野先生重修后,姓氏始大著于高凉。先生为高凉之文豪,其规制之严谨,体例之完备,洵无愧著作之先,迄今经九十七年矣。去年春,卓华奉委经理高雷织布局,族人以修谱属诸维岳,维岳积学能文,又为画野先生玄孙,善作善述,尤为难得。维岳时以书商于卓华,按旧谱以谦所公为始祖,想或根据朗边房。吾族自梦花先生亲至横沙考谱系,于益莊祖旁荒烟蔓草中披见及齐祖墓碑,人以为至孝所感。自及齐以上溯至益莊皆有墓祠,是吾族由横沙分支,不属朗边。横沙祖益莊,而不祖谦所。今次修谱当从横沙。谦所祖宜付在阙疑之列。年湮代远,数典忘祖,亦无可如何也。按全盘历史,自汉鸿胪而外,吾宗更无一人,未尝不深以为耻,且引为自责。每思有所树立,又以衣食穷走四方,学问无成。虽然将老,因思古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事业,自问无一途可以及企,犹切不自揆,思有以间接于吾宗。惟有尽毕生之力,急气直追,以从事于实业,或籍祖宗之余荫,假之以年,得以有所盈余,尽为吾宗建合族祠,或家族学堂及工艺所。安知吾祖吾宗数千年积德累仁,秘而未发者,至此不大昌厥后于我族人乎。其亦克自振为历史光,当不徒为家族庆也。又安知他日世界大同,不由此日家族竞争为起点乎。

中华民国六年岁在丁已孟秋吉日

清例授文林郎、癸已恩科举人、诰封奉政大夫五品衔、尽早选用知县、十三世卓华谨序。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49:43

[回复] 录自《高凉招氏族谱》


高凉招氏族谱溯源表

开古者,世系之学盖尝盛矣。然文之弊于尚官,官之弊至与尚姓,姓诈唐柳芳尝慨乎其言之。我招氏本舜后,因陈公子招以名留也。自秦既灭,失其本系。虽鸿胪公发祥于东汉,而其后文献之存者亦仅焉。迨宋南渡来始为广州南海著姓。自逊公而下,世次秩如其祥总谱。今特溯其高凉以上之本支,断自逊公以来著为表其得姓。以前之可考者则揭之,得姓后之失考者仍缺之。(以下因原谱木板翻印模糊,文字不清,略去,下同)惟是朝贵有信史,家贵有信谱,无征信,不信民弗以传。(略去)周武王克殷求舜后,得于父之子妫满封之于陈,以奉虞祀,传至公子招。传招官司徒,鲁昭公八年丁卯十月壬午楚灭陈,执而放之于越,其后子孙因以为氏,此招氏得姓之由也。然世次不可考矣云云。窃差周人以讳事神,恐未必以名为氏。若从姓氏书,强牵合之,依托假借,数典忘祖,则不免有崇韬号泣汾阳墓之讥矣。维岳固曰:其所揭追至陈公子招以上者,不若断自招氏讳猛祖始之为得也。至南海谱系表,旧有断自谦所祖始。传谦所祖讳逊,字国谦,南宋从五品赠官,配叶氏。南宋渡后,卜居羊城南海朗边乡。子二:长才聚,号建莊儒士,世居朗边。次仲成,号益莊,迁居横沙乡,为横沙分祖。然查南海招姓有两族,一朗边,一横沙。吾宗出自横沙。由及齐祖上溯至益莊祖,皆有坟墓及祖祠可考。横沙始祖立益莊而无谦所者,以益莊祖与其妣萧氏,均有真像存,足征故也。日前通省合族祠不能成者,以朗边人谓谦所为横沙始祖,益莊祖居小房;而横沙人则以为无稽,远谱无考,决不承认。今维岳固又曰,南海谱系自一世至十世表断自谦所始者,又不若断自益莊祖始之为最确也。

中华民国四年七月十五日十三世维岳作溯源表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50:42

[回复] 录自《上朗招氏族谱》


上朗招氏族谱序

族之有谱,非徒矜夸盛大,炫耀见闻也。使人兴孝悌,因以知所劝惩,皆赖有谱。盖人莫不念祖,至失于所传则亦已焉。人又莫不自伤孤恃,至不知其实亲,则终不敢托焉。故族谱之作,示人以知我身所自来,知我身所同出,而孝悌之性于焉动矣。至历观所谱,而因前可以毖后,借人可以反已,此其所係诚匪轻也。予族招姓,其先世本舜后,为陈公子招以名留也。左传昭公八年冬,楚子灭陈,公子招被执而放之于越,子孙因留其名为氏,以志不忘。周衰秦乱,瓞绪绵绵。南寓之间虽有贤者,亦皆浮沉吏路,未尝以竹帛炫也。后于汉代有招猛,仕至大鸿胪寺少卿,功名颇著,世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至宋南渡时迁来省会。是不一人,各择善地创始,黾皇而开兹,朗溪、招边、溶洲、西村四自之裔者,则谦所公也。故修谱以为始祖。

