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70804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2011年06月21日 07:22:43 听刁老师“自圆其说” □ 际平文 前两天,接到刁锦寰老师电话,说在北大讲课告一段落。他终于有闲,我们赶紧去拜望。 刁锦寰是国际著名统计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经济计量学与统计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在国际上,刁老师被公认为贝叶斯统计推断、时间序列分析、干预分析、环境统计学等方面的学术权威。 初识刁老师,是2006年他在北大讲学期间,机缘是拍摄系列电视片《统计名家访谈录》。记得当时正值春意浓浓的时节,刁老师在北大未名湖畔的临时寓所掩映在青枝绿叶之中。摄像机的镜头前,刁老师的慈眉善目,朗朗笑声,诙谐幽默,谦和平易,给人印象深刻。 200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次统计学术活动中,笔者再次见到刁老师,特地为他播放了我们摄制的《统计大家刁锦寰》。电视片有一段优美的钢琴曲,是刁老师夫人弹奏的。据说,每当刁老师工作小憩,刁夫人总为他弹奏一曲,以解疲劳。可惜,刁夫人不久前已辞世……刁老师说,从没想到过那熟悉的钢琴声有一天会消失,感谢我们为其保留下了这支完整的曲子。 这次再见刁老师,时间充裕,聊天、喝茶、吃饭,从下午直到灯火阑珊。和5年前相比,刁老师依然是笑声朗朗,诙谐幽默,谦和平易;而明显见老的是步履有些蹒跚,但他绝对婉拒我们的任何“扶老“之举。其独立不依的精神气质令人敬慕。 北大校园里,和刁老师团坐在“大树咖啡屋”。赶上停电,没有空调,但难得如许气氛,咖啡香气缭绕,闲聊谈笑风生,暑热似乎被忽略不计了。旁桌一位学子悄无声息地在笔记本上敲着,时间在午后的阳光中慢慢滑过…… 时间,让我想到刁老师的“时间序列分析”。在时间的轨道上,每时每刻都有新资料,将某指标的数值资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来,就是时间序列。刁老师说:“人啊,是生活在时间当中。”他给年轻人讲课曾这样开场:“这里很少有人有白头发,你看那个头发最白的就是我。”听他的课,如雪鬓发,就是时间的故事;脸上笑意,就是人生的快乐。 和刁老师在一起,快乐有时化在一道道“考题”里。伴着喝茶,刁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和茶有关的“考题”。说的是,有人请他喝茶,茶楼名字叫“虫二”。为何起如此怪名?人家请他猜,并提示:“虫二”和汉字比划再组合,形成两个字,蕴涵一意境。我们猜来猜去猜不着,最后还是刁老师道出“谜底”:两个字是风、月(繁体的风),“虫二”自然是”风月无边“了。 刁老师的第二道“考题”和学术研究有关。即用一个成语,形容如何做学问、搞研究。“这个成语蛮俏皮的”,刁老师提示我们。结果依然是刁老师自答——自圆其说。“我做学术研究,就是以自圆其说为逻辑、为标准的。”刁老师很认真地联系到自己。 时间序列分析,其中包含预测。记得刁老师说过:“预测不是算命,人家老问我,你搞预测的,能不能预测股票啊?我只能讲,祝你好运!”这是不是刁老师的自圆其说呢?想想,很有意思。 其实,“虫二”茶楼的解释,不也是一种自圆其说吗?关键在于,各种自圆其说,是否求实、求真、求是,是否有着令人信服的逻辑。真正的自圆其说,起码首先说服自己,要有自信,否则自己都不信,何以让别人信服?很多学术垃圾,很多言不由衷的讲话,被诟病、被不屑,原因之一就在难以自圆其说,这样的东西要么来路不正,要么没走脑子。 真正的学者,都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史学家陈寅恪写于清华大学王国维纪念碑铭)。刁老师正是这样。我觉得他的“自圆其说”,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刁氏创意和表达。也许,正是这种自圆其说的追求,成就了刁老师的学问和成就。 授业解惑,从美国芝加哥到中国海峡两岸,刁老师追赶着时间的脚步,讲授着“时间序列”,传播着统计学问。他说再有两年就80岁了。我们不禁由衷希望,刁老师的学术成果和统计思想应该好好出一本书。他说也希望如此,希望自己的“自圆其说”对更多的人有帮助。他还特意强调:对他,一分钱的稿酬也不要考虑。 送刁老师回北大,走进校园,夜的静谧漫了过来。刁老师备课的办公楼已灯光稀落,看老人蹒跚走进电梯,看他那465号办公间亮起灯光,我们觉得时间走得太快了……
作者:118.228.151.*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6-21 18:25:57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