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贵州程氏人物选载

09-02

6778次

1人

1个

65个

1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关于北宗程钟灵的世系辩析》实地寻根点滴之三



贵州遵义程氏历史寻根资料 《关于北宗程钟灵的世系辩析》


三、历史的记忆:《关于北宗程钟灵的世系辩析》实地寻根点滴之三
八仙桥、钟灵公墓址考证纪要
公元2012年7月13至14日,钟灵系之聪、明、智、慧、邦五大房代表13人(名单附后)前往四川内江县(今内江市)高梁镇八仙桥村,考证八仙桥、钟灵公之墓址,纪要如下:
    2012年7月13日下午,房亲代表一行抵达高梁镇,求助了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信访办主任李远东,高梁镇党镇办地方志主任郑茂礼。13日下午、14日上午,两次到八仙桥村,走访了高梁镇八仙桥村村长李远春、桥头村民黄定州、黄定银(76岁)、蒋文(78岁) 等人,他们讲:此座八仙桥是清朝重建,传说更早的桥是八兄弟之母修建,故名八仙桥。有皇帝赐封的牌坊、对联、碑记,桥头西面的小丘岭山上还修有顶子(似顶子状的亭子),距桥西约200米处有一座古墓,是当地最宏伟的古墓建筑之一。可惜牌坊、顶子、古墓都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年代,古墓的条石也被拖去修河堤了。八仙桥因要供当地乡民通行,幸免遭毁坏。
    1.八仙桥的变迁:因年深日久,八仙桥屡遭洪水冲毁,历朝官府进行过多次重建和维修,其有据可考且最大规模重建与维修有两次:一次是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重修,一次是清朝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维修。
   清朝雍正十三(公元1735年)年重修八仙桥,桥正梁上有黑体行书大字记载:“四川西道成都府直隶资州内江县正堂宋为-祈天地恩祐,皇清雍正十三年岁次乙卯孟夏月谷旦-愿天子万年;”。此次重修八仙桥,是当地官府内江县令宋为倡议重修,仿原八仙桥式样修复。并对原有牌坊、亭子、石碑进行全面保护,桥的两头还修了客栈,马头热闹非凡。
   清朝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维修八仙桥所立石碑原序记载弥足珍贵,现覆置于离桥约500米合水河(两河汇合处)上游河侧,供村民通行。碑约高2米,宽1米。借得钢钎、木棒、锄头等工具,清洗石碑周围泥土,在当地几位村民的帮助下,举众人之力,将石碑撬起、侧立,但见碑帽为双龙石刻图(明清时代礼制,皇帝赐封才能使用龙图案),栩栩如生,碑文如下:
    “诗云:王道坦坦,王道荡荡。吾因八仙桥,其桥之马头,洪水扫败,路之倾颓,险阻者也。吾思桥行而生贾之区不畅,自来以有易,无何时休息。特以募化众人之资,始遵王道王路,虽曰出自匠人之手,修补以弥众人。于今为序。
    首吏员: 黄曰仁 周凤腾 黄近仁 黄希仁 夏之凤 柴盛樟
    陈德尧 周凤鸣 柴章钰 刘朝珍 萧鸣岐 罗天锡 陈世铣 魏德英 等256人捐资人员名单略。
    大清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姑先月上浣之吉 周★高书 尖碑陈毓石匠★★★同立”
    2.钟灵公墓址:7月14日上午,在八仙桥村民黄定银带领下,房亲代表一行来到距八仙桥西侧约200米处,只见小山丘上有两所古坟土堆,山脚下有一座蒋姓于公元2000年后修建的生基坟,该生基占据了原古墓地。
    天一会长拿出罗盘考证,古墓为“未山丑”向,在艮寅方消九曲水,群峰环抱,山清水秀,紫气升腾,蔚为壮观。钟灵公之生辰八字与坐山相吻合。告知堪舆龙云富先生,结论为“福禄绵远之地”。且此墓的地理方位和修建规模与我们的老谱记载相符。
    3、考察结论
    14日下午,在高梁镇君悦酒楼,天一会长召集参与考察的全体房亲代表开会,通过对考察的情况进行认真讨论和分析,形成以下共识和意见。
    (1)现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八仙桥村的八仙桥,其传说、碑文与我们现存的家谱记载相符,大家一致认定此桥前身就是林氏祖母于明朝嘉靖年间所修建的八仙桥。
    (2)根据八仙桥村村民回忆和介绍的情况,结合现场考证和与我们现存家谱的记载,大家一致认定现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八仙桥村八仙桥西侧约200米处的小山丘脚下实为程钟灵公墓址。
    (3)经过此次考察,大家一致认为之前遵义程氏宗亲会作出的关于在青菜沟修建大明柱国程公钟灵、林夫人陵园的决定是正确的,一致表态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动工建设,确保2012年底工程竣工。
贵州遵义程氏宗亲联谊会 公元2012年7月15日
附1:考察八仙桥、钟灵公墓址参与代表名单:
聪系代表:程天一、程庆、程风;
明系代表:程耀华、程大富、程真、程世俊、程世富;
智系代表:因事请假未到;
慧系代表:程福保、程龙付;
邦系代表:程宗辉、程朝友、程宗权。
附2:八仙桥资料
现存八仙桥为瓦木结构,桥墩用巨石砌成,五根巨木横跨于东西两岸河面之上,上铺32块桥板。桥面上方为廊式建筑,由20根柱子、20块挑梁、20匹穿板组成构架,上盖青瓦。桥两侧二级延伸瓦面,起保护主桥面不被雨水淋湿之作用,由于年久失修,该部分结构已不复存在,仅存桥身主体上供搭二级瓦椽的凹槽。桥身整体只有一个闩眼,造型别具一格,巧夺天工,前后经历已经400年。

作者:程跃华   回复:0   发表时间:2012-09-03 02:18:5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