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贵州程氏人物选载

09-02

6778次

1人

1个

65个

1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5、贵州程氏历史人物程马氏

5、贵州程氏历史人物程马氏
   

丰碑·记程马氏轶事【仁怀县历史文献记载】:
   
、《仁怀县志》第二章第一节第325页原文载:清雍正时,在安乐里大头坝己有煤的开采,雍正十一年至十三年(1733年—1735年)间修筑县城所用的石灰,就是程马氏在大头坝用煤烧成的。道光十年(1830年)程马氏经营大头坝黄泥堡煤窑,采用平洞开采,平洞运输,改人背为马驮。煤炭销中枢、茅台两地。第六篇298页记载: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茅台桂花村大头坝程马氏,兴修殷家田坝泽地变田工程,历时6年,耗白银6380两,最后以一升小钱凿一升石子的高价,靖石匠凿完,计挖土方6400立方米,用钻子凿沟长87米,宽1.8米,高5米,凿石方783立方米。泽地变田500亩,引水灌溉100余亩,解决村下面的人畜饮水困难。《仁怀县志》“人物传记”1179页撰文程马氏事迹。《中枢区志》(660页)、《县水电志》。实地拍摄的照片,包括程马氏坟墓照片及撰文列入仁怀县文史记载永存。(2)、《中枢区志》第220页“人物传记:记载。(3)、贵州日报记者周山荣:《殷家田埧访古·程马氏传》。(4)、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中华程氏家谱网、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程氏名人栏目《程马氏传》。


附1:《仁怀县志》“人物传记”1179页撰文程马氏事迹原文录下:

程马氏(1788—1861年),茅台村黄角沟(今仁怀县茅台乡)人。名不详。自幼在茅台河边生活,嫁程正刚为妻,先祖母程林氏修建“八仙桥”, 明嘉靖元年(1522年)世宗恩赐立牌坊,题:“只手补完天北阙,冰心照破地中迷” 的楹联,程马氏婚后,继承家业,经营煤厂、马店。其开办的黄沤堡煤窖,洞长1公里,东西直通两面山脚,洞高两米,宽1.5米,用三匹马带常往返驮煤岀入东西洞口,日产煤万斤,东洞囗岀煤销中枢,西洞口岀煤销茅台,马氏苦心经营,家境日益富裕。村中殷家田坝500亩泽地,座落孙家寨脚,桂花村上,居高临下,每逢大雨,水溢成灾,乡人在泽边修“龙君庙”、“ 观音阁” 求神保佑,自殷氏将田坝卖给程姓后,族中荫生开发泽地的愿望。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程正刚去世,程马氏只手独撑家业。为实现宏愿,于道光三年(公元1833年),开工兴修殷家田坝泽圯排水变田工程。施工初期,村中长者说:“殷家田坝泽地是孙家寨的风水,,庙丫囗是桂花村龙脉”, 阻止程马氏施工,程马氏一面与长者争辩,说服乡人,一面坚持施工。首先挖运庙丫囗的山土,长100米,高8米,计6400立方米土方,然后用钻子凿石方,时无炸药雷管,程马氏用煤烧石,烧一层凿一层。翌年冬,一乞丐夜宿工地,借火取暖,不辛烧死,惹来60多个乞丐找程马氏招讨人命,村中有人说:“触恕山神,招了报应”, 煽风点火,企图使事态扩大,阻止施工,程马氏以礼相待,厚葬死者,发给乞丐路费,排除了干扰,工程中期,沟深石硬,工效不高,程马氏采取按件计酬方法,“凿一升石小,付一升大米”, 后期工程,岩石坚固,石工凿石艰难,程马氏又以“一升石子,付一升小钱” 终于凿通了这段沟渠。全部工程,度六个寒暑,历史无数艰辛,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6年)完工,沟长87米,凿岩石沟5米,宽1.8米,计783立方米,运岀石子1566立方米,共用纹银6780两。泽地变田500亩,引水灌田100余亩。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暴雨,洪水冲走何姓祖坟,何姓族人,借此背着尸骨到县府控告程马氏(其后又告到遵义俯至告到成都至北京,官司8年),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成都官府浱兵督促程马氏填沟还泽,致使己耕二十年的稻田,又复为泽地。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七月初十日,程马氏在战乱中被烧死,终年七十三岁,葬于桂花村.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大雨三天,山洪暴发,冲走填均石土,使淹没75年的500亩泽地重变良田.后代人为纪念这位不屈服社会恶势力、造福于民的坚強女性,修建石子庙,世代祭祀,名场乡里


