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ZHANG  

03-06

2723130次

4人

13个

970个

56468人

2551部


站长: 张树山 管理员: 张宏博 张龙江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清河东武城考  [精华]

在研究姓氏郡望时,经常提到“清河东武城张”、“清河东武城崔”,那么,“清河东武城”是何时建置,在什么地方,其县域范围有多大?这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在仅据现有资料,做以下简单考证。
  “武城”一名由来已久,最早源于夏朝,《隋区宇图》云:“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建国”。战国时期,东武城是赵国的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地处赵、齐两国交界的前沿。《史记》曰:“赵平原君胜封东武城。”由此可以想见该城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此时,因赵国境内的山西定襄也有一个武城,故加“东”字予以区别,这是“东武城”最早出现的名称。
  西汉高帝四年(公元203年)置清河郡,东武城属之,为郡辖14县之一。自此之后,“清河东武城张”、“清河东武城崔”逐渐名声鹊起。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良裔孙司徒歆,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又载:“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及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是也。……十五世孙意如,为秦大夫,封东莱侯。二子:业、仲牟。业字伯基,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自此,清河东武城成为张、崔等姓的郡望。而此时东武城的城址在今故城县瓦子庄附近,其县域范围,包括今故城县南半部、武城县西南部、南宫县东南部、清河县的东北部。


  东汉时,光武帝封济南王刘德为武城侯。晋太康年间(公元280年—289年),去“东”字改称武城县,为清河郡所辖六县之一。前秦时,秦王符坚封长子为清河王移居武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武城县治驻地移至汉信城县旧城(即今南宫县悬空村),撤消在该城治所的清河县,将其县域并入武城县。隋代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信城旧城复置清河县治所,武城县治所重新迁回今故城县瓦子庄附近。因此处地势低洼,不断雨涝成灾,于唐代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将武城县城治所南移九公里,即今故城县关庙村附近。此时,武城县域包括今故城县南部饶阳店乡、赵行乡以南八个乡,武城县西北部甲马营乡一带,清河县东北部的张宽乡、连庄乡、渡口驿乡等。唐、五代时期,清河出现的宰相、状元及文人,就生活和繁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比如东张宽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庄,这里居住着旺族张氏。宋代以后,张姓人家陆续南迁,留下来的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全部湮灭。现在的村庄是在原遗址的附近,重新建立起来的。
  关庙村位于今故城县的南端、军屯乡政府驻地东南3.7公里处。相传春秋时,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游任武城宰时,在此路过,后人为其建庙一座,东汉时有一关姓人家来此定居,故名关庙。此村向东北距今郑口镇30公里,向东距建国镇8公里,向西南距清河古贝州城20公里,向西向南距今清河县界5公里。
  至宋代大观年间(公元1108年—1109年)运河西决,武城县城被河水淹没,其治所随迁至运河东岸,即今武城县老城镇,自此以后一直未再变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城县政府驻地继续在此设置。1964年调整行政区划,经冀鲁两省协商,报请国务院批准,以卫运河为界,河西为河北,河东为山东,将武城县所辖河西部分划归故城县,将故城县所辖河东部分划归武城县。1973年卫运河拓宽,将武城县城向东北方向迁移20公里,重建新县城,即今武城镇西北1.5公里处。

作者:张婷   回复:1   发表时间:2008-12-01 22:23:08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清河东武城考

正 大 光 明 邦
文 兴 道 厚 昌
我是“厚”辈,寻同宗

作者:张毅   发表时间:2010-12-03 23:59:1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