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天宫源

01-04

1537次

1人

1个

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天下王氏出太原

天下王氏出太原






山西可称的上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源”,最早的深的“根”。炎黄子孙从这里走出黄河,走过江,走向海外。无论天涯还是海角,这些炎黄子孙对故土和祖先的眷恋,一脉相承,自觉的民族意识,世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血浓于水,叶生于根的凝聚力。 “君到山西来,才知故乡事。”炎黄子孙讲究寻祖认宗,山西常常是绕不过的血脉之源。
关键问题1 王氏寻源
资料A
中华民族有许多姓氏是从山西起源的。到目前为止可查的姓氏就有40多个,其中王、张、赵、魏、杨、郭、贾、郝、裴、傅、尹、霍、路、冀、万、解、蒲、温、芮、耿、荀、晋、籍、南、祁等姓氏均源自山西,尽管有些姓氏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多见,但却有不少姓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中自强不息,人才辈出的望族,王姓就是其中之一。天下王氏根在太原,枝传海外。日本的“山田”等六氏皆为王氏传人,王、游、尤、沈同宗,王翦、王勃、王维,甚至连新加坡总统王鼎昌都是王氏后裔,非常值得太原人骄傲。

王姓是中华民族中人数较多的大姓。据统计,海内外的华人中王姓大约有一亿人口。王姓的来源也比较复杂。据史书记载,王姓的来源中主要有周文王的后代、有虞舜的子孙、有殷商比干的后裔,还有不少外族因种种原因而改姓王,或被赐姓称王的。

“ 天下王氏出太原”,在山西太原有一座海内外闻名的王氏祠堂,是祖祖辈辈王氏后人所敬仰的地方。这里有很多的文字和文物都足以证明,太原王氏就是中华民族王氏的开元始祖。
资料B
王姓家族,起初居于中原地区,后来迁到各地。汉唐时,有太原王姓,山东琅琊王姓;宋明时期,有开闽王氏,三槐王姓。虽然支派纷繁,但追溯来源,几乎都可以与黄帝联系起来,大多数王姓家族人都属姬姓,是黄帝的正统后裔。因此,王姓人谈起自己的祖先时都会自豪地说,我们是正宗的黄帝子孙。

上述文字中提到的那座海内外闻名的王氏祠堂坐落于古城太原市郊的著名旅游景点晋祠内,这个外观普通甚至略显狭小的子乔祠,是很容易被游人忽略的。但若王姓之人来此,总是要焚香祭拜的。因为子乔祠是王氏始祖之宗祠,是海外王姓寻根问祖之地,也可以说是天下众多王姓华人“根”之所在。

子乔祠内供奉的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名晋,本姓姬。子乔年轻有为,仗义疏财,直言时弊,因触怒灵王被贬为庶人,十七岁时“驾鹤升天”。子乔的儿子宗敬曾任司徒官职,他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遂辞官避居太原。宗敬一家与乡邻和睦相处,深得同情与爱戴,大家因其为王者之后,都以“王家”尊称,此后全族也以王姓自居,子乔则被尊为始祖。

王氏后来成为太原地区最显赫的望族:北魏时定太原王氏为天下四大姓之一,唐太宗时又将太原王氏定为天下五大姓之一。王氏家族的发展,以晋朝时最为鼎盛,有“王与司马共天下”之说。史籍曾有歌唱王姓、谢姓两大世族在晋朝时无比显赫的诗句:“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王氏家族之气派与繁盛,由此可见一斑。王氏根在晋汾,分支很多,目前所知的就有两百多个,其中著称的分支有“开闽王”、“郎琊王”、“三槐王”、“潮州王”、“琼崖王”、“赣湘王”等。王氏后裔人才辈出,比如秦朝大将王翦、东汉名臣王允、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唐朝文学家王勃和王维、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等。 
王姓入台湾,始于明代。 在福建省漳州长泰县的武安王姓,是光启元年从河南光州固始南下入闽的。他们和东南沿海,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大多数王姓拥有着共同的始祖——开闽王氏。如今这动人的闽南地区的乡音乡曲,仍然吸引着众多的台湾乡亲们,以及海内外的王氏后人,年年月月到这里来寻根问祖,拜谒祖先。
【活动与探究】(任选)
1.
起源于山西的姓氏,目前可查的有多少个?试举几个例子。如果这里面有你的姓氏,你愿意了解一下你姓氏的来龙去脉吗?你能举出一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名人吗?
2.
请所有同学写出从你往上四代人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及生卒年代,试着制作家谱;并交流一下你制作家谱过程中的感想。
3.
何时王姓入台湾?请你查找资料举一些台湾王氏后裔名人。
关键问题2 太原王氏名人选
资料C

