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09673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北魏刁遵墓志铭》初拓本浅鉴

杨鲁安(1993年书法杂志第六期)

《北魏刁遵墓志铭》书迹盛名自清初显于世迄今未衰。传闻当年河北南皮县刁公楼耕人得此志于刁氏墓中,石缺右下角。出土年代有二说:一谓雍正年间, 一谓康熙末年,后者较确。刁遵事略,载于《魏书.刁雍传》内,颇简,此志可补史书所缺。原石曾经乐陵高氏、石氏、渤海刘氏、南皮张氏递藏,今归山东省博物馆保存。 一、《刁遵墓志》书体风格评析 清代碑学兴起,众说纷纭。晚清更有“尊魏派”的康有为大声疾呼,盛赞魏体正书,他在《广艺舟双揖》中指出:“北碑当魏世,隶楷错变,无体不有。综其大致,体庄茂而宕以逸气,力沉着而出以涩笔,要以茂精为宗。当汉末至此百年,今古相际,文质斑敷,当为今隶之极盛矣。”最近读到王靖宪同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文中论述:“北朝碑刻中书法,以北魏和东魏为最精,风格多样,如百花争艳,光怪陆离,使人应接不暇。”北朝墓志数量之多为前所未有,其书法也极精彩。志石因体积较小,往往要求石质精细,由于书写方便,可发挥书法的细微特色,而镌刻细腻,能表达笔画之变化,同时长期埋在墓中很少损泐,所以是研究古代书法的最好资枓”。 北朝墓志清初只有《刁遵》、《崔敬邕》几方传世,少而弥珍,人争赏之;迄清末民初元魏墓志才在河南一带大量出土,达数百方,为嗜古者争相购藏,于右任、董康、陶湘等各家收有许多魏志精品,众妙攸归,令人神往,至此令《刁遵》.《崔敬邕》再不能专美于世了。 前人对《刁遵墓志》书风褒誉之词甚多,不能一一列举。当今,亦有学者持有不同看法。先师吴玉如先生擅写北碑,偏爱《张猛龙碑》和《元略墓志》尝谓“如欲习行草,能将《元略》入门,庶可得三昧。”“元略志》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结构似不同,实则由质而妍,亦自然趋势。颇怪称北碑者必与二王分门户,而使汉隶并。故宗是说者,其书法亦终不能悟古今之变也。必为朴拙之形,乃益增丑怪之相。“吴师对《刁遵志》有微词,曾面示:“习《刁遵志》当善于取舍,此志用笔有些习气,若赵伪叔故作姿态,宜戒之。“王襄先生将《李璧墓志》笔法化为已有,自成一体,他对《刁遵志》的评价委婉陈词:“此志拓曩重艺苑,石后归张文清公家。拓本之旧方题言之甚详,可为审定之据。近时洛中元魏宗人墓志出土甚夥,书法皆妙,或与此类,佳者或过之。果广收元氏志拓,固足自喜矣.然藏古家于刁拓每斤斤搜访,捐重金收入,岂力求备欤.抑亦有可贵者在耶?”笔者认为吴王二师所沦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刁遵墓志》出土时间最早,可谓“始作俑者”,享誉二百多年,各家所赞并非妄语,那是基于当时的客观情况。只是“地不爱宝”,后人眼界更宽,今日所见到的元魏墓志中确乎有“过之”者也是事实。但它仍属于“拔乎其萃”的上乘书品。进言之,《刁志》书风之妙处,可依其拓本之新旧、劣优而辨识其神采完足与否,看初拓本刀下现笔,点画道劲,若新发于硎;见晚拓本笔画变肥,臃肿模糊,而茫然若失。断曰:名志旧拓贵乎在斯。 二、《刁遵墓志》初拓本校读 《刁遵墓志》向以“父雍本”为贵。笔者四十余年间曾见的“父雍本”,计有李铁桥、赵世骏、夏宜滋、朱鼎荣、张笑秋各家所藏。寒斋早年收得刁志新旧拓本十数种,内有一本渤海王氏旧藏初拓志阳志阴俱全的剪装本。虽经“十年动乱”劫洗,幸喜初拓本尚存,彝字未损本和王国均精拓本也各留其一,足资对照。近日重检手边资料与几种初拓本相比校勘,而略有所识,随手写来,以求正于方家. 《刁遵墓志》初拓本是一九四七年夏我在天津北门西荣耀华字画店巧遇的。此本当时不为人识,照付廉价购回后,即送请王襄、陈钟年两位先生审阅,陈老狂喜,大呼“真神品也!“欣然力之题签。后因对此拓无刘克纶木刻跋字而生疑窦,遂请方药雨先生鉴别,方师定为初拓,并题长跋。 越数年,方师又在张笑秋新收志阳初拓本上题跋,略称:”最初拓雍宇未泐称“父雍本”。虽然同一“父雍本”要亦有辨,必将九行侯所二字、十六行薨宇完见,方为“父雍本”第一等,否则次矣。求“父雍本”不可得而求“曾祖彝本”,次而又次矣。于是以乾隆二十年渤海刘克纶木刻跋字争新旧。夫舍石本文字完泐不论,而以木跋是重,甚无谓也。不知初拓固有无跋者,先见杨鲁贪一本嘱题,予疑在末归刘克纶或刘未加跋以前拓,决其为最旧。既又见张笑秋君一本足与匹敌,皆第一等物。不识者以无跋而贱售,识者反以无跋而巧得,此亦近今之墨绿趣谈,杨张二本尚已。张本更有说者,足证予前鉴之非谬。张本拓后余纸有二大印,“戴王纶印”, “乙未榜眼”,不假。戴王纶,字文极,号经碧,为默庵先生后嗣,顺治十二年乙未榜眼.据此知刁志出土相传雍正年间,当在雍晓康初。闻志石先归乐陵高氏,再归渤海刘氏,后归南皮张氏,石质松脆,时见驳落,顾可但就中间刘氏跋本以定拓之新旧乎?独怪此本曾经赵伪叔沈均初考藏加印,而不为订正何也?”(见一九五四年方药雨所辑《拓墨鉴题稿本》)。 此本为蝴蝶式剪装(剪条个别错位,故个别处文义不贯)计十一开(志阳七开,志阴四开)。拓本前面扉页上钤有一方“渤海王氏考藏图书记”(白文)印痕,是知此拓最初为刘克纶同里王家所有,当在刘氏刻跋以前,或与汪节韩跋本年代相近。此拓墨色异于常本,古朴沉厚,呈暗灰色,且不浸字口,笔画清晰,神采宁静。志阳志阴较晚拓本共多八九十字,尤其志阴多宇处可以补正史书,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详记的是志阴的初拓本较嘉庆道光年同拓本竟多出四十余字,计有上列二行“将军”二字,三行“杨州”一宇,四行“饶安”二宇,五行“父龙成”等字,六行“柬州”二字,十四行“早亡”二字;下列六行“骑”字,十行“略”、“行”、“威远将”等字,十一行“军”字,十二行“宣”、“季达”等字,十五行“犬”宇,十六行“妻河南”等字,十七行“司徒中”、“献”等字,十九行“第七”、“辉”等字,皆未泐。 另外,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簿录》,收录一个志阳志阴俱全的《刁遵墓志铭》初拓本,校考甚详。只是罗氏所题志阳十二行“便以女女焉”,句中第二女字有误。经查阅复本、杨本俱能清晰看出,第二个“女”字实是“妻”字而不是“女”字,如果不是罗氏失察误记以讹传讹,或许就是那个拓本上的“妻”残泐只剩下半“女”旁而据以误抄。若确乎如此,推测罗本必然晚于夏、杨两本。准此,后人眼福更厚,前人所谓刁志初拓无阴之说可以否定了。

