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正邦

07-22

3707次

0人

3个

4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刁正邦:实验室里造出“北京一号”飞机

 
  
  人物资料:刁正邦,教授,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北京航空学院)副校长。1952年7月大学毕业,参加北京航空学院建院工作;1956年起,曾先后任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副主任、主任,科研处副处长、副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1952年我从上海交大毕业,当时大学生毕业离校之前就由国家分配工作,去哪里,做什么,都由国家决定。辗转三次分配后,我被分配到北京航空学院参加建校工作。

  1952年10月25日,我参加了在中法大学大礼堂举行的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北航是中囯第一所航空高等学府。不过当时它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看不到校舍和校牌。北航初建时的特点是“分散、借居”办学,当时借了两个办学点,一个是东皇城根中法大学教学楼,另一个是西郊车道沟华北大学教学楼,进行教学和办公活动,城里还租了7个教工家属宿舍点。

  读研当助教 靠自学结业

  当时刚成立新学院,师资特别缺乏,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师资。学校除了有156个教师外还有26个助教,为了首先要培养好现有的我们这批26个助教,就成立了第一届带职研究生班,学习两年,结业之后就要作为专业课教师开始讲课。

  研究生第二年的后半年不写论文,而是要写一部教材或者讲义,作为研究生结业作业。当时给我们上课的苏联专家们都很忙,他们既要搞研究,又要搞教学,所以我们那两年基本上相当于自学,苏联专家给我们指导和答疑,最后写出教材和讲义,教研室讨论通过,研究生就结业了,年轻教师就这样“速成”培养出来了。

  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凭着三个月突击的俄文水平来翻译和写出“航空发动机工厂设计”的讲义,压力真是很大。最后还是咬咬牙,坚持写成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上课进工棚,吃饭坐石阶,

  跳舞在走廊

  建校初的北京航空学院一共有156位老师,很多教授都是从海外归来的,留苏的、留法的、留美的……其他部分是从全国八大高校的航空院系合并抽调过来的。还有一批苏联的专家,前前后后来了一共60位,当时的北航,真的可谓是四海内外群英荟萃。

  当时办学的条件很艰苦,没有教学楼,我们就在各个大学借教室上课,宿舍楼没建好,学校就租民宅,借四合院。我们吃饭的时候就拿两个碗,一个盛菜,一个盛饭,没有食堂,坐在露天的大礼堂台阶上就这么吃了,虽然很艰苦,但是也挺高兴。

  我们每周六晚上还开联欢会,内容有舞蹈节目或跳交谊舞,没有地方开啊,就只能在宿舍走廊里,没有什么设备,就是一群小伙子聚在一起。我记得我们班上没女生,表演舞蹈节目需要女同志时,就有男生男扮女装来跳,就是这样大家也跳得兴高采烈。后来还形成了一个顺口溜:“上课进工棚,吃饭坐石阶,跳舞在走廊”。

  “水晶宫”里百天造出“北京一号”

  1958年,全国上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北航也不例外,想做出些成绩给国庆献礼。学校当时主要抓11个型号研制,其中一个型号就是“北京一号”飞机。

  我们制造“北京一号”的地方总装在体育馆,部装和零件制造在陈列室和实验室。老师和同学们干劲十足,白天拼命学,晚上拼命干,晚上不睡觉去加班是经常的事。那个时候有很多年轻老师通宵都不休息,做到晚上11点以后,吃一碗热面条,然后继续干。那段时间人们见面打招呼,说的都是“你做几号工作?”答曰:“×号,你呢?……”可见大家投入到什么程度。这里还有一个景点:那时候我去市里开会,晚上骑自行车回来,一拐到学院路口,看到北航整栋楼里灯火通明,楼周围都是荒地,远远看去就像一座水晶宫。久而久之,附近的农民也不叫它北航楼了,就叫它“水晶宫”。

  当时不像现在有数控机床,数字化设备,几乎图纸出来零件就能出来,许多地方都需要自己动手去做。有好多老教师、教授亲自去厂房里打钣金。现在想想真不容易,教授们都很忙,年龄也大了,还得自己动手。有些特别复杂的零件还经常会作废,就需要重做。我们还到航空厂借了一批老工人,共13人,技术都是很好的。飞机上的焊接极难弄,都是铝合金,但是他们都焊出来了;起落架作动筒内孔要求很高,像镜面一样,但他们都做出来了,没有丝毫的懈怠,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完成的。

  “北京一号”最后试飞的时候来了许多人,其中还有些苏联人。他们对我们能把飞机造出来感到很怀疑,难度太大了。但是真正看了飞机之后,都服了,说想不到在北航的实验室里面也能造出一架飞机。飞机去北京东郊机场试飞。那场景让我终生难忘,飞机从北京到济南,再飞回来。北航许多人都去了,伸着脖子眼睛都不眨地在那里看飞机飞出去飞回来。飞机要降落的时候大家都兴奋到了极点,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些年轻女老师,在前面又唱又跳的。其中有几个女同志现在已是老太太了,还健在,每当见到她们,聊起此事,我问她们“你们忘了吗?”都说“没忘,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作者:222.184.28.*   回复:0   发表时间:2012-12-25 16:24:5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