附2、贵州省仁怀县《中枢区志》、《仁怀水利志》关于程氏马的人物传记内容……略。


附3、贵州遵义【程氏族谱】记载:程马氏

【自幼聪慧 不幸孀居】


程正刚妻,程马氏生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亡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
程马氏,生长在茅台村近郊的一个马氏名门旺族家庭,其父母课子训女有方,大哥马福禄和二哥马建忠都在朝庭为官,她排行老三,名叫马芳,是马家三小姐。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学文习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因家离茅台镇水码头近,见多识广,知书认理,思想开豁、聪明能干、喜助于人。嘉庆十年(公元1806年)她与茅台村大头坝的名门子弟程正刚结婚,生子:效先、忠先。可是丈夫程正刚34岁不幸去逝,程马氏中年孀居,赡养老人、抚育儿女、作为长嫂照顾兄弟妹妺的重担全落在她的肩上,但她克勤克俭、治理家务,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显得十分坚强。

【效法先祖 立下宏愿】

在先祖程林氏修建“八仙桥”精神鼓舞下,程马氏中年丧夫,决心效法先祖林氏只手撑家。
程马氏冰心玉洁,创建家业,才能出众。在村中大头坝庙丫口内有一个500多亩的自然深山上有一上古沼泽地,地处中枢镇的孙家寨脚、茅台村大头坝上面的交界处。沼泽地上有龙口, 常年泉水青波碧绿, 时而上涨, 时而平静,每逢雨季,居高临下,水溢成灾,历年不断。乡村人在泽边修有“龙君庙”、“观音阁”、“土地庙”,长期祭祀,求神保佑也无济于事。在程氏还没来大头坝之前,先是夏氏占有此地,后来卖给了殷氏,殷氏又卖给了孙氏,又来殷氏又从孙氏买回沼泽地。在当地形成了谁拥有这片沼泽地,谁就是当地最富有的富豪的向征, 程氏到大头坝安居落后,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程氏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程氏家族看好这片沼泽地的开发利用潜力,于1830年购买下了殷家的祖业殷家天然古泽。设想开发利用。要想开发这片上古沼泽地,谈何容易。

对于这片上古沼泽地,乡人们接辈传流有口皆碑的传说着许许多多的神秘故事,原来各家富豪卖这泽地也有开发大泽的意愿, 但对其大泽的神秘和深不可测的自然现象无法掌握, 因此谁都不敢轻易对古泽进行开发:一是火石地连山石岩山连山,火石地连山石岩艰硬,工程十分艰巨;二是需要有強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三是古泽的许多神秘传说和深不可测的自然现象,有待观测;
四是原来各家富豪想开发而不敢动工开发;
五是乡人们传说泽地是风水宝泽,要开发,就会给乡人带来灾难。

因此, 程氏家族买了这片上古沼泽地,祖父辈只能作为规划设想, 不敢轻易动工, 一度的放下来了。但祖父辈向儿孙们立下了愚公移山造福后人的远达宏志, 作为祖训。希望后代嗣孙能挑起这一重担,完成开发利用大泽造福于人这一远达宏志。程马氏确暗下宏愿,要以先祖林氏为榜样,她想,林氏祖能用自己积蓄的银钱修桥,造福后人。我也要苦心经营筹积银钱,投资开凿大泽岩石,战胜自然,掘沟排水,让大泽变良田,消除灾害,造福后人, 能将大泽开发,可使大泽变良田, 又可以下下段的坡地土变田,还可解决乡里人畜饮水。自此,程马氏开始实施她治水变田的宏伟计划。

