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37760次
1人
1个
11个
149人
13部
0468 姓氏略考-钦姓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乌桓族,出自汉末渔阳地区乌桓部奠长,属于以钦差御使尊称为氏。 在史籍《魏书》中,提及一人叫钦志贲,时称其为渔阳乌桓大人。渔阳是地名,乌桓是部落名。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钦志赏是古时生活在渔阳的乌桓部落奠长。乌桓部落部落的前身就是秦朝末年北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东胡的一个分支。西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离散,他们中的一支族人迁逃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即大兴安岭南端乌辽山),指地改名为乌桓族。乌桓族人在这块土地上逐步成长、壮大并向南迁徙,与建都于中原的封建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密切交往,直至进入中原各地,融合于其他各族之中。 乌桓族人崇尚自然神教,敬鬼神,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已故著名大人,每年皆以牛羊为牺牲,饮食之前更是必先祭。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赣地汝河支流师水所出之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古代所称“钦山”,即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西郊汝河之畔龙山,浙赣铁路毗邻而过。龙山脚下有一眼清泉,自古至今从未断流,名曰“师水”,孕育了许多政治家和文人骚客,创造了不朽的“临川文化,华夏奇葩”。如著名的宋朝宰相王安石、尚书左丞王安礼、西京国子监教授王安国、明朝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被毛泽东称赞为“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舒同(文藻)、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等等。 从战国时期起,即有住民以山名为姓氏,称钦氏,其民包含有百越、荆楚、世代相传至今。 洪、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功能的骨干河道。 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即有住居于钦口山一带的住民以山名为姓氏,称钦口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钦氏,历秦、汉,一直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赣地汝河支流师水所出之钦山,属于以地名为氏。钦口山,即以“磁山文化遗址”驰名海内外的河北省邯郸市所辖之武安市峰峰矿区的滏山,先秦时期为武安邑,即著名秦国大将、武安君白起的封邑,白渠水即今滏阳河,她从钦口山发源,流经邯郸、邢台、衡水,在沧州地区的献县与滹沱河汇流后称子牙河。白渠水全长四百余公里,至今仍是河北地区一条集防洪、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功能的骨干河道。在史籍《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魏郡武安县钦口山,白渠水所出。”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即有住居于钦口山一带的住民以山名为姓氏,称钦口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钦氏,历秦、汉,一直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隋朝时期钦州,属于以地名为氏。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在重新统一中国后,为了控制位于广西地区钦江流域的各族百姓,将故安州改名为钦州,同时诏令当地住民,不论何族何姓,皆以新置州名为姓氏,称钦氏,并登记造册,编籍入户,予以强化流改管理。 该支钦氏一族的民族属性源流多重,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第五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的钦仁皇后。属于以先祖谥号汉化为氏。 钦仁皇后唐括氏,女真族唐括部族人,公元?~公元1143年,金国太尉唐括•阿鲁束之女,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的皇后。 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钦仁皇后崩于明德宫,谥号“钦仁”,祔葬恭陵。 在钦仁皇后逝世后,女真族唐括部族人中多有以先祖母谥号为尊姓者,称钦仁氏。由于金熙宗从小受教于汉人文士韩昉,喜汉文赋诗作词,尤爱雅歌儒服。即位以后,勤于汉文典籍的学习,对女真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迎合金熙宗的好汉学之风,唐括部的钦仁氏即省文简改为汉字单姓钦氏,成为姓氏的历史相当悠久。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南宋时期蒙古钦察汗国使臣钦高一,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两宋时期,中国北方有一钦察汗国,原为克普恰克汗国,有四支族众十一个部落,后在宋嘉定十二年(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9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攻占,在原地建立了钦察汗国,亦称金帐汗国。其后,钦察汗国有使臣持节出使南宋王朝。 当时的南宋宁宗皇帝赵扩见其使臣气度雍雍、丰姿凛凛,大喜,就以其国名首音赐姓钦氏,易其名为钦高一,并留之为侍御之官,安置其族居于河南许昌。 至宋理宗赵昀绍定二年(蒙古木亦坚汗孛尔只斤•窝阔台元年,公元1229年)后,蒙古大军开始攻南宋,该支钦氏族人宗枝分离,后裔子孙大部分为避战乱而纷纷南迁至太湖之滨的长兴地区(今浙江湖州)。当时有钦高一的八世孙钦德载,举宋理宗执政时期的进士,任为湖州都督计议官。至宋末帝赵昺祥兴二年(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南宋朝灭亡后,钦德载拒绝为元朝政府所聘,自号寿严老人,隐居于碧岩山(今浙江湖州长兴),其子孙却繁衍旺盛,迁播分衍至全国各地。如台湾省以专攻水墨芦雁国画的名家钦爽,即为钦德载的第二十七世孙,他与著名报业名人钦本立为同辈份的堂兄弟。 后来的长兴地区,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最主要的就是在元末明初,朱明王朝为削弱元末统治者的残余势力,把京畿内的原蒙古皇族分迁各地,其中即有一部分皆移居于太湖周边地区。随后,朱元璋也按宋徽宗的模式,不论其原来属于何部何姓,皆赐改其汉姓为“钦”,并以已经汉化的钦察钦氏影响其族,逐渐合为一族,繁衍成为长兴的名门望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察克钦氏,亦称绰克秦氏,以地名为氏,满语为Cokcin Hala,满语数量词“壤”,汉义即“三年”,世居白尔昆(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绰克秦(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额伯尔昆都伦河流域),后有蒙古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察克钦氏多冠汉姓为钦氏、初氏、察氏等。
作者:钦子文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5-12 16:48:40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