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ZHOU  

03-06

966434次

4人

5个

365个

25095人

851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周庆富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周姓溯源暨入闽世系传(连载之一)  [精华]

周姓源自姬姓,人文初祖黄帝复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因号轩辕氏;国在有熊,又称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黄帝正妃嫘祖是西陵氏之女,生子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娶炎帝后裔有郃氏之女姜嫄为妻。传说有一天姜嫄外出郊游,因好奇踩踏一串巨人的脚印而突感腹中有孕,十月怀胎生一子,姜嫄疑是不祥之物降生,就把婴儿丢弃在一偏僻小巷里,可是过往的马牛羊象恭敬神物似的的绕道而行。她觉得奇怪,便把孩子丢到更远的树林里,但是又不凑巧,平时寂静无人的树林那天竟有几名樵夫,,她只得另选地方。这次,她冒着严寒把孩子扔到郊外早已结冰的小河上,想把他冻死,但突见许多肥飞鸟从天而降,用温暖的羽毛护着他,姜嫄见此大奇,忙把孩子抱回家好生抚养,并起名叫“弃”。

  弃长大,勤农耕、善种植,尧帝便任命他为农官。到舜帝时,为了奖赏舜的功绩,就把他母亲氏族部落所在地*(今陕西武功西南)封给他,并随其父姓姬,号曰“后稷”。由于后稷在农业方面的突出贡献,后人尊他为农神,并在今陕西武功东门外后稷教人种庄稼的地方,建一长方形平台,称为“教稼台”。至今每年十一月,乡民们都要在此举行集会,以示纪念。周族人奉后稷为始祖。 

  后稷三传至不窟,袭祖职为农官,后因夏末政衰,弃职弗务而失其官,遂率部落民众由邰迁徙至戎狄部落之间(今甘肃庆阳一带)。不窟传鞠陶,鞠陶传公刘,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励精图治,渐使部落强盛起来,所以庆阳是周族人发祥之圣地。不窟之坟在庆阳城东三里“帽盒”山之颠,历代不少名人在此咏诗作赋填词题联,以表奠祭。明代诗人李梦阳在“秋怀”一诗中咏曰:“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窟坟,白豹寨头唯皎月,野狐川北尽黄云;天晴障塞收禾黍,日落溪山散马群,回首可怜颦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又有庆阳县城北关,县志称“皇城”,明弘治年间在此兴建“周归帮”木坊,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庆阳人民为了纪念公刘,还在此兴建宏伟的“公刘殿”,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乡亲们在此盛办庙会,奠祭公刘。

