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斗

03-09

6858次

1人

1个

55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走进刁斗的“性灵生活”

2006-4-19 5:12:10


采访刁斗,我有些为难。跟刁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比较熟,正因为比较熟,所以落笔反倒十分踌躇。那时他在《鸭绿江》杂志社当编辑,一次《鸭绿江》杂志社在山海关老龙头举办笔会,我见到了刁斗,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真实、坦率,不虚假不做作。当我得知当时广为传唱的由谷建芬作曲的流行歌曲《脚印》的歌词就出自刁斗之手时,不觉对他多了几分敬畏。这些年虽然交往不多,但一直在拜读他的新作,并关注与他作品相关的一些评论。

曾有批评家称,刁斗为文学界一个始终“埋头拉车”而无暇他顾的“劳动模范”,因为他未曾在任何文学潮流、派别上作过宣言或发表过“宏篇大论”,他只是勤勤恳恳地在耕耘着自己的文学“一亩三分地”,写作之外,他从无引人注目之举,始终是个“低调”的作家。

是的,刁斗不会包装、不会炒作。但这决不等于说刁斗的作品是平凡普通的,他奉献给文坛的一系列作品,如《证词》、《回家》、《私人档案》、《欲罢》、《重现的镜子》、《去张集》、《哥俩好》等等,每一部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受,每一部都展示了他不断探索,求新求变的文学理念。在松散庞杂、风格各异的晚生代作家群中,刁斗无疑是有自己鲜明个性特征的。他的作品以其丰厚坚实的思想意蕴和别具一格的叙述技巧赢得了文坛的关注。

刁斗是一位有着严肃的写作态度、虔诚的敬业精神、执著的艺术追求并取得了相当成绩和仍具很大写作潜力的小说家。

1960年出生的刁斗,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曾当过新闻记者,现在省作协《当代作家评论》做编辑。刁斗从少年时代即热爱文学写作,17岁开始发表作品,29岁之前,主要写作诗歌。从30岁开始至今,10多年里,他把全部的创作精力都用在纯文学小说的写作上,并以他较为均衡的作品质量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和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成为上一世纪最后10年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新生代作家”与“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中的代表性人物。

了解刁斗的人都说刁斗的生存状态不错,刁斗也认可,他从来都是那样老老实实,清静从容地生活着。与世无争,耐得住寂寞,除了工作就是写小说,在生活的清贫与简单中独守着精神的自由与丰厚。他说他习惯于这样的独守。其实,刁斗很幽默,幽默得有些顽皮,有时说起话来让你笑得肚子疼,同时也很深刻,这从他的小说老辣、机智、反讽的风格中就能感觉到。

热情、幻想、冲动、激情,对一个作家来说是可贵的品质,刁斗就是一个能始终保持着这些秉性的人。在激扬文字的青年时代如此,而今渐渐步入中年,那种创新的热情和冲动仍然是他身上的主旋律。刁斗一以贯之地崇尚精神自由、意志独立,能严格按照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艺术标准实践探索,不媚俗,不跟风,深入人性之幽微,体察社会之嬗变,认认真真思考问题,扎扎实实创作作品。

刁斗是一位在艺术追求上特立独行的小说家。

刁斗以现代都市生活为主要创作资源,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敏锐、出色的反应力、再造力表现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他的小说总是散发着新鲜的人性化气息。他不同于一些写实的作家,不论在故事的选择上,还是语言追求、结构方式上,都努力进行更多的探索与试验,力求更敏锐和深入地把握现代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精神的困境和灵魂的焦灼,同时,又把对人生世相的具体精确的描绘上升到形而上的寓言的层面,去探讨生命、欲望、人性、荒谬等问题,这体现了刁斗对人的关注。

刁斗在写作中喜欢形式技巧的标新立异,但这不是说他对现实的问题没有感觉,恰恰相反,正是存在的复杂性使他不肯照猫画虎,不做摸象的盲人,而要以最精准的刀法,去解剖生活的本质。他认为,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整个人类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才是他需要穷极一生去“深入”其间的:比如痛苦、比如幸福、比如责任、比如背叛、比如信仰、比如绝望、比如仇恨、比如爱……而这一切,皆源于他的“性灵生活”对“世相生活”的反刍。他所说的“性灵生活”,我想,即可以理解为他的精神世界、心灵历程和想象空间,它存在于他的头脑中,也对应在他的小说里。

刁斗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当代的精神漂泊者,在作品中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精神流浪的主题,并将人物推至精神的绝境,如《游戏法》中的沈阳、《证词》中的铁军、《回家》中的“我”,他们都曾奋力反抗、自救,但却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这里面是否包含着他的某种终极关怀呢?刁斗说,他喜欢“精神流浪”或“精神漂泊者”这样的说法。这也许有点矫情,但它指向自由。他小说中的人物总在反抗和自救,争取身心自由,这是因为,不如此,人就没法存活---肉身还活着,心却死了。

一个作家最可怕的就是自视甚高,特别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使者。也许,当一个作家忘记自己是作家时,文学才可以完全接近于那个我们姑且称之为精神的门户。这时,文学就变成一种精神性补偿。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刁斗是纯粹的,他从不把写作当成获取某种好处的工具,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的需要。

刁斗是一个有个性的人,而他对个性的尊重与张扬源于他对心灵自由的推崇。他认为,心灵自由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心灵自由就没有艺术的自由,而艺术上不自由,身体的自由、写作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就都是空话。谈到写作的理由时,刁斗说,生命悲苦,幸福稀缺,但对他来说,写作则能让他充实、快乐和满足,能使他体会到生命的尊严。

刁斗作品要目:

出版过诗集《爱情纪事》(1992年);小说集《骰子一掷》(1996年)、《独自上升》(1996年)、《痛哭一晚》(1997年)、《为之颤抖》(2001年)、《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2002年)、《重现的镜子》(2002年)、《实际上是呼救》(2006年);长篇小说《私人档案》(1998年)、《证词》(1999年)、《回家》(2002年)、《游戏法》(2002年)、《欲罢》(2002年)。还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作者:114.238.30.*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04-18 21:08:45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