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沈氏裔族

06-07

2355次

1人

1个

8个

1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沈姓源流摘录

1.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

2.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一百·自序》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其后,因国为氏。自兹以降,谱谍罔存。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自本国迁居九江之寿春,官至齐王太傅、敷德侯。遵子达,骠骑将军。达子乾,尚书令。乾子弘,南阳太守。弘子勖,河内守。勖子奋,御史中丞。奋子恪,将作大匠。恪子谦,尚书、关内侯。谦子靖,济阴太守。靖子戎,字威卿,仕州为从事,说降剧贼尹良,汉光武嘉其功,封为海昏县侯,辞不受。因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余不乡,遂世家焉。顺帝永建元年,分会稽为吴郡,复为吴郡人。灵帝初平五年,分乌程、余杭为永安县,吴孙皓宝鼎二年,分吴郡为吴兴郡,复为郡人,虽邦邑屡改,而筑室不迁。晋武帝平吴后,太康二年,改永安为武康县,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乡之博陆里余乌村。

3.唐·林宝《元和姓纂》
周文王第十子聃食采于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舆沈亭,即沈子国也。

4.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七十四上·表第十四上·宰相世系四上》
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汝南平舆沈亭,即其地也,春秋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逞,字循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嘉字惟良,二子:尹丙、尹戊。尹戊字仲达,奔楚隐于零山,为楚左司马。生诸梁,诸梁字子高,亦为左司马,食采于叶,号叶公。二子:尹射、尹文。尹射字修文,为楚令尹,旬日亡去,隐于华山。二子:尹朱、尹赤。尹赤字明禋,生郢。郢字文明,召为丞相,不就,生平。平字俊之,封竹邑侯,生遂。遂字佐时,秦博士。生倧,字文甫,左庶长、竹邑侯,生遵。遵字伯吾,汉齐王太傅、敷德侯,徙居九江寿春。二子:盛、达。达字伯弘,骠骑将军。生乾,字仲元,尚书令。生泓,泓字元良,南阳太守、彭城侯。生勖,勖字子衡,扬武校尉、镇军将军。三子:嵩、奋、奉。奋字仲异,御史中丞。生格,格字仲悌,将作大匠。生谦,谦字文恭,御史中丞。生靖,靖字文光,济阴太守,避王莽之难,隐居桐柏山。三子:勋、戎、台。戎字威卿,后汉先禄勋,以九江从事降剧贼尹良,封为海昏侯,辞不就,徙居会稽之乌程。灵帝分乌程为永安县,孙皓分吴郡为吴兴郡,晋改永安为武康,即为郡人。戎生四子:酆、懿、齐、恭。酆字圣通,零陵太守。四子:浒、仲、高、景。景,河间相,生彦。

5.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六·唐书世系表》
新唐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谱牒,故多有谬误,内沈氏者最可笑,其略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戊,戊生诸梁,诸梁子尹射,字修文。其后入汉,有为齐王太傅敷德侯者,有为骠骑将军者,有为彭城侯者。”宋书沈约自叙云:“金天氏之后,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为蔡所灭。秦末有逞者,徵丞相不就。”其后颇与唐表同。按聃季所封自是一国,与沈子不相涉。春秋成公八年,晋侵沈,获沈子揖。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之师於鸡父,沈子逞灭。定四年,蔡灭沈,杀沈子嘉。今表云聃季字子揖,成八年为晋所灭,是文王之子寿五百馀岁矣。逞为吴所杀,而表云奔楚,宋书云秦召为丞相。沈尹戊为楚将,战死於柏举,正与嘉之死同时,而以为嘉之子。尹射书於左传,三十四年始书诸梁,乃以为其子。又春秋时人立字皆从子及伯仲,岂有修之、惟良、修文之比。汉列侯表岂有所谓敷德、彭城侯?百官表岂有所谓骠骑将军沈达者?沈约称一时文宗,妄谱其上世名氏官爵,固可嗤诮,又不分别两沈国。其金天氏之裔,沈、姒、蓐、黄之沈,封於汾川,晋灭之,春秋之沈,封於汝南,蔡灭之,顾合而为一,岂不读左氏乎?欧阳公略不笔削,为可恨也!



作者:沈希见   回复:2   发表时间:2011-06-07 09:39:38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沈姓源流摘录

6.现代·王铁《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第四篇》
今存最早的叙述沈氏源流的文献,是齐梁时代沈约所撰《宋书》的《自序》。这是仿司马迁、班固的体例而作。《自序》开头所说沈子国是少昊金天氏之后云云,并非事实,是受了《左传》中五行家说的影响。但所叙秦汉以后史事,时代越近,可信度应越高。
现代·王铁《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第四篇》
西周、春秋时代有沈国,其地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关于这一沈国的来源,古人有二说。南朝沈约说,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后裔。而《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说,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被封于沈,其地就是后来的平舆沈亭。(注:沈国于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所灭,后裔遂以国为氏。)近人据传世铜器“沈子簋”考订,知道作器的沈子是周公曾孙,其父始封于沈,因此这沈国是姬周的后裔。(注:此据温廷敬《沈子簋订释》,载《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月刊》3卷3期。郭沫若则以为“沈子为鲁壻”,见其所著《金文丛考》中之《沈子簋铭考释》。)



