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43200次

0人

2个

2029个

62人


[主楼] 春节祭祖

            春节祭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春节作为民俗大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春节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的、过节人数最多的的中国节日有着丰富的节俗内容。丰富而隆重的家庭祭祀活动更是春节年俗画卷中的华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以笔者的家乡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为个案,描述春节家庭祭祖仪式的过程,并解释这些仪式的象征意义,以及其文化内涵。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大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祭祀活动。

  春节,俗称大年,为了过好大年,到了腊月变进入忙年的阶段了。腊月在古代是举行腊祭的月份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都在腊月举行,它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神性之月。近代,虽然神灵信仰逐渐淡化,但年俗祭祀的传统仍传承下来。桐城的祭祖仪式开始于腊月二十四的“接祖”,如果这天天气不好或是有事耽搁,也可以推迟到大年三十那天。祭祖的高潮部分就是除夕的祭祖仪式,结束于元宵节那天的“送祖”。笔者以孔城镇大刘庄汤家为调查对象,来展示春节祭祖仪式的过程。

一、腊月二十四请祖
  在桐城,腊月二十四是传统的小年。在这天,也是扫尘和上坟祭祖的日子。清《安庆府桐城县志》云“十二月二四日洒扫庭室祭祀先灵”。《龙眠杂忆》云“桐城好,打点过残冬。十钱编挂分孩子,二十四悬真接祖宗,烈炬火如龙。”可见当时的腊月二十四,人们以红绳将钱编成一挂挂,系在小孩身上,晚上,设酒宴以祀祖先。灯烛辉煌,花炮之声达于四巷,于除夕无异。可见二十四接祖这一风俗由来已久。
  腊月二十四这天,男主人在村头小店买来祭祀品。有五色彩纸,黄色的裱纸,金色锡箔纸折的元宝,还有画有铜钱的草纸,上面写着“牟尼嘛吽”之类似是咒语的字样。男主人说,这五色彩纸相当于阳间的绫罗绸缎,黄色的裱纸就是做衣服的布料。将这些捎给逝去的祖宗,希望他们在阴间不愁吃穿。女主人将装着三牲的碗方到竹篮子里,然后将以碗米饭,三个小酒杯,以双筷子和易瓶酒放到篮子里,催促儿子女儿赶快出来和男主人去上。男主人带着儿女们出门了,走了大约七八分钟就来到了马路旁边的坟头。这是太爷爷的坟头。男主人将三牲碗依次摆好,在将米饭的碗摆在下中间,三个酒杯依次摆好,将筷子放在装着米饭的碗上。三牲就是鸡、鱼、猪肉。烹制时鱼药整条红烧,鸡要整只清炖肉要切成四方大块红烧。烧好的鸡鱼肉,分别装在三个大碗里。男主人将裱纸点上火,然后将彩纸等祭祀品放入火堆。儿子也帮着男主人,将一小捆香烧着,放入火堆。男主人边烧边说老祖宗啊,顺着香气回家吧。可见这香的功用了,原是指引老祖宗回家过年之意。过年一家团聚,也不忘祖宗,希望他们能回到子孙家里一起过年,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这既是祭祖也叫“请祖”。等纸钱烧的差不多了,男主人拿起一挂鞭炮点燃,噼里啪啦之后,烟雾还没散尽,男主人就朝坟头跪下了,磕了三个头,起来之后,催促儿女们赶紧磕头。
  等儿女们磕头完毕,男主人将杯子里的酒洒在坟前。嘴里念叨着多喝点多喝点。而后,他将洞悉都收拾进竹篮子里,再去了太奶奶的坟前,最后将旁边的太爷爷的兄弟的坟也祭祀了。这将祖宗依次祭祀完毕之后,才冒着小雪走回家。走到家门口,男主人将剩下的纸钱烧完,点燃鞭炮,对着堂屋磕了三个头。此举意思是指将祖宗指引回家了。直到此时,“接祖”的仪式才算完成。

