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850934次
4人
6个
797个
45039人
1923部
一、序言:我太原宝庆王氏支派始祖呈公颜氏祖宗是明弘治年间从江西(吉安)安福县洋门乡嘉(夹)溪迁宝庆西路(今邵阳县岩口铺镇白山村)的。生四子:长子履基后裔留住宝庆西路岩口铺;次子复本、三子恒固后裔去川、贵(无考);四子巽权后裔迁洞口秀峰山源塘;呈公和颜氏祖母葬岩口铺白山村,四子巽权后将父呈公迁葬洞口秀峰瓦渣山。现将有关资料发给你们,请予核究。二、据安福县志录:南宋时,16世王珂斋,由邑北连岭徙今安福县洋门乡嘉(夹)溪定居杨田;传说:到时恭之子呈公携小配颜氏迁宝庆西路居梅子岭(白山王家村)。网载:谱称始祖明远公,宋元丰8年(1085)由江西迁湖南潭州,其裔孙性还、复清、复深、万贵、巽权、英爵于明宣德、正统年间定居三阳、岐石、栗山、岩山、江潭、三元塘等地。多分布在毓兰、秀峰、江潭等乡镇。太原王氏: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平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 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晋国。 因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唐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 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屈原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子晋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亦写道,“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新加坡当代学者王秀南先生礼赞道: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钦水思源,我祖德馨。太原世系:太子晋公年十七而卒。周灵王驾崩,其弟贵继位,是为景王。晋公长子宗敬仕周为司徒。其时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遂上表致仕,避乱于晋阳(一说居河东城都乡唐版里)。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是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后人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太原遂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 十八世孙翦公及其子贲、孙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军,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军。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离公兵败自殉。其长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离公次子威仍居晋阳,两汉时,曾为扬州刺史,其子孙亦散居各地。九世孙霸公又重返故里,徒居太原。霸公生于东汉,屡聘不仕,隐居读书。霸公二子,长曰殷,东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其后裔称祁县分支。次子咸,随父居晋阳,其后裔晋阳分支。殷四世孙述,生三子:隗、懋、允。允公,东汉献帝时居官司徒,董卓篡权乱政,允公与吕布诛杀之。懋公,东汉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孙光,北魏并州刺史。光子冏,北魏度支尚书、护乌丸校尉,其裔孙称乌丸王氏。霸之后裔琼,字世珍,北魏镇东将军,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三、现宝庆西路(岩口铺)迁秀峰三修谱支派字辈:晋宗仕智恙,亢颖荣错愤,渝息恢元颐,剪贲离威忠,曜邑揆白章,槐崧霸殷甲,烈允述功宏,昶湛寓罕秀,玄涣蚪彦杰,隆通郊谏景,政仲初阑弦,萧纶常傥福,辅思璋夔穆,道法简进珏,原德珂安臣,卿甫叔道益,孟时王呈履拱(以查宗名而注)。