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ZHANG  

03-06

2725147次

4人

13个

970个

56468人

2551部


站长: 张树山 管理员: 张宏博 张龙江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精华]

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陈彭年的《广韵》和欧阳修的《新唐书》等权威典籍,一致确认张挥始初受姓张氏。有的说,张挥系黄帝第五子,有的说,张挥系少昊青阳氏第五子即黄帝之孙。远古张氏史料所存寥寥,许多史事由于年代久远而湮然无可考稽。但无妨大体,我们据之可以这样说,张挥是华夏张氏的始祖,华夏张氏均系张挥的后裔。




  自秦汉以降,华夏张氏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宗英辈出,族贤济济,国史方志,记载尤多。其中,有辅佐君王经国济世的宰相,有廉明清正善善恶恶的循吏,有威震河山叱咤风云的将帅,有忠贞报国凛然殉节的英烈,有博通典籍学贯古今的鸿儒,有精谙佛理妙尽玄机的释哲,有淡泊利禄安贫乐道坦荡人生的高士,有仁慈贤惠松筠励节德仪天下的阃范……系以时境,较之人伦,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平民众庶固然景仰嗟赞,即使天之骄子皇帝也得刮目相看。开元五年(公元718年),唐玄宗李隆基考定四海望族,把白水张、京兆杜、武阳贾、河南荀、扶凤马、梁山钜、京南叶、南阳何、陈留王、岭南厐、冯翊赵、安定胡、蒙扶水、南阳许、冀赵苏、高阳侯敕封为“国之梁”,而张氏居其首。
  黄河向称中华民族摇篮,张氏远祖是其佼佼者。最初,他们生活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即今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中南部、陕西省东部和河南省北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这里山川壮丽,土地富饶,地当华夏枢纽,势为兵家要冲。这种天时地利兼具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张族的繁衍壮大至为重要。嗣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张族有些人因躲避战乱或者为适应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不得不“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而徙居华夏各地以至寰球许多国家。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种“乔迁”态势,将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天经地义地延续下去。
  木有本,水有源,人有祖先宗脉。尽管张挥后裔散居华夏各地和海外许多国家,但他们慎终追远的情思和寻根认祖的强烈愿望从未泯没。其中,很多人视清河为张氏发祥地,许多地方在纂修谱牒时均以“清河”命名。例如:乾隆十七年,由张日佐、张日暹为洞壶杭旻张氏纂修的宗谱,名曰《清河张氏宗谱》;光绪四年,由张廷辉、张廷杰为开化县张氏续修的族谱,名曰《清河张氏族谱》,内有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拜撰”的《张氏族谱序》;民国年间,常熟县篆修的张氏支谱,名曰《清河张氏支谱》。此外,有的张氏谱牒,虽未以清河命名,但其谱序往往冠以“清河”或“仁里”字样,例如:始兴(今广东省曲江县)张氏后裔所纂修的宗谱中,有《清河家乘旧叙》、《仁里初辑增订旧序》、《仁里重修家乘旧序》。序中所说的“仁里”,即“仁里乡”,系汉留侯张良之孙张典做清河太守时居住之地。所有这些实例充分说明,海内外许多张氏与清河张氏有其亲近的血缘关系,对清河这块祖籍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孔子云:“譬如北晨,居其所而群星共之”。清河在寰球众多的张氏心目中,俨然若是。
  清河是个古老的郡国,它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一个橱窗,自秦汉至晚清,它始终彪炳史册。这不仅仅在于它有张、崔等几大郡望,也不仅仅在于它所出的文官誉满大江南北,武将威震长城内外,名士蜚声关河里表,而更重要的是它成为儒家教化的典范,流风余韵,堪称圣贤之地、礼仪之邦,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一直作为王侯公卿的荣宠封地。清河张氏生于此,长于斯,宗脉源远流长,胤嗣绵延兴旺,青衿崛起于庠序之中,簪笏理政于庙堂之上,门阀累世显赫,族诫永葆清芬。兹将清河张氏古世族系简要介述如下:
  始祖 挥 为弓正,始制弓矢,受姓张氏。世居清阳,今河北省清河县;封于尹城,今山西省太原市。
  二世?昧? 三世?台骀
  四世?伊源?五世?侯
  六世?立方?七世?坤
  八世?敦吾?九世?郊
  一O世?重熙?一一世 吴光
  一二世 天杰?一三世 钦若
  一四世 榆? 一五世 临
  —六世 宜? 一七世 阳
  一八世 安? 一九世 考
  二O世?承? 二一世 喾
  二二世 琦? 二三世 希
  二四世 燧? 二五世 秦
  二六世 还? 二七世 纯
  二八世 质? 二九世 康
  三O世?启? 三一世 立
  三二世 瑰? 三三世 秩
  三四世 庖? 三五世 灏
  三六世 洙? 三七世 逸
  三八世 都? 三九世 彤
  四○世 须? 四一世 园
  四二世 萧? 四三世 昶
  四四世 浚? 四五世 惠
  四六世 谊? 四七世 稳
  四八世 元? 四九世 正
  五○世 炳? 五一世 展
  五二世 本? 五三世 灼
  五四世 兖? 五五世 灵
  五六世 宏?五七世 道