王琼(公元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别号双溪老人,山西太原(今太原市晋源镇)人。在宋、元以后仍世居太原。王琼于明成化二十年( 1484 年,时年二十六岁)登进士。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后来因执掌兵部的特殊功勋,五年之中,不断地加官进爵,在明代历史上极其罕见。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任人(王阳明)唯贤”。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王翰:唐朝著名诗人。著名诗作《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赞美佳句,夜光杯也因此而出名。

王维(701-761),唐朝诗人,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王维前期的诗大都能反映现实社会,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则多写田园山水诗,王维多才多艺,善画,通音律,是杰出的画家、音乐家和书法家。

王昌龄(698-约758)唐朝诗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他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他的边塞诗很著名。而且题材广泛,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动乱社会也有过一些揭露和反映。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县。著名诗作《凉州词》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经典诗句。《登鹳雀楼》也最为著名。

王全斌(908--976)北宋初年将领。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曾在五代的后唐、后晋、后周作官。在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王允:(137——192年),东汉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官僚家庭,饱受封建教育,文武双全,讲义气,并立志报国,他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董卓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为诛杀这个丑类,王允积蓄力量,利用矛盾,终于把董卓送上断头台,完成了他一生最具声色的壮举。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勃;王翦(秦国大将)、王僧辩(南朝将领)、王审知(五代国王)、王祜(宋代兵部侍郎)、王安石等等等等
【活动与探究】(任选)
1、查阅上述人物的资料,选其中一位写成人物介绍并进行交流,看谁讲的更
生动感人。你还能说出哪些王姓名人?
2、请选一位你崇拜或喜欢的并与你同姓氏的历史名人介绍给大家,若有血缘
关系的最好。
3、民间有“ 天下张氏出太原”、“ 天下白氏出太原”之说,请你查找资料以史实证明。(可以参考《三晋文化丛书》、《名都自古并州》等)
关键问题3 海外王氏寻祖问宗
资料D

一九九三年七月,王氏宗亲的世界性联谊组织——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在太原成立。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二个宗亲社团,两百多位宗亲参加成立大会,并在晋祠内兴建王氏始祖王子乔公祠。其后相继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召开了世界王氏联谊大会,借此沟通并增进了海内外王氏宗亲的感情,也为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文化贸易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太原王氏子孙遍及世界各地,以东南亚为数最多,足迹遍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如在泰国,王姓约占旅泰华人一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外的王氏后裔,纷纷回到太原寻根问祖。