  公刘卒,子庆节立。之后庆节率众迁徙到邰(今陕西栒县一带),他继承祖辈们重视农业传统,并南下渭水,利用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使民众得以安居乐业,还吸引其他部落前来投靠归附,其势力范围不断发展壮大。从庆节十四传至古公亶父才率众向西南迁徙。越梁山、渡漆水,而定居周原(陕西岐山),后部落族人以地名为氏曰“周”,从此就有了周族人。周原位于今陕西关中平原西部,距西安约一百公里,东西长约七十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北面岐山,山峦起伏绵亘,是抵御外犯的天然屏障,南有渭水、东有漆水、西有汧河,三面环水,水源丰富,既能灌溉又可作护城之河,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古公亶父在此建村邑、筑城廓、修宫室、置衙署、设官吏,改革戎狄习俗,开荒垦地、挖渠筑坝,大力发展农耕,遂使实力迅速强大起来。古公亶父娶太姜为妃,生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虞仲)、三季历(王季)。季历娶妻太妊,生有一子,据说这婴孩在季秋甲子日降生时,飞来一红色小鸟,口衔帛书停在产房的窗户上,帛书上有贺词和箴言等祥瑞之语,古公亶父认为这是上天让周族人昌盛兴旺的吉祥之兆,所以便给婴孩取名日“昌”。此后,他常常流露出要季历继位,以便传位于姬昌的意思。但按传统的继承方式,不管是嫡长子、或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都不能轮到姬昌,因此古公亶父颇有心事。泰伯、仲雍至德至孝,深知父意,三让天下。后二人以为父治病采药之名避居荆地,居于句吴汝南之野(今江苏无锡梅里一带),因号汝南周氏。并按当地习俗纹身断发,使荆人义而从之,立为首领,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史称吴国。其后有周姓、吴姓、柯姓等都是从中支分番衍。特别是生活在江南的周姓,都以泰伯或仲雍为始祖的,如江苏无锡《锡山周氏大统宗谱》、《锡山周氏世谱》、《句吴周氏世谱》和浙江的敦本堂《周氏宗谱》、乌程《南浔周氏家谱》等。还有海内外许多周姓亲组织的“至德堂”也是出自这一世系。南之有周实自此始。季历继位,商王帝乙封其为西伯侯。他继承古公亶义的仁政爱民政策,发展农耕增强势力,并且不断地向外扩充势力,导致被帝乙籍口杀害。季历薨,姬昌袭父爵为西伯侯。他遵循后稷、公刘以农为本,效法古公、季历广施德政、招贤纳士,遂使国力大增,诸侯归附。他被纣王囚禁期间还写出一部旷世奇书《易经》。姬昌有 10 子,长子伯邑考作人质而被纣王杀害,次子姬发继任后,大念诸侯于孟津,挥师讨伐殷纣王。牧野一战商王朝灭亡,周王朝建立,姬发为武王,尊古公亶义为太王,*姬昌为文王,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从武王至幽王,历 13 王约 330 年,史称西周。后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河南,定都洛阳,历 25 王约 520 多年,是为东周。有周平王之公子姬烈封于汝坟(今河南叶县东北),十九传至姬 *时,东周被秦灭,其袭封之地也不存在了,可是姬* 的家族在习惯上仍被人们称做“周家”,故就以“周”为姓。姬*孙周仁,于汉初被封汝坟侯,继续周家香火,他从汝坟封地迁到汝南郡安成县之后,遂形成汉唐时期著姓“汝南周氏”。周王朝分西周和东周,而周姓则有南周和北周之分。秦伯、仲雍之后裔和季历支系姬烈士之后裔,固居江南故均称南周;北周则出自季历之后裔。有联句曰“两朝八百载歧阳启姓东西一脉,三相九公卿濂水分源南北同宗”。然而周姓的得姓却不是在周族出现之时,也不是在周王朝建立之后。黄帝有大将名周昌,商有太史名周任。始迁于周原而建立“周族”的古公亶父和灭纣兴周而建立周王朝的武王,他们都是黄帝的传人,以“姬”为姓,所以“姬”是周王朝的国姓。直到秦灭东周,有一部分周王室或诸侯国的裔孙及其遗民,因缅怀先朝之功业,遂以国为氏,于是中华姓氏才有了“周”姓。由于周朝在历史上影响甚大,故另有一些其他姓氏因各种缘故加入周姓。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将其次兄普乃氏和鲜卑拓跋氏改为周姓;代北的贺鲁氏改为周姓;隋朝的车非氏改周姓;唐玄宗先天年间( 712 — 713 年),有姬姓者为避李隆基讳改“姬”为“周”;还有河南光州固始人苏盖,随王入闽居同安,至元代至正 22 年( 1362 年),其后裔苏卓周避祸逃难,移居安溪虎邱竹园,改为周姓,以“武功”为堂号遂成望族;元代有蒙古人喜同、术忽、哈刺歹等改周姓;明代有宗室长沙郡王朱翊鋋的庶子朱万世,为避祸逃居宁乡周家,其后裔改为周姓------据20世纪90年代全国人口统计,当代周姓人口占2。21%,即 12 亿人口中,周姓有 2656 万人,居第九位。(未完待续)               

作者:222.240.58.*   回复:0   发表时间:2008-12-03 22:54:24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