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69238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怀念李汝祺先生/刁福山

怀念李汝祺先生
刁福山
对于李汝祺先生,这位中国遗传学奠基人,久闻其名,未曾相识,但拜读过他的多部著作,受益匪浅。回想起我师从李竞雄教授从事遗传学教学与科研的时候,就常常听到李先生介绍李汝祺教授的事迹,资深的学术经历,严谨的治学态度,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在那特殊的年代他捍卫科学真理的铮铮铁骨,早已成为我心目中的导师。
1982年我在辽宁大学生物系任教,辽宁省遗传学会受中国遗传学会委托由辽大遗传室承办《全国高校遗传学教师遗传试验讲习班》的时候,有机会与中国遗传学会秘书长、北大吴鹤龄教授经常接触。学习班一结束,我就调到北京农学院任教,他建议我参加他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基金会资助的“中国果蝇生态学的研究”的课题。我非常感激吴先生给我这样的好机会,能在他的指导下和高水平的戴灼华老师合作真是梦寐以求。不久我就如约而至,加入果蝇课题,一门心思的投入其子课题“中国金色果蝇姊妹复合种的染色体研究”的工作。果蝇研究室在生物系的西馆,这是一座典雅的仿古二层小楼,坐落在未名湖畔南岸小山坡前,苍松翠柏环绕其间,非常幽静,是做科研的绝佳环境。戴灼华老师是课题运作的负责人,已经收集到来自各地的8个材料,分别采自北京、保定、青岛、梓橦(四川)、上海、杭州、大连等并引进日本金色果蝇。取材幼虫神经节,比较研究它们的核型。辅以唾腺染色体观察研究。
这期间最是我感到幸福的是能够亲身感受到李汝祺教授的阳光雨露,聆听他的教诲与指导。李先生非常关注果蝇的研究,他老人家是我国利用果蝇研究遗传学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曾师从摩尔根研究果蝇唾腺染色体,是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遗传学家,是我国遗传学的奠基人。1983年春天未名湖畔春意盎然,阳光明媚,一阵阵春天的气息飘洒着桃李芳香。我正聚精会神地解剖果蝇幼虫神经节,戴灼华老师悄悄告诉我:“明天上午9点多李汝祺先生来看看果蝇的试验。”我听到这消息非常兴奋,但又特别紧张,就像小学生进考场的那种心情。我忙问戴老师:“李先生来看什么?”“看看果蝇和我们做的染色体片子。”我认真挑选一批神经节染色体的片子,又做了几张新鲜的片子,准备给李先生检查,接受指导。紧张的心情同时又有一种沐浴春天和煦阳光的兴奋。那天我很晚才离开实验室,第二天早6点多就到实验室了,做好准备迎接李先生的检查。我来实验室工作已经几个月了,没见过他老人家,我想,近90岁高龄的老人还能看显微镜吗?这时戴老师扶李先生走进实验室,我立即向李先生鞠躬问安,戴老师把我介绍给李先生。我看李先生身板挺直,动作敏捷,目光烁烁有神,很快坐到显微镜旁观察神经节细胞染色体。为了方便李先生观察,事先我找了一些细胞定了位,画了草图,李先生看的很仔细,不时地说说着丝粒、次缢痕、异染色质的位置和分布。看了一会又问我们取材和前处理的过程,他说:“染色体尽可能再长一些,在处理环节上,比如秋水仙碱浓度,处理时的温度、时间都可以仔细掌握,让染色体不要缩得太短,长一些观察结构更清晰、准确。”李先生和蔼可亲的几句话使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松弛下来,迅速地记下了他的每一句话。李先生又看了几张唾腺染色体的片子。我们做出的唾腺染色体臂与臂之间重叠较多,影响对每条臂的来龙去脉的识别。当时我对唾腺染色体也只是其大致图形的了解,其他细微结构几乎是一张白纸。面对这位师从摩尔根研究唾腺染色体的祖辈、知名的遗传学家,心情十分紧张,但也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与期望,庆幸有这样的机会得到他老人家面对面的教诲与指导。李先生一次次教导我们识别唾腺染色体端部、带纹分区、结构特征。李先生非常温和地告诉我们:制片程序一般都了解、熟悉,但要做好就不那么容易了,主要在处理过程中,尽可能掌握好时间、温度,让细胞膨大,染色体尽可能伸展开,压片时用力均匀平稳。要多做,细心记录、摸索规律,不要心急,静下心来做,才能做出质量好的片子。核型研究制片也是如此,质量高的制片才能更接近染色体的真实状况,我们要的就是真实。“我们要的就是真实”,这句金玉良言,不仅仅是对一项试验结果的要求,更是他老人家的学风,一切事情求真务实高尚人格的展示,他老人家时刻关心晚辈遗传学工作者的成长,给予了悉心的教导,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
李先生对果蝇情有独钟。有一次看完了染色体制片,仔细查看金色果蝇的八个材料,手持放大镜,细细地看着活跃的小果蝇,边看边语重心长地说:“果蝇可是个好材料,它对遗传学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功不可没。研究它发现了连锁遗传规律,发现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摩尔根发表了《基因论》,完善了经典遗传学理论,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果蝇培养起来既经济又方便,没那么多复杂条件要求,繁殖快、繁殖率高、群体大。今后它也是分子遗传、发生遗传、行为遗传、群体遗传、遗传进化等很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最佳材料之一。”李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一些人认为用果蝇研究遗传学问题脱离实际,这是偏见!这种偏见曾对我国遗传学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耽误了很多时间。”
90岁高龄的李先生每周来实验室指导,极大地激励着我们。戴灼华老师组织研究生、进修老师、参加果蝇的研究,每个人定出长期的目标,短期的要求,紧张而有序地工作。1984年5月我在H1-III品系中发现雄性幼虫神经节的细胞中没有Y染色体,经过详查50多条雄性幼虫,近500个脑神经节细胞,Y染色体100%缺如。但生殖传代,生长发育未见异常。李先生对这种异常现象非常重视,他仔细检查每张片子,每个细胞。李先生和吴鹤龄教授经过多次检查复查,最后认定这是一种新的核型——XO型雄性核型。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又做了40多条雄性幼虫的脑神经节,观察200多个细胞,完全得到了确认。
我非常敬服李先生的敏锐和决断精神,虽年过90,但仍密切关注学科的进展,他说:“一般认为Y染色体对性别和生殖具有一定作用,曾有人发现雄性缺失Y染色体,但无生殖能力,不能传代,H1-III型XO型品系,生殖、生长都未见异常,追踪Y染色体的踪迹,很值得从生长发育、染色体变异和分子水平各方面深入研究。”1985年秋,李先生和吴鹤龄教授专门招收一名研究生,对XO雄性核型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李先生敏捷的思维,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敬爱的李汝祺先生,永垂不朽。
(刁福山,北京农学院教授)

作者:60.168.2.*   回复:0   发表时间:2012-07-17 23:28:11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