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0810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湘煤集团湘永矿业公司 >> 湘永人 >> 2008年第4期(总35期) >> 湘永人家 >> 正文 www.xmxymk.com 2009-4-7 14:18:00 刁国梁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找工作最后找到了湖南,还进了别人都不愿进的煤矿。 他国字脸,大眼睛,身材瘦削,个子在南方也算是精细产品。乍看上去,与东北大汉的形象完全是两码事。可只要他开口讲话,那一口纯正的东北话,绝不是南方人生硬地模仿出来的。还有就是东北人那种率真、执着、敢闯敢干的性格仍根深蒂固在他的骨子里。这不,他刚到湘永不久,便扎了根,讨了矿山媳妇,把家也安在了矿山上。 千里迢迢来湘永 刁国梁1980年出生于东北吉林,18岁从吉林市第一技工学校毕业后,在吉林丰满区建筑安装公司做过水暖工、电工、测量工,后来又替别人开过大货车,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却很开心,因为刚从学校走出来,觉得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感到很新鲜也很满足。 他工作起来有使不完的劲,年轻人不晓得苦和累。做水暖工时,水管上的丝口全是靠人工拿个绞丝钳绞出来。别人做一下就要休息,他双手犹如轮船上的舵手双手握着舵盘不停的总在转,套好丝的管子源源不断从绞丝钳口中吐出,安装工总没得停。工友问他:“你的手难道不晓得酸痛?”“我啊,手脚不酸痛就不舒服,力气憋着反觉得浑身难受。”在开货车时,他为了能多走两趟,自己动手搬运货物,背水泥,下材料,别看他个子不高,又精瘦,身手却敏捷,站在货车边,躬一下背,两只手反过去钳住水泥袋,他“嚯”的吼一声,一袋水泥便上了肩,飞跑着奔向工地材料场,动作比搬运工还快。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他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 可是东北的冬天,冰冻时间长,不能砌房子,建筑行业的职工一年要放半年的假。放假又没有工资开,刁国梁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便转行学开车。开车拉的货也多是建筑材料,到了冬天,大多数车主也把车锁在车库里,不出车。刁国梁因此经常换地方,跑过天津、山东等地,可是冬天还是在家闲着的日子多,把个年轻人憋得心急火燎的。 2006年2月,远在湖南衡阳工作的哥哥刁国栋打电话说,要母亲来带小孩,并要刁国梁也来南方看看,或许可以找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于是,刁国梁和母亲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湖南。 到衡阳后,刁国梁给别人开的士。事倒是天天有做,只是觉得年龄一天天增大,老是帮别人打工将来没保障,心里不塌实,想找一个相对固定一点的工作。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个亲戚说湘永正在招工,而且是正式合同工,各种保障俱全,最重要的是一年四季都有事做,不象东北做半年休半年。他心动了,决定来煤矿看一看。 2006年4月,刁国梁来到了湘永矿业公司,先在机厂当学徒,学习电钳技术。机厂人手少,业务多,他天天随电工组的师傅跑外面,野外修变电器,井下修绞车马达。他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上班的时候,跟紧师傅,经常是问这问那,脏活、苦活抢着做,有时大热天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不怕吃苦,很快就与电工组的师傅们打成了一片。他们都觉得这个东北小伙好动、肯学,也就乐意教他电工方面的技术。他还花钱买来《电工基础》、《机械制图》、《钳工工艺》等技术书,晚上回到在戴家湾租住的小屋,就躺在床上看书,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很快,刁国梁通过勤奋学习,掌握了电工基本知识,能处理电工方面的一般问题。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2006年7月安陵矿招聘电工,他去参加考试,操作和理论都顺利通过,正式当上了煤矿工人。 两根冰棍成连理 2006年8月1日 ,刁国梁参加新工人培训,培训地点在荆草坪矿。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中的最爱。 那天上完课,刁国梁信步来到井口,与矿灯房的阿姨聊起来。当阿姨得知他是东北人时,便有些好奇地问他怎么大老远地跑到湘永来了。刁国梁便将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那位阿姨。热心的阿姨问起他找了对象没有?他说没有。阿姨就说给他介绍一个女孩子,是在本矿配电房工作的,并约定明天两个人见见面。 第二天,刁国梁又来到了矿灯房,阿姨要发矿灯,一时走不开,就要他自己去配电房找。于是他壮着胆子来到配电房,可是大门紧闭着,怎么办?刁国梁犹豫片刻,还是举起手,敲了几下门。门“吱”的一声开了,一个苹果脸的女孩出现在门口。“你找哪个?”“找李燕。”姑娘脸红了一下,细声地说:“进来吧。”