  五八世 仲 周宣王卿士,性孝友。居曲阜。《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五九世 逸?六○世 伯谦
  六一世 信明 六二世 实
  六三世 禹臣 六四世 元驭
  六五世 熙?六六世 元叔
  六七世 奉议 六八世 高陵
  六九世 宣武
  七○世 侯 晋国大夫,居曲沃,即春秋时期晋国的新田,故地在今山西省曲沃县南。
  七一世 老?晋国大夫,中军司马。
  七二世 君巫 晋平公大夫。
  七三世 趯?晋国大夫。
  七四世 骼?韩相。
  七五世 进明 三子:孟谈,孟誉,孟讨。
  七六世 孟谈 韩国师,大夫。
  七七世 柳朔
  七八世 开地 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居廪延,故地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七九世 平 相韩厘王、悼惠王。
  八○世 良 字子房,韩国人,思报强秦灭韩之仇,散家赀,募勇士,谋刺秦王于博浪沙。事未成,逃匿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辅佐刘邦败项羽,灭暴秦,平定诸侯,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心悦诚服,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代“三杰”。《史记》、《汉书》均有传。汉丞相陈平赞留侯曰:“智足决疑,量足包荒,才足折冲御侮,德足辅世长民。皇帝从筹,百僚允若,炎汉之鸿庥;辟谷仙游,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勋之首冠也。”良二子:不疑,辟疆。辟疆年十五为侍中,深有谋略,事载《史记·吕后纪》。
  八一世 不疑 袭封留侯,居陈留。二子:高,典。高八传至后汉天师道张陵。
  八二世 典 字存敬,御史大夫,官清河太守,为政清廉,仁德素著,居清河仁里乡。
  八三世 默
  八四世 金 大司马。
  八五世 万雅 字千秋,陵阳公。
  八六世 嵩 七子:长子壮,东郡太守,居四川,次子讚,三子彭,居南阳,四子睦,五子述,六子协,七子肱。
  八七世 睦 蜀郡太守,居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
  八八世 况 涿郡太守,居襄国。族姊为皇祖考夫人,汉光武皇帝刘秀呼为“大舅”。况二子:歆,协。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良裔孙司徒歆。”欧阳氏所谓“歆”者,视其官职似指后汉末叶张歆。范晔《后汉书·桓帝纪》: “建和三年十月,大司农、河内张歆为司徒,歆,字敬让。……元嘉元年四月,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司徒张歆罢。”况子张歆系吴郡张氏之祖,和清河张氏是宗亲关系,清河张氏非其所出。欧阳修误将后歆作前歆,阴错阳差,谬矣。
  八九世 协 字季期,卫尉。
  九○世 岱 一名辩,大司农,魏太山太守,自河内迁居清河。
  九一世 议 明代张宪《张氏统宗世谱》为“宾”。
  九二世 荣 《张氏统宗世谱》为“颐”。
  九三世 幸 青州刺史,平陆侯。《魏书·傅永传》:“与张幸自青州入国。”
  九四世 准 亦名准之,东青州刺史,袭侯。
  九五世 灵真 按:《魏书》、《北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张氏统宗世谱》均谓灵真生彝,而清代张日佐《清河张氏宗族》却谓灵真生守隆,守隆生君锡,君锡生彝。愚以为应以前面三史一谱为准。
  九六世 彝字庆宾,袭祖平陆侯。性公强,有风气,历览经史。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历官尚书、侍中。赠使持节卫将军、冀州刺史,谥文侯。《魏书》赞曰:“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衔命拥旄,凤声犹在,魏氏器能之臣。”《魏书》、《北史》均有传。彝三子:长子始均,次子仲瑀,司空祭酒,给事中,三子珉,著作佐郎。
  九七世 始均 字子衡,端洁好学,有文才。改陈寿《魏志》为编年之体,广益异闻为三十卷。又著《冠带录》及诸赋数十篇,并亡。除长兼左民郎中,迁员外常侍,仍领郎。赠乐陵太守。谥曰“孝”。传附《魏书·张彝传》。
  按:(一)《魏书》、《北史》,皆谓“始均字子衡”,而晚于这两部史书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误为“孝衡”。(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谓:始均官至光禄卿,爵为平陆侯。而早于《新唐书》的《魏书》和《北史》全无此说。此亦欧阳修谬误处。始均二子:长子暠之,袭祖爵平陆孝侯,武定中,官居开府主簿。齐受禅,爵例降。次子晏之。
  九八世 晏之字熙德,遵母教诲,动依礼典。爵为武城子,官仪同开府、中兵参军、兖州刺史。卒,赠齐州刺史,太常卿。传附《北史·张彝传》。晏之二子:长子虔威,次子虔雄。按:《北史》所谓“乾威、乾雄”,《隋书》、《新唐书》和清代张日佐《清河张氏宗谱》均为“虔威、虔雄”。愚以为应以后三部史谱为准。虔威字元敬,性聪敏,涉猎群书,拜谒者大夫,以本官摄江都赞务。传载《隋书》卷六十六。虔威二子:长子文收,善音律,撰《新乐书》十二卷。官太子率更令。次子文,刑部员外郎。
  九九世 虔雄有才器,隋秦孝王法曹参军,寿春、阳城二县令。虔雄三子:长子文僖,常熟主簿,次子文琮,户部侍郎,三子文瓘,宰相。文僖之子莱,昌乐令。文琮三子:长子戬,江州刺史,次子挹,比部郎中,三子锡,宰相,相武后。按(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明:文瓘系虔雄之子,而清代张日佐《清河张氏宗谱》却误为虔威之子。(二)《旧唐书·张文瓘传》云:“文琮从兄文收。”文琮系虔雄之子,“从兄文收”显然不是虔雄之子,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却误为虔雄之子。