作者:202.108.26.*   回复:1   发表时间:2010-10-30 10:17:23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北魏刁遵墓志铭》初拓本浅鉴

刁氏葬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十月九日,《刁遵墓志》为正书,二十八行,行三十三字,阴刻题名二列,一列十四行,一列十九行。石高75厘米,宽65厘米。清雍正年间(1723—1735)石出于河北省南皮县刁楼废寺址中(一说山东广尧出土),当时即缺右下角,志文缺一百五六十字,中间漫漶二十余字。曾归乐陵刘克伦、盐山叶氏、南皮高氏、南皮张之洞等,今不知何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刘氏用木版补其缺失之一角,并刻跋文于上。
出土初拓本第六行『父雍』之『雍』字只有线纹而未损。
国家图书馆藏此拓系『父雍』未泐之初拓,割裱本。外框高28厘米,宽17厘米;内框高24厘米,宽14厘米。计六开,另附题跋录文十二开半。拓本锋芒毕露,如脱新手,堪称海内佳本。此本曾为钱塘汪师韩、蒋祖诒(谷孙)、金文淳(质甫)、宗湘文等递藏。谭泽闿题封签,宗湘文题内签,吴郡徐坚乾隆戊子(1768)题首;册尾有汪师韩、方观承、陶滹宣、金文淳、张謇、袁昶、沈曾植、褚德鬻跋;陶氏墨笔书志阴及石式。

作者:202.108.26.*   发表时间:2010-10-30 10:21:3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