“叫我?”刁国梁用手指着自己。“那还能叫哪个?”姑娘忍不住笑了。 这个姑娘就是李燕。她在矿山长大,从小深得父母的宠爱。不幸的是,16岁那年,父亲因工死亡,家境从此一落千丈。因为家里无钱供她继续上学,读完初中,她便与本工区的姐妹们一道去广东打工。2002年矿里照顾她参加工作,她便回到矿山,开始是当接待员,后来经她多次要求,调到了配电房工作。一晃几年过去了,李燕渐渐出落成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就在头天晚上,在矿灯房工作的那个阿姨向她介绍了东北男孩刁国梁,她心里又是紧张,又是兴奋,一次又一次地揣测着初次见面的情景。 当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陌生男孩出现在面前时,李燕心里好象撞进了一头活蹦乱跳的小鹿。她不敢细细地打量,低着头,转身走进了值班室。刁国梁倒挺大方,跟着进了配电房。首先两人无话可说,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未免有点尴尬。后来,刁国梁灵机一动,问起了配电房电工方面的问题,这才找到了共同语言,聊得很投机。不知不觉就快到中午了,刁国梁离开时,已经有了依依不舍的感觉。 好不容易挨到下午,刁国梁想买些水果再去看看李燕,可是这时矿里根本没有水果卖,他只好买了两根冰棍,再次来到配电房。这次,两人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再也没有初次见面的生涩感了。刁国梁问家里有什么要帮忙,李燕就说家里的电线老化,接触不好,三天两头要摸黑。刁国梁就说有空的时候去看看。 时间过得真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李燕就留刁国梁一块吃饭,刁国梁说啥也不肯。李燕娇嗔道:“我吃了你的冰棍,你就要吃我的饭,你想让我欠你人情?”一番话说得刁国梁无法拒绝,李燕把饭分了一多半给他吃,刁国梁那个心里的甜蜜劲,饭都不知道怎么进的肚子。 第二天,刁国梁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李燕家里把电线换好了。后来又经过几次接触,两人关系直线升温。培训结束后,刁国梁回到安陵矿上班。安陵与荆草坪相距不是太远,但平时工作忙,只有到周末休息时间,两人才能见上一面。爱情就象一座长桥,搭在两个矿之间,他们就在这座桥上来回穿梭,演奏着现代版的鹊桥相会故事。 2007年元月,刁国梁调到了铜角湾矿。不久他便在铜角湾一套简易的安置房里,迎娶了自己的新娘。新婚之夜,他有些内疚的对李燕说:“你一个姑娘家没一点排场就跟了我,真委屈你了。”“委屈什么?要是要求什么条件,我当初就不会答应你。” 两个年轻人并没有埋怨条件的艰苦,他们在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年3月,刁国梁带着李燕回到东北老家,在冰雪世界里玩了十多天。 一家老小向前冲 结婚以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们一个在铜角湾,一个在荆草坪,十多公里的路程,将一对新婚夫妇分隔两地。直到2007年6月,组织上出于关心,把李燕调到铜角湾矿,结束了他们“牛郎织女”的生活。 不久,他们的孩子呱呱落地,取名为刁宇航。孩子的出生,给他们的贫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为了照顾小孩,刁国梁把正在衡阳给哥哥带孩子的妈妈接过来了,因为哥哥的孩子已经进幼儿园了。 50多岁的刁妈妈,虽然头发已经斑白,人却显得挺精神。她对儿子儿媳很体贴:“他们小两口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刚成了家,结婚欠的钱还没还清,一切都挺艰难的,我不帮帮他们哪能成?” 国梁家房子很窄,只有二十来平方,只有一个卧室,刁妈妈就用布隔出个地方,摆张床凑合着睡。刁妈妈说:“在外头,得学会入乡随俗,我哪能讲条件,正因为他们难,我才要帮他们。” 刁国梁夫妇工资都不高,一个月不足一千元,要维持一家老少四口的生活,自然很拮据。李燕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平时没有多少话讲,只是一心一意地操持家务,让刁国梁一心扑在工作上。休完产假,李燕在家再也呆不住了,就到材料库房当了一名保管员。 库房保管员,工作看似轻松,其实也很辛苦。因为煤矿生产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发放材料没有个准点,只要有人领料,不管白天黑夜,随时都得发。特别是今年冰灾期间,更是守在材料库房回不了家,出生才几个月的小孩只有交给奶奶了。孩子要吃奶,又哭又闹,让人怪心疼的。 刁国梁是电工,那段时间更是没日没夜地在外爬电线杆、接电线,中午也是在外边吃个盒饭准数。 刁妈妈心疼儿子儿媳,总是叮嘱他们:“做事小心点,家里的事你甭管。” 如今,一家人仍旧挤在小房子,房子里仍旧飘荡着欢乐的笑声。虽然忙碌,虽然清贫,但他们用爱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努力工作,一步步地朝着美好的未来奔忙着。 稿源:2008年第4期作者:吴映昆
作者:118.228.151.*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6-17 09:01:35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