必廷宗祖大,仁义礼智忠,厚承家训慈,惠微瑞祥岐,晋宏基业汉,周显文章治,陈太平策学,宗知行良根,本勤培植福,禄尔炽昌圭,壁联辉达时,书贻泽长仰,怀先德在永,奉为典常惟(为后修谱辈字)。四、嘉溪王氏序载:广陵节度使渊公,后分居彭州连岭太平头永乐乡;第十三世穆公、字万载,授湖广兵马使、进广东节度使,以军功授太尉,宋未天不大乱,穆公随楚王与义兵至赣州,公卒,葬于陈家山;穆夫人邓氏、黄氏、除氏生子五:长子道洪(授柳州刺史)、次子道隆(授全州刺史,引兵至安福,后归连岭)、三子道忠(号为王屯,封翼州总管,引兵至安福城南)……。道隆生两子:茂、简;简生进贤。进贤之子(长:王圭、守秘书省正字,仲:王琳、授豫州刺史,季:王钰、授湖广检校);钰(珏)生原信、原迪、原安,信后登进士第、为和州同知,生四子:德心、德方、德茂、德荣,德心为原州知州,夫人李氏生四子:玎、当、珂、佩,当仍居连岭,;珂分居安福嘉溪江,嘉溪王氏自珂公始也;佩分居河川,分处不一,不可后订评焉,王君宣卿堂出自连溪谱系,授予序之;今特举其派之所自出,俾一览可见,且王氏之子若珍藏谱牒,他日有所籍考,不致相见若途人,则所叙也,岂非一本之义于王氏勿替哉。五、按王氏源流总垂系:姬氏(黄帝封姓)→黄帝(公元前26世纪初)→元器(公元前22世纪末)→桥极→帝喾(公元前21世纪初)→后积(夏朝)→不突→鞠公→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险→公非(商朝)→高围→亚围→公叔祖→古公亶父(商朝太王)→季王→文王(商朝)→武王(名姬发:西周朝●公元前11世纪)→成王(名姬诵:西周朝●公元前11世纪)→康王(名姬钊:西周朝●公元前11世纪)→昭王(名姬瑕:西周朝●公元前11世纪)→穆王(名姬满:西周朝)→共王(名姬满:西周朝)→孝王(名姬辟方:西周朝)→夷王(名姬燮:西周朝)→厉王(名姬胡:西周朝)→宣王(名姬静:西周朝执46年﹡甲戍年登基公前827年)→幽王(名姬宫湦:西周朝执11年﹡庚申年登基公前781年)→平王(名姬宣臼:东周朝执51年﹡辛未年登基公前770年)→太子狐→桓王(名姬林:东周朝执23年﹡壬戌年登基,公前719年)→庄王(名姬佗:东周朝执15年﹡乙酉年登基,公前696年)→釐王(名姬胡齐:东周朝执5年﹡庚子年登基,公前681年)→惠王(名姬阆:东周朝执25年﹡乙巳年登基,公前676年)→襄王(名姬郑:东周朝执33年﹡庚午年登基,公前651年)→顷王(名姬壬臣:东周朝执6年﹡癸卯年登基,公前618年)→定王(名姬瑜:东周朝执21年﹡乙卯年登基,公前606年)→简王(名姬夷:东周朝执14年﹡丙子年登基,公前585年)→灵王(名姬泄心:东周朝执27年﹡庚寅年登基,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一)按周灵王氏序辈脉图:周灵王(姬泄心)→晋•字子乔•谏王•太子贬为庶民,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1世)→宗敬(生公元前550年,约公元前534年改姬为王姓2世)→仕蠲(3世)→智瑜(4世)→恙(5世)→亢(6世)→颖(7世)→荣(8世)→错(9世)→愤(10世)→渝(11世)→息(12世)→恢(13世)→元(14世)→颐(15世)→剪(16世)→贲(17世)→离(18世)→【元:琅琊王始祖】威(太原王始祖:晋阳太原县河东;19世)↓(二)按太原王氏序辈脉图:忠(20世)→曜(21世)→邑(22世)→揆(23世)→白(24世)→章(25世)→槐(26世)→崧(27世)→霸(28世)→殷官(29世)【咸】→甲(30世)→烈(31世)→允(32世)→述(33世)→功(34世)→宏(35世)→【昶】○(36世)→【湛】○(37世)→寓(38世)→罕(39世)→秀(40世)→玄则(41世)→涣(42世)→蚪(43世)→彦(44世)→杰(45世)→隆(46世)→通(47世)→福郊(48世)→玄谏(49世)→景肃(50世)→政(51世)→仲舒(52世)→初渊字群玉(53世)【○哲】→阑字诗志(54世)【○○○○】 →【弼、弘】弦字信高(55世)→【○○】萧字宝庆(56世)→【经】纶(57世)→常字仁安(58世)→傥(59世)→福(60世)→辅字善安(61世)→【思敬、彦】思昭(62世)【武、忠】→璋字安仁(63世)→夔字子和(64世)【季、江】 →穆字万载(65世)→配邓氏生【道洪】道隆(66世)【配黄氏生道忠、道清】【配除氏生道安】 →法茂(67世)【法青】)→简(68世)→进贤(69世)【进忠】 →【圭、琳】珏字仲恢(70世)→原信字汝中(71世)【迪、安】→德心字子仁(72世)【芳、荣、茂】)↓(三)按安福嘉溪王氏序辈脉:【玎、当】珂斋(73世,南宋公元1127至1179年)【佩】→【安国】安邦(74世)【安民】 →【武臣】达臣(75世)【重六郎】→华卿字彦一郎(76世)→明甫(77世)【斋甫、智甫、又甫均无后】 →叔良字佑三郎(78世)【叔震】→道存(79世)【傅、立】→益鲁字吴三郎(80世)【吾、玄】→孟勤字一郎(81世)【仲俭】→时恭(82世)【宽、信、敏、惠、宝】→2王呈(明朝弘治戊申年公元1488年至1505年迁岩口铺、王氏83世)【珩、晋】 →履基(84世,生约1495年)【复本、恒固、巽权:(洞口秀峰王氏) 】↓(四)岩口铺王氏:拱字北治(85世)→【必瑞、珊】必瑚(86世)【必览】→庭富(87世)【庭金】→【宗龙、光、瑞、贤】宗圣字玉生(88世:生康熙壬辰年公元1664年)→【祖怡】祖桓字允•吉生(89世)【恂、惶】→【大椿、梁】大林字长青(90世:生雍正乙巳年公元1725年)、【相】→【仁登】仁高字科元(91世:生乾隆丙子年公元1756年)【仁武】→【义龙】义方字朝训(92世:生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义才字朝拨【义进】→礼圭字良壁(93世:生道光辛巳年公元1821年)→【智宏、庆】智睿字愈玲(94世:生咸丰乙卯年公元1855年)→忠增字桂、名光增(95世:生光绪癸丑年九月十四公元1897年)【裕】→【厚聚(生民国己未年十月十日公元1919年)】厚宝名绍宾书国华(96世:生民国甲子年公元1924年)【厚盆】→承有名垠方(97世)【承选】→家均字珏(98世)→训毅、训夫(99世)→六、备注:()为补充说明或别名;【】为同父按排列的支脉兄弟;→↓为分代脉号;○为失考符号。七、附言:现在宝庆西路岩口铺履基公和洞口秀峰巽权公后裔已联谱,人数约6000人,望寻找江西安福县洋门乡嘉(夹)溪和去台湾履基公后裔、四川复本、恒固后裔王氏成员的同宗亲人。八、存在的问题:1、宏→(昶)○→(湛)○→寓中有两代失传,从晋代起第36、37祖宗是谁?第70——71代中到底钰生原信还是珏生原信?2、三槐堂(懿、旦、旭)在谱中无法查找,三槐堂无依据为什么又称三槐堂?3、为什么我们的谱辈字与隆回隆治王氏的字辈联到一起了;湖南隆回隆治王氏字辈:源自三槐堂上梅王氏,自盟盛公始字辈如下:盟光添万祖,良才文思廷,秀清义国正,世代守乾坤。祥云调化育,师闻有道周,鸣风维景德,(本利学实优)。三十六世起改用王隆中将军(光远房后裔,军长职)所撰的五言诗十二句:忠孝承家训,慈惠征瑞芳,岐晋宏基业,汉唐显文章,治陈大平策,学宗知园方,圭壁联辉远,诗书遗泽长。根本勤培植,福禄尔自昌,彻怀先德著,永奉为典常。这到底是什么原因?4、为什么嘉溪王氏序:穆公次子道隆生两子:茂、简? 按太原王氏序辈脉图:穆公次子道隆生法茂、法青, 法茂生简?5、三修谱渊公按太原王氏算本为第35世,为什么将渊公定为第一代世?6、总谱记载:宝庆王氏支派始祖呈公颜氏祖宗是明弘治年间从江西嘉溪迁宝庆西路,为什么没有记载(吉安)安福县洋门乡嘉(夹)溪?太原宝庆岩口铺王氏承有名垠方撰电话:13973930881,QQ:4461168522012年6月25日
作者:王垠方 回复:1 发表时间:2012-06-30 18:39:14
建议:太原王氏字辈应统一从晋开始序辈;晋•字子乔•谏王•太子贬为庶民,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1世)→宗敬(生公元前550年,约公元前534年改姬为王姓2世)→仕蠲(3世)→智瑜(4世)→恙(5世)→亢(6世)→颖(7世)→荣(8世)→错(9世)→愤(10世)→渝(11世)→息(12世)→恢(13世)→元(14世)→颐(15世)→剪(16世)→贲(17世)→离(18世)→【元:琅琊王始祖】威(太原王始祖:晋阳太原县河东;19世)↓(二)按太原王氏序辈脉图:忠(20世)→曜(21世)→邑(22世)→揆(23世)→白(24世)→章(25世)→槐(26世)→崧(27世)→霸(28世)→殷官(29世)【咸】→甲(30世)→烈(31世)→允(32世)→述(33世)→功(34世)→宏(35世)→【昶】○(36世)→【湛】○(37世)→寓(38世)→罕(39世)→秀(40世)→玄则(41世)→涣(42世)→蚪(43世)→彦(44世)→杰(45世)→隆(46世)→通(47世)→福郊(48世)→玄谏(49世)→景肃(50世)→政(51世)→仲舒(52世)→初渊字群玉(53世)【○哲】→阑字诗志(54世)【○○○○】 →【弼、弘】弦字信高(55世)→【○○】萧字宝庆(56世)→【经】纶(57世)→常字仁安(58世)→傥(59世)→福(60世)→辅字善安(61世)→【思敬、彦】思昭(62世)【武、忠】→璋字安仁(63世)→夔字子和(64世)【季、江】 →穆字万载(65世)→配邓氏生【道洪】道隆(66世)【配黄氏生道忠、道清】【配除氏生道安】 →法茂(67世)【法青】)→简(68世)→进贤(69世)【进忠】 →【圭、琳】珏字仲恢(70世)→原信字汝中(71世)【迪、安】→德心字子仁(72世)【芳、荣、茂】)↓
作者:王垠方 发表时间:2012-06-30 18:58:32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