7.现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
《广韵》、《邵思姓解》、《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并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于沈。”实际是六朝谱系学家误以为聃、耽同字而加以附会的。聃季的聃,从冉,应读如南,现沈非一字。
现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
现在见到这件铜器,才知道沈国是周公之后。但在《左传》里,周公之后除了鲁之外,受封的只有凡、蒋、邢、茅、胙、祭六国,沈国可能是蒋国分封出去的。


8.西周《沈子簋》铭文
也曰拜额首,敢邵告朕吾考,令乃鴅沈子,乍于周公宗,陆二公,不敢不休同公,克成妥吾考以于显显受命。乌,佳考肇念自先王先公乃克衣告刺成工。吾考克渊克□沈子其褱,多公能福。乌;乃沈子克,见猒于公,休沈子肇狃贮,乍丝,用乡己公,用多公,其丮哀乃沈子也唯福,用水霝令,用妥公唯寿。也用褱我多弟子我孙,克又井改耸亲。

9.现代·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
沈国公族:《左传》文公三年:“庄叔会诸侯之师伐沈。”《史记·陈杞世家》索隐引《世本》:“沈,姬姓。”西周时铜器有《它簋》,旧称《沈子簋》(注:郭沫若《两周全文辞大系考释》,第46页。),实误。陈梦家认为,器铭所谓“沈子”不是作器者的名字,因铭首为“它曰”,而不是“沈子它曰”;铭中有“乃沈子”,意为“你的沈子”,沈为形容词。(注: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载《考古学报》,1956年第3期。)说可从。故此器与沈国无关。杨伯峻因《它簋》称周公为“宗”,故以为沈国乃周公之后(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627页。),实为误解。沈来历不明。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
又楚有沈邑,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其地在今颍州沈邱。

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
沈尹戌,庄王之孙,沈诸梁叶公子高之父也。

东汉·王符《潜夫论》
左司马戌者,庄王之曾孙也;叶公诸梁者,戌之第三弟也。

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戌,庄王曾孙,叶公诸梁父也。


作者:沈希见   发表时间:2011-06-07 09:45:54

[回复] 回复沈姓源流摘录

6.现代·王铁《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第四篇》
今存最早的叙述沈氏源流的文献,是齐梁时代沈约所撰《宋书》的《自序》。这是仿司马迁、班固的体例而作。《自序》开头所说沈子国是少昊金天氏之后云云,并非事实,是受了《左传》中五行家说的影响。但所叙秦汉以后史事,时代越近,可信度应越高。
现代·王铁《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第四篇》
西周、春秋时代有沈国,其地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关于这一沈国的来源,古人有二说。南朝沈约说,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后裔。而《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说,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被封于沈,其地就是后来的平舆沈亭。(注:沈国于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所灭,后裔遂以国为氏。)近人据传世铜器“沈子簋”考订,知道作器的沈子是周公曾孙,其父始封于沈,因此这沈国是姬周的后裔。(注:此据温廷敬《沈子簋订释》,载《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月刊》3卷3期。郭沫若则以为“沈子为鲁壻”,见其所著《金文丛考》中之《沈子簋铭考释》。)



7.现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
《广韵》、《邵思姓解》、《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并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于沈。”实际是六朝谱系学家误以为聃、耽同字而加以附会的。聃季的聃,从冉,应读如南,现沈非一字。
现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
现在见到这件铜器,才知道沈国是周公之后。但在《左传》里,周公之后除了鲁之外,受封的只有凡、蒋、邢、茅、胙、祭六国,沈国可能是蒋国分封出去的。


8.西周《沈子簋》铭文
也曰拜额首,敢邵告朕吾考,令乃鴅沈子,乍于周公宗,陆二公,不敢不休同公,克成妥吾考以于显显受命。乌,佳考肇念自先王先公乃克衣告刺成工。吾考克渊克□沈子其褱,多公能福。乌;乃沈子克,见猒于公,休沈子肇狃贮,乍丝,用乡己公,用多公,其丮哀乃沈子也唯福,用水霝令,用妥公唯寿。也用褱我多弟子我孙,克又井改耸亲。

9.现代·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
沈国公族:《左传》文公三年:“庄叔会诸侯之师伐沈。”《史记·陈杞世家》索隐引《世本》:“沈,姬姓。”西周时铜器有《它簋》,旧称《沈子簋》(注:郭沫若《两周全文辞大系考释》,第46页。),实误。陈梦家认为,器铭所谓“沈子”不是作器者的名字,因铭首为“它曰”,而不是“沈子它曰”;铭中有“乃沈子”,意为“你的沈子”,沈为形容词。(注: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载《考古学报》,1956年第3期。)说可从。故此器与沈国无关。杨伯峻因《它簋》称周公为“宗”,故以为沈国乃周公之后(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627页。),实为误解。沈来历不明。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
又楚有沈邑,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其地在今颍州沈邱。

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
沈尹戌,庄王之孙,沈诸梁叶公子高之父也。

东汉·王符《潜夫论》
左司马戌者,庄王之曾孙也;叶公诸梁者,戌之第三弟也。

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戌,庄王曾孙,叶公诸梁父也。


作者:沈希见   发表时间:2011-06-07 09:45:5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