【农副并举 筹资开工】

程马氏为了筹集开发殷家大泽资金,除致力于农业耕耘外,还继承祖业继续经营马店,并增设马店客栈、开煤窑、烧石灰、开炼硝、炼铜、煮酒作坊等副业。开办黄泥堡煤窑(原名河沙坝煤窑),采用平洞开采,平洞运输,改人背为马驮,用马往返驮煤出入东西洞口,既方便运输,又能通风,提高了安全条件的常年生产,这在当时生产技术是很先进的,每日产煤近万斤以上,煤炭销售中枢、茅台(茅村当时的几个茅酒烧房用煤,全部由程马氏的黄泥堡煤窑供应)、紫云、水塘、渡口、苍头坝、中元等地。还用煤烧石灰,每窑要烧三、四万斤。这里烧的石灰洁白纯净,畅销中、茅等地。当中枢仁怀县城扩建, 需要大量的石灰和石头, 就是大头坝程马氏供应的,因而大头坝丫囗又得名石灰窑(今桂花石灰窖村民组)。通往中枢的三百梯上窝涵供应石料, 因而得名“石场”(今石场村民组)。由于程马氏的苦心经营,家境日益富裕起来。

为实现宏愿,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开工兴修“殷家大泽排水变田工程”。要从大泽的庙垭口凿开一条深沟,以引走泽内之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上层是连山火石子,十分坚硬,下层是连山岩石(乡人称油矿石,有钢钻子遇油矿石之说),那时很难买到雷管炸药,全靠一锄一锄的挖,一錾一錾的凿,难度极大。程马氏下定决心,投资动工开沟,首先挖运上层山土,长100米,高8米,宽8米,共挖土方6400立方米。然后用錾子凿石,由于岩石坚硬,程马氏采用夜晚用煤烧,白天錾子凿,即烧一层凿一层的方法,工程进度很漫十分艰难。


【排除干扰 坚持施工】

程马氏挖山凿岩的举动,引起了部分村民的不满,纷纷说:“庙垭口的连山石是孙家寨、大头坝的龙脉”、“是风水,还有龙王住在里面”。“如伤了风水,断了龙脉,要给村里带来衰败和灾难”。“山神将降罪于村中”“龙王将发水灾”……等等,异姓何氏族中的人便出来干涉:“何氏的祖坟在下面,若把沟开通,冲走了祖坟,那还了得。”“破坏了龙脉、风水,给乡人带来灾难,要程马氏负责”于是他们纷纷找上门来,气势汹汹阻止程马氏施工,争斗不休,并经动官府,程马氏一面与众伙争辩,说服乡里人,一面与其他们打官司,官司整整打了六年之久,从仁怀县衙至到遵义府至成都(当时的遵义仁怀属四川成都管辖),才排除了干扰而坚持继续施工。但是翌年冬,一乞丐夜宿工地,借火取暖,不幸烧死,若来了600多个乞丐找程马氏招讨人命,过去乞丐集中合伙称:“大众叫花子”“丐帮”,谁都惹不起。旧社会招讨人命的场面不是一般,(中枢区志记载:丐帮600余名乞丐找程马氏招讨人命),他们本身一无所有,天不怕地不怕,来势凶猛,不但口出狂言辱骂,甚至还动武找程马氏叛命。乡里不满程马氏开山治水的人趁机散布谣言说:“程马氏挖断了龙脉,破坏了风水,触怒了山神,招了报应了”。煽风点火,企图使事态扩大,阻止施工。但程马氏懿徳善施,以高尚的气度,对众乞丐始终以礼相待,诚信说服众乞丐,杀猪宰羊接待,厚葬死者,并发给每个乞丐“盘费”,程氏马的高风亮节与开山治水造福于人的执着精神感动了所有的乞丐,有的还给她叩头致谢。一部分乞丐主动留下帮助程马氏施工,从而又一次排除了干扰,使工程继续进行。

【一升石子 一升银钱】

工程中期,沟深石硬,工效不高,十分费时费力,石工要求增加工钱,同时又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干扰,如继续施工,还要耗费巨额的银两,这么多钱从哪里来?这时家里的人也发生了动摇,劝她收工不干了。对此,程马氏不得不考虑,如继续施工,困难确实不小,但她决心已下,对家里的人坚定地说:“为了完成先辈宿愿,造福后人,就是有天大的困难,开山治水的工程也不能停下来!”。为使工程不半途而废,她耐心说服动员全家人齐心协力,哪怕就是破费全部家产,也要把岩凿通。于是按石工要求,工钱提高到每凿下一升石子付给大米一升,到后期竟高到每凿一升石子付给一升小钱,(古代用的硬币)。至到今天,村里乡人世代还流传着:“殷家田坝是程马氏祖一升石子一升银钱凿通的”。