  一○○世 文瓘 宰相,相高宗,与潜、沛、洽、涉父子五人官皆三品,时人荣之,谓之“万石张家”。文瓘性孝友,为官严正,高宗甚委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仪凤二年卒。赠幽州都督,谥曰“懿”。皇帝特陪葬昭陵。文瓘六子:长子漪,次子潜,魏州刺史,三子沛,同州刺史,四子洽,卫尉卿,五子涉,殿中监,六子冲,字孝源,介休令。按:(一)《旧唐书·张文瓘传》载明,潜为魏州刺史,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误为“扬州刺史”。(二)《旧唐书·张文瓘传》载明:洽为卫尉卿,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误为“魏州刺史”。
  一○一世 洽 唐中宗时卫尉卿。
  一○二世 宥 扬州刺史。《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剑南节度使张宥,文吏不习军旅,悉以军政委团练副使章仇兼琼。丁巳,以宥为光禄卿。”迁余杭,故地在今杭州市。
  一○三世 衮?虢州刺史。
  一○四世 载华 御史中丞。
  一○五世 正则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八》:“给事中崔造,少居上元,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时人谓之‘四夔’。”
  一○六世 知实 字冠仁。
  一○七世 保望 字渭叟。

  最后,勿庸讳言而须要说明的是,数部有关清河张氏谱牒,其古世族系特别是张昧以下,张侯以上,彼此抵牾,差异尤多,拙文“张氏古世系”是参照有关谱牒,根据汉至唐代史书纂辑,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作者:222.240.102.*   回复:9   发表时间:2008-12-01 22:26:46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作者:61.190.35.*   发表时间:2009-03-17 16:29:51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作者:张文胜   发表时间:2009-03-24 22:18:10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作者:60.15.209.*   发表时间:2009-03-26 19:57:23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作者:张吉海   发表时间:2009-04-01 09:12:04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作者:张河源   发表时间:2009-04-01 10:55:42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张海东

作者:121.233.181.*   发表时间:2009-04-01 15:16:26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作者:119.177.12.*   发表时间:2009-04-02 10:18:28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作者:58.46.146.*   发表时间:2009-04-30 17:06:03

[回复] 回复张氏古世宗脉考叙


 第88世;9九世張况 公:子:張歆;張协
【454行】第89世;10十世張歆 公:子:張禹;張延
【455行】第89世;10十世張协 公:子:張岱
502行】第90世;11十一世張岱 公:子:張宏
【503行】第91世;12十二世張宏 公:子:張宾;張震
【504行】第92世;13十三世張宾 公:子:張颐
【505行】第93世;14十四世張颐 公:子:張幸
张氏全国统谱稿(全国世系)之张氏古族谱之第57章世系表]
【655行】第94世:15十五世張幸 公:子:張准之;張善之
【656行】第95世:16十六世張善之 公:子:張修礼
【657行】第96世:17十七世張修礼 公:子:張正见
【658行】第95世:16十六世張准之 公:子:張灵真
【659行】第96世:17十七世張灵真 公:子:張
【660行】第97世:18十八世張彝 公:子:張仲禹;張始均
【661行】第98世;19十九世張始均 公:子:張嵩之;張晏之






作者:张日卫   发表时间:2010-12-10 09:29:09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