二世祖建莊公,实生四子,而伯仲叔皆别籍异居,惟我卓斋公以行季而留守先人庐墓。生四世祖敦本公、崇本公,长居本乡西北隅,各自蕃洐。至今十七世后,谱已悉,毋容再赘矣。惟是一脉延绵,殷庶之内,时有显达。

祖公之培植,不可忘也。同族多众,实本于一人。则凡今之人,所莫如既翕而乐且湛,既具而乐且孺者,此也。即所称鬩于墙而外御其侮者,亦此也。孝悌之心,有不因之油然兴起乎。且其人苟有克纪,其家必兴,不于其前,亦于其后。虽所书者有善亦有恶,然观所载之不轻,亦黾鑑之资也。谱既修,窃见其有功于谱者如此,观谱其亦同有是心乎。

时大明天皇御历之乙已孟春谷旦,十四世孙大伦、以端重修同序。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51:32

[回复] 录自《上朗招氏族谱》


珠玑巷来历事迹

宋末年,宫中有胡妃者,貌美而性偏。一夕,上临其宫,妃侍奉失仪,上怒斥之,置诸永巷。妃多变诈,用计逃出,在外沿途乞丐。适有商人黄万柱,係南雄保昌县牛田坊珠玑巷人,买舟入京,回至关津湾泊,往市上备牲醴酬神。饮毕,妃至船头乞食,万视之身穿蓝缕而貌则如仙,不类村中女子。询之,妃备陈颠末。万曰:我携尔归家,未卜尔心允否?妃曰:果尔俾妾有所归,恩同再造矣。万回顾船上旁人无知觉者,独有一家仆在侧,名唤有福。万谓仆曰:汝勿言,予归代尔筑室娶妻,给田四亩,汝一生衣食不失。仆喜诺。遂匿舟中潜带回家,改名易姓,立为宠妾,相得甚欢。船上许仆之言亦忘之矣。忽一日,上复四胡妃,有旨释放,始知逃去已久。上大怒,立命吏部尚书张贵瑛引文各省,严行查缉。后朝臣奏本,谓家齐而后国治,今宫中失人问于各省,于礼不合,乞收回成命。上准奏不行,仍出旨意,但有人知胡妃下落,出首者赐高官。有福自忖曰:我主船上带回者明是胡妃,前所许家室土田,今既食言,我亦不义,何不出首以博取高官禄乎。遂潜至京,亲赴兵部尚书出首。适兵部是南雄府人,即欲入奏,窃恐究出根由或恐不便。遂会朝臣密奏,伪称南雄府宝昌县牛田坊珠玑巷贼匪作乱,乞大兵征剿。上可其奏。时罗贵祖妹夫居京,现任都指挥之职,见议大惊,速遣家人回家飞报。牛田坊衿耆会议曰:自祖上传闻,广州烟瘴之地,土广人稀,后世必有居此兴者。不若挈家以往,开辟土田在此居住,朝夕相见,依然今日之故乡也。佥日此言诚善,今天降横祸,奸臣诈伪妄行,若天兵一至,亿万生灵皆为涂炭矣。盍去诸爱是,环列签名得九十七人,共赴本县告迁,仍赴府控诉。始蒙给文引,立号编册,听凭民便。案详载保昌县告迁徙词内。厥后广州人烟辐辏,世家巨族每多从珠玑巷来云。禀词抄下:

具禀词牛田坊珠玑巷十四图住民罗贵祖等,为迁移俯乞文引早救生灵事。某等僻居珠玑巷,各分户籍,所由田产按税输纳,并无亏缺,更无违法。因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保四五将不聊生。今奉圣旨颁行,讨取兹土,筑设寨所,严限迁徙,牌行遵照,下民凛遵。某等伏思,近处无地堪迁,闻广州烟瘴之地,土广人稀,堪僻居址,合即迁移。今备九十七名历情上诉太爷台前,伏乞立案批给文引,经渡关津,俾得验明迁移有所,沾恩上诉。

