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83586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学生不对老师说心里话的原因调查研究/铜山县马坡镇中心小学 刁绍光

[ 2009-10-26 ]

小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不对老师说心里话的原因调查研究

铜山县马坡镇中心小学 刁绍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暑假后,我妻子调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原来的学生来家里玩,说起了他班学生原来的表现,妻子感到很诧异,因为这些都是教这班学生时没有看到或听说过的,因为她在教育教学中还是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的。由此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学生为什么不对老师说心里话呢?特别是对正在教他们的老师?

心里话是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它是了解学生的窗口,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很少或根本就没有与老师说过心里话,在与老师谈话中或是敷衍了事,或是言不由衷,或是吞吞吐吐。

二、研究内容:

1、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了解学生与老师相处时的内心活动。

2、调查教师与学生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及行为习惯。

3、比较师生交流时的心理及行为态度,找到学生不对老师说心里话的根本原因。

4、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探索有效的措施,解决学生不与老师说心里话的问题。

三、研究重点:

师生交流时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以及师生交流时教师的行为及态度对学生能否与教师说心里话的影响。

四、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2008年10月—2009年2月)研究起步阶段。

对本课题进行理论上的准备,阅读《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及教师的心理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精心准备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总结,找出几个学生作为我的研究对象,同时找出参照组,进行对比,找到学生不与老师说心里话学生方面的原因。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2009年3月—2009年7月)深入研究、分析阶段。

学习课题理论专著,做好笔记。与教师进行座谈,全面了解教师与学生谈话时的态度,情绪变化,表情等,从中分析学生不愿与老师说心里话的教师因素。结合第一学期调查研究的结果,探索总结促使学生说心里话的措施。根据这种措施与学生进行交流,

第三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整理结题阶段。

根据一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学生不与老师说心理话的各种因素,以及教师的应对措施,进行总结,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先翻阅资料,了解其他人对本问题的研究成果。

2、调查法:

①通过调查,与教师座谈,了解教师与学生谈话时的一般心理及表现。

②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及心理变化情况。

③选定几个学生进行知心谈话,了解一些不被老师觉察的学生心理。

3、对比法:

①选定几个和老师说心里话的学生,同时选定几个不与老师说心里话的学生,分别调查他们的心理及表现,对之进行对比,找出之间的差异,从学生角度找原因。

②选定常有学生与之说心里话的老师和不常有学生与之说心里话的老师,分别调查他们平时的心理及表现,对之进行对比,找出之间的差异,从老师角度找原因。

4、经验总结法:在自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进行归纳总结,探索出有效的措施,形成可行性调查报告,供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所用。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

1、明确学生与教师交流时双方的心理,在交流时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教师的特点真心交流,做到师生之间无所不谈,使师生之间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也使学生的成绩及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

2、写一些案例分析及一篇结题报告。

七、具体实施过程:

通过一年的小课题研究,现在我就“学生不对老师说心里话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的结果和对我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做一些介绍。

(一)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的沟通,对教师的访问,我发现学生不对老师说心里话既有学生的原因,又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为主要原因)。

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对老师有种畏惧感。怕说错话,引起老师的批评;怕老师不能解决问题,白白地去倾诉;怕引起学生的误会,遭学生的白眼……

2、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法不理解、不接受,不相信老师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找寻其他的倾诉对象。

3、学生认为老师只是交给他们科学知识,其他的事情不是老师负责的范围,所以有事也不找老师交流、倾诉。

4、学生认为老师很忙,不会抽出时间处理他们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应付一下可能也带有情绪,不如自己来解决。

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角色定位还停留在“师道尊严”上,与学生交流的态度和口气令学生恐惧,让学生需仰视才见。

2、教师常常不关心学生的生活,只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自己和学生的标准。

3、教师常常对学生所说的话持怀疑态度,而不是尊重信任学生,只把学生看做长不大的孩子。

4、教师的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有时对学生进行不当的惩罚。

5、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机有时把握不当,选择地点也有时不当。

(二)通过调查找到了学生不和老师说心里话的原因之后,我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教师的心理出发,探索出一套不成熟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法,介绍如下:

1、从学生方面处理好师生交流的障碍。

(1)改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由于老师与学生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地位上,都是强者,并且有时候还会对学生进行无谓的批评,甚至是处罚,因此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畏惧。消除这种畏惧就需要学生正视与老师的关系,要把老师当成一个普通的人,只要是人,就有犯错误的时候,把老师看做朋友,勇于去指正。老师不会因为你的批评而记恨你,与你过不去,还会像你的父母一样照顾你。这样老师会对你另眼相看,不但不会记恨你,还会更加喜欢你,照顾你。就会改善你与老师的关系。