“天下王氏出太原”,在太原建城两千五百年之际,第六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也于二00三年九月在太原召开,并在子乔祠前举行盛大的世界王氏宗亲祭祖仪式。
资料E
1988年11月泰国王氏宗亲会终于组建了寻根祭祖团,回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太原故乡。
  泰国,作为我国西南部的友好邻邦之一,自古就与中国大陆有十分密切的交往。由于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很早就成为王姓人出国后理想的侨居之地。如今,族居这里的王姓人已达数万,分别出自三槐、开闽、太原等支派。近年来,由于受侨居国地籍法的限制,在当地出生的王姓侨民,不得不改用当地姓名,原有中华姓氏,自然消失。愈是如此,愈使他们感受到故乡原有亲情的重要。1986年,泰国三槐王氏宗亲会,以相传家庙有"太原郡三槐堂"金字灯笼为线索,通过一家旅行社致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希望代为查找祖根。其后国务院侨办相继把解开灯笼上地名之谜的任务交给了南京、太原的有关单位。
  南京是泰国三槐王氏自认的祖居地之一。经有关部门查证,当地王姓人相传也曾有"太原郡三槐堂"金字灯笼,还有一部上写"天下第一王"的家谱,可惜毁于"文革"中。由于南京方面提不出更多的资料,为泰国三槐王氏寻根的任务便落到了太原人身上。
  为解开灯笼上地名之谜,太原方面从侨办、政协、太原王氏研究会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一步步为"太原郡三槐堂"找到了答案。他们认为,太原郡是这支王姓的郡望,三槐堂是其所在分支。他们原在北宋东京开封,后随南宋迁往江南,定居在闽、粤、浙沿海等地。为了慎重起见,他们组团到南京、福州、泉州、晋江、南靖等地寻访三槐王氏的踪迹,最后终于在福建南部的南靖县珩坑找到了泰国三槐王氏的祖根。 这次,由灯笼字谜引起的寻根,情系海内外,涉及泰国王氏宗亲会、河内三槐王氏、中国南京、太原、太仓、南靖、揭阳等许多部门,牵动数万王姓人的心。它将与王姓众多的历史故事一样,成为永世传诵的佳话。
资料F
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一晋江市,是著名侨乡,也是侨居菲律宾等地王姓人的祖居之地。
  晋江市罗山乡沙堤村,即菲律宾王姓侨胞的发祥地之一,人称"沙塘王氏"。他们本是太原王氏的分支,全村一千二百余户,皆王姓,有三分之一人口侨居海外,留居者分门立户,在庭院门额上,无不镌有"太原衍派"四字。村中王氏家庙,更具寻根特色。其建筑犹如明清府第,大门横悬"王氏家庙"匾额,左右高挂纱灯,各题"王氏"、"太原"二字。入门进入正堂,中间挂红底金镶锦幛,仍书"太原衍派"四字。家庙各处柱、壁上,又分别悬挂有 "太原家家富、沙塘处处春"、"太原衍派家声远,远扬海漠,沙塘流芳世泽长,长惠乡邦"等楹联,道出其历史渊源。
  其实,晋江沙堤村只是福建侨乡的一个缩影。在福建全省,生活有太原王、开闽王、三槐王、西清王等许多王姓支派后裔,他们在明清时以此为基地,迁往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建有四十多个宗亲联谊会。仅在台湾的王姓人,人数已接近百万。
  日本《那霸市(琉球)族谱》载: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91年),漳州龙溪人王立思奉旨"迁中山(即中山国,在琉球群岛,附庸于明朝),以补三十六姓,赐宅于唐荣",后人改姓日本姓,奉他为元祖,则是闽南王姓人迁居日本,融入日本民族的有力证据。
  炎黄子孙自古有尊祖敬亲的优良传统,无论飘泊到哪里,总忘不了自己的家乡祖根。一遇机会,便尽可能地报效于她。俗语所谓百尺大树,落叶归根,正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异乡客的心理状况。王姓作为中华大姓,因各种原因客居他乡者的寻根意识自姓氏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地向后人表明,他们的祖根在太原、琅邪等地。
  宋元以后,王姓人开始走出国门,到海外各地谋生活。如今,他们已经是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法公民,人数也达数十万,但对故乡的思念和崇敬之情依然如旧,其情也真,其意也切。
资料G

下述数例寻根的事实,足以代表海外王姓侨民的共有心态。
  原籍福建晋江沙堤村的菲律宾、印尼王姓侨民,一向有归国谒祖寻亲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乘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几乎每年都组织海外沙塘王氏宗亲观光团归国与亲人会聚,各尽其能,为家乡建设献计献力。族居菲律宾的王若励、王若蒋两位宗亲,一次捐资四十万元,新建沙堤学校教学大楼;侨眷王孝少也在海外亲人的扶植下办起华侨针织制衣厂,产品全部销往国外,年利润达十万元以上,成为海内外王人互惠互利的典范。
  1985年11月,旅居泰国的三槐王氏支派组团归国观光谒祖,先后到广东揭阳、福建南靖山边等地,分别向家乡父老赠送寻根锦旗及《河内王氏族谱》,表示同根同源的族谊之情。
  1985年,旅居缅甸的泰国王氏宗亲会致函太原市政府,请求帮助查考有关太原王氏开族立姓以及世系沿革资料。太原市有关部门随即组织考察组进行工作,调查与缅甸王氏有关的开闽王氏分布情况。最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促成了缅甸王姓侨胞归国寻根之行。
  1988年11月,泰国王氏宗亲会组团到太原寻根谒祖,受到山西省以及太原市、南郊区、小店镇等各级政府和王姓宗亲的盛情款待,使寻根之行获得极大成功。
  在海外王姓侨胞纷纷归乡寻根祭祖的同时,中华大地上的王姓族亲或有关人员也不断接到海外王姓宗亲组织的邀请,出访世界各地,考察这些海外赤了生活的世界和环境,加强亲情交流。
1990年,太原市和山西省先后两次应泰国王氏宗亲会的邀请出访泰国,便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
资料H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相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