此等禀词及叙事,係始祖留存。及至后世作谱者捡出笔迹,始信为实,在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珠玑巷而来无谬矣。

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季夏谷旦谨录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53:23

[回复] 摘自《招边村招氏族谱》


招边招氏族谱宗枝序文

……春秋战国时,韩、赵、魏三分晋地,韩虔、赵籍、魏斯三奸夺晋。晋公子步招出奔于楚,以名为氏,招姓由此而始。公子招,招光明也,以应公子步於光明之意。公子第八孙汉大鸿胪招猛,字阴斋,号济庵。太婆潘氏、简氏、郝氏。……再起始祖招讳逊,字国谦,号谦所。太婆叶氏。世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于南宋当时世乱,人物流离。适有帝妃因乱逃至南雄府,百姓见有逃难者收留养之。斯时未及查究,次后宋帝闻之,但有收留此妃者,附近百姓尽皆治罪。南雄府尊有爱民之心,招集本府百姓,查确良民,即注名发牌逃往别方避之。每一牌或三五百名,或二三百名不等,令百姓逃生为紧。而我始祖招逊,牌内注名南宋高宗拾年丙辰岁赠五品官,携仆二名:吴以力、吴以车随之。此后行至广州府南海县黄鼎司大富堡,是年二十有一岁矣。而后二十三岁庚申迁朗边开族。由高宗庚申至度宗四年戊辰共壹百二十九年。是年四世祖恒耀公开枝往招边,初到暂住潭洞口,次改迁今之南庄祠左侧,三迁向西为实居。是恒耀公三十有一岁矣。……以上俱是细稽查考,究实无讹。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54:27

[回复] 摘自广西《横县招氏家谱》


广西横县招氏家谱序

始祖国谦公原住广东省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由宋朝末年迁居广州府南海县朗边村。生二子。长子才聚,次子才广。才聚生四子。长子自长,迁居南海县招边村开族;次子自成,迁居溶洲村开族;三子自旺,迁居广州市恩洲堡西村开族;四子自立,居朗边村开族。由此共分四大房。

二十世祖英行,号德详,于清代晚期由招边村到广西省横县陶圩亍经商,生三子。长子广华,号洪佳;二子广培,号财佳;三子广裕,号贵佳。由此在广西横县开族。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0:57:08

[回复] 录自《溶洲井深村招氏族谱》


溶洲井深村招氏族谱序

始祖讳逊,字国谦,号谦所。祖妣叶氏。生子二人:才聚、才广。公由沙堤迁居南海之朗边乡,与祖妣叶氏合葬于乡前土名漩头岗。

二世祖讳才聚,字体积,号建莊,谦所公长子。祖妣梁氏。生子四人:自长、自成、自旺、自立。

二世祖讳才广,字体宏,谦所公次子。祖妣叶氏。公仗义好施,殁后附葬于谦所祖茔之右。

三世祖讳自长,字仁生,号德所,建莊公长子。祖妣谭氏。公入赘于丰宁堡招便乡,遂家焉。今子孙蕃洐,招便乡即其裔也。

三世祖讳自成,字义生,号敬斋,建莊公次子。祖妣曾氏。生子一人,曰朝鼎。公由朗边迁居大富乡之石井头。

三世祖讳自旺,字智生,建莊公三子。祖妣梁氏。公由朗边迁往省城西关外招家里居焉。

三世祖讳自立,字道生,号卓斋,建莊公季子。祖妣杨氏。公之后世居朗边乡,今子孙蕃洐,朗边房即其裔也。

四世祖讳朝鼎,字公辅,号文振,敬斋公之子。祖妣梁氏。生三子:曰懋功、曰懋勳、曰懋绩。公好学博古,忠烈雄勇。后弃文就武,受职都佥。元至正二十年庚子春正月,见有五色祥云遍满天上。公善蓍卜,知有真命天子出焉。明太祖兵起,公以兵徒从,由山东等处进取中原。至戊申年春正月,明太祖正位。南京旋遣将征闽粤,公从征,取全州、英德、柳州,皆有功。洪武四年,以功授千户世职,及年老。子懋勳袭为山东济南卫千户,后改肃州卫千户。公由大富石井头迁居溶洲乡,实为我族始迁祖。所居地名井头坊,盖沿石井头之旧,不忘所字也。合葬于乡东南里许之黄荆岗,坐乾向巽兼已亥,山后有土阜高耸,俗又呼 筍岗。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10-26 11:00:37

1 [2]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