(2)消除害羞心理,敢于与教师交流。

不与教师交流的原因之一是源于学生的害羞心理。面对陌生人,一般人都会感到一些紧张不安,这时人的一种保护性本能,是正常现象。这就需要学生重新认识,认识到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与老师交流的信心。并适当地命令自己主动、频繁地与老师交流,慢慢地就不会再感到害羞。

(3)重新认识老师,把老师当成亲人。

很多学生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交给我们知识的人,而别的事情与老师无关,因此,有什么事情都不找老师,而是找其他解决的办法或其他人。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观察,就会发现老师在教学之余在干些什么。老师并不单单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方法;还要处理他们学生间的关系,注意他们的衣食住行,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等等。这样才能感受到老师是可以信赖的,有些事,有些话,就会首先找老师去解决,去倾诉。

2、从教师方面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

(1)转换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

以往的教师是居高临下,紧紧把持着师道尊严,是绝对的权威,没有学生发言的权利。这样只能使师生更疏远,甚至走向对立面。只有教师有“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才能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教师视学生为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既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有反映出了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学生虽然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但他们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追求,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在教育活动中,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有师生平等的关系作为前提。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能好学生彼此亲近,对他们的情况就会有深刻的体会与了解,在与他们进行交流时就能根据他们的智能和爱好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途径,使教书育人做到有的放矢,恰到好处。我们徐州的全国特级教师张庆老师七十高龄还下到教学一线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执教中,他总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视学生为朋友,深得学生敬爱。因而,他的工作始终很愉悦,很顺利,很成功。

(2)用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他能激起教师对自己劳动的兴趣和爱好,促使教师创造出各种良好的、切实有效地教育方法。教师的爱对学生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会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和对自己的信心,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爱能使师生之间在感情上、心理上接近起来、能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做可信赖的人,愿意向他吐露衷情,自觉地、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劝告,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

(3)运用语言艺术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部分学生不能与教师好好交流的原因之一是紧张、害怕。这就需要教师在口语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语言要幽默。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在调查问卷中表现出来的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中,幽默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会感到快乐,不再会有紧张感,沟通自然就顺畅了。

语言要委婉。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面而觉得难以接受,久而久之就会不再信任老师。因此,直言不讳的效果一般不太好。如果教师把话语委婉些,磨去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学生在听到话语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就能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你的建议,并且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还要向心理咨询师学习语言技巧。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与心理咨询师谈话“真是舒服极了”,因为无论你跟心理咨询师说什么,他都表示可以理解和接受,不会轻易下结论告诉你“对”还是“错”,“应该”或“但是”等权力性语言,因此你会愿意“将所有的感受告诉他们”,最后“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指导”。这样的沟通语言才是有实效的。同样的道理,当教师学会从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能力与方法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感知学生的心灵体验,令学生开放,喜欢、愿意敞开自己的问题并乐意得到帮助解决时,师生交流就会走上良性循环。

(4)积极倾听,获取学生的信任。

学生在诉说之时,教师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会使学生认为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严重之时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再也不肯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在与学生相互交谈时,要一边听学生说话,一边注意学生的姿势、表情以及他当时整体的反应,方能体会出他话语的意思。学生说话时的感受,是高兴、愤怒,还是焦躁不安,这些情绪状态有时比话语本身更重要,更能让人了解到他的内心活动。针对所了解的信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去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会自觉地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给教师去解决。

(5)要正确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原则。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在表扬与批评这对矛盾中,我们提倡以表扬为主。但表扬为主,并不等于只要表扬,必须要有批评的补充。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表扬的手段,使之真正起到鼓励先进、树立榜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的批评才更具震慑力;同样,只有公正、有效地批评,才能确实起到改正错误、矫正缺点的功效,在此基础上的表扬才更具“诱惑力”,更令学生神往和为之作出努力。

(6)要创设一种谈话的氛围。

教师想接近学生,想知道学生的心理,想掏出学生的真心话,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如果在办公室里交谈,学生总会感受到一定压力和一定程度的束缚,心理得不到放松。特别是还有其他老师在场,更会影响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如果是在校园里,在老师自己家里,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在校园里与学生散步,在家里与学生“聊天”,学生就没有在办公室里所感受到的紧张和拘束,心口一致,忧愁与欢乐溢于言表。

结束语:

通过本次小课题的研究,让我明确了学生不与老师说心里话的主要原因不是在学生,而是在教师。因为教师没有去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心理,而一味地怪罪学生,没有去学习有关师生交流的有关理论,没有去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才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令我意识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我还要继续更深入地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并用研究的成果去指导我的工作,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以下八篇文章自己认为质量较好。

读书笔记:

沟通是一门艺术 
给学生宽松环境,创设谈话的氛围 
爱心无价 
倾听——师生沟通的关键 
案例分析:

善于倾听,学会宽容 
调查问卷分析(三) 
他与我说出了心里话 
表扬——师生沟通的钥匙

作者:125.39.97.*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12-05 09:24:4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