  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肤的旗帜上写着中华。”尽管他们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国籍认同、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据统计:1996年世界共有华人社团9255个,(世界性的华人社团就已超过70个)其中属于亲缘性的宗亲社团占了34%,有3147个。海外宗亲社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凝聚的产物,他们有强烈寻根的愿望,我们看到,一年一度,人们远涉重洋,不远万里到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前,共告“五洲风雨疾,华夏有炎黄”,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 

同宗之谊,血浓于水。亲情和血缘,作为炎黄子孙间进行联系的纽带,已经支撑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数千年。今后,它也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王姓子孙中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活动与探究】(任选)
1.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成立于何时何地?王氏始祖王子乔祠建于哪里?
2.第六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盛大的世界王氏宗亲祭祖仪式在哪里举行?
3.请讲一讲泰国王氏寻根祭祖的动人故事,你怎样看待海外宗亲社团的寻根举动?
4 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晋祠子乔祠前参加一次王氏祭祖仪式或参加自己家族的祭祖仪式,亲身体验并感受一下这浓浓的乡亲。
资料来源:
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栏目
中国网:China.com.cn
Google.com.cn
太原道http:\www.taiyuandao.com
中华海外联谊会网址
《魂系山西》第五篇《根在山西》主编 李镇西
《中国城市经济—太原建城2500年专辑》
《太原史稿》黄征主编
Copyright ©
王氏家谱研究会2003
王氏家谱研究会网络开发部维护 设计制作:无头的鹰

王姓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王氏望族名臣三代丞相王导王
在历史上,王氏之成为显赫的家族,是开始于晋朝的王导。他辅佐晋元帝渡江,在建业(今南京)建立了东晋,并且接连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他的子孙,也世代簪缨,于是,他们这一家族,自然门第越来越高,最后演变成“合望族者,辄推王、谢”了。
也许是因为名望太高了,所以历来对于王氏的姓源,有许许多多的说法,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京兆、河间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翊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阿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这段记载,说明了姓王的人,并不是一个来源传下来的,以汉族来说,有的是周文王的后代,有的是虞舜的子孙,有的则是殷商比干的后代。这种情形,已经是够复杂的了,后来不但许多外族不约而同地改姓了这个汉姓,而且还有一些人也被赐姓为王,譬如,《汉书》上就曾提出,燕王丹之玄孙嘉,曾被王莽赐姓王氏;来自西域胡支氏的王世充也冒姓王。这么一来,姓王的人想要从姓氏上去追溯自己的血统,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王氏的姓源那么多,但是数来仍以出自周文王的那一支,名气最大。根据考据,使王氏成为望族的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一支在山东繁衍的子孙。
既然王姓人众势大,则其子孙的遍布世界各地,自是十分自然的事。据《广韵》的记载,著名的王姓家族,大致有21处,即太原(在今山西省)、琅琊(山东)、北海(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京兆、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河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莱(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海汉、长沙(湖南)、堂邑(江苏)、河南等地的王家。其中,又以太原和琅琊的王家最有名望。上面提到过的王导,是山东临沂人,自属于琅琊一派
郡望堂号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
6、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 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历史名人
王姓作为我国十大姓氏之一,在各个历史朝代,都有上乘表现。秦代有为辅佐始皇平安赵、燕、蓟、荆等地区的大将王翦。西汉末年有摄政王王莽,后建立新朝,称帝十五年。东汉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捍卫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其主要著作为《论衡》。晋代有书圣王羲之。唐代有著名文学家王勃,诗人王维。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一生创作杂剧达十四种之多,其代表作《西厢记》。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发展陆九渊之说,创立阳明学派。清代有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我国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东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宰相。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
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作者:王殿溶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8-05 10:16:1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