全部工程历经六个多寒暑,历尽无数艰辛,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竣工,这条沟渠除挖运上层的山土6400立方米外,打凿岩石明槽长87米,深5米,宽1.8米,共计凿岩783方,运出石子1566方。加上修石桥和下段沟渠,整个工程共花费坟银6780两。使自古以来淹没的深山大泽变成了肥沃良田,自此,天然的古沼泽地更名为殷家田坝。面积达500多亩,另外引水灌溉和土变田200多亩,同时解决了村里的人畜饮水,结束了古沼泽地长年水泛滥成灾的历史,这些良田使现在有中枢镇的苍龙社区孙家寨、茅台镇的的桂花村100多户人家承包管理受益。目前己有企业家将在这里投资建酒厂的宿愿。


【惨遭陷害“天助”复原】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因连日暴雨,山洪猛涨,殷家田坝决堤,洪水倾泻而下,响声如雷,一块巨大的朝天石在洪水中时而高昂台头时而又沉入洪流中,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程马氏历尽艰辛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与人斗的悲状历程。
洪水不但冲走了下面的桂花程氏宗祠(桂花程氏宗祠遗址尤存),洪水还冲走了何姓祖坟,何姓族人归咎于程马氏的开山治水造成的。于是他们背着捡来的骨头到县衙告程马氏,官司打到遵义府、成都、至告到北京,历时8年官司之久。
洪水冲走何姓祖坟,虽是天灾造成,但由于当时朝政昏庸,于咸丰元年(1851年),由四川成都派官兵40余名,驻进大头坝程马氏家,强制程马氏填沟还泽。这些清庭官兵来势凶狠,他们不仅向程马氏勒索钱物,每天要程马氏杀猪宰羊让他们大吃大喝。而他们又召集200多名民工,每天从山上打运石块填沟,近两月有余才把沟填堵满,这时程马氏被弄得家空物尽。
被官府强行堵沟后,致使已耕种的500亩良田又变成了大泽。现在村里的乡民还传说着当年程马氏与何姓打官司的一句话:“若要官司打得赢,除非捡来骨头告祖坟”概括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昏庸。

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暴雨连下10余天,山洪暴发,冲开了填沟石土,当时洪水汹涌澎湃,巨浪声大如雷,当年的那一块朝天石被洪水冲着发出斯呜的声音响彻雲霄,震撼村里,洪水巨浪滔天,泥石直冲茅台下场口,积成了很大一片石滩,因这些冲积的石块是程马氏用银锭换下来的,因而乡人们称为“银滩坝”(今茅台镇银滩村)。积成石滩在茅台下场口堵断河流,形成了回水驼,乡人们称为“茅台下场口回水驼”,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渡口,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碑题词庄严宏伟,向人们诉说着“茅台下场口回水驼”的历史风云变幼和苍桑呢。
洪水与冬瓜山小溪合水处乡人们称为“三把车”。
那一块朝天石下面冲断的沟堤乡人们称为“垮沟”(今桂花村跨沟煤厂)。
乡里人说:“皇天不昧苦心人”,填沟石块被冲开后,使淹没了70余年的殷家田坝,又复原成肥沃良田。


