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RAO  

03-07

175133次

9人

12个

204个

932人

101部


站长: 饶有武 管理员: 饶曾国 饶国平   [申请管理员]
[主楼] 读乾隆年间老祖宗的两封书信感言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至今已232年)江西吉安永丰缠岗的老祖宗们,对一个由一字之差造成的世系错误,非常重视,不远千里,爬山涉水,步行从江西吉安永丰走路到广东大埔,为了告诉大埔宗亲一个族谱上对几百年前的老祖宗所开世系的一处错误。永丰的老祖宗并没有摆老资格,等待迁出去的后代子孙前来寻根、校谱,而是克服山高水远,交通不便的困难,不远千里,主动地前往纠正错误,不仅如此,唯恐后代疏忽,在修谱时,将这处错误的原因写成《永丰缠岗世系源流记》,和缠岗与大埔的两封书信一起,特地排在谱的首页。老祖宗真是用心良苦啊!从那两地书信字里行间,真正体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读后,不仅非常感动,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可是,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错误不仅没有到“底”,而且被不断的复制,随着汀州济宇公的后代子孙不断地繁衍播迁,这个错误被带到了全中国、全世界,错得越来越广泛了。老祖宗何其慎重,而我们后代子孙又何其马虎!《中南饶氏族谱》流传这么广,主编当时是有亲手翻看缠岗这本老谱的,对于一个在首页的如此重要内容,怎么能视而不见?特别是主编在接到我的这个考证后,至今拒绝更改。更有甚者,是个别后裔,藏着祖宗留下的老谱,视自己的私人财产,象张良得了《黄石公三略》一样诡秘,不肯示人。让当年的错误在两百多年后,依然以讹传讹,后患无穷。正如老祖宗说的:“误于何底?!”缠岗老祖宗留下的对修谱的严谨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代好好反思?难道不会令象大埔饶高荣等后代汗颜?
下面所附的就是几百年来,我们汀州济宇公数万后裔(除广东大埔外)一直在错的“一代人作两代的人”的原因,直到今天,福建客家联谊会出版的《福建名祠》一书的初稿中,有一篇专门介绍我们济宇公祠的文章--《济振家声远宇发世泽长》,这里面还是延续《中南饶氏族谱》的错误,把济宇公列为六十一世,好在我发现得及时,通过联系已经更改过来了。





永丰缠岗世系源流记 (在缠岗古谱中置于谱的最前面}

自缠岗迁居汀州八角楼前
按广东大埔一派查其旧谱内载始祖四郎公由永丰缠岗迁居汀州八角楼前,其长郎随迁本郡武平,二郎分迁上杭,三郎分迁龙岩,四郎则又复迁广东大埔,本派自今有三千余人,科甲衣巾现在百外,其长二三郎三支未及稽考,无由尽悉,俟后代贤明查对附录以此,以备日后参详。
谨载广东大埔一派会合缘由于左:岁戊戌冬,有广东大埔宗人:宗秀偕侄恩选、恩召三人,带携族谱经至缠岗寻觅本支始祖四郎公。实落遍为查稽苦无根据,最后于抄本中得到鉴公支一派二十世日明公,注云:子四郎。由缠岗迁居福建汀州八角楼前,至迁广东大埔字样。未有注载。盖大埔实系福建汀州八角楼前迁徙其地数百年,开始为会合此固千载一时也。明年,吾缠岗重新谱牒,复阅老谱,乃知所开世系错误,其载日明公子四郎,实系日明公行四郎,非子四郎也。谬以一代分作两代,若不改正,误以何底?!欲为修音转达,又恐阻滞。适寿翁公一支分徙平远,欲往根究,因着思鸣便走伊处,达知订正。并将两谱对勘,世代年数若符合,节疑,欲同修宗谱,奈以道里云遥,山川是隔,跋涉维艰,用是切辞,乃酌量祗倾谱脑几册,以便异日 恭且获,因流溯源,不致或昧所自也。其当往来书札兼载于顺,亦以知两派会合之始末云。
往大埔书(永丰写给大埔宗亲的书信)
我缠岗之饶,散居于四方,不知凡几。奈族属寒微,未及遍寻,兼之故老凋谢,授受遗忘,亦无处觅访。遂使本支云礽相视,竟同胡越,歉甚咎甚!岁冬有贵房宗先生,名熙,字宗秀者,偕其侄恩选、恩召老,由京邸归,因贵谱所载有从缠岗迁徙字样,不惮几百里(注:实际超千里)跋涉,直到寒房,音问既疏,省分又隔,乍而惊喜。继复迟疑,悉谓人心如面保无有诡,君莫后者假冒而滥厕乎,爰为小心咨询,细意疑叙,渠乃出所携贵房谱牒与寒房校勘,而数百年之血脉,始为流通。然苟非夙竭诚心曷克于斯,虽春秋报德,不忌本宗而发祥之自未免,阙如酒后悲歌,不独沛公矣。返以寒房纂辑宗谱,用将镌本与录本合对所载:贵房日明公名下,录本失落,即四郎三字是一世分作二代,大属舛谬,正恐异日执此为券,以讹传讹,是今日无心之误,反似有心之愆。不为上无以对祖考,而三先生几百里之跋涉,其谓之何?故敢走扎通知,又虑鱼沉雁杳,着舍侄思鸣赍上仍申拜谒,恳祈即为改正。庶寻真不致失真,认祖不致误祖矣。至于联修之举,贵房先哲定多鸿裁,白雪阳春,巴人下里相杂,非宣未敢仰扳,特以寒房谱牒异日告成,贵房若渴思自出,深怀远人,追远之念,谨将前帙本末源流呈递,贵房此又系寒房稍抒亲亲之谊,聊效野老之献芹,云耳未审,贵房以为何如?临楮神驰,不胜俟。命之至!

大埔回书:(大埔回缠岗的书信)
木本水源,谱牒可溯。而千里之远递音问,然兹敝房叔侄,拜读尊扎,并阅祖传老谱,缠岗之派,历历不诬,仰见列尊长亲亲之谊,温如挟绩(?),不惮千里之遥,携谱相质,何垂爱之深也。又阅新修谱例及见,九思侄磊落英多郎可以卜 尊房叔伯敬祖敦族,古道照人,兹敝房合议,派则无庸疑惑,倘日后谱成,亦附序源流于卷首,并序垂爱之勤于彰明德焉耳众恳家大忠与公敝侄拟一序一跋,或蒙重用,亦少展同源其本之渴思矣。九思侄到此,适逢水患,多有简慢,希为原恕,至宗秀舍侄三人自前年往返江右,多有取扰同宗叔侄,深为不便,并乞谅宥,惟仰盛德厚情而已,馀缕袅袅不尽愿言,专此拜复。
愚弟岱宗等顿首。

    (汀州饶新南收集于永丰缠岗打印)

作者:113.18.33.*   回复:1   发表时间:2011-06-13 17:50:04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读乾隆年间老祖宗的两封书信感言

作者:61.184.170.*   发表时间:2013-09-23 16:57:15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