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03-07

282652次

1人

1个

40个

2709人

209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徽州汪氏宗族千年人才群体研究 (2)

3.唐至清末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书画家
自唐至清,徽州汪氏宗族后裔人才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科学领域、文艺领域造就了一大批声名卓著的地理学家、医学家、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书画家等等。著名地理学家有元代的汪大渊和清代的汪士铎,汪大渊曾两次出海航行,游历南洋诸岛及印度洋沿岸各地,行程最远达东非海岸,游历之广远是前此留有姓名的我国航海家中无可匹比的,他写成的《岛夷志略》一书被译为德、法、英等国文字,成为研究元代海外贸易、中外关系及这一时期亚、非地区历史的宝贵资料,被评为影响中国一百本书之一。[4]著名的医学家有明代的汪机和清代的汪昂,汪机是明代四大医学家之一,为新安医学的奠基人;汪昂医学著述丰富,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屈指可数的重要人物,他的有关医学专著至今仍是中医大学的必读教材。著名的数学家则有清代的汪莱,他在方程论、球面三角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同时在天文、经学、训诂学、音韵学和乐律学等方面都有很深很高的造诣,被誉为清代中叶最富创造精神的科学家。文学名家有汪藻、汪元亨、汪元量、汪克宽、汪道昆、汪廷讷、汪懋麟、汪琬、汪家禧、汪曰桢、汪师韩、汪灏、汪端等68人;徽剧、京剧、越剧等名家有汪桂芬等10多人;书画名家有汪应辰、汪砢玉、汪启淑、汪由敦、汪士鋐、汪士慎、汪承霈、汪之瑞、汪如渊、汪鸣鸾、汪兆镛、汪采白等46人。据现代学者统计,汪姓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 03%,排在第18位。[6]
4.民国时期政要、将军
民国时期主要分为两大阶段,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徽州汪氏宗族活跃在前期的政要主要有:国民政府教育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参政院参政汪瑞闿,财政部次长汪士元等人;少将以上将官13人,分别是陆军中将汪学谦、汪庆辰、汪树璧,陆军少将汪可权、汪铁松、汪莹等。国民政府时期的政要有: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主席、汉奸汪精卫,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汪丰,粮食部储备司司长、主任秘书汪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东,外交部秘书长汪希,国民政府工商部秘书长汪汉滔,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汪守珍,外交部东亚司司长汪孝熙,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汪希文,审计部部长汪康培,司法行政部常务次长汪楫宝等等。有少将以上将官64人,分别是国防部视察第七组组长、中将汪平,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中将汪宪,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中将汪世鎏,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炮兵监、中将汪镐基,国防部第二厅办公室主任、少将汪启超,国民党第四十七军军长、少将汪匣锋等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院士、政要、将军
建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徽州汪氏宗族后裔中杰出人才有:两院院士20余人,分别是:汪猷、汪胡桢、汪德昭、汪菊潜、汪德熙、汪家鼎、汪堃仁、汪闻韶、汪尔康、汪品先、汪耕、汪集旸、汪承灏、汪忠镐、汪槱生、汪成为、汪菊渊、汪顺亭、汪燮卿、汪旭光、汪懋华、汪应洛等。副部级以上党政要员36人,分别是;汪东兴、汪洋(广东省委书记)、汪菊潜、汪金祥、汪海粟、汪道涵、汪少川、汪家道、汪冰石、汪洋(少将)、汪家鏐、汪涉云、汪恕诚、汪光焘、汪啸风、汪纪戎、汪毅夫、汪民、汪永清、汪鸿雁、汪洋(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等。少将以上将官33人,分别是:汪易、汪洋、汪乃贵、汪少川、汪东兴、汪克明、汪洪清、汪家道、汪祖美、汪运祖、汪潮海、汪家钺、汪致远、汪超群、汪江淮、汪金玉、汪学鑫、汪庆广、汪振凯、汪象华等。200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三峡库区,陪同考察的十二位国家部委领导中就有四位徽州汪氏宗族后裔,他们分别是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汪洋、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等。此外,在中共党政军界、科技教育界和文化艺术界,还有地、市、厅、司、局、师、旅级党政军要员200余人。

四、徽州汪氏宗族千年人才群体生长的特点、规律和主要启示
通过对徽州汪氏宗族千年人才群体总体状况的查考和分类研究,徽州汪氏宗族千年人才群体生长的特点、规律和主要启示是:(一)、徽州汪氏宗族为周公后裔,出自邹鲁之邦,具有培养人才的意识、历史渊源和优良传统,历朝历代特别是唐以来,都把培养人才作为举族的头等大事。(二)、徽州汪氏宗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培养人才上具有超前意识,自从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汪氏宗族一改由“尚武”的世袭和军功起家进而逐步转向以科举入仕,人才也由单一的武将向文官和科学、文学、艺术家转变。(三)、徽州汪氏宗族在人才培养上具有较为完整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举族出资培养人才,创建地域性书院培养人才,设立家族塾学培养人才,宗族内入仕做官或学有成就者传帮带人才,以及奖掖优秀人才等等。(四)、徽州汪氏宗族具有健全的家规、良好的家风和优良的传统,无论是仕宦、艺文、经商还是耕隐,无论是迁徙他乡还是留居故土,都始终坚守先祖遗训,崇儒重学,勤耕苦读,爱国为民,诗礼传家,并追求人性品格的自我完善。(五)、通过对徽州汪氏宗族千年人才群体研究,给我们的主要启示:一是优秀人才的产生,不仅是一个宗族的荣耀和兴旺发达的标志,而且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和政权延续的根本保证。二是优秀人才是一个千古话题,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以后,与朝代的更迭、政权的轮替、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社会、人类的文明进步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阶级和任何政党,都是把它作为第一要务和头等大事。三是优秀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世袭制、荐举制、科举制、选拔制和选举制等,都是各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各有利弊,不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四是在优秀人才标准的界定上,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的烙印,但是仍然会有一些根本性的特质、属性和共同要求,比如德、能、绩等等。五是作为优秀人才,要努力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忠于职守,爱国奉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另有出自汪芒氏之后一说,实为荒诞谬论,笔者在《唐越国公汪华研究及其家族发展史》一书中对此做了详尽考释。
[2]宋•楼钥《攻愧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卷八八;
[3]宋•汪藻《浮溪集》卷十九《为德兴汪氏种德堂作记》;
[4]杜石然主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5]宋•朱熹《晦庵集》卷八十七;
[6]袁义达、张诚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汪承兴,字逸群,总参谋部某部原政委,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华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在《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文艺报》、《文澜》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政治理论、军事文化、徽学和书法艺术等论文50多篇,出版历史、徽学和书法专著四本。
作者:汪如红,1984年5月生,江西上饶人。硕士学历,中共党员,现就职于中航工业集团总公司第608研究所,兼任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著有徽学专著两本。

作者:汪济圣   回复:1   发表时间:2012-08-07 21:44:01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徽州汪氏宗族千年人才群体研究 (2)

华公7子爽支,90世

作者:汪如健   发表时间:2013-01-21 11:02:55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