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68519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坚守传统工艺四十载 高县最后的手工作坊

一碗红糖醪糟鸡蛋,一盘红糖酥油黄粑……每逢过年,川南老百姓家必不可少这些传统甜食。而做出这些美食的一种关键原料,就是红糖(有些地方也叫黄糖)。听当地老人说,纯正的红糖才能做出上好的口味。
  如今,在高县庆符镇新华村还保留了一家传统糖坊。
  “牛尾灶”熬出诱人糖香
  糖坊设在新华村一农家大院里,因所在村而得名新华糖厂。院坝里,一个工人正忙着将新鲜的甘蔗送进压榨机里榨干,青黛色的糖水顺着沟槽流入一个大水缸沉淀,再以一根水槽导入作坊的熬制锅。
  作坊里,10口大锅一字排开,每口大锅可装糖水百十斤。老板刁登国介绍,这个灶台叫做“牛尾灶”,灶堂是连通的,在10口锅下面延伸,越来越小,越来越细,像牛尾吧一样。离烧炭的灶门越远,温度就越低。
  前两口为“打泡锅”,将糖水烧开后,捞出泡沫,再舀到一个直径约5米的大木盆里沉淀。后面8口锅为熬糖锅,把沉淀后的糖水舀入第三口锅,熬到一定程度,依次舀入下一口锅复熬。经3个小时以上熬制,最后一口锅内水分完全挥发,剩下黄澄澄的糖汁,泛着诱人的亮光和香味。
  大师傅一声“起锅”,其他工人便端来一口冷锅,把糖汁舀入锅内,端到旁边不停搅拌。直到糖汁泛白发亮时,便端起大锅,逐一倒入之前准备好的纸格子里。糖汁不能一次倒满格,每次只能倒入薄薄一层,等到冷凝后,下一锅糖汁熬好再倒一层。“一块糖大约有十来层,每层熬糖耗时一个把小时。”刁登国说,一天从早上8点开工到晚上7点收工,只能制出一批糖,大约有300多公斤。
  一分钱不赚也坚持不停产
  刁登国今年56岁,但从事手工熬制红糖已近40年。
  庆符镇曾是川南有名的糖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种甘蔗,村村有糖坊。1971年,新华村临近的4个生产队决定联办糖坊,刁登国的父亲便带着一群青年修房、筑灶、学手艺、做试验,糖坊红红火火经营起来。17岁的刁登国也常来帮工,自此与制糖结下不解之缘。
  2003年,受混合红糖冲击,糖坊经营困难,村委会决定拆掉糖坊。为了父亲的心血,刁登国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买下糖坊。前几年,市场疲软,糖坊基本上是一分钱不赚,但他坚持不停产,“生怕一停,这个手艺就失传了。”刁登国说。
  现在,糖坊里帮工的有8人,平均年龄52岁,年龄最长的刁登超63岁,已经有33年的制糖工龄了。他说:“这两年我们每天的工钱是50元,还不及当小工的,但是大家都没说什么,可能都对这个手艺有感情了。”
  尽管手工红糖比市场上的混合糖贵,但很多乡邻都喜欢来刁家买糖,说用他的糖做出来的东西味道正。
(惠云平 杨波 )发表时间:2013-02-22 |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117.95.20.*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02-22 18:11:57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