【乡人怀念 懿德长存】

传说程马氏因反对腐败的清朝统治,她参加了反清复明义军,为当时仁怀反清复明义军义军领袖之一,成为太平军石达开进川入黔的一支重要历量,咸丰八年(1858年)七月初十日,在战乱中,为掩护义军转移被捕,清兵在大头坝黄泥坡沙坝煤窑处被烧死,终年73岁,程马氏后人把她遗体葬桂花村大头坝程家大坟林。注:资料来源:中国图书网“时代风云——太平军两经贵州遵义仁怀安顺”原文摘录:1858年起,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转战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从1858年至1872年,先后有五支太平军进入贵州;到安顺地区的是曾广依率领的部队。太平军从广西进入兴义一带,东向攻克归化(紫云)、关岭,直达广顺,再兵分三路:一路攻贵阳,一路攻安顺,一路经过安顺指向大定、毕节。直取遵义而到仁怀县,当地义军首领程马氏组织欢迎太平军,这样,在仁怀范围内就留下太平军战斗的事迹。
乡里人为了怀念她的丰功伟业,于是,一个个神话般的传说,一代代的流传了下来:程马氏原本是天神石仙子,她与天神桂花仙子下凡到大头坝,是造福人类。桂花仙子把花香留在了大头坝,大头坝从此更名桂花村。
到了阴间,阎王上天庭把程马氏在人间的事迹奏明玉帝,玉帝为程马氏的精神所感动,认为程马氏在人间中年孀居,能用自己辛苦积蓄的银钱开山治水变田,造福乡人。她是一个少有的功德无量的女强人,但在阳世间反遭陷害,玉帝恢复程马氏“石仙子”的神位名列仙班。乡里人在殷家田坝沟堤上堆积石子之处为她修建一座寺庙,名曰“石子庙”1926年5月被洪水冲走,当时被冲走的还有大头坝桂花程氏宗祠,为了生己念程马氏,乡人又在庙垭口自愿捐资修复石子庙,今改名庙灵寺,世代祭祀,名扬乡里。

对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和1926年5月的那两场暴雨洪水,当地人至今还在传说:殷家大泽上面的龙井里有龙王卧居,大泽是龙王的梄之地,曾多次现身,神威无比。因程马氏凿开了大泽,使龙没有活动场地,龙王发怒起洪水不但冲走了乡里人在殷家田坝沟堤上堆积石子之处为程马氏修建的石子庙,还冲走了大头坝下面的桂花程氏宗祠(桂花程氏宗祠遗址尤存),洪水还冲走了何姓祖坟,报复程马氏,这就是1848年那场场暴雨洪水,使程马氏吃官司8年之久。还让官兵抓程马氏并烧死。程马氏死后。她对官府堵沟还泽很不屈服,对龙王的做法不赞同,石子庙和龙君庙、土地庙、山神庙都是毗邻,龙君和土地、山神都为程马氏的精神所感动,觉得常年享乡人的香火祭祀,总得为人间做点好事,何况这里不是他龙君的久留之地,大江大海才是自己的去处。因而与土地、山神找程马氏(石仙子)商量决定起水冲开填沟石土,造福百姓。这就是1926年5月的那场暴雨洪水,所以当洪水暴发时,人们都说:“殷家田坝的龙起身了”。洪水冲走了填沟石块,同时冲走了程马氏的“石子庙”、“龙君庙”、“土地庙”、“山神庙”,连石子庙前千年的大酸草古树一并连根拔走了。乡里人都说:程马氏祖生前为着我们,死了还想着我们,现在人们看到深沟两壁,沟底的錾子痕迹,都深深地怀念她。人们为了纪念程马氏,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以下的诗句:马氏老祖尽心劳,遗绩铭刻永垂昭。錾子凿沟很换石,打穿田坝信名标。朝庭逼患猖獗乱,命限殊遭入阴曹。丰功伟绩留千古,懿德长存风范高。

程马氏用钻子凿穿的这条沟渠历经近300年了,这条沟渠造福于后人。至今仍保持完好,当年留下的钻子痕迹清细可见,当年被洪水冲的那块朝天石,昂头榳胸、向天空诉说着人间的人们能战胜自然、改变自然、利用自然而改变自然的一切面貌。它又面向村中,好象在向世人讲述当年程马氏开山治水,造福后人的创业艰辛事迹呢!(注:那块朝天石在1958年的一次雷鸣中被毁了)。

【以上资料来源】: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中华程氏家谱网、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总网程氏名人栏目。中国图书网、北京国家图书馆、中华程氏联谱协会,《仁怀县志》、《中枢区志》、《程氏族谱》

作者:程跃华   回复:0   发表时间:2012-09-02 07:38:2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