二、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春节祭礼中非常重要的活动,从除夕下午开始,当家人打扫阁楼和堂屋卫生,整理牌位,设供桌或者香案,傍晚时分,男主人将堂屋的桌子上摆上三牲饭,五碗饭和五杯茶。插上三束香,点上两根红蜡烛。正屋中堂上方的香阁上面放着祖宗牌位,如果有家谱的话也放在此处。香阁是木制的,紧依正面墙,长齐两边扇壁,阁条两头嵌在扇壁中。阁宽一尺五寸,阁档上有木板。桐城人自古就尊师重祖,故各家都按长幼尊卑来决定牌位的摆放次序。长东幼西,长右幼左。
  中间是天地牌位“天地君亲师”,东边写“东厨司命”,西边写“西室祖先”。天地牌位前摆香炉,两边放烛台。去世时大于六十的老人的牌位是红色的,去世时不到六十岁的人牌位是白色的。香阁下面摆一张长方形的供桌,每到过年,各户主率领全家人到堂屋祭神祀祖先,献经茶经酒,旧时俗称(指刚沏、斟未经人饮过的茶和酒)。摆三牲饭,再烧香,烧京表(俗称黄钱,
即色面染黄的一种薄表纸)、冥票。主祭人敲击供桌上的罄三下,随后下跪,双手合十向历代祖宗祷告。保佑其家明年人畜两旺四季平安。接着一家人按长幼次序先后跪地磕头作揖。祀后,从新年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各家各户每天早晨还须用托盘托着三牲饭与经茶经酒到公堂屋上供桌,击罄三下喊祖宗吃饭。女主人也将手洗净,然后在堂屋里烧起纸钱,等纸钱快烧完时点燃一挂鞭炮,等炮竹炸尽,一家人对着中堂上悬挂的写着列代祖宗牌位的挂画磕头祭拜。这一系列仪式意为告诉祖宗,过年了,希望祖宗回家过年,通过这一孝顺的举动,希望祖宗在天之灵能保佑子孙平安幸福。等仪式完毕之后,将桌子上的贡品撤走,真正的年夜饭就开始了。

三、元宵节送祖
  “送祖”仪式比较简单,不似之前“接祖”隆重,元宵节晚饭后,男主人在大门口的屋檐下烧黄纸,炸了一挂炮竹,寓意腊月二十四将祖宗接回家,这年过完了,该送祖宗打马回程了。这就叫“送祖”,完年了,将祖宗送走了。至此,春节祭祖的仪式才告一段落。

四、祭祖仪式的内涵分析
  有意味的文化需要拥有象征符号,而不是直观的表达,仪式就是节日的象征符号之一。郭于华在其主编的《仪式与社会变迁》一书的导论中,曾经对“仪式”做过一个比较宽泛的概括:“仪式,通常被界定为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特殊场合情境下庄严神圣的典礼,也可以是世俗功利性的礼仪、做法。或者亦可将其理解为被传统所规约的一套约定俗成的生存技术或由国家意识形态所运用的一套权利技术。
  从这个角度看,春节的祭祖仪式恰恰具备了象征性和表演性的特点,并按传统文化的规范行事。首先,不仅祭祀的仪式具备象征性,构成祭祀程序的各种要素,诸如祭器、祭品、服饰、时空、仪节等因素都具有自身独立的象征性。个体的、局部的象征共同组成整体。的象征系统。祭祖的一系列仪式,象征着邀请祖宗一起过年,在人们看来,这些各种各样的灵魂,有土地神、石神、山神、灶神、门神、寨神、树神、畜厩神以及水神等等。人们在就餐之前,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这些神灵烧香烧纸、供奉酒肉及各种饭食佳肴。
  在辞旧迎新的特殊时刻,人们试图通过祭祀祖先,去得与祖先的某种联系,实现真正的大团圆。 人类学经典大师们把仪式看作是一种古老神话的表演和模拟,甚至最后构建了神话一仪式一表演一仪式剧这样的发展序列。在国内,很多人类学家也认同关仪式是一种表演或展演的观点,薛艺兵认为仪式就是一种表演,它具有表演所具有的虚拟性特征。
  “当我们说仪式的主要行为方式是一种表演的时候,其中便隐喻着仪式的‘虚拟性’特征,因为表演本身就是一种虚拟行为。无论表演内容是神话还文化,无论表演手法是求真还是虚拟,归根到底,表演的本质是虚拟性的。仪式的虚拟性特征除了仪式行为方式(即表演)的虚拟性外,也体现在仪式场景的虚拟性。比如:祭祀仪式场所的神像是对神的虚拟、祭坛和祭场是对神圣空间的虚拟;祭祖仪式中的黄表纸、五彩纸是对棉布丝绸的虚拟、为祖宗鬼魂抛撒的阴界纸钱是对人间货币的虚拟。仪式的表演就是在这种虚拟场景中的虚拟表演。大凡与信仰有关的仪式表演,并不对现实世界的摹拟,而是对神秘世界的虚拟。仪式中由表演和场景拟化出来的小小的神秘世界同样代表着无限的神秘时空; 仪式场景中的神秘时空同样是仪式参与者虚拟和想象
中的心理时空。
  在辞旧迎新的特殊时刻,人们试图通过祭祀那些古老的祖宗牌位,神偶、以及发黄的家谱,以实现与祖先的某种沟通以求获得慰藉与庇佑,竟而使家业隆昌、人丁兴旺。借助春节这特定的时间举行这种特定的仪式,在仪式的反复操练中,强化了宗族、家族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现在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扫墓,无论身处何方,打开网络大家就可以团聚在一起为已逝亲人和先祖送去祝福。

作者:李思枚   回复:2   发表时间:2013-02-05 15:44:10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春节祭祖

作者:钟尚瑾   发表时间:2013-02-06 10:51:38

[回复] 回复春节祭祖

好文欣赏!

作者:成洁   发表时间:2013-03-03 06:59:4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